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1
作者 阚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裂隙进行观测,结果显示50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隙,其余区域裂隙不发育,表明顶板整体完整性良好,具备实施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结合上述观测结果,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布置7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3根锚索,配合M3型钢带;左帮布置4根全螺纹锚杆;右帮采用4根玻璃钢锚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提升了支护系统强度,满足巷道超前段支护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原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案,超前工作面10 m范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垂直方向最大应力为4.5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5 mm;超前工作面30 m范围,垂直方向最大应力约为5.5 MPa。采用锚杆(索)补强支护后,巷道垂直应力小幅度下降,巷道垂直应力场分布得到优化;在超前工作面10~30 m范围顶板最大下沉量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可满足超前支护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受力稳定,约为81 kN;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41,37 mm,顶板无离层现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 辅助运输巷顶板下沉量 顶板集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8
2
作者 程久龙 李飞 +1 位作者 彭苏萍 孙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2-1750,共9页
矿井掘进工作面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要求准确探测巷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探测空间小,干扰大,技术要求高。从方法原理、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和仪器设备4个方面对地震方法、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其他物探方法用于超前探测进行了总结。介绍... 矿井掘进工作面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要求准确探测巷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探测空间小,干扰大,技术要求高。从方法原理、研究现状、技术特点和仪器设备4个方面对地震方法、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其他物探方法用于超前探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近几年来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超前探测以及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地震精细成像、槽波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波场转换与合成孔径、直流聚焦法超前探测、磁共振超前探测、井下陷落柱等超前探测以及全空间反演和联合反演等技术。围绕提高超前探测的精度、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和增加探测距离,实现精细探测,提出了掘进工作面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的发展方向,包括完善全空间物理场基础理论、开发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提高探测精度和分辨率的精细数据处理方法等。探讨了仪器装备要向实时预报、智能化、一体化、防爆、轻便化、抗干扰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方法 超前探测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掘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底板水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雄武 孟当当 +1 位作者 张平松 吴荣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69-2376,共8页
深部煤层开采受下伏灰岩水害威胁日益严重,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矿井电法是富水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存在对富水区定位不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区的判定精度,在充... 深部煤层开采受下伏灰岩水害威胁日益严重,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矿井电法是富水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存在对富水区定位不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区的判定精度,在充分分析单巷电法和双巷电透视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视电阻率观测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提出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以全空间球状模型为例,给出了球状模型外空间中任意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表达式。针对采煤工作面内侧、巷道和外侧底板不同位置的5个低电阻率模型,分别计算了全方位和双巷透视视电阻率数据,通过三维反演分别获得了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的电阻率图像,对比可见:①在平面上,前者的低阻核心区与5个模型位置一致;后者的低阻核心区与工作面内侧及巷道底板的3个模型位置一致,而与工作面外侧底板的2个模型位置存在误差,误差系数分别为1.0和2.0,反映工作面外侧模型距离巷道越远,误差则越大;②在垂向上,两者对模型深度的判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但相比而言,前者定位误差小,对模型深度的判定更准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方位视电阻率反演过程中,单巷测深数据与双巷透视数据之间能够相互约束,促使低电阻率球状模型的准确归位,体现了全方位视电阻率探测方法的优越性。工程实践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底板水 视电阻率 全方位探测 深部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煤矿巷道随掘超前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少毅 卢文庭 +4 位作者 王承涛 林嘉睿 邢方方 王禹桥 李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218,共13页
本文提出了新型煤矿巷道随掘超前探测方法,为实现巷道掘进和超前探测并行作业提供了可行思路。首先,提出随掘超前探测方案,将掘进机的截割头作为随掘场源,融合物探方法与掘进主体;然后,构建随掘超前探测理论模型并获取测点电位变化规律... 本文提出了新型煤矿巷道随掘超前探测方法,为实现巷道掘进和超前探测并行作业提供了可行思路。首先,提出随掘超前探测方案,将掘进机的截割头作为随掘场源,融合物探方法与掘进主体;然后,构建随掘超前探测理论模型并获取测点电位变化规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对,验证了测点电位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最后,确定随掘场源的分流规则,以正常地质体作为参照,对比研究随掘过程中低阻和高阻两类不同异常体的视电阻率演化规律,当场源越接近低阻含水带,视电阻率均值降幅从5.40%提高至29.80%,越接近高阻断层,视电阻率均值增幅从7.12%提高至35.53%,水箱模拟实验表明,所提煤矿巷道随掘超前探测方法可实时、连续探测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掘超前探测 煤矿巷道 直流电阻率法 智能掘进 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物理实验 被引量:32
