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层叠技术对ACM/PP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帆 罗讴阳 +3 位作者 李明谦 劳志超 阎华 马秀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2,98,共6页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分别为12.83 MPa、104.67%、86.50%、50.00%;随着TPV橡塑比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耐油性能明显降低;当相容剂PP-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含量为15份时,TPV的综合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最佳;TPV的拉伸强度、压缩永久变形、硬度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增塑剂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PV的耐油性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DOTP含量的增加而变差,TPV的断裂伸长率随炭黑与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热塑性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 聚丙烯 耐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和增塑对ACM/PP类TPV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杰 韩吉彬 +3 位作者 吴卫东 李晖 李军 蒋洪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9,共6页
选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作为丙烯酸酯橡胶(ACM)/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相容剂,研究了三巯基均三嗪(TCY)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不同硫化体系和硫化剂含量,以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对TPV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选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作为丙烯酸酯橡胶(ACM)/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相容剂,研究了三巯基均三嗪(TCY)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不同硫化体系和硫化剂含量,以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对TPV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P比TCY硫化体系的作用效果好,当采用2份(质量份,下同)DCP时,制备的TPV微观相态结构和拉伸、撕裂性能最佳,压缩永久变形和耐油性良好;增塑剂DOP的加入降低了TPV的肖A硬度,增加了TPV的弹性;当DOP含量为30份时,TPV具有较好的相态结构,在有效降低其硬度的同时,力学性能、耐油性和弹性保持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 热塑性硫化胶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制备及凝胶含量控制
3
作者 姜云峰 侯世杰 +4 位作者 夏宇正 陈晓农 曹巍 陈轩 石淑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 文中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以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以衣康酸单丁酯为硫化点单体,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低凝胶含量且数均分子量约为3.00×10^(5)的乳聚羧酸型丙烯酸酯生胶。为了降低因自由基对共聚物主链上α-H的攻击及亲水性单体在水相中成核而生成凝胶,探索了聚合工艺条件、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及后处理工艺对生胶凝胶含量及其数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聚合温度55℃和垫底单体比例25%时,可将生胶中凝胶含量从13.20%降低至3.57%;通过优化配方中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质量分数0.025%、缓冲剂碳酸钾质量分数0.40%和溶剂正庚烷质量分数5.0%,可将生胶凝胶含量降低至0.10%;通过添加少量聚合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消除残余引发剂,采用氯化钠溶液絮凝乳液防止多价金属盐与羧基的螯合,以及生胶在低于80℃干燥,可控制生胶在后处理过程中生成凝胶。所得生胶凝胶含量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有望制得综合性能更优的橡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丙烯酸酯橡胶 乳液聚合 凝胶含量 数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状模塑料增强CR/ACM并用胶
4
作者 武卫莉 陈大俊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4,163,共5页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存在的韧性差、氯丁橡胶(CR)/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橡胶力学性能差等问题,提出用团状模塑料(DMC)作增强相,CR/ACM为基相.通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热老化的研究,确定了DMC/CR/ACM的最佳配比为45/75/25,硫化...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存在的韧性差、氯丁橡胶(CR)/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橡胶力学性能差等问题,提出用团状模塑料(DMC)作增强相,CR/ACM为基相.通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耐热老化的研究,确定了DMC/CR/ACM的最佳配比为45/75/25,硫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20min×160℃×10MPa.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中DMC的用量,红外光谱(IR)分析证明了DMC能与CR和ACM形成交联键,并进一步证明了制备复合材料DMC/CR/ACM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状模塑料(DMC) 氯丁橡胶(CR) 丙烯酸酯橡胶(acm) 力学性能 热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剂用量对ACM/PA6动态硫化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宋阳 郑莹莹 +1 位作者 卢晓明 陈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共4页
以丙烯酸酯橡胶(ACM)和热塑性聚酰胺(PA)塑料为基体,通过动态硫化制备耐油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不同硫化剂用量对ACM/PA6动态硫化体系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油性的影响。当ACM/PA6的质量比在70/30,硫化剂用量在2.0 phr时,其加工性能、... 以丙烯酸酯橡胶(ACM)和热塑性聚酰胺(PA)塑料为基体,通过动态硫化制备耐油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不同硫化剂用量对ACM/PA6动态硫化体系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油性的影响。当ACM/PA6的质量比在70/30,硫化剂用量在2.0 phr时,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油性最好。微观形态研究表明,硫化剂用量为1.0 phr时,ACM/PA6体系发生相反转,达到2 phr时橡胶颗粒的均匀程度提高并且形成明显的球形颗粒。毛细管流变性能表明,动态硫化后由于发生相反转,使得体系的流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 动态硫化 硫化剂 耐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甲基乙烯基硅橡胶/EBA复合材料的辐照交联制备及协同阻燃性能
