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ss-coupling integral adaptive robust posture control of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被引量:1
1
作者 左赫 陶国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036-2047,共12页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driven by an air cylinder and three circumambient pneumatic muscles was considered. First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neumatic servo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MIMO nonlinear model-... A pneumatic parallel platform driven by an air cylinder and three circumambient pneumatic muscles was considered. Firstly,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pneumatic servo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the MIMO nonlinear model-based controller designed. The pneumatic muscles were controlled by three proportional position valves, and the air cylinder was controlled by a proportional pressure valve. As the forward kinematics of this structure had no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control strategy should be designed in joint space. A cross-coupling integral 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CCIARC) which combined cross-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and traditional adaptive robust control(ARC) theory was developed by back-stepping method to accomplish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parallel platform. The cross-coupling part of the controller stabilized the length error in joint space as well as the synchronization error, and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part attenua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odelling error and disturbance. The force character of the pneumatic muscles was difficult to model precisely, so the on-lin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estimation(RLSE) method wa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model compensation. The projector ma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ition the RLSE algorithm to bound the parameters estimated. An integral feedback part was added to the traditional robust function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slow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 of pneumatic muscle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rajectory track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was proved through Laypunov's theory. Various contrast controllers were designed to testify the newly designed components of the CCIARC. Extens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o-pneumatic system pneumatic muscle parallel platform cross coupling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parameter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normalized LMS adaptive filter with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actor 被引量:9
2
作者 LI Zhoufan LI Dan +1 位作者 XU Xinlong ZHANG Jianq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A new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 adaptive filter is first derived from a cost function, which incorporates the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NLMS with a minimum-disturbance(MD)constraint.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 A new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 adaptive filter is first derived from a cost function, which incorporates the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NLMS with a minimum-disturbance(MD)constraint. A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factor(RF) is then employed to control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MD constraint in the cost func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F can be taken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step size and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 in the conventional NLMS. This implies that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jointly controlled by simply tuning the RF a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oes.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RF can accelerate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its optimal value can be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squared noise-free posteriori error.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the RF is also presented, which is free of any prior knowledge of the noise. Whil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analytical ones, it i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the state-of-art ones in both the steady-state misalignment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A nove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some problem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filtering 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 (NLMS) minimum-disturbance (MD) constraint VARIABLE REGULARIZATION VARIABLE step-size NL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tice structure adaptive IIR notch filter based on least square kurtosis 被引量:8
