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approach to harmonic control for Class F power amplifier with high power added efficiency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Boshi Wu Qun +1 位作者 Yang Guohui Kim Bumman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76-1179,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opology to implement Class F power amplifier for eliminating the on-resistance (R_(ON))effect.The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for Class F amplifier are a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opology to implement Class F power amplifier for eliminating the on-resistance (R_(ON))effect.The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voltage and current waveforms for Class F amplifier are ana- lyzed using Fourier series analysis method.Considering the on-resistance effect,the formulas of the efficiency,output power,dc power dissipation,and fundamental load impedance are given from ideal current and voltage waveforms.Fo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w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 Class F power amplifier,which operates at 850 MHz using MGaAs/GaAs Heterostructure FET(HFET)device,and analyze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PAE of 67% can be achieved at 28 dBm output pow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类功率放大器 功效 谐波控制 电阻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牵引技术的反向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南敬昌 王艳强 方杨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73,共5页
基于传统两路反向Doherty(Inverted Doherty PowerAmplifier,IDPA)在回退点处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了双向牵引技术与共轭匹配技术联合的设计方法,在传统反向Doherty设计方法上进行优化改进,研制了一款工作于TD-LTE频段(2570MHz^2620MHz)... 基于传统两路反向Doherty(Inverted Doherty PowerAmplifier,IDPA)在回退点处效率较低的缺点,提出了双向牵引技术与共轭匹配技术联合的设计方法,在传统反向Doherty设计方法上进行优化改进,研制了一款工作于TD-LTE频段(2570MHz^2620MHz)、结构新颖的高效率反向Doherty。实现了在保证高线性度的情况下,使得整体电路在峰值功率输出点以及回退点处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在中心频率为2600MHz的仿真结果表明,峰值输出功率(52dBm)和功率回退点(46dBm)处的效率分别高达54.9%和46.9%,回退点处的效率比AB类IDPA提高了14%,在5MHz偏频情况下,三阶互调分量为13.743dBm,与45.958dBm的基波功率相差32.215dB,符合现代功放在功率回退点处具有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 反向Doherty功率放大器(IDPA) 功率附加效率(pae) 双向牵引 共轭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 GHz GaAs E-PHEMT高性能线性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7
3
作者 魏碧华 蔡道民 武继斌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9-492,498,共5页
基于0.15μm GaAs增强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用于5G通信和点对点传输的高性能线性功率放大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采用栅宽比为1∶4.4的两级放大结构保证了电路的增益和功率指标满足要求;基于大信号模... 基于0.15μm GaAs增强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用于5G通信和点对点传输的高性能线性功率放大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采用栅宽比为1∶4.4的两级放大结构保证了电路的增益和功率指标满足要求;基于大信号模型实现了最优输入输出阻抗匹配;采用电磁场仿真技术优化设计的MMIC芯片尺寸为2.5 mm×1.1 mm。芯片的在片测试结果表明,静态直流工作点为最大饱和电流的35%、漏压为5 V的条件下,在9~15 GHz频率内,MMIC功率放大器小信号增益大于20 dB,1 dB压缩点输出功率不小于27 dBm,功率附加效率不小于35%,功率回退至19 dBm时三阶交调不大于-37 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PHEMT)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 功率放大器 GAAS 功率附加效率(p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匹配的高效大功率Doherty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荣 周劼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2-354,372,共4页
