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巡检的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谭兴国 张高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双碳”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尤为重要,风力发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新能源领域中风电规模也在一并扩大。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叶片受损概率也在增加,针对大型风力机叶片缺陷检测成本高、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 “双碳”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尤为重要,风力发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在新能源领域中风电规模也在一并扩大。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叶片受损概率也在增加,针对大型风力机叶片缺陷检测成本高、工作环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采集图像和数字图像处理的风机叶片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针对无人机采集图像的特点,应用加权平均值实现灰度处理,再应用中值滤波实现图像降噪;并提出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使目标区域和缺陷处细节更加清晰完整,提升了检测效率;通过图像前景分割及阈值处理等分离提取缺陷的特征信息,并由连通域进行框取,实现叶片表面的检测。通过引入性能评价指标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来计算检测缺陷图像的准确率与误差率,经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对砂眼、划痕、裂纹等典型叶片缺陷的检测准确率均在90%以上,尤其是裂纹缺陷的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5%,从而验证了文章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叶片缺陷 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 缺陷检测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叶片覆冰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邢作霞 张玥 +1 位作者 郭珊珊 张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1-667,共7页
针对风电机组叶片覆冰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降低发电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叶片覆冰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计算实际机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数据的特... 针对风电机组叶片覆冰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降低发电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叶片覆冰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计算实际机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数据的特征权重,筛除冗余特征变量,降低诊断模型的复杂度、减少诊断时间;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筛选后SCADA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建立叶片覆冰诊断分类模型;最后,利用麻雀搜索算法对诊断模型中的超参数寻优,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叶片覆冰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8%,相比于长短期记忆网络、K近邻算法等分类模型诊断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故障诊断 叶片覆冰 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涡轮分子泵叶片结构优化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元华 佟英博 +6 位作者 谢天意 王桂鹏 窦仁超 孟冬辉 刘坤 孙立臣 闫荣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涡轮分子泵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核物理工业、半导体及薄膜工业。径向涡轮分子泵转子叶列结构简单,叶列排气端呈圆弧形外扩排布,有利于叶片间气体粒子正向传输,提升了抽气效率。文章以径向结构涡轮分子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稀薄气体传输... 涡轮分子泵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核物理工业、半导体及薄膜工业。径向涡轮分子泵转子叶列结构简单,叶列排气端呈圆弧形外扩排布,有利于叶片间气体粒子正向传输,提升了抽气效率。文章以径向结构涡轮分子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稀薄气体传输理论,采用数学粒子追踪方法,对9种不同形状的叶片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使用COMSOL软件模拟不同叶片结构下叶列间气体粒子的正、反向传输几率,探究叶片形状对气体粒子正、反向传输几率和压缩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涡轮分子泵转子叶片一侧为弧形凸面结构,另一侧为平面结构时,分子泵的压缩比提升1个数量级,分子泵性能显著提升。研究对涡轮分子泵的设计与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分子泵 径向 叶片形状 传输几率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磨具磨抛叶片叶尖圆角工艺研究
4
