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管道漏风量测试仪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白 曹威 +2 位作者 蒋尊阳 孔德超 王胜南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4-1792,1805,共10页
现有的国产漏风量测试仪普遍存在测量精度低、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为此,基于漏风量测试仪的原理,开展了漏风量测试仪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及整机实验研究。首先,对漏风量的测量过程、喷嘴流量测量原理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喷嘴流量测量公式... 现有的国产漏风量测试仪普遍存在测量精度低、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为此,基于漏风量测试仪的原理,开展了漏风量测试仪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及整机实验研究。首先,对漏风量的测量过程、喷嘴流量测量原理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喷嘴流量测量公式,并根据相关标准设计了角接取压方式的喷嘴结构,基于仪器操作便捷性要求,对整机结构进行了设计;其次,采用空气密度补偿公式完成了高精度流量自适应测量,设计了基于自锁式电磁阀的换向调零电路,采用换向调零法对压差传感器零点漂移进行了补偿,使用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消除了信号噪声,提高了流量的测量精度;采用抗积分饱和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对流量进行了闭环控制;最后,研制了管道漏风量测试仪样机,开展了压差与流量测量精度与重复性实验。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该高精度漏风量测试仪工作状态稳定,压差测量精度为±0.4%,流量测量精度为±2%;该漏风量测试仪的测量精度优于国内同类仪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风量测试仪表 喷嘴流量 换向调零法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压差测量精度 比例-积分-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绕组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增悦 咸日常 +2 位作者 赵如杰 耿凯 张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12-5821,共10页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用于无功补偿与抑制工频过电压,在电网中的数量和容量日益增加,事故率却高居不下,其中,绕组匝间绝缘故障占比高居首位,亟需有效的绕组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手段。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场-路”耦合仿...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用于无功补偿与抑制工频过电压,在电网中的数量和容量日益增加,事故率却高居不下,其中,绕组匝间绝缘故障占比高居首位,亟需有效的绕组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手段。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进行“场-路”耦合仿真,通过分析其绕组异匝和同匝股间短路的电、磁、力变化特征,研究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发展过程、形成机理,探求便于故障监测的敏感状态量,提出了基于有功功率损耗变化率的绕组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绕组异匝股间短路对电抗器电、磁、力等物理参量的影响大于相同位置同匝股间短路工况,且异匝股间短路发生在电抗器绕组端部的影响最大。有功功率损耗对电抗器绕组绝缘故障发展的过程反应敏感、易于监测,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绝缘故障预警值和绝缘失效值,基于有功功率损耗变化率进行状态判断,能够实时发现电抗器绕组绝缘故障,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故障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 绕组绝缘 异匝股间短路 有功功率损耗变化率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来玛纳斯河流量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5
3
作者 徐素宁 杨景春 李有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8,共4页
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地区的一个典型流域,汇集十多条支流,河流贯穿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高山区的冰雪融水和玛纳斯河上游的降水是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笔者对玛纳斯河出山口红山嘴水文站的流量资料(1956—2003年)及石... 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地区的一个典型流域,汇集十多条支流,河流贯穿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高山区的冰雪融水和玛纳斯河上游的降水是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笔者对玛纳斯河出山口红山嘴水文站的流量资料(1956—2003年)及石河子市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1953—2003年)进行分析,介绍各自变化特点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年均变化对比曲线,分析年均流量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量与夏季气温的变化和降水量有更密切的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量显著增加,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气候变化 气温资料 河流 冰雪融水 红山 夏季气温 北疆地区 高山区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气量对地板送风房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灿 李念平 姚国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29,共4页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换气量 室内空气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 被引量:139
5
作者 蔡英 钱正安 +2 位作者 吴统文 梁潇云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等,整体地分析了高原及周围地区气柱可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也分析了我国南北方大气可降水...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等,整体地分析了高原及周围地区气柱可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也分析了我国南北方大气可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和华北及西北区东部干湿年夏季可降水量的差异等。结果表明,高原及周围地区的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及季节变化。本区域内以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区的可降水量最高,夏季可达60mm或以上;青藏高原上的可降水量最低,冬季为3mm左右。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可降水量的冬夏季节变化最大,夏季的可降水量达冬季值的4倍。华北区干湿夏季的可降水量差异明显,湿年的可降水量可增加20%以上。近4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夏季的气柱可降水量明显减少,而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降水量却部分增加了,呈北干南湿之势,遂形成我国降水北旱南涝的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逐渐趋弱,特别是撤退期逐渐提前有关。