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3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增温与施硅对稻田CH_(4)和N_(2)O双消减耦合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滕钊军 谢晴 +4 位作者 陈汉 张耀鸿 娄运生 蔡元锋 贾仲君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4,共9页
研究硅肥对增温稻田甲烷(CH_(4))厌氧氧化与氧化亚氮(N_(2)O)还原耦合过程的影响效应,为探索稻田温室气体双减排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夜间常温不施硅(CK)、夜间增温不施硅(NW)、夜间常温施硅(Si)和夜间增温施硅(NW+Si)4个田间处... 研究硅肥对增温稻田甲烷(CH_(4))厌氧氧化与氧化亚氮(N_(2)O)还原耦合过程的影响效应,为探索稻田温室气体双减排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夜间常温不施硅(CK)、夜间增温不施硅(NW)、夜间常温施硅(Si)和夜间增温施硅(NW+Si)4个田间处理。采集上述处理后的耕层土壤,在不同气体底物(^(13)CH_(4)、^(13)CH_(4)+N_(2)O、N_(2)O)添加条件下进行厌氧培养,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结合定量PCR技术,研究增温和施硅对稻田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NW稻田N_(2)O驱动的CH_(4)厌氧氧化速率为3.99 nmol/(g·d),与CK稻田无显著差异;Si稻田中该氧化速率仅为1.90 nmol/(g·d),显著低于CK和NW+Si稻田,表明施硅对常温稻田CH_(4)厌氧氧化与N_(2)O还原的耦合过程具有抑制作用,而夜间增温对该过程则无显著影响。添加^(13)CH_(4)+N_(2)O处理下4个稻田的mcrA基因数量达到3.53×10^(7)~8.19×10^(7)拷贝/g,比^(13)CH_(4)处理高24%~35%,而厌氧pmoA基因则在这2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CH_(4)厌氧氧化古菌可能直接参与了^(13)CH_(4)氧化和N_(2)O还原的耦合过程。nosZⅡ基因拷贝数与N_(2)O驱动的CH_(4)氧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nosZⅡ型微生物可能在N_(2)O驱动的CH_(4)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常温稻田不同,施硅对增温稻田的CH_(4)厌氧氧化与N_(2)O还原耦合过程并无抑制作用,CH_(4)厌氧氧化古菌和nosZⅡ型N_(2)O还原菌可能参与了该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增温 施硅 CH_(4) N_(2)o mcrA基因 nosZ基因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CH_(4)和N_(2)O减排研究进展
2
作者 段亚军 吴洪生 +10 位作者 李贞伟 李妍慧 陈光耀 刘政 胡凤义 马文舟 周国华 王晓云 池金和 陆东明 顾晓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79,共11页
堆肥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堆肥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CH_(4)、CO_(2)、N_(2)O),其中CH_(4)和N_(2)O因具有很高的增温潜势,近年来受到人们重点关注。本文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根据现有资料系统阐述了畜... 堆肥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堆肥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和排放大量温室气体(CH_(4)、CO_(2)、N_(2)O),其中CH_(4)和N_(2)O因具有很高的增温潜势,近年来受到人们重点关注。本文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根据现有资料系统阐述了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调控措施,以期为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物理添加剂在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尤其是生物炭备受关注,其主要通过影响堆肥微环境、影响微生物活性、吸附或参与反应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中药材添加剂可以减少田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在堆肥中是否具有减排效果及其机制还不明确。化学抑制剂(不包括硝化抑制剂)主要通过影响堆肥pH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而硝化抑制剂抑制N_(2)O排放具有明显优势。微生物添加剂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代谢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应加强中药材对堆肥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并进一步探寻堆肥过程中高效稳定的减排添加剂,特别是能够实现CH_(4)和N_(2)O协同减排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堆肥 CH_(4) N_(2)o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制备高性能Co_(3)O_(4)催化剂及其催化分解N_(2)O污染研究
