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NDK/ATP/P2X7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魏巍 谭小容 +2 位作者 李慕秋 龚忠诚 李晨曦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8-385,共8页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 目的: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P.g)分泌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NDK)是否通过耗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调控P2X7门控从而影响OSCC的恶性表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3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OSCC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SCC 9和SCC 25细胞,培养P.g(W83型),敲除P.g(W83型)中的NDK(P.g-△NDK)后并培养,建立细胞/细菌的共培养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模型),加入或不加入ATP,运用CCK-8、细胞划痕、Transwell、乳酸脱氧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检测P.g和P.g-△NDK对各组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毒性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其各组间P2X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OSCC组织中P.g与P2X7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1);细胞学实验中,感染P.g的SCC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1),细胞毒性也增强(P<0.0001),感染P.g-△NDK后,SCC 9和SCC 2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细胞毒性减弱(P<0.0001);各组加入ATP后,Control组、感染P.g组及感染P.g-△NDK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增强(P<0.05),细胞毒性均减弱(P<0.0001),其中感染P.g组上清液中ATP含量明显减少(P<0.05),P2X7表达与ATP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g分泌的NDK具有耗竭SCC 9和SCC 25细胞外ATP的能力,敲除NDK后,P2X7表达上调,从而增强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并降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口腔鳞状细胞癌 核苷二磷酸激酶 三磷酸腺苷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慢性PM_(2.5)和O_(3)共同暴露对大鼠鼻黏膜ATP总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阎腾龙 胥嘉钰 +6 位作者 陈田 杨鑫 王伟伟 周淑佩 牛丕业 贾光 夏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matter,PM_(2.5))和臭氧(ozone,O_(3))亚慢性共同暴露对大鼠鼻黏膜组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总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matter,PM_(2.5))和臭氧(ozone,O_(3))亚慢性共同暴露对大鼠鼻黏膜组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总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每组各10只,分别饲养于常规清洁级环境和本团队既往所搭建的大气污染物暴露系统中,连续暴露208 d。暴露期间,监测暴露系统内PM_(2.5)和O_(3)浓度,采用自测和站点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暴露系统内PM_(2.5)和O_(3)进行综合评估。在暴露第208天处死大鼠取心、肝、脾、肾、睾丸等主要器官和鼻黏膜组织,称量各脏器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利用所收集鼻黏膜组织,使用生物发光法测定ATP总量,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自第3周开始至暴露结束,暴露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组日均PM_(2.5)浓度为(30.68±19.23)μg/m3,O_(3)最大8 h浓度(O_(3)-8 h)为(82.45±35.81)μg/m3。暴露组大鼠鼻黏膜组织ATP化学发光值(792.4±274.1)IU/L低于对照组(1126.8±218.1)IU/L,鼻黏膜组织Na^(+)-K^(+)-ATP酶活性(1.53±0.85)U/mg低于对照组(4.31±1.60)U/mg(P<0.05)。对照组和暴露组鼻黏膜组织的蛋白含量分别为(302.14±52.51)mg/L和(234.58±53.49)mg/L,Ca^(2+)-ATP酶活性分别为(0.81±0.27)U/mg和(0.99±0.73)U/m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慢性PM_(2.5)和O_(3)共同暴露可能影响大鼠鼻黏膜组织供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臭氧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负荷与ATP负荷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慧 李文豪 +5 位作者 程功 陈亮 梁宸源 王依阳 蒋红英 姜瑞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09-2112,共4页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疗一直是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重点。腺苷注射液和ATP注射液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估CMVD的临床常用负荷药物,两者有所关联,但具有显著区别。ATP是腺苷的前体,其价格低廉且血...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疗一直是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重点。腺苷注射液和ATP注射液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估CMVD的临床常用负荷药物,两者有所关联,但具有显著区别。ATP是腺苷的前体,其价格低廉且血管扩张机制与腺苷类似,临床上常代替腺苷,但忽视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目的 比较腺苷负荷与ATP负荷在评估CMVD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因典型心绞痛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明确各支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直径<50%的患者1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组和ATP组,腺苷组88例,ATP组82例。