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对青藏高原南北支急流协同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郭彤 黄乾 +1 位作者 许潇锋 姚素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5-3036,共12页
亚洲高空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并呈现强烈的协同变化特征.春季,位于南北支急流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频繁,而沙尘气溶胶往往通过改变局地热力状况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沙尘气溶胶影响春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 亚洲高空西风急流在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并呈现强烈的协同变化特征.春季,位于南北支急流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活动频繁,而沙尘气溶胶往往通过改变局地热力状况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究沙尘气溶胶影响春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急流协同变化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集ERA5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气再分析数据集MERRA-2,聚焦春季塔克拉玛干沙尘气溶胶的热力效应,分析青藏高原南北两支急流的协同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当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偏强时,往往导致北支急流显著偏北,南支急流强度偏弱,呈现两支急流在位置上的远离和强度上的北强南弱.沙尘气溶胶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热力作用对急流协同变化产生影响.在沙尘偏强年份,其“直接”热力作用表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的辐射效应使对流层的中低层升温,加大(减弱)北侧(南侧)温度经向梯度,使得两支急流在位置上出现远离、强度上出现北强南弱的协同变化;“间接”热力作用则表现为:随着急流位置和强度的改变,使得沙尘关键区及其北部出现异常高压,绝热下沉过程导致其在中高层也呈显著增温,且关键区西部的南风异常输送暖平流,结合非绝热加热,使得沙尘关键区的升温范围在纬向和经向均得以放大,大范围低层到高层一致的升温,进一步促进了两支急流互相远离、北强南弱的协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气溶胶光学厚度 青藏高原 高空急流 热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陈李静 张雷 +5 位作者 佘勇 姚振东 曾昭亮 田彪 郑宇 丁明虎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41,共15页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极区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使得气溶胶深入研究成为重要课题。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其与大气颗粒物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可用以指示气溶胶对大气污染和气... 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极区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使得气溶胶深入研究成为重要课题。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作为表征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其与大气颗粒物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可用以指示气溶胶对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影响。从全球角度看,目前对气溶胶的研究在中纬度地区开展较多,而由于受观测连续性和遥感能力,特别是卫星遥感反演精度的限制,对南北极地区的气溶胶研究开展较少。本文主要分析极区AOD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瓶颈,概述极区AOD总体研究的进展,探索地基观测和卫星遥感等制约其深入研究的能力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地基观测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2年华北平原七省市AOD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赵乐鋆 王诗瑶 +4 位作者 赵子渝 洪星 李夫星 吴佳仪 华婧妤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7,共12页
以华北平原七省市为研究区,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与Pearson相关系数,从多时空尺度揭示其2008-2022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七省市AOD空间异质性显著,豫东、鲁西与冀中南地区AOD偏高,... 以华北平原七省市为研究区,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与Pearson相关系数,从多时空尺度揭示其2008-2022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华北平原七省市AOD空间异质性显著,豫东、鲁西与冀中南地区AOD偏高,冀北与豫西地区AOD偏低。各季节AOD大小关系为夏季(0.57)>春季(0.53)>冬季(0.46)>秋季(0.44)。2)近年来华北平原七省市AOD下降显著,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在AOD变化稳定性与持续性方面,冀鲁豫三省交界处AOD稳定性较差,以反持续性为主;冀北地区、江苏省与安徽省稳定性整体较好,以持续性为主。3)对AOD空间分异的地理探测结果表明,气温(0.607)、人口密度(0.531)和降水(0.318)是影响研究区AOD空间分异的最主要因素,降水与NDVI的影响程度随时间渐趋增强,风速与NDVI的影响程度始终偏弱;交互探测方面,气温与各时期交互作用较强的因子组合密切相关,二产产值占比是交互作用重要的辅助因子。4)研究区AOD变化与气温、降水呈负相关;与一产、二产产值占比呈正相关,与GDP及城市内部人口密度呈负相关。这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变化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Pearson相关系数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亚洲“一带一路”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日数据集
