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brasive hardness on erosion wear of abrasive air jets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Yong CHEN Chang-jiang +2 位作者 WEI Jian-ping LIU Xiao-tian WANG Xiang-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56-371,共16页
To make clear the influence of abrasive hardness on the erosion effect,the erosion experiments of abrasive air jet with the same impact energy were carried out.The influence of abrasive hardness on the erosion effect ... To make clear the influence of abrasive hardness on the erosion effect,the erosion experiments of abrasive air jet with the same impact energy were carried out.The influence of abrasive hardness on the erosion effect is clarifi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erosion depth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Under the same mass flow rate and mesh number,the abrasive with a higher density needs greater pressure irrespective of hardness.After erosion damage,the abrasive size exhibits a Weibull distribution.The shape parameterβand Weibull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four types of abrasives are derived by the least squares method;moreover,βis found to have a quadratic relation with abrasive hardness.The results of the eros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abrasive hardness and erosion depth are quadratically related.By calculating the increase in surface energy after abrasive erosion crushing,it is found that abrasive hardness has a quadratic relation with surface energy and that the increases in erosion depth and surface energy consumption are basically identical.In conclusion,the effect is a soft abrasive impact when the ratio of abrasive hardness(Ha)to the material hardness(Hm)is<2.6,and it is a hard abrasive impact when Ha/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asive air jet abrasive hardness rock erosion abrasive size distribution coal bed meth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煤层无水化增透理论及技术发展趋势
2
作者 刘勇 张汶定 +5 位作者 陈长江 魏建平 徐向宇 张宏图 南勤聪 校朋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3-2146,共24页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深部资源复杂赋存环境将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对低渗煤层增透是实现瓦斯高效抽采、解决采掘失衡、提高煤炭产量的有效手段。水力冲孔、水射流割缝和水力压裂等水力化技术因其技术装备成熟、应用灵活,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行之有效的增透技术。然而在松软煤层应用水力化技术时,钻孔易出现塌孔,导致抱钻、喷孔、瓦斯超限等问题。相较于水力化技术,无水化技术从源头上避免了水对煤体强度的软化。采用无水化技术增透松软煤层,能实现瓦斯通道长时间保持通畅,具备高效抽采能力,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因此,无水化技术是目前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的可行性方法。无水化技术种类繁多,但均没有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或推广。为寻求无水化技术在瓦斯抽采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无水化技术发展,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系统梳理了机械刀具、可控冲击波及(磨料)空气射流等10种无水化增透技术,并将其归纳为3类:机械类增透技术、电磁波/机械波增透技术及气体相关增透技术。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增透机制、优势及瓶颈,提出了无水化技术在松软煤层瓦斯抽采工程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形成以下主要结论:无水化技术是以机械力、冲击力或热应力的作用形式破裂煤岩,形成卸压区域、裂隙网络,促进瓦斯解吸、渗流,提高瓦斯抽采率。