腺苷组给予腺苷注射液负荷测定CFR,ATP组采用ATP负荷测定CFR,检测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扫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腺苷组相比,ATP组患者胸闷[61.0%(50/82)和20.4%(18/88)]、头晕[72.0%(59/82)和31.8%(28/88)]、头痛[68.3%(56/82)和11.4%(10/88)]、胃肠道不适[13.4%(11/82)和4.5%(4/88)]、心悸[69.5%(57/82)和5.7%(5/88)]、气促[40.2%(33/82)和2.3%(2/88)]、大汗[28.0%(23/82)和3.4%(3/88)]、潮热[19.5%(16/82)和2.3%(2/88)]、颜面潮红[13.4%(11/82)和4.5%(4/88)]的发生率均较高(P<0.05);两组患者神经过敏、耳鸣、咽干、颈部不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TP负荷相比,腺苷负荷测定CFR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腺苷负荷 三磷酸腺苷二钠负荷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心肌功能和代谢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恒 杨承祥 +6 位作者 李卫东 董晓莉 孟宪慧 刘宿平 何敏 曾因明 王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 (1 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 (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 (+dp/dt)、左室压力下...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 (1 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 (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 (+dp/dt)、左室压力下降速率 (-dp/dt)和冠脉流量 (CF)的影响 ,测定缺血前、缺血 1 0min、缺血 2 5min 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ATP含量、Ca2 + -ATP酶活性 ,同时记录缺血间期左室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七氟醚显著增加正常离体心脏的CF ,氟烷、七氟醚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和Ca2 + -ATP酶活性 ,能够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贮备。缺血 1 0min时 ,二药能够减缓心肌ATP含量及Ca2 + -ATP酶活性的下降 ,氟烷的作用比较明显。缺血间期 ,氟烷明显推迟缺血性挛缩的起始时间 ,降低挛缩幅度。结论 :氟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优于七氟醚 ,延缓缺血期心肌ATP含量及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七氟醚 心肌功能 心肌缺血 腺苷三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条件下蟹肉中ATP关联产物含量变化及其降解途径的探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雪 邱伟强 +1 位作者 陈舜胜 王丹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4-338,360,共6页
以中华绒螯蟹及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冷藏条件下肌肉组织中ATP关联产物种类及含量变化,并对2种蟹ATP降解途径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肉中共检测出8种三磷酸腺苷(ATP)关联产物,分别为ATP、二磷酸腺苷(ADP... 以中华绒螯蟹及三疣梭子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冷藏条件下肌肉组织中ATP关联产物种类及含量变化,并对2种蟹ATP降解途径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肉中共检测出8种三磷酸腺苷(ATP)关联产物,分别为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肌苷酸(IMP)、腺苷(Ad R)、次黄嘌呤核苷(Hx R)、次黄嘌呤(Hx)和黄嘌呤(Xt),且2种蟹检出种类相同;在贮藏过程中,2种蟹肉中ATP含量持续下降,2 d后分别下降了97%和93%,ADP、AMP、IMP、Hx R均先上升后下降,Hx和Xt持续上升,同时检测到少量Ad R;推测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死后ATP降解途径相同且有2条,一条途径为ATP→ADP→AMP→IMP→Hx R→Hx→Xt,另一条为ATP→ADP→AMP→Ad R→Hx R→Hx→Xt;根据ATP的降解途径,将K值修正为Ks值,通过线性拟合发现Ks值与中华绒螯蟹及三疣梭子蟹感官评分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三疣梭子蟹 三磷酸腺苷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是构建类似C_4水稻的重要限制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边江 凌丽俐 +2 位作者 陈全战 华春 焦德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了分析ATP是否是转PEPC+PPDK基因水稻或转PEPC+PPDK+ME基因水稻CO2浓缩过程的限制因素,以原种和不同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为材料,测定了C4光合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结果表明:原种中具有全套的C4光合酶,但活性很低,... 为了分析ATP是否是转PEPC+PPDK基因水稻或转PEPC+PPDK+ME基因水稻CO2浓缩过程的限制因素,以原种和不同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为材料,测定了C4光合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结果表明:原种中具有全套的C4光合酶,但活性很低,而不同转C4光合酶基因水稻高表达了相应的C4酶活性。在高光条件下,与原种相比较,转PPDK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未增加;转ME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降低了6.1%;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与转PEPC基因水稻相近。ATP和ATP激活剂NaHSO3处理后,可显著提高转PEPC+PPDK双基因水稻和转PEPC+PPDK+ME基因水稻的光合放氧速率,达到玉米的80.7%,显现出类似C4的光合特点,表明ATP是构建类似C4水稻的重要限制因素。光氧化条件下,转PEPC+PPDK+ME基因水稻的耐光氧化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些结果为构建C4水稻提供了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光合特性 C4光合循环 三磷酸腺苷(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检测ATP的酶联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秋伶 刘玲玲 杨丽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1165,共5页
