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对周围及后续M_(S)6.2地震、M_(S)6.3地震的应力影响
1
作者 顾培苑 万永魁 +2 位作者 宋泽尧 王润妍 关兆萱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703,共14页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_(S)6.2地震及M_(... 为确定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的破裂方式及其对周围后续地震事件的触发作用,通过反演发震断层的三维几何结构和滑动特性,解析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诱发的地表应变响应,评估主震事件对2024年4月23日发生的M_(S)6.2地震及M_(S)6.3地震的库仑应力触发效应,进而阐明该地震对其地震活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邻近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利用“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方法确定主震及其后续地震的2个可能发震节面;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建立地震作用下的区域同震位移场与地表应变场;分析主震垂直断层走向的位移场结果,确定其滑动特性;计算主震在后续地震事件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评估其对后续地震的促进作用;采用节面聚类的方法,确定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将中国台湾花莲地区应力场投影到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面上,分析其发震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物质在震中向北东和南西方向流出,南东和北西两侧大量涌入震中,断层南东方向(上盘)出现显著隆升,断层北西方向(下盘)出现明显沉降;垂直方向上断层上盘存在明显向上的运动分量,断层下盘存在明显向下的运动分量;主震对后续地震事件的活动性有促进作用,库仑应力变化均超过0.01 MPa阈值;主震及后续地震的产生是当地应力积累后的正常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中心解 位移场 应变场 应力体系 库仑破裂应力 中国台湾花莲M_(s)7.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疲劳系统动力学分析及试验应力修正
2
作者 邓彩艳 李琦 +1 位作者 龚宝明 宋宗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3-590,共8页
超声疲劳试验可快速获得材料在超高周寿命区间的疲劳性能.试验应力计算是超高周疲劳试验的关键内容,其决定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但目前研究人员在计算试验应力时均未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超声疲劳试验可快速获得材料在超高周寿命区间的疲劳性能.试验应力计算是超高周疲劳试验的关键内容,其决定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但目前研究人员在计算试验应力时均未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耦合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超声变幅杆和试样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对超声变幅杆和试样的端部振幅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考虑超声变幅杆和试样耦合作用得到的振幅与试验测量结果误差最大仅为5.4%,而传统解析法的误差可达25.5%;进一步对比发现材料阻尼对共振频率的影响较大,而外加静态载荷对超声疲劳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本文中以EH690钢试验获得的S-N曲线为例进行了应力修正,发现经整体法修正后的疲劳应力要高于解析法确定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疲劳系统 有限元分析 放大系数 应力位移系数 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砂质海床液化分析
3
作者 薛莹莹 张杰 +2 位作者 陈炜昀 张璟哲 蔡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7-1324,共8页
针对潮流对海床液化前和液化后海床位移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弹塑性海床有限元模型,采用Biot控制方程描述海床动力响应,采用状态相关的边界面模型模拟海床液化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潮流不仅影响... 针对潮流对海床液化前和液化后海床位移特征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弹塑性海床有限元模型,采用Biot控制方程描述海床动力响应,采用状态相关的边界面模型模拟海床液化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潮流不仅影响海床内部的累积孔压,对海床内振荡孔压也有较大影响;波流对砂质海床的密实作用在海床液化后尤为显著。当海床液化后,同向波流总体能够增大海床的位移,尤其是水平位移,而逆向波流显著降低海床水平位移。砂质海床竖向位移随着波流的持续作用,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即弹性响应阶段、逐渐压密阶段、严重液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共同作用 海床液化 饱和多孔弹塑性海床 u-p形式Biot理论 海床位移轨迹 海床孔压累积 有限元分析 边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M_(S)6.4漾濞地震GNSS同震变形场及其约束反演的破裂滑动分布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克亮 甘卫军 +6 位作者 梁诗明 肖根如 代成龙 王阅兵 李长军 张玲 马广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53-2266,共14页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 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M_(S)6.4强震.地震未产生明显的地表破裂,但前震-主震-余震大致呈线状展布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西南侧.我们基于覆盖震中区域的高密度连续GNSS观测台阵,观测获得了震区周围50 km范围的高精度、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地震破裂为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拉张;地表形变场呈现出走滑断裂前端压缩隆升、尾端拉张下沉的典型变形模式;GNSS观测到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下沉分别达46 mm(漾濞县淮安村周围)和-44 mm(漾濞县秀岭林场周围);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从漾濞淮安村GNSS观测站和秀岭林场GNSS观测站之间的狭小地带穿过.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前震和主震精定位结果为约束,推测发震断层面走向135°、倾向SW、倾角80°,进而通过弹性半空间断裂位错模型,对发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分布进行了反演.初步反演结果表明: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3~12 km深度范围内,矩震级为M_(W)6.04,滑动量分布与前震序列呈现较好的空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GNss观测 同震形变 破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分析在滑坡变形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5
