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著作权法:剽窃的性质与治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晓尧 黄炜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8,共18页
剽窃是学术伦理上的概念,是疏于归认、带有欺骗性的学术不端行为,正确理解其涵义必须从其对立面入手。反剽窃意味着遵守引证的学术规范,归认来源。反剽窃的功能不仅在于著作权保护,很大程度还是对知识的有效治理。学术伦理规范上的剽窃... 剽窃是学术伦理上的概念,是疏于归认、带有欺骗性的学术不端行为,正确理解其涵义必须从其对立面入手。反剽窃意味着遵守引证的学术规范,归认来源。反剽窃的功能不仅在于著作权保护,很大程度还是对知识的有效治理。学术伦理规范上的剽窃与著作权侵权分处不同的话语体系,在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能简单替代和混同。我国《著作权法》将剽窃作为侵权行为之一,导致学术伦理被边缘化和矮化,给学术活动带来了混乱。剽窃的治理并不排除法律手段,但是法律能够发挥的作用和采用的方式有限,必须高度重视学术共同体的自律性制度建设,强化学术批判和学术声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剽窃 学术伦理 著作权法 归认来源 知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高深知识的高等教育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维华 王云兰 刘洪翔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31,共5页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其高深性、专门性、学术性,高深学问是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基点,高深知识也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存在的合法性基础。高等教育作为高深知识发现、传播、探究、整合、应用及生产的学术中心,大学的各项活动都...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其高深性、专门性、学术性,高深学问是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基点,高深知识也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与存在的合法性基础。高等教育作为高深知识发现、传播、探究、整合、应用及生产的学术中心,大学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高深知识这一基点而展开。作为从事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必然离不开高深知识的探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知识 高等教育 寂寞 学术自由 学术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权利的生成逻辑与让渡指向 被引量:9
3
作者 汪洋 龚怡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3,共6页
组织化的学术权力来源于个人学术权利的让渡,其合法存续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而学术权利并不是不证自明的,它缘于大学历史发展的主客体因素后致。大学教师职业群体的形成、学术活动社会结构的变迁、学术主体与公共权威... 组织化的学术权力来源于个人学术权利的让渡,其合法存续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而学术权利并不是不证自明的,它缘于大学历史发展的主客体因素后致。大学教师职业群体的形成、学术活动社会结构的变迁、学术主体与公共权威部门的互动博弈共同构成了学术权利生成的独特生态和方式。同时,学术权利的让渡有着明确的目的指向、对象指向和方式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权利 生成逻辑 权利让渡 自由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国家控制·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哲学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茹宁 赵允德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学术自由的确立根源于知识生产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矛盾,前者奠定了学术自由合法性的观念基础,后者则决定了学术自由的制度形态。学术自由史实际上就是从观念到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益与知识社会价值的博弈决定了学术自由可... 学术自由的确立根源于知识生产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矛盾,前者奠定了学术自由合法性的观念基础,后者则决定了学术自由的制度形态。学术自由史实际上就是从观念到制度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益与知识社会价值的博弈决定了学术自由可能的范围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国家控制 学术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作为“学术性职业”的释读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丽 何云峰 张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大学职能的成功发挥有赖于对大学教师职业属性的理解。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变迁证明: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是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学术性职业,是通过"科学与批判"彰显其精神气质的学术性职业,是以"学术自... 大学职能的成功发挥有赖于对大学教师职业属性的理解。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变迁证明: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是以"高深知识"为工作对象的学术性职业,是通过"科学与批判"彰显其精神气质的学术性职业,是以"学术自由"为支配原则的学术性职业。"学术为志业"的"超然"与"介入"相统一是大学教师这一学术性职业的学术人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高深知识 学术性职业 科学与批判 学术自由 学术为志业 学术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权力和学术自由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杰 《现代大学教育》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对学术自由的合法性依据 ,即“对真理的追求”进行了质疑 ,指出知识还具有权力性特征 ,正是这一特征造成了学术自由与外部权威的紧张关系。学术史就是知识和权力交织、纽结的历史。在学术自由已为各国法律普遍认可之后 ,学术自由的... 本文对学术自由的合法性依据 ,即“对真理的追求”进行了质疑 ,指出知识还具有权力性特征 ,正是这一特征造成了学术自由与外部权威的紧张关系。学术史就是知识和权力交织、纽结的历史。在学术自由已为各国法律普遍认可之后 ,学术自由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依然存在着诸多悬而未决的疑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知识 权力 高等教育 学术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二级学科碰撞下的火花--2009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综述暨主题报告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志慧 翁朱华 顾凤佳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32,共10页
