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Preparation of Diacetals from 2,2-Bis(hydroxymethyl) propane-1,3-diol with Aldehydes and Ketones Catalysed by Anhydrous Ferrous Sulfate 被引量:6
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Preparation of Diacetals from 2 2-Bis HYDROXYMETHYL propane-1 3-diol with aldehydes and ketones Catalysed by Anhydrous Ferrous Sulf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11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结果影响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程麟钧 周培学 +2 位作者 曾立民 唐桂刚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 研究了在0%、10%、50%和80%不同湿度下116种挥发性有机物于在线气相色谱质谱监测系统上的响应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加湿后PAMS中C2~C4化合物受影响较小,C5~C7物质受湿度影响没有明显规律,C8及C8以上物质响应明显增强;TO-15中低沸点物质响应下降,而高沸点物质响应却增强;醛酮类化合物响应普遍增强。从不同维度分析了水汽的影响机理,主要包括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管壁的活性位点;水膜溶解强极性的VOCs降低了VOCs响应;水分子和VOCs竞争吸附填料表面导致VOCs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挥发性有机物 PAMS TO-15 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海韵香精中醛酮酯类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王云龙 罗佳兴 +6 位作者 刘茜 张晓平 邹琳 武云杰 杨龙彦 付博 李坚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63,共8页
为向食用香精稳定性检测提供品控支持,以海韵香精为研究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同时测定海韵香精中21种醛酮酯类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外标定量法。结果表明,海韵香... 为向食用香精稳定性检测提供品控支持,以海韵香精为研究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同时测定海韵香精中21种醛酮酯类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外标定量法。结果表明,海韵香精挥发性成分的最优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6 min、料液比1∶4(g∶mL),从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酮酯类有21种,占总含量的88.7%;21种醛酮酯类挥发性物质的检出限在0.042~0.272 mg·L^(-1)之间,定量限在0.140~0.907 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19%~109.57%之间,精密度在1.24%~4.99%之间。该检测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食用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精 工艺优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聪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设计与优化的理论依据,综述了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与催化机理,并结合领域内前沿研究对催化剂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醛酮 选择加氢 非贵金属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强化糠醛影响下乙酸酮基化反应的研究
5
作者 胡志超 蔡勤杰 +1 位作者 朱玲君 王树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4-1847,共14页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酸-呋喃混合反应物酮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CeO_(2)催化剂上,糠醛的加入使乙酸的转化率从94.68%降至79.33%,主要原因是呋喃类物质与乙酸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效应,此外部分乙酸与糠醛还发生了协同转化。在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CeO_(2)-MnO_(2)对乙酸的转化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50℃,12 h连续反应中乙酸转化率为90.79%,羰基化合物碳收率可达61.95%。其原因是CeO_(2)-MnO_(2)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空位活性位浓度,能有效削弱糠醛由于竞争吸附对乙酸酮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催化剂抵抗失活的能力,同时较平衡的表面酸碱性位点分布有利于酮基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化 乙酸 糠醛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测定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
6
作者 杜明月 王在峰 +4 位作者 张厚勇 葛璇 谢璇 赵娇娇 王靖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建立了罐采样-冷柱温-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全扫描模式(SCAN)和选择性离子模式(SIM)同时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取样量为400 m L时,13种醛酮类化合物在0.005~75.2 nmol·mol^(-1)的... 建立了罐采样-冷柱温-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全扫描模式(SCAN)和选择性离子模式(SIM)同时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取样量为400 m L时,13种醛酮类化合物在0.005~75.2 nmol·mo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相对响应因子的RSD均小于15.0%,方法检出限为0.005~0.10 nmol·mol^(-1);在0.5、5.0、20.0 nmol·mol^(-1)三个加标浓度下,加标回收率在78.8~106%之间。此外,采用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济南的三个不同功能区(背景区、城市、郊区)的样品,两种测定方法比较的结果说明13种醛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可行性。本方法无需添加任何有毒有害化学试剂,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丙烯醛和丙酮的基线分离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地定量测定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罐采样 冷柱温 醛酮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β沸石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37
7
作者 梁学正 于心玉 +3 位作者 彭惠琦 高珊 杨建国 何鸣元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83-1085,共3页
以Hβ沸石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十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β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 以Hβ沸石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十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β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乙二醇摩尔比为1∶1.2、催化剂用量(0.1m ol醛(酮))为0.2g、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大多数醛(酮)转化率可达90%以上,缩醛(酮)选择性可达98%以上。证明Hβ沸石对该缩合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乙二醇 合成 催化剂 缩醛 缩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缩醛(酮)的合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晓梅 桂建舟 +2 位作者 张晓彤 宋丽娟 孙兆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6-98,共3页
