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峁状丘陵区坡地治理模式对土壤水分环境及植被恢复效应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海 张立新 +1 位作者 柏延芳 柳江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田处理侧坎水分散失严重,距田坎愈近其散失强度愈高;在坡地种植强根系、高耗水的人工林会加剧土壤干层的发育,影响林分自然更新能力。结果表明,隔坡梯田是该区坡地最佳治理模式,其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顺序为: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4年后,隔坡梯田分别与其他处理中同一种植模式比较,其牧草产量、树冠投影面积、植被覆盖度分别比大台田处理提高5.5%、29.4%、4.1%,比大鱼鳞坑处理提高22.6%、24.3%、5.4%,比对照提高出38.4%、50.5%和20.8%,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治理模式 土壤水分 隔坡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典型旱作农耕地土壤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蔡进军 蒋齐 +4 位作者 张源润 王月玲 董立国 季波 李生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9,共5页
对宁南山区3种典型耕地坡耕地、川道地和水平梯田进行了物理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为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坡耕地土壤容重比水平梯田高9.24%,比川道地高14.04%。土壤团聚体总体表现为川道地优于坡耕地,坡耕地比水平... 对宁南山区3种典型耕地坡耕地、川道地和水平梯田进行了物理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为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坡耕地土壤容重比水平梯田高9.24%,比川道地高14.04%。土壤团聚体总体表现为川道地优于坡耕地,坡耕地比水平梯田略好。土壤总孔隙度川道地为53.03%,水平梯田为50.54%,坡耕地为49.84%。毛管孔隙变化不大,非毛管孔隙,坡耕地小于川道地和水平梯田,土壤透气度川道地>坡耕地>水平梯田。0-8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川道地>水平梯田>坡耕地,在耕作层则是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毛管持水量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田间持水量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在0-40 cm则表现为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土壤入渗趋势均表现为幂指数方程变化,土壤稳渗速率川道地为0.69 mm/min,坡耕地为0.64 mm/min,水平梯田为0.46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川道地 水平梯田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陡坡地农林复合经营设计与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天兴 朱金兆 +1 位作者 朱清科 张占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2-87,共6页
根据在山西吉县以生态农业原理为基础改革陡坡地种植模式的调查研究,介绍了黄土陡坡地隔坡水平梯田实行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设计与配置。指出这种种植模式比单一农业种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对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资金产出率... 根据在山西吉县以生态农业原理为基础改革陡坡地种植模式的调查研究,介绍了黄土陡坡地隔坡水平梯田实行农林复合种植模式的设计与配置。指出这种种植模式比单一农业种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果。对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资金产出率,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肥条件有重要作用。在黄土高原农业综合治理开发中,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坡水平梯田 农林复合种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土地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与坡度数据融合的梯田田块分割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宏鸣 胡勇 +3 位作者 杨勤科 杨江涛 王美丽 张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9-256,共8页
梯田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坡耕地的农业生长潜力,具有蓄水、保土作用。由于梯田数量、面积等分布信息较难准确获得,使其定量研究难以深入展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梯田地形信息的获取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并结... 梯田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坡耕地的农业生长潜力,具有蓄水、保土作用。由于梯田数量、面积等分布信息较难准确获得,使其定量研究难以深入展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梯田地形信息的获取成为可能。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并结合坡度数据,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子对梯田的粗轮廓进行提取,结合梯田的结构特性,对梯田中的伪边缘进行剔除;再通过对梯田边缘强度叠加和边缘连接;最后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梯田进行分割。该方法有效解决了梯田形状不规则、田面堆积物干扰、图像光谱特征复杂等问题。与手工标注的梯田样区田块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梯田区的提取总精度可达84.9%,可为梯田区的快速制图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无人机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 边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坡耕地梯田建设的水土保持与粮食增产效益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林 胡甲均 姚建陆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3,共6页
