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密频线谱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彦 尹天齐 +1 位作者 张能 黄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4,共14页
次级通路模型的辨识误差对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次级通路模型。然而,由于难以去除密频干扰的影响,次级通路辨识通常在初级振源关闭、背景噪声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但实际工程中,次级通路传递特性是时变... 次级通路模型的辨识误差对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次级通路模型。然而,由于难以去除密频干扰的影响,次级通路辨识通常在初级振源关闭、背景噪声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但实际工程中,次级通路传递特性是时变的,模型与实际工作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自适应控制效果不佳、甚至失稳。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时频滤波方法的低运算量、高精度辨识次级通路频响函数实部和虚部的方法。然后,分析了有密频干扰情况下实时辨识实部和虚部参数的波动特性规律。最后,提出了抗密频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去除密频干扰引起的辨识参数波动,并获得了稳定、高精度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结果。通过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抗密频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隔振装置的自适应控制性能。该研究具有高精度、低运算量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工程的时变环境中能快速提供可信的辨识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隔振 自适应控制算法 次级通路实时辨识 相位误差 密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汲能一体化的新型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2
作者 李芦钰 赵紫阁 +2 位作者 梁启刚 张晓华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0,共13页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 近年来,离合惯容阻尼器(clutching inerter damper,CID)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被广泛研究。由于被动CID装置未考虑飞轮速度重置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分段模型,导致其控制性能受限,因此本研究探讨了CID理想模型的半主动实现。文中从理想CID模型与被动CID模型的对比研究出发,深入阐述了2种模型的性能差异与局限性。随后,提出了一种汲能减振一体化的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Electromechanical clutching inerter damper,ECID)方案,给出了电惯容、飞轮速度重置与汲能功能的实施方案,建立了ECID的机电混合仿真模型。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深入研究了ECID的控制性能和汲能性能,探究了ECID内部电路中电阻和电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了ECID具有显著的振动控制和能量回收能力。本研究为离合惯容器、变惯容和能量回收提供了综合方案,对自供能半主动变惯容装置的发展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离合惯容阻尼器 减振汲能一体化 半主动控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悬挂结构体分阶段主被动抑振
3
作者 蔡赫 王燕波 +3 位作者 邓松波 李科 陈志鸿 楼云江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196,共9页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 针对机载重型悬臂体的瞬态和稳态抑振问题,提出了基于机械手的主被动分阶段抑振方法。由于机械手动态能力有限,在瞬态阶段,振动时间短振幅大,故采用机械手固定抱夹的被动减振方式;在稳态阶段,振动为周期性小振幅,故采用机械手多臂协同的主动抑振方式。首先,将机械手被动抱夹状态下的悬臂体等效为弹性支撑悬臂梁模型,通过分段构建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以脉冲激励的形式引入弹性力,获得被动减振模型;其次,在模态空间的基础上得到柔性基础下的振动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的主动抑振算法;最后,搭建了小机械手实验平台,将弯矩作为评价减振率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将主动抑振算法应用到实验平台中,理论与实验的抑振效果仅相差3.4%,验证了主动抑振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手 被动减振 主动抑振 瞬态和稳态 弹性支撑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仿真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双立 贺佩韬 +2 位作者 耿小明 谢溪凌 张志谊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 发动机振动经两侧支承结构传递到壳体表面,形成的振动声辐射使水下航行器易被探测。针对发动机振动传递控制问题,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种新型的主被动隔振支承,以替代传统的法兰支承。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分析振源振动传递特性,并结合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控制效果仿真。构建振源-隔振支承-壳体试验系统,验证主被动支承结构对振动传递的控制效果。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主被动隔振支承可使10~500 Hz频带内壳体主要线谱最大衰减2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被动隔振支承 自适应控制 振动传递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频率分隔的大型空间结构主被动混合振动抑制
