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ectonic uplift-erosion on formation pressure 被引量:5
1
作者 Xu Hao Zhang Junfeng +2 位作者 Jia Chengzao Tang Dazhen Yin We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7-484,共8页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ly low-pressur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consequent ero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bnormally low-pressure reservoi...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ly low-pressur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consequent ero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bnormally low-pressure reservoirs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establish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 set of equ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pressure in a closed system influenced by uplift-erosio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sis of abnormal pressure and uplift-ero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alance pressure (P b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coefficient may form whe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was higher than P b , and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may form whe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was lower than P b . In the Santanghu Basin, the current formation pressure of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reservoirs is lower than P b , so tectonic uplift-erosion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fluid temperature and the rebound of rock porosity and strata erosion.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Jurassic strata in the Santanghu Basin was decreased by 11.6-17.1 MPa due to tectonic uplift-erosion during the Late Yanshania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ift-erosion formation pressure temperature decrease porosity rebound abnormally low pressure Santanghu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动力站蒸汽管道热膨胀异常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
作者 李庆 邴喆 +4 位作者 向轶 王帅 王龙飞 李瑞华 武进 《区域供热》 2024年第5期62-69,98,共9页
热动力站蒸汽管道由热膨胀引发的安全运行隐患将直接影响工厂的安全生产。针对热动力站易出现的管道、支吊架变形、过载热位移过大等异常问题,通过定量分析设计、安装及运行过程,评判造成管道热膨胀异常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蒸汽母管刚... 热动力站蒸汽管道由热膨胀引发的安全运行隐患将直接影响工厂的安全生产。针对热动力站易出现的管道、支吊架变形、过载热位移过大等异常问题,通过定量分析设计、安装及运行过程,评判造成管道热膨胀异常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蒸汽母管刚性支吊架设计不合理、部分管系柔性偏大、安装过程支吊架性能降低或失效、运行过程缺乏有效处理措施是主要原因,采取优化支吊架、管道布置,达到管道系统“刚柔并济”,可有效消除热膨胀异常引起的安全隐患。经应力模拟计算,热动力站蒸汽管道系统热应力、热位移及设备推力显著降低,系统最大热应力由238.3 MPa降至176.23 MPa,原两处最大位位移量分别减少至17 mm和56 mm,对设备推力及力矩最高分别为10016.37 N和33032.37 N·m,最高降幅93.59%,提高了蒸汽管道系统稳定、安全及连续运行水平。研究结论可为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设计、安装及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动力站 蒸汽管道 膨胀异常 应力分析 支吊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士祥 施泽进 +4 位作者 刘显阳 杨时雨 邓秀芹 刘广林 李继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8-53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根据其低压分布特征,从构造抬升、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等方面定量剖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的压力增大并达到最大阶段,以及早白...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根据其低压分布特征,从构造抬升、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等方面定量剖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的压力增大并达到最大阶段,以及早白垩世末以来的压力降低直至现今的异常低压阶段。早白垩世末以来,构造抬升引起的孔隙反弹、地层温度降低和溶蚀增孔作用共同造成的压力降低幅度达20-25MPa,降低比例达54%-77%,这3者的共同作用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温度降低是影响压力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上述3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最终形成了现今地层压力为10~18MPa的异常低压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压 构造抬升 地层温度降低 溶蚀增孔作用 延长组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井井底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傅春梅 王怒涛 +1 位作者 邹一锋 杨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50-52,171-172,共5页
