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4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CaCu_3Ti_4O_(12)powders and ceramics by sol-gel method using decanedioic acid and its dielectric properties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茂华 周芙 +1 位作者 王秋丽 姚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385-3389,共5页
The CaCu3Ti4O12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using two kinds of organic acid (decanoic acid and decanedioic acid). The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 The CaCu3Ti4O12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prepared through the sol-gel method using two kinds of organic acid (decanoic acid and decanedioic acid). The xerogels, powders and ceram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ethods of TG-DTG, FT-IR, XRD, SEM and TEM.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wders calcined at 850 ℃ for 2 h are both nanometer scale particles. After sintering, the ceramics mainly consist of the CaCu3Ti4O12 phase. Compared with the powders prepared using monoacid,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s prepared using diacid obviously increases, and the grain size,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the whole permittivity of the ceramics increase as well. Specially, the ceramic prepared using decanedioic acid has higher relative density (97.3%), dielectric constant (316 808) and lower dielectric loss (0.242 5) at 30 ℃ (10 kIa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3TI4O12 sol-gel method decanedioic acid PERMIT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酯化法测定特膳食品中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协光 岑干君 +5 位作者 张柳青 林宇豪 杨华瑞 蓝雄 滕明攀 甘旺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并改进了乙酰氯-甲醇法,实现了对特膳食品中脂肪酸的快速、准确测定。样品加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11:0 TAG)内标溶液后,在5%乙酰氯-甲醇溶液和70℃水浴的条件下衍生90 min,然后使用6%碳酸钠溶液中和余酸,离心取... 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并改进了乙酰氯-甲醇法,实现了对特膳食品中脂肪酸的快速、准确测定。样品加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11:0 TAG)内标溶液后,在5%乙酰氯-甲醇溶液和70℃水浴的条件下衍生90 min,然后使用6%碳酸钠溶液中和余酸,离心取上清液,经气相色谱仪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脂肪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5 g/100g,定量限为0.002 g/100g。在不同基质的样品中进行了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实验,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90.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将该方法应用于6种不同基质的特殊膳食用食品脂肪酸的检测,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RSD均小于10%。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样品量消耗少,适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脂肪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膳食用食品 脂肪酸 乙酰氯-甲醇法 气相色谱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稀土矿石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进力 陈润莎 +3 位作者 陈卫明 张鹏鹏 杜雪苗 白金峰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4-651,共8页
稀土元素(REE)是现代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稀土矿石中稀土成分的准确分析对于资源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两种稀土矿石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体系碱熔法和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敞开酸溶... 稀土元素(REE)是现代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稀土矿石中稀土成分的准确分析对于资源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两种稀土矿石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体系碱熔法和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敞开酸溶法,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稀土元素进行测定。实验表明,碱熔法在消解复杂基体的稀土矿石样品时具有更高的消解效率和更好的精密度(RSD≤4%),尽管其样品空白本底值略高于五酸消解法,基本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通过优化仪器工作参数,建立了准确度、精密度高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低(如Y为0.02μg/g,Lu为0.001μg/g),精密度良好(RSD小于3%),相对误差(RE)小于11%,适用于稀土矿石中稀土元素的准确测定。研究表明,碱熔法是稀土矿石样品前处理的优选方法,而五酸消解法可作为对比验证手段,可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ICP-MS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使其成为稀土元素分析的理想工具,为稀土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稀土矿石 碱熔 酸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γ-氨基丁酸富化需求的稻谷品种筛选
