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method to predict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for spur gear pair based on accuracy grade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Chang SHI Wan-kai +1 位作者 Francesca Maria CURÀ Andrea MUR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334-3349,共16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to predict the spur gear pai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based on the accuracy grade,in which manufacturing errors(MEs),assembly errors(AEs),tooth deflections(TDs)and profile modif...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ethod to predict the spur gear pai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based on the accuracy grade,in which manufacturing errors(MEs),assembly errors(AEs),tooth deflections(TDs)and profile modifications(PMs)are considered.For the prediction,a discrete gear model for generating the error tooth profile based on the ISO accuracy grade is presented.Then,the gear model and a tooth deflection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ooth compliance on gear meshing are coupled with the transmission error model to make the prediction by checking the interference status between gear and pinion.The prediction method is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and a set of cases are simula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Es,AEs,TDs and PMs on the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In addition,the time-varying backlash caused by both MEs and AEs,and the contact ratio under load conditions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range of the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under different accuracy grades.The predic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election of gear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n the design stage of gea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r transmission error time-varying backlash prediction method accuracy gr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model for geometric error in turning processes 被引量:1
2
作者 LEE Mun-jae LEE Choo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711-717,共7页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analyzing the geometric errors in turning operations and a two-step analyz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In the first analyzing step,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cutting heat for th...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analyzing the geometric errors in turning operations and a two-step analyzing process was proposed. In the first analyzing step,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cutting heat for the cutt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AdvantEdge. Also, the deformation of a workpiece was estimated in the second step using the ANSYS. The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 for a 150 mm-long workpiece at three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 such as 10, 70 and 130 mm from a reference point, and the amounts of the deformation were compared through experiments. /n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s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represent similar tendencies. Also, it is verified that their geometric error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regard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formation of a workpiecc,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geometric error in the lathe is about 15%,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cutting force is about 10%, and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heat is about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etric error machining accurac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URNING cutting force cutting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典型震源位置的精确度分析
3
作者 张蕙 殷伟伟 李宏伟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震定位精度显著低于中部3个盆地;地震定位精度与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和最大空隙角密切相关;当最大空隙角相近时,地震定位的可信度随着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增多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定位精度 概率统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PTT并联机器人的误差分析与补偿
4
