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春晓 崔璨 黎明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通风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其风量负荷动态变化,且各区域风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导致其风量调节的难度高、调节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实现对各区域风量的快速、准确控制。此外,提出... 通风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其风量负荷动态变化,且各区域风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导致其风量调节的难度高、调节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实现对各区域风量的快速、准确控制。此外,提出一种动态目标训练机制,有效提高强化学习训练的效率。最后,建立通风系统仿真环境,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对风量的准确控制,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系统噪声,并且适用于不同拓扑结构的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控制方法 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动态目标 多区域通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硒气相扩散系数实验研究
2
作者 吴小龙 罗光前 +3 位作者 邹仁杰 方灿 李显 姚洪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发的测量系统对萘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发现与文献中测量值相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单工况气体氛围和混合工况气体氛围中的实验,修正了FULLER公式中的系数值,拟合得出在393~433 K范围内SeO_(2)气相扩散系数的公式.结果表明:在单工况气体氛围中,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且拟合后曲线的R^(2)>0.97;在混合工况下,拟合后曲线的R^(2)>0.95,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扩散系数 二氧化硒 气流量 Stefan扩散管法 FULL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因火灾通风网络风量风质失效模型与数值解算方法
3
作者 李伟 刘彦青 张浪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12,共17页
为了尽可能复现火灾时期通风网络内风量波动、风流逆转、风温异常、有毒有害气体蔓延、氧气体积分数降低等灾变过程,构建了外因火灾通风网络风质风量失效物理模型,采用时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解耦处理。通过风阻、火风压、风流密度关键通... 为了尽可能复现火灾时期通风网络内风量波动、风流逆转、风温异常、有毒有害气体蔓延、氧气体积分数降低等灾变过程,构建了外因火灾通风网络风质风量失效物理模型,采用时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解耦处理。通过风阻、火风压、风流密度关键通风参量计算模型,将基于质量流量守恒的通风网络回路风压平衡方程、通风网络风流-围岩热量交换-传播控制方程、有毒有害气体弥散-扩散控制方程、氧气消耗-运移控制方程进行联立,构建了外因火灾通风网络“风量风向-风温-有毒有害气体体积分数-氧气体积分数”非稳定多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回路风量牛顿法求解通风网络风量风向变化,采用迎风离散格式的有限差分法求解通风网络内风流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火灾时期全风网“节点-分支-网络”风量风质失效多物理场耦合解算方法,构建了多物理场间接耦合解算流程,编写了解算程序。通过在角联结构试验巷道内开展外因火灾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别模拟了进风区分支与用风区分支火源位置情况下复杂通风网络内风量变化、风流逆转、风温异常、有毒有害气体蔓延、氧气体积分数波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火源位置在进风井条件下风量显著变化分支达到通风网络分支总数的61%,风流逆转分支数量占通风网络分支总数的11%,风温显著变化分支数量达到通风网络分支总数的76%,CO侵入分支数量达到通风网络分支总数的84%,氧气体积分数显著变化分支数量达到通风网络分支总数的41%,进风井分支发生外因火灾造成的灾害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均明显大于其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网路 回路风量法 风流质量流量守恒 有限差分法 传热传质 节点元素 分支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差法和流量平衡法的火焰筒进气量测量对比分析
4
作者 朱颜霞 周淼 +1 位作者 王雄辉 阙建锋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在民用涡扇发动机试车过程中为了准确测量燃烧室火焰筒进气量(即参与燃烧的空气流量),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试车结果为例,分别从不确定度、二次流分配、模型匹配及火焰筒壁温分布等角度开展了压差法和流量平衡法的对比分析。结... 在民用涡扇发动机试车过程中为了准确测量燃烧室火焰筒进气量(即参与燃烧的空气流量),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试车结果为例,分别从不确定度、二次流分配、模型匹配及火焰筒壁温分布等角度开展了压差法和流量平衡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环形燃烧室的火焰筒进气量,流量平衡法的不确定度比压差法的小73.8%;压差法对火焰筒头部进口静压的敏感性较大,而流量平衡法的不确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气机进口流量W25;利用压差法和流量平衡法的测量结果分别进行模型匹配,流量平衡法得到的涡轮第1级导叶换算流量与流函数的结果一致,而压差法与流函数的结果差9.94%;引入燃烧室出口静压Ps4修正火焰筒内压力后,压差法火焰筒进气量和流量平衡法的结果差异从14.18%减小至9.03%。在涡扇发动机试车过程中流量平衡法更适用于描述燃烧室火焰筒进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涡扇发动机 燃烧室 火焰筒进气量 不确定度 流量平衡法 压差法 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和CFD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型孔负压优化
