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度-图像识别级配方法的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征研究
1
作者 严狄 王树英 郑响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13-2823,共11页
为探究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性及机理,以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项目回填土为研究对象,利用segment every grain模型对土颗粒图像进行分割,结合灰度识别技术,提出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并通过筛分法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碾压区域内... 为探究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性及机理,以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项目回填土为研究对象,利用segment every grain模型对土颗粒图像进行分割,结合灰度识别技术,提出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并通过筛分法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碾压区域内不同碾压遍数的土样采用灰度-图像识别方法研究各粒径颗粒的含量及粗颗粒形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电镜扫描研究压实过程中回填土细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压实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可以避免将图片中孔隙识别为土颗粒,能较好地识别1~100 mm粒径的颗粒,该方法得到试样的颗粒含量和实际的颗粒含量较为接近。土颗粒在碾压过程中主要由压缩和破碎主导,泥质粉砂岩粗颗粒在碾压过程中不断发生破碎,当碾压遍数达到14~16次时,破碎形式由断裂破碎逐渐转变为研磨破碎。碾压低于14遍时,颗粒处于断裂破碎阶段,颗粒之间难以贴合,导致回填土内仍具有较大孔隙;而碾压超过16遍后,颗粒处于研磨破碎阶段,干密度的增加幅度有限,并可能出现“过碾”现象,导致压实质量下降。因此,针对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实际压实过程中碾压遍数建议选用14~16遍,以实现最佳的压实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实现泥质粉砂岩回填土高压实质量提供指导,也深化了压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粉砂岩回填土 级配特征 干密度 压实机理 颗粒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许锡昌 周伟 +2 位作者 韩卓 秦尚林 李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5-118,148,共5页
基于某大型场平工程填筑质量抽检结果,探讨了粗料含量(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填料最大粒径以及填料级配情况对土石混合料现场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粗料含量逐渐增加时干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达到90%左右时,干密度离散性较大,... 基于某大型场平工程填筑质量抽检结果,探讨了粗料含量(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填料最大粒径以及填料级配情况对土石混合料现场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粗料含量逐渐增加时干密度呈逐渐增大趋势,但达到90%左右时,干密度离散性较大,建议粗料含量的合理值为60%~80%;同样,当填料最大粒径逐渐增大时干密度也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超过松铺厚度(800mm)的30%以后,干密度则逐渐减小,且离散性较大,建议最大粒径的合理值为松铺厚度的30%;填料级配良好与否和压实特性无明显的相关性,但级配应连续。该研究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压实特性 粗料石量 最大粒径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料衰变规律及机理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真 黄晓明 赵永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2-1097,共6页
为了研究集料的衰变机理及规律,为热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恢复打下基础,通过旋转压实试验来模拟不同级配的集料破碎情况,结合集料受力模型分析集料的衰变机理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旋转次数对集料破碎影响不大,破碎在试验初期已经完成;连续... 为了研究集料的衰变机理及规律,为热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恢复打下基础,通过旋转压实试验来模拟不同级配的集料破碎情况,结合集料受力模型分析集料的衰变机理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旋转次数对集料破碎影响不大,破碎在试验初期已经完成;连续级配的破碎程度明显小于骨架级配,但会形成较多的细集料;4.750 mm颗粒是稳定的受力点和粗细集料的转折点,因此破碎过程中会在4.750 mm颗粒处形成峰值以构造骨架结构.骨架结构在破碎时优先形成该粒径的下一级粒径,当形成足够的支撑点分散应力时,集料不再继续破碎.用分计筛余的变化差值表征破碎程度是可行的,用旋转压实试验可以模拟级配破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破碎 旋转压实 骨架结构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的PFC^(2D)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应军 任皎龙 +1 位作者 李頔 徐寅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8,103,共8页
为了充分优化矿料级配,应用PFC2D构建了矿料密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的数值试验方法,在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成粗集料、合成细集料、粗细混合集料的密实度和CBR变化规律,提出了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 为了充分优化矿料级配,应用PFC2D构建了矿料密实度和加州承载比(CBR)的数值试验方法,在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合成粗集料、合成细集料、粗细混合集料的密实度和CBR变化规律,提出了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9~31.5mm集料、9.5~19mm集料和4.75~9.5mm集料3种规格粗集料的最佳质量比分别为70∶20∶10、60∶30∶10、60∶20∶20和50∶30∶20,2.36~4.75mm集料、0.6~2.36mm集料和0.6mm以下集料3种规格细集料的最佳质量比为38.5∶16.5∶45、33∶22∶45、36∶24∶40和30∶30∶40,粗细混合集料的最佳比例为65∶35;由矿料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组成的级配碎石的CBR值和抗压强度分别为规范级配的1.16倍和1.12倍以上,证明该级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矿料骨架 级配 颗粒流 数值试验 加州承载比 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材料室内压实特性及压实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翠红 焦生杰 +2 位作者 吴青山 曹学鹏 朱文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8-943,共6页