5
作者 姜志海 焦险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2-1857,共6页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多测道剖面图上存在异常响应,异常响应特征与异常体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有关;当柱状良导体位于掘进工作面正前方时,3个扫描方向响应最强,晚期道出现"双峰"异常;低阻薄板与柱状良导体的响应不同,多测道剖面图上响应值增大过程中无明显"台阶"状的跃变,响应值增大趋势与薄板倾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瞬变电磁法 超前探测 物理实验 掘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曲矿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季文博 齐庆新 +3 位作者 李宏艳 樊少武 张浪 桑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98,共4页
为了弄清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华晋焦煤集团沙曲矿24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瓦斯抽排数据的实测统计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的相互影响,为煤与瓦斯共采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基础... 为了弄清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华晋焦煤集团沙曲矿24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瓦斯抽排数据的实测统计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的相互影响,为煤与瓦斯共采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基础,以期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有利于瓦斯抽采,同时增加了煤炭生产和瓦斯抽采的效率和产量,对于煤与瓦斯共采产生的是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推进度 瓦斯涌出量 煤层气开采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坐标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彦青 张浪 +2 位作者 李伟 桑聪 王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U"型通风下20130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工作面进风巷风速越小,采空区瓦斯体积浓度和回风巷瓦斯体积浓度越高,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现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方式 UDF接口 工作面推进速度 工作面进风巷风速 移动坐标 采空区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片帮防治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成 洪紫杰 +2 位作者 熊祖强 刘旭锋 李英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17,122,共5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应力集中且矿压显现强烈,导致回采过程中煤壁大面积片帮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工业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寺河煤矿1308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区顶板三角煤在二次采动影响下的破坏机理,以及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三角区应力集中且矿压显现强烈,导致回采过程中煤壁大面积片帮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工业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寺河煤矿1308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区顶板三角煤在二次采动影响下的破坏机理,以及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破坏范围,为防治片帮采取合理注浆区域、注浆时机和注浆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35 m,在工作面前方8 m处最大,最大值为22.3 MPa,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具有不离析、不倒缩、结实率高达100%等优点,能够使煤体完整性和稳定性明显增强,片帮深度减少到平均0.5~0.6 m,注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三角区注浆加固 超前支承压力 煤壁片帮 新型无机注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英志 屠洪盛 +2 位作者 袁永 孙璐璐 白庆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差、采煤机开机率低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保障低的问题,采用现场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设备稳定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稳定的基础上,每隔8架支架安装防滑防倒和...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差、采煤机开机率低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保障低的问题,采用现场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设备稳定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稳定的基础上,每隔8架支架安装防滑防倒和调架千斤顶保证整体支架的稳定;刮板输送机机头通过防滑千斤顶、锚链和地锚连接后每隔7架支架安设一组输送机防滑链实现了输送机的稳定;采煤机单向割煤速度不超过2 m/m in;同时通过安装人行道防飞矸装置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利用改造的超前液压支架组提高了超前支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综采 排头支架 防滑防倒 超前支护 设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前方煤体应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海峰 朱修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7,共3页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性和改善巷道维护状态,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体应力 推进速度 应力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致裂提高块煤率的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邓广哲 齐晓华 王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浅埋厚硬煤层综采能耗大、块煤率低的问题,在优化煤层生产工艺基础上,采用煤层超前水压预裂的方法,分析了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通过脉冲水预裂技术来降低比能耗并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方法和途径。