作者 陈明方 梁鸿键 +1 位作者 魏松坡 何朝银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0-302,共13页
对并联机器人进行标定是提高位姿精度的有效措施。但传统标定方法存在误差参数多、误差累积及超静定方程组不易获得最优解等问题。为此,本文以3-PTT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运动学方程建立包含21个误差项的误差模型,细分18种... 对并联机器人进行标定是提高位姿精度的有效措施。但传统标定方法存在误差参数多、误差累积及超静定方程组不易获得最优解等问题。为此,本文以3-PTT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运动学方程建立包含21个误差项的误差模型,细分18种情况并向其中添加误差值,系统地分析铰链点安装坐标误差及连杆长度误差对动平台位置精度的影响关系。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连杆长度和静平台铰链点z坐标误差对末端精度影响显著,3个自由度方向上的误差均已超过1 mm。同时,为克服传统方法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逆运动学误差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将机构误差转化为关节输入误差,减少了传统算法中的误差参数,大幅降低了优化方程的求解难度,提高了补偿效率。随后,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误差修正目标函数寻优,以此获得滑块补偿量,将其与理想滑块输入量叠加作为滑块修正量驱动机器人完成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补偿后动平台位置误差均无限趋于0;实验结果显示:动平台在x、y、z轴自由度方向的误差最大值分别由10.89、12.42、2.12 mm降至0.97、1.14、0.72 mm,距离误差最大值由15.35 mm降至1.36 mm,补偿效果明显;误差均值分别由5.86、8.02、1.12 mm降至0.45、0.46、0.33 mm,距离误差均值降至0.82 mm,运行精度提高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误差分析 误差补偿 改进粒子群算法 位姿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淑睿 林嘉睿 +3 位作者 张辉 史慎东 滕明鑫 杨凌辉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9,共9页
多基站整体测量场的构建是目前实现制造空间大尺寸三维测量最有效的手段,其精度评价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测量任务规划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过程中的多源观测数据融合问题,建立了以几何约束为核心的... 多基站整体测量场的构建是目前实现制造空间大尺寸三维测量最有效的手段,其精度评价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测量任务规划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过程中的多源观测数据融合问题,建立了以几何约束为核心的整体测量场数学模型,提出了以仪器观测量不确定度、仪器位姿参数不确定度、目标点坐标不确定度为指标体系的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根据测量结果的统计信息实现了仪器观测量现场不确定度的快速准确评定;利用GUM法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过程,建立了仪器位姿参数不确定度和目标点坐标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测量场 精度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分析 大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CA的摆线针轮制造误差分析与补偿研究
6
作者 段蕴杰 韩振华 +3 位作者 韩小飞 石万凯 李海 莫少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8,235,共8页
为阐明RV减速器摆线针轮副多制造误差对传动精度的补偿效应,提出了一种以承载传动精度为评价指标的摆线针轮制造误差补偿分析方法。以针齿半径误差δr_(rp)、摆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δt、偏心距误差δe三种主要制造误差为例,建立多制造误... 为阐明RV减速器摆线针轮副多制造误差对传动精度的补偿效应,提出了一种以承载传动精度为评价指标的摆线针轮制造误差补偿分析方法。以针齿半径误差δr_(rp)、摆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δt、偏心距误差δe三种主要制造误差为例,建立多制造误差的摆线针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评价承载工况下各制造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程度;确定摆线针轮副加工精度等级(IT4~IT6)及误差组合方式为两误差(δr_(rp)×δt、δr_(rp)×δe、δe×δt)、三误差组合(δr_(rp)×δe×δt),取各误差精度等级为IT6,在其精度误差范围内随机取值以得到涵盖IT4~IT6级的误差组合,由此根据LTCA模型求解各误差组合在相同和不同精度等级下的摆线针轮传动精度,通过分析制造精度范围内不同区域误差取值对传动精度的影响规律,以此评价多制造误差组合作用的误差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各制造误差组合项间均存在误差补偿效应,即较低的加工精度等级能达到甚至优于较高精度等级下的传动精度水平,其中,以IT4×IT6、IT4×IT5、IT4×IT4×IT6三种精度等级下的误差补偿效果最佳,在保证传动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加工成本,为摆线针轮公差选配与传动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 LTCA 误差补偿 传动误差 传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接面误差传递机理的高精装备装配精度预测与公差优化研究
7
作者 王平 刘象 +1 位作者 张义 罗哲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5,共9页
高精装备装配过程中装配精度的预测和对公差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针对装配过程中受多种误差耦合作用导致装配精度与公差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本文以高精装备装配体元件的联接面误差传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综合算法... 高精装备装配过程中装配精度的预测和对公差的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针对装配过程中受多种误差耦合作用导致装配精度与公差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本文以高精装备装配体元件的联接面误差传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综合算法来实现高精度装备的装配精度预测和公差优化。首先,分析了联接面误差传递属性,结合多色集合矩阵建立了联接面误差传递矩阵,求解了装配体主导误差传递路径;基于此建立了装配体误差传递预测模型,结合误差变动不等式、约束不等式与数理统计方法实现了装配精度预测;其次,建立了以最低加工成本为目标的公差优化模型,采用惩罚函数法与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进行公差优化。最后,以齿轮油泵装配体为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精度预测与优化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装备 联接面误差传递 装配精度预测 公差优化 改进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式线性变换原理的驼峰测长方法及其测量误差分析
8
作者 姜璐 孙占岭 +1 位作者 侯晓鹏 王健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01,共13页