基于核酸适体对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高效催化反应,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新方法.核酸适体和靶标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与核酸适体杂交的短链DNA 解链,解离的 DNA 通过杂交被固定在另... 基于核酸适体对靶标的特异性识别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高效催化反应,发展了一种用于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的酶联核酸适体分析新方法.核酸适体和靶标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与核酸适体杂交的短链DNA 解链,解离的 DNA 通过杂交被固定在另一酶标板的 DNA 捕获.解离的 DNA 预先标记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基团, FITC 特异性结合 HRP 标记的 FITC 抗体, HRP 作为信号传导元素催化四甲基二苯胺(TMB)底物显色,通过颜色变化及450 nm 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检测 ATP.该方法对 ATP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检测不受其它物质如 GTP, UTP 和 CTP 的干扰,且检测能在较复杂的试样(体积分数10%和50%的血清)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 ATP 浓度为50~400 nmol/ 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 nmo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酶联吸附分析 三磷酸腺苷(atp) 选择性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几种热带水果ATP、ADP和AMP含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莫亿伟 金文龙 刘锴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热带水果能量组分含量和能量供应水平对果实采后保鲜的影响【方法】以番石榴、番荔枝、荔枝、龙眼的果实为试材,通过优化色谱法流动相和检测波长的条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和保鲜结束时这4种果实中ATP...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热带水果能量组分含量和能量供应水平对果实采后保鲜的影响【方法】以番石榴、番荔枝、荔枝、龙眼的果实为试材,通过优化色谱法流动相和检测波长的条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鲜和保鲜结束时这4种果实中ATP(三磷酸腺苷)、ADP(Z-磷酸腺苷)和AMP(一磷酸腺苷)的含量。【结果】当色谱条件为安捷伦C18色谱柱(250mmx4.5mm,5μm);柱温为30℃;进样体积10μL;紫外检测波长259nm;流速为1.0mL·min~,流动相为35mmol·L-1NaHEP04缓冲液时,ATP、ADP和AMP在1750mg·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9988和0.999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49%~99.37%,96.59%。99.21%和97.87%。99.26%。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14%、4.09%和3.32%,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90%、2.31%和5.71%。【结论】该方法避免了有机流动相甲醇和乙腈的使用,具有灵敏性高、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热带水果能荷组分分析和能荷值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果 三磷酸腺苷 能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杰 屠腾 +1 位作者 纪玉蕊 王莹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沉积物 微生物 三磷酸腺苷 多元回归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小鼠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文平 卢延旭 +2 位作者 张晓宇 唐玮玮 黄庆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考察盐酸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内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在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 目的考察盐酸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内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在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100μg/mL的盐酸可卡因,按试剂盒所述条件在7d时检测脾细胞中ATP酶、LDH和SDH活性。结果在离体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可卡因,培养7d,脾细胞内ATP酶、LDH与SDH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可卡因对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可卡因 腺苷三磷酸 乳酸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疲劳1号对游泳大鼠血液、肌肉和脑中ATP含量及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中钰 祝世功 +3 位作者 徐琪 李天舒 王金国 吴景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鼠游泳10min,血中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中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游泳力竭鼠中,给药组血ATP含量也较对照组高;而血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给药大鼠中,游泳10min组肌肉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游泳力竭组仍可保持在对照组水平(游泳时间不同)。给药鼠游泳10min和力竭两组脑组织中ATP含量与未给药动物无明显差异,但未游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游泳给药鼠肌肉中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疲劳1号具有抗疲劳功用,可能通过增加组织ATP的生成和贮存,促进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乳酸盐类 运动疲劳 抗疲劳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和胚胎线粒体ATP合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睿 彭文林 +1 位作者 张敏芳 庄广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3,100,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ATP合酶表达与卵子发育潜能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 和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 (ICSI) 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25个, 不适合移植及冷冻保存的胚胎30 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个卵子和胚胎ATP合酶的蛋白...  