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adiabatic shearing band for high-strength Ti-5553 alloy:A dramatic thermoplastic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Dong-yang Qin Ying-gang Miao Yu-long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045-2051,共7页
By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microstructures on the adiabatic shear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Ti-5Al-5V-5Mo-3Cr(Ti-5553) ... By using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ptical microscopy and electronic microscopy,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microstructures on the adiabatic shear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Ti-5Al-5V-5Mo-3Cr(Ti-5553) alloy with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and bimodal microstructure. Lamellar alloy tends to form adiabatic shearing band(ASB) at low compression strain, while bimodal alloy is considerably ASBresistant. Comparing with the initial microstructure of Ti-5553 alloy, we fin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B changes dramatically. Adiabatic shear of lamellar Ti-5553 alloy not only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recrystallized β nano-grains within the ASB, but also leads to the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Al, V, Cr and Mo. As a result, the alloying elements distribute evenly in the ASB.In contrast, the dramatic adiabatic shear of bimodal alloy might give rise to the complete lamination of the globular primary a grain and the equiaxial prior β grai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of a lamellae and β lamellae. As a result, ASB of bimodal alloy is composed of a/β nanomultilayers. Chemical redistribution does not occur in ASB of bimodal alloy. Bimodal Ti-5553 alloy sh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high performance armors with high mass efficiency due to the processes high dynamic flow stress and excellent ASB-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alloys ARMOR High loading rate adiabatic shearing band Dynamic phase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iB+TiC)/TA15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绝热剪切行为
2
作者 孙守伟 马逸飞 任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钛基复合材料(TMC)在涉及冲击载荷服役条件的武器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揭示新型“难熔金属+陶瓷”杂化增强TMC的高应变率加载响应特性及失效行为,通过原位合成反应成功制备了(W+TiB+TiC)/TA15杂化增强TMC,并利用材料万能试验... 钛基复合材料(TMC)在涉及冲击载荷服役条件的武器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揭示新型“难熔金属+陶瓷”杂化增强TMC的高应变率加载响应特性及失效行为,通过原位合成反应成功制备了(W+TiB+TiC)/TA15杂化增强TMC,并利用材料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测试了该TMC在0.001~4 000/s应变率范围内的室温压缩力学性能,同时对高应变率加载后TMC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准静态及动态压缩时,杂化增强TMC的强度和塑性均高于作为基体的均质TA15合金;4 000/s应变率时,TMC的平均流变应力、均匀塑性应变和冲击吸收能分别达到1632 MPa、27%和449 J/cm^(3),较均质TA15合金分别提高了9.8%、8.0%和20.7%;杂化增强相团簇的存在显著影响TMC中绝热剪切带(ABS)的扩展和交互作用行为,导致ASB更容易发生偏转、分叉和汇聚,有效耗散了高应变率加载过程中的冲击能量,使TMC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杂化增强相 原位合成 力学行为 高应变率 绝热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速率下TB6钛合金在绝热剪切带内的晶粒瞬间细化机制
3
作者 胡林岚 董向阳 +3 位作者 杜晋 刘小刚 赵倩 孙健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1,共5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TB6钛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室温动态加载试验,通过微观组织表征技术对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高应变速率下TB6钛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的晶粒瞬间细化机制。TEM观察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中晶粒的瞬...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TB6钛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室温动态加载试验,通过微观组织表征技术对绝热剪切带内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高应变速率下TB6钛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的晶粒瞬间细化机制。TEM观察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中晶粒的瞬时细化是三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种机制是由于位错的快速运动、增殖以及塞积促使晶粒内部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最终在此现象的作用下形成裂纹、断裂以及细晶;第二种机制是通过增大晶粒内部的颈缩程度迫使细晶形成;在转动态再结晶机制的作用下,绝热剪切带的中心区域形成100nm的细小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高应变速率 晶粒细化机制 TB6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孪晶对AZ31镁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