3
作者 Liang Hong Hong Kang Yang Chang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6期1188-1192,共5页
A new variable step-size algorithm for a second-order lattice form structure adaptive 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IIR) notch filter to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frequency of sinusoids in Gaussian noises is proposed. U... A new variable step-size algorithm for a second-order lattice form structure adaptive 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IIR) notch filter to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frequency of sinusoids in Gaussian noises is proposed. Utilizing least square kurtosis of output signals as a cost function, the new gradient-based algorithm to update frequency of the adaptive IIR notch filter and the new variable step-size algorithm are give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tter ability in suppressing colored Gaussian noises and better accuracy in estimating parameters at low SNR than previous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IIR notch filter least square kurtosis variable step-size colored Gaussian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永春 周炯岚 +1 位作者 李娜 宫尚俊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0,共12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产业、人才和城市的融合协调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数据,探索“产-才-城”适配度的时空格局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趋势上,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度呈稳定增长态势,多极化现象渐显;在空间分异中,呈“西低东高”的地域差异,形成以长三角核心城市为主的高水平聚集带。同时,“产-才-城”适配度的空间自相关显著为正,具有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社会保障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升“产-才-城”适配度的关键因素,对外贸易水平、科技支出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作用稍弱,且存在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产-才-城”适配 时空演化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多维功能耦合理论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虞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5-2995,共11页
国家公园多维功能耦合调控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关键议题,在中国人地关系、政策体制、国家目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化特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着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地域功能调控难题,需要科学认识并... 国家公园多维功能耦合调控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关键议题,在中国人地关系、政策体制、国家目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化特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着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的地域功能调控难题,需要科学认识并优化国家公园多维功能权衡、协同、增效路径。系统分析了国家公园多维功能研究的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提出国家公园多维功能定量测度、特征识别、机理阐释、动态调适研究的逻辑思路和理论框架,强调深化研究国家公园多维功能耦合时空特征和作用机理,探索顾及生态、公平、效率综合目标最优化的动态调适路径,形成缓解权衡、增强协同、调控增效最佳实践路径。研究结论有利于增强对国家公园可持续法则的认识,为国家公园绿色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功能 功能耦合 适应性管理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耦PID的磁电混合悬浮带式输送机支承系统交叉耦合协同控制
6
作者 胡坤 蒋浩 +2 位作者 陈卓 牛杰 许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9-1424,共16页
磁电混合悬浮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低阻力、低能耗连续运输设备,其支承系统受输送带及其与悬浮系统连接产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悬浮支承同步往往存在未知建模误差、耦合干扰等问题,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证。通过改进磁路法建立悬浮支... 磁电混合悬浮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低阻力、低能耗连续运输设备,其支承系统受输送带及其与悬浮系统连接产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悬浮支承同步往往存在未知建模误差、耦合干扰等问题,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证。通过改进磁路法建立悬浮支承系统电磁模型,以悬链线等效及截面稳定假设等依据构建支承系统动力学方程,基于自耦PID控制技术,结合交叉耦合策略实现悬浮协同。首先,考虑磁电混合悬浮系统气隙磁场分布及其磁路差异,通过改进磁路公式描述系统中电磁力变化,综合机电关系获得混合悬浮系统电磁控制方程;根据输送带—混合悬浮系统结构,整机输送带等效为若干支承点作用下的悬链线,假设物料稳定充满输送带内并形成稳定截面,对输送机支承系统进行简化,构建一种由刚体与弦组合等效的支承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动力学模型耦合问题及支承系统协同运行工况条件得出协同控制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自耦PID控制的交叉耦合协同控制策略,分别对系统跟踪控制和协同控制设计了自适应速度因子,并证明了协同控制方法的稳定性。仿真过程中采用30 mm作为设定气隙值,并模拟了在侧向与横向及其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系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支承系统能够在设定时间内实现稳定悬浮,且在控制输出和气隙输入受到干扰时,协同误差的最大波动值分别为0.0005 mm和1 mm。实验研究通过悬浮实验装置,验证了在静态悬浮和气隙及物料加载干扰下系统的动态性能,结果显示在对应条件下,气隙波动和协同误差的最大值均为1 mm。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整机大载荷物料的气隙波动干扰下,具有协同稳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无托辊 磁电混合悬浮 自耦PID 自适应速度因子 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SO-BPNN自适应未知输入离散卡尔曼滤波器的桥面不平顺识别