复合有机水硬性(multiplex organic hydraulicity,MOH)材料是以乳化沥青水泥胶浆为结合材料的混凝土,可以在高寒地区实现常温施工。为了确定合理的碾压施工工艺参数,文章对该材料的压实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室内旋压和静压2种方法... 复合有机水硬性(multiplex organic hydraulicity,MOH)材料是以乳化沥青水泥胶浆为结合材料的混凝土,可以在高寒地区实现常温施工。为了确定合理的碾压施工工艺参数,文章对该材料的压实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室内旋压和静压2种方法对试件进行压实成型,分析了表征压实特性的密实度参数和成型试件的压实效果,结果表明旋压试件的均密实度达94.7%,静压试件的均密实度达94.1%,旋压成型试件的集料颗粒压碎率较静压少,旋压试件的压实效果略优于静压试件。同时,研究了实验参数变化对压实过程特性的影响规律,表明压实次数或静压力增加时,压实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基于压实功等效原理,将试件旋压做功转化为静压做功,而后通过3次样条曲线插值的拟合方法,获得等效静压压实过程中的静压功,从而获得MOH材料室内压实成型达到一定密实度所需的压实功。相关实验研究成果及旋静压压实功等效计算方法对实际碾压施工工艺及其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有机水硬性(MOH)材料 旋转压实 静压压实 压实特性 压实功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纪小平 郑南翔 甘新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5-968,共4页
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根据旋转压实密实度曲线计算压实特性参数,分析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和RAP掺配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MA再生混合料的K1和CEI高于AC,SMA比起AC更难压实;SMA混合料的TDI较高而K2较... 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根据旋转压实密实度曲线计算压实特性参数,分析混合料类型、公称最大粒径和RAP掺配率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MA再生混合料的K1和CEI高于AC,SMA比起AC更难压实;SMA混合料的TDI较高而K2较低,SMA再生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随着公称粒径的增大,K1和CEI逐渐增大、TDI逐渐增大而K2逐渐降低,混合料越难被压实,抗变形能力逐渐提高;RAP掺配率越高,K1和CEI越大、TDI越大而K2越小,再生混合料的可压实性降低而开放交通后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混合料 旋转压实 压实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配对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海峰 何桂平 吕伟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53-1157,1167,共6页
分别以混合料试件达到目标高度时的旋转压实次数Naim及沥青路面分析仪 (APA)浸水车辙深度为评价指标 ,探讨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选取 10种级配 ,结果表明 :级配相对于Super pave控制点的分布状况对混... 分别以混合料试件达到目标高度时的旋转压实次数Naim及沥青路面分析仪 (APA)浸水车辙深度为评价指标 ,探讨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选取 10种级配 ,结果表明 :级配相对于Super pave控制点的分布状况对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 ;与对于控制点约束范围内的级配相比 ,低于控制点约束低限的级配 ,其混合料车辙稳定性更好但更难压实 ;级配线高于、穿过、低于Superpave禁区以及沿禁区低限的混合料其车辙稳定性无显著差异 ;低于控制点低限最远的级配 ,混合料的压实性能最差 ,车辙稳定性也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 压实性能 车辙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运动及静态离析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崔溦 孟苗苗 宋慧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移动刚体(GMO)方法,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SCC)视为粗骨料与砂浆相混合的两相固液介质,对粗骨料运动及静态离析现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分析了砂浆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对粗骨料运动过程的影响,研究了3种级配的SCC中粗骨... 采用移动刚体(GMO)方法,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SCC)视为粗骨料与砂浆相混合的两相固液介质,对粗骨料运动及静态离析现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分析了砂浆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对粗骨料运动过程的影响,研究了3种级配的SCC中粗骨料在砂浆中的运动行为.结果表明:砂浆的屈服应力对SCC静态离析具有显著影响,而砂浆的塑性黏度对其影响不大;虽然不同的骨料级配在相同条件下的离析行为不尽相同,但仍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大粒径骨料含量较少、小粒径骨料含量较多的级配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离析 骨料随机建模 砂浆流变性 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纪小平 曹海利 刘陵庆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2-346,共5页
