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有潜力的吸附式制冷工作对——活性炭纤维-甲醇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如竹 贾金平 +2 位作者 滕毅 朱英华 吴静怡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吸附式制冷具有无CFCs问题、可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价格效用比高等一系列优点。由于一般吸附剂吸附/解吸时间长和单位质量制冷功率小使吸附式制冷的产品化受阻。活性炭纤维是一般吸附剂活性炭的较好替代物,其对甲醇的吸附容量为... 吸附式制冷具有无CFCs问题、可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价格效用比高等一系列优点。由于一般吸附剂吸附/解吸时间长和单位质量制冷功率小使吸附式制冷的产品化受阻。活性炭纤维是一般吸附剂活性炭的较好替代物,其对甲醇的吸附容量为活性炭的2—3倍,而吸附/解吸时间仅为活性炭的1/10左右。对紧凑式吸附式冰箱,活性炭纤维-甲醇是一种好的工作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甲醇 制冷剂 吸附式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对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物系汽液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新宾 李振花 +1 位作者 夏清 王保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用气相单循环平衡蒸馏器测定了甲醇 ( 1) -碳酸二甲酯 ( 2 )物系的常压汽液相平衡数据 ,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并用Wilson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得到了液相活度系数参数。测定了加入萃取剂草酸二甲酯 (DMO)对甲醇 (... 用气相单循环平衡蒸馏器测定了甲醇 ( 1) -碳酸二甲酯 ( 2 )物系的常压汽液相平衡数据 ,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并用Wilson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得到了液相活度系数参数。测定了加入萃取剂草酸二甲酯 (DMO)对甲醇 ( 1) -碳酸二甲酯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碳酸二甲酯 汽液相平衡 草酸二甲酯 活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公绪金 董玉奇 李伟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26-3634,共9页
将市政生物污泥资源转化与吸附制冷能效提升相交叉融合,通过炭素前驱体进行复配、KOH催化炭化及磷酸催化活化相结合的压块炭改进工艺对污泥基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原位调控,制备了4种新型污泥基活性炭(WNC-4/3/2/1);对比研究了以污泥炭和... 将市政生物污泥资源转化与吸附制冷能效提升相交叉融合,通过炭素前驱体进行复配、KOH催化炭化及磷酸催化活化相结合的压块炭改进工艺对污泥基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原位调控,制备了4种新型污泥基活性炭(WNC-4/3/2/1);对比研究了以污泥炭和甲醇制冷剂为工质对的吸附制冷床的吸附/脱附循环、制冷量及制冷功率变化特性.结果表明:KOH和磷酸浸渍过程可分别促进微孔及中孔结构的发育,WNC-4的总孔、微孔及中孔容积分别达到0.6960,0.1641和0.5319cm^(3)/g.比表面积与孔结构容积水平的同步提升与甲醇制冷剂吸附/脱附量呈良好的相关性(R^(2)>0.90).基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R^(2)=0.9939)计算的最大吸附量Q_(L)^(*)达到(552.67±23.83)mg/g;基于Sokoda-Suzuki方程计算的40min内的平衡吸附量和脱附量分别为(372.94±9.504)和(412.55±8.309)mg/g.脱附温度为100℃时,WNC-4吸附制冷系统的稳定脱附量、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分别达到(328.81±10.74)mg/g,(300.34±9.81)kJ/kg和(600.68±19.62)kJ/(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生物污泥 活性炭 吸附制冷 甲醇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甲醇系统Sakoda-Suzuki方程的修正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本强 张吉礼 马最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87-1590,共4页
目前吸附制冷研究中广为采用的吸附速度方程是Sakoda-Suzuki方程,对于确定的工质对,该方程中的吸附速度常数一直被认为只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改进的静态重量法进行活性炭甲醇系统吸附速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速度常数还随着系统压力... 目前吸附制冷研究中广为采用的吸附速度方程是Sakoda-Suzuki方程,对于确定的工质对,该方程中的吸附速度常数一直被认为只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改进的静态重量法进行活性炭甲醇系统吸附速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速度常数还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据此,对Sakoda-Suzuki方程进行修正,提出新的吸附速度常数表达形式,并利用微孔吸附机理分析系统压力对吸附速度常数产生影响的原因.修正后的吸附速度方程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活性炭-甲醇 吸附速度 Sakoda-Suzuki方程 吸附速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结构分布对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吸附制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公绪金 董玉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7,共10页
本文通过前体物复配、催化炭化、CO2接触氧化与梯度催化活化相结合的改进工艺,对压块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原位调控,制备了中微孔同步发达的GHUM型与中孔发达的SX-100型活性炭;以微孔炭GDWK-02为参比,研究了孔结构分布调控对活性炭-甲醇... 本文通过前体物复配、催化炭化、CO2接触氧化与梯度催化活化相结合的改进工艺,对压块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原位调控,制备了中微孔同步发达的GHUM型与中孔发达的SX-100型活性炭;以微孔炭GDWK-02为参比,研究了孔结构分布调控对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吸附/脱附特性及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孔同步发达的GHUM炭孔结构促进了对制冷剂的凝聚与扩散作用,对甲醇的吸附量((368.04±4.64)mg/g)、脱附量((375.92±7.38)mg/g)及表面扩散系数(299.32±123.16)较SX-100和GDWK-02均有所提升;且脱附温度为100℃时,GHUM型吸附床内部传热温差高达50℃,制冷室平均温度维持在(23±1)℃,系统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分别可达286.12 kJ/kg、357.65 kJ/(kg·h),满足夏季制冷送风空调系统维持室内恒温的需求,且显示了良好的传热和制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吸附工质对 活性炭-甲醇 孔结构分布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盐浸渍强化污泥活性炭-甲醇热质传递特性