4
作者 吴小林 王兆滨 +1 位作者 袁敏 张耀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256-267,共12页
沙尘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深刻影响着气候环境、人类健康,也是近年来遥感等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数据集基于MCD19A2、MERRA-2、ERA5-Land数据集,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上采样、时空匹配将气溶胶光学厚度、Ångström指... 沙尘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深刻影响着气候环境、人类健康,也是近年来遥感等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数据集基于MCD19A2、MERRA-2、ERA5-Land数据集,通过数据预处理、数据上采样、时空匹配将气溶胶光学厚度、Ångström指数、气象参数等多种数据提取,将AERONET地面站点观测值作为目标真值,利用机器学习算法LightGBM训练模型,反演2018–2022年“一带一路”沙漠地区的逐日1公里分辨率陆地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独立站点评估结果为:全参模型R(RMSE)为0.8789(0.0725);非全参模型R(RMSE)为0.8559(0.0805)。本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集为“一带一路”地区的沙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光学厚度 机器学习 遥感反演 AERONET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方向反射特性对AOD反演误差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冀哲 李正强 +3 位作者 马䶮 姚前 张鹏 陈震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2-862,共11页
分离地表贡献是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关键步骤。传统针对单角度载荷开发的反演算法通常假设地表为均一朗伯体,忽略了地表的各向异性,从而带来了误差。然而,由于信息量不足考虑地表特性会产生病态反演问题,因此需要引入先验知识刻... 分离地表贡献是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关键步骤。传统针对单角度载荷开发的反演算法通常假设地表为均一朗伯体,忽略了地表的各向异性,从而带来了误差。然而,由于信息量不足考虑地表特性会产生病态反演问题,因此需要引入先验知识刻画地表各向异性参数。通常使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值作为地表参数的先验值,但地表情况随时间变化,使用平均值会造成地表贡献估计的不准确。为了评估使用平均值对反演精度的影响,该研究基于2022年的MODIS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产品(MCD43C2)进行了分析,并结合MODIS地表分类产品(MCD12C1),对全球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各向同性散射核系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参数在以林地为主要覆盖的场景下一般低于0.05,在草地、耕地以及城镇为主要覆盖的场景下有近90%的情况低于0.1。根据统计的经验值,模拟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表观反射率可能出现的误差,并基于模拟结果反演AOD;经与预设的AOD“真值”对比发现,相对于植被覆盖较少的亮地表,在植被覆盖较高的地表处,以季度平均值作为该位置处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形状参数产生误差较少。即当太阳高度角为50°,AOD真值为0.4时,常绿阔叶林区域的平均反演绝对误差最大为0.053;近90%的草地、耕地以及城镇区域平均反演绝对误差最大分别为0.089/0.083/0.113。但在亮地表区域,AOD平均反演绝对误差显著增加,最大值达到0.145。这表明使用季度平均BRDF形状参数作为AOD反演中的地表约束的可靠性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升高而降低,即使用地表信号占主导的标量卫星观测进行气溶胶的反演,存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因此,使用多角度偏振观测实现BRDF和AOD的协同反演是未来提高气溶胶反演精度的重要方向。研究结果可以对全球不同地表类型区域的BRDF核系数分布提供先验知识,且进一步探究了基于非朗伯前向辐射传输模型反演AOD的误差来源,并给定了可能的误差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辐射传输模型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气溶胶与净初级生产力的潜在关系
6
作者 邱星霖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气溶胶可以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分布,了解西北太平洋气溶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文章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 气溶胶可以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分布,了解西北太平洋气溶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文章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和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数据,分析了2003-2021年西北太平洋地区AOD、NPP的时空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气溶胶与NPP、CHL、PAR、SST的时间滞后性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AOD与NPP均表现出年际周期性规律,AOD在每年5-7月保持较高的含量(最高0.9),NPP在每年6-9月达到峰值(900 mgC·km^(-2)·day^(-1));AOD与NPP的相关性在每年的3-9月相关程度较高(最高0.8);在西北太平洋捕鱼场(38°N~46°N,150°E~175°E),AOD滞后1~3个月与NPP达到最高相关性,而在西北太平洋繁殖场(20°N~30°N,130°E~170°E),NPP滞后1个月时与AOD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气溶胶光学厚度 净初级生产力 相关性分析 时间滞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8卫星AOD资料在CMA-MESO/CUACE CW 3DVar同化系统中的个例应用研究