异常高压气井在井口进行不稳定测试时,井口压力动态出现异常。考虑关井后井筒流体温度的变化,建立生产时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和关井后井筒温度降落剖面预测模型,提出了将井口压力较准确地折算到井底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理论和方法可以... 异常高压气井在井口进行不稳定测试时,井口压力动态出现异常。考虑关井后井筒流体温度的变化,建立生产时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和关井后井筒温度降落剖面预测模型,提出了将井口压力较准确地折算到井底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理论和方法可以消除异常井口压力对试井解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温度分布 平均温度 平均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2 位作者 刘宝明 刘全稳 张树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2,共6页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异常高温高压的中深层目的层是该盆地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新钻探的两口深探井(X井、Q井)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测井、录井资料,探讨该盆地中深层目的层天然气的运聚成藏条件,分析了中深层目的层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封盖体系,指出该区存在质量相对较好具高突破压力的泥岩封盖层;结合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具有良好的烃源条件。盆地中深层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了盆地中深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勘探 高温高压体系 天然气运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南缘温压场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0
6
作者 曲江秀 查明 张卫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南缘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但由于沉积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其成因也不尽相同,其中腹部以成岩作用和烃类生成作用为主控因素,南缘则以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抬升作用为主。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地温,而岩石物性、火山活动、断... 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南缘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但由于沉积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其成因也不尽相同,其中腹部以成岩作用和烃类生成作用为主控因素,南缘则以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抬升作用为主。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地温,而岩石物性、火山活动、断裂作用等仅对局部地温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盆地温压场特征,认为异常温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气成藏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异常压力 压力系数 温度分布 油气成藏 质量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油气相态与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任战利 崔军平 +4 位作者 祁凯 杨桂林 陈占军 杨鹏 王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0,共9页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复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的影响,划分了温度与压力关系类型;并在对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热历史类型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盆地、不同地区深层油气相态差异大,主要受深层经历的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压力、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及影响因素;②在快速增温、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深层、超深层在高温下仍然可能存在油藏及凝析气藏;③超压对生烃及烃类的高温裂解具有抑制作用;④深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中低温高压型、高温高压型、中温中低压型3种主要类型;⑤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可划分为后期快速沉降增温低地温梯度型、后期快速沉降增温高地温梯度型、中后期快速增温晚期抬升降温型、前期大幅度沉降快速增温中后期大幅度抬升剥蚀降温型4种类型,不同热演化史类型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及成藏期早晚与油气前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超深层 温度 地温梯度 加热时间 异常压力 热演化史 烃类相态 油气成藏期 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温变化的高压气井井筒压力预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赖枫鹏 李治平 曲建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43,共3页
井筒压力是气井生产中的重要参数,由于温度对压力计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预测井筒压力分布时必须考虑井筒温度的分布。针对开井生产和关井后两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计算思路计算井筒温度非线性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两个阶段与温度分布... 井筒压力是气井生产中的重要参数,由于温度对压力计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预测井筒压力分布时必须考虑井筒温度的分布。针对开井生产和关井后两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计算思路计算井筒温度非线性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两个阶段与温度分布相对应的井筒压力分布。通过实例对比表明,考虑温度非线性分布的井筒压力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井温 非线性 井筒压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伟 刘震 +1 位作者 杜金虎 易士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 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梯度 二连盆地 生油 断阶带 深层地温 构造带 地温场 凹陷 运移方向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油藏中反常凝析现象解释的质疑 被引量:7
10
作者 祝桂年 蒋永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对反常凝析现象的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书本中所认为的那样,而是一种钻入与吞噬造成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反常凝析现象。
