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质文物风化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方法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1
作者 黄继忠 夏冠鹏 +3 位作者 程远 李奕成 张若愚 张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在石质文物的风化检测领域中,耦合剂式和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均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例如,耦合剂式超声检测可能引发文物表面污染,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可能对文物表面造成损伤。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 在石质文物的风化检测领域中,耦合剂式和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均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技术局限性,例如,耦合剂式超声检测可能引发文物表面污染,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可能对文物表面造成损伤。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石质文物风化检测提供了更安全的方式,但其稳定性和在风化程度检测的适用性尚待评估和验证。基于此,以云冈石窟的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冻融循环和酸性劣化两种风化模拟循环试验,搭建了空气耦合超声检测系统,并基于获取的原始波形计算出砂岩样品的波速。同步采用耦合剂式超声检测与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对不同风化程度的砂岩样品进行了检测;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震荡系数计算方法,对获取的超声波速数值及其随风化进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耦合超声在重复检测中的波速离散程度明显低于其余两种传统超声检测技术;获得的波速与风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性更强,在石质文物风化程度检测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综上,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安全、有效的风化检测数据,在石质文物检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为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云冈石窟 风化检测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 回归模型 震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疾病负担分析
2
作者 刘岳仪 崔振岭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人群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疾病负担,为制定肺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中提取1990—2021年归因于空气污染因素的中国肺癌死亡人数、死亡率...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人群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疾病负担,为制定肺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中提取1990—2021年归因于空气污染因素的中国肺癌死亡人数、死亡率、伤残寿命调整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数据和世界人口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中国因空气污染引起的肺癌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ion fraction,PAF)逐年下降,AAPC值为-1.16%(P<0.001)。归因死亡人数和DALY总体趋势逐年增加,AAPC值分别为2.14%和1.54%(P均<0.001),但是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AAPC值分别为0.34%和-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男性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DALY率和标化DALY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死亡率的全局变化(net drift)为-1.52%、-1.33%和-1.88%(均P<0.001)。死亡风险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特别是50岁以后,年龄效应急剧上升,性别差异愈发明显。时期效应在1990—2004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05年后均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随出生队列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结论1990—2021年空气污染对我国肺癌的相对贡献逐渐降低,归因于空气污染的肺癌死亡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出生队列的推移而下降。需加强对男性、高龄人口等高危人群的关注,加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以降低肺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空气污染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气浮单元水质预测模型
3
作者 陈霖 晏欣 +4 位作者 唐智和 冉照宽 李斌莲 栾辉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5,共9页
为解决炼化污水处理系统气浮单元出水水质获取时滞严重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气浮单元水质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CC)以及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降维,在此基础上利用... 为解决炼化污水处理系统气浮单元出水水质获取时滞严重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气浮单元水质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CC)以及平均影响值算法(MIV)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降维,在此基础上利用交叉验证算法(K-CV)和网格搜索算法(GSA)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气浮单元出水COD和进水NH_(3)-N相关性最强,去除冗余变量,将NH_(3)-N作为模型输入可以有效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当惩罚因子c趋近于1,核函数参数g趋近于2000时,模型预测均方误差(MSE)最小(MSE=0.00067),预测精度最高;优化后SVR模型决定系数(R^(2))和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69和0.8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05,预测精度远高于传统SVR和经典BP-ANN模型。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对气浮单元出水水质的有效预测,平均百分比误差<5%,预测时间<1 min,极大程度提高了水质数据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污水处理系统 气浮单元 支持向量回归机 水质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空货运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姣娥 车恩瑜 肖凡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2,共12页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的空间统计数据和面板数据,以机场所在城市为基本单元,剖析了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的...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的空间统计数据和面板数据,以机场所在城市为基本单元,剖析了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过程与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了中国航空货运格局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航空货运在过去20年间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2)中国航空货运区域间差异显著,货运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重心位于徽鄂豫三省交界处,呈现河南→安徽→湖北的迁移趋势;3)中国航空货运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以“北上广深”为核心的菱形空间格局得到强化;4)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受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地面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但各因素对空港型国家枢纽城市与非枢纽城市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货运 航空枢纽 空间集聚性 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模式产品的福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被引量:37
5
