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度调控制备花状纳米氧化锌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文艺 王崇罡 +4 位作者 吕晓威 冯军 程昊 马蓝宇 李利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75,共4页
以醋酸锌、柠檬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片层交叉花状纳米氧化锌。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生长机理做了简单研究。并以罗丹明B为模型... 以醋酸锌、柠檬酸钠、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片层交叉花状纳米氧化锌。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生长机理做了简单研究。并以罗丹明B为模型分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得到的产物形貌存在着明显区别。在25℃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锌为片层交叉花状。该纳米材料在紫外-可见光下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照射12 h可以使罗丹明B的降解率接近100%。样品的Zeta电位为-13.2 e V,表明样品可能存在结构缺陷,花状氧化锌纳米球粒子有大量的Zn2+空位或过剩的O2-。同时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催化活性与紫外光下的催化活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纳米氧化锌 光催化 结构缺陷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六棱锥形纳米氧化锌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悦 钟喆 +2 位作者 任铁强 杨占旭 乔庆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1-1844,共4页
以硝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水溶液微乳体系制备纳米氧化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扫描、X射线衍射、氮气低温吸附脱附对产品的形貌、成分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乳体系所制得的前驱体为六边形片... 以硝酸锌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水溶液微乳体系制备纳米氧化锌,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扫描、X射线衍射、氮气低温吸附脱附对产品的形貌、成分和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乳体系所制得的前驱体为六边形片状结构的碱式碳酸锌Zn_5(OH)_6(CO_3)_2,经500℃下焙烧5 h所得ZnO为形貌统一的六棱锥形结构,粒度均匀,平均粒径为250 nm,BET比表面积为21.43 m^2/g,DFT法给出以介孔多级孔径分布为主。ZnO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表现出良好的光降解活性,80 min内亚甲基蓝降解率可以达到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氧化锌 比表面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椰壳活性炭和纳米级Pd/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标 王向辉 +1 位作者 谭学梅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134,共3页
以海南椰壳为原料,粉碎、过筛后,采用二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先500℃下碳化,然后以KOH为活化剂,炭碱质量比1∶2、1∶3、1∶4,炉温分别为700℃、800℃和900℃在氮气保护下活化。在炭碱比1∶4,活化温度800℃时,得到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32... 以海南椰壳为原料,粉碎、过筛后,采用二步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先500℃下碳化,然后以KOH为活化剂,炭碱质量比1∶2、1∶3、1∶4,炉温分别为700℃、800℃和900℃在氮气保护下活化。在炭碱比1∶4,活化温度800℃时,得到的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3275m2/g。将得到的比表面积在1100~3200m2/g活性炭通过PdCl2超声浸渍法,水合肼还原制备纳米级钯炭催化剂,经SA、XRD、TEM等分析,得出比表面积越大,纳米钯粒子在活性炭上的分布越均匀,粒子颗粒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活性炭 高比表面 超声 纳米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双全 赵峰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6-53,共8页
从影响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因素出发,分析了以煤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过程,指出了对原料进行深度脱发处理、添加催化剂和氧化剂控制炭化过程并进行催化活化是提高煤质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催化剂 脱灰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Ce-Zr-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晓原 陆峥 +3 位作者 周仁贤 郑小明 楼莉萍 陈英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3-429,共7页
以 Ce(NO3 ) 3 · 6 H2 O和 Zr(NO3 ) 4· 5 H2 O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 ,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 Ce- Zr- O复合氧化物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溶液的 p H值及陈化时间等对比表面积的增加影响较大 .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以 Ce(NO3 ) 3 · 6 H2 O和 Zr(NO3 ) 4· 5 H2 O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 ,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 Ce- Zr- O复合氧化物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溶液的 p H值及陈化时间等对比表面积的增加影响较大 .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 70 % ,p H值为 9.5 ,陈化时间为 12 0 h,92 3K焙烧 2 h后 ,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 2 79.6 9m2 / g.FT- IR分析显示 ,样品经 92 3K焙烧后 ,Ce- Zr- O上残留的活性剂已基本除去 .TG- DTA分析表明 35 3K干燥后的样品在 TG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过程 ,与 DTA曲线相对应有两个吸热峰 ,第一个表示吸附水和丙酮的脱去过程 ,温度在 393K,失重率为 7.4 3% ;第二个吸热峰在787K,可能是表面活性剂的分解峰 .氮气的吸 -脱附实验揭示 ,该吸 -脱附等温线属于 型等温线 ,是中孔多孔物质的吸附类型 .