研究了以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为催化剂,在无任何有机溶剂的条件下醛(酮)与二元醇的缩合反应,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缩醛(酮)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3... 研究了以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硫酸氢盐为催化剂,在无任何有机溶剂的条件下醛(酮)与二元醇的缩合反应,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缩醛(酮)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3 K,醛(酮)∶IL(摩尔比)=5∶1,此时缩醛(酮)收率最高可达到93.8%。反应体系无需脱水,产物易于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醇 离子液体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铝超稳Y沸石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敏 蒋小平 王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486,共3页
The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ation of various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alcohols by using dealuminated USY(ultrastable Y-type zeolite) as catalyst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s of silica/alumina ratio in the catalyst,... The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ation of various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alcohols by using dealuminated USY(ultrastable Y-type zeolite) as catalyst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s of silica/alumina ratio in the catalyst, catalyst amount and reaction time on the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showed that the dealuminated USY is a high active catalyst for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 ation and its high activity can be readily returned to original by heating at 500 ℃ for 5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醛 缩酮 脱铝超Y酸沸石 催化合成 催化剂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与生物柴油醛酮类排放物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学敏 李芳 +2 位作者 葛蕴珊 王晓燕 李洪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7-251,共5页
为了解使用甲醇柴油或生物柴油时醛酮类物质非常规排放的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种燃料(柴油、生物柴油、甲醇柴油)的14种醛酮类排放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2种... 为了解使用甲醇柴油或生物柴油时醛酮类物质非常规排放的情况,该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了3种燃料(柴油、生物柴油、甲醇柴油)的14种醛酮类排放物的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2种代用燃料的非常规排放有较大变化,表现为1)醛酮类排放物总比排放量均有大幅上升,在标定功率工况下,甲醇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升高144.6%,生物柴油醛酮类排放物比柴油排放升高67.5%;2)在所测试工况下,甲醛在2种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中仍占有最大比例,占醛酮类排放物35.3%以上;3)随着转速升高或负荷减少,代用燃料的醛酮类排放物增加。该研究对建立醛酮类排放物标准,满足环保节能要求,合理应用代用燃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柴油 生物柴油 醛类 酮类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onsted酸离子液体催化的醛、酮、胺三组分Mannich反应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宝友 许丹倩 +2 位作者 罗书平 张帆 徐振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043-2046,共4页
研究了Bronsted酸离子液体催化下醛、酮、胺的三组分Mannich反应 在所选取的离子液体体系 3 丁基 1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BMImBF4) / 3 丁基 1 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 (BMImH2 PO4)及 1 乙基咪唑三氟乙酸盐(HEImTA)中 ,不需要加入酸性催化... 研究了Bronsted酸离子液体催化下醛、酮、胺的三组分Mannich反应 在所选取的离子液体体系 3 丁基 1 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BMImBF4) / 3 丁基 1 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 (BMImH2 PO4)及 1 乙基咪唑三氟乙酸盐(HEImTA)中 ,不需要加入酸性催化剂 ,在室温 (2 5℃ )下即可高收率和高选择性地得到Mannich产物 .离子液体体系经过简单的处理即可实现回收利用 .对于上述体系所适用的反应底物范围亦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sted酸 离子液体 MANNICH反应 MANNICH碱 β-胺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多酸盐催化醛(酮)与乙二醇缩合制备缩醛(酮)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萍萍 周瑜 王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3,共7页
以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多酸盐作为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的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r-IR)、核磁共振仪(NMR)、电喷雾质谱仅(ESI-M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缩合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用量、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和催化剂复用... 以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多酸盐作为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的催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r-IR)、核磁共振仪(NMR)、电喷雾质谱仅(ESI-M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缩合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用量、反应底物的适用性和催化剂复用性能.结果表明: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杂多酸盐类催化剂的熔点为100~ 200℃,属于离子型固体化合物,只溶于强极性体系.催化剂在弱极性反应体系有相分离现象,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回收操作简单,回收率高,复用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杂多酸 缩醛(酮)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车尾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排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海燕 张仲荣 +3 位作者 刘立东 王凤滨 邱君 高俊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7-211,218,共6页
采用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辆国Ⅳ汽油车排放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汽油车尾气中甲醛、乙醛、丙酮的排放量最高,3种物质占醛酮化合物总量的80%以上,丙醛、丙烯醛、丁酮等其他醛酮所占比例较低... 采用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辆国Ⅳ汽油车排放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汽油车尾气中甲醛、乙醛、丙酮的排放量最高,3种物质占醛酮化合物总量的80%以上,丙醛、丙烯醛、丁酮等其他醛酮所占比例较低;在市区行驶循环(ECE)的醛酮类化合物排放水平高于郊区行驶(EU-DC),表明各类醛酮的排放与汽油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有关。从醛酮之间的相关性看,乙醛、丙醛、丁酮和苯甲醛与甲醛的相关性较好,R2在0.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醛酮类化合物 甲醛 乙醛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英雪 梁学正 +1 位作者 沈德凤 齐陈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3,共5页