5
作者 张海东 于淇 +2 位作者 张宇乾 杨文彩 郑安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 [目的]针对轴流气吸式排种器吸种负压低导致的吸种效果不佳问题,通过优化其关键部件结构参数,提高负压稳定性与吸种效率,以提升播种精度与工作性能。[方法]基于RSM(Response Surface Method)和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结合的方法,通过BBD(Box-Behnken Design)试验对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仿真试验优化。使用FLUENT软件对试验模型的型孔入口处压力值进行了数值计算。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Design expert13软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预测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响应面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进行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结果]得到的轴流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关键结构最优参数组合为:型孔拔模角度12.59°,扇叶叶片厚度2.26 mm,扇叶叶片个数9。此时,目标函数预测孔口入口的负压为64.61 Pa。得到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根据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组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为64.08 Pa,则响应面法预测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的误差为0.82%;原模型型孔入口负压值45.85 Pa,优化模型的型孔负压值比原模型提升39.76%,优化效果显著。型孔负压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500 r·min^(-1)时,型孔入口负压值为62 Pa,型孔负压台架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误差为3.35%。[结论]吸种性能台架试验表明,扇叶转速1 500 r·min^(-1)时番茄种子吸种单粒率为75.22%,与优化前相比提升15.72%。考虑到简化结构和3D打印导致的不可避免的误差,认为该结果符合要求,优化试验设计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气吸排种器 响应面法(RSM)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法的气液两相流特征提取及流型识别
6
作者 陈立 杜燕连 +3 位作者 彭甫森 韩振华 阮荣倩 沈义俊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对垂直管道气力提升实验中采集的气液两相流的压力信号进行小波分析,通过改善信噪比确定最佳小波基函数。根据小波细节系数能量变化确定分解层数范围,采用熵权法结合信噪比、均方根误差以及平滑度确定最佳分解层数。对小波阈值去噪后的... 对垂直管道气力提升实验中采集的气液两相流的压力信号进行小波分析,通过改善信噪比确定最佳小波基函数。根据小波细节系数能量变化确定分解层数范围,采用熵权法结合信噪比、均方根误差以及平滑度确定最佳分解层数。对小波阈值去噪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以分解后的第1、2频带能量占比以及熵值作为特征向量对气液两相流进行流型识别。389组压力信号的流型识别结果表明,提取特征向量结合随机子空间决策树模型可以对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高效识别分类,采用改进小波阈值法处理后的流型整体平均识别率达9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气力提升 气液两相流 小波分析 熵权法 阈值去噪 流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有限元联合算法的纤维流场变形行为
7
作者 董关震 姜茜 +1 位作者 钱晓明 吴利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纤维在气流中的动态特性对织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研究柔性纤维在纺织各环节不同流场下的转移变形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在空间各向位置存在速度差异的特征流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离... 纤维在气流中的动态特性对织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研究柔性纤维在纺织各环节不同流场下的转移变形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在空间各向位置存在速度差异的特征流场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离散元多球链柔性纤维模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法耦合求解自由纤维的运动轨迹,并讨论了其在差异流场中的受力情况与转移变形行为。结果表明:纤维初始取向角度会影响弯曲效果,随着纤维主体与气流方向的夹角增加,纤维越容易呈现弯曲形态;不同的纤维喂入位置会影响气流累积作用,纤维端之间所受气流力的差值越大,累积作用时间越长,纤维的弯曲效果越显著;纤维间的交互作用会使纤维簇发生分层现象,不利于多数纤维的混杂与弯曲变形。该研究揭示了单根柔性纤维和纤维簇在流场中的弯曲变形机制,提供了研究纤维在复杂流场中运动和变形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改善纺织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离散元 空气流场 柔性纤维 转移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管道漏风量测试仪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白 曹威 +2 位作者 蒋尊阳 孔德超 王胜南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4-1792,1805,共10页