通...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浅埋厚硬煤层综采能耗大、块煤率低的问题,在优化煤层生产工艺基础上,采用煤层超前水压预裂的方法,分析了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通过脉冲水预裂技术来降低比能耗并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厚硬煤层脉冲水预裂破碎机理的研究,揭示了深孔定向脉冲水预裂煤体的破坏规律,分析了不同厚硬煤层水压破岩的预裂方法和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煤体硬度、煤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影响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陕北浅埋煤层典型大采高综采面开展水压预裂的现场试验,发现工作面煤壁截割裂隙线密度增加了约2倍,煤机截割能耗降低了36%,工作面的块煤率提高了25%,煤尘浓度平均降低了35%.同时超前预裂后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减少,试验验证了脉冲水预裂技术降低比能耗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硬煤层 大采高综采面 定向水压预裂 块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综采工作面缩面开采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强 邢天海 +2 位作者 王焕伟 朱效军 陈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12,共4页
针对煤矿井下在边角余煤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工作面不规则布置越来越多的现状,在济宁三号煤矿53_下08工作面通过主运输巷"S"区段时,采用了"边采边缩"开采技术,通过合理的生产控制措施,实现了工作面边生产边缩面,... 针对煤矿井下在边角余煤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工作面不规则布置越来越多的现状,在济宁三号煤矿53_下08工作面通过主运输巷"S"区段时,采用了"边采边缩"开采技术,通过合理的生产控制措施,实现了工作面边生产边缩面,解决了不规则工作面缩面停采影响。实践表明:采用"边采边缩"工艺,简化缩面工序,缩短工期,减少材料投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为以后的综采工作面缩面开采方式选择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工作面 综采 缩面工艺 两巷高差 工作面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预注超长化学浆体锚杆防治煤壁片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小军 韦四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0,共3页
煤壁片帮是综采工作面经常遇到的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赵固一矿综采工作面煤层竖向裂隙发育,上部松软,下部坚硬,中间赋存一层夹矸,小角度断层比较发育,造成煤壁易于片帮,常规的治理方法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根据现场观测和分析,将... 煤壁片帮是综采工作面经常遇到的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赵固一矿综采工作面煤层竖向裂隙发育,上部松软,下部坚硬,中间赋存一层夹矸,小角度断层比较发育,造成煤壁易于片帮,常规的治理方法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根据现场观测和分析,将工作面的片帮机理分为拉伸式和剪切式两种类型。为了加固煤壁且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提出了采用波雷音在工作面两巷灌注,形成超前预注超长化学浆体锚杆防治片帮技术。化学浆体锚杆具有易切割、易分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不会干扰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保证了回采的高产高效,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煤壁片帮 化学浆体锚杆 超前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采动应力旋转轨迹及其推进方向效应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兆会 孙文超 +1 位作者 水艳婷 刘鹏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4-650,共17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成为我国东部矿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深部矿井具有高应力、强扰动、节理裂隙发育等特点,导致煤壁高程度片帮、顶板大范围漏冒、巷道大变形破坏等围岩失稳现象频发,威胁安全生产。为提高深部开...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成为我国东部矿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深部矿井具有高应力、强扰动、节理裂隙发育等特点,导致煤壁高程度片帮、顶板大范围漏冒、巷道大变形破坏等围岩失稳现象频发,威胁安全生产。为提高深部开采围岩控制效果,以安徽省口孜东矿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室内实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超前采动应力旋转轨迹及其推进方向效应。结果表明:千米深井超长工作面支承压力呈现以峰值影响区为边界的空间分区特征,超前影响范围和煤壁破坏宽度分别达到150和8~12 m,采动应力发生大幅度旋转现象,高应力和应力旋转共同驱动工作面围岩破坏失稳。强采动影响下超前采动应力向采空区倾斜,走向影响范围达到200 m;两侧采动应力向巷道倾斜,倾向影响范围达到15 m。以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采动应力旋转轨迹经历面外慢速偏离、面外快速靠近和面内协同旋转3个阶段。工作面推进方向对采动应力旋转轨迹具有强烈控制作用,当其与最小地应力方向平行或垂直时,采动应力旋转轨迹呈对称分布形态,2者处于其他空间位置关系时,采动应力旋转轨迹呈非对称分布形态。推进方向与最小地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增大,采动应力面外慢速旋转阶段缩短,快速回旋阶段增长,但面内协同旋转阶段始终落在平行于工作面推进方向的竖直平面。基于围岩裂隙分布特征,实现围岩稳定性的应力方向敏感区识别,裂隙赋存稳定,应力方向敏感区为局部覆盖型;裂隙随机分布,应力方向敏感区转为全区覆盖型。根据应力方向敏感区形态提出了优势采动应力旋转轨迹确定原则,指导推进方向选择与优化,为深部开采围岩控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采动应力 旋转轨迹 推进方向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推进方向对含断层底板采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基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121,共3页
为了探讨工作面推进方向对含断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影响,根据煤层底板地质特征,建立了含断层底板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顺向、逆着断层倾向推进时对底板采动效应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 为了探讨工作面推进方向对含断层底板采动变形破坏的影响,根据煤层底板地质特征,建立了含断层底板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顺向、逆着断层倾向推进时对底板采动效应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和采矿条件下,工作面推进方向与断层倾向不同时,底板采动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逆着断层倾向推进较顺着断层倾向推进产生的底板破坏深度大,并易引起断层移动变形。逆着断层倾向回采存在较大的底板突水隐患,建议煤层回采方向尽可能顺着断层倾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断层 采动效应 数值模拟 工作面推进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三软不稳定煤层综放面推进缓慢原因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贠东风 雷奇 +5 位作者 伍永平 陈广平 谷斌 杜荣华 刘柱 张袁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9,73,共5页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提出了解决1125工作面推进缓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三软不稳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工作面推进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强力超前支护系统设计 被引量:36
