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Using Energy Recyclable Photovoltaic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Meiso YOKOYAMA WU Chung-ming SU Shui-hs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We demonstrate that power recycling is feasible by using a semi-transparent stripped Al electrode as interconnecting layer to merge a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WOLED) and an organic photovoltaic(OPV) cell.T... We demonstrate that power recycling is feasible by using a semi-transparent stripped Al electrode as interconnecting layer to merge a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WOLED) and an organic photovoltaic(OPV) cell.The device is called a PVOLED.It has a glass / ITO / CuPc / m-MTDATA ∶ V 2 O 5 / NPB / CBP ∶ FIrpic ∶ DCJTB / BPhen / LiF / Al / P3HT∶ PCBM / V 2 O 5 / Al structure.The power recycling efficiency of 10.133% is achieved under the WOLED of PVOLED operated at 9 V and at a brightness of 2 110 cd / m 2,whe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OPV is 2.3%.We have found that the power recycling efficiency is decreased under high brightness and high applied voltage due to an increase input power of WOLED.High efficiency(18.3 cd / A) and high contrast ratio(9.3) were obtained at the device operated at 2 500 cd / m 2 under an ambient illumination of 24 000 lx.Reasonable white light emission with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 color coordinates of(0.32,0.44) at 20 mA / cm 2 and slight color shift occurred in spite of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50 mA / cm 2.The proposed PVOLED is highly promising for use in outdoors displa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contrast ratio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PV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A Sr_2SiO_4:Eu^(3+) Color Conversion Layer
2
作者 Meiso Yokoyama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Abstract:Hybrid inorganic/organic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hybrid-WOLEDs)are fabricated by combi-ning the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PHOLEDs)with red Sr2SiO4:Eu3+phosphor spin coateda... Abstract:Hybrid inorganic/organic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hybrid-WOLEDs)are fabricated by combi-ning the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PHOLEDs)with red Sr2SiO4:Eu3+phosphor spin coatedas a color conversion layer(CCL)over the other side of glass substrate on the devices.The basic configuration of thePHOLEDs consists a host material,N,N'-dicarbazolyl-3,5-benzene(mCP)which doped with a blue phosphorescentiridium complexes iridium(Ⅲ)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FIrpic)to produce high efficient blue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The hybrid-WOLED shows maximum luminous efficiency of 22.1 cd/A,maximumpower efficiency of 11.26 lm/W,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10.2%and CIE coordinates of(0.32,0.34).Mo-reover,the output spectra and CIE coordinates of the hybrid-WOLED have a small shift in different driving currentdensity,which demonstrate good color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OLEDs) COLOR conversion layer(CCL) SR2 Si04 EU COLOR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ynode
3
作者 Meiso YOKOYAMA LI Chi-Shing SU Shui-hs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This work presents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FEOLEDs) with dynode,in which an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layer is used instead of an inorganic phosphor thin film in the field emission display(F... This work presents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FEOLEDs) with dynode,in which an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layer is used instead of an inorganic phosphor thin film in the 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The proposed FEOLEDs introduc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into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which exhibit a higher luminous efficiency than conventional OLED.Th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emitted from the carbon nanotubes(CNTs) cathode and to be amplified by impact the dynode in vacuum.Thes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are injected into the multi-layer organic materials of OLED to increase the electron density.Additionally,the proposed FEOLED increase the luminance of OLED from 10 820 cd/m2 to 24 782 cd/m2 by raising the current density of OLED from an external electron source.The role of FEOLED is to add the quantity of electrons-holes pairs in OLED,which increase the exciton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OLED.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urrent density,the FEOLED exhibits a higher luminous efficiency than that of O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mission diode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ELECTR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清剂对OLED基板玻璃澄清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田英良 李志峰 赵志永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11-3418,3425,共9页