5
作者 刘闯 龙佳一 +1 位作者 吕佰梁 岳晓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846,共9页
针对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中,各组装模块在组装冲击力扰动下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频率分隔的主被动混合协同振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大型空间结构多模块在轨组装动力学模型,进而分析了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的低阶模态... 针对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中,各组装模块在组装冲击力扰动下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频率分隔的主被动混合协同振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大型空间结构多模块在轨组装动力学模型,进而分析了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的低阶模态频率与特性。基于一阶固有模态频率分隔方法获取最优执行器分配策略,进而设计了分布式主被动振动控制器,并代入闭环振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振动控制策略,主被动混合协同振动控制策略能够使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中获得更优的振动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空间结构 模态频率分隔 主被动混合控制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阀的拖拉机电液悬挂主动减振特性分析
6
作者 徐成都 武瀚文 +2 位作者 郝云晓 权龙 赵星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3,共7页
针对拖拉机运输路况差、环境复杂的问题,为提高拖拉机运输过程平稳性、舒适性,提出基于数字阀的拖拉机电液悬挂主动减振方案,采用高响应数字液压阀,实时调整农具悬挂液压缸速度和位移以抵消振动。首先,推导了悬挂农具的拖拉机振动系统... 针对拖拉机运输路况差、环境复杂的问题,为提高拖拉机运输过程平稳性、舒适性,提出基于数字阀的拖拉机电液悬挂主动减振方案,采用高响应数字液压阀,实时调整农具悬挂液压缸速度和位移以抵消振动。首先,推导了悬挂农具的拖拉机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建立了仿真模型,研究了在随机路面、正弦路面和脉冲路面条件下的主动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路面条件下,该方案均可实现对拖拉机振动的有效抑制;其中,在20 km/h随机路面输入激励下,电液悬挂主动减振系统可使拖拉机垂向加速度最大值由2.13 m/s^(2)降至1.01 m/s^(2),均方根值由0.84 m/s^(2)降至0.28 m/s^(2),相较被动减振量值降低63%,减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拖拉机 主动减振 电液悬挂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输水圆管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7
作者 姜子航 庞森 +1 位作者 郝向炜 吴园园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16-21,共6页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模型设计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开关控制律,并采用随机分形搜索算法对开关控制律的三个系数进行了参数寻优。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完成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半主动控制律可以显著减低金属圆管在水流脉动激励以及动力源外部激励复合作用下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圆管 流固耦合 半主动减振 磁流变阻尼器 开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振动主动控制的电磁作动器优化设计与分析
8
作者 范新宇 何洲宇 +2 位作者 郑力 史云欢 陆金铭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18,共10页
电磁作动器作为振动主动控制的核心部件,设计一款基于Halbach磁极阵列的新型安培力式电磁作动器,具有高力密度和低输出力波动率的特点。分析电磁作动器的多物理场耦合关系,建立电磁场-能耗场耦合优化模型,其中能耗场采用神经网络代理模... 电磁作动器作为振动主动控制的核心部件,设计一款基于Halbach磁极阵列的新型安培力式电磁作动器,具有高力密度和低输出力波动率的特点。分析电磁作动器的多物理场耦合关系,建立电磁场-能耗场耦合优化模型,其中能耗场采用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建模方法以提升计算效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结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获取最佳设计参数组合。试制电磁作动器样机并开展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电磁作动器在30.0~250.0 Hz频段内,电磁力常数可达20 N/A,非线性度小于10%;在250.0 Hz峰值正弦激励电流8 A时电磁作动器能耗为105.20 W,具有力衰减率低,线性度良好和低功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减振 电磁作动器 优化设计 多物理场 输出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被引量:1
9