7
作者 田伟红 庄照荣 +1 位作者 韩威 沈学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9-1270,共12页
CMA-MESO/CUACE CW化学天气耦合模式是自主研发的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目前CMA-MESO/CUACE CW3DVar同化系统实现了地面气溶胶观测可吸入颗粒物PM_(2.5)和PM10的同化,为增强耦合同化系统非常规观测的同化能力,文中在CMA-MESO大气化学天气耦... CMA-MESO/CUACE CW化学天气耦合模式是自主研发的大气化学耦合模式,目前CMA-MESO/CUACE CW3DVar同化系统实现了地面气溶胶观测可吸入颗粒物PM_(2.5)和PM10的同化,为增强耦合同化系统非常规观测的同化能力,文中在CMA-MESO大气化学天气耦合三维变分同化框架基础上,利用查表法获得气溶胶消光系数,然后建立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和气溶胶组分之间关系的观测算子、切线性观测算子和伴随观测算子,实现AOD观测资料的同化应用。针对2016年12月18-20日华北、黄淮地区一次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同化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化葵花-8卫星(Hi‐mawari-8)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后,PM_(2.5)分析的重污染区范围有所扩大,山西东南部分析与实况分布更为接近,但是山东大部地区PM_(2.5)分析偏强,与观测相比PM_(2.5)质量浓度存在高估。同时同化Himawari-8 AOD观测和地面气溶胶站点观测的PM_(2.5)分析最优,分析与观测距平相关系数最高,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及标准差最小。重污染区的PM_(2.5)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同化Himawari-8AOD观测对大于350µg·m^(-3)量级PM_(2.5)预报正贡献可以持续到48 h,但整体来说,同时同化Himawari-8AOD观测和地面气溶胶站点观测对各个量级的PM_(2.5)质量浓度预报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AOD) CMA-MESO三维变分 CUACE 葵花-8(Himawari-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8
作者 孙彦坤 辛华剑 +5 位作者 徐敏 吴彤 赵舒曼 徐冬鑫 周永吉 胡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1426,共7页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时出现一天中的极大值,而早晚则是低值时段,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时(北京时,下同;16.26 W m^(−2))和上午08时(5.64 W m^(−2))。紫外辐射从春季开始逐渐增强,到夏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直到冬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小值,月均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12.17 W m^(−2))和12月(5.4 W m^(−2))。紫外辐射年均值为9.74 W m^(−2)。紫外辐射与晴空指数呈现正相关,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大气细颗粒物PM_(2.5)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气溶胶光学厚度 晴空指数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数据的中国东部地区近地面PM_(2.5)浓度预估及时空分布研究
9
作者 周刚 徐彬仁 +4 位作者 尹文君 陈玮 徐炜达 田启明 王凌 《中国环境监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5-135,共11页
针对近地面PM_(2.5)浓度空间分布估算问题,融合卫星气溶胶遥感数据以及气象、地形、植被等方面的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了对2018—2020年中国东部地区(33°N~43°N,110°E~120°E)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空间... 针对近地面PM_(2.5)浓度空间分布估算问题,融合卫星气溶胶遥感数据以及气象、地形、植被等方面的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了对2018—2020年中国东部地区(33°N~43°N,110°E~120°E)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在10 km空间分辨率下,PM_(2.5)浓度的模型预估结果与地面站点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高,其中决定系数(R^(2))为0.84,均方根误差(RMSE)为16.35μg/m^(3),平均绝对误差(MAE)为3.17μg/m^(3)。(2)模型月度预估数据的整体拟合度优于日度预估数据,其中R^(2)为0.87,RMSE为10.17μg/m^(3),MAE为2.54μg/m^(3)。(3)研究区PM_(2.5)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空间差异,不同季节预估结果的R^(2)排序为秋季(0.82)=冬季(0.82)>春季(0.80)>夏季(0.66),其中冬季空气质量最差(PM_(2.5)浓度预估均值为70.50μg/m^(3)),夏季空气质量最好(PM_(2.5)浓度预估均值为25.86μg/m^(3))。(4)2018—2020年,研究区PM_(2.5)浓度逐年下降,各年度预估均值分别为46.72、43.14、37.91μg/m^(3)。