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PK/ACC/CPT1A信号通路探讨D-柠檬烯对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任前军 李素 +5 位作者 陈雨晴 廖银英 梁春妮 方瑞超 刘旭东 赵晓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5-167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柠檬烯(D-limonene)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油酸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为模型,观察D-柠檬烯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力、细胞脂质含量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柠檬烯(D-limonene)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油酸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为模型,观察D-柠檬烯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力、细胞脂质含量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的D-柠檬烯可有效增强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活力。当浓度为300μmol·L^(-1)的油酸成功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变性时,D-柠檬烯可降低细胞的脂质含量,且D-柠檬烯可上调细胞AMPK表达水平、下调细胞ACC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CPT1A的过高表达。结论D-柠檬烯具有降低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抑制ACC1和FAS、上调CPT1A等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烯 小鼠原代肝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1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酰-CoA羧化酶基因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次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华亮 白亭丽 陶美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8,共7页
克隆组装了大肠杆菌的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以研究其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中2种"沉默"抗生素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大肠杆菌ACC由4个基因编码,通过PCR扩增4个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加上ermE启动子,... 克隆组装了大肠杆菌的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以研究其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中2种"沉默"抗生素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大肠杆菌ACC由4个基因编码,通过PCR扩增4个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加上ermE启动子,构建得到4个重组基因;再将重组基因依次组装得到异源表达质粒pHLZ11,接合转移到变铅青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显示:含有异源表达质粒的变铅青链霉菌接合转移子能合成放线紫红素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产量提高。表明大肠杆菌acc基因异源表达能够激活变铅青链霉菌沉默抗生素的合成,并提高已有抗生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铅青链霉菌 大肠杆菌 乙酰-coa羧化酶 放线紫红素 十一烷基灵菌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酰基-CoA羧化酶基因AC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浩 鲁清 +4 位作者 李海芬 洪彦彬 陈小平 梁炫强 李少雄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21-27,共7页
ACC1基因编码酰基-CoA羧化酶,调节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本研究克隆了花生ACC1基因,其DNA序列全长3 719 bp,编码区序列873 bp,蛋白质内含保守的酰基-CoA羧化结构域(124~288 aa)。利用Peanutbase数据库鉴定到15个ACC1同源基因;亚细胞定位发... ACC1基因编码酰基-CoA羧化酶,调节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本研究克隆了花生ACC1基因,其DNA序列全长3 719 bp,编码区序列873 bp,蛋白质内含保守的酰基-CoA羧化结构域(124~288 aa)。利用Peanutbase数据库鉴定到15个ACC1同源基因;亚细胞定位发现ACC1主要定位于叶绿体。组织表达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种子与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花与根瘤中的表达量较低。对不同发育期高、低油酸品种种子ACC1的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高油酸能够上调ACC1的表达量。本研究为深入分析ACC1在脂肪酸合成通路中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酸 酰基-coa羧化酶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ymus wawawaiensis编码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基因序列的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凡星 张利 +2 位作者 周永红 张海琴 沙莉娜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83-387,共5页
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编码小麦质体ACCase的基因(Acc-1)已用于一年生小麦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但还未有多年生物种相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发现,Elymus wawawaiensis的Acc-1基因第8外显子和第7内含子与其他已... 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编码小麦质体ACCase的基因(Acc-1)已用于一年生小麦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但还未有多年生物种相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发现,Elymus wawawaiensis的Acc-1基因第8外显子和第7内含子与其他已知该序列相比除核苷酸替代外,多了176个碱基,从而与现有已知的一年生小麦相应序列有显著差异。在NCBI中对该序列和已报道的Acc-1基因相应序列blast比对后,结果表明与Hordeum vulgare Acc-1具有87.15%的最高相似性。以Panicum virgatum、Zea mays和Lolim rigidum为外类群,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对该基因和已报道的Acc-1基因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其中E.wawawaiensis和H.vulgare形成一个分支,自展支持率100%。研究同时表明该基因在小麦族多年生物种系统与进化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YMUS wawawaiensis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勇 雷新涛 +4 位作者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28-129,共2页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共获得21个椰子的ACC基因,这21个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品中有较高的表达量,4个ACC基因(Unigene7806、Unigene47155、Unigene7847和CL185.Contig1)在椰子果肉发育9个月时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解析椰子脂肪酸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转录组MCC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CoA羧化酶与运动和饮食减肥关系研究现况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立靖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9-50,53,共3页