将再生集料(RCA)按0%,30%,60%和100%的掺量(质量分数,下同)替代天然碎石,设计了4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CSRCA);用掺量为5%的水泥拌和后,成型了CSRCA试件.测试了CSRCA试件的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性能、... 将再生集料(RCA)按0%,30%,60%和100%的掺量(质量分数,下同)替代天然碎石,设计了4种水泥稳定再生集料(CSRCA);用掺量为5%的水泥拌和后,成型了CSRCA试件.测试了CSRCA试件的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性能、抗冲刷性能和抗冻性能,以研究CSRCA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CA存在孔隙与微裂缝,强度低、吸水率大,导致CSRCA试件的最大干密度随RCA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含水量则逐渐增大;CSRCA试件的7,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随RCA掺量的增加而增大,90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随RCA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水泥掺量为5%时,任意RCA掺量的CSRCA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满足高等级公路基层的使用要求.CSRCA试件的7,28和90d劈裂强度随着RCA掺量的增加而增大.CSRCA试件的干缩性能、抗冲刷性能和抗冻性能均随着RCA掺量的增加而降低.RCA存在一定的未水化水泥颗粒和活性物质,能发生水化和火山灰反应,对CSRCA试件的早期强度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击实特性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分布的粗粒土级配方程与压实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99-1906,共8页
以Morgan等人提出的生长曲线为基础,提出了可反映粗粒土“S型”以及“上凸型”颗粒分布的2参数级配方程及参数取值范围;当形状参数a趋向无穷大时,则级配方程转化为分形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密度试验手段确定最优压实性... 以Morgan等人提出的生长曲线为基础,提出了可反映粗粒土“S型”以及“上凸型”颗粒分布的2参数级配方程及参数取值范围;当形状参数a趋向无穷大时,则级配方程转化为分形分布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密度试验手段确定最优压实性能级配的方法。建议级配方程对于长河坝、大石峡、两河口等高坝的填筑级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利用所得研究成果,对大石峡砂砾料进行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①对于最大粒径60 mm的不同分布规律的粗粒土而言,随着级配参数的变化,其最大、最小干密度均存在极值点或拐点,且对应的临界P5值都在35%附近。②临界P5值对应粗粒土的极优压实性能级配;颗粒级配越接近分形分布,压实性能越好,临界P5值对应的分形分布级配,即为最优压实性能级配。接近分形分布的长河坝堆石料,较低的现场压实参数却获得了较高的填筑干密度,也佐证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③利用临界分形维数的尺度无关性,可以方便地将室内最优压实性能级配的研究成果推广至现场不同最大粒径的工程级配。结论可用于粗粒土的级配设计以及压实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级配 压实特性 相对密度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后矿料级配调整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慈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0,共3页
针对矿料级配变化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稳定性的问题,以某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所用人工破碎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委托送检矿料、现场取样矿料以及拌和机热分后的矿料进行筛分,并进行矿料级配拟合调整及马歇尔稳定性试验。分析认为,由于所... 针对矿料级配变化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稳定性的问题,以某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所用人工破碎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委托送检矿料、现场取样矿料以及拌和机热分后的矿料进行筛分,并进行矿料级配拟合调整及马歇尔稳定性试验。分析认为,由于所选送检试样的代表性、现场矿料稳定性可能存在偏差,以及在拌和机中矿料经热风过滤导致部分矿粉被吸失等原因,往往使检测出的矿料级配各不相同,有些情况下甚至差异很大。但是只要以设计配合比为基准,适当调整各矿料的组成比例,使调整后的矿料级配曲线与理论设计曲线相拟合,则所配制出的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性差异不大,并且能够满足工程上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料级配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马歇尔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施工热层实时压实度监控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祥 马元山 +1 位作者 付勇 田正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65,179,共7页
碾压混凝土施工压实质量对大坝成型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碾压热层压实质量一般通过核子密度仪法检测,存在检测繁琐、可靠度低、存在安全风险、需定期标定、代表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快速精准的检测要求。通过理论及试验研究,选取现场碾压... 碾压混凝土施工压实质量对大坝成型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碾压热层压实质量一般通过核子密度仪法检测,存在检测繁琐、可靠度低、存在安全风险、需定期标定、代表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快速精准的检测要求。通过理论及试验研究,选取现场碾压料层的物性参数,即拌合料含湿率、骨料级配和碾压层应力波传播速度作为评价参数,并研发了相应的实时仓面含湿率测定仪与碾压热层波速测试仪对以上参数实时采集传输;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基于碾压层拌合料含湿率、骨料级配和应力波传播速度的碾压混凝土压实度预测评价模型,通过远程可视化反馈系统将模型预测结果反馈输出,形成了一整套碾压混凝土施工热层实时压实度馈控技术。该技术在乌弄龙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现场进行了实践,实时监控碾压热层的施工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压实质量 BP神经网络模型 实时馈控 含湿率 应力波波速 骨料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固定砂石总体积法配制大粒径自密实混凝土
13
作者 危加阳 罗竹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88,共4页
