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创制OsALS抗除草剂水稻种质资源
1
作者 陈晓军 惠建 +4 位作者 马洪文 白海波 钟楠 李稼润 樊云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4,共9页
【目的】以宁夏耐盐品种宁粳56为实验材料,定点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耐盐水稻新种质资源。【方法】以ALS基因171和190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构建单碱基编辑载体OsALS171-SpG-eBE3和OsALS... 【目的】以宁夏耐盐品种宁粳56为实验材料,定点编辑乙酰乳酸合酶ALS基因,创制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耐盐水稻新种质资源。【方法】以ALS基因171和190两个位点为靶位点,利用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构建单碱基编辑载体OsALS171-SpG-eBE3和OsALS190-SpG-eBE3,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受体材料的基因转化获得基因编辑植株,采用靶位点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建立了除草剂耐受系统并对其除草剂的耐受程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经T1代靶位点测序验证,获得ALSP171F 2个突变纯合株系;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类型纯合株系各1株。相对野生型受体材料,ALSP171F 2个突变纯合株系对双草醚有较强的耐受力,而ALS^(E187K R190H)、ALS^(E187K)、ALS^(V188I)、ALS^(R190H)、ALS^(D201N)5种突变纯合植株虽然对双草醚有一定的耐受,但耐受程度不显著。【结论】利用SpG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3获得具有抗草剂特性的基因编辑材料,且能够稳定遗传,ALSP171F位点突变对双草醚除草剂表现较强抗性,是培育抗除草剂水稻的优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碱基基因编辑 抗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2
作者 徐晨梦 齐燕妮 +5 位作者 王利民 李闻娟 党照 赵玮 张建平 刘自刚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0,共10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8个基因组中的ALS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胡麻(‘陇亚10号’)ALS基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陇亚10号’‘黑亚14号’、白亚麻、大豆、木薯、拟南芥、水稻、玉米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ALS基因6、6、5、4、4、1、3和...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8个基因组中的ALS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胡麻(‘陇亚10号’)ALS基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在‘陇亚10号’‘黑亚14号’、白亚麻、大豆、木薯、拟南芥、水稻、玉米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到ALS基因6、6、5、4、4、1、3和2个;进化分析显示ALS基因家族进化具有单、双子叶物种特异性;LuALS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区含有大量响应环境刺激的作用元件。克隆到5个LuALS基因,大多成员不含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650~669aa,分子质量介于70205.37~73064u,等电点介于6.27~7.02,定位于叶绿体;共鉴定到22个motif,其中有18个motif存在于所有LuALS蛋白。LuALS全部成员参与了片段复制事件,进化中受到了纯化选择压力。qRT-PCR结果表明,LuALS基因在突变体‘R10’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陇亚10号’,但表达模式不尽相同,由此推测所有LuALS成员都可能与除草剂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基因家族 除草剂 表达分析 乙酰乳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K326的NtALS基因单碱基编辑与抗除草剂材料创制
3
作者 孙小琼 张孝廉 +9 位作者 郭玉双 胡建林 胡鹏 郑兴飞 王红波 薛莲 徐得泽 钟余平 殷得所 王丰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2-104,111,共4页
为培育抗除草剂的烤烟新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烤烟K326的NtALS基因进行单碱基编辑替换,将烟草NtALS基因的第194位脯氨酸三联体密码CCA替换成亮氨酸编码CTA和TTA,测序结果表明编辑效率达到了20.69%,阳性编辑植株的除草剂喷施抗性鉴定... 为培育抗除草剂的烤烟新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烤烟K326的NtALS基因进行单碱基编辑替换,将烟草NtALS基因的第194位脯氨酸三联体密码CCA替换成亮氨酸编码CTA和TTA,测序结果表明编辑效率达到了20.69%,阳性编辑植株的除草剂喷施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抗性明显,创制了抗除草剂的烤烟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烤烟K326 除草剂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synonymous mutation in an acetolactate synthase gene (Gh_D10G1253) is required for tolerance to imidazolinone herbicides in cotton
4
作者 CHEN Tianzi LING Xitie +1 位作者 YU Yue ZHANG Baolo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Background Herbicide tolerance in crops enables them to survive when lethal doses of herbicides are applied to surrounding weeds.Herbicide-tolerant crops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ransgenic approaches or traditional m... Background Herbicide tolerance in crops enables them to survive when lethal doses of herbicides are applied to surrounding weeds.Herbicide-tolerant crops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ransgenic approaches or traditional mutagenesis approaches.At present,no transgenic herbicide tolerant cotton have been commercialized in China due to the 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GMO)regulation law.We aim to develop a non-transgenic herbicide-tolerant cotton through 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mutagenesis,offering an alternative choice for weed management.Results Seeds of an elite cotton cultivar Lumianyan 37(Lu37)were treated with EMS,and a mutant Lu37-1 showed strong tolerance to imidazolinone(IMI)herbicides was identified.A novel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mutation Ser642Asn at acetolactate synthase(ALS)(Gh_D10G1253)in Lu37-1 mutant line was found to be the potential