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2[Zn^Ⅱ(ida)2].7H2O和Na4[Hg^Ⅱ(nta)2].7H2O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君 张维群 +3 位作者 张向东 邢彦 林永华 贾恒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7-519,共3页
金属离子ZnⅡ和HgⅡ分别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害的毒性金属.如何有效地摄取ZnⅡ和排除HgⅡ一直是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ZnⅡ和HgⅡ能与各种氨基酸形成配合物,由于它们处于同一族,电子结构都是d10,... 金属离子ZnⅡ和HgⅡ分别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害的毒性金属.如何有效地摄取ZnⅡ和排除HgⅡ一直是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而ZnⅡ和HgⅡ能与各种氨基酸形成配合物,由于它们处于同一族,电子结构都是d10,故其配位结构只取决于金属离子半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二乙酸 氨基三乙酸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态氧化石墨烯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福 张帆 +1 位作者 王波 孙华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8-1464,共7页
以乙二胺(EDA)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得一种吸附材料,即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RGO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利用Lagergren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 以乙二胺(EDA)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得一种吸附材料,即还原态氧化石墨烯(RGO)。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RGO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利用Lagergren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RGO的吸附在所研究的Zn(Ⅱ)浓度范围内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经验式,ΔH0=-21.60 k J/mol,吸附焓变小于零,表明该吸附为放热过程;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0为正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氧化石墨烯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在仿刺参幼参体内的蓄积及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君丰 张丛尧 +2 位作者 杨辉 王华 王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0~13℃条件下,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暴露于Zn(Ⅱ)浓度为0.050、0.150、0.500 mg/L的海水中75 d时,Zn(Ⅱ)在幼参体内的蓄积情况以及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Ⅱ)浓度为0.050 mg/L和0...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0~13℃条件下,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暴露于Zn(Ⅱ)浓度为0.050、0.150、0.500 mg/L的海水中75 d时,Zn(Ⅱ)在幼参体内的蓄积情况以及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Ⅱ)浓度为0.050 mg/L和0.150 mg/L的试验组幼参没有出现中毒及死亡的现象,存活率均为100%,体长增长率分别为(60.10±17.11)%、(50.37±6.29)%,体重增长率分别为(145.305±14.671)%、(100.949±40.471)%,与空白对照组(自然海水)幼参的体长(60.34%±17.11%)和体重(146.354%±14.671%)相比,增长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150 mg/L浓度组的幼参体长、体重的增长率偏低,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趋势更加明显;而0.500 mg/L浓度组的幼参在Zn(Ⅱ)的长期胁迫下,由缓慢生长、个别死亡转变为中毒萎缩、大量死亡,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体长增长率为-24.94%±13.21%,体重增长率为-23.776%±17.706%),存活率仅为(38.67±15.53)%。Zn(Ⅱ)的毒性效应表现为慢性的、持续的,幼参对Zn(Ⅱ)的蓄积量和蓄积速率与暴露时间、Zn(Ⅱ)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束时,空白对照组、0.050、0.150、0.500 mg/L浓度组幼参体内Zn(Ⅱ)的蓄积量分别为开始时的1.4、2.0、2.3、3.8倍,各组的蓄积速率分别为(0.4022±0.1260)、(1.0160±0.0215)、(1.3245±0.0807)、(2.8000±0.0185)mg/(g.d)。高浓缩系数表明,幼参对Zn(Ⅱ)的蓄积能力很强,暴露于自然海水中的幼参就可以蓄积足够的Zn(Ⅱ),可防止Zn(Ⅱ)缺乏产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幼参 zn() 蓄积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路艳君 姜爱莉 +2 位作者 窦柏蕊 王粲 王长海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菱形藻 Cd() zn() 生长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α-FeOOH吸附体系的固体浓度效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丛 李薇 潘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宏观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Zn(II)在针铁矿(α-FeOOH)表面吸附的固体浓度(Cp)效应,并考察了温度对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固体浓度效应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n(II)/α-FeOOH的吸附等温线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下移,表现... 