4
作者 毛萍莉 杨雨松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为了分析不同孪晶体积分数对材料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预制具有不同孪晶体积分数的AZ31镁合金。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在200℃、944 s^(-1)条件下对AZ31镁合金帽状试样进行高速冲击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试样在高... 为了分析不同孪晶体积分数对材料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预制具有不同孪晶体积分数的AZ31镁合金。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在200℃、944 s^(-1)条件下对AZ31镁合金帽状试样进行高速冲击试验,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试样在高应变速率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计算了试样发生绝热剪切时的吸收能量,比较了绝热剪切带内外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不同孪晶体积分数试样内均产生了绝热剪切带,随着孪晶体积分数的增加,绝热剪切带宽度和吸收能量减小,而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预制孪晶 高速冲击 帽状试样 吸收功 显微硬度 绝热剪切带 绝热剪切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纯钛动态力学响应及变形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帅康 刘晓燕 +2 位作者 杨西荣 罗雷 王敬忠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163,共9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在应变速率为2000~3000 s^(-1)和温度为300~450℃条件下对超细晶纯钛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研究了其动态力学响应及变形机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在应变速率为2000~3000 s^(-1)和温度为300~450℃条件下对超细晶纯钛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研究了其动态力学响应及变形机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细晶纯钛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双应力峰”特征,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其屈服强度和流变应力提高,表现出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和负温度敏感性。在应变速率为2000~3000 s^(-1)的范围内,超细晶纯钛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为0.12~0.17。当应变速率大于2500 s^(-1)时,超细晶纯钛试样出现绝热剪切带,绝热剪切带产生的临界应变为0.316。在动态冲击载荷下,超细晶纯钛的变形机制由低温时的位错密度增加和位错胞形成转变为高温时的几何动态再结晶和晶粒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纯钛 动态力学行为 变形机制 组织演变 绝热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加载TC4 ELI钛合金微损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雨宸 王琳 +4 位作者 赵登辉 吴江 范丽静 张宇轩 程焕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1,共6页
用TNT炸药空中爆炸加载等轴组织TC4 ELI钛合金板材,研究爆炸药量及距靶板中心距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演化的影响,测试了爆炸加载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爆炸加载后TC4 ELI钛合金显微组织内产生了大量形变带,形变带宽度为10~120μm;... 用TNT炸药空中爆炸加载等轴组织TC4 ELI钛合金板材,研究爆炸药量及距靶板中心距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演化的影响,测试了爆炸加载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爆炸加载后TC4 ELI钛合金显微组织内产生了大量形变带,形变带宽度为10~120μm;随着爆炸药量从200 g提高到300 g,形变带的数量及总宽度增加,形变带边界更加清晰;随着距靶板中心距离的增加,形变带数量不变,宽度增加。对爆炸加载回收靶板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动态压缩再加载试验,随药量和距靶板中心距离的增加,钛合金静动态抗压强度与断裂应变增加。动态再加载后产生了绝热剪切转变带,形变带对转变带的萌生及扩展过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ELI钛合金 爆炸加载 再加载力学性能 绝热剪切形变带 绝热剪切转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高速冲击下2A10铝绝热剪切带作用规律研究
7
作者 胡前程 李伟昊 +2 位作者 李成成 陈立 李兴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937-5946,共10页