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PM_(2.5)浓度估算及时空分布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融合卫星气溶胶遥感数据以及辅助数据,实现对不同时间尺度近地面PM_(2.5)浓度的高效预估,为近地面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准确识别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细颗粒物 随机森林 卫星遥感 时空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3 km京津冀PM_(2.5)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岩 刘纪平 +1 位作者 赵阳阳 徐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PM_(2.5)与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使用遥感结合其他辅助数据的模型反演PM_(2.5)的浓度,以捕捉各地区PM_(2.5)时空分布。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数据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3 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及12个辅助变量... PM_(2.5)与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使用遥感结合其他辅助数据的模型反演PM_(2.5)的浓度,以捕捉各地区PM_(2.5)时空分布。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数据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3 km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及12个辅助变量,建立时间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估算3 km京津冀地区2020—2022年PM_(2.5)浓度分布。结果表明:①GTWR模型数据的R^(2)(0.86)均优于OLS模型数据的R^(2)(0.66)和GWR模型数据的R^(2)(0.78)。②在时空分布上,2020—2022年京津冀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呈负相关。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③2020—2022年京津冀PM_(2.5)季节平均浓度差异显著,由高至低依次为冬季(60.88μg/m^(3))、秋季(37.78μg/m^(3))、春季(31.75μg/m^(3))、夏季(22.16μg/m^(3))。④PM_(2.5)浓度与AOD的相关性最强。研究得出3 km分辨率的AOD数据与GTWR模型相结合在反演PM_(2.5)浓度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地理加权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MODIS与VIIRS气溶胶遥感产品的性能评估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志高 何利杰 +3 位作者 钟洋 王伦澈 覃文敏 张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11-4229,共19页
基于气溶胶地基观测网络数据(AERONET),对MODIS与VIIRS的六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在反演精度、空间覆盖范围、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反演频率以及对个例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反演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从土地利用类型、气溶胶模态、季节变... 基于气溶胶地基观测网络数据(AERONET),对MODIS与VIIRS的六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在反演精度、空间覆盖范围、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反演频率以及对个例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反演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从土地利用类型、气溶胶模态、季节变化等角度分析其误差来源.结果表明:从与AERONET地基观测对比来看,MODIS AOD产品反演精度优于VIIRS AOD反演产品,其中以MAIAC AOD产品精度最高,其相关系数R值为0.83,落入期望误差(EE)内的比例达65.03%;从空间覆盖范围以及时间反演频率来看,VIIRS AOD产品显著优于MODIS;从对个例的极端天气事件反演性能来看,MODIS AOD产品对沙尘事件的反演性能优于VIIRS,但所有产品对森林火灾的反演性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类型、气溶胶模态和季节变化对AOD产品反演精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六种AOD产品在建设用地的反演精度较高,在农用地的反演精度则较低;六种AOD产品对粗模态气溶胶以低估为主,而对细模态气溶胶则以高估为主;六种AOD产品在秋冬季节反演精度最高,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MODIS VIIRS AERONET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十四号多光谱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状 王建荣 +2 位作者 卢学良 曹彬才 丁磊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6,共9页
高分十四号(GF-14)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十三五收官星,多光谱传感器是搭载在高分十四号上的主要载荷之一,GF-14多光谱传感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大气气溶胶的遥感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未有针对GF-1... 高分十四号(GF-14)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十三五收官星,多光谱传感器是搭载在高分十四号上的主要载荷之一,GF-14多光谱传感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大气气溶胶的遥感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未有针对GF-14多光谱影像的气溶胶反演研究。文章旨在建立从GF-14原始影像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演结果的全部流程,通过计算波段太阳平均辐照度将原始影像校正为表观反射率,在暗像元和亮地表像元处分别采用改进暗像元算法和深蓝算法反演AOD,得到两种算法融合的AOD产品。