采用宏观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Zn(II)在针铁矿(α-FeOOH)表面吸附的固体浓度(Cp)效应,并考察了温度对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揭示了固体浓度效应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Zn(II)/α-FeOOH的吸附等温线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下移,表现出显著的固体浓度效应;随着固体浓度的升高,平衡浓度相近的实验点的解吸滞后角(θ)和热力学不可逆系数(TII)均明显升高,说明体系的可逆性随固体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这一结果符合亚稳平衡吸附(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产生机制的预测.本研究还发现Zn(II)/α-FeOOH体系在低温下的固体浓度效应比在高温下更为显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该体系的吸附可逆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θ和TII明显降低),这再次证明了吸附可逆性对Cp效应的控制作用,并从另一角度证实了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机制的解释.实验测得Zn(II)/α-FeOOH体系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ΔS分别为34.07kJ·mol-1和195.71J·mol-·1K-1,表明Zn(II)可在针铁矿表面发生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固体浓度效应 吸附可逆性 吸附-解吸 zn(II) 针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γ-MnOOH体系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树伟 马骁楠 +1 位作者 于良民 潘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4-1809,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Zn(Ⅱ)在水锰矿(MnOOH)2(H2O)6簇模型表面的水合、一级和二级水解三类共11种吸附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水合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双角)>SE-B(单边-B)>SE-A(单边-A)>DE(双边),水解吸附...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Zn(Ⅱ)在水锰矿(MnOOH)2(H2O)6簇模型表面的水合、一级和二级水解三类共11种吸附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水合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双角)>SE-B(单边-B)>SE-A(单边-A)>DE(双边),水解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SE-A>SE-B>DE,均符合鲍林第三规则;热化学分析结果说明,其吸附和水解是相互制约的两个过程,这一结论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得到了证明;自然布居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电子由簇模型向吸附质迁移;结合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前线轨道组成分析了吸附产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zn() 水锰矿 吸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_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光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余淑娴 柳闽生 +2 位作者 余启名 赵新萍 曹小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2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而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又大于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zn()和La(Ⅲ)共掺杂 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 TIO2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晓英 吴颜科 +3 位作者 陈卫 冒文娟 倪明 陈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 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Zn(Ⅱ)长期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和污染物去除功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ρ(Zn(Ⅱ))≤5 mg/L时,Zn(Ⅱ)对好氧颗粒污泥基本性能与污染物去除功效影响较小;当ρ(Zn(Ⅱ))≥10 mg/L时,Zn(Ⅱ)会导致好氧颗粒污染物去除功效降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沉降速率、污泥粒径与结构发生改变。10 mg/L以上的Zn(Ⅱ)长期作用会导致污泥粒径变小,结构松散,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最终引起ρ(MLSS)下降。Zn(Ⅱ)作用76 d后,投加10 mg/L和15 mg/L Zn(Ⅱ)的反应器内NH+4-N、COD去除率分别减低为84.3%和75.1%、90.1%和85.7%;ρ(MLSS)分别降至3 658 mg/L和3 225 mg/L;SVI分别升高至94 m L/g和99 m L/g;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降至0.58 mm和0.37 mm,部分颗粒污泥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zn()质量浓度 污泥性能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及其与DNA作用的溴乙锭荧光探针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硕 周成合 +1 位作者 陈稼轩 向清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当cComplex6/cDNA=0.51时,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至原来的47.3%,表明双大环配合物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化合物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顺序为:双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双大环多胺配体>四氮杂环多胺-Zn(Ⅱ)配合物>四氮杂环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大环多胺 zn()配合物 合成 小牛胸腺DNA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Zn(Ⅱ)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偌偈 梅崇珍 牛景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20-1023,共4页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CuHL(H3L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乙二胺)及其Cu(Ⅱ)Zn(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三核配合...