4
作者 吴其飞 张子阳 +2 位作者 米行琼 刘淑一 徐斌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筛选高γ-氨基丁酸(GABA)稻谷品种,对产自我国的16个稻谷品种进行加温加湿处理,以富化稻谷的GABA含量。通过测定谷氨酸(Glu)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发芽率、吸水速率等参数,筛选出适宜GABA富化的稻谷品种。结果表明,加温加湿... 为筛选高γ-氨基丁酸(GABA)稻谷品种,对产自我国的16个稻谷品种进行加温加湿处理,以富化稻谷的GABA含量。通过测定谷氨酸(Glu)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发芽率、吸水速率等参数,筛选出适宜GABA富化的稻谷品种。结果表明,加温加湿法对稻谷GABA富化效果有明显的地域品种差异,多数粳稻的GABA含量在富化后高于籼稻,其中江苏粳稻GABA增量最高;南粳3908与南粳46富化后的GABA含量及增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富化后GAD活性可作为筛选高GABA含量稻谷品种的指标;发芽率和吸水速率(<8 h)可用于辅助预测稻谷GABA的富化效果。综上,将GAD活性作为参考指标,结合稻谷浸泡发芽的发芽率和吸水速率等参数能够较好地筛选出适宜GABA富化的稻谷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加湿法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煮中心温度对兔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关随霞 李道敏 康怀彬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伊拉兔肉经不同蒸煮中心温度处理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SPSS 16.0软件对其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兔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设定温度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伊拉兔背最长肌中含有30种脂肪...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伊拉兔肉经不同蒸煮中心温度处理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SPSS 16.0软件对其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兔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设定温度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伊拉兔背最长肌中含有3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4%;不饱和脂肪酸中棕榈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蒸煮中心温度对伊拉兔背最长肌的多数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饱和脂肪酸在蒸煮中心温度为80℃时损失最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在蒸煮中心温度为70~80℃时损失最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蒸煮中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蒸煮 中心温度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7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照(CK,无秸秆还田)、FG(秸秆覆盖还田)、FM(秸秆翻埋还田)和FH(秸秆碎混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富里酸含量及结构特征进...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7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照(CK,无秸秆还田)、FG(秸秆覆盖还田)、FM(秸秆翻埋还田)和FH(秸秆碎混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富里酸含量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在表层(0~10 cm)更有助于土壤有机碳和富里酸含量的积累,其中以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最佳,秸秆翻埋还田次之,比CK处理的有机碳含量和富里酸含量分别提高16.86%、16.80%和67.30%、57.21%。FG和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了7.67%和3.68%。FG处理在亚表层(20~30和30~40 cm)富里酸含量有所降低,FH处理在30~4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减少了25.19%;(2)土壤腐殖质中富里酸来源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的影响,FM处理在4个土层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腐殖化指数分别较CK相比均有所提升。说明此处理在不同土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好;(3)三维荧光光谱和荧光区域积分表明,FM、FG和FH处理均使腐植酸类物质增加,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本试验区共识别出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C1[激发波长(Ex)/发射波长(Em)=330/410]和C3(Ex/Em=270,370/460)同为腐植酸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腐解产生的有机物;组分C2(Ex/Em=230,260/415)为富里酸类物质;组分C3含量相对含量越高,土壤腐殖化程度越高。与CK相比,FM处理的C3组分含量相对含量在4个土层升高了3.8%~15.44%。综上所述,秸秆翻埋还田在增加土壤腐殖化程度和加强土壤的供肥能力方面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富里酸 荧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识别-纳米金光学传感器检测卡那霉素
7