6
作者 谢聪 陈秀玲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0,168,共8页
为提升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的阻燃性能,使用双辊开炼机将EBA、氢氧化铝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后压片成型,再使用电子束辐照交联制备得到电缆护套用阻燃EBA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力学性能测试... 为提升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的阻燃性能,使用双辊开炼机将EBA、氢氧化铝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混炼后压片成型,再使用电子束辐照交联制备得到电缆护套用阻燃EBA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极限氧指数和锥形量热测试探索了不同氢氧化铝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添加氢氧化铝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添加硅橡胶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一定比例内保持不变,但超过一定比例后急剧下降;硅橡胶可以改善氢氧化铝与EBA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但添加过量的硅橡胶会导致复合材料均匀性变差;氢氧化铝和硅橡胶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但过量的硅橡胶会降低热稳定性;随着硅橡胶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显著提高,但只有硅橡胶时,极限氧指数下降;氢氧化铝和硅橡胶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最佳质量比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氢氧化铝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协同阻燃 电子束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M/PA12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暖 李超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6,共5页
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和橡塑比对动态硫化丙烯酸酯橡胶/尼龙12(ACM/PAl2)热塑性弹性体(TPV)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硫化剂(N,N-双肉桂又-1,6-己二胺)的用量为2份,橡塑比为65/35时,... 研究了硫化剂用量和橡塑比对动态硫化丙烯酸酯橡胶/尼龙12(ACM/PAl2)热塑性弹性体(TPV)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硫化剂(N,N-双肉桂又-1,6-己二胺)的用量为2份,橡塑比为65/35时,TPV的综合性能最佳;随着橡塑比的增加,体系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n)均增大。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对TPV流变性研究表明,随着橡塑比的增加,体系的黏度增大,流动性减小。扫描电镜(SEM)分析显示,随着橡塑比的减小,ACM/PA12 TPV表面的孔洞增多;当橡塑比为50/50时,ACM和PAl2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面,形成了微观共连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 尼龙12 动态热塑性弹性体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雨 王振慧 +4 位作者 刘海波 赵星 邢安 范保艳 刘晓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319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均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随AO-70和GW-622含量增多,产生的氢键数目增加,成键概率增大。AO-70和GW-622含量相同时,分子间氢键数量相同,但AO-70与ACM的相容性更佳,AO-70/ACM体系阻尼性能更优。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增多,自由体积分数降低,内聚能密度增加,链段更密集,断、成键过程能耗增加,阻尼性能提升。模拟结果可为高阻尼复合材料氢键结构与阻尼性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丙烯酸酯橡胶 阻尼性能 有机极性小分子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C/ACM-T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相容性研究
9
作者 王澜 李伟浩 +1 位作者 彭小权 洪仰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9-223,共5页
以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环氧型丙烯酸酯橡胶(ACM)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塑加工成型工艺制备了耐高温、耐油、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高聚合度聚氯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HPVC/ACMTPE),并用氯乙烯-g-丙烯酸酯共聚物(VC-g-... 以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和环氧型丙烯酸酯橡胶(ACM)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塑加工成型工艺制备了耐高温、耐油、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高聚合度聚氯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HPVC/ACMTPE),并用氯乙烯-g-丙烯酸酯共聚物(VC-g-AC)对HPVC/ACM-TPE的界面相容性进行改性。研究了VC-g-AC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HPVC/ACMTPE复合材料较传统聚氯乙烯材料在耐油、耐高温性能方面有很大提高,在耐高温、耐油等要求较高的油矿、电缆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 相容剂 氯乙烯-g-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负极黏结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军 邱申 +1 位作者 胡庆波 徐艳辉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3,共4页
