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eleration Feedback Enhanced H_∞Disturbance Attenuation Control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Underactuated Vehicle Systems 被引量:3
1
作者 HE Yu-Qing HAN Jian-Da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8-564,共7页
在这篇论文,一个概括加速反馈控制(声频抗流圈) 设计方法,命名声频抗流圈提高了 H ∞控制器,为两个被建议完整激活并且在激活的非线性的自治车辆系统下面。声频抗流圈基于已知的动力学作为柔韧的改进被设计到正常控制。首先,以便拒... 在这篇论文,一个概括加速反馈控制(声频抗流圈) 设计方法,命名声频抗流圈提高了 H ∞控制器,为两个被建议完整激活并且在激活的非线性的自治车辆系统下面。声频抗流圈基于已知的动力学作为柔韧的改进被设计到正常控制。首先,以便拒绝不确定性和外部骚乱,线性 prefilter 在新声频抗流圈设计方法被使用在正常声频抗流圈代替高获得。然后,背走算法被用于 AFC 设计在激活的系统下面。两个的分析在有限获得 L2 稳定性显示出的频率领域和输入产量的骚乱变细新控制器设计方法是适用的。最后,模拟关于无人的模型直升飞机的追踪的控制被进行。结果与没有声频抗流圈,追踪的控制获得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的那些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弱化 加速反馈控制 非线性H∞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line Minimum-acceleration Trajectory Planning with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s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Ying-Shi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8-1338,共11页
关键词 运动规划 约束规划 机器人系统 充分必要条件 加加速度 自由度 轨迹规划 运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NS-Ⅱ加速器控制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薛康佳 张玉亮 +6 位作者 朱鹏 吴煊 王林 李明涛 何泳成 程司农 彭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1,共10页
随着基于粒子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其控制网络面临着设备数量激增、安全管控困难、维护效率低下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面向大型加速器的控制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控制网络IP地址统一管理、... 随着基于粒子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其控制网络面临着设备数量激增、安全管控困难、维护效率低下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面向大型加速器的控制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控制网络IP地址统一管理、网络动态信息自动采集以及网络接入控制的三个主要功能。通过集中申请与审批机制避免IP冲突问题;基于交换机运行数据实现设备在线状态实时监控和物理位置精确定位功能;采用IP与端口绑定方案确保控制网络的安全接入。该系统采用web架构进行设计和实现,前端基于Vue.js框架开发,后端采用Node.js与Python混合技术栈,数据存储选用MongoDB数据库。该系统已在CSNS加速器控制网络中成功部署并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网络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维护难题,为CSNS-II网络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网络 控制系统 加速器 网络管理 中国散裂中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系统控制响应分析
4
作者 唐洋 皮云森 +1 位作者 王强 王国荣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187,共9页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速非线性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揭示了初速度、制动距离等重要参数对机器人减速制动过程中动态控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减速制动效果良好;随着机器人初速度减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减速制动距离误差在0.3~0.5 m,定位误差和稳态误差均较小;不同减速制动距离下,加速度最大超调量为-3.54 m/s~2,增加减速制动距离可有效降低定位误差。该研究对管道封堵机器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封堵机器人 减速制动 液压系统 联合仿真 控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CT02加速器机器保护系统设计
5
作者 何泳成 吴煊 +5 位作者 张玉亮 朱鹏 薛康佳 王林 李明涛 傅世年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二台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02)加速器主要由1台离子源、1条低能束流传输线、1台射频四极加速器和3条高能束流传输线组成。为了保障BNCT02加速器的安全运行,设计了基于横河PLC和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二台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02)加速器主要由1台离子源、1条低能束流传输线、1台射频四极加速器和3条高能束流传输线组成。为了保障BNCT02加速器的安全运行,设计了基于横河PLC和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软件工具包的机器保护系统。为了增强安全性,该系统采用了冗余设计,由两套完全独立且主要输入、输出信号一致的子系统构成。测试结果表明,BNCT02加速器机器保护系统的响应时间小于1.6 ms,且具有稳定可靠性高的特点,满足BNCT02加速器运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加速器 机器保护系统 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研制