3
作者 万思彤 张琬悦 +2 位作者 杜媛婷 熊英 于海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2 mol/L硝酸,在室温下对Co_(3)O_(4)处理1 h后所得到的0.2MCo_(3)O_(4)-N催化剂活性最佳。N_(2)O的完全催化分解温度由单纯Co_(3)O_(4)的475℃降低至0.2MCo_(3)O_(4)-N的400℃。经硝酸处理后,0.2MCo_(3)O_(4)-N表面产生大量缺陷位点,且比表面积也比未处理前增加1倍,具有一定的介孔结构,孔径约为5.6 nm。由于缺陷位的产生,催化剂表面的Co—O键被弱化。此外,所得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在5%O_(2)和100μL/L NO杂质气体共存于反应气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在400℃持续反应10 h后,催化性能几乎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N_(2)o 酸刻蚀 Co_(3)o_(4) 缺陷位点 杂质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对Al_(2)O_(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有奇 何健 +2 位作者 陈俊峰 张嘉良 李正坤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和球沥青为原料,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复相粉体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5%)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Si_(3)N_(4)/Si_(2)N_(2)O增强试样综合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可以显著改善Al_(2)O_(3)-SiC-C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2)Si_(3)N_(4)/Si_(2)N_(2)O复相粉通过填充孔隙、促进烧结反应进行、生成晶须状物质等途径优化了浇注料的显微结构,提高了浇注料的综合性能;3)当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外加量为3%(w)时,浇注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 Al_(2)o_(3)-SiC-C浇注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HPO_(4)·12H_(2)O少辅料新型复合相变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
5
作者 汪永杰 曹士博 +3 位作者 罗孝学 韩晓春 王强强 王天任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52-6158,共7页
Na_(2)HPO_(4)·12H_(2)O具有35~36℃相变温度,与人类体温相近,且具有较高的潜热为230~280 J/g,运用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具有较大潜力。为了制备成核剂和增稠剂等辅料含量较低的Na_(2)HPO_(4)·12H_(2)O复合相变材料,通... Na_(2)HPO_(4)·12H_(2)O具有35~36℃相变温度,与人类体温相近,且具有较高的潜热为230~280 J/g,运用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领域具有较大潜力。为了制备成核剂和增稠剂等辅料含量较低的Na_(2)HPO_(4)·12H_(2)O复合相变材料,通过对成核剂筛选找到一种新型成核剂磷酸二氢钾(PDP),并进一步研究了添加较低含量为的纳米TiO_(2)能有进一步改善过冷;通过分析研究增稠剂种类与添加量对基材性能影响,并进行筛选;制备出了一种以Na_(2)HPO_(4)·12H_(2)O为基材,质量分数配比为Na_(2)HPO_(4)·12H_(2)O+1.25%PDP+1.5%纳米TiO_(2)+1%PSSA(聚丙烯酸钠)的新型热稳定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Na_(2)HPO_(4)·12H_(2)O体系,相变温度为35℃,过冷度为1.5℃,潜热值为203.19 J/g;100次循环后过冷度与相变温度无明细变化,潜热值下降为192.85 g/J,约为初始的97.5%,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HPo_(4)·12H_(2)o 纳米Tio_(2) 复合相变材料 过冷度 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ZnGa_2O_4:Mn^(2+)纳米粉末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强 张俊英 +3 位作者 杨春 薛道齐 王锡铭 王天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2-494,498,共4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Ga2O4∶Mn2+粉末。利用XRD、SEM、IR、EPR和PL光谱手段,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Ga2O4∶Mn2+颗粒均匀,在650℃热处理7h即可得到结晶性好、粒径约为50nm的粉...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Ga2O4∶Mn2+粉末。利用XRD、SEM、IR、EPR和PL光谱手段,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Ga2O4∶Mn2+颗粒均匀,在650℃热处理7h即可得到结晶性好、粒径约为50nm的粉末;掺杂的锰是+2价的,不仅存在于四面体间隙中,也存在于八面体间隙中;当Mn2+的掺杂浓度为0.3%(原子分数),退火温度为800℃时,样品的绿色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 znga2o4∶Mn^2+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凝胶法合成ZnGa_2O_4∶Mn^(2+)/Eu^(3+)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敏 林君 周永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7-290,共4页
