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pH对大豆再生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武小霞 李静 +4 位作者 王志坤 刘珊珊 李海燕 马永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农杆菌介导方法是较成熟的遗传转化方法,由于大豆的特殊性使其在转化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大豆的转化频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大豆转化率最大的乙酰丁香酮(AS)和pH两个重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杆菌侵染和共... 农杆菌介导方法是较成熟的遗传转化方法,由于大豆的特殊性使其在转化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大豆的转化频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大豆转化率最大的乙酰丁香酮(AS)和pH两个重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阶段的乙酰丁香酮浓度和pH均对大豆转化频率有明显影响,pH5.4~5.6为宜;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大豆的转化频率,但浓度不宜过高,浓度过高反而降低转化效率,最佳浓度为10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转化 PH 乙酰丁香酮(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丁香酮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邓艺 曾炳山 +4 位作者 赵思东 刘英 裘珍飞 李湘阳 王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9-2232,共4页
乙酰丁香酮(AS)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可诱发农杆菌内Ti或Ri质粒DNA上Vir区基因的活化和高效表达,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从AS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历史和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 乙酰丁香酮(AS)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可诱发农杆菌内Ti或Ri质粒DNA上Vir区基因的活化和高效表达,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从AS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历史和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AS在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丁香酮 遗传转化 作用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苦豆子遗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东利 陈红波 +2 位作者 聂秀菀 王新宇 郑国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68-472,共5页
以发根农杆菌转化苦豆子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结果表明,辅助以超声波处理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当超声波(功率120W,震荡频率50kHz)处理25min时,转化率达到最高峰(子叶为83.7%,下胚轴为39.1%),分别高于对照(14.4%和9.8%)69.3%和29.3... 以发根农杆菌转化苦豆子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结果表明,辅助以超声波处理有助于转化率的提高,当超声波(功率120W,震荡频率50kHz)处理25min时,转化率达到最高峰(子叶为83.7%,下胚轴为39.1%),分别高于对照(14.4%和9.8%)69.3%和29.3%。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添加AS100μmol/L,可使转化率再进一步提高9.9%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超声波处理 发根农杆菌 遗传转化 乙酰丁香酮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储俊 许娜 +3 位作者 张强 王松华 周正义 金光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169,共6页
本试验以药百合鳞片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5d有利于转化;共培养3d并且添加100μ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抑制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在侵染阶段添加150μmo... 本试验以药百合鳞片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5d有利于转化;共培养3d并且添加100μ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抑制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在侵染阶段添加150μmol/L乙酰丁香酮,农杆菌侵染液pH值5.7、光吸收值0.8,侵染时间10min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再生植株经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检测及hpt基因PCR检测证明载体已成功整合到药百合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百合 农杆菌 乙酰丁香酮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子叶节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李淼 田星星 +3 位作者 单志慧 沙爱华 李文滨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3,共7页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GUS瞬时表达的方法,对适合于大豆子叶节和胚尖转化的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品种为东农50,适合胚尖转化的品种为黑农41。在子叶节转化系统中,摸索了农杆菌侵染浓度与侵染时间的最佳配比...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GUS瞬时表达的方法,对适合于大豆子叶节和胚尖转化的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品种为东农50,适合胚尖转化的品种为黑农41。在子叶节转化系统中,摸索了农杆菌侵染浓度与侵染时间的最佳配比组合、乙酰丁香酮浓度和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后的条件为:农杆菌侵染的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30~40 min,乙酰丁香酮浓度200μmol.L-1,超声波辅助转化时间5 s。在上述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节 胚尖 基因型 侵染浓度 侵染时间 乙酰丁香酮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丁香酮对不同糯玉米受体系统遗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新梅 车昕明 +1 位作者 裴玉贺 宋希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902,共4页
乙酰丁香酮(AS)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遗传转化率,本试验以莱农糯38的茎尖和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比较悬浮培养基的pH,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及浓度对糯玉米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基pH为5.2,... 乙酰丁香酮(AS)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遗传转化率,本试验以莱农糯38的茎尖和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比较悬浮培养基的pH,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及浓度对糯玉米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基pH为5.2,在伤口处滴加2μl浓度为150μmol/L的AS能显著提高糯玉米茎尖转化的效率。玉米愈伤转化中,在侵染液中添加5 mg/L的AS能显著提高抗性愈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系统 乙酰丁香酮 添加方式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槐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英 甘敬 +2 位作者 尹伟伦 朱祯 王华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6,F0003,共8页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国槐叶盘转化法,在建立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转化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叶片需在黑暗条件下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5天,农杆菌菌株选用GV3101,农杆菌共培养3...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国槐叶盘转化法,在建立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转化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叶片需在黑暗条件下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5天,农杆菌菌株选用GV3101,农杆菌共培养3天较合适;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约为0.7,感染时间10min;侵染前的菌液和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对国槐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以头孢霉素(Cef)500mg·L-1最好。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sck基因已整合到国槐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根癌土壤农杆菌 乙酰丁香酮 遗传转化 槐尺蠖 抗虫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任艳 李磊 +5 位作者 崔潇 王辉 石延茂 李双铃 刘杰 袁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9-443,共5页