另外 ,样品经 973K焙烧 ,比表面为 2 30 .6 9m2 / g;10 73K焙烧后 ,比表面为12 0 .5 5 m2 / g;经 1173K焙烧 ,仍有 5 3.5 3m2 /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表征 Ce-Zr-O复合氧化物 高比表面积 汽车尾气催化剂 共沉淀法 氧化铈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层笼状纳米氧化锌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丽 梁宇 +2 位作者 林茹 刘冰 苏天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56,共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层笼状结构纳米ZnO。通过XRD、SEM、EDS、TG-DTA、N2吸附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葡萄糖与Zn2+投料比R对最终产物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径分布的影响。由于该方...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层笼状结构纳米ZnO。通过XRD、SEM、EDS、TG-DTA、N2吸附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葡萄糖与Zn2+投料比R对最终产物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及孔径分布的影响。由于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无需引入表面活性剂的优点,便于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纳米ZNO 笼状结构 葡萄糖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及其载体的制备方法─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冯丽娟 李克国 +1 位作者 陈诵英 彭少逸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1-45,共5页
介绍了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大孔一元氧化物,如SiO2、Al2O3、ZrO2、TiO2和MgO等,还可制得均匀的二元、三元及多元氧化物。该法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催化剂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锰纳米颗粒的低温水热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8
作者 朱刚 王留昌 +2 位作者 邸琴 韩枭 薛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2-685,共4页
基于高锰酸钾和葡萄糖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锰纳米颗粒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脱附技术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低结晶性Birnessite型层状氧化锰,比表... 基于高锰酸钾和葡萄糖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锰纳米颗粒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脱附技术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低结晶性Birnessite型层状氧化锰,比表面积为129 m2/g。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氧化锰纳米颗粒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1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35 m Ah/g。恒流充放电1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纳米颗粒 水热合成 大比表面积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尾矿生产氧化锌微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得秀 张昱琛 《有色冶炼》 2002年第1期16-17,36,共3页
以锌熔铸浮渣球磨水洗后的尾矿为原料 ,制备高纯氧化锌微粉 ,经粒度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检测 ,粒径达到 10 μm以下 。
关键词 尾矿 氧化锌微粉 试验 直接沉淀法 粒度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法合成高比表面积纳米碳颗粒
10
作者 邬浩 刘伯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45-14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多元醇法敞开体系下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非晶态纳米碳颗粒的方法。以三甘醇作为高沸点溶剂溶解溴化铵,将溶解有二茂铁的无水乙醇在200℃有氧气氛下滴入三甘醇中,利用溴化铵与二茂铁在溶剂中反应制备尺寸均匀的纳米碳颗粒。通... 提出了一种多元醇法敞开体系下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非晶态纳米碳颗粒的方法。以三甘醇作为高沸点溶剂溶解溴化铵,将溶解有二茂铁的无水乙醇在200℃有氧气氛下滴入三甘醇中,利用溴化铵与二茂铁在溶剂中反应制备尺寸均匀的纳米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纳米碳颗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颗粒近似为等轴状,尺寸分布在30~70nm之间,是完全的非晶态结构,比表面积为578.68m2/g,孔容为0.39cm3/g。反应物在三甘醇中的均匀溶解、反应是生成尺寸均一的纳米碳颗粒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颗粒 多元醇法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比表面氧化铬/氧化锆体系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莉 王春明 +2 位作者 尉继英 朱月香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CrOx/ZrO2样品.制备过程中所得沉淀都经100℃碱液回流老化24h.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吸附、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碱液回流过程中会有SiO2从所用的玻璃器皿进入样品,S... 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CrOx/ZrO2样品.制备过程中所得沉淀都经100℃碱液回流老化24h.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吸附、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碱液回流过程中会有SiO2从所用的玻璃器皿进入样品,SiO2的表面修饰作用提高了载体的热稳定性.氧化铬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所得样品的比表面和热稳定性.与浸渍法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其中铬锆摩尔比为0.15时,用NaOH作沉淀剂,pH值为13的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在1000℃焙烧后比表面仍达到121m2·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高比表面积 氧化铬/氧化锆体系 制备 表征 热稳定性 浸渍法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热分解工艺制备特定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锌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天聪 苏小莉 +2 位作者 徐素鹏 马春玉 汤长青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73,共5页