关键词 反常凝析 钻入 吞噬 等压 等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凑法在处理气井井口压恢曲线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云河 杜志敏 +2 位作者 郭肖 兰圣武 宋海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针对气井关井压力恢复曲线异常(即关井后井底压力上升时井口压力下降)的现象,基于现场测试数据和文献调研,修正了井底压力计算模型。采用试凑法,从井流物组成在关井过程中有无发生变化两个方面对井口压力恢复曲线进行了校正。实例计算表... 针对气井关井压力恢复曲线异常(即关井后井底压力上升时井口压力下降)的现象,基于现场测试数据和文献调研,修正了井底压力计算模型。采用试凑法,从井流物组成在关井过程中有无发生变化两个方面对井口压力恢复曲线进行了校正。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气井井口压力恢复曲线异常对试井解释的影响,并对井流物组成相同或相近的气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气藏试井解释和动态计算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凑法 压力恢复 异常 温度 相对密度 高含硫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异常高压油藏注天然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传谋 陈奕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文88区块的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为13.9%,平均渗透率为7.4 mD,储层温度为145℃,原始地层压力64.98 MPa,压力系数1.7~1.8,属异常高温高压油藏,衰竭采收率较低,且注水效果差。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 文88区块的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为13.9%,平均渗透率为7.4 mD,储层温度为145℃,原始地层压力64.98 MPa,压力系数1.7~1.8,属异常高温高压油藏,衰竭采收率较低,且注水效果差。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注气膨胀和长岩芯驱替实验,得到了注天然气改善原油物性的效果以及不同注气方案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注天然气能明显改善原油的物性,对原油的降黏效果和膨胀效果较明显;两种注气方案中,原始地层条件下注气的驱油效率较好,达到82.97%,目前地层条件下注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异常高温高压 天然气 驱替实验 膨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速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红涛 陈开远 +1 位作者 朱培民 陈志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0,共2页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部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高温 异常高压 地震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与油气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任战利 祁凯 +3 位作者 杨桂林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3期1-7,15,共8页
沉积盆地的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有重要控制作用,我国不同盆地的地温场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导致不同类型盆地的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温度差异大。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盆地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演化史与... 沉积盆地的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有重要控制作用,我国不同盆地的地温场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导致不同类型盆地的深层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温度差异大。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盆地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历史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及压力等因素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影响的研究现状,认为温度是油气形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加热时间对油气生成温度、相态差异有重要影响。准确恢复沉积盆地深层热演化史是油气相态、生成及成藏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复杂叠合盆地深层热演化史恢复的理论及方法,提出了深层温度及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应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温度 地温梯度 加热时间 异常压力 烃类相态 成藏期次 热演化史 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微观成烃和宏观成藏机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炎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从近代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有机质成烃是一个“混沌”领域。应用拉格朗日(Lagrange)函数阐明了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在有机质成烃和成藏中的科学内涵;根据量子力学的价键理论解释了质子酸束在碰撞干酪根裂解过程中的顺序和方式;以键结合能... 从近代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有机质成烃是一个“混沌”领域。应用拉格朗日(Lagrange)函数阐明了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在有机质成烃和成藏中的科学内涵;根据量子力学的价键理论解释了质子酸束在碰撞干酪根裂解过程中的顺序和方式;以键结合能理论和热力学内能是体系内蕴含的一切能的总和为依据,导出了干酪根裂解释放能的表达式;从动态的微观成烃和宏观成藏的观点出发,应用热力学卡诺(Carnot)循环的热功转换理论,探讨了油气呈脉动式的膨胀和压缩的“蠕动渗流”形式作初次运移;叙述了凹陷深部热功转换所释放的能量分别为封闭层提供热源和油气二次运移提供压力梯度。剖析了从微观成烃到宏观成藏各层次的性质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微观成烃 宏观成藏 能量释放 能量转换 异常温度与压力 油气运移 封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压实泥质源岩异常含气浓度的研究方法
16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张发强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深入研究地层孔隙水中含气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欠压实泥质源岩中异常含气浓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异常温度建立了欠压实泥质源岩异常含气浓度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质源岩... 在深入研究地层孔隙水中含气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欠压实泥质源岩中异常含气浓度的影响因素。利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和异常温度建立了欠压实泥质源岩异常含气浓度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质源岩异常含气浓度的计算中,结果表明该区青山口组泥岩具有0.5~0.8m3/m3的异常含气浓度,对下伏扶、扬油层中的扩散相天然气具有强的封闭能力。表明该方法用于研究欠压实泥质源岩的异常含气浓度具有可行性,它不仅考虑了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影响,而且还考虑了异常温度的影响,较以往的研究方法更切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实泥岩 天然气勘探 孔隙流体压力 含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密锋 胡芳婷 耿海龙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年第6期52-58,共7页