驼峰测长的精确度对驼峰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和安全影响很大,车辆分路阻抗、钢轨接续阻抗和道床漏泄阻抗是产生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外在原因。通过分析测量系统产生误差的机理及其影响程度,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提出轨道电路输入阻抗分式线性... 驼峰测长的精确度对驼峰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和安全影响很大,车辆分路阻抗、钢轨接续阻抗和道床漏泄阻抗是产生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外在原因。通过分析测量系统产生误差的机理及其影响程度,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提出轨道电路输入阻抗分式线性变换测长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线检测车辆分路阻抗、钢轨接续阻抗和测长轨道电路参数,通过优化处理算法满足实时测长要求。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消除了3种因素产生的测量系统误差,满足现场对驼峰测长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测长 轨道电路 误差分析 传输线理论 分式线性变换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 design principle of artillery for firing accuracy 被引量:6
9
作者 Linfang Qian Guangsong Chen +1 位作者 Minghao Tong Jinsong T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125-2140,共16页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description method,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projectile flight and projectile-artillery coupling system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firing are constructed.The fa...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opological description method,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projectile flight and projectile-artillery coupling system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firing are constructed.The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projectile burst points,namely the state parameters of the projectile on the muzzle and state parameters of the barrel muzzle,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barrel muzzle state parameters,are analyzed.On this basis,the design principle of artillery firing accuracy is proposed.The error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verse problem,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artillery implicated motion,the conformal and control method of rotating band a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Finally,the presented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a vehicle mounted howitzer case,and the muzzle state parameter interval is obtained meeting the given firing accuracy.In addition,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rtillery parameters shows that the l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the barrel,the less the influence on the projectile implicated motion.The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rifling and the rotating band shows that the uniform rifling is the optimal form for the conformal of the rotating band during fi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ing accuracy Projectile-artillery coupling Rotating band conformal Sensitivity analysis error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全息检测技术的精度溯源研究现状分析(内封面文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 程强 +5 位作者 王孝坤 胡海翔 李龙响 李洪士 薛栋林 张学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54,共15页
随着光学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非球面、自由曲面等复杂光学曲面能够提升系统的成像性能,因此提升复杂光学曲面的检测精度极为重要。干涉检测是测量复杂光学曲面的重要手段,其中计算全息检测法(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作为... 随着光学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非球面、自由曲面等复杂光学曲面能够提升系统的成像性能,因此提升复杂光学曲面的检测精度极为重要。干涉检测是测量复杂光学曲面的重要手段,其中计算全息检测法(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作为干涉检测中的一种,因其精度高和设计自由度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CGH检测复杂曲面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误差会影响波前检测的精度。文中首先介绍了计算全息法的检测精度现状,其次归纳总结了造成计算全息法误差的主要因素。分别介绍了不同误差的产生原理、影响效果、相对应标定补偿方法及适用情景和优缺点;并介绍了基于CGH占空比与线条位置误差的调研现状分析以及现有的研究方法;最后对计算全息法检测的精度溯源和精度提升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图 复杂曲面检测 计算全息图精度溯源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几何技术规范的装配误差建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朝晖 高天石 +1 位作者 李崇赫 贺子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针对由于公差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服役于复杂工况的机械装备性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制造与装配误差的机械产品装配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机械装备零部件装配误差导致的变形,并提取发生形变的关键特征面;然后... 针对由于公差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服役于复杂工况的机械装备性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制造与装配误差的机械产品装配精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机械装备零部件装配误差导致的变形,并提取发生形变的关键特征面;然后基于新一代几何技术规范(GPS)将特征面的变形转化为尺寸与形位公差数据,并与设计公差进行叠加,实现变形—误差—公差的转换;随后基于雅可比旋量理论,构建综合考虑制造与装配误差的公差分析模型支撑机械装备的公差精量化设计;最后以某型机载作动筒为工程应用对象,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受力变形条件下装配精度分析的结果差异,结果显示该方法相较于原有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准确性,能为精密机械产品精度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可比旋量 变形 公差建模 修正矩阵 装配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误差影响的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与分析
