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 long rod 被引量:8
1
作者 Ji-cheng Li Xiao-wei Chen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32-145,共14页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 In the present manuscript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WP/MG) composite rod is conducted by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the correspo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imulations a modified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constitutive model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glass(MG)matrix, and geometrical models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its inner structur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d and target materials are analyzed in detail,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long rod are discussed. Related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net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rod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ungsten fiber/metallic glass matrix(WF/MG) composite long rod, i.e., a "self-sharpening" behavior also occurs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ly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ungsten heavy alloy(WHA) rod. However, the mass erosion manner of the WP/MG rod is different and the erosion is relatively severe, thus its penetrating capability is a littl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F/MG one. Moreover, the impact velocity and the target strength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P/MG composite rod, whereas the effect of initial nose shape is very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GSTEN particle/metallic glass matrix (WP/MG)composite BALLISTIC performance Shear band Self-sharpening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f/Zr基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的头形转变规律
2
作者 任杰 章浪 +3 位作者 李继承 邓勇军 陈小伟 杜成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侵彻钢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下复合材料弹体破坏模式的差异,讨论了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变化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低速撞击条件下,复合材料长杆弹体头部的钨纤维发生剧烈的屈曲弯折变形,弯折钨纤维堆积在头部,形成较厚的“边缘层”,且存在1~2条剪切带,弹体头部表现为“细长尖卵”形状;随着撞击速度逐渐增加,弹体头部钨纤维的弯折变形程度逐渐有所降低,“边缘层”厚度也有所减小,且外侧钨纤维开始发生屈曲回流,头形逐渐转变为“短粗尖卵”形状,且尖锐程度随撞击速度增加而降低;在高速撞击条件下,弹体头部“边缘层”显著变薄,同时最外侧钨纤维发生屈曲回流,弹体头部表现为“扁平”形状。结论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的头部变形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速度增加,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逐渐从“细长尖卵”转变到“短粗尖卵”,最后变为“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 撞击速度 自锐 头形转变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弹穿甲钢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小伟 李继承 +1 位作者 张方举 陈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54,共9页
为具体研究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穿甲自锐特征,开展了相应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并用火炮开展了复合材料弹体撞击钢靶的穿甲实验,同时利用金相分析对材料失效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识别和分类,并同静动态实验数据进... 为具体研究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穿甲自锐特征,开展了相应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并用火炮开展了复合材料弹体撞击钢靶的穿甲实验,同时利用金相分析对材料失效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识别和分类,并同静动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开展了材料自锐剪切失效的机理讨论。实验获得了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力学特性及其自锐穿甲的形貌,相关分析显示,材料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在复合材料弹体侵彻/穿甲过程中,弹体的破坏方式主要表现为局域化的剪切变形和断裂,并呈现出4种自锐剪切失效模式,增强钨纤维也表现出3类失效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自锐穿甲 剪切失效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丝增强Zr基非晶复合材料动态力学行为及断裂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卫锋 寇宏超 +4 位作者 李金山 陈春生 杜三明 周廉 傅恒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5-1050,共6页
