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of guided projectile with multiple constraints based on fuzzy adaptive and dynamic surface 被引量:8
1
作者 Shang Jiang Fu-qing Tian +1 位作者 Shi-yan Sun Wei-ge L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30-1141,共12页
Based on fuzzy adaptive and dynamic surface(FADS),a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IGC)approach was proposed for large caliber naval gun guided projectile,which was robust to target maneuver,canard dynamic character... Based on fuzzy adaptive and dynamic surface(FADS),a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IGC)approach was proposed for large caliber naval gun guided projectile,which was robust to target maneuver,canar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and multiple constraints,such as impact angle,limited measurement of line of sight(LOS)angle rate and nonlinear saturation of canard deflection.Initially,a strict feedback cascade model of IGC in longitudinal plane was established,an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was designed to estimate LOS angle rate and uncertain disturbances with unknown boundary inside and outside of system,including aerodynamic parameters perturbation,target maneuver and model errors.Secondly,aiming at zeroing LOS angle tracking error and LOS angle rate in finite time,a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NTSM)was designed with adaptive exponential reaching law.Furthermore,combining with dynamic surface,which prevented the complex differential of virtual control laws,the fuzzy adaptive systems were designed to approximate observation errors of uncertain disturbances and to reduce chatter of control law.Finally,the adaptive Nussbaum gain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to compensate nonlinear saturation of canard deflection.The LOS angle tracking error and LOS angle rate were convergent in finite time and whole system states were uniform ultimately bounded,rigorously proven by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HILS)and digit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both showed FADS provided guided projectile with good guidance performance while striking targets with different maneuvering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Multiple constraints Fuzzy adaptive Dynamic surface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for triple avoidance - striking - arrival performance of uncertain tank mechanical systems 被引量:4
2
作者 Zong-fan Wang Guo-lai Yang +2 位作者 Xiu-ye Wang Qin-qin Sun Yu-ze M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483-1497,共15页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unprecedented avoidance-striking-arrival problem aiming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tank's uncertain mechanical systems on the intelligent battlefield.The associated system uncertainties(po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unprecedented avoidance-striking-arrival problem aiming to address the need for tank's uncertain mechanical systems on the intelligent battlefield.The associated system uncertainties(possibly rapid)are time-varying but bounded(possibly unknown).The goal is to design a controller that enables the tank to aim at and attack the enemy tank while keeping itself(out of the enemy fire zone).The tank maintains this condition until reaching the predefined region.In this paper,an approximate constraint following control method is adopted to solve this problem,and the original constraints are creative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the avoidance-tracking constraint and the striking-arrival constraint.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and consequently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It i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fully obeys the avoidance-tracking-constraint and strictly obeys the striking-arrival constraint under the control input.Besides,the control of the tank vehicle running system and tank gun bidirectio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re unified to deal with the control signal delay caused by complex uncertainties on the battlefield.Overall,this paper reduced the delay of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system while solved the avoidance-striking-arrival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Multivariable tank system Uncertainty constraint following Avoidance-striking-arriv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误差约束的导弹编队预设性能控制器设计