采用柠檬酸 凝胶法合成了纯的ZnGa2 O4粉末以及ZnGa2 O4∶Mn2 + /Eu3 + 粉末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及差热分析 (TG DTA)、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ZnGa2 O4和ZnGa2 O4∶Mn2 + /Eu3 + 的结晶过程、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 ,... 采用柠檬酸 凝胶法合成了纯的ZnGa2 O4粉末以及ZnGa2 O4∶Mn2 + /Eu3 + 粉末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及差热分析 (TG DTA)、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ZnGa2 O4和ZnGa2 O4∶Mn2 + /Eu3 + 的结晶过程、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 ,柠檬酸 凝胶法合成的样品在 5 0 0℃时已开始结晶 ,在 70 0℃时可得到纯相的ZnGa2 O4多晶粉末 ,这比传统固相法的烧结温度低 5 0 0℃。发光光谱测试表明ZnGa2 O4∶Mn2 + 在4 5 0nm和 5 0 6nm处出现两个发射带 ,前者属于ZnGa2 O4基质的发射 ,后者属于Mn2 + 的4T1→6A1的跃迁发射。ZnGa2 O4∶Eu3 + 则呈现Eu3 + 的特征红光发射 ,最强峰位于 6 13nm ,属于Eu3 + 的5D0 →7F2 超灵敏跃迁。通过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ZnGa2 O4∶Mn2 + /Eu3 + 的发光机理是基质敏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发光性能 柠檬酸-凝胶法 znga2o4 敏化 锌镓氧化物 锰(Ⅱ)掺杂 铕(Ⅲ)掺杂 发光材料 阴极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Ga_2O_4∶Mn^(2+)粉末的电致发光性能
8
作者 史强 张俊英 +1 位作者 王长征 王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2-945,共4页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Ga2O4∶Mn2+粉末,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得交流粉末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器件所发出的绿光(504nm)是Mn2+的3d5电子构型内4T1→6A1跃迁所致;启亮电压为100V左右;发光...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Ga2O4∶Mn2+粉末,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得交流粉末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器件所发出的绿光(504nm)是Mn2+的3d5电子构型内4T1→6A1跃迁所致;启亮电压为100V左右;发光亮度与所加驱动电压满足B=Boexp(-bV-1/2)关系,这与传统电致发光器件类似,且在3000Hz以内发光亮度与频率成正比。讨论了ZnGa2O4∶Mn2+粉末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ga2o4∶Mn2+ 电致发光 丝网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照明用La_(2)Mg_(4/3)Sb_(2/3)O_(6)∶Mn^(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特性
9
作者 宋明君 于殿臣 +2 位作者 王晶 周薇薇 赵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9-1768,共10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La_(2)Mg_(4/3)Sb_(2/3-x)O_(6)∶xMn^(4+)红色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_(2)Mg_(4/3)Sb_(2/3)O_(6)与La_(2)Mg_(4/3)Nb_(2/3)O_(6)具有相同的双钙钛矿结构,Mn^(4+...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La_(2)Mg_(4/3)Sb_(2/3-x)O_(6)∶xMn^(4+)红色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_(2)Mg_(4/3)Sb_(2/3)O_(6)与La_(2)Mg_(4/3)Nb_(2/3)O_(6)具有相同的双钙钛矿结构,Mn^(4+)掺杂对荧光粉的结构没有影响。La_(2)Mg_(4/3)Sb_(2/3-x)O_(6)∶xMn^(4+)荧光粉在360与510 nm处有两个较宽的激发峰,分别对应Mn^(4+)的^(4)A_(2g)→^(2)T_(2g)与^(4)A_(2g)→^(4)T_(2g)跃迁。