采用渗流铸造法制备出d 6 mm钨丝增强ZrTiCuNiBe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并利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其动态压缩行为及断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钨丝直径减小和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动态压... 采用渗流铸造法制备出d 6 mm钨丝增强ZrTiCuNiBe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并利用Hopkinson压杆冲击加载装置、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其动态压缩行为及断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钨丝直径减小和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增大;当钨丝直径为0.25 mm,体积分数为60%时,材料的动态压缩强度高达2 600 MPa,断裂模式为剪切断裂和劈裂混合破坏模式,同时有钨丝与基体发生脱粘现象。非晶基体在动态压缩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热软化和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丝 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动态性能 动态断裂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杜成鑫 杜忠华 +3 位作者 高光发 徐立志 程春 王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52-2266,共15页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近20年新出现的穿甲工程材料,是一种极有可能替代具有放射性危害的贫铀合金和穿甲威力稍差的钨合金的新兴材料。自从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被制备出来以后,各学者先后对材料中钨丝和锆基非晶合金之间的界面接...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近20年新出现的穿甲工程材料,是一种极有可能替代具有放射性危害的贫铀合金和穿甲威力稍差的钨合金的新兴材料。自从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被制备出来以后,各学者先后对材料中钨丝和锆基非晶合金之间的界面接触强度、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中钨丝的参数、环境温度、应变率、仿真计算以及穿甲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制备过程中保温温度,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中钨丝的排布方式、体积分数、直径,环境温度,应变率等因素都能对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的有限元仿真计算已经从等效模型发展到准细观建模,能够模拟其动静态压缩过程、侵彻过程,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应用方面,试验研究验证了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在侵彻过程中的"自锐"性能。文章概述了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 界面接触强度 钨丝参数 环境温度 应变率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辉 徐庭献 +1 位作者 杨德安 董向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20,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镀前处理 ,以提高金属化镀层的质量。金属化工艺过程包括 :材料的镀前处理 ,化学沉积铜 ,电镀铜和电镀光亮镍。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表面的粗化工艺对于镀层的质量具... 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镀前处理 ,以提高金属化镀层的质量。金属化工艺过程包括 :材料的镀前处理 ,化学沉积铜 ,电镀铜和电镀光亮镍。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表面的粗化工艺对于镀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 ,使材料表面具有均匀适当的粗糙度 ,同时改善表面的亲水性 ,提高表面对活性钯催化剂的均匀吸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玻璃纤维 表面金属化 金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宗彦 范镜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采用不同于流变铸造和热挤压的特殊工艺,可以较好地克服熔融铝合金与空心玻璃微珠不润湿的困难,使前者能通过珠壁上的破缺充满后者的内腔,形成独特的细观结构,由此制得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此工艺可以推广到其它种类的陶瓷颗... 采用不同于流变铸造和热挤压的特殊工艺,可以较好地克服熔融铝合金与空心玻璃微珠不润湿的困难,使前者能通过珠壁上的破缺充满后者的内腔,形成独特的细观结构,由此制得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此工艺可以推广到其它种类的陶瓷颗粒材料,其形成机制包括物理和化学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珠 金属基 复合材料 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等温处理Ti_(48)Zr_(18)V_(12)Cu_5Be_(17)非晶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洪民 王程 +2 位作者 温飞马 杨湘杰 章爱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10-2117,共8页
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内生β-Ti晶体相增塑Ti_(48)Zr_(18)V_(12)Cu_5Be_(17)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冷铜模吸铸的铸态组织和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水淬组织均由β-Ti晶体相... 采用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内生β-Ti晶体相增塑Ti_(48)Zr_(18)V_(12)Cu_5Be_(17)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半固态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冷铜模吸铸的铸态组织和半固态等温处理后的水淬组织均由β-Ti晶体相和基体非晶相组成。半固态等温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决定着β-Ti相的最终形态,提高等温处理温度将提高β-Ti相的演变速度。β-Ti相晶粒尺寸D^3和保温时间t存在线性关系,生长动力学因子K=3.6μm^3/s,β-Ti相的球化过程是由溶质元素扩散控制的粗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基复合材料 半固态 水冷铜模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质无机非金属自润滑复合涂层的研制及其摩擦学性能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 赵家政 +1 位作者 鄂吉胜 党鸿辛 《固体润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作者用熔烧法制备了一种以玻璃相为骨架的自润滑复合涂层。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涂层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良好。引入过渡层可以改善涂层与底材间的物理匹配,加入氟化物、稀土氧化物(CeO_2)和三氧化二铬对涂层的显微结构... 作者用熔烧法制备了一种以玻璃相为骨架的自润滑复合涂层。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涂层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良好。引入过渡层可以改善涂层与底材间的物理匹配,加入氟化物、稀土氧化物(CeO_2)和三氧化二铬对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摩擦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eO_2添加量为3.0%的涂层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断裂颗粒可能会落入小孔而发生部分滚动,而且小孔中储存的溶液还可以承受部分载荷,因而在本试验条件下这种涂层的摩擦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质 涂层 摩擦学 润滑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体快凝金属基SiO_2-B_2O_3玻璃复合材料制备新思路
10
作者 郑红星 郭学锋 李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7-68,共2页