3
作者 吴险峰 陈宝文 孙经广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研究分析了存在外界干扰、输入受限和跟踪误差性能约束条件下的导弹编队控制问题。在定义每枚导弹与期望位置绝对误差、相邻导弹的相对误差的基础上,基于通信拓扑理论,建立了基于总误差的导弹编队系统模型,并利用误差转换函数,给出了带... 研究分析了存在外界干扰、输入受限和跟踪误差性能约束条件下的导弹编队控制问题。在定义每枚导弹与期望位置绝对误差、相邻导弹的相对误差的基础上,基于通信拓扑理论,建立了基于总误差的导弹编队系统模型,并利用误差转换函数,给出了带有输入受限的跟踪误差约束的导弹编队模型。采用反步法、自适应技术和辅助系统,设计了自适应饱和的编队预设性能控制器;借助李雅普诺夫理论对所提出的编队控制器进行了稳定性证明,表明系统跟踪误差能够收敛至预先设定的边界范围内,并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编队 跟踪误差约束 预设性能 输入饱和 自适应控制 反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水域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
4
作者 吴兵 苏鑫 刘佳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9-1356,共8页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基于四自由度船舶运动模型,结合富裕水深和乘潮航行需求,构建了动态安全航速约束框架。通过动态约束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安全航速约束的代价函数,并使用Lyapunov函数证明稳定性,实现了在内河水深吃水比受限情况下的航速自适应控制。在长江吴淞口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5种增益矩阵下的平均乘潮路程完成率为98.84%,且控制器能根据船舶运动状态和环境调整航速,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所提出方法能根据水深实现动态航速控制,并满足大型船舶乘潮航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船舶下沉量 乘潮航行 动态约束 安全航速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臂视觉伺服智能控制
5
作者 袁庆霓 齐建友 虞宏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8-1013,共16页
针对视觉伺服控制系统存在伺服精度低、收敛速度慢和缺乏可见性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整多策略控制器伺服增益方法,用于机械臂智能控制。首先搭建眼在手配置(EIH)的机械臂视觉伺服系统。然后,融合比例控制与滑... 针对视觉伺服控制系统存在伺服精度低、收敛速度慢和缺乏可见性约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调整多策略控制器伺服增益方法,用于机械臂智能控制。首先搭建眼在手配置(EIH)的机械臂视觉伺服系统。然后,融合比例控制与滑模控制(SMC)设计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器(SMCC-IBVS);针对控制系统特征丢失的问题,将伺服选择增益的过程构建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自适应伺服增益算法,通过深度强化学习来自适应调整控制器(SMCC-IBVS)伺服增益,减少伺服误差,提高效率和稳定性。最后,仿真和物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DPG学习调控增益的SMCC-IBVS控制器具有强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特征丢失;机械臂轴孔装配实验结果也表明,所提出的视觉伺服系统实用性能较强,针对轴孔最小间隙为0.2mm间隙配合的装配实验成功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伺服 DDPG学习策略 自适应增益 机械臂 混合滑模控制 可见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扰动自适应控制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静波 李文博 +2 位作者 朱鑫要 孙庆斌 郝全睿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针对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侧出现扰动的场景,提出了一种保证受端换流站自主运行在安全范围内并实现有功功率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具体包括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策略与送端换流站直流电压-频率自适应下... 针对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受端侧出现扰动的场景,提出了一种保证受端换流站自主运行在安全范围内并实现有功功率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具体包括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策略与送端换流站直流电压-频率自适应下垂控制。当受端电网出现扰动导致受端换流站内部电气量越限时,受端换流站运行限幅控制输出用于降低虚拟电势参考值的缩减系数,约束越限电气量回归至限值之内;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考虑送端有功功率裕度和直流电压偏差的约束,自适应调整下垂系数,进而在多个送端换流站间合理分配因受端扰动而使得风场调整的扰动功率,并减小直流电压偏差;送受端侧控制策略共同维持整个系统稳定运行。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3端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场 柔性直流输电 受端扰动 约束条件 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下垂控制 运行限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前后方车辆行驶状态的ACC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亚勇 蔡英凤 +3 位作者 陈龙 孙晓强 何友国 张云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5-871,共7页