作者 张亚莉 赵亚嫔 +3 位作者 马雨涵 王英姿 王思琦 哈婧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6-1962,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以纳米金为探针结合适配体识别来检测卡那霉素的分光光度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通过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制备了纳米金;基于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了卡那霉素,其间考查了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选择土霉素、氨...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以纳米金为探针结合适配体识别来检测卡那霉素的分光光度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通过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制备了纳米金;基于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了卡那霉素,其间考查了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选择土霉素、氨苄西林、硫酸新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等五种抗生素开展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仅依靠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卡那霉素,其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卡那霉素核酸适配体,当卡那霉素存在时,适配体和卡那霉素结合,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会破坏纳米金溶液的稳定性,使纳米金发生聚集,进而导致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若不存在卡那霉素,溶液依然保持红色。经考察,在0.1mol/L NaCl存在下的条件下,该方法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和选择性,线性范围处于4.0~18nmol/L之间,线性方程为y=44.396x+0.3392,相关系数R^(2)=0.9934,检出限为3S/k=3.44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卡那霉素 分光光度法 核酸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褐煤黄腐植酸和纤维素酶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王晓霞 牛浩然 +6 位作者 孙吉盛 王亚雄 王梦涵 付蕊 马庆 张建玲 王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90-2199,共10页
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系统性的研究了黄腐植酸(FA)与纤维素酶(CEL)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EL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CEL浓度的增加,FA的... 通过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系统性的研究了黄腐植酸(FA)与纤维素酶(CEL)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EL构象的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CEL浓度的增加,FA的荧光强度呈现出规律性的猝灭现象。此外,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表明FA对CEL荧光存在显著的静态猝灭效应。热力学分析表明,FA与CEL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主导,且该反应在热力学上具有自发性。Fö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表明,FA与CEL之间可能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一步验证了静态猝灭机制,并表明FA的结构密度和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变化。圆二色谱分析显示,FA与CEL的结合位点位于色氨酸残基附近的疏水腔内,导致CEL二级结构的疏水性降低,肽链更加舒展,进一步证实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FA对CEL二级结构的影响。分子对接研究表明,FA与CEL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范德华力和氢键主导,二者通过这些作用力实现稳定结合,该结论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符。红外光谱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植酸 纤维素酶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研究
9
作者 何荣军 田淑杰 +2 位作者 朱洲谊 刘世柱 孙培龙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3-772,共10页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分析硬脂酸淀粉酯的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60℃、球磨时间60 min、球磨转速400 r·min^(-1)、酸粉比0.8∶1,所制备的硬脂酸淀粉酯取代度为0.0445。改性淀粉形成了酯羰基,晶体结构被破坏,结晶度降低,糊化温度降低,黏度和疏水性提高。本研究可为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淀粉基材料的改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机械化学法 硬脂酸 结构特征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调控技术制备荧光发射可视化分离的CdSe纳米晶体
10
作者 李自娟 吕萱 +8 位作者 陈娇娇 赵海洋 孙朔 张志武 张健龙 马燕玲 李洁 冯子贤 刘佳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0,共13页
研究了不同油酸(OA)、油胺(OLA)配体添加量在制备CdSe纳米晶体中对量子点荧光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OA和OLA配体在CdSe纳米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采用逐层生长法制备CdSe纳米晶体时,研究了OA和OLA配体对晶体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油酸(OA)、油胺(OLA)配体添加量在制备CdSe纳米晶体中对量子点荧光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OA和OLA配体在CdSe纳米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采用逐层生长法制备CdSe纳米晶体时,研究了OA和OLA配体对晶体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并制备了尺寸分布良好的较大尺寸CdSe纳米晶体。采用多种方法对CdSe纳米晶体的光学性能、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尺寸分布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OA配体的添加会使CdSe纳米晶体发射峰红移,且添加量与发射峰红移波长呈正相关,发射峰可调范围为548.5~604.0 nm;OLA配体添加量较少时会使CdSe纳米晶体发射峰蓝移,但随着OLA配体添加量的增加发射峰逐渐红移,发射峰可调范围为548.0~584.4 nm;在逐层生长法中引入OA和OLA配体可有效改善由于多次逐层生长而产生的发射峰双峰现象。最终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制备了荧光发射可视化分离的4种CdSe纳米晶体,其尺寸分布良好,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抗光漂白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纳米晶体 配体调控 逐层生长法 油酸 油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11