受能量密度和力传递方式的制约,多数无水化技术相较于水力化技术的卸压范围小。这是遏制无水化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技术装备的成熟度,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也是遏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松软煤层应用中发现,在气体压力小于1 MPa条件下,扩孔半径仍可大于1 m,能够实现煤层大范围的均匀卸压。综合能量传递效率和技术装备成熟度,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技术的条件下,具有应用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煤层 无水化技术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空气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参数对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喷嘴磨损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宏图 叶红燕 +2 位作者 刘勇 魏建平 李志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3,共10页
目的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破岩喷嘴内部受高速运动磨料冲蚀导致磨损过快,为改善喷嘴磨损,提高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破岩效率。方法选取拉瓦尔喷嘴为研究对象,依托Archard Wear和Relative Wear磨损模型,利用FLUENT-EDEM进行耦合数值模拟... 目的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破岩喷嘴内部受高速运动磨料冲蚀导致磨损过快,为改善喷嘴磨损,提高低压磨料空气射流辅助破岩效率。方法选取拉瓦尔喷嘴为研究对象,依托Archard Wear和Relative Wear磨损模型,利用FLUENT-EDEM进行耦合数值模拟,选取磨料质量流量、粒径、形状和种类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磨损深度为评价指标,求解不同因素对喷嘴磨损的影响。结果研究可知,磨损发生在喷嘴收敛段喷嘴入口0~6 mm,且磨损最大处集中于距喷嘴入口2.62~3.28 mm,之后磨料发生集束作用开始沿喷嘴轴线处运动,收敛段后端和整个扩张段不发生磨损。数值模拟中,磨损规律与磨料碰撞速度、喷嘴内壁的碰撞次数有关,不同磨料参数对喷嘴磨损影响不同。磨料质量流量增大,导致磨料与喷嘴碰撞次数增多,造成磨损深度增大;磨料粒径增大通过影响碰撞时能量从而增大磨损;球形度较小的颗粒由于棱角尖锐会造成更大的磨损;材料密度、剪切模量、泊松比不同对磨损产生了影响不同,其中以石榴石造成的磨损最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喷嘴磨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空气射流 喷嘴磨损 拉瓦尔喷嘴 磨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切割硬岩评价模型及应用
4
作者 魏建平 蔡玉波 +5 位作者 张铁岗 薛熠 姬松涛 陈长江 张慧栋 刘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9-359,共11页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破岩能力强、能耗低,是一种解决硬岩掘进效率低、刀具损耗严重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采用磨料射流技术进行破岩割缝时,由于评价指标(割缝深度、宽度、体积)单一、普适及通用性差,导致磨料射流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割缝... 低压磨料空气射流破岩能力强、能耗低,是一种解决硬岩掘进效率低、刀具损耗严重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采用磨料射流技术进行破岩割缝时,由于评价指标(割缝深度、宽度、体积)单一、普适及通用性差,导致磨料射流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割缝参数难以确定,极大限制了磨料射流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为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磨料射流割缝深度、宽度和体积等缝槽参数之间定量关系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岩石割缝形貌进行三维重构,并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射流割缝缝槽形态分布方程。将缝槽形态曲线方程的均值面积A与分布函数振幅a1的比值定义为割缝特征宽度b,并将b与a1的比值定义为宽高比P。利用P对磨料射流割缝效果进行评判,得到如下结论:在P≤0.5时,表示能形成更窄更深的割缝,且当P越小时,割缝窄深特征更明显;当P>0.5时,表示能够形成更宽更浅的割缝。利用P对不同割缝参数条件下的割缝效果进行表征,得出当需要获得较深的割缝形态时,应控制射流冲击靶距为40 mm,磨料粒径在60~90目(0.16~0.25 mm),磨料莫氏硬度应控制在7.0以上,采用16~32 g/s的磨料质量流量和60°的冲击角度。当获得宽且浅的割缝形态时,可选择磨料粒径大于90目(0.16 mm),磨料莫氏硬度低于7.0,使磨料质量流量低于8 g/s并控制射流冲击角度超过75°,射流靶距大于4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空气射流 硬岩切割 割缝形貌 评价模型 割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辅助喷嘴喷孔结构优化设计
5