以碳酸钠和硝酸锌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热分解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锌。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对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的氧化锌晶粒生长规律。通过分析氧化锌纯度和考察产物的微观结构,确定了符合GB/T19589-2004的3类纳米氧化... 以碳酸钠和硝酸锌为原料,采用高温煅烧热分解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锌。探讨了不同煅烧温度对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的氧化锌晶粒生长规律。通过分析氧化锌纯度和考察产物的微观结构,确定了符合GB/T19589-2004的3类纳米氧化锌最佳煅烧温度。研究表明,煅烧温度由300℃升高到700℃,可得到17.2~71.3 m^2/g的特定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锌,氧化锌的含量由92.5%升高到98.9%,平均晶粒尺寸与煅烧温度的生长关系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尤其是当煅烧温度为400℃时,可得到比表面积大于60m^2/g、粒径约为15~25 nm、类球状的纳米氧化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煅烧 纳米氧化锌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聚苯乙烯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红静 邬剑明 +2 位作者 晏泓 李开喜 孙国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3,共4页
以聚苯乙烯基大孔吸附树脂球为炭前驱体,经空气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球状活性炭。系统考察了不同氧化和活化条件对氧化球和活化球的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分别为0.25℃/min、300℃和3h... 以聚苯乙烯基大孔吸附树脂球为炭前驱体,经空气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球状活性炭。系统考察了不同氧化和活化条件对氧化球和活化球的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速率、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分别为0.25℃/min、300℃和3h时所得到的氧化球的CCl4吸附值最高,可达970mg/g。此外,当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分别为850℃和4h时,球状活性炭的CCl4吸附值最高,为2700mg/g,相应的比表面积为1759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状活性炭 预氧化 活化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介孔网状氧化镁的制备、表征及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和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建翠 凌观爽 +2 位作者 武艳妮 翟俊 宗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31-2040,共10页
以天然水菱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煅烧"的简单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介孔网状MgO,且实验过程中无须加入任何试剂。系统性研究了氧化镁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对氧化镁吸附模拟废水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吸... 以天然水菱镁矿为原料,通过"煅烧-水化-煅烧"的简单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介孔网状MgO,且实验过程中无须加入任何试剂。系统性研究了氧化镁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pH对氧化镁吸附模拟废水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吸附机理,并考察了氧化镁对多种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氧化镁吸附剂具有188 m2·g-1的高比表面积和0.85 cm3·g-1的高孔体积,平均孔径为12.33 nm,其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与伪二级模型和Langmuir模型高度吻合,表明重金属离子在氧化镁上为单层化学吸附。MgO介孔网状结构表现出对Pb(Ⅱ)的高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为7 431.5 mg·g-1,该数值远高于其他报道的基于MgO吸附剂的数值,铅去除率高达99.8%以上。介孔网状MgO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羟基官能团以及Mg(Ⅱ)与MgO表面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所致。另外,该氧化镁可同时吸附多种离子,对Cd、Cr、Ni、As、Co、P、Se、Be、Bi、Cu、Fe、Mn、V、Zn、Al离子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菱镁矿 介孔网状 高比表面积 氧化镁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高比表面积氧化锡粉体的研制
15
作者 伍祥武 黄小珂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4,共2页
在硝酸氧化法制备氧化锡粉体基础上,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及条件,制得高纯度高比表面积氧化锡粉体,即:在络合能力强的复合有机酸溶液中加入纯度在99.90%以上的高纯锡,形成中间共溶体;向中间共溶体中滴加硝酸和氧化剂进行凝胶化反应,得到灰... 在硝酸氧化法制备氧化锡粉体基础上,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及条件,制得高纯度高比表面积氧化锡粉体,即:在络合能力强的复合有机酸溶液中加入纯度在99.90%以上的高纯锡,形成中间共溶体;向中间共溶体中滴加硝酸和氧化剂进行凝胶化反应,得到灰白色膏状前驱体;向膏状前驱体中滴加氨水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棕色透明液体;棕色透明液体经过滤、喷雾干燥、热处理和粉碎得到氧化锡粉体。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为:产品纯度为99.90%,中位径为3.5μm、比表面积为20.79 m2/g、表观密度为0.81 g/cm3。该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易于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高纯度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专辑序言──金属-有机框架:新型多功能材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鹏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78,共2页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有机框架可变的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使其结构与功能具有多样性。金属中心的选择几乎覆盖了所有金属,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镧系金属。而配体的选择,除了传统的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体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官能团对其进行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有机配体 框架研究 配位键 羧酸类 配位化学 镧系 氮杂环 主族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