现有的国产漏风量测试仪普遍存在测量精度低、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为此,基于漏风量测试仪的原理,开展了漏风量测试仪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及整机实验研究。首先,对漏风量的测量过程、喷嘴流量测量原理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喷嘴流量测量公式... 现有的国产漏风量测试仪普遍存在测量精度低、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为此,基于漏风量测试仪的原理,开展了漏风量测试仪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及整机实验研究。首先,对漏风量的测量过程、喷嘴流量测量原理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喷嘴流量测量公式,并根据相关标准设计了角接取压方式的喷嘴结构,基于仪器操作便捷性要求,对整机结构进行了设计;其次,采用空气密度补偿公式完成了高精度流量自适应测量,设计了基于自锁式电磁阀的换向调零电路,采用换向调零法对压差传感器零点漂移进行了补偿,使用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消除了信号噪声,提高了流量的测量精度;采用抗积分饱和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流量进行了闭环控制;最后,研制了管道漏风量测试仪样机,开展了压差与流量测量精度与重复性实验。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该高精度漏风量测试仪工作状态稳定,压差测量精度为±0.4%,流量测量精度为±2%;该漏风量测试仪的测量精度优于国内同类仪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风量测试仪表 喷嘴流量 换向调零法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压差测量精度 比例-积分-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法盾构仓内气压与围岩气-液两相流相互作用模型研究
9
作者 黄继辉 秦世康 +2 位作者 赵昱 陈景煦 张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55-3565,共11页
压气法盾构施工技术在水下隧道修建中具有显著优点,但缺乏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质量守恒和理想气态方程,建立了盾构土仓内气压与压缩气体进出流量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掌子面动态气压边界,将其与考虑气-液两相流的围岩数值模型耦合,形成盾... 压气法盾构施工技术在水下隧道修建中具有显著优点,但缺乏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质量守恒和理想气态方程,建立了盾构土仓内气压与压缩气体进出流量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掌子面动态气压边界,将其与考虑气-液两相流的围岩数值模型耦合,形成盾构仓内气压与围岩气-液两相流相互作用模型。基于现场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停机情况下压气法土仓压力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土仓压力随压缩空气的注入先增大后降低并趋于平稳,空气注入速率增大,土仓压力峰值和平稳值相应增大。土仓内压缩空气可减小土仓压力波动速率和幅度,空气体积越大,效果越好;压气法宜在渗透系数较小的地层中使用,地层渗透系数越大,对压缩空气的约束能力越小,甚至出现贯通至地表的空气排出通道。渗透系数较大地层中,突然停止空气注入,可能导致土仓压力快速下降和地下水涌入,危及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压气法 两相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航路网络级联失效缓解方法研究
10
作者 陈丹 钟玉刚 +1 位作者 汤程 羊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67-3475,共9页
航路级联失效对空中航路网络的承载能力、运输安全及运行效率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了空中航路级联失效传播网络结构,根据航段流量与容量的时变关系定义航段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辐... 航路级联失效对空中航路网络的承载能力、运输安全及运行效率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构建了空中航路级联失效传播网络结构,根据航段流量与容量的时变关系定义航段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辐射距离的流量分配方法,研究不同分配方法下的网络结构、空域容量、交通需求和运行效率等网络性能指标,以确定航路网络级联失效的最佳缓解方法。以华东空管局所辖区域的部分空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基于辐射距离的度分配法和剩余容量分配法相较于传统度分配法和剩余容量分配法,对网络正常航段数量、可用容量比率、交通需求比率和网络效率产生的影响更小,可以有效缓解级联失效对华东地区航路网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级联失效 流量分配 航路网络 缓解方法 网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铁渗水耕人为土稻季上氮肥的氨挥发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进宝 范晓晖 张绍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6-792,共7页
系统地研究了太湖地区铁渗水耕人为土(黄泥土)稻田上施入的尿素通过氨挥发损失的过程和数量,以及土壤等条件对其影响,可为减少该地区稻季氮肥氨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应用连续气流密闭室法测定了太湖地区典型... 系统地研究了太湖地区铁渗水耕人为土(黄泥土)稻田上施入的尿素通过氨挥发损失的过程和数量,以及土壤等条件对其影响,可为减少该地区稻季氮肥氨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应用连续气流密闭室法测定了太湖地区典型稻麦轮作制度中稻季不同施氮量下的水稻基肥、分蘖和孕穗期施用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并对其影响因素(田面水中NH4^+-N浓度、pH值等)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量占施肥量的3.7%~11.7%,其中以分蘖肥时期损失最大,其次为穗肥,基肥氨挥发损失最小,氨挥发损失主要时期是在施肥后7d内,田面水中的NH4^+-N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肥用量 氨挥发 密闭室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显光 王琳 +2 位作者 任立伟 苏长明 赵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简介了氧乙基数为3、烷基碳数x=8,10,12的3种对烷基苄基均质聚氧乙烯醚磺酸盐CxBE3PS的合成方法。