固定砂石体积法是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常用方法。为回归骨料的天然属性,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概念的固定砂石总体积法,即在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时,按胶凝材料浆包裹、分隔、悬浮总骨料为目标进行配比计算。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利用该方法... 固定砂石体积法是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常用方法。为回归骨料的天然属性,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概念的固定砂石总体积法,即在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时,按胶凝材料浆包裹、分隔、悬浮总骨料为目标进行配比计算。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利用该方法尝试将最大粒径为31.5 mm且具有较好抗离析稳定性的粗骨料用于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实践证明,利用固定砂石总体积法配制较大粒径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砂石总体积法 理查德级配原理 较大粒径粗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现场压实细观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卫东 高英 +1 位作者 黄晓明 田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6,共8页
为研究沥青路面现场压实细观特性,基于离散元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imensions)根据均布荷载-时间等效原则建立了考虑集料形态特征和温度影响的三维沥青路面压实模型,通过动态模量试验利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确定了热态沥青混... 为研究沥青路面现场压实细观特性,基于离散元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imensions)根据均布荷载-时间等效原则建立了考虑集料形态特征和温度影响的三维沥青路面压实模型,通过动态模量试验利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确定了热态沥青混合料的细观参数,分析压实过程中路面厚度、集料运动、接触力及能量演化机制等.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位移表现出非连续和不对称性,集料的运动位移、应力与压实荷位及其方向有关;压实区域与非压实区域集料的运动规律不同,在压实区域与非压实区域的过渡带集料运动方向形成了类似"涡流"状结构;压实区域材料内部以接触压力为主;外力做功和应变能在压实初期增加速率较大,后期逐渐变小;动能在初始阶段因压实应力未稳定导致集料运动速度较大发生异常,当进入稳定阶段后,动能减小.该研究结果与前期成果基本一致,表明采用离散元法建立的路面压实模型分析沥青路面压实过程的细观行为是合理可行的,离散元法是研究沥青路面细观特征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路面压实 细观特性 集料运动 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粗粒土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于际都 刘斯宏 +1 位作者 王涛 魏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2-2148,共7页
岩土工程中常遇到级配不连续的粗粒土,这类间断级配粗粒土的压实特性尚不清楚。通过开展室内压实试验,探究了影响间断级配粗粒土压实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发现,间断级配与连续级配料相比,缺少d30以下的粒径不利于压实,缺少中间粒径反而... 岩土工程中常遇到级配不连续的粗粒土,这类间断级配粗粒土的压实特性尚不清楚。通过开展室内压实试验,探究了影响间断级配粗粒土压实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发现,间断级配与连续级配料相比,缺少d30以下的粒径不利于压实,缺少中间粒径反而可能有利于压实。其干密度随基准级配分形维数D的增加而增大,并且D=2.5~2.7时压实性最好;随细料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而最优细料含量与粗、细料单独堆积密度以及粗细颗粒堆积过程中的相互干扰程度有关。据此建立了间断级配粗粒土压实干密度的预测模型,通过少量压实试验即可得获得干密度与细料含量的关系曲线,从而得到最优细料含量和满足干密度要求的细料含量区间,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试验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 粗粒料 压实特性 干密度 分形维数 细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道砟旋转压实特性及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萌 肖源杰 +4 位作者 卢小永 畅振兴 陈晓斌 古牧 叶新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03-2515,共13页
级配较为均匀的道砟颗粒的压实质量对重载铁路道床的服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用于指导和控制道砟材料的室内外压实质量。针对道砟的室内压实特性,在重载铁路特级道砟规范级配范围内选取3种不同的... 级配较为均匀的道砟颗粒的压实质量对重载铁路道床的服役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用于指导和控制道砟材料的室内外压实质量。针对道砟的室内压实特性,在重载铁路特级道砟规范级配范围内选取3种不同的代表性级配以及其他3种不同堆积类型的级配碎石级配,分别在不同的含水率和压力水平下开展室内击实和旋转压实试验,评价不同级配、含水率、旋转压实压力和旋转次数等因素对道砟材料压实效果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压实过程可分为初始压密、旋转压密和稳定3个阶段,级配类型对于旋转压实阶段划分的影响较大,粗颗粒含量越多旋转压密阶段越长;缩放道砟级配的最优旋转压实参数为:含水率1.5%,压强800 kPa和旋转压实61次;旋转压实压强的增大和粗颗粒含量的增多均会导致试样颗粒破碎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道砟材料的密实和现场捣固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压实 缩放道砟 压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骨料对板式轨道充填层SC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文波 马昆林 +4 位作者 徐占军 张威振 龙广成 曾晓辉 唐卓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67-2478,共12页