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对 脂肪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ACC在体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运动及饮食也 能通过调节ACC的活性来调节... 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它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对 脂肪的合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与肥胖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ACC在体内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运动及饮食也 能通过调节ACC的活性来调节体内脂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学特征 磷酸化 体内调节 运动减肥 饮食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endin-4对胰岛素抵抗人肝癌HepG_2细胞脂代谢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寒 张美家 +7 位作者 王怀杰 李娜 霍连广 李桂芝 戴功 高志芹 杨晓云 曲梅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Exendin-4(Ex-4)对胰岛素抵抗(IR)人肝癌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Ex-4改善IR的作用。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制备IR模型(HepG2-IR细胞),再将其分为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Exendin-4(Ex-4)对胰岛素抵抗(IR)人肝癌HepG2细胞脂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Ex-4改善IR的作用。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制备IR模型(HepG2-IR细胞),再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含胰岛素的HepG2细胞)、IR组(IR模型,即HepG2-IR细胞)和Ex-4组(IR模型中加入10nmol·L-1 Ex-4)。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检测细胞中葡萄糖消耗量,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应用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细胞中T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细胞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等脂代谢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HepG2细胞建立IR模型后,与对照组比较,IR组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Ex-4组HepG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油红O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含脂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含脂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中T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TG水平明显降低(P<0.05)。qRT-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IR组细胞中ACC、FAS和SREBP-1c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apoB100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x-4组细胞中ACC、FAS和SREBP-1c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apoB100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Ex-4可通过调节人肝癌HepG2细胞脂类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NDIN-4 HepG2细胞 胰岛素抵抗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酸合成酶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靶向小分子IR-61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斌林 王亚伟 +2 位作者 祥蔚 缪洪明 史春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61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NAFLD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或IR-61...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七甲川花菁类荧光小分子IR-61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NAFLD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或IR-61,治疗18周后,取肝脏组织切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肝脏和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 A carboxylase-1,ACC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61可降低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TG含量增加,抑制SREBP-1c、ACC1过度表达;同时增加肝脏PPARα、CPT1的表达(P<0.05);IR-61可明显改善小鼠肝脏的脂肪沉积。结论 IR-61通过抑制高脂诱导的脂肪合成代谢过度增强,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甘油三酯沉积,从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61 非酒精性脂肪肝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乙酰辅酶A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乾龙 王楚桃 +6 位作者 欧阳杰 朱子超 何永歆 蒋刚 管玉圣 熊英 李贤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271,305,共6页