12
作者 杨聪彬 李文汉 +2 位作者 张涛 刘志峰 赵永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3-1035,共13页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 为解决现有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考虑装配误差、齿面误差的综合误差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装配误差和齿面误差数学模型,并进行误差影响参数分析。其次,测量实验样机装配偏心量和歪斜角度,基于模型得到对应偏心误差、歪斜误差模型理论值,齿面加工误差幅值按一般加工工况大小代入模型,得到对应加工误差模型理论值;然后,分别进行500 h、1500 h、3000 h时长的磨损实验,磨损后进行齿面形貌扫描和数据分析,得到对应的齿面形貌参数,基于模型得到对应的磨损误差模型理论值。最后,综合考虑多源误差影响,设置3组同型号样机,进行传动误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考虑装配偏心、歪斜和齿面加工等影响因素,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在1.7~3.3%之间;综合考虑装配偏心、歪斜、齿面加工、齿面磨损等影响因素,在磨损500 h、1500 h、3000 h后传动误差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理论值误差分别在-3.45~2.07%、-5.88~-2.94%、1.33~5.3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多源误差 影响参数分析 传动误差建模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建模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忠群 刘鸿 +1 位作者 刘强 宁智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5-180,共6页
机床几何误差是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以一台四轴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机床几何误差对机床空间精度的影响,并辨识出其中的关键误差项,以提高机床精度补偿的效率。通过D-H齐次... 机床几何误差是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以一台四轴立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机床几何误差对机床空间精度的影响,并辨识出其中的关键误差项,以提高机床精度补偿的效率。通过D-H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机床的几何误差模型;利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和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机床几何误差进行评估,并辨识出关键误差项;最后,通过对比辨识得到的优化模型和原模型,验证了辨识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可以通过补偿关键误差项来获得较高的机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误差 D-H齐次坐标变换 拉丁超立方采样 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 精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舱软管系检测系统精度分析与仿真
14
作者 刘海江 李涛旭 徐泽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3-527,533,共6页
针对发动机舱软管系振动干涉检测系统中工业机器人基坐标系和发动机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基于空间坐标转换原理提出了多目标归一化算法。在模拟振动时,该系统由于试验操作误差,不能准确运动到设定位置的精度,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数值仿真... 针对发动机舱软管系振动干涉检测系统中工业机器人基坐标系和发动机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基于空间坐标转换原理提出了多目标归一化算法。在模拟振动时,该系统由于试验操作误差,不能准确运动到设定位置的精度,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检测系统的精度。以多目标归一化算法为基础构建精度模型,使用计算机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试验分析各操作环节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并从操作方面提出提高系统精度的补偿措施。仿真结果表明:车身标定环节误差放大倍数为78,测量块标定环节误差放大倍数为22,末端执行器(TCP)标定环节误差放大倍数为20,采取对同一点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提高试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归一化算法 工业机器人 测量精度 误差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形空间机械臂单个2-DOF关节的运动学标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国庆 赵成浩 +2 位作者 袁俊杰 张忠海 何广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绳索驱动的分段式蛇形空间机械臂通常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块化关节,能够在狭小空间中灵巧操作,其精度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蛇形空间机械臂的位置精度,指导蛇形空间机械臂的精度设计,以单个2-DOF关节为对象,提出一种正则化... 绳索驱动的分段式蛇形空间机械臂通常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块化关节,能够在狭小空间中灵巧操作,其精度是制约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蛇形空间机械臂的位置精度,指导蛇形空间机械臂的精度设计,以单个2-DOF关节为对象,提出一种正则化的运动学标定方法。首先,对具有多重映射关系的2-DOF关节的运动学进行分析,通过矩阵全微分理论建立包含所有几何误差参数的误差模型。然后,对2-DOF关节各部件的所有误差源进行灵敏度分析,依据3σ原则和理想的位置精度设计指标指导各部件的公差设计。最后,考虑所有的制造和装配误差,采用正则化方法对2-DOF关节进行误差辨识,用于补偿控制器中的名义运动学模型。结果表明,经过修正后的运动学模型的位置精度提高了50%,验证了运动学标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 误差分析 灵敏度分析 运动学标定 精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损失特征及其不确定性
16
作者 张泽乾 刘鹏 +5 位作者 刘浩 许浩 周婷婷 王淑 李娟花 孙丽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23-6936,共14页