在360 nm激发下,La_(2)Mg_(4/3)Sb_(2/3-x)O_(6)∶xMn^(4+)荧光粉在710 nm处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峰,对应Mn^(4+)的^(2)E_(g)→^(4)A_(2g)跃迁发射。Mn^(4+)在La_(2)Mg_(4/3)Sb_(2/3)O_(6)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04,此时的量子效率高达89.6%,色纯度为99%。根据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了Mn^(4+)在La_(2)Mg_(4/3)Sb_(2/3)O_(6)基质中的晶体场强,并计算了晶体场参数D_(q)、B和C。结合Mn^(4+)的位型坐标图分析了La_(2)Mg_(4/3)Sb_(2/3-x)O_(6)∶xMn^(4+)荧光粉的温度猝灭过程,计算得到其激活能为0.355 eV。最后,对比了La_(2)Mg_(4/3)Sb_(2/3-x)O_(6)∶xMn^(4+)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光敏色素红外吸收型(P_(R))、远红外吸收型(P_(FR))的吸收光谱,并初步评估了其在LED植物照明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照明 红色荧光粉 双钙钛矿 La_(2)Mg_(4/3)Sb_(2/3-x)o_(6)∶x Mn^(4+) 光谱特性 Mn^(4+)掺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表面包覆增强K_(2)SiF_(6)∶Mn^(4+)荧光粉发光性能和湿热稳定性
10
作者 段凌岳 路万兵 +4 位作者 王智逾 赵金鑫 王大伟 刘海旭 于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SFM表面形成氧化铝包覆层。X射线衍射、表面形貌分析表明,ALD处理过程不会影响KSFM荧光粉的晶相和形貌特征。发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氧化铝钝化特性还会增强KSFM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并且不改变其发光波长。相较于未经包覆的KSFM荧光粉,包覆层可以显著改善KSFM粉末的湿热环境稳定性,ALD包覆后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在85%湿度/85℃环境中老化处理24 h后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SiF_(6)∶Mn^(4+) 红色荧光粉 表面改性 原子层沉积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壳负载Co_(3)O_(4)催化剂制备及其N_(2)O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晓波 冯林雁 +2 位作者 武瑞芳 王永钊 赵永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6,共10页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作载体,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_(3)O_(4)含量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_(2)O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当Co_(3)O_(4)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_(2)O分解性能。在空速10000 ...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作载体,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_(3)O_(4)含量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N_(2)O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当Co_(3)O_(4)质量分数为20%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N_(2)O分解性能。在空速10000 h^(−1)和N_(2)O含量0.1%的条件下,400℃可实现N_(2)O完全转化;其比活性约为Co_(3)O_(4)催化剂的4.3倍(反应温度为440℃);同时,该催化剂对原料气中3%O_(2)、3.3%H_(2)O和/或2.0×10^(−4)NO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分析催化剂的多种表征结果发现,CaCO_(3)作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活性组分Co_(3)O_(4)紧密结合,两者的强相互作用导致20%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中产生更多的氧空位和Co^(3+);Co_(3)O_(4)氧化还原性能得到提高,Co−O键被有效削弱;此外,该强相互作用可提高20%Co_(3)O_(4)/鸡蛋壳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点的强度,增大碱性位点数量,更易于转移电子而促进N_(2)O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壳 CaCo_(3) Co_(3)o_(4) N_(2)o 催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Ag-Cu_(2)O/BiVO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懿 王爽 +1 位作者 王文丹 