OLED基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对玻璃质量要求较高,其中配合料的熔化澄清过程尤为关键。本研究采用高温视像技术对配合料熔化和玻璃液澄清过程进行原位观察,探究了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锑和硫酸钡三种澄清剂及其添加量对OLED基板玻璃液澄清效果... OLED基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对玻璃质量要求较高,其中配合料的熔化澄清过程尤为关键。本研究采用高温视像技术对配合料熔化和玻璃液澄清过程进行原位观察,探究了二氧化锡、三氧化二锑和硫酸钡三种澄清剂及其添加量对OLED基板玻璃液澄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图像分析法对保温4 h后玻璃液中剩余气泡数量及平均直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锡的澄清效果优于三氧化二锑和硫酸钡,当二氧化锡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时,澄清效果最佳,剩余气泡数仅为2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基板玻璃 澄清剂 气泡 高温视像(H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巨量转移机构刺晶减振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强 樊竞超 +2 位作者 牛萍娟 陈云喆 孙海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针对气动针刺式巨量转机构在高速、高频刺晶过程横梁扭转振动影响转移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平衡法的双边侧挂直线电机主动减振方案,基于同步反向运动的针刺系统和随动系统,建立了横梁扭转振动幅值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有限元法对运... 针对气动针刺式巨量转机构在高速、高频刺晶过程横梁扭转振动影响转移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平衡法的双边侧挂直线电机主动减振方案,基于同步反向运动的针刺系统和随动系统,建立了横梁扭转振动幅值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有限元法对运动过程进行瞬态分析。直线电机电流控制上采用了BP-PID(back propagation-process identifier)方法调控参数,提高了电流函数收敛速度,降低了启动电流超调量,优化了电机推力的控制方法。试验表明,在不间断加速模式与高速启停模式下分别减小横梁振幅86.74%与84.47%,证明了动态平衡法主动减振结构对抑制气动针刺巨量转移装置横梁扭转振动效果明显,对巨量转移精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量转移 Mini/Micro LED 主动减振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调控芽苗菜品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水欢 袁思洁 +4 位作者 郭楠楠 陈贤 樊亚敏 高晗 詹丽娟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芽苗菜正逐渐成为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健康植物源食品。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固态光源,已被广泛应用于芽苗菜的栽培和品质调控。基于芽苗菜的营养价值和LED光照技术,综... 芽苗菜正逐渐成为一类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健康植物源食品。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固态光源,已被广泛应用于芽苗菜的栽培和品质调控。基于芽苗菜的营养价值和LED光照技术,综述LED光照对芽苗菜色泽(叶绿素、β-胡萝卜素)、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抗氧化物质(酚类物质、维生素C)及抗氧化活性的调控作用,并解析其调控机制。认为,与同种成熟蔬菜相比,芽苗菜含有更多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酚类物质、维生素C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及更强的抗氧化活性。LED能够提供与植物体内光感受器和光合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吸收谱相匹配的最优光波长,对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实现植物生产效率的最大化。红光、蓝光、红蓝复合光和绿光均能促进芽苗菜中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合成,并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未来研究将集中在LED光质配比、LED光照协同其他因素、LED光照对采后芽苗菜贮藏保鲜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等方面,为芽苗菜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苗菜 发光二极管(LED) 品质调控 色泽 营养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吡啶类中性铱磷光配合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晏彩先 黄光英 +2 位作者 张柯 侯文明 常桥稳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2-3207,3213,共7页
选用2-苯基吡啶(ppy)作为主配体,分别以2,6-二甲基-3,5-庚二酮(tmacac)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dmacac)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中性铱(Ⅲ)配合物Ir(ppy)_(2)(dmacac)和Ir(ppy)2(tmacac)。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选用2-苯基吡啶(ppy)作为主配体,分别以2,6-二甲基-3,5-庚二酮(tmacac)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dmacac)为辅助配体,设计合成出两种中性铱(Ⅲ)配合物Ir(ppy)_(2)(dmacac)和Ir(ppy)2(tmacac)。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组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能,并同时对比分析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最大发射波长为523和533 nm,在CH_(2)Cl_(2)中发光颜色由绿色到黄绿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吡啶 中性铱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晶体结构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共振TADF分子的设计策略
8
作者 张泽华 于海涛 祁彦宇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7,共20页