为高效科学防除重庆地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不同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ED_(50)和相对抗性倍数(RI)。结果表明,不同马唐种群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为高效科学防除重庆地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不同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ED_(50)和相对抗性倍数(RI)。结果表明,不同马唐种群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相对敏感种群除外);DJSP02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分别表现为中抗(RI=8.78)和低抗(RI=2.10),其ED_(50)分别为377.31 g/hm^(2)和37.97 g/hm^(2);DJSP03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分别表现为低抗(RI=3.18)和中抗(RI=7.56),其ED_(50)分别为136.84 g/hm^(2)和136.93 g/hm^(2),均已产生了正交互抗性。因此,在对重庆地区抗性马唐种群进行防除时宜与其他类型的除草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唐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 敏感性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侧耳ACC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雨 郝刘斌 +4 位作者 李海康 冯璠 王春霞 张瑞颖 郑素月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通过克隆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白灵侧耳ACC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基于白灵侧耳ACC与灰盖鬼... 通过克隆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白灵侧耳ACC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基于白灵侧耳ACC与灰盖鬼伞(Coprinopsis cinerea)、糙皮侧耳(P.ostre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刺芹侧耳(P.eryngii)等16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pH为3、4、5、6、7、8、9、10、11、12时的白灵侧耳ACC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白灵侧耳ACC DNA长度为7366 bp,包含12个内含子和13个外显子,cDNA长度为6696 bp,共编码2231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47400,白灵侧耳ACC为酸性、不稳定的亲水蛋白质,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可能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或过氧化物酶体中,主要由α螺旋、无规卷曲、β折叠和β转角组成,含有ACC中心区、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质和羧基转移酶4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树表明,白灵侧耳ACC的氨基酸序列与担子菌中的刺芹侧耳相似度较高;与对照组(pH5.42)相比,pH为6、7、8、9、10、11时,ACC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侧耳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基因克隆 系统发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2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11
作者 张芷榕 汪凯 唐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目的:研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etyl-co carboxylase 2,ACC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GEO、CPTAC数据库对ACC2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进行分... 目的:研究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etyl-co carboxylase 2,ACC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GA、GEO、CPTAC数据库对ACC2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进行分析。采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了ACC2敲低肝癌细胞系,观察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ACC2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且与预后不良相关(P<0.05)。体外细胞功能学实验表明降低ACC2表达显著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P<0.05)。细胞周期流式分析显示敲低ACC2促进肝癌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变(P<0.05),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中CyclinE2和p21的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RB的表达升高。结论:ACC2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加速肝癌细胞周期G1向S期的转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乙酰辅酶A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2改善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杜云霞 佘汉 +6 位作者 吴银雨 王易 周远群 王维飞 李涛 胡弋 毛庆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689-2697,共9页
目的观察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etyl-CoA carboxylase 2,ACC2)对脓毒症小鼠心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取24只8周龄且体质量为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 目的观察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etyl-CoA carboxylase 2,ACC2)对脓毒症小鼠心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取24只8周龄且体质量为20~25 g的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ND-630+脓毒症组。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心脏特异性ACC2敲除小鼠(ACC2ΔCM),并以ACC2 flox/flox Myh6-Cre-(ACC2 fl/fl)小鼠作为对照,取48只ACC2 fl/fl小鼠、48只ACC2ΔCM小鼠(8周龄,20~25 g,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C2 fl/fl+假手术组、ACC2 fl/fl+脓毒症组、ACC2ΔCM+脓毒症组、ACC2ΔCM+Mal-CoA+脓毒症组、ACC2ΔCM+假手术组。采用细胞微张力仪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功能与肌丝钙敏感性;Western blot检测ACC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Mal-CoA)水平。观察小鼠脓毒症后36 h存活情况。结果脓毒症组较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显著下降,钙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以ACC2 fl/fl+假手术组为基础水平,ACC2ΔCM+脓毒症组较ACC2 fl/fl+脓毒症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恢复48.1%,钙敏感性明显恢复(P<0.05);ACC2ΔCM+Mal-CoA+脓毒症组较ACC2ΔCM+脓毒症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与钙敏感性明显下降(P<0.05);ND-630+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与肌丝钙敏感性上升(P<0.05)。脓毒症组较假手术组小鼠心肌组织ACC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脓毒症组心肌Mal-Co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ACC2ΔCM+脓毒症组小鼠心肌Mal-CoA水平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ACC2ΔCM+脓毒症组较ACC2 fl/fl+脓毒症组36 h存活率提高37.5%(P<0.05)。结论抑制ACC2通过降低Mal-CoA水平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收缩功能和钙敏感性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细胞 乙酰辅酶A羧化酶2 钙敏感性 丙二酰辅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靳莉 任天瑞 +1 位作者 向文胜 陈馥衡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7,共9页