以花生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GIM1.141进行侵染,诱导发根,以为花生的转基因研究和花生发根提取白藜芦醇奠定基础。通过对重悬菌液乙酰丁香酮的添加、不同外植体、菌液浸泡时间以及发根培养基... 以花生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GIM1.141进行侵染,诱导发根,以为花生的转基因研究和花生发根提取白藜芦醇奠定基础。通过对重悬菌液乙酰丁香酮的添加、不同外植体、菌液浸泡时间以及发根培养基4种因素的研究,优化发根农杆菌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花生的叶片、子叶、下胚轴均能被GIM1.141诱导出发根,相同诱导条件下,各外植体的发根诱导率顺序为叶片>子叶>下胚轴;适宜的菌液浸泡时间为10min;附加乙酰丁香酮(100μmol/L),发根诱导率明显提高,花生叶片、子叶、下胚轴的最高发根诱导率分别为87.29%、75.8%、23.33%,因此,花生发根诱导的合适条件为以叶片和子叶为外植体,在添加乙酰丁香酮(100μmol/L)的菌液中浸泡10min诱导出来的发根经过除菌,能在MSB5培养基上自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花生 发根诱导 乙酰丁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丁香酮及共培养pH对黄瓜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宁宇 李蕾 +2 位作者 苗永美 李季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方式、浓度及共培养pH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侵染菌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AS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抗性芽诱导率,浓度以100μmol·L-1为最佳。共培养基的pH对黄瓜... 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方式、浓度及共培养pH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侵染菌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AS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抗性芽诱导率,浓度以100μmol·L-1为最佳。共培养基的pH对黄瓜抗性芽诱导率也有影响,其中在pH 5.2的共培养基上黄瓜转化率最高。研究结果优化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提高了黄瓜转化效率,为推动黄瓜转基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遗传转化 乙酰丁香酮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科植物发状根诱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景龙 蒋超 +1 位作者 沈季雪 徐卫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6-1282,共7页
五加科植物多为重要的中药材,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五加科药用植物产生发状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保护五加科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和实现有效次生代谢物质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该文在概述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研究历程和转... 五加科植物多为重要的中药材,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五加科药用植物产生发状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保护五加科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和实现有效次生代谢物质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该文在概述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研究历程和转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在发根农杆菌诱导五加科植物的种类及诱导率、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五加科植物的各种因素和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五加科植物获得再生植株等方面研究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今后亟需研究的几个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五加科药用植物的良性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 发根农杆菌 冠瘿碱 乙酰丁香酮 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丁香酮对甜菜遗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霞 张少英 付增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2-24,共3页
乙酰丁香酮(AS)是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技术的一种有效的酚类化合物。以甜菜叶柄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共培养阶段AS和pH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S和pH对转化过程有明显影响;当AS浓度为0.2 mmol/L、pH值为5.6时转化率最高。
关键词 乙酰丁香酮 甜菜 农杆菌 转化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丁香酮对组培芦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莉凡 吴茜茜 +3 位作者 张丽娜 汤慧琴 韩志萍 杨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865-3866,共2页
[目的]研究组培条件下乙酰丁香酮(AS)对芦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为芦竹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过程中AS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芦竹外植体预培养3 d后接种到添加100、250、500、1 000、2 500、5 000μmol/L AS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添加A... [目的]研究组培条件下乙酰丁香酮(AS)对芦竹不定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为芦竹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过程中AS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芦竹外植体预培养3 d后接种到添加100、250、500、1 000、2 500、5 000μmol/L AS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添加AS为对照,观察芦竹的不定芽诱导数及不定芽的高度。[结果]AS在一定的浓度下对芦竹外植体不定芽的诱导和生长都有影响。培养基中添加1 000~2 500μmol/L AS,对芦竹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添加AS对芦竹不定芽的诱导有抑制作用,浓度范围1 000~5 000μmol/L与100~500μmol/L相比,对芦竹不定芽诱导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结论]AS浓度为100~500μmol/L为芦竹转基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合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乙酰丁香酮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庆芝 尚志华 +1 位作者 房玉洁 李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11-14,共4页
通过几种试验方案的设计.提高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姜系统中的遗传转化,得出添加乙酰丁香酮100μmol/L.菌液浓度OD600=0.1~0.3.侵染5~15min.预培养1~2天,侵染后延迟选择2天,可以获得较高的转化和再生效率。
关键词 GO基因 农杆菌介导 乙酰丁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