作者 秦超 周洪海 +2 位作者 贺帅 徐振邦 朱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3,共10页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采用主动阻尼方法抑制共振峰,微振动模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频响函数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前六阶的模态频率分布均小于10 Hz,被动隔振系统能大幅抑制10~200 Hz频段内的地面微振动;主动隔振能够实现14 dB的隔振系统共振峰衰减效果。微振动模拟功能能够有效产生接近星上的单频和多频真实扰动线谱,在特定频谱的扰动模拟实验中,幅值最大误差为5.9%,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平台的各项功能均能满足地面模拟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实验 有限元分析 主动隔振 被动隔振 微振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柱振动的主被动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欣业 高赫远 +3 位作者 郭晓强 张文学 阳君奇 杨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10,共13页
在油气井钻进作业过程中,钻柱长期工作在充满钻井液的狭长井筒里,其受到井底压力、摩擦、岩石硬度变化的影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振动,这些是影响钻具寿命和钻进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分析工程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普... 在油气井钻进作业过程中,钻柱长期工作在充满钻井液的狭长井筒里,其受到井底压力、摩擦、岩石硬度变化的影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振动,这些是影响钻具寿命和钻进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系统分析工程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钻柱系统振动的有效控制问题,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钻杆振动控制上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不足之处,并对钻柱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现有的钻柱振动主动控制主要集中于单一方向(扭转振动)和2个方向的耦联振动(纵扭耦联振动),且控制参数主要集中于钻压和扭矩,仅控制单方向的振动和单参数的调节,效果将很难保证;(2)被动控制是通过改变钻柱系统自身的结构或设计参数来抑制其振动,控制过程不受结构响应和外部干扰的影响,虽然效果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仍应在设计阶段给与足够的重视;(3)今后钻柱振动控制将朝着同时基于地面和井下测量数据,纵、横、扭3个方向联合控制的方向发展。结论认为,钻杆振动往往是几种基本振动形式的耦联,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数据驱动的钻进系统动力学建模、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现代鲁棒自适应控制技术以及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钻柱振动研究和发展的主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耦联振动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智能控制 数字驱动建模 随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夹层流体的双板主、被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仕天 陈美霞 赵应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为了对含夹层流体的双板结构的振动进行控制,基于改进的傅里叶级数法对此双板结构进行理论建模,采取等效方法考虑涂敷阻尼层的影响,并运用有限元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介绍FxLMS算法并将其运用于双板的主动控制中,以前述理论... 为了对含夹层流体的双板结构的振动进行控制,基于改进的傅里叶级数法对此双板结构进行理论建模,采取等效方法考虑涂敷阻尼层的影响,并运用有限元方法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介绍FxLMS算法并将其运用于双板的主动控制中,以前述理论方法为基础,得到各通道的传递函数,并基于MATLAB进行算法仿真,取得较好控制效果,可为算法的控制效果验证提供参考。对双板的振动进行控制试验,对比控制前后双板振动加速度级,发现敷设阻尼层较为明显减弱中高频振动,在135Hz频率点处主动控制单通道的控制效果良好,主、被动一体化控制前后下板的振动加速度总级(10~3000Hz)相比降低6.61dB,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改进的傅里叶级数法 双板结构 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Filter-xLM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复杂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建模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嘉明 袁丽芸 +2 位作者 陆静 陈莎 文润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2,共8页
在弹性空腔结构上敷设被动约束层阻尼(passive constraint layer damping, PCLD)可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针对这类复杂结构建立了二维复合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PCLD结构采用两节点四自由度的PCLD梁单元,声场采用... 在弹性空腔结构上敷设被动约束层阻尼(passive constraint layer damping, PCLD)可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针对这类复杂结构建立了二维复合弹性空腔的边光滑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其中,PCLD结构采用两节点四自由度的PCLD梁单元,声场采用边光滑有限元模型。以二维全敷设复合矩形空腔模型为数值算例,以精细网格下的有限元法结果作为参考解,对比研究了在相同背景网格下,边光滑有限元法和有限元法的频响结果,发现前者更接近参考解,说明同样的计算成本下,边光滑有限元法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特别是在中频计算中。