在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心地带,极具喀斯特山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结合石漠化坡耕地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探索出包括石坎断面设计、砌筑、田间整地、蓄排引水工程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梯田建设模式。通过已实施工程的调... 在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心地带,极具喀斯特山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结合石漠化坡耕地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探索出包括石坎断面设计、砌筑、田间整地、蓄排引水工程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梯田建设模式。通过已实施工程的调查,这一建设模式的年保水率为37.4%,保土率为71.2%,玉米增产率为36.4%。对石漠化坡耕地粮食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坡耕地 梯田 建设 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块尺度的丹江上游坡改梯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萍萍 李占斌 +2 位作者 徐国策 张铁钢 刘晓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通过对丹江上游流域的梯田和坡耕地样地进行网格法分层(0~10和10—20cm)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田块尺度上坡改梯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梯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异系数整体小于坡耕地;全... 通过对丹江上游流域的梯田和坡耕地样地进行网格法分层(0~10和10—20cm)取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田块尺度上坡改梯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梯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异系数整体小于坡耕地;全氮、全磷在梯田土壤中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程度微弱,且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空间相关性在梯田和坡耕地中均较强,更多受到成土过程影响。Kriging插值绘制的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图显示出,梯田全氮、有机碳养分受梯田坎梗影响而呈阶梯状分布。梯田全磷养分分布较为连续,显示出相对较好的空间同质性特征。坡耕地田块的养分分布多呈层状和块状分布,养分含量不连续、不稳定,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块尺度 坡改梯 地统计学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永涛 王洪刚 +1 位作者 李增印 王开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9-11,21,共4页
主要研究了坡耕地、新梯田、老梯田的各种水土保持指标 ,对比分析坡改梯后的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坡改梯后土壤水分、土壤贮水量、地表径流量、入渗性能。
关键词 坡耕地 新梯田 老梯田 水土保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艳 尹辉 +2 位作者 刘炀 王魁 李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6-160,F0003,共6页
选取典型岩溶区顺坡和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土壤水分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进行两个坡面的网格布点和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顺坡地和土地整理后的坡... 选取典型岩溶区顺坡和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土壤水分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将土壤水分室内布点和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进行两个坡面的网格布点和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顺坡地和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两个坡地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全局空间正相关;两个坡地的空间聚集区和空间孤立区呈现出类似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明显,而孤立区零星分布的特征;两个坡地均符合球状模型,顺坡地的土壤水分受坡面情况的影响较大;土地整理后的坡改梯土壤水分主要受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顺坡和土地整理坡地的土壤水分的最小空间变程分别约为90 m和135 m,可作为不同类型坡面土壤水分样点间隔的布设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典型岩溶区农业生产、保障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空间变异 坡面 果化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坡沟状梯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金柱 于宗周 +2 位作者 李保国 栾景仁 张丽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8-63,共6页
采用定位观测与谐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北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坡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隔坡沟状梯田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受降水和蒸散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隔坡沟状梯田使土壤含水量... 采用定位观测与谐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北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坡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隔坡沟状梯田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受降水和蒸散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隔坡沟状梯田使土壤含水量序列均值增加,波幅减小,极值推迟,因而抗旱能力增强。此外,对隔坡沟状梯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的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坡沟状梯田 水土保持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丘一区水平梯田田坎侧坡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洪波 菅瑞卿 郑合英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9-40,共2页
水平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的坡面治理工程,也是主要的基本农田。水平梯田的田坎侧坡是水平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水平梯田的稳定,而且影响田坎占地的多少。采用现场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典型流域田坎高与田坎侧... 水平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的坡面治理工程,也是主要的基本农田。水平梯田的田坎侧坡是水平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水平梯田的稳定,而且影响田坎占地的多少。采用现场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典型流域田坎高与田坎侧坡资料,通过稳定统计分析,得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平梯田(单式埂)田坎侧坡与田坎高的稳定性关系回归于二次多项式函数或指数函数,回归方程为二次多项式函数或指数函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梯田 田坎侧坡 稳定性 拟合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沟坝地—梯田—坡耕地农业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艺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8,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类型具有裙带关系 ,从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演化与发展来看 ,具有从高位到低位的时空演化过程 ,其效益具有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的迁变过程。