17
作者 曾明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针对煤矿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顶板压力大、变形严重,巷道超前压力与变形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分析深部开采巷道压力分布特点与变形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严重变形的方法,研制出能够适应长距离、大变形深部巷道的两列两节式强力超前支架... 针对煤矿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顶板压力大、变形严重,巷道超前压力与变形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分析深部开采巷道压力分布特点与变形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严重变形的方法,研制出能够适应长距离、大变形深部巷道的两列两节式强力超前支架支护系统;介绍了超前支护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和主要特点,并对超前支护系统推移机构和稳定机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此支护系统在兖矿集团东滩矿14310工作面试验,超前支护60 m。经实际测定,巷道顶底板的平均变形量为202 mm,两帮平均变形量为848 mm,与用单体支护相比,巷道的变形量大幅降低;通过试验观测结果分析可知,该支护系统支护效果好,巷道围岩变形较小,满足综放工作面深部巷道支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超前支架 强力支护 深部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沿空巷道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新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0,44,共4页
为了提高采煤工作面沿空巷道超前支护区域的巷道维护与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超前支护与前后顺序或交替迈步自移式超前支护的利弊,在吸纳其优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通过对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原理的分析... 为了提高采煤工作面沿空巷道超前支护区域的巷道维护与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对比传统超前支护与前后顺序或交替迈步自移式超前支护的利弊,在吸纳其优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通过对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原理的分析,提出超前支护单元可用的结构形式及其在巷道中的布置方式与运移路线,围绕超前支护单元的运移路线提出了可行的运移方式和超前支护单元在超前支护系统两端的移动与摆放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技术是沿空巷道最可靠有效的超前支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沿空巷道 无反复支撑 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回风巷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32
19
作者 韩玉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5,67,共5页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回风巷围岩受强采动影响难以控制的难题,针对漳村煤矿2305工作面回风巷终采线附近受多次动压影响,巷道表面变形量较大,影响工作面支架安全回撤的现象,通过分析其破坏因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掘进动压影响范围...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回风巷围岩受强采动影响难以控制的难题,针对漳村煤矿2305工作面回风巷终采线附近受多次动压影响,巷道表面变形量较大,影响工作面支架安全回撤的现象,通过分析其破坏因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掘进动压影响范围、相邻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对巷道的影响,提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超前工作面巷道预注浆加固技术,两帮移近量减小了1 206 mm,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5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强采动影响 超前预注浆加固 破碎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强度形成速率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磊 郑志阳 +1 位作者 许向前 赵健 《矿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56-164,共9页
针对新阳煤矿采空区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的地质生产特点,根据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过程与凝结时间的关系特性,将充填体所在区域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强度增长区和强度恒定区2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壁—支架—充填体"联合... 针对新阳煤矿采空区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的地质生产特点,根据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过程与凝结时间的关系特性,将充填体所在区域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强度增长区和强度恒定区2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壁—支架—充填体"联合支撑的顶板梁结构力学模型。对顶板岩梁各段的受力进行分析,求得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以及岩梁两固支端的支座反力和弯矩。探讨了胶结充填材料强度形成速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充填开采极限跨距的概念以及充填材料强度形成的时间关系,计算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充填体强度形成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梁最大剪力处和最大弯矩处均位于岩梁与煤壁的交点处即岩梁煤壁端;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和充填体的支撑能力对顶板岩梁剪力和弯矩的分布影响较大;新阳煤矿10203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为3.2 m/d,每天割煤4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胶结充填开采 充填体强度 力学模型 工作面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