为考察负极黏结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别以丁苯橡胶(SBR)、改性SBR、苯乙烯丙烯酸酯(SA)为负极黏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并对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估。SA黏结剂在内阻、低温放电及循环性能上优于传统的SBR黏结剂。在25℃下,SA黏结剂制... 为考察负极黏结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别以丁苯橡胶(SBR)、改性SBR、苯乙烯丙烯酸酯(SA)为负极黏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并对电池的性能进行评估。SA黏结剂在内阻、低温放电及循环性能上优于传统的SBR黏结剂。在25℃下,SA黏结剂制备电池的直流内阻为28.68 mΩ,比SBR黏结剂制备的电池下降了22.08%;-20℃下则下降了26.26%。与SBR黏结剂制备的电池相比,在2.8~4.2 V充放电,SA黏结剂制备电池以1.0 C(2.3 A)放电,-20℃与25℃容量之比提高10.78个百分点;25℃下以2.2 C快充循环700次,容量保持率提高9.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黏结剂 丁苯橡胶(SBR) 苯乙烯丙烯酸酯(SA) 快充循环 颗粒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橡胶对CL-20的包覆降感及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邢江涛 徐文峥 +1 位作者 王晶禹 申锦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以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为主体炸药、分别以3种类型丙烯酸酯橡胶(ACM)(AR-71、AR-12、AR-14)和Estane 5703为黏结剂、以己二酸二辛酯(DOA)为增塑剂,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采用溶液-水悬浮法制备了6种CL-20基PBX,采用FE-SEM、... 以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为主体炸药、分别以3种类型丙烯酸酯橡胶(ACM)(AR-71、AR-12、AR-14)和Estane 5703为黏结剂、以己二酸二辛酯(DOA)为增塑剂,进行分子动力学(MD)模拟。采用溶液-水悬浮法制备了6种CL-20基PBX,采用FE-SEM、XRD、DSC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撞击感度。结果表明,ACM和增塑剂包覆在CL-20晶体表面,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包覆后CL-20晶型仍为ε型。AR-71包覆的CL-20热安定性最好,热爆炸临界温度比Estane5703包覆的CL-20高2.07℃,同时在3种ACM包覆CL-20体系中,CL-20/AR-71体系的热安定性优于CL-20/AR-12和CL-20/AR-14。AR-71对CL-20降感起到很好的作用。增塑剂的引入有效改善了CL-20/AR-71和CL-20/Estane 5703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其中CL-20/AR-71/DOA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最好,同时增塑剂也使CL-20/AR-71和CL-20/Estane5703复合粒子的机械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acm CL-20 PBX 包覆 降感 热分析 己二酸二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2
12
作者 刘敬松 沈一丁 赖小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9-703,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酯二元醇(XH-111)、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丁二醇(BDO)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主要原料,制得HEA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再加入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出丙烯酸酯改性...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聚酯二元醇(XH-111)、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丁二醇(BDO)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等为主要原料,制得HEA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再加入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出丙烯酸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对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结构和胶膜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COOH含量、聚丙烯酸酯(PA)含量和丙烯酸甲酯(MA)与丙烯酸丁酯(BA)质量比对胶黏剂耐水性、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COOH)为1.48%~1.50%、w(PA)为30%、m(MA):m(BA)为4:2时,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耐水性、耐热性和柔韧性优异,粘接强度可达5.9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 胶黏剂 皮革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明俊 程燕 +1 位作者 徐泳文 武化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2,35,共4页
分析了高聚物材料的阻尼机理,简要介绍了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丙烯酸酯橡胶的共混、共聚、IPN、添加小分子及填充改性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对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应用于耐高温环境的阻尼性能缺乏研究,还有待深入... 分析了高聚物材料的阻尼机理,简要介绍了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丙烯酸酯橡胶的共混、共聚、IPN、添加小分子及填充改性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对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应用于耐高温环境的阻尼性能缺乏研究,还有待深入,研制集绿色和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阻尼材料将是未来高聚物阻尼材料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橡胶 阻尼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丙烯酸钠制备EVM吸水膨胀橡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杜爱华 彭宗林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0-273,共4页
采用原位生成丙烯酸钠(N aAA)增强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制得高性能的吸水膨胀橡胶。研究了N aAA用量对EVM硫化胶吸水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N aAA用量及浸泡介质对EVM硫化胶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 aAA对EVM硫化胶具... 采用原位生成丙烯酸钠(N aAA)增强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制得高性能的吸水膨胀橡胶。研究了N aAA用量对EVM硫化胶吸水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N aAA用量及浸泡介质对EVM硫化胶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 aAA对EVM硫化胶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N aAA原位改性的EVM硫化胶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能,N aAA用量为50 phr时,最高吸水率为278.3%;浸泡介质中离子的引入使EVM硫化胶的吸水率下降;FT-IR分析表明,在混炼过程中生成了N aAA,在硫化过程中N aAA发生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丙烯酸钠 力学性能 吸水膨胀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共混丙烯酸钠制备吸水膨胀橡塑材料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秀利 张书香 +3 位作者 樊庆春 李效玉 夏宇正 焦书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由丙烯酸钠 (AANa)与氯化聚乙烯 (CPE)制备吸水膨胀性橡塑材料 (WSM)。