另外,我国各地夏季可降水量的平均降水转化率也明显不同,青藏高原上最高,东亚季风区次之,而南疆盆地最低,这也影响了我国多变的降水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 气柱可降水量 降水气候 季风环流 年代际变化 降水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组织对负压隔离病房排污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凌继红 于会洋 +2 位作者 李猛 邢金城 赵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实验研究了气流组织对负压隔离病房排污效率的影响.在病人口部散发SF6示踪气体,通过测量医护人员呼吸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比较了8种气流组织的排污效率,并通过降低换气次数进行了节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顶送风的送风方式中,排风口位于... 实验研究了气流组织对负压隔离病房排污效率的影响.在病人口部散发SF6示踪气体,通过测量医护人员呼吸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比较了8种气流组织的排污效率,并通过降低换气次数进行了节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顶送风的送风方式中,排风口位于病人头顶效果较好;在矢流风口送风方式中,排风口位于病人床侧效果较好,且当换气次数分别降低到8次/h和6次/h时,对医护人员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隔离病房 气流组织 换气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2
7
作者 唐国利 丁一汇 +3 位作者 王绍武 任国玉 刘洪滨 张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2期71-78,共8页
温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在中国近百年温度变化方面,十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这首先表现在建立了若干条全国平均气温序列,而几条主要序列间的相关系数在0.73~0.97之间。同时,这些进展也表现在基础资料质量提... 温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在中国近百年温度变化方面,十几年来已取得了明显进展,这首先表现在建立了若干条全国平均气温序列,而几条主要序列间的相关系数在0.73~0.97之间。同时,这些进展也表现在基础资料质量提高、空间覆盖面扩大、序列均一性改善以及结果可靠性提高等方面。对多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新结果显示,1906—2005年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8±0.27)℃,2007年是我国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代表性分析显示,现有的几条中国温度序列中除覆盖完整的序列外,其他序列在1920或1930年代以前可能主要反映中国东部变化情况,但在此之后则能较好地代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百年 气候变化 气温序列 增温速率估计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 被引量:19
8
作者 金章东 李英 王苏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2-680,共9页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 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气温 构造隆升 化学风化率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近速度对空气静电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贺其元 刘尚合 +2 位作者 徐晓英 王韶光 陈京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4-528,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研究了导体接近速度对空气放电的影响。理论计算了两导体相互接近时导体的自(互)电容系数、导体电势差、导体电势差随导体间的间隙(放电间隙)的变化率和导体电势差的时间变化率。实验研究了5 kV和10 kV放电电压...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研究了导体接近速度对空气放电的影响。理论计算了两导体相互接近时导体的自(互)电容系数、导体电势差、导体电势差随导体间的间隙(放电间隙)的变化率和导体电势差的时间变化率。实验研究了5 kV和10 kV放电电压下放电电流峰值和耦合电压峰-峰值随接近速度的变化关系。接近速度直接决定了空气击穿时导体电势差的时间变化率,同时也就决定了不同速度下的空气放电特性;接近速度影响了火花击穿的时间延迟,从而对空气放电产生了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空气放电 接近速度 电容系数 电势差 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变形工艺对成纱熵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岩 张相宇 +1 位作者 姜丽 王善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29,共4页
化纤长丝在变形加工,尤其是在空气变形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熵变现象,研究表明,成纱熵变与变形纱各主要结构性能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为了查明变形工艺参数对成纱熵变的影响,针对目前较具代表性的空气变形工艺参数和异收缩变形... 化纤长丝在变形加工,尤其是在空气变形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熵变现象,研究表明,成纱熵变与变形纱各主要结构性能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为了查明变形工艺参数对成纱熵变的影响,针对目前较具代表性的空气变形工艺参数和异收缩变形工艺参数设计了单因子试验,主要包括单复丝规格、空气变形加工超喂率和异收缩差等。结果显示,在单丝线密度一定条件下,成纱熵变随着复丝线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复丝线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成纱熵变随单丝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空气变形加工过程中,成纱熵变随丝束超喂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异收缩变形加工中,成纱熵变随着异收缩差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变形纱 熵变 线密度 超喂率 异收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敏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文中 于娟 张翼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5,43,共4页
基于大黑河流域6个气象站1966~2013年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长期数据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年份。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整体呈现暖干气候倾向,气温... 基于大黑河流域6个气象站1966~2013年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长期数据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年份。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整体呈现暖干气候倾向,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变化率为0.43~0.57℃/10a,气温增温变点大致出现了两次,分别在1986、1997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多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量先减(1981年)后增(1990年),蒸发皿蒸发量先减(1986年)后增(1996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多呈显著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河流域 降水量 气温 蒸发 变化率 变异年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单向流洁净室换气次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俊杰 尹维友 刘世超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7-993,共7页
