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fence effects on dust emission into atmosphere from open storage piles 被引量:2
1
作者 S.TORNO J.TORA-O +2 位作者 M MENéNDEZ M.GENT I.áLVARE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11-419,共9页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behaviour of fences (solid and porous) i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particulated material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e from open storage piles,are presented. This research was ...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research on the behaviour of fences (solid and porous) i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particulated material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e from open storage piles,are presented.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by software Ansys CFX-10.0 in 3D,with K-epsilon being considered in the turbulence model.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porous fences as a protection against the wind flow,which interacts with an open storage pile,is shown. The use of these fences (when porosity is ε=30%) allows the reduction of wind flow velocity which interacts with the pil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ase of no use of fences (when porosity is 100%). In addition,the use of porous fences makes the velocity vortex,which is formed between the solid fence (ε=0%) and the pile,disappear,reducing the particle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e by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storage pile air pollution particle emission wind erosion porous fenc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ecomposition model to analyze effect of SO_2 emission density of China
2
作者 张平淡 杜雯翠 +1 位作者 焦胜 何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01-708,共8页
A decomposi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effects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taking industrial SO2 emission as an example) in China.From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38.93... A decomposi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effects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taking industrial SO2 emission as an example) in China.From the results,it is found that 38.93% and 61.07% are contributed to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effects,respectively,by the dramatic decrease in industrial SO2 emission density(nearly 70% from 2001 to 2010).This indicates that China has achieved important progress during the 11th FYP(five-year plan) compared with the 10th FYP.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was also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environment-friendly effect is not obvious during the 10th FYP but obvious during the 11th FYP.Thus,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promoting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effect by further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oriented society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composition mode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O2 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策及减排效果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冰 林晶晶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高铁客运、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用燃料质量提升、港口效率提升、海运能效提升、船舶燃油质量提升、固液散货码头污染治理减排、民航节能减排能力提升、电动公交、轨道交通等12种关于清洁低碳发展的对策情景,提出了基于燃料法-运输能耗-排放因子-替代运输量的空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模式和基于类比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的12种对策情景减排量估算方法,根据估算的2013年以来的燃油及空气污染物和CO_(2)的减排量,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的成效进行了回顾,针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清洁低碳发展 减排量 空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减排对策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标准,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4
作者 张明慧 江梅 张国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6-859,共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订发布了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企业自2024年5月4日起实施,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与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相比,颗... 宁夏回族自治区制订发布了DB64/1996—2024《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建企业自2024年5月4日起实施,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为强制性地方标准,与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相比,颗粒物、二氧化硫、NO_(x)分别收严了50%、30%和50%,新增了氨的排放限值。该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原因是现行国家火电标准的标龄已超10年,不能满足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且近年来宁夏绝大部分火电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主要污染物均可实现达标排放。该标准的实施将成为宁夏火电行业污染防治、总量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有效促进宁夏火电行业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工业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为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和监管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可欣 高健 +5 位作者 陕亮 陈嘉翊 马彤 高锐 陈建华 刘翰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为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并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重点行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治理标准,对工业源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了我国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当前采用的... 