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条竞合抑或想象竞合?——以检例第136号中的溯及力问题为对象
1
作者 王充 杨钊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对于行为发生在刑法修正之前而刑法修正案施行之后仍在审理之中的案件,直接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修正之后新罪名的现有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从旧兼从轻原则中新旧刑法处刑轻重的比较是以行为在刑法修正之后经各犯罪... 对于行为发生在刑法修正之前而刑法修正案施行之后仍在审理之中的案件,直接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修正之后新罪名的现有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从旧兼从轻原则中新旧刑法处刑轻重的比较是以行为在刑法修正之后经各犯罪构成之间不同竞合形态考量后的行为定性与刑法修正之前的行为定性之间所进行的相关法定刑对比。新法中《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的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之间不是相互包容的法条竞合关系而是部分交叉关系,因此最高检第136号指导性案例中仇某的行为在刑法修正之后分别符合了寻衅滋事罪和新增设的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由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的构成,依照从一重罪处断原则在刑法修正之后仇某的行为应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此结论与刑法修正之前仇某涉嫌构成的寻衅滋事罪并无二致,因此不能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仇某的行为进行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 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 从一重处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的实体出罪规则
2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 商事犯罪的认定应在交叉共治的商刑关系视野下贯彻商刑兼顾的理念,以是否严重侵害商事关系为核心判断标准。当前司法实践在“商刑分立以刑为主”的观念下存在“唯数额论”的实体入罪方法简单化和实体出罪结论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商事犯罪实体入罪、出罪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商事犯罪的界定应在整体法秩序内实质判断是否具有双重违法性,结合商事犯罪一般违法和具体违法的双层构造和递进式审查模式,应将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作为商刑关系视野下商事犯罪实体出罪的基础理论。商事合法行为无法构成商事犯罪,但涉嫌商事犯罪的商事行为并不必然无效。欠缺将法律后果指向刑罚“转致条款”的特定商事违法行为和不属于构成要件定型性范围的商事违法行为,均应当予以出罪。虽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但没有产生实质法益侵害和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商事犯罪,也应当予以出罪。在商刑关系视野下,应将法法衔接的过程转化为层层出罪的过程,以此为司法实践提供合理的商事犯罪实体出罪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关系 商事犯罪 实体出罪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路交通工程声屏障自适应建模技术研究
3
作者 高志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8,共7页
为解决陆路交通工程声屏障传统二维设计工作效率低、三维可视化和成果交付手段不足等难题,基于GIS+BIM技术,采用B/S架构研发陆路交通工程综合选线系统声屏障建模与设计模块。系统接入地理地质基础数据服务,在数字地球上加载海量多元异... 为解决陆路交通工程声屏障传统二维设计工作效率低、三维可视化和成果交付手段不足等难题,基于GIS+BIM技术,采用B/S架构研发陆路交通工程综合选线系统声屏障建模与设计模块。系统接入地理地质基础数据服务,在数字地球上加载海量多元异构数据,创建地理地质场景。系统根据建模参数和地形地质条件,实现陆路交通工程路基、桥梁、隧道、车站、附属设施等主要构筑物快速建模。依据陆路交通工程声屏障通用图,构建声屏障通用模型库;总结声屏障设置原则;通过GIS软件标准化处理或遥感解译处理,形成居民建筑物标准矢量数据;基于系统坐标转换和投影计算能力,总结提炼声屏障自适应布设算法;依据声屏障设置原则,实现声屏障自适应建模功能,并具备更新和修改功能,同时完成声屏障工程数量统计。系统对于陆路交通工程100 km项目完成声屏障自适应建模仅需1~3 min,显著提高陆路交通工程声屏障设计工作效率,扩展了声屏障三维可视化和成果交付手段,为方案比选和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成果丰富了陆路交通项目声屏障三维数据资产与成果应用,完善陆路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作业体系,实现陆路交通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研究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工程 声屏障 数字地球 构筑物 模型库 设置原则 自适应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4
作者 秦宣 姜良旭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8,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特生成逻辑。“六个坚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蕴含着站稳政治立场、维护公平正义、协调继承与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充分发挥法治作用、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鲜明导向。