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CuHL(H3L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乙二胺)及其Cu(Ⅱ)Zn(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三核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862(2)nm,b=15440(3)nm,c=19488(4)nm;α=9004(3)°,β=9786(3)°,γ=9012(3)°;V=35356(12)nm3,Z=1;R1=00614,wR2=01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水杨醛 不对称双Sehiff碱 Cu()-zn()-Cu()异三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与氯苯基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格 王卓渊 刘生桂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5,共3页
The title complex [ZnL 2Cl 2]·C 2H 5OH (M=639.70;L=2 (O chlorophenyl)benzimidazole)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mola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The analysis of its single crystal x ... The title complex [ZnL 2Cl 2]·C 2H 5OH (M=639.70;L=2 (O chlorophenyl)benzimidazole)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mola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The analysis of its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crystal data:monoclinic,space group P2 1/n,a=1.1612(3),b=1.9339(4),c=1.3369(3)nm,β=107.88(2)°,V=2.8572(11)nm 3,Z=4,D c=1.487kg·dm -3 ,μ=1.263mm -1 ,F(OOO)=1304,the final R=0.0462,wR=0.1016,(Δ/σ) max =0.001,S=0.884.It was showed that the Zinc(Ⅱ) cation is the central ion of a distorted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with two imidazole nitrogen atoms and two chlorine ions in the tetrahedral sites.Structural changes in ligands of complex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配合物 2-(0-氯苯基)苯并咪唑配体 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Zn(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热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贤景春 窦甜甜 王顺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荧光淬灭 歧化作用 Cu() 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Ⅱ)、Zn(Ⅱ)、Cu(Ⅱ)、原卟啉的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分离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小梅 胡景 李步海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0-394,共5页
难溶于水的原卟啉在1.0%的吐温80水溶液中因氢键作用力变为可溶.研究了Pd(Ⅱ)、Zn(Ⅱ)、Cu(Ⅱ)、原卟啉在吐温80存在下的吸收光谱,并以原卟啉为萃取剂,考察了金属原卟啉在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讨论了分相盐、成... 难溶于水的原卟啉在1.0%的吐温80水溶液中因氢键作用力变为可溶.研究了Pd(Ⅱ)、Zn(Ⅱ)、Cu(Ⅱ)、原卟啉在吐温80存在下的吸收光谱,并以原卟啉为萃取剂,考察了金属原卟啉在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讨论了分相盐、成相聚合物、萃取剂、萃取酸度等对金属原卟啉在两相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浓度1.51 mol/L,吐温80质量浓度9.0%,原卟啉浓度6.0×10-5mol/L,萃取酸度分别为5.0与pH 9.0,沸水浴加热15 min的条件下可分别实现Pd(Ⅱ)~Zn(Ⅱ),Cu(Ⅱ)~Pd(Ⅱ)的定量分离;体系萃取容量为0.020 mg/mL.该法不用有毒溶剂,仅控制萃取酸度分离性质相近的元素.其萃取机理是:金属原卟啉分子上的羰基质子受体与吐温分子上的羟基质子供体形成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 原卟啉 Pd() zn()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水泥固化体中Pb(Ⅱ),Zn(Ⅱ),Cd(Ⅱ)及Cr(Ⅵ)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阚黎黎 朱瑨 +1 位作者 陶毅晨 施惠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了确保含重金属废弃物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安全资源化利用,研究了在不同p H条件下纯水泥对Pb(Ⅱ)、Zn(Ⅱ)、Cd(Ⅱ)及Cr(Ⅵ)等重金属的固化效果及加入膨润土后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r(Ⅵ)之外,纯水泥对Pb(Ⅱ)、Zn(Ⅱ)及Cd(Ⅱ)的固化效果较... 