针对Doherty功率放大器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双匹配设计技术,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基于LDMOS器件,用该方法设计了一款饱和功率为55 dBm的Doherty放大器。仿真结果显示,与未采用双匹配法相比,该Doherty放大器的效率改善更好。功... 针对Doherty功率放大器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双匹配设计技术,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基于LDMOS器件,用该方法设计了一款饱和功率为55 dBm的Doherty放大器。仿真结果显示,与未采用双匹配法相比,该Doherty放大器的效率改善更好。功率附加效率在6 dB回退点比平衡式放大器改善15%,在回退约8 dB的区间上,整体效率都在40%以上。实测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增益约12 dB,在输出回退6 dB的区间上,功率附加效率改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HERTY 双匹配 功率附加效率 功率放大器 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高效率高线性GaN MMIC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明昌 张志国 王衡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基于SiC衬底0.25μm GaN HEMT工艺,设计实现了一款C波段、高效率和高线性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功率放大器。通过优化电路匹配结构,选择合适的有源器件和恰当的直流偏置条件,实现低视频漏极阻抗;利用后级增益压缩和前级增益扩张对消... 基于SiC衬底0.25μm GaN HEMT工艺,设计实现了一款C波段、高效率和高线性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功率放大器。通过优化电路匹配结构,选择合适的有源器件和恰当的直流偏置条件,实现低视频漏极阻抗;利用后级增益压缩和前级增益扩张对消等手段,实现高功率附加效率和好的线性指标。功率放大器芯片尺寸为2.35 mm×1.40 mm。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3.7~4.2 GHz频率范围内,漏极电压28 V、末级栅极电压-2.2 V、前级栅极电压-1.8 V和连续波条件下,该功率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大于25 dB,大信号增益大于20 dB,饱和输出功率大于39 dBm,在输出功率回退至32 dBm时,功率附加效率大于30%,三阶交调失真小于-37 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 GaN HEMT 功率附加效率(pae) 线性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谐波注入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荣 周劼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1期179-181,共3页
针对传统Doherty放大器在提高效率后会恶化线性指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注入(SHI)的Doherty结构。采用GaN功率管CGH21240的仿真模型,设计了一款Doherty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显示,该放大器的效率在输出大... 针对传统Doherty放大器在提高效率后会恶化线性指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注入(SHI)的Doherty结构。采用GaN功率管CGH21240的仿真模型,设计了一款Doherty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显示,该放大器的效率在输出大于50 dBm后可以达到47%以上,比平衡式放大器改善约15%;三阶交调在输出为53 dBm时仍低于-30 dBc;在输出为50 dBm时,比未采用二次谐波注入改善约10 dBc。该放大器结构简单,且实现了效率和线性的同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HERTY 二次谐波注入 线性指标 功率附加效率 功率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SiGe Bi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
7
作者 陈君涛 王绍权 廖余立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采用0.13μm Si Ge双极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X波段功率放大器芯片。通过采用共射共基放大器电路结构和有源线性化偏置电路,提高了电路耐压值和功放最大输出功率。通过两级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级联,结合级间匹... 采用0.13μm Si Ge双极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X波段功率放大器芯片。通过采用共射共基放大器电路结构和有源线性化偏置电路,提高了电路耐压值和功放最大输出功率。通过两级共射共基放大电路级联,结合级间匹配电路及输出匹配电路,提高了放大器的增益和工作带宽。采用非均匀功率管版图布局及镇流电阻,提升功率放大器电路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在8-12 GHz频段内,放大器回波损耗均小于-10 d B,小信号增益大于30 d B,1 d B压缩点输出功率为16 d Bm,饱和功率大于19 d Bm,峰值饱和功率附加效率大于18%。该放大器工作在AB类,采用5 V供电,静态工作电流为80 m A,面积为1.22 mm×0.7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SiGe双极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CMOS) 线性化偏置电路 功率附加效率 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射频大功率放大器电源偏置电路设计方法(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明 耿波 于沛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7-82,共6页
设计射频大功率放大器时,为了传输大的电源电流而加宽的λ/4电源偏置微带线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偏置电路和信号电路进行隔离,从而影响放大器的性能.本文对一种采用加厚微带线设计λ/4电源偏置电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一种卫星数传发射... 设计射频大功率放大器时,为了传输大的电源电流而加宽的λ/4电源偏置微带线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偏置电路和信号电路进行隔离,从而影响放大器的性能.本文对一种采用加厚微带线设计λ/4电源偏置电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一种卫星数传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设计要求,分别采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和传统方法设计了两个功率放大器,给出了分析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加厚λ/4偏置微带线可以比传统方法令功率放大器获得更高的性能,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偏置电路 小信号S参数 功率附加效率p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频段宽带GaN芯片高功率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忍 刘彦北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针对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带宽窄、输出功率和附加效率低的缺点,本文基于CREE公司的GaN功率管设计了一款新型的L频段宽带大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用源牵引和负载牵引技术测得工作频段内最佳输入输出阻抗,再通过集总参数... 