准确量化活性氮损失是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管理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研究农业生产消费系统的氮损失特征,采用误差传播方程量化氮损失的不确定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其传播机制进行分析... 准确量化活性氮损失是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管理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研究农业生产消费系统的氮损失特征,采用误差传播方程量化氮损失的不确定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其传播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损失总量由2011年的(1841.0±150.4)Gg/a上升至2013年的(1874.1±154.2)Gg/a,随后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1636.4±144.6)Gg/a。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子系统是活性氮损失最大的两个源,10年平均占比分别为37.5%和31.0%。10年间,二者的活性氮损失占比均呈下降趋势,而居民消费和废物管理子系统活性氮损失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大气环境是系统活性氮损失最主要的汇,10年平均占比为52.2%。不确定性方面,系统活性氮损失总量的不确定性为8.1%—8.8%,其中,废物管理子系统和地表水环境活性氮损失分别为不确定性最高的源和汇。由人类活动水平数据和氮流参数引入的系统氮损失的不确定性分别为1.2%—1.3%和8.0%—8.8%,表明后者是氮损失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子系统和地表水环境损失对系统氮损失总量不确定性的贡献最大,分别为27.4%和50.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分氮损失通量及其不确定性两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氮损失总量的不确定性,且各组分氮损失通量是影响不确定性传播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农业生产消费系统氮损失的不确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氮流 氮损失 误差传播方程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集中式传动系统齿轮修形及模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晓波 陈素姣 +1 位作者 章勇华 马彬隽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7,共8页
集中式传动系统布局紧凑,部件间距小,因此对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某工程机械的集中式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其振动噪声测试,并分析了齿轮微观修形原理;其次,考虑了... 集中式传动系统布局紧凑,部件间距小,因此对其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某工程机械的集中式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其振动噪声测试,并分析了齿轮微观修形原理;其次,考虑了系统模态共振与齿轮啮合的相互耦合,建立了该传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齿轮副接触斑点和模态的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接着,基于遗传算法求解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实现了齿轮微观修形的最优设计,并通过模态优化来避免系统共振;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齿轮修形后传动系统的噪声降低至95.2 dB,比修形前下降了4.8 dB。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齿轮微观修形和模态优化方法可以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这为集中式传动系统的NVH控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系统 遗传算法 微观修形 模态分析 传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TCA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协同求解方法研究
18
作者 王煜石 容凯彬 +2 位作者 丁撼 孙甲尧 王智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9-1568,共10页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的TCA协同求解新方法。首先基于啮合原理进行齿面参数化表达,同时在三维坐标空间中利用旋转矩阵模拟齿轮副的啮合运动进行接触轨迹和传递误差求解;再根据数值齿面的曲率特征,进行接触印痕精确解析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面接触分析 接触印痕 传递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偏振误差分析及偏振定标
19
作者 汪伟 张海裕 +3 位作者 柯链宝 康晴 李健军 毕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9,共12页
分析了相机结构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相机响应模型,理论推导了相对透过率和偏振方位角对偏振测量的影响。采用积分球光源测量了相对透过率,采用旋转线偏振片法和马吕斯定律测量了偏振方位角,最后进行了偏振测量精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 分析了相机结构和测量原理,建立了相机响应模型,理论推导了相对透过率和偏振方位角对偏振测量的影响。采用积分球光源测量了相对透过率,采用旋转线偏振片法和马吕斯定律测量了偏振方位角,最后进行了偏振测量精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偏振定标后,偏振度测量误差约为0.44%。该检测方案可以定标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性能,定标精度高,能够为分焦平面式偏振相机高精度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分焦平面偏振相机 测量 相对透过率 偏振方位角 偏振定标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摄影测量中折射误差修正模型的精度分析
20
作者 张博 牟春梅 +2 位作者 潘强 李燕霞 阳瑾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4-1664,共11页
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三轴试验可以实现土样变形的非接触式测量,然而该方法的测量精度易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在空气中通过测量平面人工编码点的距离和刚性圆柱体的轴向及径向长度,验证摄影测量法在无折射影响下... 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三轴试验可以实现土样变形的非接触式测量,然而该方法的测量精度易受到不同介质的折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在空气中通过测量平面人工编码点的距离和刚性圆柱体的轴向及径向长度,验证摄影测量法在无折射影响下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在压力室中光线会受到空气、有机玻璃罩和水等不同介质的折射影响,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为消除折射的影响,将三维折射误差修正模型应用于饱和混合土三轴试验,从轴向和径向对试验结果进行精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折射放大效应对三轴土样轴向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对径向测量的影响较大,需进行折射误差修正;2)经误差修正后,三轴土样径向测量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20 mm和0.59%,表明折射误差修正模型可以提高三轴摄影测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摄影测量 土样变形 三轴试验 折射误差修正模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