陈立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5-906,共12页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μmol·g^(-1)·h^(-1),分别是纯BiVO_(4)和Cu_(2)O的35.8倍和6.25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g-Cu_(2)O/BiVO_(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O_(2)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BiVo_(4) Z型异质结 光催化Co_(2)还原 可见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长余辉材料Mg_2SiO_4∶Dy^(3+),Mn^(2+)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林 尹民 +2 位作者 施朝淑 张慰萍 徐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长余辉发光材料Mg2SiO4∶Dy3+,Mn2+,对这种材料的红色长余辉性质进行了研究。对以不同掺杂浓度单掺杂Mn2+、单掺杂Dy3+以及双掺杂Dy3+,Mn2+的Mg2SiO4体系,通过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及其激发光谱的研究,确认了在双...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长余辉发光材料Mg2SiO4∶Dy3+,Mn2+,对这种材料的红色长余辉性质进行了研究。对以不同掺杂浓度单掺杂Mn2+、单掺杂Dy3+以及双掺杂Dy3+,Mn2+的Mg2SiO4体系,通过在紫外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及其激发光谱的研究,确认了在双掺杂体系中,峰值为660 nm的发光带对应着Mn2+的4T1(4G)→6A1(6S)跃迁,Mn2+为主要发光中心。Mn2+的660 nm发射的激发谱分布很宽,样品在近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良好的吸收,长波边可达600 nm,是这种材料的一个显著优点。还研究了双掺杂体系中Dy3+对Mn2+的660 nm发光带的敏化作用。另外,通过对单掺杂、双掺杂体系热释光曲线的比较,揭示了双掺杂体系中Dy3+的陷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Sio4 DY^3+ MN^2+ 长余辉荧光粉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Ga_2O_4∶Cr^(3+)红色荧光粉的光致及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乔彬 唐子龙 +1 位作者 张中太 陈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nGa2O4∶Cr3+红色荧光粉,在空气气氛中1000℃煅烧得到ZnGa2O4单相.对粉体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显示,在空气气氛中煅烧,铬离子以三价形式存在(Cr3+),未出现高价铬离子(Cr... 采用柠檬酸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nGa2O4∶Cr3+红色荧光粉,在空气气氛中1000℃煅烧得到ZnGa2O4单相.对粉体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显示,在空气气氛中煅烧,铬离子以三价形式存在(Cr3+),未出现高价铬离子(Cr5+,Cr6+).Cr3+取代Ga3+占据八面体格位,位于695nm的红光发射带属于Cr3+的2E-4A2跃迁.Cr3+的激发带与基质发射带间有大面积重叠,两者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利用丝网印刷方法制成电致发光器件,与硫化物电致发光器件相似,ZnGa2O4∶Cr3+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与电压满足L=L0exp(-bV-1/2)关系,且亮度与频率成正比.器件的Q-V曲线为闭合回路,发光效率η约为13lm·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ga2o4:Cr^3+ 柠檬酸溶胶-凝胶法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Ga2O4长余辉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尚永 张希清 +1 位作者 黄海琴 姚志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77-2780,共4页
以ZnO和Ga2O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在不同温度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ZnGa2O4。用254 nm的紫外灯照射样品后,发现存在余辉发光,有505和690 nm两个余辉峰,且余辉峰相对强度受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ZnO不足和温度较高时505 n... 以ZnO和Ga2O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在不同温度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ZnGa2O4。用254 nm的紫外灯照射样品后,发现存在余辉发光,有505和690 nm两个余辉峰,且余辉峰相对强度受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等制备条件的影响。ZnO不足和温度较高时505 nm峰相对强度较高,ZnO过量和温度较低时690nm峰相对强度较高。讨论了余辉峰的来源,认为505 nm峰来源于结构中Ga3+替代了部分Zn2+后相对变形八面体中Ga3+的2EA→4A2能级间跃迁;而690 nm峰起源于晶格中出现氧空位V0*后变形八面体中氧空位向其周围的O2-的V0*→O2-跃迁。解释了余辉峰相对强度受制备条件影响的原因:温度较高时ZnO较多挥发导致不足,而ZnO不足会使结构中出现Zn2+空位,从而多余的的Ga3+出现在这些空位上,其2EA到4A2能级间跃迁使505 nm发射占优;而温度较低时ZnO挥发较少,由于ZnO相对Ga2O3氧不足,可形成更多的O空位,有利于690 nm发射占优,这与余辉峰来源的讨论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ga2o4 长余辉 原料配比 烧结温度 发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Ga_2O_4纳米晶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正 刘锦淮 +1 位作者 边历峰 钱逸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1-672,共2页