作者 沈敏 杨启 +4 位作者 胡峰 王真 杨学正 吕永法 余联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为降低辅助喷嘴的耗气量,建立不同椭圆形孔出口的辅助喷嘴与异形筘组成的流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得到沿合成流场中心轴线的气流速度与辅助喷嘴入口质量流;基于合成气流速度与辅助喷嘴射流集束型分析,设置椭圆孔参数范围,依据Box-Behnke... 为降低辅助喷嘴的耗气量,建立不同椭圆形孔出口的辅助喷嘴与异形筘组成的流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得到沿合成流场中心轴线的气流速度与辅助喷嘴入口质量流;基于合成气流速度与辅助喷嘴射流集束型分析,设置椭圆孔参数范围,依据Box-Behnken设计试验,得到耗气量定量表达式,结合响应面方法分析辅助喷嘴椭圆孔结构参数对耗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椭圆孔在出口平面的旋转角度,对合成气流沿轴线速度和辅助喷嘴射流的径向速度影响显著;椭圆孔短轴长度对耗气量的影响显著于长轴长度,旋转角度的改变对耗气量的影响较小;辅助喷嘴耗气量与合成流场中心轴线波峰速度呈现非线性关系,最优模型相对试验组平均数值,合成气流波峰速度提升了2.25%,耗气量降低了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 喷孔结构 响应曲面法 耗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流瞬态流速变分模态分解法的纬纱波动幅度预测
6
作者 沈敏 欧阳灿 +4 位作者 熊小双 王真 杨学正 吕永法 余联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 为降低柔性纬纱在引纬过程中因辅助喷嘴高速气流曳力而产生过大形变,使用基于分解层数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获得辅助喷嘴射流瞬时速度信号的本征模态分量(IMF),利用IMF预测柔性纬纱运动形变,降低断纬率。首先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数值模拟了圆锥形、圆弧形及圆柱形入口辅助喷嘴射流的瞬态流场分布,监测了辅助喷嘴射流在势核与势尾区域瞬态速度信号;继而,通过VMD方法,得到监测点速度的本征模态分量,讨论了各本征模态信号波动的方差,最后通过双向流固耦合法得到纬纱的径向偏移来验证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3种辅助喷嘴势核与势尾处主模态IMF1速度幅值稳定,为辅助喷嘴的主速度模态;次模态IMF2波动大且与纬纱径向偏移具有同步性,可用于预测纬纱波动;第3模态IMF3为高频振荡信号,可视为流场高频噪声信号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辅助喷嘴射流 瞬态流场 大涡模拟 变分模态分解 纬纱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 kHz空气射流激振技术及涡轮叶片高阶振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玉杰 李磊 +3 位作者 孙守义 伍佳伟 宋誉宇 岳珠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7,共12页
明确涡轮叶片的高阶振动特性,对研究高频振动导致的涡轮叶片高周疲劳失效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有激振技术限制,开展8 kHz以上的涡轮叶片高阶振动特性研究较为困难。重点研究了最高激振频率达20 kHz的空气射流激振试验技术,并... 明确涡轮叶片的高阶振动特性,对研究高频振动导致的涡轮叶片高周疲劳失效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有激振技术限制,开展8 kHz以上的涡轮叶片高阶振动特性研究较为困难。重点研究了最高激振频率达20 kHz的空气射流激振试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涡轮叶片的高阶振动特性研究。空气射流激振技术基于空气射流原理,并利用喷嘴盘与待测叶片配合,使喷射出的高压空气形成简谐气流激励。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开展了空气射流激振技术验证,结果显示激振力除了出现设定激振频率外,还明显地出现了倍频成分,但其线性度S2,S3最大仅为11.63%与4.71%,表明空气射流激振技术具有良好的定频激振能力。将采用空气射流激振技术的涡轮叶片高阶振动特性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对比,前4阶固有频率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49%,因此,空气射流激振试验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得涡轮叶片的高阶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高周疲劳 简谐气流激励 空气射流激振 高阶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积碳/油污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工艺研究
8
作者 王友涛 陈阳 +2 位作者 仇学露 郑珺予 宋金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9,共15页