为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并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重点行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治理标准,对工业源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了我国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当前采用的固定源污染排放检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排放监管方法。结果表明,在加强工业源管控的背景下,污染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未来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工业源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实现对工业源排放更为精准和实时的监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在工业源监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工业源监管精准性和时空分辨率上的不足。企业用电数据覆盖面广、实时性强、数据质量高,可设计开发用电监管指标,作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辅助监管手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 大气污染 排放检测 监管技术 用电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前后气象条件和排放变化对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物特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浩翔 康娜 +3 位作者 程昊 张嘉月 张佳欣 杲先亮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2-1355,共14页
为研究2020年年初实施的疫情管控措施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2018至2021年南京市以及周边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对比来分析源不同所带来的污染物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除O_(3)以外的其余的5种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 为研究2020年年初实施的疫情管控措施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2018至2021年南京市以及周边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对比来分析源不同所带来的污染物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除O_(3)以外的其余的5种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有所降低,O_(3)浓度有所上升;疫情停工期间较未停工期间污染物日变化分布不变,PM_(2.5)、PM_(10)、SO_(2)、CO、O_(3)为单峰型,NO_(2)为双峰单谷型;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PM_(2.5)、PM_(10)、NO_(2)、CO浓度2月份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7.2%、44.7%、31.0%、23.9%,SO_(2)浓度3月下降幅度最大,为47.2%,O_(3)浓度不降反升,2月上升幅度最大,为22.6%.从季节变化可知,O_(3)呈现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的特征,其他5种污染物呈现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的特征.从气象要素来说,高温,低风速甚至静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降水则通过湿清除的作用使得污染物从空气中清除,有利于污染物浓度的减少.从污染物空间分布可知,长江三角洲4个省会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大致相同,都是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南京市的SO_(2)、O_(3)、CO和PM_(10)浓度明显高于长三角其他3个省会城市,空气污染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污染物 气象条件 排放源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疆 赵彩欣 +1 位作者 王国华 赵丽莉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3-631,共9页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PM_(2.5)的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来源,2023年在城市中部布置采样点,通过膜采样的方式采集样品164个,按照相关测试标准测定PM_(2.5)的质量浓度及各水溶性离子组分浓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1)采暖...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PM_(2.5)的水溶性离子组分及其来源,2023年在城市中部布置采样点,通过膜采样的方式采集样品164个,按照相关测试标准测定PM_(2.5)的质量浓度及各水溶性离子组分浓度,并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1)采暖期PM_(2.5)质量浓度及各离子组分浓度均大于非采暖期。(2)采暖期的离子总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5.7倍,采(非)暖期离子总浓度分别占PM_(2.5)浓度的73.84%和26.26%,阴阳离子的比值(AE/CE)分别为0.914和0.600,说明PM_(2.5)化学性质呈碱性。(3)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年均值分别为0.43±0.30和0.15±0.13,说明采暖期气态前体物SO_(2)和NO_(2)在外部气象条件影响下二次转化的几率较大;NH_(4)^(+)在采暖期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在非采暖期则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采暖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于二次污染、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其次为矿物粉尘和燃煤污染,累计贡献率达80.24%;非采暖期主要来源为扬尘和工业生产,其次为二次污染,最后为燃煤产生的污染,累计贡献率为86.34%。可以看出,不同时期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离子浓度 机动车尾气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式对天然气低负荷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海洋 刘子睿 +1 位作者 涂垚杰 杨涛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8,70,共6页
在实验室规模燃烧台架上开展了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稳燃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实验,系统考察了4种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下的天然气旋流火焰结构、稳燃极限范围及NO、CO排放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下降,天然气旋流火焰尺寸逐渐减小,全预混燃... 在实验室规模燃烧台架上开展了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稳燃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实验,系统考察了4种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下的天然气旋流火焰结构、稳燃极限范围及NO、CO排放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下降,天然气旋流火焰尺寸逐渐减小,全预混燃烧火焰体积最小,非预混火焰锋面上出现褶皱;全预混火焰易发生回火导致稳燃极限范围最窄,非预混燃烧稳燃极限范围最宽,但CO生成量、排放量最高。综合考虑稳燃和排放性能,推荐采用部分预混燃烧作为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调峰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调峰 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 火焰不稳定 燃烧极限 燃烧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及修订建议
9