采用喷射共沉淀法制备了ZnGa2 O4纳米晶。XRD、SEM和TEM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喷射共沉淀法制备的Zn Ga2 O4纳米晶颗粒细小均匀 ,形状完整。与化学共沉淀法相比 ,粒子尺寸明显减小 ,小于 10nm ,同时ZnO杂相峰消失。分析了喷射共沉淀法的机... 采用喷射共沉淀法制备了ZnGa2 O4纳米晶。XRD、SEM和TEM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喷射共沉淀法制备的Zn Ga2 O4纳米晶颗粒细小均匀 ,形状完整。与化学共沉淀法相比 ,粒子尺寸明显减小 ,小于 10nm ,同时ZnO杂相峰消失。分析了喷射共沉淀法的机理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ga2o4 纳米晶 制备 结构表征 化学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Ga_2O_4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素琴 李朝建 +2 位作者 黄可龙 张学英 全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以GaO(OH)和Zn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Ga2O4荧光粉。对样品进行了XRD及发射光谱表征。当n(Ga)∶n(Zn) =2∶1 .2时,制得的ZnGa2O4为纯相;n(Ga)∶n(Zn) =2∶0. 9时合成的ZnGa2O4的发光性能最好,以GaO(OH)和ZnO为原料制备的ZnGa2...  以GaO(OH)和ZnO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ZnGa2O4荧光粉。对样品进行了XRD及发射光谱表征。当n(Ga)∶n(Zn) =2∶1 .2时,制得的ZnGa2O4为纯相;n(Ga)∶n(Zn) =2∶0. 9时合成的ZnGa2O4的发光性能最好,以GaO(OH)和ZnO为原料制备的ZnGa2O4,其发光强度是以α- Ga2O3或β- Ga2O3为原料制备的ZnGa2O4的发光强度的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ga2o4荧光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F2包覆Zn2SiO4:Mn^2+绿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峰 梅桢 +4 位作者 张卫华 杨彬亚 杨溦 席增卫 王伍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2SiO4:Mn2+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一层CaF2薄膜,研究CaF2膜对Zn2SiO4:Mn2+荧光粉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光度计分析包膜荧光粉的表面形貌、成分、紫外发射特性,并在...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Zn2SiO4:Mn2+荧光粉颗粒表面包覆一层CaF2薄膜,研究CaF2膜对Zn2SiO4:Mn2+荧光粉的表面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PS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光度计分析包膜荧光粉的表面形貌、成分、紫外发射特性,并在模拟的等离子显示器工作条件下测试材料的真空紫外特性,与未包覆的Zn2SiO4:Mn2+荧光粉的各项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F2在Zn2SiO4:Mn2+荧光粉表面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包覆后的荧光粉的亮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余辉时间没有改变,色坐标未发生较大漂移,此结论对于改善PDP的显示性能及降低其成本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n2Sio4 MN^2+ 包覆 氟化钙 亮度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SiO_4(ZnB_2O_4):Mn^(2+),Sm^(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伟 张卫国 牛少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离子掺杂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组成为Zn2SiO4(ZnB2O4)∶1.2%Mn2+,8%Sm3+的样品在950℃还原气氛下烧结,发光强度最高;反应生成的ZnB2O4和掺杂Sm3+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io4(ZnB2o4):Mn2+ Sm3+ 发光材料 烧结温度 Sm3+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