2009年7月6-18日,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09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受邀专家们主要围绕教学与学习的创新、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的... 2009年7月6-18日,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09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受邀专家们主要围绕教学与学习的创新、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发展、教育与文化、学术自由与学术知识来源等七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报告。因此,笔者在此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方法和总体评价三个维度,针对每个主题的学术报告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教育学之下二级学科碰撞下的火花,即从教育领域,乃至其他领域的不同视角来审视教育学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与学习的创新 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教发展 教师发展 教育与文化 学术自由与学术知识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学与致用之间——萧公权教育思想刍议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6,共7页
萧公权是民国时期少数学贯中西的学者之一,教育既是其终身从事的理想事业,也是他抒发志愿的精神寄托。萧公权有关"学术独立"与"学以致用"等理念的思考与批判,对人们理解中国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极具启发价值。受制... 萧公权是民国时期少数学贯中西的学者之一,教育既是其终身从事的理想事业,也是他抒发志愿的精神寄托。萧公权有关"学术独立"与"学以致用"等理念的思考与批判,对人们理解中国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极具启发价值。受制于内外因素的制约,萧公权本身仍然没有超越学术救国的窠臼,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权 学术自由 学以致用 政教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数据情境中学术知识图谱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肖俊 邵必林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6期88-97,共10页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智慧学术研究以及基于学术大数据的知识发现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知识图谱是学术信息挖掘和学术知识管理的基础,在智慧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驱动的智慧学术研究以及基于学术大数据的知识发现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知识图谱是学术信息挖掘和学术知识管理的基础,在智慧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方法/过程]本文以构建智慧学术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学术大数据的获取、学术实体识别、学术实体链接与知识融合、学术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构建、学术知识图谱表示与存储等核心问题入手,提出智慧学术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的理论模型。[结论/结果]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学术知识图谱是支撑智慧学术的数据基础,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及知识表示技术在学术大数据领域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知识图谱 多源异构数据 知识图谱 知识表示 智慧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的学科建设走向有组织的学科建设——知识转型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的转向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32-40,共9页
在知识转型背景下,学术自由不断"萎缩"。今天的一流学科建设处在内外双重的约束之中。一流学科建设不只是自由的学术,更要遵从科学、政治和市场等多元逻辑,充分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走向有组织的一流学科建设,要强化行政力量... 在知识转型背景下,学术自由不断"萎缩"。今天的一流学科建设处在内外双重的约束之中。一流学科建设不只是自由的学术,更要遵从科学、政治和市场等多元逻辑,充分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走向有组织的一流学科建设,要强化行政力量对一流学科建设的规划组织;强化作为行政负责人的院长的组织领导;强化绩效考核的推动和督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学科建设 一流学科 知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的改革逻辑与推进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贤鹏 徐林 齐姗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10,共13页
与其他领域评价不同,学术评价的核心特征在于尊重学术性,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生产创新。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就开始围绕教师学术评价发起了一系列的评价改革运动。从改革逻辑看,保持学术自由与伦理秩序的适度张力、同行评议与惩戒监... 与其他领域评价不同,学术评价的核心特征在于尊重学术性,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生产创新。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就开始围绕教师学术评价发起了一系列的评价改革运动。从改革逻辑看,保持学术自由与伦理秩序的适度张力、同行评议与惩戒监督的相互约束、程序公正与质量中心的过程保障、系统整合与学科分类的机制创新始终是美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改革的文化根基和思想堡垒。为确保改革按照理想运行逻辑推进,美国高校在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共同体保障、分类管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知识生产的创新性学术贡献、程序正义的学术责任伦理形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在深化教师学术评价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美国高校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提供些许有益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教师学术评价 同行评议 学术自由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