6
作者 公绪金 王君竹 +1 位作者 郭子瑞 池日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208-5219,共12页
针对以市政污泥为核心的炭素前驱体开展原位铁盐浸渍磁修饰,通过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并制备了新型原位浸渍炭IM-WNC;以成品炭的后浸渍磁修饰炭PM-WNC为参比,考察了原位浸渍与后浸渍磁修饰过程对污泥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吸附/解吸速率... 针对以市政污泥为核心的炭素前驱体开展原位铁盐浸渍磁修饰,通过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并制备了新型原位浸渍炭IM-WNC;以成品炭的后浸渍磁修饰炭PM-WNC为参比,考察了原位浸渍与后浸渍磁修饰过程对污泥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吸附/解吸速率、吸附等温线、吸附床传热性能、制冷量及制冷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后浸渍过程相比,原位铁盐浸渍有利于保持污泥炭总孔容积(0.6608cm^(3)/g)及比表面积(1122m^(2)/g)水平,能显著提升致密化污泥炭IM-WNC的导热系数(600kg/m^(3),4.586W/(m·K))、甲醇Sokoda&Suzuki平衡吸附量((528.74±15.86)mg/g)和Langmuir最大吸附量((673.99±13.52)mg/g).升温脱附与冷却吸附循环体系内,IM-WNC致密化吸附床中心温度峰谷差值可达到69.07℃.当循环时间为76min,解吸温度为100℃时,IM-WNC吸附制冷床的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分别达到501.43kJ/kg和799.06kJ/(kg·h),较PM-WNC分别提升了15.61%和1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活性炭 吸附 甲醇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石墨烯复配对活性炭-甲醇工质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公绪金 王君竹 董玉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为同步增强活性炭-甲醇吸附制冷系统的热质传递能效,本文在压块活性炭制备工艺中引入炭素前驱体原位CaCl_(2)浸渍嵌合与石墨烯复配过程,制备了中、微孔同步发达的新型炭材料CA-GC及石墨烯复配炭SC-GC;并对其吸附/解吸特性、导热系数及... 为同步增强活性炭-甲醇吸附制冷系统的热质传递能效,本文在压块活性炭制备工艺中引入炭素前驱体原位CaCl_(2)浸渍嵌合与石墨烯复配过程,制备了中、微孔同步发达的新型炭材料CA-GC及石墨烯复配炭SC-GC;并对其吸附/解吸特性、导热系数及制冷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aCl_(2)浸渍嵌合显著提升了炭表面及炭骨架内部的钙氧化物吸附点位丰度(灰分达到19.38%),从而显著提升了CA-GC的Sokoda&Suzuki平衡吸附量((533.38±6.97)mg/g)和导热系数((1.058±0.77)W/(m·K))。石墨烯的复配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复合炭材料SC-GC的导热系数((2.61±0.15)W/(m·K))和平衡吸附量((712.84±30.66)mg/g)。当解吸温度为100℃,循环时间60 min时,基于SC-GC构建的吸附制冷床连续制冷循环脱附量、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分别达到(533.10±14.17)mg/g、(486.95±9.79)kJ/kg和(973.86±15.28)kJ/(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活性炭 甲醇 导热系数 制冷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eO2/聚苯乙烯磺酸盐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晨 李丽 +4 位作者 陈金华 张小华 许杰 李益波 韦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5,共9页
通过阴离子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得到PSS功能化的碳纳米管(PSS-CNTs),利用带负电的PSS和Ce3+之间的静电作用将Ce3+组装到CNTs表面,再利用Ce3+与Pt Cl2-4之间存在的静电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 通过阴离子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非共价功能化修饰得到PSS功能化的碳纳米管(PSS-CNTs),利用带负电的PSS和Ce3+之间的静电作用将Ce3+组装到CNTs表面,再利用Ce3+与Pt Cl2-4之间存在的静电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CeO_2和Pt纳米粒子在CNTs表面的原位沉积,得到复合催化剂Pt-CeO_2/PSS-CNT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及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PSS-CNTs表面原位沉积的Pt纳米粒子相对于在原始CNTs上沉积的Pt纳米粒子具有更小的粒径、更好的分散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Pt与CeO_2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Pt-CeO_2/PSS-CNTs催化剂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当nPt/nCe=2/3时催化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功能化碳纳米管 稀土氧化物 电催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u/LSC-s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赞 刘娟 +1 位作者 高勇 黎华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莲蓬壳(LS)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盐封和碳化活化处理,得到O掺杂的介孔碳材料LSC-s。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负载PtRu纳米粒子,制得负载型催化剂PtRu/LSC-s。PtRu/LSC-s催化剂用于甲醇电氧化的起始氧化电位为0.29 V,峰电流为798.4 m A/mgPt... 以莲蓬壳(LS)为原料,经水热反应、盐封和碳化活化处理,得到O掺杂的介孔碳材料LSC-s。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负载PtRu纳米粒子,制得负载型催化剂PtRu/LSC-s。