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干流(水富-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
1
作者 刀微 唐永忠 +7 位作者 李学华 陈远超 胡清娥 韦建福 赵祖权 余廷松 潘晓赋 王晓爱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金沙江下游干流(水富—宜宾段)是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幼鱼庇护所,也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评估其鱼类资源现状,于2021—2023年在宜宾市安边镇、三块石及柏溪镇3个江段开展了10次调... 金沙江下游干流(水富—宜宾段)是多种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幼鱼庇护所,也是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评估其鱼类资源现状,于2021—2023年在宜宾市安边镇、三块石及柏溪镇3个江段开展了10次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目20科50属69种,其中鲤形目最多(48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外来物种8种。群落优势种以铜鱼(Coreius heterodon)、瓦氏黄颡鱼(Tachysurus vachelli)、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为主。生物多样性指数中仅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ABC曲线结果表明,鱼类群落整体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但大个体优势种呈增加趋势。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56.71%的相似性水平上,2021和2022年的鱼类种类较为相似,归为一组;而2023年的种类与历史记录较为相似,归为另一组;与2021—2022年相比,2023年金沙江下游干流(水富—宜宾段)的鱼类种类有所增加。建议后续持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控制外来鱼类入侵以及加强科研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推动金沙江及长江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金沙江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江乐昌段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2
作者 高明慧 何力劲 +3 位作者 翁士创 谭细畅 孟伟 李俊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分析梯级电站运行后武江乐昌段鱼类群落结构,可为乐昌段及北江其他大坝影响江段的鱼类多样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根据2013—2021年武江乐昌段17次鱼类调查数据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其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并应用ABC曲... 分析梯级电站运行后武江乐昌段鱼类群落结构,可为乐昌段及北江其他大坝影响江段的鱼类多样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根据2013—2021年武江乐昌段17次鱼类调查数据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其鱼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并应用ABC曲线方法对鱼类群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采集到鱼类121种,隶属于5目18科,与历史资料相比,外来鱼类物种数明显增多,优势和常见种类已由喜流水鱼类如倒剌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桂华鲮(Sinilabeodecorus)等转变为喜缓流水的四大家鱼、鲤(Cyprinus carpio)和南方拟䱗(Pseudohe-miculter dispar)等;乐昌段仍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ABC曲线(W)和生物量谱图分析结果显示,2013和2020—2021年鱼类群落的W统计值为负,标准化生物量谱图的斜率均小于-1,表明在这些年份中鱼类群落明显处于受干扰状态,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小个体体重区间内。整体而言,乐昌段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面临着鱼类群落稳定性差、鱼类小型化趋势明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abc曲线 生物量谱 武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莎 姜伟 +3 位作者 李博 党莹超 苏巍 戴凌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葛洲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隋吉星 于子山 +1 位作者 曲方圆 刘卫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2006年8月~2007年10月分4个航次对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为1507个/m^2和35.88g/m^2。与历史资料做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的原因。调查海域大型底栖... 2006年8月~2007年10月分4个航次对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为1507个/m^2和35.88g/m^2。与历史资料做了对比,并初步分析了与以往调查结果不同的原因。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胶州湾中部海域底栖生物处于轻微扰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生物多样性 丰度 生物量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渔业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沈公铭 黄经献 +7 位作者 黄瑛 赵炳然 罗建波 冯庚菲 穆希岩 雷云雷 李绪兴 李应仁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7-285,共9页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类40种,头足类4种;优势种分析表明虾虎鱼和枪乌贼类成为主要捕捞物种,优势种正逐步演变为更为小型化的中上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季节更替和迁移指数仅在2010年春季相对变化较大;ABC曲线分析表明,游泳动物群落正处于严重干扰;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均值在重量和数量上分别达到635.9 kg·hm-2和43.8×103ind·hm-2,资源情况有所改善,但渔获物小型化、低质化现象明显。综合来看,调查水域游泳动物优势种变化较大,资源继续向小型化中上层鱼类方向演变,且群落受到干扰较为严重。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莱州湾海洋生物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与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多样性指数 季节更替指数 迁移指数 abc曲线 资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友伟 江艳娥 +3 位作者 范江涛 孔啸兰 张魁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6,共8页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南海中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山列岛海域虾类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卢衎尔 朱文斌 +4 位作者 梁君 李德伟 戴乾 卢占晖 徐开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7,共13页
根据韭山列岛海域2015年11月(秋)、2016年2月(冬)、5月(春)、8月(夏)的调查资料,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数量生物量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简... 根据韭山列岛海域2015年11月(秋)、2016年2月(冬)、5月(春)、8月(夏)的调查资料,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数量生物量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简称ABC曲线)及W统计量(W-statistics)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优势种虾类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共调查到暖温、暖水性虾类16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各季节优势种(IRI> 1 000)变化明显。虾类相对资源密度呈春、秋季高,夏、冬季低的季节性分布。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虾类群落的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影响(r2=0.726 2,P=0.001);冬季优势种主要为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此季节虾类的分布主要受水深的影响(r2=0.543 7,P=0.009);春季优势种为日本鼓虾和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此时物种的分布与表层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夏季优势种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主,此时研究海域环境较为稳定,环境因子整体对虾类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P=0.008)。4个季节W统计值均小于1,其变化范围为-1.772×10-3~-2.47×10-4。秋、冬和春季数量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表明虾类群落受干扰较为严重;而夏季两曲线相交,受干扰情况较另外3个季节有所好转。通过比较数量、生物量优势度曲线斜率,还可以推测虾类的体型大小:当相邻两排序物种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值连线的斜率大于数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值连线的斜率时,该物种个体相对较大,反之较小。