作者 李远耀 殷坤龙 程温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R/S分析(重标度极差分析)是一种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针对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时序确定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对三峡库区的一个实例滑坡的长时期位移时序进行了R/S分析。分别计算了滑坡累积位移时序和增量位移... R/S分析(重标度极差分析)是一种描述和刻画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针对滑坡地表位移监测时序确定性与随机性共存的复杂非线性特征,对三峡库区的一个实例滑坡的长时期位移时序进行了R/S分析。分别计算了滑坡累积位移时序和增量位移时序的Hurst指数,指出增量位移时序是更有效的分形结构,其Hurst指数能定量刻画滑坡的变形趋势;分析了滑坡增量位移时序的非周期循环长度,发现滑坡前缘与中后部的增量位移时序Hurst指数和非周期循环长度存在显著差别,并从滑坡变形诱发机制上解释了这一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基于滑坡变形演化的力学机理,提出了一个利用增量位移时序Hurst指数判断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的概念模型:为提高和完善滑坡失稳时间预测预报理论,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位移时间序列 R/s分析 HURsT指数 预测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频GPS进行地表同震位移监测及震相识别 被引量:48
6
作者 张小红 郭斐 +1 位作者 郭博峰 吕翠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传播速度并与地震仪数据、USG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为后续地震应急、地震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同震位移 日本地震 震相识别 P波初至 s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分析法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振华 李传栋 郑东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07,共2页
R/S分析法可以描述自然界非线性系统的某种复杂性。以某水电站大坝坝顶水平位移为研究对象,采用R/S分析法得到其测点水平位移序列的Hurst指数,并根据Hurst指数在不同区间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分析坝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测点未来... R/S分析法可以描述自然界非线性系统的某种复杂性。以某水电站大坝坝顶水平位移为研究对象,采用R/S分析法得到其测点水平位移序列的Hurst指数,并根据Hurst指数在不同区间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分析坝顶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测点未来位移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应加强监测,以确保未来大坝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观测 R/s分析法 分形维数 HURsT指数 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及其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煜航 梁诗明 +9 位作者 郝明 葛伟鹏 李长军 宋尚武 张迎峰 华俊 陈俊先 梁洪宝 朱爽 甘卫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9-601,共13页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在距震中约90 km范围内产生了10 mm及以上的同震永久变形,距震中160~200 km的GNSS连续站记录到的同震变形则十分微弱,总体在毫米级以下;(2)同震位移图像呈现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同震变形模式.在距震中约3 km破裂带南侧的测站,其同震位移为近东向,大小445.9±3.3 mm,而在破裂带远场则呈现出典型的与左旋走滑型地震匹配的“四象限”对称分布的挤压或拉张尾端变形特征;(3)同震位移量以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为界,南北两盘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南盘变形运动大于北盘;(4)托莱山断裂西段同震位移总体表现出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弹性回跳”现象,但其跨断层近场测站却并不服从上述同震变形特征,指示其并未参与此次地震破裂,考虑到托莱山断裂西段显著的左旋剪切应变能积累背景,其未来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形变 2022年门源地震M_(s)6.9地震 祁连山活动构造带 GNss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的围岩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业学 刘建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同一高层不同剖面的围岩变形特征进了深入剖析,计算了所有多点位移计(4点)测点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与分形维数,提出了围岩开裂的分维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的Hu... 基于R/S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处于同一高层不同剖面的围岩变形特征进了深入剖析,计算了所有多点位移计(4点)测点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与分形维数,提出了围岩开裂的分维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测点的位移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H均在区间(0.5,1)内,且离M410较近剖面的Hurst指数基本趋近于1,这揭示,围岩的变形在今后一段时间仍会继续增长,且增长速率持续提高。