PtRu/LSC-s催化剂用于甲醇电氧化的起始氧化电位为0.29 V,峰电流为798.4 m A/mgPt,稳定电流为27.8 m A/mgPt,催化活性优于商业PtRu/C催化剂,还具有抗CO毒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负载型催化剂 介孔碳材料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载体在CO_(2)加氢制甲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运桃 王洪星 +1 位作者 李新刚 崔丽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3-2738,共16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峻,通过与绿氢反应将其转化为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减少CO_(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CeO_(2)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峻,通过与绿氢反应将其转化为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减少CO_(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CeO_(2)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CeO_(2)表面氧空位和碱性位点、Ce3+/Ce4+可逆氧化还原能力、几何形貌等特性在CO_(2)/H_(2)吸附活化和甲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较了CeO_(2)与ZrO_(2)、ZnO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等载体在反应中的差异,提出了CeO_(2)载体催化剂在确认活性关键中间体、兼顾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提高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挑战,以期为新型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氢 催化剂 CeO_(2)载体 甲醇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对活性炭及其甲醇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立清 梁鑫 +3 位作者 姚小龙 李海龙 马卫武 刘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3,共6页
分别在600,700和800℃下对活性炭进行微波辐照加热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且在10℃下以甲醇为吸附质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分别在600,700和800℃下对活性炭进行微波辐照加热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且在10℃下以甲醇为吸附质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小幅度减小,但微孔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温度升高,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大量分解,碱性基团逐渐形成.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的描述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最适合描述甲醇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甲醇吸附是一个物理和化学复合的吸附过程,吸附受到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影响.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分为3个线性阶段:表面吸附阶段、渐近吸附阶段和吸附平衡阶段.微波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均增大,吸附能与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总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改性活性炭 吸附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如竹 戴巍 +2 位作者 周衡翔 吴静怡 贾金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建立了一套活性炭-甲醇吸附容量测定试验台,对国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有关吸附方程式Dubinin-Astakhov(D-A)的关联参数,并对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循环COP及... 建立了一套活性炭-甲醇吸附容量测定试验台,对国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有关吸附方程式Dubinin-Astakhov(D-A)的关联参数,并对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循环COP及单位质量活性炭制冷量Qf等主要参数。与国际上流行的活性炭AC-35相比,国产活性炭材料作为固体吸附式制冷机的吸附剂;具有与AC-35相近的COP,但单位质量制冷量Qf较AC-35差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甲醇 吸附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式太阳能冰箱的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谭盈科 冯毅 +1 位作者 崔乃瑛 徐展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导出了吸附式太阳能冰箱制冷效率的表达式并进行了讨论。研制的冰箱样机,采光面积为1.1m^2,有效容积103L,用活性炭做吸附剂,甲醇做制冷剂。在最大太阳辐射强度为864W/m^2—622W/m^2条件下,共制冷效率约为11%,最高达15%。实验结果在一... 导出了吸附式太阳能冰箱制冷效率的表达式并进行了讨论。研制的冰箱样机,采光面积为1.1m^2,有效容积103L,用活性炭做吸附剂,甲醇做制冷剂。在最大太阳辐射强度为864W/m^2—622W/m^2条件下,共制冷效率约为11%,最高达15%。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对制冷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 太阳能 冰箱 活性炭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挥发有毒化合物催化燃烧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丽君 张世鸿 +2 位作者 王家强 普颖 高小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9-1082,共4页
在富氧条件下以2.0%Ru/Al2O3和2.0%Ru/AC(AC为活性炭)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甲醇、氨、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Ru/Al2O3对3种反应物的催化活性比Ru/AC高,3种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甲醇〉氨〉甲苯,其... 在富氧条件下以2.0%Ru/Al2O3和2.0%Ru/AC(AC为活性炭)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研究了甲醇、氨、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Ru/Al2O3对3种反应物的催化活性比Ru/AC高,3种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甲醇〉氨〉甲苯,其去除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的活化能(Ea)测定结果为甲醇〈氨〈甲苯.比表面积检测(BET)和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Ru/Al2O3与Ru/AC的孔体积(0.54 mL/g)近似相等,而其孔径分别为9.3和2.3 nm;在大孔径的氧化铝上Ru以极细的粒径(〈3 nm)形成高度分散体系,在活性炭上Ru则以较大颗粒(4~10 nm)位于活性炭表面,Ru的粒径细化及形成高分散体系可能是Ru/Al2O3的催化活性高于Ru/AC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燃烧 甲醇 甲苯 氧化铝 活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处理甲醇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志文 陈冠雄 马放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31,41,共3页