目的利用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部件表面积碳/油污进行清洗,探究不同清洗工艺参数对积碳/油污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质量评价、宏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方法对积碳/油污件表面清洗效... 目的利用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某型号航空发动机典型零部件表面积碳/油污进行清洗,探究不同清洗工艺参数对积碳/油污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质量评价、宏微观形貌和化学元素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等方法对积碳/油污件表面清洗效果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喷射压力、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时间和冰粒流量等工艺参数对表面清洗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清洗工艺参数下,探究了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对金属基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喷射压力、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时间和冰粒流量等参数都会影响表面清洗效果,最优清洗工艺参数下仅需5 s即可实现对表面积碳/油污的完全去除,清洗效率较高。通过对射流喷嘴运动的控制实现积碳/油污件表面的连续清洗,进而实现大面积积碳/油污的清洗。此外,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前后K424高温合金材料性能无明显变化,实现了无损伤清洗。结论超低温冰粒气射流清洗技术具有较高的清洗效率且对基体无损伤,在航空发动机表面积碳/油污清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 气射流 积碳 油污 发动机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分布和XGBoost决策算法的织机异常数据处理方法
9
作者 徐开心 戴宁 +1 位作者 汝欣 胡旭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0-2130,共11页
为了解决对织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时出现异常数据导致数据质量低下、可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分布和XGBoost决策算法的织机异常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获取织机各参数相邻数据点的时序变化差值,得到反映各参数近似变化趋势的可信区... 为了解决对织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时出现异常数据导致数据质量低下、可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分布和XGBoost决策算法的织机异常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获取织机各参数相邻数据点的时序变化差值,得到反映各参数近似变化趋势的可信区间;其次,基于织机参数间的相关性程度,利用贝叶斯网络对织机正常数据点、偏离异常点和不活跃异常点3类数据类型的概率分布进行推理,定位异常数据发生的时刻点和异常类型;再次,基于XGBoost决策算法对织机异常数据造成的数据缺失位进行修复。最后,以某纺织企业织机设备的采集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表明,与决策树和K最近邻算法相比,所提织机异常数据识别方法的平均异常识别率分别提升13.80%,19.09%;所提织机缺失数据修复模型能提升修复准确度,对织机织布产量、打纬次数、运行效率和运行车速的拟合系数分别为0.9646,0.9563,0.9832,0.9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异常数据 概率分布 XGBoost 数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纯氢微混燃烧器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0
作者 焦慧杰 胡宏斌 +2 位作者 柏乃坚 王博涵 杜娟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174,共12页
为满足燃气轮机掺氢/纯氢低污染稳定燃烧需求,基于自主设计的微混燃烧器开展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嘴间距及喷嘴出口空气射流速度对其纯氢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火焰依次呈现抬升火焰、稳焰、局部回火等状态,... 为满足燃气轮机掺氢/纯氢低污染稳定燃烧需求,基于自主设计的微混燃烧器开展实验,研究不同当量比下,喷嘴间距及喷嘴出口空气射流速度对其纯氢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增大,火焰依次呈现抬升火焰、稳焰、局部回火等状态,随着射流速度增大,同一火焰状态对应的当量比减小。增大喷嘴间距有利于降低冷态总压损失系数,削弱各小火焰间的耦合关系,强化NO_(x)减排效果。增大射流速度可以缩短空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抑制NO_(x)生成,但也增强了火焰锋面的重叠度,使火焰温度升高,最终导致NO_(x)排放量升高。热声振荡多发于空气射流速度低于30 m/s、当量比0.5~0.7内,增大射流速度可有效抑制振荡。为揭示上述现象的内在机理,从火焰几何特征角度进行分析,证实NO_(x)排放与由喷嘴结构和运行工况决定的火焰结构间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燃气轮机 微混燃烧 喷嘴间距 空气射流速度 NO_(x)排放 火焰结构 热声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幕射流条件下腔室火灾转折过程及溢流温度分布研究
11
作者 徐华升 陆凯华 +2 位作者 毛少华 李博 王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16-2123,共8页