6
作者 吕璐 黄子平 +4 位作者 叶毅 李铭玮 陈楠 高峰 陈思富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3,共6页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 对多组磁芯进行并联复位时,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会导致装置运行状态不够稳定。将原高功率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感应腔磁芯脉冲并联复位系统改造为直流复位系统,该直流复位系统利用继电器对每个感应腔的复位电路进行单独控制,在使用可以周期性重复输出的恒流源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多组磁芯一对一的直流复位,解决了脉冲并联复位引起的磁芯各次励磁工作点不一致的问题。工程实施中,系统通过两套恒流源与8套切换控制箱协同工作对94组感应加速腔磁芯进行复位,显著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与维护成本。实际应用验证表明,改进后加速器的多脉冲稳定性显著提升,加速器束心位置抖动由1.3 mm降至1 mm以下。介绍了猝发多脉冲感应腔磁芯直流复位系统的工程设计思路、关键器件以及最终的工程布局和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磁芯 直流复位系统 切换控制箱 运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ASR/DYC的切换控制设计
7
作者 丁世宏 吴嘉伦 +1 位作者 刘陆 马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2,共10页
为了避免复杂工况下车辆转向时发生轮胎打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DYC)和驱动防滑(ASR)控制器切换设计方案。基于车辆模型和轮胎动力学模型建立了DYC和ASR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ASR控制器和基于一阶滑模的DYC... 为了避免复杂工况下车辆转向时发生轮胎打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直接横摆力矩(DYC)和驱动防滑(ASR)控制器切换设计方案。基于车辆模型和轮胎动力学模型建立了DYC和ASR模型。分别设计了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ASR控制器和基于一阶滑模的DYC控制器。提出一种新型的DYC和ASR的切换控制方案,以快速引导车辆在复杂工况下保证车轮不发生打滑。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ASR控制器切换下的DYC系统,在复杂工况下最快能在0.2 s内稳定滑移率至安全阈值,超调不超过2%,上下误差不超过5%,所设计的DYC和ASR控制器及切换控制方案能够在正弦工况、鱼钩工况及复杂工况下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C ASR 终端滑模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束的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商巍 孟祥祥 张道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48,共4页
在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关节角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其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始终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机器人因运动过快或不稳定而出现损坏或执行任务失败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 在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关节角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其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始终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机器人因运动过快或不稳定而出现损坏或执行任务失败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束的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方法。依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方程计算移动机器人关节角加速度,同时以关节角加速度计算结果和期望关节角加速度之间的误差为约束,结合模糊算法设计模糊自适应增益调整的模糊控制器,结合自适应控制律实现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精准计算移动机器人关节角加速度,并确保移动机器人运行轨迹能精准跟踪目标运行轨迹,令运行速度快速稳定至设定值附近,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关节角加速度 模糊控制 运动轨迹 自适应控制律 模糊增益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9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的驱动防滑多模式控制策略设计
10
作者 朱绍鹏 毛竞扬 +3 位作者 刘栋青 殷玉明 陈慧鹏 许烨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5,共12页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可以独立、精准地控制各车轮的驱动转矩来实现驱动防滑控制,但单一的驱动防滑策略难以满足多种复杂行驶工况要求,不能保证车辆驱动综合性能最优。因此,该研究提出一种响应快速、控制精准适应多种复杂工况的驱动防滑...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可以独立、精准地控制各车轮的驱动转矩来实现驱动防滑控制,但单一的驱动防滑策略难以满足多种复杂行驶工况要求,不能保证车辆驱动综合性能最优。因此,该研究提出一种响应快速、控制精准适应多种复杂工况的驱动防滑多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要求,基于七自由度分布式驱动车辆模型设计了相应的驱动模式及模式切换策略。其次,基于Burckhardt轮胎模型6条标准路面的附着特性曲线,利用优化的线性插值算法,提出了路面识别融合算法计算最优滑转率,并以此作为控制目标设计了非线性整定的PID控制器实现动力分配控制及切换。