新征程上,掌握好、运用好“六个坚持”,需要全面领会“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六个坚持”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以及监督检验“六个坚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坚持 改革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多次波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包培楠 石颖 +1 位作者 韩宏伟 尚新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 多次波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有效波的识别,从而使地震处理难度增加、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降低,甚至形成地质假象,影响后续的地震勘探与开发。基于波动理论的预测相减多次波压制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复杂介质情况,主要分为两步:多次波预测和自适应匹配相减。这两个步骤都影响最终的多次波压制精度。文中对比了三种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匹配减法、模式识别匹配减法以及深度学习自适应匹配减法,并分析了各方法优缺点及适应性条件。含表面多次波的模型数据和含层间多次波的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自适应相减算法存在子波一致性假设条件,基于模式识别的自适应相减技术对地震数据横向一致性等要求较高。与前两种传统的自适应减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匹配减法能够避免假设条件,可有效保护一次波,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自适应匹配相减 能量最小原则 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人机交互”:演进方向与原则遵循——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樊志宏 杨瑜娴 周阳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4,共11页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人机交互”将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开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新一轮根本性变革的序幕。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梳理智能网联汽车的演进特征和发展方向,并提炼“人机交互”系统演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路径。...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人机交互”将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开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新一轮根本性变革的序幕。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梳理智能网联汽车的演进特征和发展方向,并提炼“人机交互”系统演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路径。即保障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安全至上原则、系统效率提升原则、系统自下而上适应性演进原则、系统福利整体增进原则及文明形态升维原则。为推动这一新兴系统在社会中的顺利适应,不仅应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还需应对来自法律法规、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以确保技术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适应性演进 系统演进原则 智能网联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原理课程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索
7
作者 陈久朋 伞红军 张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智能技术不足,阻碍了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智能手段实现“教”与“学”同向发展。从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发,提出“三适应两融合”的改革思路。三适应主要体现为教学目... 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引入智能技术不足,阻碍了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智能手段实现“教”与“学”同向发展。从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出发,提出“三适应两融合”的改革思路。三适应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与人才发展相适应、教学场景和社会实践相适应、教学成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而两融合指的是智能技术与理论课程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实验课程深度融合。教师从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创新能力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 智能技术 深度融合 三适应两融合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诈骗罪财产损失:司法认定规则的体系性展开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红艳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 诈骗罪财产损失判断路径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和社会现实,采取修正的整体财产说。体系性地建构判断财产损失的具体司法认定规则,有助于解决大量疑难案件。经济性衡量是财产损失司法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被害人得到等价补偿的情形不存在财产损失;以欺骗方式行使债权的,不存在整体的财产损失;仅是财产未增加不是财产损害,债权人未取得约定收益,难以认定被害人有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司法认定还需要视情形考察被害人的交易目的是否实现,对此的判断应当是客观的而非个别化的。