反演结果经过交叉验证,与MODIS AOD数据集相关系数达到0.89,与AERONET地基站点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87,表明GF-14 AOD融合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大气校正和定量遥感等领域,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改进暗像元算法 深蓝算法 定量遥感 多光谱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2年东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婉 赵胡笳 +1 位作者 王昌双 王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利用2003—2022年我国东北地区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和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for China,MEIC),分析东北地... 利用2003—2022年我国东北地区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和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for China,MEIC),分析东北地区AO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趋势,讨论气象因子和人为排放对东北地区AOD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AOD较高,最大值为0.6,出现在辽宁中部,其次是吉林西部,AOD平均值为0.4,黑龙江AOD平均值为0.3。东北地区AOD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AOD空间分布在秋季呈减小趋势,冬季分布范围增加。不同季节AOD最高值均出现在辽宁,东北地区夏季AOD增加主要与环境湿度有关,边界层气象条件对冬季AOD具有一定影响。辽宁AOD在[0.1,0.2)和[0.2,0.3)范围内年平均发生频率最高为50%,吉林和黑龙江AOD在[0.1,0.2)范围的年平均发生频率最高为25%~30%,特别是黑龙江极端清洁状况AOD在[0.0,0.1)范围内年平均发生频率最高为15%。东北地区AOD区域平均值在2003年和2014年较高,主要受到边界层气象要素和人为排放SO_(2)、PM_(2.5)、有机碳和NO_(2)影响。东北地区夏季AOD年代际变化趋势从2012年之前的增长趋势(0.1·(10 a)^(-1))向2013以后的减少趋势(-0.3·(10 a)^(-1))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溶胶光学厚度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京津冀蓝天等级日数遥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延昊 刘桂青 +4 位作者 曹云 莫建飞 孙应龙 陈紫璇 程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8,共13页
利用2000年12月—2023年12月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日资料,结合2023年每日中午地面观测蓝天资料,基于气溶胶光学厚度得到的蓝天等级监测指标,分析2000—2023年京津冀地区蓝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 利用2000年12月—2023年12月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日资料,结合2023年每日中午地面观测蓝天资料,基于气溶胶光学厚度得到的蓝天等级监测指标,分析2000—2023年京津冀地区蓝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23年京津冀蓝天日数年平均值分别为144.2 d·a^(-1)、96.3 d·a^(-1)和119.6 d·a^(-1),北京蓝天日数最多,河北次之,天津最少。空间分布上,河北北部年平均蓝天日数最多,河北南部蓝天日数最少。京津冀蓝天日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和秋季蓝天日数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2001—2023年京津冀蓝天日数年平均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18.1 d、22.3 d和16.3 d,其中2001—2013年无显著趋势变化,2013—2023年呈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26.9 d、46.5 d和36.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天等级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大气污染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湾气溶胶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建阳 刘旻霞 +2 位作者 潘竞虎 李宇 管承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14-3324,共11页
基于2006~2020年黄河几字湾多源遥感数据,利用标准化椭圆分析AOD-PAR-GPP的时空变化,随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耦合构建GWR-SEM模型量化AOD对GPP的影响,并采用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及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探讨AOD与GP... 基于2006~2020年黄河几字湾多源遥感数据,利用标准化椭圆分析AOD-PAR-GPP的时空变化,随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耦合构建GWR-SEM模型量化AOD对GPP的影响,并采用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及灰色预测模型等方法探讨AOD与GPP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AOD、PAR和GPP呈协同上升趋势,其中AOD在2008、2020年到达最低值0.17和最高值0.46;GPP分别在2007年、2018年达到最低值266.4867.04gC/(m^(2)·a)和最高值408.87gC/(m^(2)·a),且三者季节差异明显,发现在植被生长季6月存在着GPP光饱和点.在空间上,AOD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PAR分布与AOD相似,并与GPP呈负相关;GPP呈北低南高,其高值范围的扩大表现为延安贡献的增强.