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骏 何超 +1 位作者 刘震 顾兴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基于江苏省典型路面结构,通过改变试件尺寸、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对SMA-13、SUP-20和SUP-253种材料开展动态模量和蠕变试验。将结果耦合到修正的Burgers模型并在ABAQUS中开发用户材料子程序模型。对室内单轴试验分别采用应变硬化和子程... 基于江苏省典型路面结构,通过改变试件尺寸、温度和荷载作用次数对SMA-13、SUP-20和SUP-253种材料开展动态模量和蠕变试验。将结果耦合到修正的Burgers模型并在ABAQUS中开发用户材料子程序模型。对室内单轴试验分别采用应变硬化和子程序模型进行模拟、对小型和大型路面加载试验分别进行车辙模拟。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动态模量随试件尺寸增加而增大、温度升高而减小;SUP-25的疲劳损伤效应最为明显,在重复加载5400次后损伤值达到了0.419。子程序模拟单轴试验的误差小于应变硬化模型、车辙模拟与小型和大型加载测试结果的误差分别为3.08%和2.83%,说明模型在单层及多层复合材料的应用中都是有效的。模拟表明夏季高温100万次加载的变形量为春季常温的1.8倍;行车速度由22 km/h增加至120 km/h时,变形量减少72.6%;轴载增加100%,车辙深度增加48.52%,表明在高温地区低速路段要尤其限制车辆超载。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超过2500万次,车辙变形进入加速累积阶段,须及时对该路面结构进行养护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设计参数 有限元模型 加速路面测试 车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苏凯 王春晖 +1 位作者 周刚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7,共5页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道路面的车辙变形规律,该预估方法可为沥青路面车辙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车辙 加速加载试验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S66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变形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金婷 叶奋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13,共8页
通过MLS66(mobile load simulator 66)加速加载试验,定性、定量探讨了重载交通下高温及常温时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轮载初期的二次压实下路面产生的压密性车辙约占总车辙深度的1/3-1/2;高温下压密变形速... 通过MLS66(mobile load simulator 66)加速加载试验,定性、定量探讨了重载交通下高温及常温时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轮载初期的二次压实下路面产生的压密性车辙约占总车辙深度的1/3-1/2;高温下压密变形速率比常温下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平均车辙深度增加速率、平均稳定凹陷变形速率分别约为后者的2倍及5倍;在稳定加载期内,高温下路面隆起面积占总车辙面积比例的平均值约为0.40,常温下约为0.45.建议:应根据平均车辙深度增加速率估算车辙变形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沥青路面养护管理计划;对于改性类沥青混合料需进行极端高温的抗形变能力试验;应以车辙面积和空隙率的变化来评判车辙变形的发生及类型;应改进中面层材料的组成设计,采用模量较高的沥青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加速加载试验 车辙变形 高温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加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静云 刘佳音 +1 位作者 刘云全 周长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1-776,共6页
为深入了解交通荷载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的行为特征,通过MLS66加速加载设备模拟实际车辆作用,实测了半刚性基层结构与倒装结构路面的3个方向动态响应,研究了正载与偏载时面层与基层底部的应变响应规律。实测应变显示:半刚性路面中基层底... 为深入了解交通荷载作用下不同沥青路面的行为特征,通过MLS66加速加载设备模拟实际车辆作用,实测了半刚性基层结构与倒装结构路面的3个方向动态响应,研究了正载与偏载时面层与基层底部的应变响应规律。实测应变显示:半刚性路面中基层底部拉应变大于面层。倒装结构面层底部弯拉应变大于半刚性路面,对荷载作用次数更加敏感。倒装结构中最大拉应变出现在面层底部纵向,疲劳开裂首先在横向出现。2种结构的面层应变响应均体现了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特征。不同轴载下应变测值表明,考虑超载车辆对路面结构作用时,应选用接地压力作为参数进行计算。基于MLS66的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研究,为理解不同路面结构的破坏现象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加速加载 动态响应 倒装结构 MLS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结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刚 周进川 +1 位作者 华斌 佘兆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了分析厚沥青层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在50--60℃高温下进行的室内大型足尺环道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测定结... 为了分析厚沥青层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在50--60℃高温下进行的室内大型足尺环道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三种沥青层厚度超过20cm的沥青路面结构,土基对车辙的影响很小,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对车辙的影响也很小,路面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20cm深度范围的沥青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永久变形 环道试验 柔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 车辙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性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肖宁 陈剑华 +3 位作者 邹桂莲 樊钊甫 曾利文 徐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28-2834,共7页
针对钢桥面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四阶段设计法"确保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平衡;基于黏弹力学原理,提出动稳定度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大型加... 针对钢桥面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四阶段设计法"确保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平衡;基于黏弹力学原理,提出动稳定度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大型加速加载试验进行验证其可靠性;基于断裂力学和能量法原理,提出冲击韧性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建立起冲击韧性和四点弯曲疲劳寿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可准确反映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抗变形能力;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冲击韧性能有效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混凝土 “四阶段设计法” 加速加载试验 高温性能 动稳定度 疲劳性能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曹林涛 李立寒 孙大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7,共4页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修正了该模型荷载影响规律.同时,采用ALF加速加载试验以及车辙深度与速度的函数,建立了室内外加载间的车辙修正关系.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车辙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LS3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金婷 叶奋 赵倩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9,共6页