最后,分析了PCLD结构对某汽车驾驶舱的降噪效果,以及黏弹层和约束层厚度参数的影响规律,发现黏弹层厚度增大,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腔噪声,而约束层厚度增大,并不能在整个频段得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光滑有限元法 被动约束层阻尼 二维复合弹性空腔 降噪 声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反激励力作用下齿轮箱减振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燊 程鲲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从主动振动控制原理出发,通过改变反激励力的方式研究齿轮箱减振降噪效果。建立齿轮箱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获取轴承支反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齿轮箱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并建立箱体振动实验平台,结合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确定次级力源... 从主动振动控制原理出发,通过改变反激励力的方式研究齿轮箱减振降噪效果。建立齿轮箱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获取轴承支反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齿轮箱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并建立箱体振动实验平台,结合有限元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确定次级力源布放位置;基于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在次级力源上施加不同激励力抑制其振动,分析在不同激励力作用下的减振效果;将获取的箱体表面振动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导入LMS Virtual.Lab声学软件中计算齿轮箱向外声场辐射的噪声。研究结果表明:施加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反激励力减振效果最佳,相比于无控制状态平均位移减小0.18mm,施加抑制主导模态的反激励力时降噪效果最佳,在1191Hz处最高降噪量达到50.13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振动控制 反激励力 齿轮箱 振动特性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悬臂体结构的主被动联合抑振
14
作者 蔡赫 李科 +2 位作者 王燕波 邓松波 陈志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6,共12页
为解决机载悬臂体结构在长悬臂梁挂载状态下的全频域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级联的主被动联合抑振模型及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在远端头体连接处加装机械手进行抑振。机械手采用主动抑振减小低频正弦振动,其上串联的被动减振器降低高... 为解决机载悬臂体结构在长悬臂梁挂载状态下的全频域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级联的主被动联合抑振模型及控制优化方法。通过在远端头体连接处加装机械手进行抑振。机械手采用主动抑振减小低频正弦振动,其上串联的被动减振器降低高频随机振动。在对头体连接处进行负载振动等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减振因子和总均方根加速度的主被动综合减振率的计算方法,并根据高低频切换频率(10 Hz)和综合减振率(40%)等指标得到机械手主被动减振参数。通过耦合级联的方法解决了机械手在主动抑振过程中悬臂体、机械手及其被动减振器的串联耦合问题,从而构建串联耦合作用下的机械手全伺服系统模型。最后采用伺服优化、抑振前馈和极点配置等综合优化算法提升机械手的动态性能。根据仿真结果,机械手的主动抑振带宽和综合减振率均满足抑振需求,为全频域环境载荷作用下机载挂载的减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等效 主被动联合抑振 机械手系统抑振模型 控制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技术
15
作者 梅远燃 尹彦东 +4 位作者 代辉 杨光海 吴晔 戴凌冉 陈炯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2,123,共9页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 针对制导跟踪系统中的机载光电平台在工作时受载机振动和气流扰动引起的宽频随机振动干扰,导致稳定精度下降、图像模糊、跟踪脱靶等问题,提出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三环伺服控制和自抗扰位置控制策略,搭建基于音圈电机的单自由度机载光电平台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主被动复合减振系统可有效降低振动信号对光电平台的影响,并且加入主动减振控制后的系统可以拓宽减振频宽,抑制低频振动信号且信号幅值可在被动减振基础上再次被有效衰减2个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平台 主被动并联复合减振 三环伺服控制 自抗扰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滑模控制的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主动减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星 郑水利 +1 位作者 候宇 杨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存在典型的机电耦合现象以及欠阻尼特性,由机电耦合效应导致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电动汽车传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针对电机与传动系的共振问题,建立了电机-传动系双质量模型以及电机控制模型。为了避免电动汽车在怠速和巡航工况下电机与传动系处于共振状态,通过对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控制以及磁场定向等控制,当系统将要处于共振频率时,电机角速度会增加(25~35)rad/s左右,使得系统迅速偏离共振频率来达到降低共振响应的目的。对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在不同工况下和不同车型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共振加速度响应较之前未加速入控制时显著降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降低汽车传动系振动方面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减振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制冷机多向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李尚举 杨宝玉 +2 位作者 诸经豪 张家昆 李玉涵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0,共8页