在混炼过程中 ,由于力化学原因 ,CPE产生断链并形成链自由基 ,后者与丙烯酸钠反应形成 CPE的丙烯酸钠接枝聚合物 ,经硫化交联制得吸水膨胀性橡塑材料在水中稳定性好 ... 由丙烯酸钠 (AANa)与氯化聚乙烯 (CPE)制备吸水膨胀性橡塑材料 (WSM)。在混炼过程中 ,由于力化学原因 ,CPE产生断链并形成链自由基 ,后者与丙烯酸钠反应形成 CPE的丙烯酸钠接枝聚合物 ,经硫化交联制得吸水膨胀性橡塑材料在水中稳定性好 ,未发现亲水组分析出。但 AANa和 CPE的物理混合物一经浸水 ,亲水性的 AANa将全部析出。混合物的浸水质量损失率为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制备 氯化聚乙烯 丙烯酸钠 吸水膨胀性橡塑材料 力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的结构及其增韧CPVC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秋生 汪波 +2 位作者 费彬 闫溥 张玉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丙烯酸酯与有机硅之间形成化学键相连的均匀结构,在CPVC基体中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VC中添加S1046可显著提高CPVC的抗冲性能,尤其是在与MBS或CPE并用时具有协同效应,增韧效果优于单一品种增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 弹性粒子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 增韧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合成及接枝率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建军 吴明元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汪长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了MMA/VAC配比、AA用量对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时间为48h,接枝率数据较理想;试验中BPO质量为CR的1.2%-1.5%,CR/VAC/MMA/AA的质量配比为100/45/15/10时,其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枝率 VAC MMA 接枝共聚物 聚合转化率 CR AA 影响 提取时间 B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碳酸钙增韧PVC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光涛 张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对PVC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改性纳米碳酸钙及改性剂用量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与ACR增韧PVC相比较,改性纳米碳酸钙在大幅度提高PVC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同时能保... 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对PVC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改性纳米碳酸钙及改性剂用量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与ACR增韧PVC相比较,改性纳米碳酸钙在大幅度提高PVC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同时能保持基体的刚性。二者并用则在进一步提高PVC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的同时改善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冲击试样断面显示出比较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而且改性纳米碳酸钙在PVC基体中的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橡胶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剂对丙烯酸酯橡胶/PP/TPV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杰 韩吉彬 +2 位作者 吴卫东 李晖 李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5,71,共6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作为相容剂,研究丙烯酸酯橡胶(ACM)/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微观结构、结晶行为、动态流变行为以及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且更加均匀的精细TPV相态结构。虽然,添加MP...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作为相容剂,研究丙烯酸酯橡胶(ACM)/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的微观结构、结晶行为、动态流变行为以及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且更加均匀的精细TPV相态结构。虽然,添加MP能提高TPV的结晶成核速率,但是,形成晶体的完整程度显著下降,导致其相对结晶度下降。当MP含量为5份时,TPV的半结晶时间为51 s、结晶温度为163.9℃、相对结晶度为37.4%。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P能增大TPV的储能模量和黏度,使其加工变得困难;当增大MP的含量时,TPV的力学性能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MP含量为5份时,TPV的拉伸强度为6.3 MPa、撕裂强度为8.4 kN/m、压缩永久变形为38%,力学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剂 丙烯酸酯橡胶 分散性 界面作用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g-SAN对ASA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耿丽丽 任亮 +2 位作者 韩业 张明耀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g-SAN)核壳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ASA树脂,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扩径中接枝剂的含量和PBA橡胶粒...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g-SAN)核壳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ASA树脂,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扩径中接枝剂的含量和PBA橡胶粒径对ASA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PBA-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升高,当接枝剂占单体BA的3%时,ASA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110 J/m。ASA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粒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BA-g-SAN接枝共聚物中PB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BA橡胶粒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PBA橡胶粒径为92.7 nm时,橡胶粒子发生聚集,其他粒径的PBA橡胶均可较好地分散在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核壳接枝共聚物 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聚丙烯酸丁酯胶乳 橡胶粒径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接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