利用玻璃相不触发过冷合金熔体形核及凝胶玻璃高温稳定性的特点,首次提出将深过冷快速凝固技术、sol-gel玻璃制备技术和合金元素界面吸附理论相结合,制备出以纳米级网状SiO_2-B_2O_3凝胶玻璃作为增强相、具有快凝材料特性的块体金属基Si... 利用玻璃相不触发过冷合金熔体形核及凝胶玻璃高温稳定性的特点,首次提出将深过冷快速凝固技术、sol-gel玻璃制备技术和合金元素界面吸附理论相结合,制备出以纳米级网状SiO_2-B_2O_3凝胶玻璃作为增强相、具有快凝材料特性的块体金属基SiO_2-B_2O_3玻璃复合材料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金属基玻璃复合材料 深过冷 SOL-GEL 界面吸附 二氧化硅 氧化硼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基非晶合金/W丝复合材料动态断裂模式研究
11
作者 程焕武 才鸿年 +3 位作者 王鲁 薛云飞 张海峰 王爱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Hopkinson压杆装置(SHPB)和SEM等研究室温下经过不同工艺处理的Zr基非晶合金/W丝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模式。结果表明,由工艺4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动态压缩性能,在0.8MPa打击压力下,其动态抗压强度达到3965MPa。该复... 利用Hopkinson压杆装置(SHPB)和SEM等研究室温下经过不同工艺处理的Zr基非晶合金/W丝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模式。结果表明,由工艺4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动态压缩性能,在0.8MPa打击压力下,其动态抗压强度达到3965MPa。该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断裂模式为混合断裂模式,包括剪切断裂和纵向开裂,W丝呈现劈裂和屈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非晶合金侧丝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动态压缩 断裂模式 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化方法的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光开 李乡安 +2 位作者 邹萍 陈舒敏 龙志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9-1458,共10页
基于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结构特点及均匀化方法,建立计算该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的理论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增强相的体积分数或尺寸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 基于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结构特点及均匀化方法,建立计算该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的理论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等效弹性常数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增强相的体积分数或尺寸对钨丝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具有周期性细观结构的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性能,为合理设计该类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有限元分析 增强相 弹性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增强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国卿 许永康 +5 位作者 王东亮 牛勇 司明达 张茂 龚攀 王新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在非晶合金中添加第二相制备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解决非晶合金室温脆性的问题,但第二相的引入对非晶基体高温变形行为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Zr_(55)Cu_(30)Al_(10)Ni_(5)非晶合金中添加两种不同的陶瓷颗粒Al_(2)O_(3)和Si... 在非晶合金中添加第二相制备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解决非晶合金室温脆性的问题,但第二相的引入对非晶基体高温变形行为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Zr_(55)Cu_(30)Al_(10)Ni_(5)非晶合金中添加两种不同的陶瓷颗粒Al_(2)O_(3)和Si_(3)N_(4),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体积分数的陶瓷颗粒增强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通过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并建立多颗粒随机分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高温变形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21℃时,两种复合材料都表现为应力过冲后应变硬化;在441℃时,Al_(2)O_(3)增强的复合材料表现为屈服后应变硬化,对于Si_(3)N_(4)增强复合材料,当第二相体积分数小于25%时表现为屈服后应变硬化,当第二相体积分数大于25%时材料却表现为应力过冲后应变硬化。两种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差异与增强相形貌以及增强相颗粒团聚行为导致的第二相分布不均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热塑性成形 高温变形行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光开 龙志林 +2 位作者 杨妙 陈舒敏 邹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62-2768,共7页
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了计算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力学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在拉氏域中计算了该复合材料的等效松弛模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用Prony级数表示的松弛模量;并进一步得到拉氏域中的蠕... 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了计算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力学模型;结合有限单元法在拉氏域中计算了该复合材料的等效松弛模量,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用Prony级数表示的松弛模量;并进一步得到拉氏域中的蠕变柔量;然后进行拉氏逆变换,得到时间域内的等效复合模量和蠕变柔量;分析了钨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等效黏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具有微观周期性结构的钨纤维增强锆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进而有效地优化该类复合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有限元分析 黏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搅拌流场的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被刚 李如燕 +2 位作者 孙可伟 吴勇生 姚瑰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1,共4页