作者 陈彬彬 林长城 +3 位作者 杨凯 林文 王宏 余永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4-1752,共9页
利用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式预报产品和福州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大气污染物的观测资料以及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报方法,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不同天气系统下CMAQ模式产品... 利用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式预报产品和福州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大气污染物的观测资料以及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报方法,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不同天气系统下CMAQ模式产品和多类预报因子相结合的日污染物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福州市的天气系统共分为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台风和热带辐合带7类天气型.在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控制下,福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差,而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系统影响时,福州市的空气质量最好.日污染物浓度预报方程置信度均为P=0.000,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模型对2010年7~12月福州市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效果回代检验,模型对PM10的污染指数等级预报正确率达到了71.3%,对SO2和NO2的级别预报正确率达到了100%,日预报综合评分平均达88.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式 空气质量 多元回归 预报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闽 王帅 +1 位作者 林宏 许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共6页
利用沈阳市2013年1—2月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选取19项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报项目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 利用沈阳市2013年1—2月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选取19项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预报项目包括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及臭氧(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应用该模型并结合人为经验修订,开展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预测结果级别准确率达到79.1%,首要污染物准确率为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统计预报模型 逐步回归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智 师庆东 +2 位作者 常顺利 吴友均 梁凤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1-208,共8页
基于1981—2008年新疆地区53个测站和甘肃青海邻近10个测站的多年月(年)平均气温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试验性插值的基础上,以"多元回归+残差内插+地形调节"和"海拔订正+零海拔插值+地形调节"两种混合性气温空间插值方... 基于1981—2008年新疆地区53个测站和甘肃青海邻近10个测站的多年月(年)平均气温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试验性插值的基础上,以"多元回归+残差内插+地形调节"和"海拔订正+零海拔插值+地形调节"两种混合性气温空间插值方法对该地区的多年月(年)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分布插值、交叉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的任何一种确定性函数或地统计方法都不能对新疆地区的气温进行较准确的插值,缺乏对影响因子的考虑,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两种混合性插值方法都可以得到较精确的气温空间插值结果,空间分布一致,精度都随月份有所差异,对夏、秋季的插值结果较冬、春季的稳定、精度高;两种方法对夏、秋季各月的插值结果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冬、春季后者的误差大于前者。整体而言,"多元回归+残差内插+地形调节"的方法较"海拔订正+零海拔插值+地形调节"法更准确、稳定,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气温 空间插值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PM10浓度预报模型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云海 孙财涛 杨洪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102,共3页
根据沈阳市2003~2005年的PM10浓度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要素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分季节的空气污染物PM10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并且利用2006年PM10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M10预报浓度准确率和等级准确率最... 根据沈阳市2003~2005年的PM10浓度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要素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分季节的空气污染物PM10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并且利用2006年PM10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PM10预报浓度准确率和等级准确率最好的是夏秋两季,最差的是春季。春季当PM10日均浓度出现很高值时,预报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大的误差,但趋势是一致的。秋季趋势的一致性不好,但波动比较小。冬季和夏季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 预报模型 空气污染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燃煤锅炉NO_x排放计算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勇 康英伟 +1 位作者 盛伟 唐必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6,共4页
抛弃了传统的建立在湍流模型和气固两相流模型基础上的NOx排放质量浓度计算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多元回归计算模型。模型的建立是从锅炉运行因素出发,通过分析各种运行因素对锅炉效率和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 抛弃了传统的建立在湍流模型和气固两相流模型基础上的NOx排放质量浓度计算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多元回归计算模型。模型的建立是从锅炉运行因素出发,通过分析各种运行因素对锅炉效率和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归纳出影响锅炉效率和NOx排放质量浓度的综合性影响因素——炉内风分配,并将其量化,从而建立起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多元回归计算模型。通过此模型可由各运行因素预测锅炉的NOx排放质量浓度。以此模型为基础可开发出应用于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的“NOx排放优化运行与在线监测软件”,在线指导运行人员优化燃烧,实现高效低NOx燃烧运行。该模型是针对某一特定锅炉建立的,但其建立方法对各种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煤粉燃烧 NOx 多元回归模型 风中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气温数据缺测的插补方法试验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海军 涂诗玉 陈正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91,共9页
对缺测气象观测记录进行插补是建立连续气象数据集的基础。将孤立1日或数日缺测资料进行插补的线性回归模型法应用于连续缺测数月的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插补,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1)用滑动选优法确定邻近参考气象站站数和... 对缺测气象观测记录进行插补是建立连续气象数据集的基础。将孤立1日或数日缺测资料进行插补的线性回归模型法应用于连续缺测数月的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插补,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包括:(1)用滑动选优法确定邻近参考气象站站数和数据样本时间窗的最佳值;(2)在记录缺测站与邻近参考站之间建立逐日气温的线性回归模型,并选取以最小绝对误差(Least Absolute Deviation,LAD)为目标函数求取模型参数的方法,取代以最小均方根误差为目标函数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Esti mate,LAD)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可提高计算效率和参数的稳定性;(3)进一步提出将LAD法与DeGaetano标准化序列法插补结果平均的综合插补方法,以减少极端误差。通过对湖北蔡甸气象站1961-2006年插补试验表明:(1)以4个邻近站和年数为8年、日数为15天时间窗的样本资料建模进行插补误差达到最小;(2)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32℃、0.45℃、0.28℃,误差在±0.8℃以内的频次分别占总数的94.1%、84.8%、96.1%,观测值与插补值月相关系数在0.886以上。插补与观测资料平均值和相关系数分别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和0.01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录缺测 逐日气温 插补 线性回归模型 最小绝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回归分析法 被引量:27