研究空气幕射流对腔室火灾的安全防护效应,分析不同空气幕射流条件对腔室火灾转折过程及溢流温度分布的影响。依靠1∶5缩尺寸试验平台,设计不同开口尺寸、热释放速率和空气幕射流速度的腔室火灾试验,以对应一些典型火灾场景。试验结果表... 研究空气幕射流对腔室火灾的安全防护效应,分析不同空气幕射流条件对腔室火灾转折过程及溢流温度分布的影响。依靠1∶5缩尺寸试验平台,设计不同开口尺寸、热释放速率和空气幕射流速度的腔室火灾试验,以对应一些典型火灾场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名义热释放速率的增加,腔室温度呈现三阶段演化,即快速增长阶段、衰减阶段和稳定阶段;空气幕射流对腔室内温度有“冷却效应”和“积聚效应”;当风速为0~2 m/s时,火羽流竖向温度分布相似,最高温度可达744℃,风速为3~5 m/s时,受空气幕影响,竖向温度明显下降,最高温度降至402℃;空气幕射流速度下的火羽流量纲一温度分布模型有较好的相关性。空气幕射流对腔室火灾和外立面防火有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腔室火灾 空气幕射流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对喷气涡流纺粘胶/锦纶/涤纶长丝包芯纱包覆效果和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杨宇 吴俊年 +2 位作者 龚正晖 傅佳佳 卢雨正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4,共9页
为生产包覆效果和成纱性能优良的喷气涡流纺包芯纱,以粘胶和锦纶混合短纤维为外包纤维,涤纶全拉伸丝为芯丝,制备了17.2 tex喷气涡流纺粘胶/锦纶/涤纶长丝包芯纱。使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芯丝预加张力和喂入比对张力的影响规律,并在... 为生产包覆效果和成纱性能优良的喷气涡流纺包芯纱,以粘胶和锦纶混合短纤维为外包纤维,涤纶全拉伸丝为芯丝,制备了17.2 tex喷气涡流纺粘胶/锦纶/涤纶长丝包芯纱。使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芯丝预加张力和喂入比对张力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张力对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成纱结构、包覆效果和成纱性能的影响,最终提取最优成纱工艺。结果表明:芯丝预加张力和喂入比都影响包覆效果和成纱质量,芯丝预加张力2.1 cN和喂入比0.98时,纱线结构最稳定,包覆效果和成纱性能最好。相较于同规格喷气涡流纺粘胶/锦纶混纺纱,工艺优化后的纱线断裂强度提高了24.8%,断裂伸长率提高了9%,弹性回复率提高了9.3%,条干均匀度和毛羽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 包芯纱 纺纱段张力 覆盖系数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向通风与空气幕协同作用下的分岔隧道最高温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涛 杨云萍 +4 位作者 米春 陈政全 王春翔 陈龙飞 张玉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城市分岔隧道中纵向通风和空气幕的协同作用对控制隧道火灾烟气的影响,基于1∶10小尺寸分岔隧道火灾实验,综合考虑纵向通风、空气幕射流速度、角度和厚度等变量,对纵向通风和空气幕协同作用下的分岔隧道沿程温度和最高温度进行分... 为研究城市分岔隧道中纵向通风和空气幕的协同作用对控制隧道火灾烟气的影响,基于1∶10小尺寸分岔隧道火灾实验,综合考虑纵向通风、空气幕射流速度、角度和厚度等变量,对纵向通风和空气幕协同作用下的分岔隧道沿程温度和最高温度进行分析.首先,通过57组小尺寸隧道火灾实验,分析空气幕的防烟隔热效应;然后,根据隧道火灾顶棚最大温升的无量纲经验相关公式,在固定热释放速率47.9kW下,构建空气幕和纵向通风协同作用下的最高温升模型;最后,将不同工况下的最大温升实验值与所构建的最高温升理论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空气幕可以有效地帮助纵向通风降低主隧道温度,最高可降低420℃,同时可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分岔隧道;当空气幕射流速度较小时,纵向风速的增加,能有效防止烟气在分岔口积聚,提高空气幕对烟气的阻隔效率,隧道分岔点处烟气温度最高可降低170℃;最高温升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隧道 纵向通风 空气幕射流速度 空气幕角度 空气幕厚度 最大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X500软盒包装机商标纸输送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桑丛 马江 +5 位作者 聂鑫 李军 吕小波 罗金波 余俊毅 李南汐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目的为解决GDX500软盒包装机商标纸输送、加速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发生歪斜、阻塞等问题,设计一款利用正负压输送商标纸的输送装置。方法使用负压吸风带输送机构取代原有的压轮输送机构,设计射流加速机构实现商标纸的加速功能,并完成传动... 目的为解决GDX500软盒包装机商标纸输送、加速过程中稳定性差,易发生歪斜、阻塞等问题,设计一款利用正负压输送商标纸的输送装置。方法使用负压吸风带输送机构取代原有的压轮输送机构,设计射流加速机构实现商标纸的加速功能,并完成传动系统的设计;利用原安装支座设计机械控制阀实现气路的自动通断,简化结构,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结果以玉溪卷烟厂生产的“玉溪(软)”牌卷烟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商标纸输送装置后,机组运行效率提高6.28%,商标纸输送或烟包输送阻塞次数下降79.62%,不合格品数由34.68包/h降至3.75包/h。结论该装置显著提高了GDX500软盒包装机商标纸输送的稳定性,为提升机组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X500软盒包装机 商标纸 输送 加速 吸风带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跌坎消力池三维水流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15
作者 钟振宇 陈柏雨 蒋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33-9541,共9页