作者 崔阳阳 易华炜 +5 位作者 王玮 陈曦 罗雁莎 王宝成 朱利军 薛亦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855,共8页
殡葬行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因污染控制程度较低受到关注,2015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DB11/1203—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解和掌握标准实施效果,提出对后续标准修订的建议,于2020年7—8月对北京市5台火... 殡葬行业大气污染排放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因污染控制程度较低受到关注,2015年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地方标准DB11/1203—2015《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解和掌握标准实施效果,提出对后续标准修订的建议,于2020年7—8月对北京市5台火化机和5台遗物祭品焚烧炉有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5个火化车间无组织VOCs排放进行现场检测,与标准实施前的污染排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利用ADMS大气扩散模型模拟了对环境空气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标准实施后北京市火化机、遗物祭品焚烧炉污染控制程度提高,排放水平降低,其中颗粒物排放下降94.1%~97.9%,气态污染物排放下降8.9%~97.7%;但部分污染物仍不能稳定达标,CO和NO_(x)容易超标,主要受火化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影响,可考虑进一步改进燃烧设备和净化装置以提升气态污染物达标水平,火化车间室内环境VOCs平均浓度为1770μg/m^(3),约为标准限值的3倍,须引起关注;标准实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降低,NO_(x)、SO_(2)、CO和颗粒物最大浓度贡献分别下降了99.1%、99.0%、98.5%和98.3%,下降后浓度分别为0.007、0.003、0.060和0.020μg/m^(3)。建议后续调整基准含氧量,更能反映实际状况;加强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维护和无组织排放管理;推动恶臭物质研究,考虑将VOCs排放纳入标准控制指标,探索火葬场飞灰科学处理处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葬场 大气污染 排放水平 环境效益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被引量:2
10
作者 S. Grzybowski T. Disyadej S. Mallick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17-2522,共6页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Franklin Rod,many non-conventional air terminals are being used as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As cited in previous works,these non-conventional devices emit space charge in the vicini...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Franklin Rod,many non-conventional air terminals are being used as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As cited in previous works,these non-conventional devices emit space charg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terminals during the process of lightning stroke.A number of factors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among them are geometry and dimension of the devices,location of the device above the ground,height of the cloud above the ground,and polarity of the lightning stroke.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has been a topic of discussion by researchers for many years.Some studies focused on the magnitude of emission current from these devices as a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s.The critical flashover voltage(CFO)between the devices and a metal screen simulating cloud can also be used as another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s.Laboratory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on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to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Four different types of devices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Franklin Rod,TerraStat models TS 100,TS 400,and Spline Ball Ionizer.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CFO voltage of the air gap between devices and the metal screen.The CFO voltage was evaluated using standard switching and lightning impulses.The measurements were recorded for positive as well as negative polarity.The air gap between the devices and metal screen was selected at 2 m and 3 m.The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保护装置 有效性 接线端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工业减污降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菲 格桑卓玛 朱晓东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71,共11页
工业领域是我国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探究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 工业领域是我国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探究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建议.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值大幅下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缓慢增长,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体处于上升优化态势,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等级由失调衰退类提至过渡发展类.②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空间格局上呈中部高、南北低以及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时空变动上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高值范围由上海、苏州等长江入海口地区向西转移至南京、无锡、苏州等长江下游地区,其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集聚−离散−集聚的变化趋势.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等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大部分区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双因子交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显著的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受产业规模结构影响较大,亟需从统筹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加强重点区域协同控制、加快工业行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仲深 李俊薇 郭翔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在考虑负向产出以及规模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前提下,对蛋鸡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LHBG)进行测度。构建3层次SBM-MML指数,并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结果表明,2004-2018... 