将具有降解甲醇能力的微生物固定于颗粒活性炭,组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器,考察其对甲醇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处理甲醇废水的最佳条件是pH7-8,温度20~30℃,空气曝 气,甲醇去除率在90%以上。
关键词 微生物固定化 颗粒活性炭 甲醇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纳米碳材料改性Cu/ZnO/Al_2O_3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催化剂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新荣 王路存 +5 位作者 姚成漳 曹勇 戴维林 范康年 吴东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25-2127,共3页
A number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 were proposed as new effective promoters for preparing modified Cu/ZnO/Al 2O 3 catalyst system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Compared to t... A number of nanostructured carbon materials were proposed as new effective promoters for preparing modified Cu/ZnO/Al 2O 3 catalyst system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Compared to the catalysts modified by other type of carbon materials, the ACF-promoted catalyst prepared via carbonate-coprecipitation method exhibit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in the low-temperature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ntrinsic high surface area nature of ACF material may favor the generation of modified catalysts with a high surface area and improved component dispersion, thus leading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蒸汽重整 制氢 Cu/ZnO/Al2O3催化剂 纳米碳材料 活性碳纤维(A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改性对活性炭及其甲醇吸附与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鑫 李立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16-4324,共9页
以颗粒活性炭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得改性活性炭。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考察改性对活性炭物化性质的影响。从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能角度,探讨... 以颗粒活性炭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得改性活性炭。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考察改性对活性炭物化性质的影响。从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能角度,探讨改性对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不同进气质量浓度下对甲醇吸附行为的影响。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再生实验,考察再生过程中脱附速率的变化,并对再生活性炭进行同等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及总孔容减小,表面有不均匀的粗糙的刻蚀痕迹,同时伴随有白色晶体颗粒生成,表面生成更多的O—H,C=O和C—O等含氧官能团。平衡吸附量由大到小顺序为:AC-OA,AC-TA,AC-0,AC-CA;Bangham动力学模型最适合描述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98;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均增大。与新鲜活性炭相比,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变化不大,再生方法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改性活性炭 吸附 甲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的丙烯酰胺 被引量:6
18
作者 史箴 李抗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采用毛细管色谱法建立了水和废水中丙烯酰胺的测定程序。在此,以活性炭柱吸附,浓缩样品中的丙烯酰胺,用甲醇洗脱,洗脱液用FID测定,方法回收率为831~990%,相对标准偏差为534%,检出限为0016mg/L。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法 丙烯酰胺 废水 测定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回热型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滕毅 王如竹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8-52,共5页
概述了吸附式制冷技术的最新发展,讨论了连续回热型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分析方法,并对其COP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活性碳 甲醇 连续回热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和制冷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如竹 李永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8-23,共6页
报道了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初步试验结果。采用内盛90g活性碳/23g甲醇工质对的单元管,在冷凝和吸附温度分别为34℃和20℃、解吸温度为83℃时,其制冷量不低于6.3kJ,制冷功率最初为20W,... 报道了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单元的工作原理,以及初步试验结果。采用内盛90g活性碳/23g甲醇工质对的单元管,在冷凝和吸附温度分别为34℃和20℃、解吸温度为83℃时,其制冷量不低于6.3kJ,制冷功率最初为20W,并随时间而逐步衰减,总制冷时间为600s.该试验数据为活性碳-甲醇吸附式制冷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甲醇 吸附式制冷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