通过对其效应的比较分析 ,明确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的潜势所...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类型具有裙带关系 ,从沟坝地、梯田和坡耕地的演化与发展来看 ,具有从高位到低位的时空演化过程 ,其效益具有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的迁变过程。通过对其效应的比较分析 ,明确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农耕地的潜势所在 ,并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坝地 梯田 坡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农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技术在湖北坡耕地治理中的应用和效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根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共4页
坡耕地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湖北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坡耕地治理措施——坡改梯措施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植物篱技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坡地持续利用技... 坡耕地是湖北省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湖北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坡耕地治理措施——坡改梯措施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植物篱技术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坡地持续利用技术,能把发挥坡地资源优势与防治坡地退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湖北坡耕地治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治理 坡改梯 植物篱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改梯土壤养分状况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国建 李春娟 +4 位作者 张超 李春利 李娟娟 韦杰 董宏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为准确掌握三峡库区坡改梯工程实施后的土壤肥力状况,以巫山县为例,采用时空代换法分析其不同年限坡改梯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总体较低,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其全氮、速效钾、有机... 为准确掌握三峡库区坡改梯工程实施后的土壤肥力状况,以巫山县为例,采用时空代换法分析其不同年限坡改梯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总体较低,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其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值分别处于三级、三级、四级和五级标准,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较小。相较于坡耕地,坡改梯土壤养分随着耕种年限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坡改梯年限为2年的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均值相对于坡耕地土壤有所降低且土壤肥力差异性最大,坡改梯年限为14年的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均值呈直线上升趋势且土壤肥力差异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改梯 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 巫山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山区坡耕地石坎坡改梯水土保持效益的神经网络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林 胡甲均 姚建陆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在已进行岩溶山区坡耕地11°、17°、23°等3个典型坡度石坎坡改梯保水、保土、保肥效益田间试验测定的基础上,用降雨侵蚀力、坡耕地坡度与其相应的石坎坡改梯效益指标测定值。建立2-368-8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训... 在已进行岩溶山区坡耕地11°、17°、23°等3个典型坡度石坎坡改梯保水、保土、保肥效益田间试验测定的基础上,用降雨侵蚀力、坡耕地坡度与其相应的石坎坡改梯效益指标测定值。建立2-368-8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达到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模拟得出较为全面的10°-25°坡耕地石坎坡改梯各项效益指标值。图1,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坎坡改梯 人工神经网络 模拟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评价都匀市坡改梯适宜区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光华 安裕伦 周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9-42,共4页
坡改梯是山区土地整理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目的在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坡改梯,传统的研究方法只能建立在文字说明和图表统计的基础上,使用图件大多缺乏现势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笼统性,空间位置不明确。运用遥... 坡改梯是山区土地整理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目的在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坡改梯,传统的研究方法只能建立在文字说明和图表统计的基础上,使用图件大多缺乏现势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笼统性,空间位置不明确。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都匀市的坡改梯适宜区进行了评价,充分运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直观、快速的特点,在方法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都匀市 坡改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石灰岩区隔坡复式梯田山地经济林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棣 李勇 +2 位作者 刘劲 张云龙 龚怀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5-119,共5页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forest of double terraced field with slope interval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th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 fertilization and fruit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forest of double terraced field with slope interval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th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 fertilization and fruit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of double terraced field with slope interval(main terrace) in growing season was 2 1% higher than that of ternace without slope interval. The yield of dry grass in auxiliary terrace was 1kg/m 2, which can be used in burying fresh grass into soil of main terrace or covering the surface of the main terrace soil, so as to increase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s of the main terrace. The kernel yield of 5-year old individual apricot tree with sweet kernel increased 69 4% compared with terrace without slope interval.