cause to the IMI herbicides tolerance in cotton.The Ser642Asn mutation in ALS did not present among the genomes of natural Gossypium specie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markers were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ALS mutant allele.The Arabidopsis overexpressing the mutanted ALS also showed high tolerance to IMI herbicides.Conclusion The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mutation Ser642Asn of the ALS gene Gh_D10G1253 is a novel identi-fied mutation in cotton.This substitution mutation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in the orthologous ALS genes in other crops.This mutant ALS allele can be used to develop IMI herbicide-tolerant crops via a non-transgenic or transgen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olactate synthase COTTON EMS mutagenesis Herbicide tolerance IMIDAZOLIN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桑世飞 孙晓涵 +5 位作者 姚国琴 马腾云 章怡静 郑阳阳 丰柳春 姬生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杂草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的广谱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应对稻田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鉴定了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金粳818与感除草剂日本晴ALS基因的差异位点,开发特异分... 杂草严重制约水稻生产,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的广谱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是应对稻田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鉴定了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金粳818与感除草剂日本晴ALS基因的差异位点,开发特异分子标记。对以携带ALS抗性基因型的金粳818、津稻372为亲本的杂交后代进行除草剂喷施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发了818ALSF/R、HDALSF/R两对分子标记,可以快速区分纯合显性、杂合、纯合隐性3种基因型,且与除草剂喷施结果一致;选育得到22S9和22S4两份抗除草剂优异水稻种质资源材料。通过对杂交后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筛选出具有ALS除草剂抗性基因的种质资源材料,提高了在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水稻种质中的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水稻 除草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乙酰乳酸合酶Ala179Val突变赋予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广谱抗性
6
作者 安晨 韶也 +2 位作者 彭彦 毛毕刚 赵炳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为了鉴定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对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本研究以野生型水稻华航31(HH31)、耐咪唑啉酮除草剂水稻ALS627突变体和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e)诱变的新型水稻突变体ALS... 为了鉴定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对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本研究以野生型水稻华航31(HH31)、耐咪唑啉酮除草剂水稻ALS627突变体和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e)诱变的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下的4类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包衣浸种和苗期喷施处理,进一步测定表型及相关酶活性指标来探究突变体ALS179的抗性。结果表明,经过除草剂包衣浸种以及苗期喷施处理后,突变体ALS179对苯磺隆、咪唑乙烟酸、双草醚及啶磺草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且乙酰乳酸合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除草剂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除了20×,30×的咪唑乙烟酸处理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低于野生型HH31外,其他处理条件下ALS179的乙酰乳酸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HH31。因此,本研究发现Ala179Val突变赋予了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广谱抗性,为后续ALS类除草剂广谱抗性水稻品系的培育提供遗传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乙酰乳酸合酶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广谱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ALS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芳权 杨杰 +6 位作者 范方军 李文奇 王军 许扬 朱金燕 费云燕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 选育和利用抗除草剂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通过筛选水稻资源,发现了抗除草剂材料金粳818,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碱基存在一个由G到A的碱基变异,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从而具有除草剂抗性。本研究基于该位点的碱基变异,设计了11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ic-specific PCR,AS-PCR)引物,经过优化筛选,获得两个引物组合F1N(S1/S9)和F1M(S1/S10),将该标记命名为AS-ALS。利用F2群体及其亲本和杂交种,结合AS-ALS标记检测和除草剂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感除草剂ALS-G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N引物对有效扩增,抗除草剂ALS-A等位基因型只能被F1M引物对有效扩增,而杂合基因型能同时被两对引物F1N和F1M扩增,ALS-A纯合或杂合等位基因型都表现抗除草剂,ALS-G纯合基因型表现感除草剂。因此本研究开发的标记能有效区分除草剂抗性基因的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对应。该标记用于回交育种,可以选择ALS-A杂合基因型单株,剔除ALS-G纯合等位基因型,在自交的F2保留ALS-A纯合基因型单株,连续自交,能快速获得除草剂抗性稳定的水稻材料。该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功能标记还可用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资源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和稗草ALS活性测定及农美利选择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强 王勇 +2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戴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303-307,共5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是除草剂主要作用靶标 ,新型除草剂农美利 (bispyribac sodium)即是通过抑制ALS的活性使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而达到除草目的。