作者 田凤杰 齐子建 +1 位作者 张彦智 李论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圆角的自动化磨抛加工,进行了基于弹性磨具的微弧圆角磨抛加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控性良好的叶尖微弧圆角加工方法。以聚酯纤维作为基体材料的弹性磨抛轮,在加工过程中,利用磨抛轮弹性变形的特点使涂附于基体... 为了实现航空发动机叶片叶尖圆角的自动化磨抛加工,进行了基于弹性磨具的微弧圆角磨抛加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控性良好的叶尖微弧圆角加工方法。以聚酯纤维作为基体材料的弹性磨抛轮,在加工过程中,利用磨抛轮弹性变形的特点使涂附于基体表面的磨料将叶尖顶角磨抛加工成微小半径圆角。基于弹性接触理论与Preston去除理论,建立了磨抛轮与叶尖顶角加工状态下的理论接触模型和材料去除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接触区域应力仿真分析,并对去除分布函数进行了仿真。理论证明,弹性磨抛轮与叶尖顶角通过自适应包络接触变形,在加工区域与磨抛轮之间形成“微面触切”,从而实现微小半径圆弧的圆角加工。进行了叶片叶尖顶角的圆角磨抛试验,对实现微小圆弧圆角加工的可行性与可控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弹性磨抛轮的自适应包络变形使叶尖顶角加工接触区域形成圆弧状应力分布,涂附于基体上的磨料可以良好地磨抛去除,实现圆角加工。此加工方法实现了叶片叶尖微弧圆角的自动化加工,加工后的叶片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一致性良好,表面粗糙度稳定在0.20~0.28μm之间,圆角半径大小变化稳定在16μ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磨抛 航空发动机叶片 叶尖 微弧圆角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列叶片结构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伟国 杨良 +1 位作者 李家豪 石晓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改善低比转数离心泵的空化性能,设计了一种串列叶片结构的叶轮模型,采用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和Z-G-B空化模型对离心泵进行瞬态的数值分析,并通过外特性试验和空化试验对算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原模型与串列叶片叶轮模型的外特性与... 为改善低比转数离心泵的空化性能,设计了一种串列叶片结构的叶轮模型,采用修正的SST k-ω湍流模型和Z-G-B空化模型对离心泵进行瞬态的数值分析,并通过外特性试验和空化试验对算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原模型与串列叶片叶轮模型的外特性与空化特性以及叶轮内的流场结构、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空泡体积和压力脉动情况,分析串列叶片结构对离心泵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串列叶片结构对离心泵的外特性影响较小,但在空化发展和严重阶段抑制了空泡的产生,改善了泵的空化性能;同时抑制了空化初生阶段的高湍动能区域的扩张,削弱了空化发展和严重阶段叶轮出口湍动能强度,减少了旋转叶轮周围形成的低压区;降低了空化发展和严重阶段时蜗壳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主频幅值,对空化诱导产生的噪声和喘振起到抑制作用,可使泵的运行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比转数离心泵 串列叶片 空化抑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化学法处置退役风电叶片污染物生成特性
6
作者 熊小鹤 张一楠 +2 位作者 李良钰 张京晶 谭厚章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9-1346,共8页
风电叶片由于质量小、强度大、叶片长等特点,一直是固废行业回收处置的难点。热化学法处置退役风电叶片是一项有潜力的规模化工业推广技术。针对热化学法处置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在管式电炉试验台上对风电叶片样品分别在N_(2)、CO_... 风电叶片由于质量小、强度大、叶片长等特点,一直是固废行业回收处置的难点。热化学法处置退役风电叶片是一项有潜力的规模化工业推广技术。针对热化学法处置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在管式电炉试验台上对风电叶片样品分别在N_(2)、CO_(2)和空气气氛下进行了400、600、800、1000℃四个不同温度下的热转化试验,测试了含氮、氯污染物排放情况。发现CO_(2)和氮气气氛下,HCN和NO是主要的含氮污染物,随着温度增加,HCN逐渐增加,在1000℃时,HCN形态氮是最主要的含氮组分,占总氮比例达到88.3%,而HCl形态氯占总氯比例波动不大,维持在5%上下波动。空气气氛下,NO是最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峰值体积分数达918.3×10^(−6),并且生成的NO中的氧主要来自风电叶片自身,而非外部空气。随着温度升高,HCl和HCN逐渐减小,在400℃达到最大,占总氯、总氮比例分别为46%、8.4%。CO_(2)对产物的分布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温度、组分相关。1000℃高温下CO_(2)能显著促进HCN和NO的生成,但是在400℃低温下,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在400℃低温下,CO_(2)对NO_(2)的生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00℃高温下,CO_(2)对生成NO_(2)促进作用不明显。考虑到生成NO的氧主要来自叶片自身,传统的空气分级对降低氮氧化物并不明显,中试开发需要专门配套烟气除氮、除氯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燃烧 气化 风电叶片 玻璃纤维 NO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深松铲互作锯齿式灭茬刀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赵淑红 赵国鹏 +4 位作者 冷明新 刘曦泽 蒋长乐 袁溢文 杨悦乾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2,共12页