11
作者 裴成功 韩松臣 刘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高效的最重要的因素,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合理评估对保障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并以特定空域为例,介绍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原始数据处理方式、参数提取和工作负... 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高效的最重要的因素,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合理评估对保障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并以特定空域为例,介绍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原始数据处理方式、参数提取和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形成。通过评估模型在实例中的应用,说明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回归分析法在空域容量评估上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管制员工作负荷 回归分析 工作负荷评估模型 空域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伟涛 吴见 +1 位作者 陈泰生 彭道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为探索建立叶片滞尘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利用光谱仪和电子分析天平采集了北京市区杨树叶片高光谱数据和滞尘量数据,研究了叶片光谱特征与滞尘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730-1 000... 为探索建立叶片滞尘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利用光谱仪和电子分析天平采集了北京市区杨树叶片高光谱数据和滞尘量数据,研究了叶片光谱特征与滞尘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730-1 000 nm)光谱反射率与叶片滞尘量呈现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各波段相关系数均高于0.7,绿光区波段反射率对叶片滞尘的影响不敏感;三边参数中仅红边幅值、红边面积与叶片滞尘量达到显著相关;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中以偏最小二乘回归为模型构建方法,以749、644、514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值,红边幅值,红边面积,924、1 010 nm波段组成的归一化指数,713、725 nm波段组成的差值指数,749、644 nm波段组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估测精度最好,其建模和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734和0.731,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11。该研究为促进高光谱技术在大气降尘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回归分析 叶片滞尘量 高光谱 大气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的单体通风预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世清 张岩 +2 位作者 张晶 孟娟 池铿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116,共5页
为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利用自制通风预冷试验平台,研究影响草莓预冷时间的因素,归纳出预测预冷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通风风速、果实初温、果实大小对草莓的预冷时间影响显著;草莓的合理通风风速为1.1m/s左右。数学模型与实测值吻... 为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利用自制通风预冷试验平台,研究影响草莓预冷时间的因素,归纳出预测预冷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通风风速、果实初温、果实大小对草莓的预冷时间影响显著;草莓的合理通风风速为1.1m/s左右。数学模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预冷 草莓 数学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纸绝缘气隙放电与油中产气规律的相关-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伟根 许庭 +1 位作者 谢波 岳彦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4,共6页
气隙放电是变压器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主要模式,研究其与油中产气规律的相关性对诊断油纸绝缘早期故障的产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验室设计了变压器局部放电模拟实验系统,采用升压法,在60℃油温条件下研究了气隙放电及其发展特征... 气隙放电是变压器油纸绝缘局部放电的主要模式,研究其与油中产气规律的相关性对诊断油纸绝缘早期故障的产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验室设计了变压器局部放电模拟实验系统,采用升压法,在60℃油温条件下研究了气隙放电及其发展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29个局放统计算子中提取出6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因子;利用相关-回归分析得出了变压器油中产生的6种溶解气体含量与6个局放主成分因子线性相关;拟合得到了6种气体含量与6个主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变压器早期局部放电发展与油中产气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隙放电 主成分因子 相关分析法 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冬雯 赵琪 +1 位作者 许云峰 刘滨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7-75,共9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例如周广强等采用数值预报的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但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难以...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预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例如周广强等采用数值预报的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但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难以预测非常重的污染;SANKAR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但其实验结果表明线性模型预测精度低、效率慢;P REZ等使用统计方法对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证明统计方法的预测精度比较低;WANG等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模型,其实验验证了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YANG等利用相邻网格的空气质量浓度效应,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PM 2.5浓度预测模型,通过实验过程证明网格划分程序削弱了后续空气质量分析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方法都难以从时间角度建模,其中预测精度低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预测精度低可能会导致空气质量预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针对空气质量研究中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单元(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使用MAPE,RMSE,R,IA和MAE等指标来检测LSTM神经网络与对比模型的预测性能。由于Delhi和Houston是空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所以使用的实验数据集来自Delhi的Punjabi Bagh监测站2014—2016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和Houston的Harris County监测站2010—2016年的空气质量数据。LSTM神经网络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模型(SVR)的比较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适应多个变量或多输入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LSTM神经网络具有预测精度高、速度快和较强的鲁棒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 长短期记忆单元 深度学习 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和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的气温与NDVI聚集密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许剑辉 赵怡 +2 位作者 钟凯文 阮惠华 孙彩歌 《热带地理》 2017年第2期269-276,共8页