鄂尔多斯和榆林作为AOD主要污染源,在整体上由西向东逆时针扩散.GPP贡献地在榆林,具有西北向东南的变化趋势.锡林郭勒、大同及银川等地区GPP主要受AOD、PAR与降水的影响,包头、朔州及中卫等地区GPP受PAR和降水的影响;通过模型AOD对GPP产生的标准化总效应影响为0.758,且GPP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其次是AOD和PAR及降水,在各间接路径中PAR起关键作用.趋势预测上,几字湾北部的AOD和以榆林为代表的东南部GPP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2021~2030年AOD上升趋势相对缓慢,而GPP上升趋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GWR-SEM耦合模型 黄河几字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两湖盆地地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经向风南北反相位的联系
16
作者 姜玉洁 张玲 +2 位作者 朱寿鹏 白永清 智协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3-788,共16页
基于MERRA-2及ERA5逐月再分析资料,本文采用EOF分析、线性回归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长江流域中游两湖盆地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东亚经向风南北反位相模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两湖... 基于MERRA-2及ERA5逐月再分析资料,本文采用EOF分析、线性回归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长江流域中游两湖盆地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东亚经向风南北反位相模态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两湖盆地地区AOD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处于低值,21世纪初AOD持续升高,2010年后开始下降。空间场上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变化特征,高值区主要位于两湖盆地中部,以洞庭湖为中心呈南北纵向分布。进一步对两湖盆地AOD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异常关系的分析表明,在东亚经向风南北反相模的影响下,偏北风输送是影响两湖盆地AOD年代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在年代际尺度上,当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面积增大,东亚大槽西移,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时,东亚经向风南北反相模趋于正相位(即长江以北有异常偏南风、长江以南有异常偏北风)。此时,两湖盆地位于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底部,在异常的偏北风的作用下,西北地区的气溶胶向两湖盆地输送加强。且两湖盆地处于两个异常气旋性环流的中间,气压梯度小,风速偏弱,使得两湖盆地气溶胶输入大于输出,促进21世纪初AOD年代际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D (aerosol optical depth) 年代际 两湖盆地 冬春 经向风南北反相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318观测的甘肃省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芳芳 马伟强 +6 位作者 王遂缠 张鸿 孔小怡 卢品睿 王旭东 刘昊 闫一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3,共13页
对于大气气溶胶地基观测资料的定量分析是了解气溶胶光学特性和大气污染特征的基本途径,可为探讨污染治理方向提供一定的依据。近年来,利用地基观测资料分析甘肃省不同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解甘肃省不同下垫面的大气气溶... 对于大气气溶胶地基观测资料的定量分析是了解气溶胶光学特性和大气污染特征的基本途径,可为探讨污染治理方向提供一定的依据。近年来,利用地基观测资料分析甘肃省不同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研究较少。为了解甘肃省不同下垫面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本文基于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CE-318型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通过ASTPwin软件反演获得了甘肃省四个站点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计算了Angstrom波长指数α,分析了甘肃省不同区域不同季节AOD和α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波长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观测时段内,所有站点各波段AOD的变化趋于一致,且AOD值随波长增大而减小。兰州和皋兰山AOD值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兰州冬、春季AOD值分别比年均值超出14.98%和4.68%,皋兰山冬季AOD值比年均值超出3.88%。敦煌和民勤AOD值均为春季最高,比各自的年均值高出24.49%和26.30%。敦煌AOD季节分布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而民勤则表现为从春到冬季逐渐减小的趋势。(2)兰州和皋兰山春夏季主控粒子为粗模态,秋冬季则为细颗粒物主导。敦煌和民勤大气气溶胶常年由粗模态粒子主控。2019年冬季,兰州市区AOD值比其城郊的皋兰山高出68.0%;敦煌和民勤2019年春季沙尘气溶胶污染较为严重,敦煌AOD值比民勤超出42.42%。(3)四个站点AOD和α的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不同季节AOD高频次分布范围存在差异性,但都处于1.0以下。α的高频次范围分布较为复杂,兰州春季、皋兰山春夏季、敦煌四季、民勤春夏秋季,α分布区间均小于1.0,而兰州夏秋冬季、皋兰山秋冬季、民勤冬季α主要分布于1.1以上。(4)不同季节AOD和α的关系存在差异,表现为不同季节,大气出现严重或者局部污染时,气溶胶的主控粒子粒径大小不同。春季大气出现局部或者严重污染、夏季大气局部污染时,四个站点气溶胶主要是大粒径粒子,其中沙尘气溶胶的贡献较大。夏季大气处于严重污染时,皋兰山气溶胶主要是细模态粒子,兰州、敦煌、民勤气溶胶依然由粗模态主控,但是兰州小粒径粒子导致的污染比重高于其余两站,其中85%以上属于城市工业-气溶胶污染。秋季大气处于严重污染状况时,兰州和皋兰山均由细模态粒子主导,其中城市工业-气溶胶占比明显增加,而敦煌和民勤依然由粗模态粒子主导,其中沙尘气溶胶占比偏重。冬季大气严重污染时,兰州依然由细模态粒子主导,而其他三站由粗模态粒子占据主导地位,冬季大气局部污染时,敦煌和民勤粗模态粒子与细模态粒子同时出现,皋兰山以细模态粒子为主。分析可知,总体上甘肃偏北地区气溶胶污染以沙尘气溶胶为主,而偏南地区气溶胶污染表现为粗模态与细模态粒子交替出现,这为下一步结合卫星遥感资料研究甘肃不同区域的气溶胶特性及大气污染特征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18太阳光度计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地基观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场模型的南京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