最后,建立了CarSim整车模型和Matlab/Simulink驱动防滑控制模型,在低附着路面、对接路面、对开路面、低附着坡道和对开坡道上进行了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路面识别策略能精确地辨识道路的附着系数,驱动防滑策略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快速响应,并在不同模式之间准确切换,兼顾了动力性与稳定性,有效提高了驱动防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电动车辆 驱动防滑 多模式控制 路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君怡 潘子豪 余雷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 自动引导车(AGV)是实现智慧物流自动化装配的关键设备,其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及鲁棒性直接决定了AGV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如何通过同时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进行AGV精准定位和鲁棒控制,避免传统AGV对二维码等固定标识的依赖提升场景应用泛化性,是当前AGV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激光SLAM和纯跟踪方法的单舵轮AGV高精定位和鲁棒控制方法。考虑到单舵轮AGV的硬件结构和运输任务限制,将激光雷达架设在AGV顶部以最大程度获取环境信息。通过构建二维栅格地图作为系统定位基准,在室内结构化的场景中利用二维激光扫描快速定位AGV当前位置。采用基于预瞄距离的纯跟踪算法和柔性加减速方法对AGV进行车体控制与跟踪,实现平滑的路径跟踪曲线并提升长时间取送货任务的鲁棒性。实验验证中,对物流行业的真实室内环境进行了定位精度误差验证,激光算法在2000次的激光定位结果中实现±5 mm的定位精度,直线轨迹跟踪精度在25 mm,AGV在120次的工作任务中的工作点重复定位精度在±6 mm。系统在无标识环境中实现高精度与强鲁棒性,为工业AGV升级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解决方案,助力现代物流柔性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引导车 物流智慧化 二维激光定位 纯跟踪算法 柔性加减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应用综述
12
作者 艾超 庄定洋 +2 位作者 陈立娟 孙家庆 常振鑫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4-1005,共12页
为了解决采用轨迹技术对电机加减速曲线规划时,电机加减速曲线分段较多,各曲线所用参数之间具有一定耦合性,导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参数优化工作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对该技术大量应用实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分析。首... 为了解决采用轨迹技术对电机加减速曲线规划时,电机加减速曲线分段较多,各曲线所用参数之间具有一定耦合性,导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参数优化工作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对该技术大量应用实例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调研分析。首先,对当前诸多应用轨迹规划技术的电机加减速算法数学模型及其加减速曲线的综合性进行了分析,对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方法提出了明确的分类;然后,对部分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应用实例在提升控制目标及控制系统整体性能时所选取的优化方向和优化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性能指标为柔性和实时性,同时也明确了这两者对系统运行平稳性和电机控制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应的评估标准;最后,对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在飞行控制领域和机床加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明确了柔性和实时性这两者和电机加减速算法数学模型之间的联系,并列出了电机加减速算法在优化这两者时存在的一系列共性问题。根据以上研究所得电机加减速算法轨迹规划技术的分类标准、性能指标和共性问题,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为多应用场景下的电驱系统高性能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加减速算法 指数型加减速算法 S曲线加减速算法 轨迹规划 性能指标 共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加速度反馈控制
13
作者 罗成 唐浩 +3 位作者 万郭豪 王滢 黎松奇 罗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4-1031,共8页
为提升永磁电动悬浮动态稳定性及减小低速运行时的阻力,研究一种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系统.首先,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系统电磁力2D解析式,对解析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并对比单、双边结构电磁力特性;然后,建立系统悬浮... 为提升永磁电动悬浮动态稳定性及减小低速运行时的阻力,研究一种双边永磁电磁混合型电动悬浮系统.首先,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系统电磁力2D解析式,对解析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并对比单、双边结构电磁力特性;然后,建立系统悬浮动力学模型,并设计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器;最后,利用Simulink仿真,对比分析在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和气隙反馈PID控制下,系统受到轨道及载荷扰动时的气隙、加速度及电流波形.研究结果表明:双边结构可有效增加系统浮阻比,100 km/h运行时单、双边结构浮阻比分别为3.18和15.43;当系统受到±1 mm轨道扰动时,控制器能使系统振动加速度及悬浮气隙分别快速稳定于0和20 mm额定位置;当系统受到±2000 N载荷扰动时,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器可使系统悬浮气隙分别快速稳定于19.05 mm和20.96 mm,而PID控制器则使得线圈电流分别稳定于4.43 A/mm^(2)和-4.66 A/mm^(2);当系统稳定运行时,加速度反馈悬浮控制下的线圈稳态电流均为0,而PID控制下的稳态悬浮气隙均为0,且当各种扰动消除后,系统均可快速恢复到初始额定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结构 电动悬浮 解析计算 加速度反馈控制 气隙反馈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串列加速器端电压稳压系统数字化应用