作者 徐建中 陈献忠 张伟国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氨基酸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和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氨基酸工艺学课程特点,指出各教学章节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围绕课程思政教学... 氨基酸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和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氨基酸工艺学课程特点,指出各教学章节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改革,介绍了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氨基酸工艺学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通过强调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及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手段上,除了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结合经典案例与社会热点驱动课程思政教育。此外,通过从八个维度考核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并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90%以上的学生对氨基酸工艺学思政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课程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对他们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总之,在氨基酸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人格塑造一体化推进,可为理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工艺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维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郭奇慧 雷守成 王凤梅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87,共8页
为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蒸汽、烘烤3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复热。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3种、杂环类3种... 为研究不同复热方式对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特征风味的影响,分别采用微波、蒸汽、烘烤3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复热。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48种,包括醛类17种、醇类9种、酮类3种、杂环类3种、酸类4种、酯类4种、烯烃类8种,其中烘烤复热组的己醛、正庚醛含量高达1489.22μg/kg和235.89μg/kg,十三醛、十六醛在蒸汽复热组中含量较高,分别为23.89μg/kg和200.09μg/kg,这些物质均使这两组预制烤羊腿产生了不良气味;1-辛烯-3-醇和2-正戊基呋喃含量在微波复热组中远高于其他组,使产品具有蘑菇风味、发酵香味、肉香和清新气味。滋味物质分析结果显示,3种复热方式均会对预制烤羊腿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含量产生一定影响,微波复热组游离氨基酸总量下降最少,其中谷氨酸和丙氨酸滋味活性值远高于其他复热方式;微波复热组的次黄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高于其他复热组,结合滋味活性值进行分析可知,微波复热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内蒙古预制烤羊腿的风味物质。综上所述,微波复热是内蒙古预制烤羊腿较为适宜的复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烤羊腿 复热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牛乳中二十二碳六烯酸方法优化
13
作者 李慧 王俊燕 +5 位作者 胡娅洁 姚国新 孙学通 孟克达来 张鹏飞 张昊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1,共7页
文章对气相色谱法检测原生DHA牛乳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方法进行优化。对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内标法中脂肪抽提次数、旋转蒸发次数、检测药品等分别进行优化验证,并检测原生... 文章对气相色谱法检测原生DHA牛乳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方法进行优化。对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内标法中脂肪抽提次数、旋转蒸发次数、检测药品等分别进行优化验证,并检测原生DHA牛乳中DHA含量。结果表明,经检测方法优化后,DHA可有效分离。样品分别加入2个浓度水平DHA后,加标回收率均在90.6%~104.9%之间,精密度试验中DHA含量的CV值均在0.9%~4.8%间,表明其重复性及准确性好。用氢氧化钾和正己烷代替三氟化硼、氢氧化钠、正庚烷、无水硫酸钠、氯化钠,加快反应过程,减少水浴时间,且避免有毒药品三氟化硼使用。该方法与国标法相比,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在准确性与精密度均得到保证的同时,样品前处理所用时间大幅度缩短,同时仪器检测分析时间缩短近15 min,有效解决了检测分析时间过长问题。优化后方法检测流程简单、快速、节约时间和成本,且准确性与精密度得到保证,适用于原生DHA牛乳中DHA含量大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内标法 二十二碳六烯酸 牛乳 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呈味分析结合SPME-GC-MS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
14