18
作者 缪晨阳 陈健 马本浩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5-303,共9页
高亮度地表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演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考虑像元的光谱特性和空间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模型(data field method,DFM)的AOD反演方法。该方法基... 高亮度地表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反演对于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考虑像元的光谱特性和空间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模型(data field method,DFM)的AOD反演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 OLI数据,开展了南京市上空AOD的反演研究,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数据场强度和下垫面特征对DFM方法的影响,最后与传统的深蓝算法和MOD04产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FM反演结果与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36,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151,0.120和1.139,平均相对误差和误差比分别为22.7%和72.7%,与地面实测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表数据场强度高于12的区域,DFM算法具有较好的反演效果,且在夏春季反演效果优于秋冬季,在乡村、工业区等下垫面变化剧烈区域具有更好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数据场 6S模型 结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及相关性
19
作者 陈玉琴 佳昆 +1 位作者 王凌羲 潘丽鑫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城市温度升高以及大气污染等都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乌鲁木齐市日间地表温度月均值7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夜间... 城市温度升高以及大气污染等都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对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乌鲁木齐市日间地表温度月均值7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夜间地表温度月均值7月份最大,12月份和1月份较小;地表温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年均温有所增高。②乌鲁木齐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月均值2月份和4月份较大,11月份和1月份较小,气溶胶光学厚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均值变化类似地表温度。③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月、季节与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该研究对乌鲁木齐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具有显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20
作者 吕达仁 周秀骥 +1 位作者 李维亮 罗云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 利用北京等46个甲种日射站1961~1990年逐日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反演了30年来各站逐年、逐月0.75μ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Depth,简称AOD)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年、季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多年平均分布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除个别大城市外,100°E以东,AOD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100°E以西,南疆盆地为另一个相对大值中心。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各季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分布特征是以四川盆地和南疆盆地为两个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70年代,绝大多数地区AOD值增加,其中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沿海等地,AOD增加较为明显,AOD的分布和60年代较相似;到80年代,我国大范围地区AOD继续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AOD增加相当明显,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溶胶 光学厚度 温室气体 人为活动 四川盆地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