目的 探讨ATP合酶表达与卵子发育潜能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 和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 (ICSI) 不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25个, 不适合移植及冷冻保存的胚胎30 个,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个卵子和胚胎ATP合酶的蛋白表达。结果 ATP合酶均匀地表达于人卵和胚胎的卵裂球中。未受精人卵中表达呈弱阳性; 胚胎中的表达呈强阳性; 有碎片的胚胎中, 碎片部位ATP合酶的表达明显较卵裂球降低。结论 ATP合酶蛋白表达减少可能通过干扰卵子的能量代谢以及正常的受精过程而参与受精失败, 并与卵子的发育潜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卵 胚胎 酶表达 卵子 线粒体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CSI atp合酶 卵裂球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剪应力作用下ATP调节的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动力学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徐趣 向程 +2 位作者 曹玲玲 许喆 覃开蓉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72-1180,共9页
考虑剪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内流主要取决于经由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离子通道P2X4的钙离子内流这一实验事实,提出一个修正的剪应力诱导钙离子内流模型,认为钙离子内流量不仅取决于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差,而且受细胞表面ATP浓度调... 考虑剪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内流主要取决于经由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离子通道P2X4的钙离子内流这一实验事实,提出一个修正的剪应力诱导钙离子内流模型,认为钙离子内流量不仅取决于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差,而且受细胞表面ATP浓度调节.同时利用文献中公布的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新的静态ATP分泌模型,并将其整合到修正后的钙离子内流模型中,建立了一个描述动脉内皮细胞内非线性钙离子动力学系统.求解整合后动力学系统的控制方程,可获得内皮细胞在剪应力作用下受ATP调节的钙离子响应.结果表明,与文献中其他模型比较,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的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力信号传导 内皮细胞 三磷酸腺苷(atp) 钙离子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研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爱玉 罗金平 +3 位作者 岳伟伟 何保山 杨庆德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3-546,共4页
针对微量三磷酸腺苷(ATP)检测需求,利用生物荧光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持式ATP检测仪。该检测仪以小型光电倍增管PMT为光电转换器件,通过有效的干扰屏蔽和信号采集放大电路设计,实现了ATP反应释放微弱荧光信号的采集。以10^-15-10^-9mol/... 针对微量三磷酸腺苷(ATP)检测需求,利用生物荧光技术,设计了一种手持式ATP检测仪。该检测仪以小型光电倍增管PMT为光电转换器件,通过有效的干扰屏蔽和信号采集放大电路设计,实现了ATP反应释放微弱荧光信号的采集。以10^-15-10^-9mol/L标准ATP样品为检测对象,以大型分析仪器F4500为对比仪器,进行了梯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仪器可检测最低ATP浓度为10^-14mol/L,是F4500最低检测限的1/100。检测时间为10s时,在10v-14-10^-9mol/L浓度范围内,本仪器响应值与标准ATP样品浓度在对数坐标下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9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生物荧光 手持式检测仪 光电倍增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缺氧对急性缺氧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刚 谢增柱 +1 位作者 刘福玉 张国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预缺氧对急性缺氧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三组。1常氧对照组;2急性缺氧组;3预缺氧组。测定了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功能,以荧光偏振法测定线粒体膜流动性。结果:经预缺氧... 目的:观察预缺氧对急性缺氧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三组。1常氧对照组;2急性缺氧组;3预缺氧组。测定了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功能,以荧光偏振法测定线粒体膜流动性。结果:经预缺氧处理的大鼠遭受急性缺氧后ATP含量从(318±242)mg1·g-1增加到(6055±3.52)mg-1·g-1(P<001);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从184±058上升到455±032(P<001);线粒体膜流动性(MMF)明显增加(P<005),F0F1-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分别提高66%和25%。结论:预缺氧可有效改善缺氧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环节可能和提高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腺苷三磷酸 心肌缺血 缺血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建荣 丁节清 胡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预处理组,后者按丙泊酚用量又分为50 mg/kg(C1组)1、00 mg/kg(C2组)和150 mg/kg(C3组)三个亚组。