针对东北垄作区秸秆还田后灭茬阻力大、功耗高、灭茬率低、作业后垄形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深松铲互作的锯齿式灭茬刀。通过离散元仿真确定锯齿式灭茬刀与深松铲安装间距为60 mm,同时为满足锯齿式灭茬刀作业时正切刃与不同深度(30、60... 针对东北垄作区秸秆还田后灭茬阻力大、功耗高、灭茬率低、作业后垄形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深松铲互作的锯齿式灭茬刀。通过离散元仿真确定锯齿式灭茬刀与深松铲安装间距为60 mm,同时为满足锯齿式灭茬刀作业时正切刃与不同深度(30、60、90、120 mm)的土壤颗粒产生相同的相对加速度,结合灭茬刀与深松铲动力学分析,得到不同深度的滑切角,确定了锯齿式灭茬刀正切刃的刃口曲线。以刀盘直径和灭茬刀安装角为试验因素,作业阻力、功耗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得到刀盘直径312 mm、安装角73.2°时作业阻力和功耗最小(作业阻力为1167 N、功耗为14.6 kW);田间试验以灭茬刀入土深度、机具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作业阻力、垄高宽比、灭茬率为试验指标,优化得到灭茬刀入土深度为102 mm、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时,灭茬刀作业阻力为1467 N、垄高宽比为0.529、灭茬率为95.4%。在此最优作业参数下进行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锯齿式灭茬刀比传统灭茬刀作业阻力降低13%、垄高宽比提高6%、灭茬率提高1个百分点,工作性能稳定,满足机具作业质量及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式灭茬刀 深松铲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W风力机全尺寸组合叶片的实验测试及仿真分析
8
作者 龚曙光 蒋灵 +1 位作者 卢海山 谢桂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7,共7页
针对由DU+NACA翼型组合的风力机叶片,在完成其气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全尺寸叶片的实验测试方案与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提出载荷转换的计算方法及其实验测试加载方式,对全尺寸组合叶片进行正挥舞、负挥舞、正摆振、负摆振4个方向的静... 针对由DU+NACA翼型组合的风力机叶片,在完成其气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全尺寸叶片的实验测试方案与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提出载荷转换的计算方法及其实验测试加载方式,对全尺寸组合叶片进行正挥舞、负挥舞、正摆振、负摆振4个方向的静力试验和固有频率测试,以及模态分析与静强度仿真分析,所得结果显示叶片仿真分析所得到的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3%,且第一阶固有频率与3倍叶片激励频率相接近,满足叶片的动力学性能要求;全尺寸叶片实验测试得到的应变与仿真分析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证实了所建立全尺寸叶片测试方案与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所设计叶片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和较高的功率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有限元分析 固有频率 全尺寸组合叶片 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点特征分割与对应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点云配准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舒妤 郝峰伟 史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4-794,共11页
为满足损伤压气机叶片点云配准的精度及效率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点特征分割与对应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点云精确配准算法。以协方差矩阵为基础,通过多步分割模型定义特征子块的分割,获取有效特征区域;根据局部曲率、点最大距离和点最... 为满足损伤压气机叶片点云配准的精度及效率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点特征分割与对应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点云精确配准算法。以协方差矩阵为基础,通过多步分割模型定义特征子块的分割,获取有效特征区域;根据局部曲率、点最大距离和点最大法向量夹角性质,构建稳定n维特征向量;引入迭代最近点理论,构建对应点、对应块间点到面的最小欧式距离,实现叶片损伤点云和叶片标准点云两模型位姿的精确修正;使用单位四元数算法完成对损伤叶片点云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完成损伤压气机叶片点云模型表面的点云配准,显著提高了配准的效率和精度,并在多组航空发动机损伤叶片点云数据模型下,验证了基于邻域点特征分割与对应的点云配准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特征提取 迭代最近点 损伤检测 压气机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模态的风力机动态偏航工况下叶片振动感知方法
10
作者 王颖 刘翔宇 +2 位作者 翟金刚 刘珍 王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针对现阶段运行状态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中,加速度传感器常布设到风力机机头靠近风轮处,导致测量结果易受干扰的问题。基于叶片受力分析和应变模态理论,将叶片上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分解为叶片应变信号与振动信号的叠加,设计... 针对现阶段运行状态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方法中,加速度传感器常布设到风力机机头靠近风轮处,导致测量结果易受干扰的问题。基于叶片受力分析和应变模态理论,将叶片上应变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分解为叶片应变信号与振动信号的叠加,设计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理论和变分模态分解的叶片振动感知方法。通过设计静态模态实验和模拟动态偏航的叶片振动实验,对叶片表面应变和机头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叶片振动感知方法在频域和时频域上均能正确识别叶片振动特征,且其谱线更清晰,受干扰更小,从而为动态偏航运行工况下风力机叶片振动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可为风力机叶片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动态偏航 振动感知 叶片应变 变分模态分解 应变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极限承载性能研究