泄洪消力池水流流态对有效削弱下泄水流能量,保障枢纽结构安全及其下游河道河岸稳定与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以向家坝枢纽高低跌坎式出流消力池为例,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 泄洪消力池水流流态对有效削弱下泄水流能量,保障枢纽结构安全及其下游河道河岸稳定与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以向家坝枢纽高低跌坎式出流消力池为例,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自由表面追踪模型,建立用于复杂固壁边界条件下具有大自由液面变形的强非线性水气二相流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坝面泄洪射流及其在消力池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基于向家坝枢纽单池泄洪水流运动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坝面泄洪射流产生的消力池下泄水流流态及表孔与中孔坝面时均压强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验证本数值计算模型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表孔、中孔单独泄洪及表、中孔联合泄流情景下消力池射流形态、水流结构及消力池与尾坎水面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对高低跌坎式出流底流消能消力池,在相同泄洪流量条件下,不同的表、中孔坝面泄洪调度方式显著影响消力池淹没射流的三维水流运动结构;表、中孔联合泄流可实现多层多股射流的强烈掺混、有效耗散下泄水流能量、降低消力池及尾坎水面波动;所建立的三维湍流运动数值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高速射流及消力池水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跌坎消力池 坝面泄洪射流 水气二相流 水流运动特性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长公路隧道单斜井双正洞通风新技术
16
作者 侯江 刘建海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28-233,246,共7页
以永德-耿马高速公路帮福隧道为研究对象,旨在制定合理通风方案。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害因素,初选单斜井双正洞通风方案,结合洞内最多工作人员数量、允许最低风速、排除爆破炮烟、同时工作的最多内燃... 以永德-耿马高速公路帮福隧道为研究对象,旨在制定合理通风方案。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害因素,初选单斜井双正洞通风方案,结合洞内最多工作人员数量、允许最低风速、排除爆破炮烟、同时工作的最多内燃设备以及高山地区等条件,理论计算出单斜井与二正洞施工中的最大需风量和通风总阻力,通过对不同风机的性能参数及特性曲线的分析对比,选出最优风机型号。确定了采用压入式供风和射流式供风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定使用4台SDF(C)NO12.5轴流压入式风机、8台SDS112F-4P-37射流风机进行巷道式供风。这对降低炮烟污染,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具有明显效果,还有效地减少隧道施工的投入,保证了良好的通风效果。该方法不仅满足特长公路隧道安全施工的通风需求,还节约了施工通风成本,较好地解决了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 压入式供风 射流式供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丙烷掺混条件下射流扩散火焰稳定性和烟气排放特性研究
17
作者 段林林 刘岑凡 +4 位作者 张一鸣 潘帅 张冲冲 赵飞 张永民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废气处理是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不同含量丙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5%,1%,1.5%,2%)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废气处理是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不同含量丙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5%,1%,1.5%,2%)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伴流速度增大,火焰提前发生推举和吹熄行为;随着空气侧掺混丙烷含量增加,火焰的初始推举速度和临界吹熄速度增大,火焰稳定性增强,推举火焰对应的雷诺数(Re)范围减小。根据预混理论分析了掺混丙烷后火焰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固定伴流速度和射流速度条件下,掺混丙烷后导致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加,达到平衡对应的局部气速增大。分析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体积分数分别为1%和2%丙烷时烟气排放,发现相同射流Re下,随着丙烷掺混量增大,CO排放量增加,燃烧更不充分。丙烷掺混量高时,湍流阶段CO_(2)排放量稍降低。空气伴流下NO_(x)排放量高于掺混丙烷下NO_(x)排放量,主要原因是掺混丙烷后反应面的氮气量减少,NO_(x)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扩散火焰 空气侧掺混 推举速度 吹熄速度 烟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装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发射过程燃气冲击效应研究
18