7
作者 李韶华 吕壮 张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04-217,共14页
为实现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桥面不平顺的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IPSO-BPNN)自适应未知输入离散卡尔曼滤波器的桥面不平顺识别... 为实现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桥面不平顺的准确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IPSO-BPNN)自适应未知输入离散卡尔曼滤波器的桥面不平顺识别算法。基于车桥耦合模型,以轮胎-桥面接触点处竖向位移为未知输入,以车轮位移、加速度及车身加速度作为观测向量,设计未知输入离散卡尔曼滤波器;通过IPSO算法得出各桥面等级下的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的最优值,通过BPNN分段实时对桥面不平顺进行等级分类,二者结合实时更新卡尔曼滤波器中的测量噪声矩阵,从而自适应识别不同桥面不平顺。在不同行驶速度、不同桥面等级、不同车桥质量比等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设计了通过振动台进行车桥耦合试验的方案,根据振动台提取的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加速度等参数,通过二重积分去趋势项得到车轮位移,整理数据作为观测向量设计滤波器。为匹配振动台的1/4悬架模型,等比例缩尺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参数和桥梁模型参数,以保证缩尺后桥梁的挠曲线和竖向位移的相似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PSO-BPNN自适应未知输入离散卡尔曼滤波器能够在多种工况下自适应调节,相较于传统卡尔曼滤波器,识别的桥面不平顺均方根误差、最大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提高11.29%、33.52%、2.84%,该算法不仅识别精度高,而且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不平顺识别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器 车桥耦合 车辆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工艺质量预测
8
作者 阴艳超 施成娟 +1 位作者 邹朝普 刘孝保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4,共12页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 针对流程工业生产过程整体工序繁多,工序间耦合严重,多维工艺数据间时序关系及其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Seq2Seq与时序注意力机制的高维多尺度工艺过程质量预测方法。在分析多工序工艺数据特点,以及运用Seq2Seq模型进行编码解码过程面临的难题的基础上,引入时序注意力机制来构造长距离变化的时域信息矩阵。设计卷积神经网络和BiLSTM作为编码组件,学习工艺过程时序数据的工艺参数关联性和双向时序关系等潜在深度特征,并结合时序注意力机制抽取关键信息,实现对工艺质量相关的工艺参数时序数据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和时序依赖性的自适应地学习。最后,通过对制丝生产工艺过程质量的单输出和多输出预测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多工序耦合的流程制造过程质量的精准预测提供了方法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序时序耦合 工艺质量预测 Seq2Seq 时序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发展与治理资源的耦合效应研究
9
作者 衡霞 向洪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国家治理的两大核心任务。近年来,多项顶层设计与公共政策将乡村发展与治理进行集成耦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乡村只有发展无治理,或重视发展而悬浮治理的现状,通过发展与治理从资源的耦合设计... 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国家治理的两大核心任务。近年来,多项顶层设计与公共政策将乡村发展与治理进行集成耦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乡村只有发展无治理,或重视发展而悬浮治理的现状,通过发展与治理从资源的耦合设计推动乡村振兴,运用2012−202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从输入型、内生型、输出型三种资源入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评估乡村发展资源与治理资源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发现,双螺旋耦合结构在时间序列上是一种动态耦合和间断均衡,在不同的梯度能量作用下使耦合区间呈现多种形态;两大子系统双螺旋耦合迭代功能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协调度指数的作用;乡村发展与治理资源耦合系统的响应速度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越来越慢,但系统的稳定性越强。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和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促进乡村振兴和治理现代化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乡村治理 资源耦合 时序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域多尺度分解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
10
作者 陈广秋 魏洲 +1 位作者 段锦 黄丹丹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9-491,共13页
针对目前红外偏振融合图像质量差、偏振信息缺失、目标纹理细节不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域多尺度分解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在空间域内利用引导滤波器对源图像进行二尺度分解,得到细节层和基础层,在频域内利用非下采样剪切... 针对目前红外偏振融合图像质量差、偏振信息缺失、目标纹理细节不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域多尺度分解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在空间域内利用引导滤波器对源图像进行二尺度分解,得到细节层和基础层,在频域内利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对基础层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得到低频子带图像和高频子带图像;其次,对高频子带采用主成分分析-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融合规则,对低频子带采用改进的卷积稀疏表示进行系数合并,细节层融合采用基于像素相似度的局部能量加权和选择性融合规则;最后,在复合域内利用逆变换重构出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主观视觉性能和8个客观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对比融合方法,说明该方法在红外偏振图像融合中具有较多优势,能有效提高融合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卷积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LMS-RSSD的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方法
11