为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道路利用率,在拥挤工况下,将新型人工势场应用到车辆的智能控制中。把前后两辆车看做两个势场中心,设计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使车辆在车流中实行车辆跟随时,考虑前后方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后,自动寻找最佳跟车距离。... 为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道路利用率,在拥挤工况下,将新型人工势场应用到车辆的智能控制中。把前后两辆车看做两个势场中心,设计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使车辆在车流中实行车辆跟随时,考虑前后方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后,自动寻找最佳跟车距离。通过对人工势场和车辆控制的研究,采用新型人工势场函数和3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构建基于误差预瞄的车辆控制数学模型,将其应用到单个或多个车辆的控制中,使车辆能在拥挤工况下根据前后车的相对位置和速度自动调节车距。通过仿真得到控制车辆各行驶参数和所受势场合力的时间历程图,验证了所提出ACC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适应巡航控制 纵向控制 人工势场 人工智能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系统用目标换道预测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徐远新 鲁玉萍 +1 位作者 王畅 施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为提高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的有效性,利用雷达传感器、车道线识别传感器、车载陀螺仪、车辆总线设备等搭建车载试验平台,获取真实交通流环境中自车与前方车辆运动状态时的表征数据。基于自车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前方车辆的横向... 为提高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的有效性,利用雷达传感器、车道线识别传感器、车载陀螺仪、车辆总线设备等搭建车载试验平台,获取真实交通流环境中自车与前方车辆运动状态时的表征数据。基于自车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前方车辆的横向速度与纵向速度参数,采用隐马尔科夫理论,建立前方车辆换道意图预测模型。用实测数据检验该模型。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快速预测前方车辆的车道变换与车道保持行为。在4.5 s的时间窗口宽度下,直线路段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7%;在3.5 s的时间窗口宽度下,曲线路段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 前方车辆 换道预测 隐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几何条件的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覃频频 吴锋民 +1 位作者 覃光毅 万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5-240,共6页
针对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IDM模型不能对汽车转弯行驶进行横向控制的不足,通过改进IDM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试验研究转弯、超高和坡度等道路几何条件变化对特定工况下的汽车纵向和横向行驶的影响。采用车头时距和行驶速度作为指标评价... 针对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IDM模型不能对汽车转弯行驶进行横向控制的不足,通过改进IDM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试验研究转弯、超高和坡度等道路几何条件变化对特定工况下的汽车纵向和横向行驶的影响。采用车头时距和行驶速度作为指标评价汽车纵向行驶安全性;采用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作为指标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发现:在一定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汽车转弯行驶时,纵向方向上改进后模型的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行驶安全;横向方向上改进后模型的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转弯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良好的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针对道路几何条件的变化,改进的IDM模型可以初步实现ACC系统特定工况下车辆纵向与横向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 智能驾驶员模型 纵向控制 横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输入约束的非线性积分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10
作者 董世建 周星星 +1 位作者 牛大鹏 唐加乐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9-1474,共6页
由于难以精确建立具有输入约束的非线性积分系统模型,限制了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实施.针对存在积分环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引入微分滤波器将难以控制的临界不稳定系统转化为等效的非线性稳定系统,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无模型自适应控... 由于难以精确建立具有输入约束的非线性积分系统模型,限制了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实施.针对存在积分环节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引入微分滤波器将难以控制的临界不稳定系统转化为等效的非线性稳定系统,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控制.为了解决控制过程中的输入约束问题,将损失函数转化为具有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进行求解以获取最优控制输入.同时,利用跟踪微分器对测量输出信号进行估计以抑制随机测量噪声对控制器参数求解的影响,并对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输入约束 跟踪微分器 微分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大规模互联系统在线分散式动态事件触发控制
11
作者 何怡睿 苏涵光 +1 位作者 张化光 栾鑫洋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1-2026,共16页