运用最先进的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1/3model mobile load simulator)对常见的用于上、中面层的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提出了适合中国的MMLS3室内加速加载的各项试验参数.通过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抗车辙性能,得... 运用最先进的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1/3model mobile load simulator)对常见的用于上、中面层的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提出了适合中国的MMLS3室内加速加载的各项试验参数.通过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抗车辙性能,得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优劣顺序为:SBS橡胶复合改性SMA-13,SBS改性AC-20C,SBS改性AC-13C,SBS橡胶复合改性OGFC-13,岩沥青改性AC-20C.由于OGFC-13的大空隙结构,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其强度、抗剪切性能及耐久性,不建议在重交通的高速公路上使用其作为表面层.高温重载或超限地区应加强中面层的优化设计.MMLS3加载试验及常规动稳定度试验在衡量空隙率差距小的沥青混合料时,两者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对于不同沥青混合料,当其空隙率差距大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行车荷载模拟系统(MMLS3) 加速加载试验(apt) 沥青玛蹄脂(SMA) 开级配磨耗层(OGFC) 沥青混合料(AC)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沥青道面高温足尺加速加载动力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冉武平 凌建明 赵鸿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3-1828,1840,共7页
利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某军用机场试验段2种典型的环氧沥青道面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考虑到高温环境影响,将道面加热至60℃,研究2种道面的环氧沥青面层以及沥青混凝土下卧层的动力响应特性.环氧沥青面层响应在加载初期均为拉压... 利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某军用机场试验段2种典型的环氧沥青道面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考虑到高温环境影响,将道面加热至60℃,研究2种道面的环氧沥青面层以及沥青混凝土下卧层的动力响应特性.环氧沥青面层响应在加载初期均为拉压交替变化,而加载后期半刚性基层道面以拉应变为主,复合道面以压应变为主;沥青混凝土层均以压应变为主.通过响应结果分析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受沥青黏弹性和流变性影响,道面的力学行为和状态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发生变化;不同力学响应导致环氧沥青道面结构高温条件破坏机理不同,因而设计控制指标亦不同,复合道面控制压应变,半刚性基层道面控制拉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 环氧沥青混凝土 加速加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微表处长期路用性能 被引量:43
10
作者 孙晓立 张肖宁 蔡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微表处混合料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级配微表处的抗滑性能相对较好,然而耐磨耗性能相对细级配微表处要差;适当增加水泥或添加矿粉都可以较大地提高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掺入适当比例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微表处的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了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真实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快速和定量评价路面的表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加速加载试验 微表处 长期路用性能 抗滑性能 耐磨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仪南 张宏超 +1 位作者 王健 路贺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8-551,596,共5页
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同其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热岛效应是同样大气条件下的局部高温温度场,在其影响下,市郊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将存在温度差,其力学性能将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市区的路面比郊区的路面更容易出现破坏。为了验证这种... 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同其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热岛效应是同样大气条件下的局部高温温度场,在其影响下,市郊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将存在温度差,其力学性能将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市区的路面比郊区的路面更容易出现破坏。为了验证这种影响,实测了在夏季高温季节时沥青路面结构中的热岛强度,并通过轮辙试验及加速加载试验考察其对沥青路面抗变形性能、车辙试验验收标准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沥青结合料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温度场 热岛效应 轮辙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MA类钢桥面铺装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肖宁 容洪流 +1 位作者 黄文柯 陈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6,34,共7页
高温性能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采用南非MLS66型加速加载设备,对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的两种英国体系浇注式沥青(MA)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大型直道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用德国GA工艺生产的MA(即G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可以达... 高温性能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采用南非MLS66型加速加载设备,对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的两种英国体系浇注式沥青(MA)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大型直道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用德国GA工艺生产的MA(即G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可以达到甚至略优于英国传统工艺生产的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采用GMA工艺解决了今后实桥桥面铺装施工时的生产工效问题,同时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可以达到英国标准体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式沥青 钢桥面铺装 高温性能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结构足尺力学响应实测与仿真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怀志 任俊达 +1 位作者 纪伦 王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8,共8页