为减少洁净室能耗,提出了理论计算此类洁净室换气次数的新数学模型,新模型基于室内空气颗粒物输送的模拟流程,室内气溶胶浓度计算考虑了换气次数、室内颗粒物散发量、过滤器效率、新风比和室外气溶胶浓度等多个参数.将新的数学模型与以... 为减少洁净室能耗,提出了理论计算此类洁净室换气次数的新数学模型,新模型基于室内空气颗粒物输送的模拟流程,室内气溶胶浓度计算考虑了换气次数、室内颗粒物散发量、过滤器效率、新风比和室外气溶胶浓度等多个参数.将新的数学模型与以往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新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更多的环境参数和变量的影响,这使得新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换气次数更合理、更精确.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各个变量对洁净室洁净度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室内气溶胶浓度时考虑更全面的参数变量可以把洁净室的换气次数降到最小并满足洁净室要求,从而有效降低洁净室的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气次数 洁净室 非单向流 洁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通风空调办公建筑降温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新荣 杨柳 +1 位作者 刘加平 陈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6-850,888,共6页
为了确定房间的通风换气量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与夜间通风效果的关系.选择了昼夜温差较大的西安地区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间歇运行的空调办公建筑,分析的工具为能耗模拟软件DeST.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西安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基准模型,... 为了确定房间的通风换气量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与夜间通风效果的关系.选择了昼夜温差较大的西安地区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间歇运行的空调办公建筑,分析的工具为能耗模拟软件DeST.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西安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基准模型,从房间空调室温和建筑空调负荷两个方面对夜间通风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了通风换气次数和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和夜间通风效果的确切关系,为夜间通风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降温 夜间通风 换气次数 蓄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空区漏风量的遗煤温度预测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2,424,共6页
为了能够依据采空区漏风量判定遗煤温度,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漏风量与遗煤温度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五龙矿某工作面为例,对其遗煤自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供风量和遗煤温度与采空区漏风量的关系,得到... 为了能够依据采空区漏风量判定遗煤温度,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漏风量与遗煤温度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五龙矿某工作面为例,对其遗煤自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供风量和遗煤温度与采空区漏风量的关系,得到了相关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遗煤温度的升高,采空区漏风量逐渐增加,并且漏回风量增加的幅度逐渐大于漏入风量增加的幅度,漏风量与遗煤温度之间近似存在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提出了采空区相对漏风变化率的概念,其与遗煤温度间存在近似对数函数关系;给出了影响采空区漏风量的其它因素,判定遗煤温度时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漏风量 温度场 相对漏风变化率 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北亚热带植物群落季相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效逑 亓孝然 +1 位作者 阿杉 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559-3568,共10页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 研究我国东部亚热带植物群落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于揭示东部季风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整体特征和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对盐城、武汉、合肥、屯溪1982—1996年的植物群落季相阶段进行划分,并分析了季相阶段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各站多年平均变绿期、旺盛光合期和休眠期初日均有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倾向,而多年平均季相阶段长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休眠期初日随海拔升高而推迟的事实表明,树木秋季叶变色和落叶除受到气温的影响外,还可能与光照和霜等其它环境因素有关,从而使得海拔升高对秋季物候期提早的影响有所削弱,其生态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各站变绿期初日以提前为主,长度以延长为主;旺盛光合期和凋落期初日均以提前为主,长度延长与缩短参半;休眠期初日提前与推迟参半,长度以缩短为主。(3)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多呈显著负相关,而凋落期和休眠期初日与前期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利用最佳时段气温-物候回归模型重建的1982—2006年季相阶段初日的时间序列显示,盐城、武汉和屯溪的变绿期初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盐城、合肥和武汉旺盛光合期初日也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在2002—2006年期间,各站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均表现出明显推迟的倾向,与各地该时段前期平均气温呈下降的倾向一致。(4)从北亚热带各站到温带北部的哈尔滨,平均每向北1个纬度,多年平均变绿期和旺盛光合期初日分别显著推迟2.7—4.0 d和1.8—2.8 d,而长度则多呈不显著缩短的趋势;凋落期初日提前不显著,但长度显著缩短1.8—2.6 d;休眠期初日显著提前2.9—3.3 d,且长度显著延长5.8—7.0 d。