自首例多重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Multiple resonance thermal activation delayed fluorescence,MR-TADF)分子报道至今,其表现出的窄带发射、高发光量子效率等特性在有机电子学,尤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自首例多重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Multiple resonance thermal activation delayed fluorescence,MR-TADF)分子报道至今,其表现出的窄带发射、高发光量子效率等特性在有机电子学,尤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领域引发了持续的研究热度,迅速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并涌现出了众多性能出色的分子和高性能器件。以MR-TADF分子为发光层的器件不断刷新人们对OLED的认知,其中一些采用了超荧光技术所制备的器件性能代表了当今某些光色领域OLED性能的最高值。随着人们对超高分辨率显示器需求的与日俱增,国际电信联盟(ITU)宣布了下一代色域标准,即BT.2020。此标准建立了最宽的显示色域标准,要求单色的原色波长为467、532和630 nm,这个色域非常宽。同时,在如此之宽的色域上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对器件基元色纯度的要求达到了可谓史无前例的严格。因此,它为显示技术树立了一个具有极大挑战难度的色纯度目标。鉴于以往传统荧光材料难以担当此攻关重任,故而BT.2020的出现给予了MR-TADF分子新的发展机遇,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该领域愈发火热起来。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研究与实践,MR-TADF分子家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大家讨论和归纳的重点基本都集中在领域整体的发展方面,专门针对分子设计策略所展开的讨论和总结依旧较少,不足以为刚涉足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足够的参考。因此,本文从X-π-X原则,快反向系间窜越过程,窄带发射与高振子强度等方面,阐述了近三年来所报道的MR-TADF分子的设计思路,并对未来可能的设计方向进行了展望,例如将一些不同于传统MR-TADF分子的结构引入这一领域。最后,对今后MR-TADF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电致发光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9
作者 姚默鎏昕 黄光英 +2 位作者 王文轩 刘金辉 李子璇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8-203,共6页
本文合成了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ppy)_(2)(bpy)PF_(6)],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将2,2'-联吡啶、二(2-苯基吡啶)氯化铱二聚体与六... 本文合成了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铱配合物(2,2'-联吡啶)双(2-苯基吡啶)铱(Ⅲ)六氟磷酸盐[Ir(ppy)_(2)(bpy)PF_(6)],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将2,2'-联吡啶、二(2-苯基吡啶)氯化铱二聚体与六氟磷酸钾反应,以93.04%的高收率合成了Ir(ppy)_(2)(bpy)PF_(6)。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质谱及红外光谱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该铱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果均与预期配合物一致。晶体结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m。在光物理性能方面,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铱配合物在577 nm处展现出优异的黄橙色磷光发射,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该配合物在OLED与PLED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潜力,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并优化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铱配合物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 合成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O_(2)纳米球与荧光粉色转换层的高质量白光OLED器件
10
作者 陈飞乐 韩长峰 +5 位作者 肖玉琦 鲁云生 胡烈宏 刘彦峰 潘君友 章婷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3-1713,共11页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凭借其轻薄、柔性和面光源特性,在固态照明与显示领域备受瞩目。但WOLED仍面临着寿命不足、色坐标漂移、功率效率不高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本研究构建了蓝光OLED激发黄和红双色荧光粉薄膜的复合结构,通...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凭借其轻薄、柔性和面光源特性,在固态照明与显示领域备受瞩目。但WOLED仍面临着寿命不足、色坐标漂移、功率效率不高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本研究构建了蓝光OLED激发黄和红双色荧光粉薄膜的复合结构,通过全光谱匹配筛选荧光粉,并优化荧光粉薄膜的光谱特性,成功实现了高显色指数(CRI)92.5的白光器件。并且通过引入SiO_(2)纳米球作为分散介质和散射介质,一方面有效抑制荧光粉团聚引发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同时又提高了蓝光OLED的出光效率,使器件功率效率从47 lm/W提升至58 lm/W,相对增幅达23%。本方案兼具OLED的传统优势与荧光粉的卓越稳定性,简化了工艺流程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实验表明,器件在4~10 V电压范围内色坐标偏移ΔCIE<0.008,在博物馆照明、医疗手术灯等高端场景中展现出重大应用潜力。该研究为新一代WOLED的产业化提供了可扩展的技术范式,对推动健康照明与柔性显示技术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色坐标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Ⅲ)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易源海 毛茂 +1 位作者 彭嘉欢 李慧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53-165,共13页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凭借其高效的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利用能力,已成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备受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青睐。目前,基于铱(Ⅲ)和铂(Ⅱ)的磷光配合物在OLED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两类金属的稀缺... 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凭借其高效的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利用能力,已成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备受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青睐。目前,基于铱(Ⅲ)和铂(Ⅱ)的磷光配合物在OLED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两类金属的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机显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具有显著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金(Ⅲ)配合物发光材料,通过灵活的配体设计策略,能够展现出磷光或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的发光特性,为高效OLED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和器件制备工艺,金(Ⅲ)配合物发光材料已展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和良好的器件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金(Ⅲ)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围绕磷光与TADF两种发光机制,深入剖析了金(Ⅲ)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Ⅲ)配合物 磷光 热活化延迟荧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层结构提高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效率与稳定性