为探究沥青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力学响应,通过基于辽宁省沥青路面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开展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方法及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足尺加速加载路面的面层底部、基层底部和路基顶面的力学响应,利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 为探究沥青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力学响应,通过基于辽宁省沥青路面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开展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方法及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足尺加速加载路面的面层底部、基层底部和路基顶面的力学响应,利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通过FWD弯沉盆反算得到基层及土基的弹性模量,利用接触痕迹得到轮胎的接触面分布;通过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及四点弯曲动态模量试验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于实测参数的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不同加载位置和速度下的力学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路面力学仿真模型能较合理地模拟沥青层底三向应变、半刚性材料层底纵向、横向应变以及土基顶面的压应力.沥青混合料粘弹特性导致弹性后效,使力学响应曲线表现出非对称特点.随着温度的增加和加载速度的减小,沥青层底三向应变、半刚性基层底的水平应变以及土基顶面压应力的响应幅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面工程 加速加载试验 三维粘弹有限元 路面力学响应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冉武平 凌建明 赵鸿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5,共6页
对华东某军用机场试验段4种道面在60℃下展开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其轮辙变形特性.通过4种道面轮辙变形发展特性对比分析,探究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最大轮辙变形、轮辙变形速率、轮辙变形面积及其隆起比.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环氧沥青混凝土... 对华东某军用机场试验段4种道面在60℃下展开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其轮辙变形特性.通过4种道面轮辙变形发展特性对比分析,探究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最大轮辙变形、轮辙变形速率、轮辙变形面积及其隆起比.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具有较好抑制下卧层隆起和应力扩散能力,其抗轮辙性能明显优于SMA道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变形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在加载前期,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凹陷面积大于隆起面积,但加载到一定次数后隆起面积大于凹陷面积;轮辙隆起比与道面结构有关,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初期的隆起比较小,加载后快速增大,但达到0.55时保持不变,建议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隆起比为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加载试验 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 轮辙 变形特性 隆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LS3设备的土工布防治反射裂缝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钱劲松 陈欣然 +1 位作者 郑毅 付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2-1048,共7页
应用MMLS3设备对1/3比例路面结构模型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模拟车辆荷载造成的弯拉-剪切复合作用,并进行应变和裂缝扩展情况的跟踪监测,研究在面层和基层层间铺设土工布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结果表明:有布组在面层初裂和裂缝贯穿时所对应的... 应用MMLS3设备对1/3比例路面结构模型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模拟车辆荷载造成的弯拉-剪切复合作用,并进行应变和裂缝扩展情况的跟踪监测,研究在面层和基层层间铺设土工布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结果表明:有布组在面层初裂和裂缝贯穿时所对应的加载次数分别为无布组的3.55倍和3.25倍.初裂前,土工布由于削弱层间黏结,使面层层底总应变和弹性应变大于无布组,但可通过提高与沥青层结合后的复合断裂能延缓面层开裂;初裂后,土工布逐渐拉伸而承受更大拉伸力,协助面层抵抗弯拉和剪切作用,使得有布组总应变、弹性应变逐渐减小;贯穿后,土工布仍可保持裂缝两侧结构的联结,抑制裂缝加宽和结构错动,使得总应变和弹性应变稳定在180×10-6和9×10-6,而无布组由于裂缝继续加宽,总应变和弹性应变超过600×10-6和8×10-6并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反射裂缝 加速加载试验 土工布 半刚性基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交通下CTCP-CRCP复合路面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超 陆征然 +1 位作者 侯世伟 于红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0-504,共5页
对由斜向交叉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面板(CTCP)、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板(CRCP)组成的"三明治"式复合路面结构在不同重载车辆冲击下的加速度反应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利用埋设的加速度计,分别测试了在轴载为100... 对由斜向交叉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面板(CTCP)、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板(CRCP)组成的"三明治"式复合路面结构在不同重载车辆冲击下的加速度反应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利用埋设的加速度计,分别测试了在轴载为100、200、300kN的重载车辆冲击下CTCP和CRCP的加速度反应谱,并采用CTCP和CRCP加速度比值的统计均值作为沥青砂应力吸收层的应力吸收因数.然后,对上述3组加速度反应谱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频率谱.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3组重载车辆冲击作用下,CTCP加速度最大峰值分别为0.022、0.039、0.059m·s^(-2),CRCP加速度最大峰值分别为0.010、0.015、0.025m·s^(-2),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应力吸收因数分别为3.15、3.38、3.46.该结果表明"三明治"式复合路面结构中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能有效缓解重载车辆对路面的冲击,适合在重载交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振动 加速度测试 复合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FWD反算模量换算系数 被引量:6