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严重影响气井井筒的完整性,也是影响高温高压气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井统计和典型井油管接头密封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油管接... 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严重影响气井井筒的完整性,也是影响高温高压气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塔里木油田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井统计和典型井油管接头密封失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油管接头发生泄漏,使油管内的天然气泄漏至套管内,而油管接头发生泄漏是由于油管接头的压缩效率较低。高温高压气井所选接头需通过ISO 13679 CALⅣ试验,且应满足压缩效率为100%的要求,同时进行补充振动试验,并且在振动条件下油管接头不发生泄漏是预防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压力异常的有效措施。现场选择压缩效率为100%的特殊螺纹接头油管,环空压力异常井比例由原来的18.9%下降为3.3%,说明高温高压气井选择高压缩效率接头可有效降低环空压力异常比例,即油管接头压缩效率越高,环空压力发生异常的概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气井 环空压力异常 压缩效率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3井异常高温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18
作者 郭建春 袁灿明 +1 位作者 李雪 周光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6,共4页
FS-3井是位于济阳坳陷构造带上的1口埋藏深、裂缝发育的异常高温井,对储层改造施工的压裂液以及对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FS-3井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储层改造的技术难点分析,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优选出耐高温、... FS-3井是位于济阳坳陷构造带上的1口埋藏深、裂缝发育的异常高温井,对储层改造施工的压裂液以及对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FS-3井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储层改造的技术难点分析,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优选出耐高温、高黏度且能满足150℃高温的低摩阻延迟交联液体系。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利用储层应力计算模型预测了地层破裂压力和压裂施工压力。同时,采用粉砂降滤失、大排量施工、适当增加前置液用量、前置液阶段伴注液氮帮助返排等技术措施,完成了FS-3井的压裂施工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实施。最后,利用压裂施工曲线、压后排液及压后产量测试资料,完成了FS-3井压裂施工资料的评估分析,达到了预期效果。该成果对异常高温储层的压裂改造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温 压裂 交联反应 破裂压力 滤失 流变性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层上返注水开发先导试验研究
19
作者 吴应川 黄新文 卢新莉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5期33-37,共5页
分析了文东油田的开发状况,总结和评价了历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效果,认识到文东油田水驱开发状况差,缺少开发的有效手段。论述了开展先导试验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提出开展文13-128块逐层上返注水开发试验,研制了总体设计方案和第一... 分析了文东油田的开发状况,总结和评价了历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效果,认识到文东油田水驱开发状况差,缺少开发的有效手段。论述了开展先导试验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提出开展文13-128块逐层上返注水开发试验,研制了总体设计方案和第一试验层实施方案。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深层、异常高温高压低渗多油层油田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先导性试验 低渗透油气藏 异常压力 高温地层 多层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文东13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霸县地区现今温压场及其与地热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以明 常健 +5 位作者 刘念 刘井旺 马学峰 赵淑芳 沈芳宇 周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地区是地热资源富集区,其以"雄县模式"为示范引领,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无烟城"。为指导下一步地热能的勘探开发,基于大量油田钻井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对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及温度、压力平面...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地区是地热资源富集区,其以"雄县模式"为示范引领,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无烟城"。为指导下一步地热能的勘探开发,基于大量油田钻井实测温度和压力数据,对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及温度、压力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温压场与地热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现今地温梯度介于21.8~73.5℃/km,平均值为33.5℃/km;(2)霸县地区地层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其平面变化特征与地温梯度展布特征相似,两者都与基底起伏形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同一深度,牛驼镇凸起温度最高,而廊固凹陷和霸县凹陷则较低,牛驼镇凸起北部、霸县凹陷中部及廊固凹陷中东部普遍存在高异常温度区,是潜在的地热资源有利开发区;(3)霸县地区现今地层压力以常压、弱超压为主,其平面分布规律随深度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廊固凹陷南部和霸县凹陷南部在深度4 000 m处普遍发育中—强超压带,在开展下一步的地热能开发时需要格外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霸县地区 地热资源 温度 压力 地温梯度 高异常温度区 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