为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在考虑负向产出以及规模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前提下,对蛋鸡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LHBG)进行测度。构建3层次SBM-MML指数,并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结果表明,2004-2018年平均LHBG为0.9967;大中小规模LHBG分别为0.9949、1.0013、0.9938;东中西部地区LHBG分别为0.9930、0.9980、1.0040。我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下降0.33%;规模上中规模最高、大规模其次、小规模最低;区域上西部最高,中部其次,东部最低;其分解效率表现为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效率提高,管理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饲养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多层次共同前沿模型 污染排放 数据包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污染减排潜力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秀锐 姚畅 +2 位作者 刘瑶 宁春晓 吴洪侃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7,共15页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 包含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柴油移动燃烧源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源。为探究京津冀地区柴油移动燃烧源的污染排放以及减排潜力,在估算2018年京津冀地区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设置基准情景和5种政策情景,预测2019—2030年不同情景下柴油燃烧源的污染排放趋势,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源的污染物减排潜力和不同减排措施对不同类型柴油燃烧源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2018年柴油燃烧源的CO、HC、NO_(x)和PM排放量分别为51.25、22.89、106.52和5.42万t。综合情景下,2030年CO、HC、NO_(x)和PM污染物排放量可分别比基准年减少52.03%、38.58%、71.88%和52.07%。淘汰高排放情景在短时间内的减排效果较好,而长期效果不佳,提升排放标准情景和推广新能源情景的减排潜力会逐年增加,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减排作用,运输公转铁情景的减排潜力也较好,2030年能有效减少35.13%~45.81%的污染排放。综合情景下柴油车辆和柴油机械的最大减排潜力分别为91.55%和44.69%。此外,CO和NO_(x)的减排潜力主要来源于柴油车辆,而柴油机械对HC和PM的减排效果明显。与其他2个地区相比,天津市的污染减排效果较好,最大减排潜力为80.80%。分类型来看,柴油货车对污染物的减排贡献较大,尤其是重型货车。与工程机械相比,农业机械的污染减排贡献更大,尤其是联合收割机、农用水泵以及三轮车的减排贡献突出。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柴油移动源的污染控制政策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辆 柴油机械 大气污染物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限产方案智能决策
14
作者 陈富赞 焦扬 +1 位作者 李敏强 田津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工业排放源企业限产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有效手段.现行限产模式并未考虑扩散条件对限产效果的影响及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向特定重污染天气预警,开发数据驱动最优限产方案智能决策方法(DID),用极限学习机预测特定扩散... 对工业排放源企业限产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有效手段.现行限产模式并未考虑扩散条件对限产效果的影响及大气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面向特定重污染天气预警,开发数据驱动最优限产方案智能决策方法(DID),用极限学习机预测特定扩散条件下限产方案的减排效果,并将决策者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经济效益目标作为约束对限产方案进行优化.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同样空气质量目标时,DID方案的经济效益和平均生产比例均高于现行预案;在实现相同经济产值时,DID方案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现行预案.DID方法能够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准性及科学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心设置不同的大气治理及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结论可为各级政府提高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水平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具有一定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 大气污染 减排 极限学习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视域下四川省能源消费CO_(2)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研究
15
作者 张志伟 庞敏 张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4-1339,共6页
化石燃料的使用是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两者具有同源性。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省份均面临较严峻的减排形势。四川省是中国优质能源供应基地和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减排责任尤为重大。基于2011—2020年的... 化石燃料的使用是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两者具有同源性。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各省份均面临较严峻的减排形势。四川省是中国优质能源供应基地和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减排责任尤为重大。基于2011—2020年的四川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设计基准、低碳和强化低碳3个情景,通过Leap模型对四川省2022—2050年的能源消费量和CO_(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预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CO_(2) 大气污染物 协同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CH_(4)和VOCs等气体排放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天乐 马占云 +4 位作者 刘舒乐 高庆先 高文康 李华圣 谢立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07-6017,共11页
为全面评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工作,通过统计全国695个城市的基础信息,基于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02~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_(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为全面评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工作,通过统计全国695个城市的基础信息,基于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02~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_(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了排放趋势和空间特征,并提出了减排建议.结果表明:2009年以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无害化处理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下降率最低是2011年为1.39%,最高是2020年为12.45%.2022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排放的CH_(4)、NH_(3)、VOCs、TSP、PM_(10)和PM_(2.5)总量分别为4.09×10^(6),17.04,4.75×10^(4),14.09,6.66和1.00t.