作者 侯智勇 张浩 +4 位作者 易宇文 王林 杨静 胡佳莉 张静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粉干燥后的氨基酸、化合物变化。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精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使豆豉呈现苦味、鲜味、甜味、酸味,是主要的呈味氨基酸。采用SPME-GC-MS共检出50种化合物,醛类10种、醇类8种、酯类6种、烯类7种、烷类3种、酮类3种、酸类3种、硫醚类5种、苯酚类5种;豆豉粉主要由酯类(27.79%~42.97%)、烷类(23.51%~28.06%)和醛类(10.03%~22.49%)构成。气味活度值确认3-甲基丁醛是对风味影响最大的关键化合物,邻-异丙基苯、庚醛、壬醛、苯甲醛、正戊烯、氯甲烷、2,3-戊二酮、羰基硫、茴香脑、四甲基吡嗪、甲苯是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研究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氨基酸的鲜味有较大影响,不同干燥方式的传热条件及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化合物含量变化。该研究结果对豆豉粉深加工中风味形成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豆豉粉 干燥方式 游离氨基酸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BDA)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及光质调控分析
15
作者 石雨 李国巍 +3 位作者 张婧如 田媛 张治国 高宝昌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4-35,共12页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 为了解决大麻二酚酸(CBDA)传统提取工艺效率低、生长期和光质调控对其含量影响不明确等问题,试验遵循高效提取、精准调控理念,采用响应面法优化CBDA提取工艺,并考察光质调控汉麻11号不同生长期CBDA含量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CBDA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BDA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0∶1(mL/g),提取温度33℃,提取时间32 min,超声波功率135 W,该条件下CBDA百分含量为3.885%,与验证结果(3.91±0.07)%基本一致,相比于以往文献报道方法提升了9.83%。光质调控研究表明,红色:绿色:蓝色=79.88%∶4.01%∶16.11%的光质条件下,初花期CBDA成分含量最高。该研究为CBDA的光质调控和最佳采收期提供了技术依据,有望提高CBDA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酸 提取工艺 光质调控 不同生长期 最佳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沉淀法处理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研究进展
16
作者 洪凯 樊欢 +1 位作者 田佳 张荥斐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01-5314,共14页
有色冶炼和二次资源回收中会产生大量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其中有价金属与砷之间难以高效分离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文从废水来源、操作因素以及硫源类型等方面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硫化沉淀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介绍铜砷多金属... 有色冶炼和二次资源回收中会产生大量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其中有价金属与砷之间难以高效分离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本文从废水来源、操作因素以及硫源类型等方面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硫化沉淀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首先介绍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的来源,阐明了不同工艺下废水的产生方式;围绕硫化沉淀法在铜砷多金属分离中的运用现状,着重介绍和分析了硫化沉淀法的原理及影响硫化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揭示了选择性硫化分离中的内在规律;最后讨论并梳理了不同硫化药剂的开发及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了铁硫化物在铜砷多金属硫化沉淀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的现状,并对不同废水体系下药剂开发和硫化过程的调控手段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本文初步建立了硫化沉淀与金属离子选择性分离间的内在联系,为处理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提供了更精准的参数指导和策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砷多金属酸性废水 硫化沉淀法 硫化剂 铜砷分离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硝基水杨酸法的优化及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中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含量变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恺恺 谢允慧 孙晓梅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目的】建立3,5-二硝基水杨酸法最佳检测条件和最佳水解条件,以便准确测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中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含量及其株内变异,为深入了解阿拉伯半乳聚糖在落叶松木质部中的分布、开发与生物合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显色剂体积... 【目的】建立3,5-二硝基水杨酸法最佳检测条件和最佳水解条件,以便准确测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中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含量及其株内变异,为深入了解阿拉伯半乳聚糖在落叶松木质部中的分布、开发与生物合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分析,确定最佳的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检测条件,同时利用正交试验从盐酸浓度、盐酸体积和水解时间对总糖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从而计算出多糖含量。【结果】3,5-二硝基水杨酸法的最佳检测条件: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剂体积为5 mL,反应时间为9 min,反应温度为90℃;最佳水解条件:盐酸浓度为6 mol·L-1,盐酸体积为15 mL,水解时间为40 min。在日本落叶松单株中,轴向上木质部中阿拉伯半乳聚糖含量随着树木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径向上心材含量远高于边材,总体上心材区含量随着年轮向外逐渐增加,边材区随着年轮向内逐渐增加,在边材和心材过渡区含量最高,同一年轮中早材含量高于晚材,过渡区早材中阿拉伯半乳聚糖含量远高于晚材。【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便、稳定的不依赖于高质量样本即可准确检测阿拉伯半乳聚糖含量的方法,同时发现阿拉伯半乳聚糖在日本落叶松树干基部含量最高,并且在心材中高于边材,在早材中高于晚材,过渡区含量最高,暗示了阿拉伯半乳聚糖可能于过渡区合成,与心材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阿拉伯半乳聚糖 3 5-二硝基水杨酸法 含量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法改性催化剂对于乙醇胺溶液催化再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陈建兵 姚轶榕 +3 位作者 邢兵 任衍伦 张英 张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02-1807,1817,共7页