作者利用ALS脱羧产物 3 羟基丁酮与肌酸及甲萘酚形成的复合物 ,采用比色法测定ALS... 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是除草剂主要作用靶标 ,新型除草剂农美利 (bispyribac sodium)即是通过抑制ALS的活性使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而达到除草目的。作者利用ALS脱羧产物 3 羟基丁酮与肌酸及甲萘酚形成的复合物 ,采用比色法测定ALS活性和农美利的抑制作用 ,以明确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选择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和稗草体内ALS酶促反应复合产物的吸收峰为 52 0nm ;ALS活性在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杂草体内各不相同 ,不同水稻品种依次为汕优 63、秀水 11>祥湖 84 >嘉育 2 93,不同杂草依次为稗草、鳢肠 >异型莎草 >千金子。体内法测定农美利对植物体内ALS的抑制程度结果显示 ,水稻ALS受抑制快于稗草 ,恢复也快 ;不同水稻品种ALS以嘉育 2 93受抑制较快 ,秀水 11抑制程度较大 ,而祥湖 84和汕优 63受抑制慢且程度低。体外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ALS抑制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农美利 选择性机理 除草剂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涛 张善磊 +8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梁文化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5,共9页
【目的】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的品种是防治水稻直播田杂草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提高其品种选择效率。【方法】在明确除草剂抗性突变体黄华占M-1 ALS基因编码区碱基差异的... 【目的】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的品种是防治水稻直播田杂草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提高其品种选择效率。【方法】在明确除草剂抗性突变体黄华占M-1 ALS基因编码区碱基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技术,设计引物对不同品种(品系)和淮稻5号/黄华占M-1的F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结合除草剂的田间试验对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ALS基因编码区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尽管籼、粳稻之间具有多处差异碱基,但只有第1642和1643碱基TG到AT的变异能导致位于高度保守域的第548位编码氨基酸由色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进而使水稻产生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依据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可以准确区分出3种不同的基因型,其基因型与苗期除草剂抗性的表型完全一致。【结论】利用Tetra-primer ARMS-PCR技术,可以实现对两个连续变异碱基位点基因型的快速检测,从而加快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酶基因 除草剂抗性 碱基突变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等位基因特异PC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茂龙 龙卫华 +9 位作者 高建芹 付三雄 陈锋 周晓婴 彭琦 张维 浦惠明 戚存扣 张洁夫 陈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1-1719,共9页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是从抗性突变体M9中克隆获得,抗性基因BnALS1R与野生型基因BnALS1存在1处SNP,即乙酰乳酸合酶第638位丝氨酸残基被天冬酰胺酸替代。为获得油菜抗除草剂基因BnALS1R的分子标记,根据该处点突变,结合获得...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ALS1R是从抗性突变体M9中克隆获得,抗性基因BnALS1R与野生型基因BnALS1存在1处SNP,即乙酰乳酸合酶第638位丝氨酸残基被天冬酰胺酸替代。为获得油菜抗除草剂基因BnALS1R的分子标记,根据该处点突变,结合获得的BnALS3与BnALS1序列,开发30条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引物,采用筛选出的3条AS-PCR引物在F2、BC1和BC2群体中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标记有效检测出群体中存在的3种基因型,其分离比分别为1∶2∶1、1∶1、1∶1,均遵循单基因遗传规律。应用该标记对获得的抗性恢复系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所有抗性恢复系均能扩增出抗性基因BnALS1R目的条带,表明3条标记引物可应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AS-PCR标记的获得将促进以抗性基因进行油菜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Bnals1R 乙酰乳酸合成酶 等位基因特异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乙酰乳酸合酶突变体S638N的酶学特性及其对ALS类除草剂的抗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茂龙 浦惠明 +4 位作者 龙卫华 高建芹 戚存扣 张洁夫 陈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3-1360,共8页
在对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 ALS1R克隆与功能验证基础上,为比较抗性基因编码的乙酰乳酸合酶突变体S638N酶学特性及其对ALS类除草剂抗性与野生型的差异,构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638N和野生型的重组融合蛋白。SDS-P... 在对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Bn ALS1R克隆与功能验证基础上,为比较抗性基因编码的乙酰乳酸合酶突变体S638N酶学特性及其对ALS类除草剂抗性与野生型的差异,构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638N和野生型的重组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638N和野生型均能表达出约74 k D的特异性重组蛋白。纯化目的蛋白,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S638N和野生型的酶活性。结果显示,温度和pH对突变酶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相同,表现为先升后降,在37℃、pH 7.0条件下催化活性均最高。同时,该突变酶的酶学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其对3个辅助因子的响应曲线也与野生型类似,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辅助因子均使突变酶S638N基本都没有活性。然而,突变酶S638N对IMI类除草剂抗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而对Su类除草剂敏感性和野生型相同。因此,突变酶S638N具有对IMI类除草剂的专一抗性,但未改变酶学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酶 S638N 除草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突变体ALS基因分析与SNP标记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妍妍 曲高平 +3 位作者 黄谦心 吕金洋 郭媛 胡胜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9-595,共7页