11
作者 朱彦鹏 张辉 +4 位作者 王雪浪 朱嘉辉 黄安平 张兴旺 王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针对传统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承载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改良其几何结构,提出了一种叶片直径递变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以提升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组抗压试验和6组抗拔试验,每组抗压试验包含1根桩,每组抗拔试验包含2根桩,以研究叶片间... 针对传统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承载力方面的局限性,通过改良其几何结构,提出了一种叶片直径递变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以提升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6组抗压试验和6组抗拔试验,每组抗压试验包含1根桩,每组抗拔试验包含2根桩,以研究叶片间距和叶片直径递变对螺旋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改良后的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在极限承载力方面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叶片参数的改变对螺旋钢管桩的承载力具有显著影响,叶片直径的递变与螺旋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叶片直径的适当增加能够显著提升桩的承载力;叶片间距决定着螺旋钢管桩的承载模式,叶片间距改变同样会对桩的极限承载力产生影响;在用钢量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的抗压承载力相比传统螺旋钢管桩提升了约28%,抗拔承载力提升了约13%;验证了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在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承载力分析中的可行性,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桩型在村镇住宅承载力不均匀地基中应用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叶片式螺旋钢管桩 极限承载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叶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刀具柜在汽轮机叶片加工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玉胜 杨德存 +2 位作者 向志杨 邓亚弟 文小山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在企业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刀具管理优化是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部分,智能刀具柜是刀具管理优化的一种方式。根据汽轮机叶片加工车间刀具使用的具体情况,设计智能刀具柜软硬件,并开发其与SAP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完成智能刀具柜系统与SAP工... 在企业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刀具管理优化是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部分,智能刀具柜是刀具管理优化的一种方式。根据汽轮机叶片加工车间刀具使用的具体情况,设计智能刀具柜软硬件,并开发其与SAP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完成智能刀具柜系统与SAP工具管理模块的数据交互,实现智能刀具柜在汽轮机叶片加工车间的稳定应用,刀具借用归还过程无人值守,提升刀具借用归还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刀具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刀具柜 汽轮机 叶片加工 刀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压气机叶片气动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彬 储世博 +1 位作者 查浩 何旭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29,I0002,共12页
为精确量化跨声速叶片气弹耦合效应并揭示其流动机理,本文使用自研流固耦合仿真软件AENS,对NASA Rotor 67跨声速风扇叶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分析跨声速转子叶片静气动弹性变形,分离叶片关键形变参数,进一步研究叶片变形对静气动性... 为精确量化跨声速叶片气弹耦合效应并揭示其流动机理,本文使用自研流固耦合仿真软件AENS,对NASA Rotor 67跨声速风扇叶片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分析跨声速转子叶片静气动弹性变形,分离叶片关键形变参数,进一步研究叶片变形对静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离心载荷和气动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叶片变形主要为弯掠变形,且伴随安装角变化和径向变形。弯掠变形导致气流对叶片施加的载荷径向分量增大,分离区发展至叶尖后缘;安装角变化引起的攻角改变,导致高展长处的通道激波向上游移动;径向变形引起叶顶间隙的改变,泄漏涡夹角增大,变形后主泄漏流和二次泄漏流引起的损失增大。以上变形影响导致在近失速点处,变形后的总压比和绝热效率较静态叶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18%和1.78%。研究验证表明,AENS软件在压气机流固耦合分析中展现出较好的预测精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叶片弹性变形 静气动性能 压气机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空心涡轮叶片一体化陶瓷铸型冷冻干燥应力仿真分析
14
作者 刘岩 周子明 +9 位作者 艾子超 牛夕莹 徐云龙 李宗全 鲁中良 苗恺 陈世斌 曹福升 王林 李涤尘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2,共7页