12
作者 于宏宇 张宝文 +1 位作者 陈平 张勇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和叠层NUV-OLEDs,并比较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叠层器件的性能显著优于单层器件。其中,BCPO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84 nm,近紫外光占比56.9%,外量子效率2.91%,辐射功率34.2 mW/cm^(2);而BCPO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提高到60.5%,外量子效率提高到5.73%,辐射功率达到52.8 mW/cm^(2)。TAZ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77 nm,近紫外光占比79.1%,外量子效率3.65%,辐射功率15.7 mW/cm^(2);而TAZ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略增至79.6%,外量子效率提高到7.21%,辐射功率达到29.4 mW/cm^(2)。此外,叠层器件在相同辐射功率下所需电流密度更低,这使得叠层器件能够展现出比单层器件更好的发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近紫外光 叠层结构 电荷生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杂环卡宾(NHC)配体的金(Ⅰ)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易源海 毛茂 +1 位作者 周芷晴 李慧杨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7,共5页
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发光材料,力求获得更优越的器件性能。近年来,含有氮杂环卡宾(NHC)的金(Ⅰ)配合物,通过搭配合适的给体单元(如酰胺、炔基、芳基),不仅能够展现出超快的辐射衰减速率,还能实... 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发光材料,力求获得更优越的器件性能。近年来,含有氮杂环卡宾(NHC)的金(Ⅰ)配合物,通过搭配合适的给体单元(如酰胺、炔基、芳基),不仅能够展现出超快的辐射衰减速率,还能实现接近100%的发光量子产率,被视为发光材料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地综述了氮杂环卡宾金(Ⅰ)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剖析不同配体基团的选择策略,结合分子设计原理,探讨分子结构与其光电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材料在提升OLED性能方面的潜力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金(Ⅰ)配合物 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活化延迟荧光 氮杂环卡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及咔唑和二苯胺衍生物电子给体-受体结构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光电性能
14
作者 周永慧 黄如军 +5 位作者 姚东超 张艾巍 孙渝杭 陈柱君 朱柏松 郑佑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1-712,共12页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 通过α-二酮与邻苯二胺、吡啶二胺缩合反应,构建了喹喔啉和吡啶并吡嗪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分别以二苯胺、咔唑衍生物为电子给体,合成了4个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氮杂环荧光材料F1~F4。通过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荧光寿命测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F1~F4均为荧光小分子。室温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利用电子给体和受体的电子效应不同可以调控材料的发光颜色,其中三苯胺相对于苯基咔唑的供电子能力更强,表现为F1比F2、F3比F4红移现象更加明显;而吡啶并吡嗪具有多氮的缺电子结构,与喹喔啉相比共轭程度增加,导致F3比F1、F4比F2发生的斯托克斯位移数值增大。总之,F1~F4的甲苯溶液最大荧光光谱发射峰位于529、464、568和507 nm,荧光寿命分别为12.21、2.61、9.76和6.03 ns,荧光量子效率最高可达98.2%,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将F1~F4发光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DF1~DF4。所得器件DF1和DF3性能更好,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3.38和11.98 cd·A-1,且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4.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 电子给体和受体 喹喔啉 吡啶并吡嗪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技术在印刷显示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雨欣 刘江浩 +6 位作者 王卉 张婉 齐英群 侯兰兰 乔云 徐英杰 黄蓓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9-309,共11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喷墨打印技术在显示器件制造中发挥的作用,开拓该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场景,加快推进喷墨打印大尺寸显示屏的商业化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方法分析显示器件制造中现有工艺的不足,阐述喷墨打印技术的原理及技术优势,结合大量... 目的为深入了解喷墨打印技术在显示器件制造中发挥的作用,开拓该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场景,加快推进喷墨打印大尺寸显示屏的商业化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方法分析显示器件制造中现有工艺的不足,阐述喷墨打印技术的原理及技术优势,结合大量研究实例和科研成果,进一步说明该技术在显示器件,尤其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制造中的应用和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总结目前的发展瓶颈,指出解决方向。结论喷墨打印技术在印刷显示制造中发挥出独特优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巨大的应用价值,面向产业化生产的道路虽有挑战但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印刷 印刷显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光TADF材料的敏化白光OLED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子杰 王文军 +1 位作者 李淑红 刘云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4,共10页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由于面光源、可柔性、轻薄、自发光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目前,高效溶液处理的混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很少被报道。本文选择蓝色热致延迟荧光材料DMAC-DPS作为传统橙色磷光材料PO-01-TB的敏化主...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由于面光源、可柔性、轻薄、自发光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显示和照明领域。目前,高效溶液处理的混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很少被报道。本文选择蓝色热致延迟荧光材料DMAC-DPS作为传统橙色磷光材料PO-01-TB的敏化主体,制备了热活化敏化的杂化单发光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白光器件,分析了器件能量传递机制。