在气流法起泡装置上测定了3种磺酸盐的泡沫体积、起泡性参数Rv(泡沫与进入空气体积比)、泡沫半衰期和泄液半衰期。由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和R... 简介了氧乙基数为3、烷基碳数x=8,10,12的3种对烷基苄基均质聚氧乙烯醚磺酸盐CxBE3PS的合成方法。在气流法起泡装置上测定了3种磺酸盐的泡沫体积、起泡性参数Rv(泡沫与进入空气体积比)、泡沫半衰期和泄液半衰期。由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和Rv浓度曲线求得,起泡剂浓度达到CMC时Rv值增大至稳定值。取起泡剂溶液浓度为各该温度下的CMC,在30℃、45℃、60℃测定了各项泡沫参数,3种CxBE3PS的起泡和稳泡性能良好,烷基碳数增大时泡沫稳定性增大,C8BE3PS、C10BE3PS的泡沫性能稍优于C12BE3PS,而C10BE3PS和C12BE3PS又远优于SDPS,尤其是泡沫稳定性;30℃时C12BE3PS的泡沫半衰期为431min,远高于SDPS的260min,而加量仅为SDPS的1/40。C10BE3PS的Rv和泡沫半衰期曲线在NaCl含量为01%间出现高峰。加入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对C8BE3PS和C10BE3PS的Rv影响不大,使泡沫半衰期大幅增大,泄液半衰期稍有增大。CxBE3PS可用于泡沫钻井液和泡沫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对烷基苄基均质聚氧乙烯醚磺酸盐 起泡剂 空气泡沫 起泡性能 稳定性 气流法 钻井液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珏 巨晓棠 +2 位作者 张丽娟 张家铜 袁丽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麦基肥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150,225,300 kg小区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5.25,5.97,7.22,9.31,12.8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节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为0.72,1.97,4.07,7.61 kg/hm^2,占施氮总量的1.0%,1.3%,1.8%,4.2%。当氮施用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将使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通过Elovich动力学方程(y=a+blnt)对时间和氨挥发量进行拟合。土壤0-10 cm NH4^+-N含量和氨挥发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温度是氨挥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氨挥发 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 原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曝气法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室内模拟 被引量:9
14
作者 白静 张凤君 +1 位作者 王天野 周兰影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探讨了复杂介质条件下空气曝气法(air sparging,AS)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质苯、萘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地层有机污染,利用AS技术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曝气量为300mL/min曝气... 针对东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层分布情况,探讨了复杂介质条件下空气曝气法(air sparging,AS)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质苯、萘的去除效果和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对于复杂地层有机污染,利用AS技术进行修复是有效的;曝气量为300mL/min曝气效果最好,苯、萘的去除率分别为99.54%和11.58%;对于异质分层多孔介质,连续曝气的去除效果优于间歇曝气;实验过程中萘的去除效率较低,这除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还与介质的异质性有关,在应用AS修复此类污染物时要联合使用其他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曝气法 地下水 石油污染 曝气量 曝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横掠波纹管束的流动与传热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秋旺 屈治国 +2 位作者 李惠珍 林梅 陶文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of air across the corrugated tubes with three values of row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measuring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frict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of air across the corrugated tubes with three values of row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measuring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fric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same row number smooth tube bundles.The corresponding correlation for the Nusselt numbers and Euler numbers vs the Reynolds numbers for the corrugated tubes were obta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rugated tube bundles will reach the developed