材料在高速冲击下产生绝热剪切带,电辅助电磁成形技术通过在试样变形同时通入电流可增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但脉冲电流对绝热剪切带的作用规律目前尚不明晰,制约了材料在超高速冲击环境下的应用。该文设计了一种偏轴长杆箍件试样,通过脉... 材料在高速冲击下产生绝热剪切带,电辅助电磁成形技术通过在试样变形同时通入电流可增强材料塑性变形能力,但脉冲电流对绝热剪切带的作用规律目前尚不明晰,制约了材料在超高速冲击环境下的应用。该文设计了一种偏轴长杆箍件试样,通过脉冲功率源和电磁斥力盘开展了2A10铝合金在极端多物理场环境下即电流密度为10^(8)~10^(9) A/m^(2),应变率≥10^(4)/s的动态变形特性研究。对试样进行金相处理后可观测到材料微观特征的演化过程,对比不同条件下微观特征分布得到了极端多物理场条件下电流密度对材料动态变形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加电流后裂纹和绝热剪切带的长度减少,且长度随电流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冲击 电流密度 绝热剪切带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成文 王富耻 +1 位作者 李树奎 苏铁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为深入了解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的演化规律 ,进而揭示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绝热剪切破坏的特殊规律 ,本文对D35钢进行了约束爆破实验 ,爆破后回收圆筒的微观观察表明 ,绝热剪切破坏要经过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形核、长大和相互联接形成裂纹... 为深入了解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的演化规律 ,进而揭示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绝热剪切破坏的特殊规律 ,本文对D35钢进行了约束爆破实验 ,爆破后回收圆筒的微观观察表明 ,绝热剪切破坏要经过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形核、长大和相互联接形成裂纹等一系列演化过程。在GuduruP等人的测试结果和LiShaofan等人数值仿真结果基础上 ,通过简化 (剪切带内的温度分布为由剪切带中心向边缘线性降低 ,并最终降至与基体温度相同 ;微孔洞的形核、长大受温度控制 ,长大速度随温度呈指数规律降低 )对TimothySP和HutchingsIM的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定量的描述绝热剪切带内微孔洞的演化直至破坏的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绝热剪切带 微孔洞 形核 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金属管绝热剪切断裂的细观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八一 董庆东 +2 位作者 韩长生 胡海波 王德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5-312,共8页
介绍了正火及调质后45号钢、TC4钛合金和钨合金四种金属管在内部高能炸药加载下,破片宏观剪切断口的细观断裂形貌;观察到这四种金属管不同的细观剪切断裂机制。根据金相研究及物理分析表明,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低,晶粒越细,则越容易产生... 介绍了正火及调质后45号钢、TC4钛合金和钨合金四种金属管在内部高能炸药加载下,破片宏观剪切断口的细观断裂形貌;观察到这四种金属管不同的细观剪切断裂机制。根据金相研究及物理分析表明,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低,晶粒越细,则越容易产生绝热剪切,生成相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 金相分析 爆炸 金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1-15CrMoR爆炸焊接复合板结合界面区的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保奇 王德和 +1 位作者 李晓杰 杨文彬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计,对爆炸焊接321-15CrMoR复合板结合界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爆炸焊接过程的金属物理学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呈波形;界面附近基体组织产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321一侧存在绝热剪切带(ASB),ASB在...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计,对爆炸焊接321-15CrMoR复合板结合界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爆炸焊接过程的金属物理学机理。结果表明,界面呈波形;界面附近基体组织产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321一侧存在绝热剪切带(ASB),ASB在局部发展成为微裂纹,波峰存在一薄层“白亮带,”ASB和“白亮带”均由细小等轴晶粒组成;界面附近原子存在短程扩散和熔化长程扩散现象;界面区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这些特征保证了复板和基板之间的快速优质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界面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绝热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甲侵彻过程中靶板内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金泉 黄德武 +1 位作者 段占强 李守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发射小口径脱壳穿甲弹 ,对 30CrMnMo钢装甲靶板产生的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开坑和冲塞阶段 ,不产生绝热剪切带 ;在稳定的侵彻阶段 ,可达到绝热剪切带需要的应变量 ,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 ,并呈稀疏状分布 ,... 发射小口径脱壳穿甲弹 ,对 30CrMnMo钢装甲靶板产生的绝热剪切带特性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开坑和冲塞阶段 ,不产生绝热剪切带 ;在稳定的侵彻阶段 ,可达到绝热剪切带需要的应变量 ,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 ,并呈稀疏状分布 ,与侵彻方向大约成 4 5°夹角。在本试验条件下 ,产生绝热剪切带的临界剪应变大约为 0 .4 7,临界温度大约为 391℃ .产生绝热剪切带后 ,在剪切带内变形增大且不均匀 ,将产生应力应变集中 ,和周围材料变形不协调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绝热剪切带 靶板 临界温度 夹角 发射 裂纹 冷却过程 应变量 脱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镁合金爆炸复合界面低温退火后的结构演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颜银标 王进华 +2 位作者 申小平 张立奎 周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80,共7页