针对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带宽窄、输出功率和附加效率低的缺点,本文基于CREE公司的GaN功率管设计了一款新型的L频段宽带大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用源牵引和负载牵引技术测得工作频段内最佳输入输出阻抗,再通过集总参数元件与微带线结合的方法设计宽带匹配网络,并对放大器功率、效率以及谐波分量等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数据表明,当放大器工作在L频段300 MHz带宽内(相对工作带宽为27.7%),输入功率为34dBm的连续波(CW)时,其输出功率可达50.4dBm(108 W),附加效率不低于48%,平坦度为±0.1dB。因此,本文设计的GaN射频宽带功率放大器具有带宽宽、效率高、功率大的特点,具备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功率放大器 匹配网络 附加效率 氮化镓(G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点电压效应的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晗 唐宗熙 +1 位作者 王滨 王学科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83-888,共6页
根据Doherty技术,设计了一款工作于宽带码分多址信号(W-CDMA)下行频段的改进型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在设计过程中,将功放管的膝点电压效应考虑在内并通过减小此效应来提升回退点效率,此外,通过不对称功率输入的设计使得整个功放在更宽的... 根据Doherty技术,设计了一款工作于宽带码分多址信号(W-CDMA)下行频段的改进型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在设计过程中,将功放管的膝点电压效应考虑在内并通过减小此效应来提升回退点效率,此外,通过不对称功率输入的设计使得整个功放在更宽的功率范围内保持高效率并获得良好的线性度。为了证明文中的理论分析,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LDMOSFET功放管MRF6S21050,最终设计并实现了峰值功率输出(PEP)为100 W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DPA),测试结果显示,该放大器在回退6 dB和9 dB处的功率附加效率(PAE)分别为40.5%和27.88%,比传统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改善了约3.4%和4.2%。此功率放大器可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码分多址 膝点电压效应 峰值功率输出 DOHERTY功率放大器 不对称功率输入 功率附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开关类功率放大器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倩 贾国庆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0,74,共7页
为了研究Ga N开关类功率放大器(PA)的温度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温度测试来研究温度变化对该Ga N PA各个性能参数的具体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首先,较高的温度(〉80℃)会使Ga N HEMT的电特性发生严重恶化,进而导致器件的性能和可靠... 为了研究Ga N开关类功率放大器(PA)的温度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温度测试来研究温度变化对该Ga N PA各个性能参数的具体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首先,较高的温度(〉80℃)会使Ga N HEMT的电特性发生严重恶化,进而导致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显著下降。其次,对于该开关类Ga N PA来说,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其功率附加效率(PAE)显著降低,不能再保持高效率。而且,随着温度的突变和冲击次数的增加,电路出现显著的退化甚至失效。这些都说明了温度的变化对PA的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关类PA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且温度冲击对其性能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研究为PA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放大器 GAN HEMT 功率附加效率 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放动态供电技术在TD-SCDMA手机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国会 郑建宏 《电讯技术》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针对TD-SCDMA手机功放在实际使用中的平均增加效率(PAE)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手机设计并能提高功放增加效率的低噪高效的动态功放电源供应技术,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实现,并以试验的方法对功放的性能提高进行了定量分析,充分证明采用高... 针对TD-SCDMA手机功放在实际使用中的平均增加效率(PAE)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手机设计并能提高功放增加效率的低噪高效的动态功放电源供应技术,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实现,并以试验的方法对功放的性能提高进行了定量分析,充分证明采用高效低噪的动态功放电源供应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功放的增加效率,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SCDMA手机 射频功率放大器 低噪高效动态供电 增加效率 硬件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宽带的AlGaN/GaN MIS-HEMT高效率器件
13
作者 陈晓娟 张昇 +4 位作者 张一川 李艳奎 高润华 刘新宇 魏珂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生长的SiN_(x)栅介质制备了宽带应用的AlGaN/GaN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MIS-HEMTs),并在直流、小信号及大信号测试中评估了该介质层对器件性能的提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器件具有高... 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生长的SiN_(x)栅介质制备了宽带应用的AlGaN/GaN金属绝缘体半导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MIS-HEMTs),并在直流、小信号及大信号测试中评估了该介质层对器件性能的提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器件具有高质量界面、宽栅极控制范围、良好的电流崩塌控制等优势,并确认了其在超过5 GHz下工作时仍能保持较高的功率附加效率(PAE)。在5 GHz连续波模式下,漏极电压V_(DS)=10 V时,MIS HEMT输出功率密度为1.4 W/mm,PAE可达到74.7%;V_(DS)增加到30 V时,功率密度提升到5.9 W/mm,PAE可保持在63.2%的水平;测试频率增加30 GHz,在相同的输出功率水平下,器件的PAE达到50.4%。同时,高质量栅极介电层还可允许器件承受高的栅极电压摆动:在功率增益压缩6 dB时,栅极电流保持在10^(-4)A/mm。上述结果证实了该SiN_(x)栅介质对器件性能的提升,使其满足宽带应用的高效率、高功率和可靠性要求,为系统和电路的宽带设计提供器件级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HEMTs SiN_(x)栅介质 功率附加效率 栅压摆幅 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偏置迭堆式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14
