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兴亚 周勋波 +2 位作者 钟雯雯 陈雨海 韩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农田小生境的影响,研究提高小麦产量的优化组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两种种植方式:30 cm等行距平作(U)、20 cm+40 cm沟播(F);三种氮素处理:生育期不施氮(N0)、生育期总施氮量为112.5 kg·hm-2(N1)... 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农田小生境的影响,研究提高小麦产量的优化组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两种种植方式:30 cm等行距平作(U)、20 cm+40 cm沟播(F);三种氮素处理:生育期不施氮(N0)、生育期总施氮量为112.5 kg·hm-2(N1)、生育期总施氮量为225 kg·hm-2(N2),3次重复。结果表明,沟播0~15 cm土壤温度比平作降低0.4℃,5、50 cm的空气温度分别降低了0.3℃、0.5℃,空气湿度分别增加了2.8%、3.1%,进而土壤棵间蒸发强度降低了9.9%;在灌浆期,沟播比平作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日均值提高了13.5%;在N1条件下,沟播的产量显著高于平作(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气候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但是幅度在逐渐减少;在沟播条件下,N1产量显著高于N0(P<0.05),N2和N1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综合考虑到产量和施肥量,20 cm+40 cm沟播和施氮量112.5 kg·hm-2是较好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土壤蒸发强度 冬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建强 李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 在多雨湿润地区,涝渍胁迫与大气温、湿度共同影响作物。研究发现:作物相对产量与涝渍胁迫指标和降渍过程的大气温、湿度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涝对作物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作物关键生育期受单过程涝渍胁迫时,涝后10 d内不出现高温,渍对作物的影响居第二位,出现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则渍的影响小于高温天气的影响;在多个涝渍过程连续发生的条件下,涝后10 d内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埋深小于80 cm的累积作用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综合胁迫 农田排水 大气温度与湿度 棉花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小涛 郝婷 +2 位作者 金海军 张红梅 余纪柱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8,共7页
在大棚栽堵条件下,研究了全地膜覆盖和畦面地膜覆盖对大棚中环境条件及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全地膜覆盖较畦面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低温时期大棚中的土壤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4月初大棚土壤温度最高可以提高约2℃,空气湿度... 在大棚栽堵条件下,研究了全地膜覆盖和畦面地膜覆盖对大棚中环境条件及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全地膜覆盖较畦面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低温时期大棚中的土壤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4月初大棚土壤温度最高可以提高约2℃,空气湿度最多可以降低11.5%;大棚全地膜覆盖增加了不同时期黄瓜单位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试验品种‘春秋王'和‘春秋王2号'平均单株总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6%和16.9%;大棚全地膜覆盖使黄瓜2个品种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24.3%和22.0%,整个田间灌水量减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产量 病情指数 土壤温度 空气湿度 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娜 陈石 +4 位作者 杜彩娴 庄华才 吕顺 高芳云 李洪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3,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防雨棚对空气温、湿度及周年蔬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在"防雨棚(四周空)"、"防雨棚+网(四周覆盖防虫网)"和"露地"轮作"菜心-菜心-番茄/辣椒",并利用温湿度记录仪监测全年的气温及空气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全年白天"防雨棚"和"防雨棚+网"的气温稍高于"露地",但平均最高气温的差异不超过3℃。全年白天"防雨棚"的空气相对湿度最高、"防雨棚+网"与"露地"接近或更低。全年保持40%~80%空气相对湿度的时长比例,"防雨棚"、"防雨棚+网"和"露地"依次为50.4%、38.6%和43.3%。在蔬菜生产中,"防雨棚"显著增加菜心产量,增产33.0%~57.5%,减少虫害发生;"防雨棚+网"菜心产量介于"防雨棚"和"露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防虫效果突出且稳定,虫叶率在7%以下,虫情指数在2以下。"防雨棚"、"防雨棚+网"减少番茄死苗率64%以上,增加番茄产量近3倍,提高辣椒产量近1倍。因此,"防雨棚"和"防雨棚+网"周年空气温、湿度环境适宜华南地区蔬菜生长,"菜心-菜心-番茄/辣椒"的周年轮作模式适宜在"防雨棚"和"防雨棚+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雨棚 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菜心 番茄 辣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俊 李妍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目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科学规划等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杨农田... 【目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重要作用,通过探讨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科学规划等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测定防护林不同距离处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及玉米产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随着与防护林距离的增加,风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距林带1H(防护林树高)处风速最大,5H处风速最低,整体上风速比对照点降低38%;0.5H处空气温度最低,5H处空气温度最高,3~10H处的空气温度变幅度较小;空气湿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5H和5H处空气湿度较高,空气湿度比对照点增加5.1%;林网内的土壤含水率先增加后减小,0.5H和1H处土壤含水率最低,5H处土壤含水率最高;0.5H处玉米平均株高比对照点降低102cm,产量比对照点减少26.3%,整体上林网内产量提高8.8%。【结论】宁夏平原新疆杨防护林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随防护距离的不同存在变化,整体上具有降低风速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率、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建议提高农田林网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风速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土壤含水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山烟区的白肋烟晾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戢飞 丁才夫 +4 位作者 吴宝成 卢胜国 李仕杰 文涛 段孝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7-14,共8页
【目的】改善高山烟区白肋烟晾制易发生棚烂和霉变现象,提高白肋烟的晾制质量。【方法】对简易拱形晾晒棚、简易拱形增温晾晒棚、"89式"增温晾房、"89式"标准晾房(CK)4种晾制模式进行晾制对照试验。【结果】简易拱... 【目的】改善高山烟区白肋烟晾制易发生棚烂和霉变现象,提高白肋烟的晾制质量。【方法】对简易拱形晾晒棚、简易拱形增温晾晒棚、"89式"增温晾房、"89式"标准晾房(CK)4种晾制模式进行晾制对照试验。【结果】简易拱形晾晒棚和简易拱形增温晾晒棚对晾房内的平均温湿度控制效果优于"89式"增温晾房和"89式"标准晾房;简易拱形增温晾晒棚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产量较对照提高12.35 %、产值增加8433.90元/hm^2、上中等烟率较对照提高7.82 %、烟叶霉变率降低至4.09 %,简易拱形晾晒棚产生的经济效益次之,且能将烟叶霉变率控制在4.17 %。【结论】综合比较4种晾制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投入,简易拱形晾晒棚和简易拱形增温晾晒棚模式更符合高山烟区白肋烟持续性发展和晾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晾制模式 平均温度 平均相对湿度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