作者 许文 施卫华 +3 位作者 李红钢 华如南 刘厚林 董亮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使故障特征得到了初步强化;然后,根据耦合故障的不同共振属性,利用RSSD算法将故障耦合分解为高共振分量和低共振分量,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特别地,针对LMS算法中参数依赖人工经验、自适应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设计了以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构成的优化目标;最后,对稀疏分解得到的信号进行了包络解调,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同时,利用模拟信号和实验信号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WO-LMS-RSSD算法能用于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分离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及强化故障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干扰下耦合故障的特征分离及强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共振稀疏分解 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 灰狼优化算法 信噪比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永磁同步电机自适应抗负载扰动交叉耦合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云艳 向学位 +2 位作者 李辉 李文东 陈思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9,I0026,共12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 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置同步传动。针对现有独立控制策略下负载扰动易造成位置同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交叉耦合控制的双永磁同步电驱系统自适应参数整定优化策略。首先,基于传递函数方法,分析交叉耦合结构作用于单电机不同位置控制的稳定性和带宽,提出兼顾稳定性和抗扰能力的基于电流环交叉耦合的双永磁同步电机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位置同步控制结构。其次,基于频域分析传递函数,理论上获取PID控制器参数与双电驱系统稳定性和抗扰能力之间的耦合映射关系,提出表征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的等效控制参数,以及抗负载扰动的自适应参数整定方法。最后,搭建双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在阶跃和脉动负载工况下与传统PI控制策略作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同转速下抵抗不同负载扰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系统 交叉耦合控制 扰动抑制 参数自适应 位置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阻抗适配器的新能源并网系统稳定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柯 李旭阳 +3 位作者 金庆忍 陈燕东 谢志为 徐嘉诚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2-1572,I0063,共12页
电力电子发电装备输出阻抗在宽频带范围内存在负电阻特性,在接入弱电网时,发电装备与电网阻抗交互作用,易诱发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带振荡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并联一个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 电力电子发电装备输出阻抗在宽频带范围内存在负电阻特性,在接入弱电网时,发电装备与电网阻抗交互作用,易诱发新能源并网系统宽频带振荡现象。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并联一个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控制的自适应阻抗适配器,在不同工况下自适应增强系统的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宽频带振荡抑制。所提方法无需复杂的虚拟阻抗设计,通过引入PCC点电压峰值变化量控制支路,即可得到自适应虚拟电阻,有效提高了阻抗适配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建立了考虑频率耦合的自适应阻抗适配器序导纳模型,对比分析了并入自适应阻抗适配器前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导纳特性,并入自适应阻抗适配器后,新能源并网系统的负阻性区域显著减少。基于所建的导纳模型,采用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阻抗适配器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系统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最后,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所提基于自适应虚拟电阻控制的自适应阻抗适配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适配器 序导纳模型 频率耦合 稳定性分析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多公共充电站差异化耦合关联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短期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南天 孙赫宏 +3 位作者 王圣元 蔡国伟 张良 王日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4-1435,I0016,共13页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研究,多对单一预测对象开展研究。同时,对充电场景下多公共充电站的充电负荷时-空预测研究较少。公共充电站的充电负荷波动剧烈,较私人充电设施的充电负荷难以预测。为此,提出一个基于自适应时-空图卷积神经网...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研究,多对单一预测对象开展研究。同时,对充电场景下多公共充电站的充电负荷时-空预测研究较少。公共充电站的充电负荷波动剧烈,较私人充电设施的充电负荷难以预测。为此,提出一个基于自适应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公共充电站充电负荷时-空短期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快速最大信息系数构建含有日期、气象以及历史负荷特征的多节点特征集。并通过数据自适应图生成,构建动态相似权时-空图,实现多公共充电站空间连接关系重构。然后,构建图卷积层,差异化生成各节点的空间聚合特征,实现全域充电节点差异化特征增强。同时,通过节点自适应参数学习方法学习不同充电节点的充电模式。最后,通过门控循环单元层挖掘空间聚合特征的时域特征。所提出的公共充电站充电负荷时-空预测方法相应的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ymmetric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MAP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12.95%和31.72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负荷时-空短期预测 多公共充电站 图神经网络 自适应图生成 差异化时空耦合关联 节点自适应参数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和自适应反推滑模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磊 赵希梅 金鸿雁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算法,并构建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然后,为了克服固定耦合增益不能随负载或扰动发生改变,从而降低多电机同步控制性能的缺点,利用模型参考辨识法(MRIM)获得电机的实时转动惯量,将其发送到速度补偿器获得可变耦合增益,以此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提高多电机系统同步性能.最后,根据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且可以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变增益 速度补偿 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环对爆炸成型弹丸成型影响的高精度仿真分析
16
