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四告》与周公制礼新探
1
作者 宁镇疆 鲍彦东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5,161,共13页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 《四告三》中的“野”“野心”可以和后世文献特别是礼书中的“野”相衔接。“野”是“礼”的对立面,代表着不谙教化的粗鄙无文、贪婪无度,周人强调“礼”显然要对此加强控驭。《四告三》中的“■”实即“抑”,义谓克抑、克制自己,此与文献所谓“克己复礼”正合。《四告二》与《四告三》非常强调“威仪”,而“威仪”只有自我克抑才能达成,这表明周人很早就有清醒的道德自觉。文献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明“威仪”与“礼”密切相关。《四告一》周公说“创兴立谋惟猷”,这是迄今关于“周公制礼”的最直接证据。周公所制之“礼”既非《周礼》一书,也非《仪礼》一书。他鉴于殷亡的教训,要求周之统治者能够克制心欲,从而威仪抑抑、行事有法。这不仅奠定了周人的政治轨范,对后世儒家的政治伦理也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告》 威仪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诠释”与“现实投射”:杜预、范宁《春秋序》中的历史与建构
2
作者 许超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将“《春秋》始于隐”指向周平王与鲁隐公时间上的相接,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亦承其说,但二者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杜预在强调时间相接的同时,亦将鲁隐公视为让国之贤君,从而将鲁隐公比之周公,对其有再兴东周...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将“《春秋》始于隐”指向周平王与鲁隐公时间上的相接,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序》亦承其说,但二者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杜预在强调时间相接的同时,亦将鲁隐公视为让国之贤君,从而将鲁隐公比之周公,对其有再兴东周的期待;但在《穀梁》的脉络下,范宁不能将鲁隐公视为贤君,而只能冀望于孔子的“将来法”。也就是说,在杜预、范宁笔下,周公、孔子产生了不同的位阶,“圣人制作”的主体也就随之改变,从而形成了“再造中兴”与“俟诸将来”两种不同的期待。究其实,则是西晋初“绍开中兴”与东晋末“礼崩乐坏”的历史现实在杜预、范宁文本中的投射,从而产生了二者对《春秋》与“圣人”的不同解读与诠释。但二者对《春秋》的解读并不仅仅是“知人论世”,更是要“知事用世”,期待《春秋》由经典文本进入历史世界,从而使现世走向《春秋》所昭示的“王道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杜预 范宁 孔子 周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与乐章 被引量:15
3
作者 蔡先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1,共9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既是一种常见的"启+乱"式的循环结构,而且能够反映出西周初期的诗乐面貌。其乐章结构较为特殊,但从简的形制及背题简号、篇题、第二遂的"通启"记载以及"序"与&qu...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结构较为简单,既是一种常见的"启+乱"式的循环结构,而且能够反映出西周初期的诗乐面貌。其乐章结构较为特殊,但从简的形制及背题简号、篇题、第二遂的"通启"记载以及"序"与"用乐"角度分析,可知该颂通体是一篇完整的乐章,而非两篇之拼凑。再由该颂产生之背景与使用的场合、《敬之》毛诗"序"、与《大武》比较以及该颂的内容解读等"外证"与"内证"考证,可知该颂之作者为周公与成王。《周公之琴舞》的出土,同时验明了西周乐制中的一些问题,如"九遂"制始于周公制礼作乐,而且"九遂"用乐既有其乐制的意义,还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琴舞》 文本结构 乐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自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0,共6页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对"复礼"二字的阐释。"复"既有"恢复"、"返回"之意,也有"实践"、"履行"的内涵。周礼是融礼之内在精神——敬、诚、忠、信、义与礼之外在规范——礼节仪式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内核"。孔子是周礼之内在精神的捍卫者,反对那种丢弃了"礼"的精神而徒有形式的礼节仪式。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回复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与和谐。通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仍能为中国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周礼 克己复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公之孝道伦理思想 被引量:7
5
作者 邓田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周公重孝,姬周克殷后,周公曾以强制的法律手段来推行孝道,这对维护当时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内容上,除孝养父母外,对先人事业的继承和发扬是他的孝道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周公所推行的孝道伦理思想,对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有... 周公重孝,姬周克殷后,周公曾以强制的法律手段来推行孝道,这对维护当时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内容上,除孝养父母外,对先人事业的继承和发扬是他的孝道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周公所推行的孝道伦理思想,对以后几千年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孝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周公思想及其对先秦儒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商国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周公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先哲 ,其思想确有独到之处 ,概要言之 ,即是顺天应时、适宜兴替的变革思想 ;借鉴历史、推陈出新的创造思想 ;深谋远虑、防患未然的忧患思想 ;一统天下、井然有序的管理思想 ;公而忘私、身体力行的楷模思想。... 周公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先哲 ,其思想确有独到之处 ,概要言之 ,即是顺天应时、适宜兴替的变革思想 ;借鉴历史、推陈出新的创造思想 ;深谋远虑、防患未然的忧患思想 ;一统天下、井然有序的管理思想 ;公而忘私、身体力行的楷模思想。这些思想不但在殷周社会转型之际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变革思想 先秦 儒家 楷模思想 思想影响 创造思想 忧患思想 管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州牌子锣调查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蔡际洲 许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8,共12页