14
作者 马妍瑞 安广朋 +1 位作者 崔保群 李爱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粒子经串列加速器加速后,若要获得高品质的束流,需确保串列加速器端电压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1.7 MV串列加速器束流的品质,提出了基于FPGA的粒子加速器稳压实时控制系统的方法。利用GVM、CPO和狭缝测量束流能量的漂移信息,进而实现... 粒子经串列加速器加速后,若要获得高品质的束流,需确保串列加速器端电压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1.7 MV串列加速器束流的品质,提出了基于FPGA的粒子加速器稳压实时控制系统的方法。利用GVM、CPO和狭缝测量束流能量的漂移信息,进而实现对高压信号变化的采集,通过数模转换传输至FPGA实现稳压控制系统的增量式PID算法优化,反馈于电晕针对高压进行控制,缩短了电压调节时间。在实验仿真过程中,实时控制高压稳定度可以达到±0.039%,满足最终所需的稳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稳压控制系统 FPGA 增量式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型电子加速器控制系统研制
15
作者 张萍伟 李中平 +5 位作者 曹树春 周有为 南爱强 张科武 马俊杰 范满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7-1198,共12页
依照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核技术应用领域提出的超前战略性布局,解决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的封锁,服务于产业化升级,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拟基于现有的DG-2.5型工业化电子加速器,组建多功能电子束辐照实验研究平台,开展辐照技... 依照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核技术应用领域提出的超前战略性布局,解决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的封锁,服务于产业化升级,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拟基于现有的DG-2.5型工业化电子加速器,组建多功能电子束辐照实验研究平台,开展辐照技术在先进材料和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针对DG-2.5型电子加速器的控制系统,面向科研型辐照应用技术研究需求,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初步调试。该系统采用科研型加速器通用的EPICS控制架构,基于工业PLC控制器和串口服务器,由TIA Portal和CS-Studio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对整个流程的控制。新研制系统通用性强,操作简便,同时具备一般工业化控制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靠性,完全满足辐照应用技术开发的需求。另外,该系统预留了智能化控制的接口,为未来电子加速器工业化控制应用升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加速器 控制系统 EPICS IOC TIA Portal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控MCU的超越函数单元设计
16
作者 宋敏特 刘楠 +5 位作者 茹占强 殷志珍 丁朋 王争光 程素珍 宋贺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设计一种基于数字迭代算法的多线程、高性能、可配置的超越函数的硬件单元,支持正余弦、反正切、求模长、指数和对数的计算,可配置4~24 bit定点小数精度。该设计使用SMIC 40 nm eFlash平台的标准单元库进行综合,最终实现了200 MHz的时... 设计一种基于数字迭代算法的多线程、高性能、可配置的超越函数的硬件单元,支持正余弦、反正切、求模长、指数和对数的计算,可配置4~24 bit定点小数精度。该设计使用SMIC 40 nm eFlash平台的标准单元库进行综合,最终实现了200 MHz的时钟频率,面积为301074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函数 加速器 控制算法 数字迭代算法 COR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打印组分转变时平稳控制策略研究
17
作者 彭壮壮 韩硕 +1 位作者 周婧 段国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微流挤出制备该材料过程中组分转变程度未能与加减速过程实时匹配,以及成形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改进的S形加减速模型为基础,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针对微流挤出制备该材料过程中组分转变程度未能与加减速过程实时匹配,以及成形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改进的S形加减速模型为基础,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匹配为核心的进给控制策略。通过对电机运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新型S形加减速模型,以灰度为分级标准,利用前瞻算法对转变点进行识别与分类,并以此控制转变点的加减速过程,以使组分转变规律化。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下制备样件的成形质量,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小机身震动,提高成形质量,材组分转变程度与加减速参数相匹配,为提高功能梯度材料组分转变精度与避免组分突变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功能梯度材料 组分转变 前瞻算法 S形加减速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模式重塑:中国经济从结构性减速到高质量服务化
18
作者 宋培 王欣悦 +1 位作者 陈晓英 白雪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7,共13页