总体上看,上述观测事实符合植物物候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在生长季节前半段,低纬地区的植物物候早于高纬地区;在生长季节后半段,高纬地区的植物物候早于低纬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季相 时空变化 气温-物候回归模型 时间序列外推 纬向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昭俊 易伶俐 高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根据哈尔滨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特点,选出代表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的3 d对办公建筑应用夜间机械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换气次数、夜间通风开启时间和围护结构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 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根据哈尔滨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特点,选出代表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的3 d对办公建筑应用夜间机械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换气次数、夜间通风开启时间和围护结构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空调运行风量范围内,换气次数越大,夜间通风开启时间越长,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下降速度越快,夜间通风效果越明显.重型墙体与轻型墙体相比,由于夜间通风周期短,通风效果的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机械通风 室内热环境 换气次数 通风时间 围护结构 办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圈的高变化率脉冲磁场发生器 被引量:8
17
作者 米彦 芮少琴 +3 位作者 储贻道 姚陈果 李成祥 万佳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8-586,共9页
脉冲磁场治疗肿瘤凭借其无创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是脉冲磁场产生生物效应的原因之一。为了获得较大的感应电场来开展脉冲磁场治疗肿瘤的细胞实验,研制了1台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圈和自击穿空气开关的高变化率... 脉冲磁场治疗肿瘤凭借其无创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是脉冲磁场产生生物效应的原因之一。为了获得较大的感应电场来开展脉冲磁场治疗肿瘤的细胞实验,研制了1台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圈和自击穿空气开关的高变化率脉冲磁场发生器。对阿基米德螺旋线圈周围空间的磁场和感应电场进行了计算,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线圈的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研制出的磁场发生器性能进行了实测。最终,设计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圈为7匝、外径为21 mm,该线圈在细胞培养液中可产生的脉冲磁场参数为:磁感应强度幅值0.92 T、上升时间78 ns、脉冲宽度1.8μs,磁场的变化率达1.1×107 T/s,感应电场最大值为55.9kV/m,电场的均匀度达84%,最大的感应电流密度达1.7×104 A/m2。结果表明,此脉冲磁场发生器可以满足用于研究脉冲磁场治疗肿瘤相关的细胞实验的要求,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磁场发生器 感应电场 高变化率 空气开关 阿基米德螺旋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通风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军莉 彭畅 +1 位作者 童宝龙 张国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1-25,共5页
文中基于自然通风计算方法,联合谐波反应法,提出考虑建筑蓄热的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依照该计算模型,对位于长沙的建筑模型进行了夜间通风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换气次数,外墙,室内蓄热体以及昼夜温差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文... 文中基于自然通风计算方法,联合谐波反应法,提出考虑建筑蓄热的夜间通风室内温度计算模型。依照该计算模型,对位于长沙的建筑模型进行了夜间通风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换气次数,外墙,室内蓄热体以及昼夜温差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文中夜间通风效果主要依靠室内温度峰值,TDR以及COP值来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室内温度 蓄热 换气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建筑材料VOCs散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慧星 耿耿 +1 位作者 李贝妮 肖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分析湿建筑材料VOCs散发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由室内污染源产生的VOCs污染.方法在自制的模拟环境实验舱内,利用PGM-7240手持式VOC检测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湿建筑材料VOCs的散发行为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使得... 目的分析湿建筑材料VOCs散发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由室内污染源产生的VOCs污染.方法在自制的模拟环境实验舱内,利用PGM-7240手持式VOC检测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湿建筑材料VOCs的散发行为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使得材料内VOCs分子热运动加剧,湿材料散发VOCs的速率加快;较高的相对湿度延长了湿材料的干燥时间,正向促进湿材料内部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反应及VOCs的释放;湿材料涂层越厚,材料内部VOCs总量越多,材料干燥时间越长;较高的换气次数能缩短湿建筑材料的干燥时间.结论湿材料释放VOCs的速率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加快;增加相对湿度有助于湿材料VOCs的散发;湿材料涂层厚度与舱内VOCs质量浓度呈正比关系;提高舱内换气次数能有效促进VOCs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湿建筑材料 污染物散发 换气次数 干燥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阻塞比下甲烷泄爆峰值超压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建华 郭亚鹏 +1 位作者 何况 顿志林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11-1617,共7页
为探究天然气泄爆过程内部压力变化规律,利用10 L有机玻璃管道试验装置进行了系列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试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管道末端阻塞以及中部阻塞两种工况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泄爆时管内峰值超压、峰值超压持续时间、Helmholtz... 为探究天然气泄爆过程内部压力变化规律,利用10 L有机玻璃管道试验装置进行了系列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试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管道末端阻塞以及中部阻塞两种工况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泄爆时管内峰值超压、峰值超压持续时间、Helmholtz振荡升压速率随泄爆面积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末端阻塞工况下前峰和后峰峰值超压均随着泄爆面积的减小而升高,而中部阻塞工况下位于爆炸腔体外传播管道内部后峰峰值超压随着泄爆面积的减小而不断降低;峰值超压持续时间方面,前峰超压持续时间与泄爆面积关系不大,后峰超压持续时间受泄爆面积影响明显;中部阻塞及末端阻塞两种工况下爆炸升压速率变化情况不具有一致性,中部阻塞时爆炸升压速率随阻塞率先增大后减小,60%阻塞率时出现极大值。末端阻塞时爆炸升压速率随阻塞率先减小后增大,60%阻塞率时出现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空气预混 泄爆过程 压力变化 超压持续时间 升压速率 阻塞比 峰值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