在普通交易中,交易目的要限定为客观的经济性目的,且刑法不需要对所有目的未实现的情形进行规制;在涉“做法事”等特殊交易领域,应当重点判断服务提供者身份的真实性。古玩、翡翠赌石等行业有特殊的交易惯例,影响对财产损失结果归属的判断,购买者应当自我答责的情形大量存在。成本扣除和涉案财物处置均与财产损失判断有关,当行为人给付的财物有价值,在计算损失时应扣除并发还给被害人。这不仅是修正的整体财产说的题中之义,也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整体财产损失说 客观交易目的 犯罪成本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覃美洲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加入WTO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将对我国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现状 ,浅谈加入WTO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观念、内容、变通权四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WT0 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立法 立法变通权 立法内容 立法观念 立法原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平衡原则及其实施程序思考
10
作者 周振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从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出发,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目的应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重保护、轻矫治”以及对未成年被害人... 从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出发,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目的应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重保护、轻矫治”以及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不足,不但无利于反而有害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未成年人”应既包括未成年犯罪人,也包括未成年被害人。“预防”既包括再犯预防,也包括初犯预防;既包括特殊预防,也包括一般预防。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应平衡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与惩治、对未成年犯罪人与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家庭之内与家庭之外的责任。实现这一原则的路径,是基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的要求,以民政部门、专门学校、未成年人司法专门机构、社区矫正组织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统一处理、具体甄别、层层分流、分别负责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 刑罚目的 平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民事交易习惯的出罪
11
作者 周光权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5,共14页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仅根据习惯法对被告人定罪或进行重罚。但基于交易习惯出罪则是可能的。对于存在交易习惯但一方主张被害的情形,由于交易行为的正当化基础存在,可以将被告人的行为评价为没有制造和实现法益风险,认定其阻却构成要件。...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仅根据习惯法对被告人定罪或进行重罚。但基于交易习惯出罪则是可能的。对于存在交易习惯但一方主张被害的情形,由于交易行为的正当化基础存在,可以将被告人的行为评价为没有制造和实现法益风险,认定其阻却构成要件。基于交易习惯的出罪事由有较为广泛的射程。对于存在交易习惯的场合,当事人之间的系列交易可自动纳入合同整体之中,对其中某些提货不付款等行为可以否定诈骗犯罪成立;对于存在与交易相关的强制性法律,当事人通过一定交易规避民事法律的情形,考虑到刑法所固有的违法性判断,否定结果归属也是可能的,从而否定“有货代开”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对托盘融资贸易行为不宜认定为诈骗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交易习惯 被害人自我答责 阻却构成要件 刑法固有的违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销犯罪的数字化迭代与适应性治理
12
作者 印波 杨子衿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目前数字传销犯罪的主要特征难以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商品表征要件、层级结构要件、下线扩增要件、欺骗要件实现有效对应,呈现出犯罪特征与抽象构成要件表述的显著偏离。对数字传销犯罪的单方刑事治理面临成文法滞后、治理能力不... 目前数字传销犯罪的主要特征难以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商品表征要件、层级结构要件、下线扩增要件、欺骗要件实现有效对应,呈现出犯罪特征与抽象构成要件表述的显著偏离。对数字传销犯罪的单方刑事治理面临成文法滞后、治理能力不足、阻碍产业发展、手段包容性差等缺陷。基于对适应性治理中决策动态化与协同治理的提倡,一方面应解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增设传销诈骗罪以规制强欺骗属性的传销犯罪,以非法经营罪规制无、弱欺骗属性的传销犯罪,延续并优化刑事治理;另一方面应新增《反传销欺诈法》,对行刑动态衔接以及超大平台与社会公众协同治理作出专门规定,开展预防性立法,以实现传销综合治理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传销犯罪 传销层级 适应性治理 综合治理 《反传销欺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树木修剪技术考论
13