针对一类系统动态未知且受互联项影响的非线性互联大规模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在线分散式动态事件触发控制(Dynamic event-triggered control,DETC)方案.首先,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辨识器来重构互联系统的未知内部动态.其次,使用自适应评判... 针对一类系统动态未知且受互联项影响的非线性互联大规模系统,提出一种新的在线分散式动态事件触发控制(Dynamic event-triggered control,DETC)方案.首先,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辨识器来重构互联系统的未知内部动态.其次,使用自适应评判网络在事件触发机制下学习近似最优控制策略.在所设计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机制下,各子系统独立地设计自己的控制策略,且各控制策略的更新是异步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个分散式事件触发条件和控制器仅依赖于各自子系统的局部状态信息,而无需频繁获取相邻子系统的信息,从而规避通过通信网络在子系统间传递状态信息的需求.然后,借助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从理论上证明所提出的闭环控制系统状态和评判网络权值估计误差都是最终一致有界的.最后,通过一个数值仿真示例和一个实际工程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动态规划 动态事件触发控制 大规模系统 控制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状态受限的机器人自适应模糊预设时间控制
12
作者 张洁 孟祥祥 蒋婉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5,共5页
考虑实际控制应用中需要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预设控制精度,以及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全状态约束和未知动力学问题,提出了基于积分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自适应模糊预设时间跟踪控制策略。首先,构造一种新的时变约束函数修正原有的跟踪误... 考虑实际控制应用中需要机器人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预设控制精度,以及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全状态约束和未知动力学问题,提出了基于积分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自适应模糊预设时间跟踪控制策略。首先,构造一种新的时变约束函数修正原有的跟踪误差,放宽系统初始值的限制;其次,构造积分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直接对系统状态约束,避免了约束补偿条件的保守性,确保系统的所有状态不违反约束。此外,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处理机器人系统中的未知动力学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对比表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状态约束 积分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 预设时间控制 自适应模糊控制 未知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饱和约束下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滑模控制
13
作者 杨静轩 何杰 江保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4,共6页
针对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应对输入饱和、反步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案。为消除输入饱和对机械臂跟踪效果的影响,设计一个饱和补偿的非线性辅助系统。此外,将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轨迹跟踪控制,提高... 针对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应对输入饱和、反步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设计方案。为消除输入饱和对机械臂跟踪效果的影响,设计一个饱和补偿的非线性辅助系统。此外,将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应用于轨迹跟踪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该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案在应对输入饱和及复合干扰时,能够实现机械臂的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轨迹跟踪 输入饱和约束 反步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EB的机器人电机运动规划算法
14
作者 坚葆林 张博文 李许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针对传统时间弹性带(Time elastic band,TEB)算法在稠密障碍物环境中存在的全局路径偏离、路径不平滑及机器人运动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电机控制优化的改进TEB平滑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器人静态位姿进行动态自适应采样,确保... 针对传统时间弹性带(Time elastic band,TEB)算法在稠密障碍物环境中存在的全局路径偏离、路径不平滑及机器人运动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电机控制优化的改进TEB平滑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机器人静态位姿进行动态自适应采样,确保机器人在高密度障碍物区域中紧密跟随全局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TEB优化目标函数的扩展,利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引入轨迹连续性代价约束,减少电机的频繁加减速行为,实现机器人的路径平滑与运动连续。通过仿真对比试验,验证了所提改进TEB算法相较于现有基准算法,在保持电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能够规划出更贴近全局路径的平滑轨迹,使机器人高效穿越稠密障碍物区域。本研究为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路径规划能力与电机控制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弹性带 电机控制 动态自适应 五次多项式插值 轨迹连续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ACC系统可变输出论域模糊控制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斌 王仁广 +2 位作者 何玮 吴利军 刘昭度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467,471,共4页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分层控制器,并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特性确定ACC节气门调节模式和制动干预模式的切换条件,设计了ACC可变输出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并进行了ACC典型工况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满足乘坐舒适...