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对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的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流场进行模拟,采用MRF动参考系模型、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及标准k-ε模型,模拟使用三层正交组合轴流搅拌桨产生的流场。结合搅拌工艺特点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通... 运用流体软件Fluent对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的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流场进行模拟,采用MRF动参考系模型、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及标准k-ε模型,模拟使用三层正交组合轴流搅拌桨产生的流场。结合搅拌工艺特点对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搅拌槽的宏观流场、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分布,定性指出了各区域搅拌混合的效果,并同其它搅拌桨产生的流场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Fluent多相流 Mixture混合模型 MRF动参考系模型 机械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分段弹体侵彻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建良 李继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共12页
结合穿甲实验,基于复合材料细观有限元模拟,系统开展针对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分段弹体侵彻性能的研究,并与复合材料长杆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复合材料长杆弹显著的穿甲"自锐"行为和优异的侵彻性能,复合材... 结合穿甲实验,基于复合材料细观有限元模拟,系统开展针对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分段弹体侵彻性能的研究,并与复合材料长杆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复合材料长杆弹显著的穿甲"自锐"行为和优异的侵彻性能,复合材料分段弹体在侵彻过程中的"自锐"特性有所减弱,且弹体结构容易发生分散,进而导致弹体侵彻能力明显降低。另外,分段数目和分段间隔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分段弹体的侵彻性能具有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不同构型分段弹体的侵彻能力均弱于复合材料长杆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复合材料 分段弹体 侵彻 自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颗粒/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基非晶复合材料过冷液相区的塑性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小红 胡会娥 孔小东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8,23,共6页
为研究W颗粒/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基非晶复合材料在过冷液相区的塑性变形行为,利用同步热分析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该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具体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 为研究W颗粒/Zr_(41.2)Ti_(13.8)Cu_(12.5)Ni_(10)Be_(22.5)基非晶复合材料在过冷液相区的塑性变形行为,利用同步热分析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该非晶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具体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塑性变形对该非晶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非晶复合材料在过冷液相区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其塑性流变应力不断减小,并逐渐呈现出均匀流变的特征;在温度为693 K、应变速率为1×10^(-3) s^(-1)时,非晶复合材料流变应力为190 MPa,为该材料在过冷液相区的最佳成形条件;该非晶复合材料在变形后并未发生明显的晶化,由于自由体积减少,其显微硬度从512.2 HV增加到546.9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过冷液相区 塑性变形行为 单轴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娟 康国政 饶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8-332,共15页
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工作,针对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增韧机理和本构关系研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工作,针对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增韧机理和本构关系研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首先,对近几十年来在块体金属玻璃基体材料的变形行为与失效机理以及本构关系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进行简要回顾.其次,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重点对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变形行为与失效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总结了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增韧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对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研究最新进展进行评述,重点介绍了均匀化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作为代表,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新近提出的一个二次均匀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纳米孔洞作为自变量的失效判据而建立了本构模型,该模型对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变形和失效行为进行了合理预测.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 变形行为 增韧机制 失效机理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破片侵彻能力与后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令 施冬梅 +2 位作者 张云峰 刘国庆 甄建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9,共9页
将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破片装入弹体制备成预制破片弹丸,并进行实爆试验,研究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预制破片侵彻靶板的能力,以及预制破片贯穿靶板后对棉被、油箱的引燃能力。结果表明:制备的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密... 将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破片装入弹体制备成预制破片弹丸,并进行实爆试验,研究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预制破片侵彻靶板的能力,以及预制破片贯穿靶板后对棉被、油箱的引燃能力。结果表明:制备的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密度大、强度高,爆炸完整性和侵彻能力能够满足作为榴弹预制破片的要求;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破片侵彻过程中自身变形是影响侵彻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预制破片侵彻和贯穿靶板的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爆轰,当穿透率足够高时,预制破片的爆轰作用能够引燃靶后的棉被和油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 破片 侵彻能力 引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