state at a smaller row number compared with the smooth tube bundles. Within th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s of the present work,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friction factors of the corrugated tube bundles were 13.6%-29.2% and 3.2%-60.0%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mooth tube bundl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束 充分发展 传热强化 空气横掠波纹管束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毛白杨渗透率在径向的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睿 吴从华 张春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依据木材并联毛细管模型的假设和Darcy渗透定律,通过气流法对普通气干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心材和边材流体渗透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的边材总体平均渗透性比心材渗透性高,心材为140.802 cm/s,边材为221.829 cm/s,... 依据木材并联毛细管模型的假设和Darcy渗透定律,通过气流法对普通气干处理的三倍体毛白杨的心材和边材流体渗透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的边材总体平均渗透性比心材渗透性高,心材为140.802 cm/s,边材为221.829 cm/s,后者为前者的1.58倍。制作了三倍体毛白杨在径向的渗透率分布图,分布图显示,渗透率在径向的分布中呈很好的递增趋势。渗透率差异性是由于木材中导管中存在侵填体所造成的,只是所选试样树龄偏小,造成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倍体毛白杨 气流法 渗透率 径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气延时法测量氡气土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德涛 丘寿康 +1 位作者 冒学勇 姜启轩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1,共4页
文章涉及同时测定氡气土浓度的方法———流气延时法。该方法采用两套闪烁室测量装置和1台由50mmPVC U排水管和50mmPVC U接头制成的总体积为24L的延时装置。当氡气土混合气体以恒定流率3L·min-1流经测量系统时,延时装置后的闪... 文章涉及同时测定氡气土浓度的方法———流气延时法。该方法采用两套闪烁室测量装置和1台由50mmPVC U排水管和50mmPVC U接头制成的总体积为24L的延时装置。当氡气土混合气体以恒定流率3L·min-1流经测量系统时,延时装置后的闪烁室测量装置测定气土室中氡的参考浓度,延时装置前的闪烁测量装置经扣除气土的贡献后可测定气土室中气土的参考浓度。流气闪烁法测氡气土浓度的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浓度 测量装置 延时装置 同时测定 测量系统 混合气体 不确定度 闪烁室 PVC 排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流环境下激光辐照金属材料温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郑艳丽 杜太焦 +1 位作者 束庆邦 王建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31-2534,共4页
研究了激光辐照金属材料过程中的氧化放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数值计算了激光辐照钢板在吹空气、吹氮气以及不吹气条件下温升的时空分布,分析了氧化放热量的大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吹氮气和不吹气条件下,钢板背表面温... 研究了激光辐照金属材料过程中的氧化放热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数值计算了激光辐照钢板在吹空气、吹氮气以及不吹气条件下温升的时空分布,分析了氧化放热量的大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吹氮气和不吹气条件下,钢板背表面温升的差异不大;在吹空气条件下,氧化放热量约占钢板中沉积能量的34.6%。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温升 气流 氧化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通风幕墙热气流有限分析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海 姜清海 +3 位作者 郭金基 张开成 张镇成 崔传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研究双层幕墙在温差作用下引起热气流流动状态。针对双层幕墙通道,建立气流的N-S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温度场方程,将通道分成有限段单元,在一维流动下寻求方程组的解析解,通过单元间的速度、压力及温度连续条件化为数值解,开发有限分... 研究双层幕墙在温差作用下引起热气流流动状态。针对双层幕墙通道,建立气流的N-S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温度场方程,将通道分成有限段单元,在一维流动下寻求方程组的解析解,通过单元间的速度、压力及温度连续条件化为数值解,开发有限分析计算软件,并给出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幕墙 热气流 有限分析法 计算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气流时轴对称抗性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有限元法求解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超 宫镇 诸圣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6-302,共7页
本文首先建立了计算轴对称抗性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加辽金有限元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二个消声器的传递损失,通过实验验证和与声传递矩阵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消声器 有限元法 气流 传递损失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