概述了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etyl- Co A carboxylase,[EC6 .4 .1.2 ],ACC酶 )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 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 ,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ACC酶... 概述了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etyl- Co A carboxylase,[EC6 .4 .1.2 ],ACC酶 )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以 ACC酶为作用靶标的抑制剂的发展状况。根据抑制剂在体内与体外的抑制数据 ,讨论了化合物物理性质与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ACC酶抑制剂主要有芳氧苯氧丙酸酯类、肟醚类环己二酮类、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其中肟醚类环己二酮和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CC酶抑制剂已经有几十种商品化的产品。目前新发现的芳氧苯基环己二酮类和三酮类环己二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 羧化酶 抑制剂 研究进展 除草剂 芳氧苯氧丙酸酯 肟醚类环己二酮 芳氧苯基环己二酮 三酮类环己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DPN/AMPK/ACC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文霞 闫乐 +1 位作者 邵明义 张丽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32-936,共5页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模型,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对照治疗。实验结束时,观察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ELISA及RT-q PCR法测肝组织ADPN、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者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匀浆FFA[(229.07±46.62)μmol/gprot vs(382.75±30.93)μmol/gprot]、肝组织ACC的基因(1.66±0.04 vs 2.40±0.37)、蛋白[(512.20±60.70)pg/g vs(756.72±61.21)pg/g]表达(P值均<0.01),升高ADPN、AdipoR2、AMPK、CPT-1的基因[1.53±0.31 vs 0.75±0.11,1.38±0.33 vs 0.61±0.09,1.43±0.39 vs 0.78±0.04,1.39±0.31 vs 0.52±0.04]、蛋白[(22.23±2.75)μg/g vs(14.01±2.17)μg/g,(128.41±10.46)ng/g vs(94.62±6.88)ng/g,(1353.79±59.52)μg/g vs(1107.19±56.78)μg/g,(175.54±9.91)U/g vs(128.74±12.74)U/g]表达(P值均<0.01)。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够有效激活ADPN/AMPK/ACC信号通路,影响脂肪酸的β氧化及合成,减少肝细胞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化痰祛湿活血方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Co 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D亚基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伏林 郎春秀 +4 位作者 刘仁虎 吴关庭 冯都华 陈锦清 石春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为探索大肠杆菌异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β-CT亚基accD基因对油料作物含油量的影响,将目的基因E.coli accD(eaccD)与拟南芥Rubisco小亚基(rbcS)转运肽基因融合,构建以油菜Napin启动子驱动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本试验应用农杆菌... 为探索大肠杆菌异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的β-CT亚基accD基因对油料作物含油量的影响,将目的基因E.coli accD(eaccD)与拟南芥Rubisco小亚基(rbcS)转运肽基因融合,构建以油菜Napin启动子驱动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本试验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表达载体转入油菜,通过PCR检测获得了7个阳性转基因株系,RT-PCR检测其中3株,证明eaccD基因在转基因株系的种子中转录,在转基因植株叶片中不转录,说明该表达载体转入油菜中能引起植株种子eaccD基因的特异表达。同时分析还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含油量与对照植株相比提高约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ACCASE eaccD 超量表达 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活化AMPK减轻游离脂肪酸对C2C12成肌细胞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杰 李静 +2 位作者 胡阳黔 刘坚 欧阳静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减轻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对骨骼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C2C12成肌细胞分5组:对照组、APS组、5-氨基咪唑-4-甲酰胺-1-β-D-呋喃核糖苷(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1-β-D-ribofur...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减轻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对骨骼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C2C12成肌细胞分5组:对照组、APS组、5-氨基咪唑-4-甲酰胺-1-β-D-呋喃核糖苷(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1-β-D-ribofuranoside,AICAR)组、FFAs组和FFAs+APS组。MTT法检测C2C12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和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胞浆AMP/ATP比值。结果:(1)与FFAs组比较,APS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2)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PS作用24 h后可以减轻FFAs导致的线粒体肿胀;(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FFAs组比较,APS作用24 h后显著增加p-AMPK表达(P<0.01)及p-ACC表达(P<0.05),而不影响总AMPK表达(P>0.05);(4)AMP/ATP比值检测结果:与FFAs组比较,APS作用24 h后细胞内AMP/ATP比值增加(P<0.01)。结论:APS可以减轻FFAs对骨骼肌细胞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激活AMPK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游离脂肪酸 AMP激活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龚莹 彭少丹 +6 位作者 汪骞 官春云 王学军 杨进成 瞿观 刘坚坚 林良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19893-19896,共4页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属于生物素包含酶类型Ⅰ,在生物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酰辅酶A。