作者 刘贞娴 蒋建伟 +1 位作者 李梅 谢泓炜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压环是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装药结构中紧固装药和药型罩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研究其在爆炸驱动过程中对药型罩形成EFP特征的影响,选取典型球缺型紫铜药型罩基准装药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拉格朗日、任意... 压环是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装药结构中紧固装药和药型罩不可缺少的部件。为研究其在爆炸驱动过程中对药型罩形成EFP特征的影响,选取典型球缺型紫铜药型罩基准装药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拉格朗日、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光滑粒子流法(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及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SPH自适应耦合等算法分别建模和仿真计算,对各算法计算获得的EFP速度和形态特征与脉冲X光摄影拍摄的EFP图像进行对比,采用FEM-SPH算法获得高精度的EFP成型仿真结果。针对该基准装药结构,在压环与药型罩质量比M_(R)/M_(L)≤0.2范围,进行矩形及非矩形压环参数(如轴向、径向厚度及截面形状)和材料对EFP初速、质量转换比、长径比和气动特性(密实度及迎风面积)参数影响的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截面压环的轴向、径向厚度及材料参数对EFP初速影响在3%以内;对EFP质量转换比呈递减趋势(最大可降低12.6%);对EFP长径比呈递减趋势(最大可降低19.2%);密实度呈递增趋势,钢环较无压环,EFP的密实度提高32.6%;迎风面积呈递减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考虑压环有利于EFP翻转成型和形成更密实的杆式EFP,并减小其迎风阻力。所得研究结果可为EFP装药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成型弹丸 自适应耦合 数值模拟 压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阻抗的车网耦合系统低频振荡抑制
17
作者 逯华 王喜莲 +1 位作者 周锦晗 何婷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81-3394,共14页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严重时会触发牵引网牵引闭锁,威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针对高速铁路低频振荡问题,该文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车网耦合系统阻抗模型,对车网耦合系统...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严重时会触发牵引网牵引闭锁,威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针对高速铁路低频振荡问题,该文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车网耦合系统阻抗模型,对车网耦合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系统的临界稳定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低频振荡抑制方法,通过在动车组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中引入并联虚拟阻抗来校正负载子系统的阻抗特性,提高系统稳定性,抑制系统低频振荡。该文还设计了一种虚拟阻抗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工况自适应调节虚拟阻抗参数,提升了抑制方法的适应能力。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网耦合系统 低频振荡 虚拟阻抗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改进型自适应增益SMO无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温毓 蔡君阳 +3 位作者 匡云 徐执仲 马志敏 华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TP-PMSM)在使用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SMO)和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LPF)时存在高频抖振和信号失真的问题,考虑DTP-PMSM的2套绕组... 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dual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DTP-PMSM)在使用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SMO)和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LPF)时存在高频抖振和信号失真的问题,考虑DTP-PMSM的2套绕组之间电感耦合的特性,提出一种改进型自适应增益SMO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基于DTP-PMSM的矢量空间解耦数学模型,使滑模增益根据电流相关变量自适应调整,在状态变量远离滑模面时增大滑模增益以加快SMO的收敛时间,在靠近滑模面时减小滑模增益以减轻高频抖振。仿真结果显示: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能够提高电机转子转速的观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在参考转速为100 r/min时将稳态转速估计误差从±2 r/min降至±0.5 r/min,200 r/min时从±6 r/min降至±0.5 r/min,观测器收敛时间从0.04 s减少至0.02 s。本研究可为DTP-PM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提供新思路,解决2套绕组之间电感耦合问题导致的SMO观测高频抖振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P-PMSM 滑模观测器 自适应增益 收敛速度 电感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超声电机Langevin定子结构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李响 丁远 +1 位作者 芦小龙 姚志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5-3666,I0032,共13页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 大功率超声电机普遍采用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设计,其在高频高压激励下产生复杂的电-振-热双向耦合动力学,给其损耗机理的分析与温升的快速精准预测带来挑战。基于“路”的观点,构建夹心式Langevin定子结构的电-振-热双向耦合阻抗型机电等效电路及其热网络拓扑,通过各阻抗参数的温度依赖性与机电等效电路固有的机电耦合特性,表征电气支路与机械支路以及热网络3者之间的双向耦合关系,进而建立其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的精确分析与计算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时间步长耦合求解方法,避免热网络模型的过频求解,有效提升电-振-热双向耦合损耗模型的计算效率。仿真与实验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并深入分析电-振-热双向耦合效应对定子损耗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Langevin压电换能器 电-振-热耦合 机电等效电路 自适应时间步长 损耗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旋翼无人机轨迹跟踪的ACPD控制方法
20
作者 张国林 曾喆昭 唐钰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1,271,共8页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存在强耦合、非线性、欠驱动等复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耦PD(auto-coupling proportional-differential,ACP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内部动态及其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等复杂因素定义为总扰...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存在强耦合、非线性、欠驱动等复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耦PD(auto-coupling proportional-differential,ACPD)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四旋翼无人机系统的内部动态及其不确定性与外部扰动等复杂因素定义为总扰动,从而将非线性复杂系统等价映射为一个线性扰动系统,形成一个在总扰动激励下的受控误差系统,并以自适应速度因子为基础设计了ACPD控制器;且ACPD控制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具有良好的模型鲁棒性与抗扰动鲁棒性。仿真实验表明,ACPD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的动态品质与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稳态性能,在四旋翼无人机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系统 四旋翼无人机 轨迹跟踪 自耦PD 自适应速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