当从一个剖面到另一个剖面时,多点位移计的两浅层测点(孔口、5.0m)位移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先变小后变大,开裂剖面(M410所处剖面)的分形维数最小,这表明出现维数最小值是该剖面即将发生开裂的前兆与迹象;另外,尽管两深层测点(11.0m、17.5m)总体上存在类似趋势,然而没有如同浅层测点在某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单调性这一规律,这表明,M410所处剖面的裂缝深度不可能超出11.0m,其值应该在5.0m到11.0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位移时间序列 分维 R/s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后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果 孙浩越 +3 位作者 吕丽星 冉洪流 周庆 周介元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5,共8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6.9地震,该地震造成冷龙岭断裂西端错断了兰新铁路大梁隧道,导致铁路长期停运,经济损失巨大。制定隧道修复方案时,需对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进行评估。结合近年来冷龙岭断裂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采...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6.9地震,该地震造成冷龙岭断裂西端错断了兰新铁路大梁隧道,导致铁路长期停运,经济损失巨大。制定隧道修复方案时,需对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进行评估。结合近年来冷龙岭断裂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采用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方法评估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考虑不确定因素影响,同时采用3名研究者提供的震级与最大位错量经验关系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同经验关系式会对评估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根据确定性方法得到的冷龙岭断裂未来强震的水平位错量为2.32~4.36 m,均值为3.57 m。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结果随着超越概率的降低而增大,50年超越概率2%、100年超越概率2%和100年超越概率1%的结果均值分别为1.82 m、3.17 m、4.61 m。相较于确定性方法,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可提供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位错参数,以供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采用。此外,对于地震活动性强的断裂,可采用低超越概率下的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结果,该结果可能会大于确定性方法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 M_(s)6.9 地震 冷龙岭断裂 水平位错 概率断层位错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Schmorl结节形成的再认识(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宝淦 吴闻文 侯树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 ,对传统意义上的 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 :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 ,腰椎 X线摄片提示 L3- 4和 L4 - 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 ,L3椎体前下缘及 L5椎体前上缘 Schm orl结节形成 ,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 CT检... 目的 :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 ,对传统意义上的 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 :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 ,腰椎 X线摄片提示 L3- 4和 L4 - 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 ,L3椎体前下缘及 L5椎体前上缘 Schm orl结节形成 ,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 CT检查 ,并对手术切除的 Schm orl结节病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椎间盘造影术显示部分造影剂渗入 Schmorl结节形成处浅层。腰椎 CT扫描发现 Schmorl结节形成区腰椎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质密度不规则区 ,呈骨坏死样改变 ;组织学检查证实该骨密度不规则区为骨坏死区。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此例患者的 Schm 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 ;提示有必要对 Schmorl结节的形成进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morl结节 骨坏死 腰椎椎间盘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对浅埋裂纹的半圆形凹陷地形的散射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刚 李宏亮 刘殿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采用Green函数方法,研究浅埋裂纹和含有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对入射SH波的散射。首先取含有半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函数基本解作为Green函数;然后求解含半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对SH... 采用Green函数方法,研究浅埋裂纹和含有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对入射SH波的散射。首先取含有半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任意一点承受时间谐和的出平面线源荷载作用时的位移函数基本解作为Green函数;然后求解含半圆形凹陷的弹性半空间对SH波的散射问题;最后在裂纹实际存在位置利用Green函数实施裂纹的人工切割以恢复存在的裂纹,给出浅埋裂纹的半圆形凹陷弹性空间内的位移函数,进而求解裂纹存在对地表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位移函数 GREEN函数 sH波散射 裂纹 半圆形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分析方法的渐进式滑坡位移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罗圣 殷坤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7,共5页