作者 钱圣云 惠富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我国古代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科学内涵与文化寓意。古人主要采取“因树制宜”的基本原则对树木的根、茎干、叶、花、果实等不同的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既保证了树木繁殖、生长、结实等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起到提高树木... 我国古代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科学内涵与文化寓意。古人主要采取“因树制宜”的基本原则对树木的根、茎干、叶、花、果实等不同的部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既保证了树木繁殖、生长、结实等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起到提高树木成活率、强枝固根、增加产量和更新复壮的作用。这些精湛的修剪技术源于林木、果树生产实践,散见于《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等综合性农书、花果谱录及个人笔记中,有的还被赋予一定的人文内涵,在发展演变进程中逐步汇聚为一个独特的林木及园艺技术体系。挖掘和整理传统树木修剪技术及其内容特色,可为现代林业和园艺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修剪技术 园艺技术 因树制宜 古农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ramework of Finite-model Kalman Filter with Case Study: MVDP-FMKF Algorithm 被引量:1
14
作者 FENG Bo MA Hong-Bin +1 位作者 FU Meng-Yin WANG Shun-Ti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6-1256,共11页
然而,过滤技术的 Kalman 广泛地在许多应用被使用了为线性 Gaussian 系统的标准 Kalman 过滤器不能通常工作很好或甚至面对大模型无常分叉。在实际应用程序,有高费用的实验的大数字是昂贵的或对甚至不可能获得一个准确系统模型。在有... 然而,过滤技术的 Kalman 广泛地在许多应用被使用了为线性 Gaussian 系统的标准 Kalman 过滤器不能通常工作很好或甚至面对大模型无常分叉。在实际应用程序,有高费用的实验的大数字是昂贵的或对甚至不可能获得一个准确系统模型。在有限模型的适应控制上由我们的以前的开创的工作激发了,过滤的有限模型的 Kalman 的一个框架在这份报纸被介绍。这个框架想那大模型无常可以被能与对方很不同的已知的模型的一个有限集合限制。而且,在集合的已知的模型的数字能灵活地被选择以便换句话说,不明确的模型可以被已知的模型之一总是接近大模型无常被已知的模型的凸的壳盖住。在介绍框架以内根据经由最小化的向量距离原则的适应切换的想法,一个简单有限模型的 Kalman 过滤器, MVDP-FMKF,被广泛的模拟算术地提出并且说明。MEMS 回转仪飘移的一个实验验证了建议算法的有效性,显示有限模型的 Kalman 过滤器的机制在 Kalman 过滤器的实际应用有用、有效,特别在惯性的航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技术 有限模型 框架 算法 卡尔曼滤波器 不确定性模型 惯性导航系统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中干扰采样行为的刑法定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江溯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司法实践中,以物理方式干扰环境监测设备采样的行为常被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最具代表性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第104号指导性案例。然而,此类判决存在三方面问题,即用司法解释架空刑法条文、用保护法益架空构成要件、用系统目的无法... 司法实践中,以物理方式干扰环境监测设备采样的行为常被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最具代表性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第104号指导性案例。然而,此类判决存在三方面问题,即用司法解释架空刑法条文、用保护法益架空构成要件、用系统目的无法实现代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保护法益应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物理方式干扰采样行为不符合《刑法》第286条第1款和第2款。其中,对第1款中“干扰”的限制应从行为对象和保护法益两方面展开。同时,对司法解释的理解也应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规定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正常运行 罪刑法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困境、成因与破解 被引量:4
16
作者 楼伯坤 李想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6,共14页
跨境网络犯罪是互联网结构要素跨越国境或边境的犯罪形式,使得犯罪的主体、行为、对象和结果等涉罪要素的载体处于不同的空间场,为确定刑事管辖权带来了复杂的现实境况,引起多国或多地区的管辖权冲突以及管辖权冲突规则难以协调等问题... 跨境网络犯罪是互联网结构要素跨越国境或边境的犯罪形式,使得犯罪的主体、行为、对象和结果等涉罪要素的载体处于不同的空间场,为确定刑事管辖权带来了复杂的现实境况,引起多国或多地区的管辖权冲突以及管辖权冲突规则难以协调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国各地区对保护管辖原则的理解僵化、刑事管辖权立法规范适用性不强、司法协作机制不完善所致。为此,中国应当重新解读并践行“双方可罚原则”,在鼓励“进取型管辖”的同时注重保障人权,积极推行适用“行为-结果联系原则”来确定刑事管辖权,以防止出现立法保守下的司法被动局面或者为宣示司法主权的立法过度扩张态势。鉴于此,我国应当尽快与刑事管辖权冲突比较突出的国家和地区缔结以惩治跨境网络犯罪为核心的国际条约、多边协定和司法协助规定,并在国内法中同步转化,以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网络安全治理目标的实现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管辖权 跨境网络犯罪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双方可罚原则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的成否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楷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受领人将不法原因给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成立侵占罪,涉及法益保护、法秩序的统一性等诸多问题。