空间来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_(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高值区向南部变化.2018年以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下降率最低是2018年为2.75%,最高是2022年为41.57%.2020年以后,CH_(4)排放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下降率最低是2020年为4.53%,最高是2022年为13.5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CH_(4)和VOCs等典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随着生活垃圾填埋量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下降速率大于CH_(4)的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处理 CH__4 VOCS 大气污染物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减污降碳策略的成渝地区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林丰 李振亮 +6 位作者 蒲茜 曹云擎 卢培利 王锋文 薛文博 雷宇 张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6-1768,共13页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 设计成渝地区3种中长期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包括基准政策情景、动态优化情景和最大潜力情景.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清单和空气质量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并优选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约束下的综合减污降碳情景及路径.结果显示,成渝地区要实现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目标,与2017基准年相比,2025年和2035年的SO_(2)、NOx、PM2.5、VOCs和CO_(2)减排比例分别为29%、32%、19%、24%、3%和35%、49%、28%、39%、12%.从综合减污降碳措施减排贡献来看,近中期阶段,末端治理(尤其是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仍是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要驱动力,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20%~55%.中长期阶段,由“双碳”目标驱动的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措施对污染减排具有关键作用,大气污染物减排贡献占比为65%~87%.此外,重点排放源减排贡献具有较大差异,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对NOx和VOCs减排贡献显著,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对CO_(2)减排贡献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减污降碳 空气质量改善 情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综合评估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曼仪 王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减排是环境和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可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概念、类别及量化评估方法,详细...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减排是环境和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可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概念、类别及量化评估方法,详细比较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混合协同效应综合评估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分析总结了协同效应在各国单一目标和协同控制政策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发挥协同治理效果提供经验指导。从技术视角结合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直接和间接联系,剖析了协同效应产生的根源;从行业视角探索电力、工业、交通等重点行业助力减污降碳目标的发力点;从管理科学的视角总结了协同效应综合评估中四个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后续的突破方向。综合评估流程的规范化和各评估环节中的多学科交叉体现了综合评估的复杂性,需要剖析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及二者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理等;综合评估中时间、空间和评估对象选择的多样性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需要依托逐渐成熟的大数据收集存储技术,加强协同控制对排放水平、健康水平、减排成本、农业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定量刻画。增强协同效应评估的可比性有利于不同结果的相互佐证和对比分析,需要合理计算协同控制在不同维度的综合收益;国家、区域、城市层面评估的侧重点差异较大,需要明晰减污降碳治理体系并加强评估的层次性,以促进各级管理部门更科学地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减污降碳 综合评估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健康效应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亚丽 贾俊松 何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01-4116,共16页
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进展.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都在不断增加.2013年后,发文量增长迅速,国外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国外文献作者和机构形成了以美国各大高校为中心的较强合作... 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进展.结果表明:国内外发文量都在不断增加.2013年后,发文量增长迅速,国外增速明显快于国内;国外文献作者和机构形成了以美国各大高校为中心的较强合作网络关系,核心研究作者发文量达39%.国内文献作者和机构联系较弱,呈多中心分散式结构,核心研究作者发文量仅占8%;关键词可视化表明国内外研究同步性较强,均以环境暴露的健康影响和疾病负担研究为基础,国外侧重具体影响机制与联系及风险评估研究,国内更关注影响因素及政策效益剖析;国外研究从环境暴露对健康终点影响发展到协同适应策略及复杂模型构建,目前全球负担和颗粒物质减排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从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评估发展到协同治理对策及健康风险,当前减缓气候变化及减污降碳的健康协同效益研究是热点.将来针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及敏感区域、公共健康效应时空规律的识别和明晰是重点,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早期预警系统的开发应用也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空气污染 协同减排 健康效应 CITESPACE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户调查的农村民用源排放清单与清洁能源政策的减排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晨 鲍艾 +7 位作者 刘俊 周鑫 赵相怡 彭丽 王玉 安浩文 唐晓龙 易红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1-2822,共12页
以全国农村生活燃料消费入户调查数据建立的能源消费模型为基础,模拟2015年我国县级煤炭与生物质消费水平,构建农村生活能源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以2025年作为政策效应年份,评估农村生活能源清洁转型的减排效果.... 以全国农村生活燃料消费入户调查数据建立的能源消费模型为基础,模拟2015年我国县级煤炭与生物质消费水平,构建农村生活能源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以2025年作为政策效应年份,评估农村生活能源清洁转型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煤炭和生物质燃料的消耗量分别为169.5和242.0Mt,由此产生的PM_(2.5)、VOCs、SO_(2)、NO_(x)、CO、CO_(2)排放量分别为2.91Mt、1.98Mt、2.39Mt、524.3kt、43.0Mt和642.9Mt,其中河北省是排放最高的省份.到2025年,在无政策作用情景下,温室气体与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比2015年下降约15%,而在清洁转型政策作用最为明显的北方采暖地区,相对于无政策作用情景,PM_(2.5)、VOCs、SO_(2)、NO_(x)、CO、CO_(2)的排放量分别下降76.0%、76.7%、75.6%、55.4%、76.6%、43.2%,具有较理想的污染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能源 空气污染 排放清单 清洁取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