渐进式滑坡由于其位移-时间曲线不规则而无法准确判断其趋势位移和随机位处变形阶段,导致很难预测其失稳破坏的时间。为此,提出了RS分析方法,将滑坡总位移分解为趋势位移和随机位移两部分,然后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多项式拟合对两... 渐进式滑坡由于其位移-时间曲线不规则而无法准确判断其趋势位移和随机位处变形阶段,导致很难预测其失稳破坏的时间。为此,提出了RS分析方法,将滑坡总位移分解为趋势位移和随机位移两部分,然后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多项式拟合对两种位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两部分预测位移加起来预测其总位移。以典型渐进式滑坡———八字门滑坡为例,对前述模型进行验证,并将其预测结果与GM(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模型预测的结果误差小于2%,而GM(1,1)模型预测结果误差接近40%,说明该模型更适合预测渐进式滑坡的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方法 渐进式滑坡 神经网络模型 多项式拟合 位移预测 八字门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曲线钢箱梁斜拉桥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竟南 何雄君 +2 位作者 杨蒋鹤立 王耀东 张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2,共6页
大连滨海大道西延伸线张柏2号高架桥主桥为(50+96+192+70)m S形曲线钢箱梁斜拉桥,桥面铺装层采用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方法施工,摊铺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位移和应力较大等异常情况。为了解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 大连滨海大道西延伸线张柏2号高架桥主桥为(50+96+192+70)m S形曲线钢箱梁斜拉桥,桥面铺装层采用热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方法施工,摊铺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位移和应力较大等异常情况。为了解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采用ANSYS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钢箱梁采用壳单元模拟),分析摊铺过程中温度引起的桥塔纵、横向位移,以及主梁纵向、竖向位移和纵向应力。结果表明:摊铺温度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应力,主梁和桥塔纵向位移均达22.8 cm,主梁最大竖向位移为25.9 cm,钢箱梁最大拉应力为143 MPa;摊铺过程中,结构纵、横向均存在较大的位移差和应力差,导致变形不协调和局部应力过大;结构位移、应力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该类桥梁施工时应调整摊铺工艺,降低摊铺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箱梁 s形曲线 桥面铺装 沥青混凝土 温度效应 位移 应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荷载-位移特性及承载力预测
15
作者 杜焕龙 王忠胜 +6 位作者 闫楠 吕承禄 白晓宇 贾世祥 孙淦 朱磊 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82-3390,共9页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 基于青岛某基坑抗浮工程中9根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现场拉拔破坏性试验,研究不同锚固长度下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荷载-位移特性,明确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的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直径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锚入中风化花岗岩3.0 m与3.5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681 kN,锚入中风化花岗岩4.0 m的锚杆其极限抗拔承载力为1004 kN;加载初期,锚头位移呈线性增加,随荷载增加,锚头位移突增,均超过50 mm。双曲线函数与幂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与实测值在荷载水平较低时吻合度较好,临近破坏时吻合度相对较差,且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值较实测值偏差较大;指数函数荷载-位移曲线模型对本次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预测精度较高,与实测值曲线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轧螺纹钢筋 抗浮锚杆 极限抗拔承载力 荷载-位移(Q-s)曲线 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S油田化学驱驱油体系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夕堂 赵文森 +2 位作者 刘长龙 张璐 符扬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8-154,共7页
为筛选出最适合渤海S油田的驱油体系,采用不同实验方法对该油田目前使用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交联聚合物(HPAM+Cr 3+)、新型聚表剂(JBJ-1)驱油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4类驱油体系的分子结构形态、分子线团尺... 为筛选出最适合渤海S油田的驱油体系,采用不同实验方法对该油田目前使用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交联聚合物(HPAM+Cr 3+)、新型聚表剂(JBJ-1)驱油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4类驱油体系的分子结构形态、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注入运移能力和驱油效率等。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JBJ-1具有明显的网络结构,且降解前后JBJ-1均具有相对较大的水动力学半径,表明其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同时JBJ-1还表现出最大的表观黏度和弹性模量以及优异的微观和宏观驱油性能,在水驱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9.88个百分点。新型聚表剂具有比普通化学驱体系更好的增黏能力和抗剪切性,有助于改善地层的渗流阻力和驱油能力,可进一步推动化学驱石油储量动用,满足目前渤海S油田的生产需求。但在矿场试验中,应考虑其浓度的优化,以保证其注入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驱油体系 提高采收率 渗流特性 驱油效果 渤海s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琼中台GPS垂直分量变化与降水、地下水位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申宜 王慧琳 张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0,共4页