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 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Bn ALS2、Bn ALS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K1和K4的Bn ALS3基因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其中第+535位C碱基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3蛋白第197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Ser;而K5的Bn ALS1基因序列第+544位C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1蛋白发生了Pro197Ser的改变(均以拟南芥ALS氨基酸序列为准)。其中K5抗性位点Bn ALS1∶Pro197Ser的改变属于首次报道。基于突变的基因序列设计了8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组合,有6对能用于区分抗性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其中可检测K5的Bn ALS1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2对,可检测K1、K4突变体Bn ALS3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4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抗除草剂突变体 苯磺隆 乙酰乳酸合成酶 等位基因特异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设计抗药突变型ALS抑制物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海粟 李任植 +1 位作者 李俭 吴明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3-1451,共9页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植物体内合成支链氨基酸过程中的关键酶类。生产上对以ALS为单一靶标的磺酰脲类等5大类除草剂的连续广泛使用,使杂草抗药性突变体大规模产生。本文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的角度出发,综述通过同源模建、结构...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植物体内合成支链氨基酸过程中的关键酶类。生产上对以ALS为单一靶标的磺酰脲类等5大类除草剂的连续广泛使用,使杂草抗药性突变体大规模产生。本文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的角度出发,综述通过同源模建、结构稳定性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S)等方法,推测替代突变导致ALS构象变化的抗性机理,并根据模拟抑制物与野生和突变型ALS结合物理参数的差异,如构象标准差、旋转半径、结合自由能,设计理论上对突变型ALS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新结构,以期为抗药突变型靶标与其抑制剂之间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和反抗类除草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抗性 氯嘧磺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原核表达及其酶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茂龙 龙卫华 +6 位作者 高建芹 陈锋 周晓婴 张维 陈松 张洁夫 浦惠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7,共9页
为了研究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与酶学特性,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系N131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到BnALS3的c DNA序列。该序列含有一个长度为1 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为65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一个... 为了研究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与酶学特性,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系N131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到BnALS3的c DNA序列。该序列含有一个长度为1 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为65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一个由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叶绿体信号肽序列。将该信号肽序列构建至植物表达载体35S::BnALS3-GFP,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结果显示BnALS3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构建去除叶绿体信号肽序列的BnALS3原核表达载体p Czn1-BnALS3,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11℃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2mmol·L^(-1)的IPTG诱导8h后,p Czn1-BnALS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His-BnALS3呈部分可溶性,分子量约为67k D。酶活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的His-BnALS3最适反应p H值为7.0,最佳反应温度为37℃,酶学常数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55mmol·L^(-1)和6.40μmol·m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乙酰乳酸合酶 叶绿体信号肽 亚细胞定位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对其靶标AL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三雄 周晓婴 戚存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12,共5页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ALS相对酶活分别为40.63%和37.23%。因此,油菜中ALS活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快速鉴定和预测杀雄剂苯磺隆的喷药量是否达到合理范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苯磺隆 杀雄效果 als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氯嘧磺隆黑曲霉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酶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洪岩 张庆贺 +1 位作者 张利斌 陶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3-566,共4页
本文比较了不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并且对抗性菌株中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R-H为抗性菌株,其ALS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酶学特性分析显示,TR-H菌株的... 本文比较了不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并且对抗性菌株中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R-H为抗性菌株,其ALS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酶学特性分析显示,TR-H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3,酶反应的初速度范围为0~60min。以丙酮酸钠为反应底物时,其米氏常数(Km)为39.41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32.2μg/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嘧磺隆 黑曲霉 乙酰乳酸合成酶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薹属栽培种ALS1-3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孙妍妍 曲高平 胡胜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108,共8页
