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里的好莱坞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道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0,共6页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 从“荷莱坞”、“荷来胡特”、“花坞”到“好莱坞”,中国人心目中的Hollywood逐渐演变成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和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天堂。好莱坞的中国影迷,在物质迷恋和感官慰藉的层面上走近好莱坞。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仍然企图通过各种途径,向好莱坞学习并寻求与好莱坞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试图在中国境内建立另外一个“好莱坞”,最终实现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梦想 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 HOLLYW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早期电影研究及其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饶曙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0-105,202,共6页
对于早期中国电影的研究,编纂《中国电影通史》有着十分的必要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就使中国电影史资料的抢救、收集、保存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这样的学术成果足以体现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史料的搜集... 对于早期中国电影的研究,编纂《中国电影通史》有着十分的必要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这就使中国电影史资料的抢救、收集、保存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这样的学术成果足以体现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而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史料的搜集,只有搜集并保护好影像资料和历史文献,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于早期中国电影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 电影史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類”与“禷”祭 被引量:3
3
作者 庞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禷祭 祭仪 犬祭 白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