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e growth between terrace with and without slope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太行山石灰岩区 隔坡复式梯田 山地经济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改梯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培霞 陈国建 韦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3期35-38,69,共4页
以重庆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下等水平,5种地类按土壤肥力大小排序为荒地(0.501)>林地(0.431)>菜地(0.427)>园地(0.390)>粮田(0.349)... 以重庆巫山县典型坡改梯地为例,选取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下等水平,5种地类按土壤肥力大小排序为荒地(0.501)>林地(0.431)>菜地(0.427)>园地(0.390)>粮田(0.349),农耕用地的土壤肥力明显低于林地和荒地,可见退耕还林还草具有明显的土壤培肥作用,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提高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改梯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评价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蚀预报模型的黄土高原水平阶减流阻蚀效应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柯蒙 卫伟 +2 位作者 赵西宁 冯天骄 陈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067-5077,共11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如何合理开展坡改梯工程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WEPP模型模拟坡面尺度降雨—侵蚀过程,模拟分析径流小区(10 m坡长)在不同坡度的水土流失特征和二阶、三阶水平阶在不同台面宽度(1,1....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如何合理开展坡改梯工程对防治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WEPP模型模拟坡面尺度降雨—侵蚀过程,模拟分析径流小区(10 m坡长)在不同坡度的水土流失特征和二阶、三阶水平阶在不同台面宽度(1,1.5,2 m)的减流阻蚀效应。结果表明:1)坡面尺度上,径流量和侵蚀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坡度达到20°时,径流量随坡度增加保持稳定,产沙量增加趋势渐缓;2)与坡面小区对比,二阶和三阶水平阶随台宽增加对地表径流调控率分别从6.5%增加到61.2%,从10.1%增加到69.7%;二阶水平阶在中(1.0 mm/min)、大(1.5 mm/min)雨强下,台面宽度大于1.5 m时产沙量小于坡面,泥沙调控率从1.1%增加到68.8%,三阶水平阶泥沙调控率从1.4%增加到82.3%;3)依据单位台宽减沙量,合理设计水平阶,使其减沙效益最大化。小雨强(0.5 mm/min)时,二阶、三阶水平阶的台面宽度达到1.5 m和1 m时可发挥优良的水土保持效果;中雨强(1.0 mm/min)时,台宽1.5 m的三阶水平阶效果最佳;大雨强(1.5 mm/min)时,则以2 m台宽的三阶水平阶效果更好。应用WEPP模型为定量评价工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模型 坡度 水平阶 径流量 产沙量 台面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荷载作用下黄土阶梯斜坡的动力响应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海忠 严武建 +3 位作者 石玉成 卢玉霞 王平 李福秀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0-1089,共10页
为研究黄土阶梯式斜坡的场地效应,选取宝兰客专通渭-秦安某路堤段阶梯式斜坡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对测试加速度时程从时域和频域2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列车对各阶梯田的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轨道中心距离... 为研究黄土阶梯式斜坡的场地效应,选取宝兰客专通渭-秦安某路堤段阶梯式斜坡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对测试加速度时程从时域和频域2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列车对各阶梯田的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轨道中心距离的增大,振动加速度峰值基本呈衰减趋势,但在第4阶梯田位置出现明显的振动反弹增大;各阶梯田处的加速度峰值和振动加速度级受到列车速度的影响,但由于振动放大区的存在,使得第3~5阶梯田处的加速度峰值在列车速度较小时,达到最大值;通过1/3倍频程分析,振动放大区主要对中心频率为1~10 Hz的成分进行放大。建立路基-地基-阶梯式斜坡模型,研究地基和各阶梯田土体弹性模量变化对振动的影响,发现在列车荷载和重力耦合作用下,使得各阶梯田边缘位置的最大位移和Mises应力大幅增大;地基土体弹性模量变化对各阶梯田处的振动都有明显的影响,而阶梯田土体弹性模量变化只对该阶和相邻前后2阶梯田的振动有影响,对远离该阶梯田处的振动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梯田式斜坡 现场测试 数值计算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机修梯田与坡地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希旺 张玉珍 +2 位作者 马涛 马景永 武鹏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1-646,共6页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呼吸仪对陇西县现有梯田和自然坡耕地温室气体CO2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梯田低于坡地1℃左右,土壤呼吸速率,梯田低于坡地0.6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土壤水...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呼吸仪对陇西县现有梯田和自然坡耕地温室气体CO2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梯田低于坡地1℃左右,土壤呼吸速率,梯田低于坡地0.6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土壤水分在温度最高时,梯田土壤含有较高的体积含水量达0.224%,而坡地处在较低的0.153%,差值为0.071%。土壤呼吸速率在单因子模型下拟合程度不高(R^2=0.1-0.5),但是双因子模拟下R2达到0.9以上,表明该区土壤呼吸速率受到这2个因子的共同影响;梯田的土壤呼吸特征更适应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修梯田 原始坡地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