在植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主要有异质型和同质型2种;在动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属同质型,分为ACC1和ACC2 2种类型。主要...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属于生物素包含酶类型Ⅰ,在生物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酰辅酶A。在植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主要有异质型和同质型2种;在动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属同质型,分为ACC1和ACC2 2种类型。主要介绍了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以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的质体中的异质型ACCase的亚基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编码基因。ACCase由生物素羧化酶(Biotincarboxylase,BC)亚基、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亚基(Biotincarboxyl Camer Protein,BCCP)、羧基转移酶的α-CT亚基和β-CT亚基4种亚基构成,有3个功能结构域,即BC功能结构域、BCCP功能结构域以及CT功能结构域。除β-CT亚基由质体基因编码外,其他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质体中组成功能蛋白,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亚基 结构 功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间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阳 孔维宝 +1 位作者 牛世全 武国凡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2-687,共6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nBank,SwissProt中的拟南芥、大豆、甘蓝型油菜、小麦等物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进而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三级结...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enBank,SwissProt中的拟南芥、大豆、甘蓝型油菜、小麦等物种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进而对其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三级结构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ACC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约50683 bp,编码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93.41 kD,理论等电点为7.27,是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要构件.通过进化树分析可分别将8种生物分为2组:A支包括小麦等7个物种,B支仅含甘蓝型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羧化酶 差异性 相似性 物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通过上调ACC/FAS/DGAT2通路表达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玲 杨汶菱 +6 位作者 张绘艳 卞建春 刘宗平 袁燕 邹辉 顾建红 刘学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7-2544,共8页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 为探究棕榈酸诱导BRL 3A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以不同浓度的PA(0、0.2、0.4、0.6 mmol·L^-1)处理BRL 3A细胞24 h,用CCK-8法、RTCA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生成情况;DAPI/F-actin双染,观察细胞核及骨架形态;采用比色法测定TG含量;采用RT-PCR检测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a、Fasn、Dgat 2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合成关键蛋白ACC、FAS、SCD1、GPAM、DGAT 2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2、0.4 mmol·L^-1 PA对细胞增殖无影响,0.6 mmol·L^-1 PA抑制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0.4 mmol·L^-1 PA处理细胞24 h,脂滴大量蓄积,发生明显脂肪变性;随PA浓度升高,细胞核发生皱缩、变形、碎裂,细胞骨架被破坏,微丝断裂;TG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不同浓度PA(0.2、0.4、0.6 mmol·L^-1)处理组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CC、FAS、SCD1、GPAM、DGA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6 mmol·L^-1 PA组与0.4 mmol·L^-1 PA组相比,SC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浓度棕榈酸抑制BRL 3A细胞增殖,对细胞核及骨架产生损伤;棕榈酸诱导细胞发生脂滴蓄积,TG增加,通过上调脂肪合成关键基因Acaca、Fasn、Dgat 2 mRNA转录水平及ACC/FAS/DGAT2通路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脂肪变性 乙酰辅酶A羧化酶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 BRL 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叶片发育过程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若琳 杨敏 +2 位作者 张芬 田丽萍 薛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02-1907,共6页
【目的】研究油莎豆叶片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活性变化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油莎豆进行种植,利用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酶联免疫分析(ELISA)... 【目的】研究油莎豆叶片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活性变化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油莎豆进行种植,利用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和植物(Plant)游离脂肪酸(FFA)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其五个生育阶段(苗期、分蘖前期、分蘖期、分蘖后期、成熟期)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以及油莎豆叶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未见一致规律性,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也未见一致的规律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游离脂肪酸含量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无确定范围,无一致的规律性,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大小对游离脂肪酸合成的含量高低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乙酰辅酶A羧化酶 酶活性 脂肪酸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