观察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60 min时海马线粒体的超微结构、ATP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GSH)活性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丙泊酚各处理组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SOD和GS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或0.01),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0.01),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线粒体的损伤,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再灌注损伤 三磷酸腺苷 线粒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Wistar大鼠 atp酶活性 海马线粒体 atp含量 丙泊酚 NA^+-K^+-atp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CA^2+-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肌肉中微生物ATP含量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茜 翁义星 +2 位作者 杨帆 郑娜 刘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死后大鼠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浓度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取健康SD大鼠处死,死后不同时间取肌肉组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ATP浓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后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 目的研究死后大鼠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浓度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取健康SD大鼠处死,死后不同时间取肌肉组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ATP浓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死后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于7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并于10d再次略微升高。PMI在0~9d内与肌肉中微生物ATP含量变化拟合最优。以PMI为自变量的三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为:y=0.020x3-0.166x2-0.666x+13.412(r2=0.989,P<0.01)。结论死后肌肉组织中微生物ATP含量变化可用于PMI推测;本检测方法所需检材量小,不受组织自身降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腺苷三磷酸 发光测定法 死亡时间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37,共5页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及正常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ATP含量及其变化。发现各不育胞质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下降。讨论了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 研究了玉米Mo17背景三种雄性不育细胞质(T.C.S)及正常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ATP含量及其变化。发现各不育胞质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及ATP含量的下降。讨论了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能量亏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色素氧化酶 玉米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对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英 陶国才 +1 位作者 汪玉林 邓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对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旨在探讨影响回收血液质量的原因,改良血液回收技术。方法选择骨科或脑外科手术中需行血液回收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 目的比较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对回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旨在探讨影响回收血液质量的原因,改良血液回收技术。方法选择骨科或脑外科手术中需行血液回收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组(L组)。检测两组血液回收前、回收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刚性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红细胞电泳时间(EPT),检测输注后机体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与回收前比较,两组回收后、输注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A组比较,L组回收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输注后两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回收前比较,两组回收后红细胞TK均显著升高(P<0.01)。与L组比较,A组回收后红细胞TK明显降低(P<0.05);两组回收前、回收后Arb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回收前比较,两组回收后EPT值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回收前和回收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TK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L组:r=0.382;A组:r=0.0081)。结论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冲洗回收红细胞可减轻血液回收过程中Na+-K+-ATP酶活性的损害、改善红细胞变形力。改良血液回收冲洗液可能改善回收红细胞质量和血液流变学,促进组织氧供,稳定机体生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 红细胞 三磷酸腺苷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照射对动物肝脏、骨骼肌和血液中ATP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丹兵 李乃民 +6 位作者 唐立明 于农 刘珊 王正雷 卢宇 张永丰 孙旗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6-128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光照射后动物肝脏、骨骼肌及血液中ATP含量的变化,研究红光照射对抗疲劳能力和耐力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红光照射1周组(B组)和红光照射2周组(C组),每组6只。A组不接受红光照射,B组和C组分别接... 目的通过观察红光照射后动物肝脏、骨骼肌及血液中ATP含量的变化,研究红光照射对抗疲劳能力和耐力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红光照射1周组(B组)和红光照射2周组(C组),每组6只。A组不接受红光照射,B组和C组分别接受红光照射1周和2周,每天1次,每次3h。处理完毕后采动物耳血,并在全麻下切取肝脏及骨骼肌,检测血、肝脏和骨骼肌内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一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血液、肝脏和骨骼肌内的NAD、AMP、ADP、ATP含量均明显增高。结论红光照可明显提高肝脏及骨骼肌内ATP及其相关因子的含量,增加ATP的合成,从而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 腺苷三磷酸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