基于2015年广州地区1 km空间分辨率的MOD13A 3月合成NDVI数据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象站点近地表气温,首先利用聚集密度计算方法计算NDVI的聚集密度,构建不同季节近地表气温与NDVI聚集密度的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 基于2015年广州地区1 km空间分辨率的MOD13A 3月合成NDVI数据以及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象站点近地表气温,首先利用聚集密度计算方法计算NDVI的聚集密度,构建不同季节近地表气温与NDVI聚集密度的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广州市近地表气温与NDVI聚集密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季节NDVI聚集密度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并利用AICc信息准则、拟合优度和Sigma指标对GWR与OLS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DVI聚集密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建设用地、植被和水体等下垫面的综合信息;与OLS模型相比,GWR模型的拟合效果更显著,最小的拟合度从0.02提高到0.464,GWR模型的拟合度最大值达到了0.724;GWR模型回归残差的Moran’s I显著减少,如1月份Moran’s I指数从0.383减少到0.022;NDVI聚集密度对气温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整体上,从广州北到南,GWR模型中NDVI聚集密度与气温的回归系数由负值逐渐增加到正值,表明NDVI聚集密度对气温有着从负到正的影响;下垫面以不透水面为主的区域,GWR模型拟合度较低,以植被为主要下垫面的区域,GWR模型拟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气温 归一化植被指数 聚集密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锋 刘辛 《重庆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6,共10页
基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某医院45 380个呼吸系统疾病确诊病例的微观数据,使用该医院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确诊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代理变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月度报告中的重庆市各类空气污染... 基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某医院45 380个呼吸系统疾病确诊病例的微观数据,使用该医院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确诊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代理变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月度报告中的重庆市各类空气污染物的月均浓度指标进行匹配,使用计数数据泊松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与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之间的统计关系。研究发现:空气污染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因,PM_(2.5)月均质量浓度增加1μg/m~3,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系统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确诊病例数量将提高约0.2%至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空气污染 泊松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指标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实时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靳慧斌 洪远 蔡亚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47-150,157,共5页
管制员工作负荷影响着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视觉观察和语音通话作为管制员最常使用的交互手段,其对应的交互指标可以用于实时测量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利用眼动指标之间的共线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因子,在保证信息完整... 管制员工作负荷影响着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视觉观察和语音通话作为管制员最常使用的交互手段,其对应的交互指标可以用于实时测量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利用眼动指标之间的共线性,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因子,在保证信息完整度的前提下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以NASA-TLX量表所得主观负荷值为因变量、综合因子和语音交互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综合评价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以为客观实时有效地测量管制员工作负荷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员 工作负荷 交互指标 实时测量方法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曾贤刚 蒋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4-288,共5页
采用权变评价法(CVM)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约为100万元/a.区间值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健康和家庭规模等因... 采用权变评价法(CVM)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约为100万元/a.区间值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健康和家庭规模等因素对统计生命价值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城市的不同对统计生命价值并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健康损失 统计生命价值 权变评价法 区间值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北亚热带植物群落季相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效逑 亓孝然 +1 位作者 阿杉 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559-3568,共10页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季相阶段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多年平均变绿期、旺盛光合期和休眠期初日均有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倾向,而多年平均季相阶段长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休眠期初日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事实表明,树木秋季叶变色和落叶除受到气温的影响外,还可能与光照和霜等其它环境因素有关,从而使得海拔升高对秋季物候期提早的影响有所削弱,其生态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各站变绿期初日以提前为主,长度以延长为主;旺盛光合期和凋落期初日均以提前为主,长度延长与缩短参半;休眠期初日提前与推迟参半,长度以缩短为主。(3)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多呈显著负相关,而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利用最佳时段气温-物候回归模型重建的1982—2006年季相阶段初日的时间序列显示,盐城、武汉和屯溪的变绿期初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盐城、合肥和武汉旺盛光合期初日也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在2002—2006年期间,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均表现出明显推迟的倾向,与各地该时段前期平均气温呈下降的倾向一致。(4)从北亚热带各站到温带北部的哈尔滨,平均每向北1个纬度,多年平均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分别显著推迟2.7—4.0 d和1.8—2.8 d,而长度则多呈不显著缩短的趋势;凋落期初日提前不显著,但长度显著缩短1.8—2.6 d;休眠期初日显著提前2.9—3.3 d,且长度显著延长5.8—7.0 d。总体上看,上述观测事实符合植物物候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在生长季节前半段,低纬地区的植物物候早于高纬地区;在生长季节后半段,高纬地区的植物物候早于低纬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季相 时空变化 气温-物候回归模型 时间序列外推 纬向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