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是一种高灵活性、高适用性的工业尾气中CO_(2)处理工艺,但其缺点在于热再生能耗高,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引入固体酸催化剂的过程强化手段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并且提升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浸渍法改... 以乙醇胺(MEA)为代表的有机胺化学吸收法是一种高灵活性、高适用性的工业尾气中CO_(2)处理工艺,但其缺点在于热再生能耗高,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引入固体酸催化剂的过程强化手段有助于降低反应温度,并且提升催化反应速率。通过浸渍法改性不同载体的催化剂,通过XRD表征证明了各金属氧化物在各载体上成功负载,并分析了其金属氧化物的元素价态。采用正交实验中极差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得到催化剂粒径、活性组分含量、载体类型是对胺液催化解吸性能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催化剂的相对热负荷为75.64%,显著优于改性前的催化剂载体。通过氮气吸脱附法、PY-IR等表征手段进一步从原理上验证了催化性能与酸性点位/催化剂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指出催化剂材料宏观上的物理结构对催化解吸的影响最大,极大地影响了再生出的CO_(2)在胺液中的传质性能,而酸位点的强弱决定了催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为之后催化解吸用催化剂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解吸 正交实验法 碳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生物炭表面酸性官能团质量摩尔浓度定量分析方法
19
作者 李崯雪 崔邴晗 +3 位作者 尚宏儒 曹永娜 程泽斌 于艳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表面官能团是生物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与数量对生物炭的性质、性能和应用有很大影响。现有碳材料表面官能团定量分析主要方法为Boehm滴定法,该方法耗炭量大、操作步骤多、耗时长。为此,通过构建质子消耗模型、编写Python程序、进行... 表面官能团是生物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与数量对生物炭的性质、性能和应用有很大影响。现有碳材料表面官能团定量分析主要方法为Boehm滴定法,该方法耗炭量大、操作步骤多、耗时长。为此,通过构建质子消耗模型、编写Python程序、进行酸碱滴定实验、调试模型参数,建立一种微量生物炭表面官能团质量摩尔质量摩尔浓度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测量微量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质量摩尔浓度与对应的酸解离常数p K_(a)。通过调整参数、训练模型,分析此方法适用的生物炭质量范围,发现测试样品质量为50 mg时模型的均方误差E_(MS)<0.002,迭代次数设置为20000时模型的E_(MS)<0.001,表明测量结果准确度较高。该方法测定的生物炭表面官能团总量与Boehm滴定法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且生物炭用量缩减95%、测量时间缩短10 h以上、实验操作步骤大幅简化,满足生物炭表面官能团定量分析微量、快速的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表面官能团 酸碱滴定 定量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地参氨基酸类成分的影响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洁 刘俨娇 +3 位作者 马强 张弦飞 杜慧慧 周浓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7,共9页
该文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地参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PITC)为衍生试剂,色谱柱为Venusil-AA(4.6 mm×250 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流动相为0.1 mol/L乙酸钠-80%乙... 该文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地参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以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PITC)为衍生试剂,色谱柱为Venusil-AA(4.6 mm×250 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流动相为0.1 mol/L乙酸钠-80%乙腈溶液(冰醋酸调至pH 6.5),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17种氨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79%~103.94%,其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73%~2.97%。12种干燥方式的地参氨基酸总量存在差异(P<0.05),为13.085~28.988 mg/g,其中真空冷冻-80℃下含量最高为28.988 mg/g,12种干燥方式均检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药用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total amino acids,EAA/TAA)的31.80%~36.51%,平均值为34.36%;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medicinal amino acids/TAA,MAA/TAA)的57.72%~67.84%,平均占比63.12%。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2.83%,综合评分为真空冷冻-80℃品质最优;聚类分析将12种干燥方式分为三类,真空冷冻-80℃和阴干含量较高。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同时测定地参中17种氨基酸类成分含量,12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80℃下含量最高,营养价值较高,为地参的加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干燥方式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