大尺寸空心涡轮叶片一体化陶瓷铸型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针对该问题进行了铸型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建立了铸型收缩受阻产生应力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冻干收缩率、铸型壁厚和曲率对铸型冷冻干燥应力的影响,采... 大尺寸空心涡轮叶片一体化陶瓷铸型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针对该问题进行了铸型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建立了铸型收缩受阻产生应力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冻干收缩率、铸型壁厚和曲率对铸型冷冻干燥应力的影响,采用变壁厚对铸型尾缘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发现,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一体化陶瓷铸型所受应力随着收缩率增大而线性增大,且铸型尾缘曲率最大处承受的应力最大。通过尾缘变壁厚的结构优化设计增大了尾缘处铸型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抗弯强度,当试样厚度从4 mm增至7 mm时,坯体平均强度从8.32 MPa提升至11.81 MPa。本研究制备了结构完整的一体化陶瓷铸型并进行浇铸验证,得到了陶瓷铸型冷冻干燥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尾缘变壁厚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一体化陶瓷铸型冷冻干燥过程中产生裂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涡轮叶片 一体化铸型 冷冻干燥 变壁厚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型轮廓度偏差对离心叶轮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樊宏周 雷伟鹏 +1 位作者 王志恒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7-208,共12页
为研究叶型轮廓度偏差对离心叶轮性能的影响,以Krain叶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实际加工中的叶型偏差模型,研究了叶型局部及全局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针对叶型局部偏差,分析了不同弦长位置等厚轮廓度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在对性能影响... 为研究叶型轮廓度偏差对离心叶轮性能的影响,以Krain叶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实际加工中的叶型偏差模型,研究了叶型局部及全局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针对叶型局部偏差,分析了不同弦长位置等厚轮廓度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在对性能影响最显著的弦长位置,研究了不同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叶型全局偏差,分别探讨了轮廓度及扭转偏差对叶轮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靠近前缘的局部偏差对叶轮性能影响最大,且吸力面偏差与叶轮性能变化存在对应关系,吸力面先过切后欠切恶化了叶轮性能,吸力面先欠切后过切优化了靠近前缘叶片的曲率变化,增大了流道易产生阻塞的通流面积,进而提升了叶轮性能,特别在大流量工况,等熵效率提升1.5%,阻塞流量增大0.6%。叶片全局轮廓度及扭转偏差分别通过改变整个流道的通流面积及叶片进出口安装角影响了叶轮性能,设计工况下,全局负轮廓度、正扭转偏差总压比最大提升了1.2%、1.4%。该研究工作为离心叶轮的加工制造及叶型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轮廓度偏差 阻塞流量 叶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
16
作者 李茂月 雷金超 +1 位作者 张成龙 刘泽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航发涡轮叶片裂纹的长度测量是裂纹危险等级评判的基础和修复的前提。针对涡轮叶片表面裂纹形状不规则、目标小、数据集样本稀少和裂纹成像角度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首先,为提升Unet模型在... 航发涡轮叶片裂纹的长度测量是裂纹危险等级评判的基础和修复的前提。针对涡轮叶片表面裂纹形状不规则、目标小、数据集样本稀少和裂纹成像角度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首先,为提升Unet模型在处理稀疏数据时的精度,采用GeLu函数与Vgg16网络结合的方法提取裂纹特征,将输出作为Unet网络解码部分的输入,保证模型匹配的前提下,在随机初始化权重中引入预训练权重,并在跳跃连接层中引入高效金字塔压缩注意力模块,增强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裂纹特征的聚焦能力。然后,为了得到裂纹的单位像素特征曲线,在精分割后提出使用八邻域骨架化保留裂纹的主干特征结构。最后,深入分析了相机成像原理,讨论了叶片弦线角和相机自身参数对裂纹长度的测量影响,采用张正友标定法求解相机内部参数,建立了像素尺寸与实际尺寸转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X光测量相比,该方法在测量距离为100~300 mm时,得到的裂纹长度最大误差为6.8%,证明该方法在测量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中对X光检测技术具有可替代性;与原算法相比,改进的算法在针对稀疏数据检测时精度显著提高,平均交并比提升了7.14%。所提出的涡轮叶片裂纹长度提取方法,为叶片质量评估及后续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数据 深度学习 裂纹 涡轮叶片 相机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块移动的大型风电机组叶片颤振抑制研究
17