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分层控制器,并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特性确定ACC节气门调节模式和制动干预模式的切换条件,设计了ACC可变输出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并进行了ACC典型工况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满足乘坐舒适性和保持安全车距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自适应巡航控制 模糊控制 可变输出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汽车ACCS硬件回路仿真平台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海昕 曾文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9-231,共3页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S)是一个完全的分布式嵌入式控制系统。该文采用硬件回路仿真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ARM的汽车ACCS仿真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ARM 硬件回路仿真 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ACC自适应权重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迪 朱波 +1 位作者 张农 郑敏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0-1026,1051,共8页
为了提高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系统的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ACC系统自适应权重多目标优化策略。考虑到相对车速、驾驶员风格以及路面附着条件,提出了时变车间时距(variable time headway,VTH)策略;使用模糊控制方... 为了提高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系统的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ACC系统自适应权重多目标优化策略。考虑到相对车速、驾驶员风格以及路面附着条件,提出了时变车间时距(variable time headway,VTH)策略;使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时变权重策略,在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下设计了增量式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器,并引入了松弛因子处理系统约束;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纯电动车模型,进行了控制策略仿真和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对于复杂行驶路况的适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时变车间时距(VTH) 时变权重 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M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幅值及其变化率受限下的机械臂预设性能控制
18
作者 王勇 王刚 王朝立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23-2928,共6页
针对输入幅值以及输入变化率受限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方案.相关控制策略采用嵌套平滑饱和函数约束系统状态以确保闭环系统满足预设的瞬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同时考虑系统控制信号的幅度及其变... 针对输入幅值以及输入变化率受限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方案.相关控制策略采用嵌套平滑饱和函数约束系统状态以确保闭环系统满足预设的瞬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同时考虑系统控制信号的幅度及其变化率的限制,避免系统因控制信号发生突变对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无需对不确定动力学进行估计或者补偿,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复杂度低,增益选择简单,易于在机械臂系统中实现.最后,通过对机械臂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饱和 输入变化率受限 预设性能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功率调节和容错能力的风力机自适应控制
19
作者 李向菊 郭小进 +1 位作者 王盼 谌慧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水平轴风力机面对高风速变化工况时,极易出现转子灾难性失控超速运行,此时风能转换效率低于预期值,同时恶劣的环境也对桨距角控制提出了容错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功率调节和容错能力的风力机自适应约束控制方案,通过自适应... 水平轴风力机面对高风速变化工况时,极易出现转子灾难性失控超速运行,此时风能转换效率低于预期值,同时恶劣的环境也对桨距角控制提出了容错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功率调节和容错能力的风力机自适应约束控制方案,通过自适应约束的桨距角控制实现安全可靠的功率调节,并集成容错能力以补偿可能的故障影响。介绍水平轴风力机的数学模型和运行要求,分析基准的非线性自适应约束控制方案的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具有未知控制增益、任意初始条件和存在故障影响下的设计方案,最后搭建MATLAB仿真模型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提高风力机的功率调节效率,同时在不同工况和不同故障条件下均能将转子速度和发电功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自适应约束控制 功率调节 容错控制 未知控制增益 任意初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状态约束下长行程混联机器人投影迭代鲁棒控制算法
20
作者 刘群坡 张卓然 +2 位作者 张建军 卜旭辉 孙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2-332,共11页
针对全状态约束下的长行程混联机器人系统鲁棒性较差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神经网络和等效误差函数的投影迭代鲁棒控制算法。基于自适应学习神经网络逼近未知的非线性项,提出投影迭代鲁棒控制算法,更新网络权值并估计逼近误差和随机外部... 针对全状态约束下的长行程混联机器人系统鲁棒性较差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神经网络和等效误差函数的投影迭代鲁棒控制算法。基于自适应学习神经网络逼近未知的非线性项,提出投影迭代鲁棒控制算法,更新网络权值并估计逼近误差和随机外部扰动的未知上界;构造用于抵消初始时刻随机变化扩展误差的时变边界层,设计基于时变边界层和扩展误差的等效误差函数作为迭代控制器的主要控制变量以克服随机初始误差满足相同初始条件;在控制器设计中引入正切型障碍Lyapunov函数,确保系统状态在预定范围内。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在全状态约束下实现高精度强鲁棒性的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长行程混联机器人 神经网络 随机初始误差 状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