针对1999~2012年海南省琼海加积井、儋州西流井的降水、水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降水、地下水位与琼中GPS定点观测垂直分量时间序列形态变化图像的关系。研究表明,降水、水位和GPS垂直分量变化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彼此呈... 针对1999~2012年海南省琼海加积井、儋州西流井的降水、水位观测资料,系统分析降水、地下水位与琼中GPS定点观测垂直分量时间序列形态变化图像的关系。研究表明,降水、水位和GPS垂直分量变化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彼此呈负相关。具体表现为:降水增加、水位上升,则GPS垂直分量变小,意味着地面隆起;反之,降水减少、水位下降,则GPS垂直分量增大,意味着地面下沉。对降水和水位变化引起GPS垂直分量改变的机理进行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垂直位移 降水 地下水位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V/S法在大坝位移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志坤 周兰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1,共5页
大坝位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监测序列往往呈现明显的非平稳性。对此,基于分形理论将V/S分析法应用到大坝位移序列的长程趋势性分析中,剖析了位移序列的分形特性及演变规律,并基于Hurst指数和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测点时间序列的内在特征,... 大坝位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监测序列往往呈现明显的非平稳性。对此,基于分形理论将V/S分析法应用到大坝位移序列的长程趋势性分析中,剖析了位移序列的分形特性及演变规律,并基于Hurst指数和分形维数定量表征测点时间序列的内在特征,据此评价大坝变形性态和安全状况,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位移序列虽然局部波动,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且具有良好的记忆性和长程相关性,未来变化趋势将与过去保持一致,发展过程具有持久性,变形受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变形以线弹性为主兼具随机性,测点位移状态基本稳定,并有朝稳定性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位移 时间序列 分形理论 V/s 性态分析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同震位移场和震源滑动模型反演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朕灵 金明培 缪素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中周围40 km范围内仅有的2个强震台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给出同震位移。同时分析强震和GPS资料呈现的永久位移场特征,利用快速获取的GPS同震位移场和InSAR升、降轨资料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该地震... 基于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中周围40 km范围内仅有的2个强震台近场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给出同震位移。同时分析强震和GPS资料呈现的永久位移场特征,利用快速获取的GPS同震位移场和InSAR升、降轨资料分别独立和联合反演该地震的震源滑动模型,并进一步展现全空间预测位移场分布。结果表明:(1)漾濞地震水平同震位移场呈现以右旋走滑为主的错动。(2)GPS和InSAR独立和联合反演所得的震源静态滑动范围基本一致,均呈现单侧破裂的总体特征,即主要滑动均发生在震中东南部。6种模型的最大滑动量分别为0.74 m、0.66 m、0.44 m、0.45 m、0.47 m和0.47 m,反演的矩震级为MW5.9~6.3。(3)根据震源滑动模型正演所得的漾濞地震全空间预测水平同震位移场与实际观测位移场一致性较好,震中南、北两侧向内挤压,东、西两侧向外拉张,符合走滑型地震所产生的四象限位移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强震记录 基线校正 GPs 同震位移场 InsAR 震源滑动模型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GPS垂向位移定量分析2011—2020年云南省极端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兴海 袁林果 +3 位作者 姜中山 冯显杰 汤苗 李长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28-2843,共16页
干旱指数是评估干旱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FastICA(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反演模式,利用GPS垂向位移反演了云南省2011—2020年的等效水高GPS-EWH(GPS Equivalent Water Height),并根据GPS-EWH、GRACE Mascon产品... 干旱指数是评估干旱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FastICA(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反演模式,利用GPS垂向位移反演了云南省2011—2020年的等效水高GPS-EWH(GPS Equivalent Water Height),并根据GPS-EWH、GRACE Mascon产品与自校正帕默尔干旱指数SCPDSI(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产品,分别计算了GPS干旱指数GPS-DSI(GPS Drought Severity Index)、GRACE干旱指数GRACE-DSI(GRACE Drought Severity Index)及归一化SCPDSI,用于定量分析云南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滇中、滇西北与滇西南地区GPS-DSI、GRACE-DSI及归一化SCPDSI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在该地区GPS-DSI可作为分析干旱事件的补充数据.但在滇东南与滇东北地区,GPS-DSI与GRACE-DSI、归一化SCPDSI的相关性极差,通过分析GPS站点分布特征,其原因可能是滇东南与滇东北地区GPS站点空间分布稀疏,因此分析该区域干旱事件时主要参考GRACE-DSI与归一化SCPDSI.GPS-DSI、GRACE-DSI与归一化SCPDSI的结果表明,2011—2020年间发生了三次显著的干旱事件,其中2019—2020年特大干旱事件持续的时间最长,共持续约20个月.具体分析此次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2019年全区以中度干旱为主,2020年大部分地区以极端干旱为主,其中滇西南地区2020年为异常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垂向位移 格林函数 陆地水储量 水文干旱 干旱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