服务化阶段是经济增长分化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是成功跨越增长阵痛期的必经之路。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揭示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特征事实;基于生产率视角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阐述中国经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 服务化阶段是经济增长分化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是成功跨越增长阵痛期的必经之路。从全国层面和省份层面揭示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特征事实;基于生产率视角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阐述中国经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的发生机理;指明中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的未来方向;依据效率模式重塑的理论逻辑,剖析中国产业结构向高质量服务化转型的政策着力点。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并未产生结构红利,也未能摆脱结构性减速的发展规律,促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第二,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是结构性减速的直接原因,未能实现效率模式重塑是结构性减速的根本原因;第三,效率模式重塑需要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并发挥供需双侧的联动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由供给侧主导向需求侧主导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螺旋式上升。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在要素层面应该以知识要素培养为核心、产业层面需要以优化服务业结构为核心、宏观层面则需要以公共品支出和收入分配改善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服务化 经济结构 生产要素配置 结构性减速 结构性加速 效率模式重塑 产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仿真与试验
19
作者 李国琳 王兴涛 +2 位作者 王进 孙永华 康喜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228,共5页
针对矿井提升机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重载化发展带来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动系统特性,提出一用一备恒减速制动系统,采用速度和压力双闭环PID控制方式。建立提升机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ationX软件搭建多领域仿真模型,... 针对矿井提升机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重载化发展带来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制动系统特性,提出一用一备恒减速制动系统,采用速度和压力双闭环PID控制方式。建立提升机制动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ationX软件搭建多领域仿真模型,对矿井提升机上升制动和下降制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提升载荷、制动初速度和减速度等运行参数对恒减速制动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与传统PID控制算法下的速度曲线。基于仿真分析,研制物理样机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下放工况,随着提升载荷或制动减速度的增加,速度超调量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制动初速度的变化对制动性能的影响较小;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可将制动初期速度超调量降低50%。所提方案具有控制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容错能力强、安全可靠的特点,为提升设备的平稳制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恒减速制动系统 双闭环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共振混合器加速度的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20
作者 李典 黄青山 +1 位作者 田亮 张典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针对声共振混合器加速度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麻雀算法(ISSA)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PID加速度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阶跃响应曲线辨识出加速度模型,进而通过引入Tent混沌初始化种群和线性动态惯性权重优化发现者位置等对... 针对声共振混合器加速度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麻雀算法(ISSA)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PID加速度控制方法。首先通过阶跃响应曲线辨识出加速度模型,进而通过引入Tent混沌初始化种群和线性动态惯性权重优化发现者位置等对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将ISSA用于RBFNN参数的优化,最后将优化后的RBFNN-PID应用于加速度的仿真测试,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证明,开发的ISSA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要优于其他算法,用ISSA优化RBFNN-PID加速度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系统超调量,提高系统控制速度、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算法相比,基于ISSA优化的RBFNN-PID加速度控制系统展现出更优越的控制性能与自适应能力,对声共振混合器加速度控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共振混合器 麻雀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加速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