作者 胡可镇 卓长飞 +1 位作者 纪元 蒋显松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研究武装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发射过程对机体造成的动力冲击效应,采用分块混合网格模型并结合3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与动网格方法,开展武装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发射起始过程的燃气射流冲击流场的计算,并对比近机身蒙皮发射工况与... 为研究武装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发射过程对机体造成的动力冲击效应,采用分块混合网格模型并结合3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与动网格方法,开展武装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发射起始过程的燃气射流冲击流场的计算,并对比近机身蒙皮发射工况与近机翼翼梢发射工况下载机使用外挂导轨式结构受流场冲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个工况的起始冲击波流场发展过程相似,超压分布均为单峰函数,但近机身蒙皮发射工况下机身处的超压正压峰值与负压峰值明显更大;近机翼翼梢发射载弹对发射架在各方向上产生的最大冲击载荷相对于近机身蒙皮发射载弹的变化率较大,燃气起始冲击波对壁面的超压载荷及各向冲击力与发射方案、发射载弹附近直升机迎气面积、载弹距机身蒙皮距离、载弹距机翼翼梢距离有很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直升机 机载空地导弹 外挂导轨式 燃气射流 冲击效应 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射气流技术的翅片管换热器除灰研究
19
作者 赵勇 马广兴 +3 位作者 常琛 何怡 苑文燕 霍思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因室外换热器附着灰尘导致传热恶化的问题,搭建可视化换热器除灰试验台,采用颗粒物粒径为10μm和20μm的混合颗粒,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不同喷射角度和风速的除灰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水平喷气情况下,当风速提升到21 m/s... 针对空气源热泵因室外换热器附着灰尘导致传热恶化的问题,搭建可视化换热器除灰试验台,采用颗粒物粒径为10μm和20μm的混合颗粒,对平直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不同喷射角度和风速的除灰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水平喷气情况下,当风速提升到21 m/s时,除灰率达97%;反面水平风速为28 m/s时,除灰率为40%;在16 m/s正向喷射风速下,初始阶段时,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的除灰率随气流角度逐渐增加而上升,气流角度达到水平偏上30°左右时,除灰率达到最大,为94.7%;当气流角度继续增加时,除灰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正向喷射风速为21 m/s时的粉尘脱落质量比也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为92.9%。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的除灰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翅片管换热器 喷射气流 除灰率 脏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强化空气氧化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20
作者 于贺松 王德喜 +2 位作者 于红蕾 左茂盛 李佳志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59,共7页
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制备电池级磷酸铁,采用传统机械搅拌反应器及鼓泡反应器时存在产品粒径大、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射流强化空气氧化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采用自主研发的射流氧化反应器为实验装置,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对磷酸二氢亚铁溶液氧化... 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制备电池级磷酸铁,采用传统机械搅拌反应器及鼓泡反应器时存在产品粒径大、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射流强化空气氧化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采用自主研发的射流氧化反应器为实验装置,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对磷酸二氢亚铁溶液氧化沉淀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射流强化空气氧化法能够较好地制备出电池级磷酸铁。此外,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磷酸铁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流速、空气流速及pH对产品粒径和产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00 min、磷酸二氢亚铁溶液流速为10 L/min、空气流速为3.5 L/min、pH为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磷酸铁为类球形颗粒、结晶度高、粒度分布较窄,其D_(50)为5.37μm、产率为9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氧化反应器 电池级磷酸铁 空气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