机械制冷机作为提供空间红外载荷低温环境的主要设备,其多向微振动问题是影响大口径、高分辨率空间望远镜成像质量及原子光钟系统中超稳腔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机械制冷机多向振动特性,对比不同主动减振方法提出基于自适应窄带滤波器... 机械制冷机作为提供空间红外载荷低温环境的主要设备,其多向微振动问题是影响大口径、高分辨率空间望远镜成像质量及原子光钟系统中超稳腔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机械制冷机多向振动特性,对比不同主动减振方法提出基于自适应窄带滤波器原理的多向主动振动控制方法,搭建了多向自适应主动减振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制冷机多向微振动,压缩机轴向、连管方向与垂直底板方向高阶振动加速度均减小至1E–4 g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冷机 多方向主动减振 自适应控制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综合的无源风机减振控制系统优化
18
作者 王锴 冒宇航 陈志强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8-1879,共12页
针对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的减振控制问题,首先建立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减振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将无源网络的正实导纳函数作为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定义4个性能指标;然后,通过将正实导纳函数的系数作为优化变量,研究当正实导纳函数为不... 针对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的减振控制问题,首先建立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减振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将无源网络的正实导纳函数作为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定义4个性能指标;然后,通过将正实导纳函数的系数作为优化变量,研究当正实导纳函数为不同类型的函数时单指标和多指标优化问题;最后,利用网络综合方法,将不同情形下所得正实导纳函数的优化结果实现为阻尼器-弹簧-惯容网络,并通过FAST平台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正实导纳函数的McMillan阶的增加,系统输出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同阶次正实导纳情形下降低网络实现复杂度会使得系统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风力发电机 减振控制 惯容 无源机械网络 无源网络综合 正实导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D模型的车载减振平台主动控制研究
19
作者 程章剑 强红宾 +2 位作者 刘凯磊 康绍鹏 杨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7-63,共7页
在复杂路况上行驶的救护车,车上的病人会受到多个方向的振动激励,且在竖直方向主要受到低频大振幅的振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采用Stewart减振平台实现对六个自由度振动的衰减,并借鉴惯容器-弹簧-阻尼(ISD)模型中的惯容器具有通高频、阻... 在复杂路况上行驶的救护车,车上的病人会受到多个方向的振动激励,且在竖直方向主要受到低频大振幅的振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采用Stewart减振平台实现对六个自由度振动的衰减,并借鉴惯容器-弹簧-阻尼(ISD)模型中的惯容器具有通高频、阻低频,以及弹簧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隔振特性,来改进一种主动反向加速度补偿算法,可实现对平台各方向进行可持续低频大振幅减振。同时系统以回中位能力和减振能力为指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利用SimMechanics模块搭建Stewart平台进行实际工况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车载减振平台针对低频大振幅激励具有良好的减振能力,并且相比传统的SD模型算法,改进后的基于ISD模型算法的减振能力提高了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D模型 主动减振 多维减振 低频大振幅 STEWART机构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调控阻尼器的拉索减振方法研究
20
作者 梁栋 卢建峰 +2 位作者 高启战 闫峰 闫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6,共10页
目的提出拉索多阶耦合振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解决该类工程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设计电磁调控阻尼器,并提出相应减振方法用于抑制拉索的多阶耦合振动;为验证该电磁调控阻尼器的广谱减振性能,针对模型索设计了包括单阶和耦合振动在内的多种... 目的提出拉索多阶耦合振动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解决该类工程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设计电磁调控阻尼器,并提出相应减振方法用于抑制拉索的多阶耦合振动;为验证该电磁调控阻尼器的广谱减振性能,针对模型索设计了包括单阶和耦合振动在内的多种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黏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单阶振动问题中,该电磁调控阻尼器能够实现在更宽频率范围内对拉索振动进行减振;在多阶耦合振动问题中,该电磁调控阻尼器能够实现对主振动模态的目标识别与控制。结论利用电磁调控装置驱动相应的阻尼元件介入振动系统,实现对拉索主振动模态的实时控制,是抑制拉索多阶耦合振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谱减振 主动控制 多阶耦合 电磁调控阻尼器 可变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