17
作者 庄传仪 叶亚丽 王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为了获取真实反映沥青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和材料性状的结构模量参数,铺筑了4种结构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足尺试验路,对其进行加速加载疲劳破坏试验和路面弯沉检测。基于FWD弯沉测试方案,应用分层检测分析方法逐层检测了路面结构层的弯... 为了获取真实反映沥青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和材料性状的结构模量参数,铺筑了4种结构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足尺试验路,对其进行加速加载疲劳破坏试验和路面弯沉检测。基于FWD弯沉测试方案,应用分层检测分析方法逐层检测了路面结构层的弯沉,并根据足尺路面加载破坏的损坏程度,进行了路表FWD弯沉测试和弯沉迭代反演,分析了FWD反算模量受荷载水平、位置和路面温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FWD反算模量与实验室动态模量的关系,提出了沥青混凝土、级配碎石和路基土实验室动态模量与FWD反算模量的换算系数K。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模量受温度和轮载作用的影响最大,路面结构完好的沥青层反算模量换算系数 K=0.7~1.0;路面出现Top-down开裂后,K=1.3~1.5;沥青层层底出现疲劳破坏时,K>1.5;级配碎石层反算模量换算系数为1.32~1.49;土基反算模量换算系数与其所受的应力水平及土质类型相关,随应力水平的降低,土基反算模量换算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级配碎石基层 反算模量 换算系数 落锤式弯沉仪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端宜 雷超旭 +1 位作者 蔡旭 区仕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88,110,共6页
鉴于传统路面设计及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思想,提出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在充分掌握原路面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材料准备、芯样扫描分析、路面重塑的整个过程,并利用独立开发的新型路面材料... 鉴于传统路面设计及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思想,提出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在充分掌握原路面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材料准备、芯样扫描分析、路面重塑的整个过程,并利用独立开发的新型路面材料加速加载试验系统进行磨耗试验,测定重塑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然后,引入相似理论,通过比较发现重塑路面各项指标与原路面相似度较高,从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路面养护处治后,抗滑性能的熵值增大,说明表面处治将使系统内部子系统功能更加趋于一致,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逆向工程 路面设计 重塑 加速加载试验 相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桥梁超大规模钢桥面铺装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凡超 金秀男 张革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9,共12页
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m2,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对保障铺装的优良使用性能意义重大。通过对典型钢桥面铺装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并根据项目建设条件和临近区域工程应用经验,提出采用GMA浇注式... 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m2,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对保障铺装的优良使用性能意义重大。通过对典型钢桥面铺装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并根据项目建设条件和临近区域工程应用经验,提出采用GMA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钢桥面铺装方案。采用高温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揭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明确冲击韧性与疲劳寿命的关系;采用全仿真足尺模型加速加载试验,证明GMA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具有可靠的高温稳定性和优良的疲劳耐久性;开展拉拔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验证铺装体系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及防水性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GMA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指标,并采用动稳定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作为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采用关键技术指标指导工程实践,实际生产的GMA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要求且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及抗疲劳性能。项目研究成果对地理位置处于高温多雨的地区、工作条件复杂的钢桥面铺装工程将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钢桥面铺装 高温性能 疲劳性能 加速加载试验 黏结性能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抗滑封装薄层沥青路面长效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兆仑 刘朝晖 高建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42-246,共5页
为提高沥青路面行车抗滑耐久性能,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粘度抗滑封装薄层材料。通过理论分析及室内肯塔堡飞散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粘附力试验、干缩试验、静态模量试验及小型加载试验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高粘度抗滑封装薄... 为提高沥青路面行车抗滑耐久性能,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粘度抗滑封装薄层材料。通过理论分析及室内肯塔堡飞散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粘附力试验、干缩试验、静态模量试验及小型加载试验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高粘度抗滑封装薄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大于5.0 MPa,满足重载交通要求;与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粘结力,斜剪试验28 d剪应力可达到0.89 MPa,是沥青路面抗剪要求的1.8倍;-10℃、15℃和60℃三个试验温度下28 d静态模量测定值均在8000 MPa左右,能够抵抗车辆车载及温度应力作用;对于室内小型加速加载试验测试,经过18万次荷载作用,摆值仍能够达到51BPN,远高于规范要求的42BPN。开发的高粘度抗滑封装薄层耐磨、抗剪切能力强、静态模量大,通过与沥青面层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综合提高沥青路面长效抗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抗滑薄层 性能试验 加速加载 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