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砂温中汤联合穴位埋线干预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张然 杨坤 +2 位作者 曾震军 刘君颖 刘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目的 观察香砂温中汤联合穴位埋线干预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60例伴HP感染CAG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观察香砂温中汤联合穴位埋线干预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60例伴HP感染CAG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40例,A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B组给予香砂温中汤治疗,C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香砂温中汤治疗,D组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内皮功能[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免疫功能、胃黏膜组织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p53表达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A组、B组和D组的70.00%(28/40)、75.00%(30/40)和62.50%(25/40)(P<0.05),A组、B组和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但A组、B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组VEGF水平和CD3^(+)、CD4^(+)高于A组、B组和D组,EGF、IL-6、TNF-α水平和CD8^(+)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但A组、B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C组COX-2、p53表达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但A组、B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砂温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伴HP感染的CAG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和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下调COX-2、p53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香砂温中汤 穴位埋线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丁敏 冯骅 +3 位作者 靳长旭 徐蕾 张婕 林天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羊肠线、PDS线3种方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观察2种不同材质微创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2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羊肠线组、PDS线组,每组76例。3组均取穴患侧攒竹、鱼腰、太阳... 目的比较针刺、羊肠线、PDS线3种方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差异,观察2种不同材质微创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2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羊肠线组、PDS线组,每组76例。3组均取穴患侧攒竹、鱼腰、太阳、地仓、颊车、牵正、下关、风池,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综合评分及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以评定疗效。并对2组不同材质埋线疗法治疗后即刻、第10天、第30天、第60天不良反应作对比观察。结果 3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额肌、口轮匝肌经治疗后ENoG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后即刻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P>0.05;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第10天,羊肠线组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DS线组,P<0.01;治疗第30天,羊肠线组出现压痛明显多于PDS线组,P<0.05,由于硬结、红肿发生频数较低,合并统计结果显示,硬结、红肿明显多于PDS线组,P<0.01。结论针刺、羊肠线及PDS线埋线对顽固性面瘫均有疗效,而两埋线组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方面更具优势,PDS线作为穴位埋线的埋植材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羊肠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顽固性 穴位埋线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质埋线法治疗颈椎病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冯骅 蒋亚秋 +1 位作者 丁敏 林天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材质微创埋线法治疗颈椎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92例颈椎病患者均取颈椎两侧夹脊穴(C3/C5/C7),左右共6穴。规定左侧3穴为PDS线组,接受PDS*Ⅱ(普迪思)线穴位埋植,右侧3穴为羊肠线组,接受羊肠线进行穴位埋植。比较治疗... 目的比较不同材质微创埋线法治疗颈椎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92例颈椎病患者均取颈椎两侧夹脊穴(C3/C5/C7),左右共6穴。规定左侧3穴为PDS线组,接受PDS*Ⅱ(普迪思)线穴位埋植,右侧3穴为羊肠线组,接受羊肠线进行穴位埋植。比较治疗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患者双侧埋线穴位部位压痛、红肿、硬结3种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后即刻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1周后,羊肠线组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DS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2周后,羊肠线组出现压痛、硬结红肿明显多于PDS线组(P<0.05,P<0.01)。结论 PDS线作为穴位埋线的埋植材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羊肠线,是一种优良的埋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羊肠线 PDS 颈椎病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经临床及护理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瑾冰 梁茜茜 吕计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痛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痛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7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是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穴位贴敷 药线点灸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双胜 区淑娟 冯凤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测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咳嗽、胸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上升、CD8减低,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改善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穴位埋线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斌 刘仍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6-828,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门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5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治疗组26例应用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乳果糖...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门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5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治疗组26例应用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3.04±0.96)分,对照组(4.90±2.0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阳健脾中药联合穴位埋线临床疗效肯定,是一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便秘 温阳健脾 穴位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惠云 林华型 +1 位作者 陈丽萍 张家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Oswestry评分量表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1为78.5%,对照组2为68.8%,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舒筋壮腰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物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方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9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两组疗效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和单纯性中药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功能性消化不良 穴位疗法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植蛋白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兵 满宜刚 +2 位作者 袁嫣然 汪中深 张士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57-658,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和性别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90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和性别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穴位埋线 粗大运动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祝然然 邹彪 陈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635-1641,共7页
目的探讨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肥胖门诊就诊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陈秋教授自拟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肥胖门诊就诊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6)。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采用代综方+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代综方+穴位埋线治疗,药物治疗周期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格检查指标、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大腿围、BMI、腰高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腰高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臀围、大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低于对照组,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T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In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Ins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Ins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ALT、AS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综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脾虚湿阻 代综方 穴位埋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锐 马虹宇 +2 位作者 李志文 许广杰 惠小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8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变化。方法:纳入被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口服卡马西平3个月以上的患者122例进行微创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变化。方法:纳入被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口服卡马西平3个月以上的患者122例进行微创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使用卡马西平的用药频次、剂量和不良反应的改变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100例患者经穴位埋线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除,治疗有效率达81.97%。埋线治疗后有52例(42.62%)患者停药,每天用药频次不少于3次的患者减少了32例(P<0.05),用药频次2次/d的患者也减少了32例(P<0.05),用药剂量不少于900 mg/d的患者减少了10例(P<0.05),用药剂量为300~900 mg/d的患者减少了42例(P<0.05)。治疗前因口服卡马西平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2例(42.62%),治疗后减少至18例(14.7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简单而且有效,可降低患者对卡马西平的依赖,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穴位埋线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军 焦琳 肖源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索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1]选针灸治疗癫痫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 目的探索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提供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1]选针灸治疗癫痫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SPSS 22.0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相关文献90篇,涉及腧穴63个,穴位埋线治疗癫痫选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大椎、腰奇、丰隆、心俞、鸠尾。应用频次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常用特定穴交会穴、络穴、背俞穴。关联规则分析:二阶、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分别为大椎→腰奇、大椎→筋缩+腰奇以及腰奇→癫痫穴+丰隆三者使用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可以得出4类有效聚类群和6类辨证分析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腧穴和经脉的内在规律,为穴位埋线治疗癫痫病的临床选穴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癫痫病 取穴规律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