作者 丁川 王清源 +1 位作者 朱海帆 黄建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2年第5期553-556,共4页
设计了一种串联迭堆式偏置供电的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其漏极供电电压高达+24V。该功率放大器共包含4个单芯片功率放大模块,每个模块承受+6V左右漏极电压。功率合成网络采用一分四的E面波导功分器,模块与功分网络间相互绝缘连接。该功率放... 设计了一种串联迭堆式偏置供电的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其漏极供电电压高达+24V。该功率放大器共包含4个单芯片功率放大模块,每个模块承受+6V左右漏极电压。功率合成网络采用一分四的E面波导功分器,模块与功分网络间相互绝缘连接。该功率放大器最终实现的性能指标是:在直流偏置点(+24V,4.2A)条件下,功率放大器在频段26~30GHz内其连续波饱和输出功率大于42.1dBm,功率附加效率大于11.0%。提出了一种毫米波发射机功率输出部分新的构架形式,在模块级别对功率放大器串联馈电进行了首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迭堆式偏置 功率放大器 毫米波发射机 功率附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调谐的双频高效功率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倩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对低功耗双频功放的需求,分析高效功放的阻抗条件,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频输出匹配电路,包括谐波控制电路和基波匹配电路两部分.首先,通过调谐晶体管的谐波阻抗减小漏极电压和漏极电流波形的重叠,从而提高功放的效率;其... 为了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对低功耗双频功放的需求,分析高效功放的阻抗条件,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频输出匹配电路,包括谐波控制电路和基波匹配电路两部分.首先,通过调谐晶体管的谐波阻抗减小漏极电压和漏极电流波形的重叠,从而提高功放的效率;其次,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双频阻抗匹配电路参数,将晶体管在两个频率下的最佳基波阻抗匹配至50Ω.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利用Cree公司的10 W晶体管CGH40010设计了一款工作在1.9/2.6 GHz的双频高效功放,并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双频功放在两个频率下的最大功率附加效率分别为72.5%、67.8%,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9.8 dBm、40.03 dBm.该双频功放结构简单、计算方便,可以同时在两个频带高效工作,为多模多带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功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功放 高效 阻抗匹配 功率附加效率 谐波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 HEMT的X波段连续波内匹配功率管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跃 王建朋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0,共5页
采用内匹配技术,使用两枚GaN HEMT晶体管,在X波段8.0~8.5 GHz频段内,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可靠性、高功率附加效率的功率放大器。基于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提供的晶体管及负载牵引数据,并结合"L-C-L"匹配网络以及威尔金森功率分配... 采用内匹配技术,使用两枚GaN HEMT晶体管,在X波段8.0~8.5 GHz频段内,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可靠性、高功率附加效率的功率放大器。基于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提供的晶体管及负载牵引数据,并结合"L-C-L"匹配网络以及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合成器,对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阻抗进行了相应匹配,使得其端口阻抗均为50Ω。最终通过两胞合成的方式实现了在目标频段内,栅电压-2.2 V、漏电压24 V,连续波工作状态下,所设计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高于20 W、功率增益大于10 dB、功率的附加效率大于49.7%。其中,在8.1~8.4 GHz,该功率放大器功率附加效率超过52%,优于我国现有相近频段内匹配功率放大器的功率附加效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 功率放大器 X波段 内匹配 高功率附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镇流电阻的非均匀发射极指间距设计对多指功率双极晶体管射频功率性能的改善
17
作者 张正 张延华 +2 位作者 金冬月 那伟聪 谢红云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对不添加镇流电阻的非均匀发射极条间距的多发射极条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的射频功率性能和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与常规采用镇流电阻的多发射极条功率HBT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具有非均匀发射极条间距的多发射极条HBT,采用U... 对不添加镇流电阻的非均匀发射极条间距的多发射极条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的射频功率性能和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并与常规采用镇流电阻的多发射极条功率HBT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具有非均匀发射极条间距的多发射极条HBT,采用US QFI TMS红外测量系统测得的最高表面温度、温度分布均匀性以及采用射频测量系统测得的射频功率增益和功率附加效率,分别低于、好于和高于具有镇流电阻的多发射极条功率HBT的情况。这些结果的取得,得益于采用非均匀发射极条间距改善了多发射极条HBT的热电正反馈和不同发射极条之间的热耦合,以及摆脱了传统HBT加镇流电阻带来的对射频功率性能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晶体管 射频 热稳定性 功率增益 功率附加效率 多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