为了确保含重金属废弃物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安全资源化利用,研究了在不同p H条件下纯水泥对Pb(Ⅱ)、Zn(Ⅱ)、Cd(Ⅱ)及Cr(Ⅵ)等重金属的固化效果及加入膨润土后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r(Ⅵ)之外,纯水泥对Pb(Ⅱ)、Zn(Ⅱ)及Cd(Ⅱ)的固化效果较好,当重金属的掺量达到5‰时,即便在p H=3的强酸条件下,其浸出毒性仍然低于国家标准。加入膨润土后,可进一步降低水泥基材料中各重金属的浸出率,当膨润土掺量为30%、酸性条件下,28d龄期固化体中Zn(Ⅱ)、Cd(Ⅱ)、Cr(Ⅵ)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60.9%、51.3%及53.3%,CH峰值下降、AFt峰值明显增高,但膨润土对Pb(Ⅱ)有负效应,酸性溶液中的浸出量高于中性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zn() Cd() Cr(Ⅵ) 膨润土 水泥固化 重金属浸出率 重金属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EGCG与Zn(Ⅱ)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腾 马万福 +1 位作者 谢楠 周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91-2296,共6页
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1H核磁共振(NMR)谱研究了茶多酚类衍生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Zn(Ⅱ)离子的相互作用,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EGCG与Zn(Ⅱ)离子络合前后的空间结构及其紫外和核磁共振谱.... 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1H核磁共振(NMR)谱研究了茶多酚类衍生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Zn(Ⅱ)离子的相互作用,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EGCG与Zn(Ⅱ)离子络合前后的空间结构及其紫外和核磁共振谱.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果表明:EGCG主要构象是其芳香B环以e键(平伏键)及芳香D环以a键(直立键)形式共同与C环链接.EGCG通过其芳香D环上酚羟基与Zn(11)离子相互作用,生成稳定的Zn(Ⅱ)与EGCG摩尔比为1:1的Zn(Ⅱ)-EGCG四面体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络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型氮氧杂醇酚胺多齿配体Cu(Ⅱ)和Zn(Ⅱ)配合物催化NA酯水解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永树 郁隽 +1 位作者 林瑞森 刘清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41-1444,共4页
在 2 5± 0 .1℃ ,I(KNO3) =0 .1 0 mol/ L ,p H=6 .5~ 9(5 0 mmol/ L缓冲溶液 )条件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含醇羟基和酚羟基链型氮氧杂配体 N,N -二 -(2 -羟乙基 ) -乙二胺 (L1)和 N-(2 -羟基苄基 ) -3-氨基 -1 -丙醇 (HL2 )的 C... 在 2 5± 0 .1℃ ,I(KNO3) =0 .1 0 mol/ L ,p H=6 .5~ 9(5 0 mmol/ L缓冲溶液 )条件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含醇羟基和酚羟基链型氮氧杂配体 N,N -二 -(2 -羟乙基 ) -乙二胺 (L1)和 N-(2 -羟基苄基 ) -3-氨基 -1 -丙醇 (HL2 )的 Cu( )配合物及 N -(2 -羟乙基 ) -N -(2 -羟基苄基 ) -乙二胺 (HL3)和 N -(2 -羟乙基 ) -二乙三胺(L4 )的 Zn( )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 (NA)水解动力学 ,得到了 NA酯催化水解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 C.结果表明 ,在中性 p H值附近生成的配位烷氧负离子 Cu( )…… - OR和 Zn( )…… - OR均为很好的亲核试剂 .配合物对 NA酯水解有亲核试剂进攻和金属离子作为 L ewis酸活化底物的双重催化作用 ,k C 值可分别达到 6 .72× 1 0 - 2 ,0 .1 2 6 ,4.5 5× 1 0 - 2 和 7.6 6× 1 0 - 2 mol- 1·L· 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杂配体 催化水解 配合物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咪唑型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d(Ⅱ)和Zn(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祁玉霞 董佳斌 +3 位作者 马梅花 牛玉玲 丁韶兰 龚波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4-1141,共8页
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1-乙烯基咪唑(VIM)为单体,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剂体系,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将1-乙烯基咪唑接枝到CMCPS树脂表面,制得新型咪唑型螯合树脂(V... 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1-乙烯基咪唑(VIM)为单体,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剂体系,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将1-乙烯基咪唑接枝到CMCPS树脂表面,制得新型咪唑型螯合树脂(VIM-CMCPS),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该螯合树脂对Cd2+和Zn2+的吸附性能、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该螯合树脂表面VIM接枝密度达1.008 mg/m2。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d2+和Zn2+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p H值分别为3.6和2.4时,对Cd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佳,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53.1 mg/g和793.3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呈现良好的拟合度。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得ΔG<0,ΔH=24.47 k J/mol,ΔS>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熵增加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型螯合树脂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吸附性能 Cd2+ zn2+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先炯 张奇龙 陈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7-1601,共5页