对AZ31B/7075爆炸复合材料进行220℃以下低温退火。用Axiover 40 MAT型光学显微镜、Quanta 200型扫描电镜、EDAX能谱仪及INSTRON 3367型力学性能试验机对复合界面结合区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成分线扫描以及剪切强度测试,研究复合界面结合... 对AZ31B/7075爆炸复合材料进行220℃以下低温退火。用Axiover 40 MAT型光学显微镜、Quanta 200型扫描电镜、EDAX能谱仪及INSTRON 3367型力学性能试验机对复合界面结合区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成分线扫描以及剪切强度测试,研究复合界面结合区的低温退火演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在结合区镁合金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爆炸形成的绝热剪切带逐渐消失;原清晰的复合界面转变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由镁、铝互扩散形成的扩散层,扩散层组织结构由以固溶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金属间化合物为主,界面剪切断口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复合界面剪切强度取决于扩散层的组织结构,当扩散层组织以固溶体为主时,适当的加热可产生固溶强化而提高界面剪切强度,当扩散层组织以金属间化合物为主时,将降低界面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镁合金复合材料 AZ31B/7075复合材料 爆炸复合 界面演化 扩散层 绝热剪切带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切削切屑形成中绝热剪切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敏杰 段春争 刘洪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03-1606,共4页
通过正交切削实验 ,使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两种回火硬度的结构钢 30CrNi3MoV在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屑形态和绝热剪切带内材料组织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切削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绝热剪... 通过正交切削实验 ,使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两种回火硬度的结构钢 30CrNi3MoV在不同切削条件下的切屑形态和绝热剪切带内材料组织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切削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绝热剪切带即形变带和转变带 ,随着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切屑形态发生改变。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形变带的硬度相应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切削 绝热剪切带 切屑形态 形变带 转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加载率下Ⅱ型裂纹试样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及断裂行为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新龙 虞吉林 +2 位作者 胡时胜 王悟 王礼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Hopkinson单压杆技术对单边平行双裂缝试样进行高速剪切加载,用实测的试样加载面上的载荷p(t)结合有限元计算确定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同时还发展了一种用实测的裂尖动态应变,通过在准静态下标定的裂尖应变与应力强... 采用Hopkinson单压杆技术对单边平行双裂缝试样进行高速剪切加载,用实测的试样加载面上的载荷p(t)结合有限元计算确定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同时还发展了一种用实测的裂尖动态应变,通过在准静态下标定的裂尖应变与应力强度因子间的关系来确定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稳定裂纹在无边界反射应力波干扰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获得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吻合得相当好。对40Cr钢和Ti6Al4V钛合金两种材料的动态Ⅱ型断裂实验结果显示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剪切破坏模式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应力强度因子 Ⅱ型裂纹 绝热剪切 加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高速冲击载荷下的变形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毛萍莉 刘正 +1 位作者 王长义 王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101,共7页
概述了国内外对镁合金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高速变形时组织中绝热剪切带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在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制方面以及镁合金中形成绝热剪切带带内组织成因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镁... 概述了国内外对镁合金在高应变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高速变形时组织中绝热剪切带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在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制方面以及镁合金中形成绝热剪切带带内组织成因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及其在动态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机制的研究重点,并指出了进一步尚需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高应变速率 变形行为 绝热剪切带 微观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中绝热剪切带的动态损伤演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新芹 王富耻 +1 位作者 王琳 路永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大能量高速材料试验机冲击帽形试样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高速冲击条件下钢中绝热剪切带的损伤演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剪切断裂的发生和宏观裂纹的形成。导致剪切带损伤的微观方式主要包括:基体接触区界面... 采用大能量高速材料试验机冲击帽形试样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高速冲击条件下钢中绝热剪切带的损伤演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剪切断裂的发生和宏观裂纹的形成。