肯定说不符合法益保护原则与法秩序统一性的原理,各种两分说所采取的区分标准不明确或者不合理,其结论也有悖于刑法的谦抑性。民法上的... 受领人将不法原因给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成立侵占罪,涉及法益保护、法秩序的统一性等诸多问题。肯定说不符合法益保护原则与法秩序统一性的原理,各种两分说所采取的区分标准不明确或者不合理,其结论也有悖于刑法的谦抑性。民法上的合法行为,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的违法行为,就此而言,刑法判断不应当具有独立性。民法上的违法行为,并不当然具有刑法上的违法性,在此方面,应当强调刑法判断的独立性。即使某种行为的合法性在民法上存在分歧,基于刑法的谦抑性,也不应将这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质言之,只要给付者基于不法原因将财物交付给他人,即使其是否属于不法原因“给付”在民法上可能存在争议,也不应将受领人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法原因给付 返还请求权 侵占罪 法秩序统一性 法益保护原则 谦抑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坞原理对于智能体育的介入机制
18
作者 吴璇 孙逸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4,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避风港原则”已难以有效应对体育领域的数据信息侵权问题.该文提出应对数据侵权或信息侵权的保障策略——深层坞原理,通过与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深度对接,实施对受侵权数据或信息的“下潜”保护,有效遏制或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避风港原则”已难以有效应对体育领域的数据信息侵权问题.该文提出应对数据侵权或信息侵权的保障策略——深层坞原理,通过与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深度对接,实施对受侵权数据或信息的“下潜”保护,有效遏制或降低侵权损害,其内在逻辑和设计思路也适应未来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深层坞原理在当前数字化发展产业链中,既能在前端激发智能化生产活力,又能在后端强化监管制度和机制建设,提高侵权成本、协调数字体育用户与数据实际控制者权力失衡问题.在未来强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深层坞原理也将随之演进,利用未来智能对未来智能机器进行管理,展现其未来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层坞原理 泛智能化 深度对接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比例原则:同态报应量刑原则的法理根基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峰铭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0,共16页
德国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并不是刑罚的内在道德原则,而是外在于罪刑均衡的补充性政治原则。在预防性刑法时代,单凭比例原则无法对预防刑的扩张风险形成有效约束,而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点”或“幅”量刑限制理论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回... 德国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并不是刑罚的内在道德原则,而是外在于罪刑均衡的补充性政治原则。在预防性刑法时代,单凭比例原则无法对预防刑的扩张风险形成有效约束,而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点”或“幅”量刑限制理论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回归同态报应原则是捍卫古典罪刑均衡理念、防止重刑化趋势的可操作方案,实质是从“量”的思维转向“质”的思维。以同态报应作为量刑原则,不需要预设不合理的刑罚证成理论,也不必然导致不人道或无法操作的刑罚方式。同态报应的本质是罪犯角色的转换,将罪犯从试图脱离法秩序的优势地位转为受到法律强制力约束的弱势地位,从而否定罪犯的不法宣称,恢复法秩序的公信力。根据同态报应原则,社区矫正可以被视作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刑罚,而不仅仅是对监禁刑的边缘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均衡 比例原则 同态报应 法秩序 社区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人身侵害”刑法应对的反思与修正 被引量:2
20
作者 敖博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7,共13页
元宇宙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互动方式的同时,也潜藏着“人身侵害”的风险。元宇宙有限沉浸性所引发的深度冒犯是刑法介入元宇宙“人身侵害”的法理依据,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则为刑法介入提供了犯罪学上的理由。“个人—支配犯”... 元宇宙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互动方式的同时,也潜藏着“人身侵害”的风险。元宇宙有限沉浸性所引发的深度冒犯是刑法介入元宇宙“人身侵害”的法理依据,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则为刑法介入提供了犯罪学上的理由。“个人—支配犯”的应对模式在解释论上无法成立,元宇宙“人身侵害”不符合绝大多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构成要件,且因匿名性带来的认识错误问题进一步限缩了此类犯罪的适用空间。以义务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平台履行积极义务的优势,应以“平台—义务犯”作为元宇宙“人身侵害”的刑法应对模式,从义务类型、功能需求、行刑衔接三个方面对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作解释论上的限制,同时充分发挥软法的引导功能与行政法的管控功能,使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居于“备而慎用”的状态,以实现对元宇宙“人身侵害”的合理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人身侵害 冒犯原则 支配犯 义务犯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