【目的】揭示6种芸薹属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结构特征,为ALS酶的遗传操作和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PCR方法,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甘蓝(B.oleracea)、芥菜型油菜(B.juncea)、白菜型... 【目的】揭示6种芸薹属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结构特征,为ALS酶的遗传操作和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PCR方法,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甘蓝(B.oleracea)、芥菜型油菜(B.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黑芥(B.nigra)等6个芸薹属16份材料的AL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除1个B.nigra材料未扩增出任何产物外,其余参试材料中均有PCR扩增产物,共成功克隆了30个ALS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M816807-KM816836),且克隆的基因ALS1、ALS2、ALS3均不含内含子,只有一个开放阅读框。ALS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968bp,编码655个氨基酸;ALS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914bp,编码637个氨基酸;ALS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959bp,编码652个氨基酸。参试材料中,在ALS1基因中检测到7个SNP,其中4个导致氨基酸突变;在ALS2基因中检测到3个SNP,其中2个导致氨基酸突变;在ALS3基因中检测到25个SNP,其中2个导致氨基酸突变。在3类ALS蛋白中,ALS1和ALS3遗传距离较近,与ALS2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ALS1基因定位于C01染色体上,ALS2和ALS3基因定位于A01染色体上。【结论】参试的6个芸薹属不同材料间ALS1、ALS2、ALS3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植物 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磺隆及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ALS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谢艳红 邱立红 +2 位作者 蒋家珍 王成菊 由振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84,共4页
采用温室盆栽茎叶喷雾处理,研究了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的耐药性及其对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对敏18号小麦株高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抗6号。离体ALS酶含量和活力测定结... 采用温室盆栽茎叶喷雾处理,研究了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不同品种小麦的耐药性及其对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对敏18号小麦株高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抗6号。离体ALS酶含量和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抗6号ALS含量高于敏18号,在200和400μmol/L的吡唑解草酯溶液中黑暗培养7d,抗6号小麦ALS比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1.29和1.58倍,敏18号比对照分别增加0.25和0.15倍。抗6号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较强。小麦自身ALS含量和比活力差异以及安全剂吡唑解草酯对它们的诱导差异可能是小麦品种对甲基二磺隆耐药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磺隆 吡唑解草酯 小麦 乙酰乳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长乐 郭月 +4 位作者 李芳芳 袁自成 龙卫华 浦惠明 胡茂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的主要手段。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也称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是植物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一步的催化酶。ALS抑...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杂草控制的主要手段。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也称乙酰羟基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是植物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第一步的催化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也称ALS类除草剂,其通过干扰ALS与底物结合来抑制植物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灭杀杂草的目的。随着ALS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伤害问题日益严重,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因此,创制和培育ALS抑制剂类作物种质,是充分利用此类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化学诱变和自然突变的方法已在多种作物中创制出对ALS类除草剂具有抗性的种质,并成功培育出抗性品种。本文从ALS类除草剂的特性、种类和适用范围,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抗ALS类除草剂的作物种质创制和利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作物抗ALS类除草剂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抗ALS类除草剂作物的可能发展作出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酶 als类除草剂 作物 种质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水稻品种对双草醚的敏感性及其AL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义琳 吕立堂 赵德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解贵州地方水稻品种平塘黑糯、从江香禾、从江红皮糯及从江黑糯谷对除草剂双草醚的敏感性,以及从分子水平了解造成其敏感性的原因,利用不同浓度双草醚对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进行处理,并克隆和分析比较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结果表... 为了解贵州地方水稻品种平塘黑糯、从江香禾、从江红皮糯及从江黑糯谷对除草剂双草醚的敏感性,以及从分子水平了解造成其敏感性的原因,利用不同浓度双草醚对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进行处理,并克隆和分析比较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结果表明:4种水稻品种对双草醚的敏感程度不同,其ALS基因不含内含子,N-末端有信号肽序列,AL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说明其在叶绿体中发挥功能,基因编码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草醚 敏感性 乙酰乳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