将配体(L=4b,5,7,7a-四氢-4b,7a-环亚胺甲烷亚氨基-6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6,13-二酮)与Zn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Zn(L)(H2O)2ZnCl_4]n。并用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 将配体(L=4b,5,7,7a-四氢-4b,7a-环亚胺甲烷亚氨基-6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6,13-二酮)与Zn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Zn(L)(H2O)2ZnCl_4]n。并用FT-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每个Zn(Ⅱ)离子为扭曲八面体的配位构型,分别与来自一个配体上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另一配体上的羰基氧原子、两个水分子和一个ZnCl_4的氯原子配位,每个配体L用一个羰基氧原子和菲咯啉的两个氮原子分别与两个Zn(Ⅱ)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菲咯啉取代苷脲 zn()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负载对凹凸棒土吸附Zn(Ⅱ)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玉婷 丁思淳 韩承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我国对含锌(Zn)废水的排放有着严格的规定,在高效去除废水中Zn(Ⅱ)的吸附材料中,凹凸棒土(PAL)被认为极具应用前景。为验证腐殖酸(HA)对PAL吸附Zn(Ⅱ)的影响,文中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腐殖酸/凹凸棒土(HA/PAL)与纯PAL对Zn(Ⅱ)的吸附率... 我国对含锌(Zn)废水的排放有着严格的规定,在高效去除废水中Zn(Ⅱ)的吸附材料中,凹凸棒土(PAL)被认为极具应用前景。为验证腐殖酸(HA)对PAL吸附Zn(Ⅱ)的影响,文中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腐殖酸/凹凸棒土(HA/PAL)与纯PAL对Zn(Ⅱ)的吸附率,并对PAL和HA/PAL去除水中Zn(Ⅱ)的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AL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20 min,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很小,增加PAL投加量和减少Zn(Ⅱ)的初始质量浓度使PAL对Zn(Ⅱ)的吸附率增大;HA/PAL在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HA/PAL对Zn(Ⅱ)的吸附过程受温度的影响同样不大,投加量的增加和Zn(Ⅱ)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提高了HA/PAL对Zn(Ⅱ)的吸附率;PAL对Zn(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PAL的实验数据;而HA/PAL对Zn(Ⅱ)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同样能更好地拟合HA/PAL的实验数据;根据热力学参数,PAL和HA/PAL对Zn(Ⅱ)的吸附过程均为吸热过程。在相同工况下,PAL的吸附率均高于HA/PAL,且所有实验工况对PAL的影响均大于其对HA/PAL的影响;SEM、BET和FT-IR的表征结果表明,HA成功负载在了PAL表面,减小了PAL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腐殖酸 吸附 凹凸棒土 等温线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双Salamo型Z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国华 张阳 +1 位作者 谢克锋 李亚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结构新颖的Salamo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在配位化学、结构化学、立体化学以及光谱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结构及性能更加优良的配合物,以期为后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制备出一种新的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_4L... 结构新颖的Salamo型过渡金属配合物在配位化学、结构化学、立体化学以及光谱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结构及性能更加优良的配合物,以期为后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制备出一种新的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_4L,然后利用该配体与Zn(OAc)_2·2H_2O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培养出了一个Zn(Ⅱ)配合物的单晶体:[Zn_3L(AcO)_2(EtOH)][Zn_3L(AcO)_2(H_2O)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Hirshfeld表面分析和DFT理论计算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配合物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均由一个完全去质子化的(L)~(4-)单元、三个Zn(Ⅱ)原子、两个桥联的醋酸根离子,以及参与配位的溶剂分子(水和乙醇)构成.该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超分子结构.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和DFT理论计算,表明配体H_4L转变成Zn(Ⅱ)配合物后结构更加稳定.在激发波长412 nm下,分别对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做了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形成配合物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型配体 zn()配合物 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