导致剪切带损伤的微观方式主要包括:基体接触区界面上的微裂纹、带内平直微裂纹、剪切带内与带成一定角度的微裂纹和孔洞。在这些微损伤方式的形核、长大过程中,绝热剪切带逐步损伤,宏观裂纹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空洞 裂纹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纯铁DT4剪切带内微观组织结构与剪切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淑华 王富耻 +2 位作者 谭成文 陈志永 张红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采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和帽形试样对电工纯铁进行约103s-1应变率条件下的冲击压缩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高速冲击后电工纯铁剪切带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电工纯铁中的剪切带(ASB)由带中心比较平滑、细小... 采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和帽形试样对电工纯铁进行约103s-1应变率条件下的冲击压缩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高速冲击后电工纯铁剪切带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电工纯铁中的剪切带(ASB)由带中心比较平滑、细小晶粒和带边缘被拉长的变形晶粒(过渡区)组成.过渡区中晶粒有一定择优取向,衍射花样分别为不连续椭圆状和环状.剪切带中心晶粒直径小于0.5μm,锻态和轧制态电工纯铁ASB中心衍射花样分别为不连续和连续环状.ASB内位错密度很低,但其相邻基体内含有高密度位错.ASB内没有相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择优取向 位错密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的强导比与绝热剪切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铁健 王超 +1 位作者 李树奎 王富耻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提出用钢的强度与热导率的比值(强导比)来表征钢的绝热剪切敏感性。通过对若干钢约束爆炸圆管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随强导比的降低,钢在一定爆轰条件下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加,表现为剪切带密度下降,同时相变带过渡到形变带;对应一定的爆... 提出用钢的强度与热导率的比值(强导比)来表征钢的绝热剪切敏感性。通过对若干钢约束爆炸圆管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随强导比的降低,钢在一定爆轰条件下的绝热剪切敏感性增加,表现为剪切带密度下降,同时相变带过渡到形变带;对应一定的爆轰条件,强导比有两个临界值,如果强导比值低于较小的临界值,材料将不以绝热剪切方式(集中的剪切变形)破坏;较大的临界值决定材料绝热剪切变形的方式,当材料的强导比低于它时材料以形成形变带的形式失效,反之则以"白亮带"形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 白亮带 相变带 形变 成形 圆管 失效 爆轰 临界值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晶钨合金的制备与动态失效行为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景莲 龚星 +2 位作者 祁美贵 刘涛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43-2148,共6页
采用喷雾干燥-热还原的方法制备纳米级93W-4.9Ni-2.1Fe复合粉末,并以其为原料制备出含0.03%Y2O3(质量分数)的细晶钨合金,研究微量稀土掺杂对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组织的影响以及93W-4.9Ni-2.1Fe合金在动态压缩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 采用喷雾干燥-热还原的方法制备纳米级93W-4.9Ni-2.1Fe复合粉末,并以其为原料制备出含0.03%Y2O3(质量分数)的细晶钨合金,研究微量稀土掺杂对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组织的影响以及93W-4.9Ni-2.1Fe合金在动态压缩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级复合粉末在1380~1410℃之间液相烧结可实现材料的近全致密化,比同种成分的传统钨合金的烧结温度降低了120℃左右,合金的相对密度可达99%以上,且合金的晶粒尺寸为5μm左右。与传统W-Ni-Fe合金相比,细晶W-Ni-Fe合金在高应变率下具有更高的合金强度和延性,同时,在较低应变率下有形成局部绝热剪切带的倾向;添加微量Y2O3能进一步提高细晶W-Ni-Fe合金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有利于在较低应变率下形成绝热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 细晶 93W-4.9Ni-2.1Fe合金 动态力学性能 绝热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TC21钛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红斌 向文丽 +1 位作者 徐媛 孙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0-926,共7页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 Bar技术,对热处理后经3种冷却方式的TC21钛合金帽形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结合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冷却方式对TC21钛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冷却方式对TC21钛合金在高应变率下...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 Bar技术,对热处理后经3种冷却方式的TC21钛合金帽形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结合宏观力学响应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冷却方式对TC21钛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冷却方式对TC21钛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有较大影响;在相同应变率下,水冷试样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最高,炉冷试样的其次,空冷试样的最低;在4300 s^(-1)应变率下,水冷试样开裂程度较为严重,裂纹不仅在剪切带中延伸,还在基体中大幅度扩展,绝热剪切带最短、最窄;炉冷试样中裂纹尖端较为尖锐,且沿剪切带呈现了进一步扩展的趋势;空冷试样开裂程度较弱,裂纹没有呈现出进一步扩展的迹象,剪切带最长且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1钛合金 冷却方式 剪切敏感性 绝热剪切带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