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区域评估方法——以江西省广昌县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冠华 庄伟 +4 位作者 陈云浩 席宾 蒋卫国 周玉才 余广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72,共5页
滑坡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了解和分析滑坡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对灾害的预警以及灾后救助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对ALOS遥感影像的分析,采用多因子聚合方法,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遥感的滑坡风险评... 滑坡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了解和分析滑坡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对灾害的预警以及灾后救助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对ALOS遥感影像的分析,采用多因子聚合方法,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遥感的滑坡风险评估模型。以江西省广昌县为例,运用该模型提取出滑坡风险区域并将其划分等级,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广昌 先进对地观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五号”卫星概况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54
2
作者 孙允珠 蒋光伟 +8 位作者 李云端 杨勇 代海山 何军 叶擎昊 曹琼 董长哲 赵少华 王维和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3期1-13,共13页
"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卫星,运行于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 "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卫星,运行于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等6台有效载荷,具备高光谱与多光谱对地成像、大气掩星与天底观测、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海洋耀斑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获取从紫外至长波红外(0.24~13.3μm)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载荷的光谱分辨率最高可达0.03cm^(–1),具备在轨定标功能,绝对辐射定标精度优于5%,光谱定标精度最高可达0.008cm^(–1)。卫星将在环境综合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和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对地成像 偏振探测 掩星观测 高光谱应用 遥感 “高分五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地质断裂分形研究——以江西德兴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彭丹青 李京 +1 位作者 陈云浩 蒋卫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仅研究区内的断裂带有自相似性,子区域也有相似现象。矿产区的分维值略高于整个研究区,铜矿区分维值高于金矿区,NW、NWW走向断裂带的分维值远高于SE走向的。说明分维值越大,越有... 利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仅研究区内的断裂带有自相似性,子区域也有相似现象。矿产区的分维值略高于整个研究区,铜矿区分维值高于金矿区,NW、NWW走向断裂带的分维值远高于SE走向的。说明分维值越大,越有利于矿床的形成;分维值越大的断裂走向,对矿床的产出位置控制作用越明显;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越高,分维值也越大,线性展布也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遥感 断裂带 先进对地观测卫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进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影像的断裂识别——以江西德兴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丹青 李京 +2 位作者 陈云浩 蒋卫国 李家存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断裂构造是地球应力的外部表现。断裂构造的识别对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LOS影像,结合地形图,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构造及水系特征等,建立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遥... 断裂构造是地球应力的外部表现。断裂构造的识别对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LOS影像,结合地形图,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构造及水系特征等,建立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实地验证,该研究区内存在断裂构造100余条,北西方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遥感 先进对地观测卫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应急事件的卫星任务规划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静巧 杨磊 +1 位作者 庄超然 史小金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12,共8页
陆地观测卫星在轨运控中,面向用户成像需求的任务规划通常分为常规和应急两种类型。常规任务规划即根据需求的类型及空间位置,结合卫星轨道信息进行需求过境计算及常规任务安排,以获取卫星影像数据;应急任务规划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卫星... 陆地观测卫星在轨运控中,面向用户成像需求的任务规划通常分为常规和应急两种类型。常规任务规划即根据需求的类型及空间位置,结合卫星轨道信息进行需求过境计算及常规任务安排,以获取卫星影像数据;应急任务规划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卫星快速应急成像。文章通过分析卫星常规及应急运控模式,提出了卫星应急成像任务规划模式下需求统筹、卫星资源综合调度、应急可行性分析、测控和接收资源调度、应急计划快速调整等关键技术,总结了中国陆地观测卫星应急成像能力,对应急任务规划系统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卫星应急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规划 应急成像 智能匹配 动态任务规划 陆地观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跟踪方法的喜马拉雅山冬季冰川流速估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仕哲 柯长青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基于2009年冬季的4景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用特征跟踪方法对喜马拉雅山中段30条冰川的三维流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冰川流速在0~268m·a^(-1)范围内,面积较大... 基于2009年冬季的4景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用特征跟踪方法对喜马拉雅山中段30条冰川的三维流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冰川流速在0~268m·a^(-1)范围内,面积较大、冰舌较长的冰川,如绒布、康雄、Kazhenpu和Khumbu等冰川整体流速较大。从空间范围来看,东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冰川流速明显高于北坡冰川流速。这主要由于受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三个坡向冰川补给较多,冰川运动较快,而北坡为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冰川补给少,流速慢。除此之外,形状较直的冰川,所受摩擦阻力较小,流速较大,如康雄、Kazhenpu和West Barun等冰川。其次,面积较大、冰舌较长的冰川,流速随高程的降低而减小;面积较小、冰舌较短的冰川,流速随高程的降低波动变化,或者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坡度引起的冰川流速变化。冰川流速与冰川面积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大,面积越小,流速越小。基于特征跟踪方法的冰川流速估算能够克服差分干涉测量对数据时间基线太长而造成的失相干,是比较有效的冰川流速估算方法,并且此结果为喜马拉雅山冰川冬季流速提供了补充,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s PALSAR 特征跟踪 冰川流速 分布特征 喜马拉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