为研究细骨料对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级配的细骨料对SCC经时扩展度、含气量、抗压强度、电通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的SCC本构模型。结果表... 为研究细骨料对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级配的细骨料对SCC经时扩展度、含气量、抗压强度、电通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的SC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细骨料中0.15 mm以下与0.15~0.3 mm粒径区间颗粒含量和相对比例对SCC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对抗压强度和电通量有一定影响。相比0.15~0.3 mm颗粒,0.15 mm以下粒径区间颗粒对工作性能影响更大,0.15 mm以下颗粒含量较高时,SCC的流动性经时损失显著增大。粒径为0~0.3 mm的颗粒含量增加,SCC的扩展度降低,扩展度经时损失增加,抗压强度增加,电通量降低,对含气量影响不显著。相比细度模数,算术平均粒径更能反映细骨料中细颗粒含量对SCC工作性能的影响。随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增加,SCC初始扩展度呈线性增加,扩展度经时损失呈幂函数降低。在本文配合比条件下,充填层SCC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在0.205~0.276范围时,能够保证SCC的工作性能和相应的力学性能。基于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建立的SCC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较为符合,模型上升段参数和下降段参数与细骨料算术平均粒径分别呈现二次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分别反映了SCC的弹性模量和脆性,上升段参数值越大,SCC弹性模量越大,下降段参数值越大,SCC脆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细骨料 级配 工作性能 硬化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料/沥青体系微细观接触摩擦效应对压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宿金菲 栗培龙 +1 位作者 朱磊 董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102,共7页
为探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通过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采用密实曲线平均斜率K_(1)、K_(2)和密实能量指数CEI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基于自主开发的矿料接触试验仪和界面接触滑移试验装置提出用最大滑移作用力和最大滑移剪应力分别... 为探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通过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采用密实曲线平均斜率K_(1)、K_(2)和密实能量指数CEI表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基于自主开发的矿料接触试验仪和界面接触滑移试验装置提出用最大滑移作用力和最大滑移剪应力分别表征颗粒系统和沥青混合料的接触特性。从微细观水平分析了矿料/沥青体系接触摩擦效应对压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的数量越多,颗粒间的接触效应越显著,沥青混合料越难以压实;相比SMA-13和OGFC-13,AC-13的工作性较好;公称最大粒径越大,沥青混合料达到目标压实度所需的能力越多,抗滑移变形能力越好。沥青用量越多或压实温度越高均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接触强度减弱,从而提高工作性;最大滑移剪应力比K_(2)更适合评价开放交通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矿料/沥青体系 接触摩擦效应 压实特性 微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粗骨料形状特征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峰 刘平 +2 位作者 高亚磊 方小婉 娄宗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研究球体率作为粗骨料形状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了四组形状特征不同的粗骨料球体率,在粗骨料级配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球体率对粗骨料堆积空隙率与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结果... 为研究球体率作为粗骨料形状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了四组形状特征不同的粗骨料球体率,在粗骨料级配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了球体率对粗骨料堆积空隙率与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规则粗骨料颗粒的含量与粗骨料球体率呈正相关关系;当粗骨料球体率从0.5240增大到0.5922时,粗骨料堆积空隙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逐渐增大,T 500逐渐减小,间隙通过性能与抗离析性能逐渐提高。通过建立粗骨料球体率与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定量关系式,能够确定满足一定工作性要求的球体率,进而达到控制粗骨料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率 粗骨料形状特征 图像处理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 工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南秋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为掌握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影响因素,基于旋转压实密实曲线,对压实能量指数CEI、交通密实指数TDI、斜率K 1、K 2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温拌剂掺量、集料棱角性和级配特征对沥青混合料上述4个压实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掌握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影响因素,基于旋转压实密实曲线,对压实能量指数CEI、交通密实指数TDI、斜率K 1、K 2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温拌剂掺量、集料棱角性和级配特征对沥青混合料上述4个压实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sobit温拌剂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施工中可压实性及开放交通后的抗变形能力,且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加改善效果逐渐增强;集料棱角性越好其制备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越差,但开放交通后的抗变形能力越好;级配公称最大粒径增加或级配变粗时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可压实性变差,开放交通后的抗变形能力与级配公称最大粒径和级配粗细未呈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混合料 压实特性 旋转压实 棱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