进而可推知:当物种数量足够多时,可通过比较某一物种在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和数量优势度曲线上对应处切线的斜率判断个体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山列岛海域 虾类群落结构 相对重要性指数 RDA分析 ab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远水利枢纽建设对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改 武智 +2 位作者 朱书礼 李新辉 李捷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清远水利枢纽是北江干流与珠江河口之间第一座枢纽,为探究清远水利枢纽建坝筑库后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于2017-2018年在清远水利枢纽至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49种,隶属于6目16科44属,以鲤(Cyprinus carp... 清远水利枢纽是北江干流与珠江河口之间第一座枢纽,为探究清远水利枢纽建坝筑库后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于2017-2018年在清远水利枢纽至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49种,隶属于6目16科44属,以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a molitorella)、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为优势种类,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定居性鱼类为主。与水坝截流前2006-2007年调查结果比较,库区鱼类种类数大大减少,洄游性鱼类种数明显下降,鱼类群落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下降,定居性、杂食性鱼类种类所占比例增加,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造成水坝建设前后库区鱼类群落结构时间变化的指示物种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花鰶(Clupanodon thrissa)、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纹唇鱼(Osteoichilus salsburyi)等,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显示库区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研究结果可为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坝生态调度以及渔业资源管理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远水利枢纽库区 鱼类群落 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 关键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冯杰 吴志强 +4 位作者 黄亮亮 高明慧 何佳洋 王一菲 李明锶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1-694,共14页
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度对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特征。共采集鱼类3 600尾,隶属于3目12科68属92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59种,占总物种数的64.13%;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 2020年10月—2021年7月按季度对西江来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特征。共采集鱼类3 600尾,隶属于3目12科68属92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59种,占总物种数的64.13%;鱼类物种组成以定居性、杂食性、底层鱼类为主。各季节优势种差异较大,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和子陵吻[鱼叚]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仅是春季优势种,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银■Squalidus argentatus和点纹银[鱼句]Squalidus wolterstorffi仅是夏季优势种,伍氏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wui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仅是秋季优势种,■Hemiculter leucisculus、南方拟■Pseudohemiculter dispar、鲫Carassius auratus和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仅是冬季优势种。夏季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春季最低,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西江来宾江段受到较大干扰;生物量谱法结果表明,西江来宾江段以小型鱼类为主。建议渔政部门加强管理,降低捕捞强度,修复受损鱼类栖息地,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保护西江来宾江段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鱼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生物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弋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强强 徐光来 +1 位作者 章翩 池建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69-4180,共12页
研究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质量对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及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大型底... 研究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质量对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青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9月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及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及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及冗余分析法探究了底栖动物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及其主要影响环境因子,最后利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1种,隶属于3门6纲17目,平均丰度为265.9个/m^(2),平均生物量41.6 g/m^(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显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及扁蜉(Ecdyrus)为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2)由群落相似性分析知,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低,调查点位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3)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氨氮浓度及流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4)生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水质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与水质理化因子评价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流域整体水环境质量偏好,但部分采样点已受到干扰或处于污染状态,与ABC曲线分析及优势种分析基本一致,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abc曲线 冗余分析 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青弋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年代际差异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官莹 宋普庆 +4 位作者 王良明 张琥顺 李海 李渊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捕获90种游泳动物,2009年春季捕获6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短蛸等;2018年春季捕捞61种游泳动物,秋季捕获8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及青鳞小沙丁鱼等。多样性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在2008—2009年分别为0.32~4.25、0.58~2.67和0.19~0.99,在2018年分别为0.28~4.08、0.12~2.65和0.11~0.77。2008—2009年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呈相交状态,而2018年数量优势度曲线分布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2008—2018年间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扰动较多。聚类结果显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湾内和湾口2个群组,群组间差异的分歧种存在明显年代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10年前,2018年东山湾游泳动物的资源量有所恢复,但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等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东山湾 年代差异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