通过主客体掺杂浓度调控,实现了外部量子效率最高为8.00%、电流效率为22.32 cd/A、对应CIE坐标(0.405,0.497)及色温为4059 K的暖白光OLED器件,增加空穴阻挡层DPEPO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光谱稳定性,实现了更小的ΔCIE(0.017,0.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致延迟荧光材料 溶液处理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铂配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崇现 夏清华 梁爱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自身显著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有效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从而使理论内部发光量子效率达到100%,促进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信息显示及固态照明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其中,红光铂配合物对于高色纯度全彩平板显示...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自身显著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有效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从而使理论内部发光量子效率达到100%,促进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信息显示及固态照明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其中,红光铂配合物对于高色纯度全彩平板显示以及白色照明的实现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红光铂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光发射特性及其在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制备高效率、长寿命以及高色纯度的红色有机发光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磷光材料 铂配合物 红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光HLCT材料pCzAnN作敏化主体的单发光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8
作者 李晓霞 田甜甜 +3 位作者 杨睿浩 许慧侠 苗艳勤 王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7-1757,共11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作为照明和显示领域极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实现超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的白光OLEDs,对有机发光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Hybridized local and c...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作为照明和显示领域极其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实现超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的白光OLEDs,对有机发光层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Hybridized local and charge transfer,HLCT)材料的“热激子”通道可以将高能三线态激子窜跃至单线态,实现理论上100%的激子利用率,快速的反向系间窜跃可有效抑制三线态激子猝灭,从而降低器件效率滚降。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电荷平衡策略优化器件结构,制备了基于HLCT材料pCzAnN的高效蓝光OLED。在此基础上,以pCzAnN作为传统荧光材料的敏化主体,通过不完全能量传递策略,实现了双色及三色白光OLEDs制备。制备的白光OLEDs最高显色指数达到90,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8.76%,且展现出较低效率滚降及良好的光谱稳定性。本研究对开发简单、高效率、低滚降白光OLEDs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白光 杂化局部和电荷转移 效率滚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研究
19
作者 赵变丽 王晶 +4 位作者 李文文 张静 孙宁 王登科 江楠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6,共7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光谱与正向辐射光谱相比,存在明显的窄化现象。研究影响器件侧向辐射光谱窄化的因素,进一步减小辐射光谱的线宽,可为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辐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研究了随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层NPB厚... 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侧向辐射光谱与正向辐射光谱相比,存在明显的窄化现象。研究影响器件侧向辐射光谱窄化的因素,进一步减小辐射光谱的线宽,可为电泵浦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光辐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研究了随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层NPB厚度的变化,器件衬底侧向辐射光谱的半高宽、峰位以及偏振特性的变化情况。比较了有机发光二极管衬底边缘两侧蒸镀银膜与未蒸镀银膜时的衬底侧向辐射光谱。研究发现蒸镀银膜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衬底侧向辐射光谱半高宽变窄,并且当空穴传输层NPB的厚度为130 nm时,器件衬底侧向辐射光谱半高宽低至14 nm。说明器件衬底两侧存在银膜作为反射镜的情况下,衬底中侧向传播的光将受到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辐射光谱的窄化和辐射光放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侧向辐射光谱 光谱半高宽 泄漏波导模式 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氢苊骨架构建的深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20
作者 王妍 张富俊 +4 位作者 张校宇 徐佳惠 童碧海 陈平 孔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合成了4种在二氢苊骨架上连接咔唑或三苯胺电子给体和氰基苯电子受体的发光材料,考察了电子给体连接方式及种类对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目标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位阻导致给/受体与二氢苊骨架不共平面,从而降低了共轭程度,消除... 合成了4种在二氢苊骨架上连接咔唑或三苯胺电子给体和氰基苯电子受体的发光材料,考察了电子给体连接方式及种类对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目标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位阻导致给/受体与二氢苊骨架不共平面,从而降低了共轭程度,消除了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分子间依靠大量的C—H…π分子间相互作用稳定,只有3CzAB存在分子内π⁃π堆积作用.4种化合物均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5%热失重温度(Td,5%)高于343℃.这些材料在PMMA薄膜中的发光均为深蓝光发射(403~432 nm),光致发光效率高(0.60~0.94),荧光寿命为5.4~8.6 ns.电致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三苯胺为给体的材料PaAB的电致发光性能最佳,最大亮度可达2427 cd/m,峰值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43 cd/A,1.53 lm/W和1.58%,色坐标(CIEx,y)为(0.15,0.09),为深蓝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蓝光分子 有机电致发光 二氢苊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