作者 张立军 魏鑫波 +7 位作者 张旭 王凯飞 刘世博 荆正军 鲁家惠 崔旭东 刘静 刘延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针对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叶片颤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质量块移动的叶片颤振抑制方法,以NREL 5MW大型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叶片颤振形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质量块的质量、长度和位置对颤振抑制效果的影响。... 针对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叶片颤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质量块移动的叶片颤振抑制方法,以NREL 5MW大型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分析叶片颤振形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质量块的质量、长度和位置对颤振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额定风速下,叶尖最大变形量为1~3 m,颤振变形起始位置在长径比(r/R)0.3~0.5内;风力机叶片颤振抑制的质量块合理参数为:m=0.12M,l=6.6 m,x=0.39r/R(m和M分别为质量块和原型叶片质量,l和x分别为质量块长度和位置);与原型机叶片的相比,加装移动质量块的叶片的应力集中区域减小了42.3%,整体减振率达到53.6%;3种典型工况下加装了质量块的叶片的减振率分别可达56.3%、60.1%和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力机叶片 颤振抑制 质量块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和神经网络的长短叶片泵双目标参数优化
18
作者 梁兴 马志巍 +2 位作者 熊文龙 周泊 曹寒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针对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问题,以叶片进口角、叶片出口角和叶片数量为变量,以泵扬程、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40组试验组成样本集,并利用CFD方法计算泵性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泵性能预测模型构建长短叶片泵... 针对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问题,以叶片进口角、叶片出口角和叶片数量为变量,以泵扬程、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40组试验组成样本集,并利用CFD方法计算泵性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泵性能预测模型构建长短叶片泵双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NSGA-Ⅱ算法寻优,进而开展双目标泵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泵性能较准确,其中效率偏差最大为1.98%,扬程偏差最大为1.82%。NSGA-Ⅱ算法所获得的最优方案在额定工况下比原型泵扬程、效率分别提高了7.4%、1.8%;对比优化前后泵内流速分布、压力脉动等,最优方案有效改善了流动的均匀性,减小了水力损失和压力脉动,使得叶轮内部流动更加稳定,为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泵 性能优化 神经网络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增材修复路径规划
19
作者 夏桂书 莫杜衡 +2 位作者 魏永超 刘家伟 朱泓超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增材路径生成过程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完整规划方法用于增材修复中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现有的方法引入了曲面重构、点云拼接步骤,过程繁琐且引入额外误差;新方法基于结构光... 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增材路径生成过程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视角涡轮叶片叶尖点云的完整规划方法用于增材修复中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现有的方法引入了曲面重构、点云拼接步骤,过程繁琐且引入额外误差;新方法基于结构光3维扫描仪的单视角扫描结果,根据单视角点云的噪声分布采用优化滤波算法提取轮廓、统一姿态,投影轮廓在2维平面进行分段拟合并平滑连接涡轮叶片叶尖的中心线路径点,并将路径点还原至3维初始位置。通过试验对不同姿态下2种不同类型的涡轮叶片进行修复路径规划,将得到的路径点与模型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曲面重构方法,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标准偏差和RMS估计值减小均超过了90%;相较于完整点云方法,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标准偏差和RMS估计值也至少减小了4.6%,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与精确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叶尖损伤 再制造 增材修复 路径规划 点云 偏差分析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轮缘推进器桨叶优化设计
20
作者 张健 鲁浩然 +2 位作者 张红 侯祥颖 李政民卿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提高无轴轮缘推进器的效率、推力和转矩等水动力性能,文中设计了一款用于无轴轮缘推进器的Ka型螺旋桨,并采用CFD方法对螺旋桨的桨叶进行参数优化。选择桨叶的螺距比作为优化变量,选择7种不同螺距比进行螺旋桨桨叶三维建模并进行流体... 为提高无轴轮缘推进器的效率、推力和转矩等水动力性能,文中设计了一款用于无轴轮缘推进器的Ka型螺旋桨,并采用CFD方法对螺旋桨的桨叶进行参数优化。选择桨叶的螺距比作为优化变量,选择7种不同螺距比进行螺旋桨桨叶三维建模并进行流体仿真。从推力和效率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综合性考虑,结果表明:螺距比为1.0时相对最优。对螺旋桨桨叶的优化设计有助于对无轴轮缘推进器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水下勘探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深远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叶 优化 螺距比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