以羟乙基磺酸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合成缩酮;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 以羟乙基磺酸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合成缩酮;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其他醛(酮)化合物与二醇反应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碳基固体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催化丁酮与乙二醇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乙二醇)∶n(丁酮)=1.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7%,反应1.5h。在此条件下,丁酮转化率达93.5%,产物缩酮的选择性达99.1%。该碳基固体酸还可催化各种醛(酮)与二醇进行缩合反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醛(酮)的转化率高达90%以上,缩醛(酮)的选择性高达97%以上。该反应具有催化剂用量少及重复使用活性高、后处理简单、反应时间短和无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碳化缩合法 碳基固体酸催化剂 缩醛 缩酮 二醇 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H·法评价Vc、异Vc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7
15
作者 郑大贵 叶青 +1 位作者 叶红德 余衍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用DPPH.法评价了Vc、异Vc、辛醛Vc缩醛、辛醛异Vc缩醛、月桂酸Vc酯和月桂酸异Vc酯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所有六种受试物清除DPPH.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摩尔数相等时,Vc与它的衍生物以及异Vc与它的衍生物清除DPPH.的能力基本相... 用DPPH.法评价了Vc、异Vc、辛醛Vc缩醛、辛醛异Vc缩醛、月桂酸Vc酯和月桂酸异Vc酯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所有六种受试物清除DPPH.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摩尔数相等时,Vc与它的衍生物以及异Vc与它的衍生物清除DPPH.的能力基本相同;在受试物浓度低于1.397×10-4mol.L-1,并且浓度相同时,Vc及其衍生物比对应的异Vc及其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 异VC 辛醛Vc 缩醛 辛醛异Vc缩醛 月桂酸Vc酯 月桂酸异Vc酯 DPP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和废气中10种醛酮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32
16
作者 戴天有 魏复盛 +1 位作者 彭清涛 周申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9-33,共5页
报道了以2,4-二硝基苯肼酸性饱和液吸收空气和废气中的醛和酮,所形成的腙衍生物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法预处理回收率为90%~110%,最低检则限为1~5ng,线性工作范围为5~300 ng。可测定空气和车间空气中的10种醛和酮类污染物。
关键词 空气 废气 高效液相色谱 大气监测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铝选择性吸附烟气中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守爱 黄泰松 +4 位作者 邹克兴 李志华 周俊 韦康 白家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63-66,共4页
为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含量和研究介孔材料在烟气减害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微结构特征的介孔氧化铝分别添加到卷烟嘴棒中,研究其对主流烟气中8种低分子醛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介孔氧化铝对低分子醛酮... 为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含量和研究介孔材料在烟气减害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不同微结构特征的介孔氧化铝分别添加到卷烟嘴棒中,研究其对主流烟气中8种低分子醛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介孔氧化铝对低分子醛酮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而且脱除效果与介孔氧化铝的孔径密切相关,这与介孔氧化铝的纳米限域效应有关。通过进一步研究介孔氧化铝对烟气中苯酚和苯并(α)芘的吸附作用,揭示了介孔氧化铝对低分子醛酮的选择性吸附与其因表面静电引力优先吸附极性物质的特性以及低分子醛酮的低熔沸点密切相关。烟气3项指标分析表明,介孔氧化铝对烟气中的焦油和烟碱含量影响不大,这有利于保持卷烟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铝 低分子醛酮 卷烟烟气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污染物组分检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付铁强 陆红雨 +1 位作者 张仲荣 史广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对车内污染物的组分、来源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描述,基于环境行业标准HJ/T400—2007的试验方法,选取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覆盖了高、中、低各档次的,有代表性的14种型号的汽油乘用车进行车内污染物测试,获得了不同污染物的检出... 对车内污染物的组分、来源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描述,基于环境行业标准HJ/T400—2007的试验方法,选取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覆盖了高、中、低各档次的,有代表性的14种型号的汽油乘用车进行车内污染物测试,获得了不同污染物的检出率和平均浓度。其中检出率达到100%的物质为苯、甲苯、苯甲醛、丙醛、丙酮+丙烯醛、丁醛、环己酮、甲醛、乙醛、己醛和丁烯醛。测试结果还表明,不同污染物的平均浓度随车辆档次的变化趋势不同;同一型号的车辆污染物的种类基本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内污染物总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醛酮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的分离及其产品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东灿 刘运权 +1 位作者 王夺 叶跃元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在分析生物油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从生物油中获得酚类、酸类、糖类、醛类和酯类产品的现有分离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并简要介绍了分离得到的产品在化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食品业等方面的应... 在分析生物油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从生物油中获得酚类、酸类、糖类、醛类和酯类产品的现有分离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并简要介绍了分离得到的产品在化学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食品业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生物油产品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综述了从生物油中分离化学品的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分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挑战,展望了生物油产品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乙酸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酮、酸类临界参数的评定及其质量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沛生 高进 +1 位作者 夏清 刘文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系统地搜集并评定了64个醛、酮、酸类化合物的临界参数,给出了143个推荐值,按其可靠性、一致性和测定年代给出其质量码,质量码分为8级。
关键词 临界参数 质量码 化工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