鄂州牌子锣是流行于湖北省鄂州地区的民间吹打乐。作者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其内容包括"鄂州牌子锣本体调查"和"鄂州牌子锣的变迁"两大部分。前者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调查;后者是将调查的部分... 鄂州牌子锣是流行于湖北省鄂州地区的民间吹打乐。作者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其内容包括"鄂州牌子锣本体调查"和"鄂州牌子锣的变迁"两大部分。前者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调查;后者是将调查的部分情况与1986-1987年的调查进行比较,以观察20余年来的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 牌子锣 吹打乐 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公才是中国文化的先祖 被引量:3
8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90,共6页
中国文化的先祖既非黄帝亦非孔子,而是周代初年的大思想家周公。所谓"炎黄子孙"、"孔孟之徒"等说法均为不确。周公通过对礼文化的重建和政治哲学的创立,以及将殷人的上帝崇拜转换为天崇拜,完成了由自然宗教过渡到... 中国文化的先祖既非黄帝亦非孔子,而是周代初年的大思想家周公。所谓"炎黄子孙"、"孔孟之徒"等说法均为不确。周公通过对礼文化的重建和政治哲学的创立,以及将殷人的上帝崇拜转换为天崇拜,完成了由自然宗教过渡到伦理宗教的伟大变革。自此之后,在周公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观、历史观、宗教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中国文化 先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尚书·金縢》看周公形象的悲慨之美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济喜 程景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82,共9页
悲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金縢》是《尚书·周书》中的重要篇目,写成于西周初年,记述了周公忠诚事君,平定叛乱,反被猜忌怀疑,最终平反的事情。这篇文章极具悲剧色彩,涉及中国古代悲剧美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悲剧... 悲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金縢》是《尚书·周书》中的重要篇目,写成于西周初年,记述了周公忠诚事君,平定叛乱,反被猜忌怀疑,最终平反的事情。这篇文章极具悲剧色彩,涉及中国古代悲剧美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并对后世的中国古代悲剧美学影响极大。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形态与范畴,从经学中探赜索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周公 悲剧 悲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问题——兼与谢炳军博士商榷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50,共6页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 谢炳军以"王官删诗"否认"孔子删诗",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不是《诗》之"逸诗"为由否认《周公之琴舞》可作"孔子删诗"说的证据,这两个否认理由都不充分。王官删诗与孔子删诗时代不同,编辑思想不同,各有其政治、历史、文献背景,各有其用,二者并不矛盾。对出土文献中"逸诗"或《诗》本的发掘是解决孔子删诗是否将《诗》由"三千"删至"三百"的有效途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被认为是《诗》之"逸诗"是有道理的,它具备为孔子删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琴舞 孔子删诗 逸诗 《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召公与周初政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旭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周初政局 ,内忧外患。文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 ,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同周公一起 ,平灭三监叛乱 ,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 ;南征江汉 ,经营了周的南国 ;负责营建东都洛邑 ;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 ;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 周初政局 ,内忧外患。文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 ,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同周公一起 ,平灭三监叛乱 ,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 ;南征江汉 ,经营了周的南国 ;负责营建东都洛邑 ;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 ;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一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 ,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 周初 周公 三监之乱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新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福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隶属雅舞之庙祭乐,为成王朝的史官、乐官及鲁公为祭祀周公而作。“琴舞”之称与祭祀周公时为季夏、古乐八音与四时八风的对应密切相关。禘祭大乐由“降神”和“正乐”两部分组成,庙祭乐舞“迎神”所奏曲、辞皆同,...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隶属雅舞之庙祭乐,为成王朝的史官、乐官及鲁公为祭祀周公而作。“琴舞”之称与祭祀周公时为季夏、古乐八音与四时八风的对应密切相关。禘祭大乐由“降神”和“正乐”两部分组成,庙祭乐舞“迎神”所奏曲、辞皆同,以及“九成”乐章声调系统的具体应用,为正确解读《周公之琴舞》前后两部分内容提供了文献依据。“降神”“皆不过金奏升歌一二节”,则说明了“元纳启”四句歌辞的完整性,该部分出现的“琴舞九絉”是指配合大祝、鲁公及众助祭者九献之礼所作的九成乐曲演奏,词同“升歌”。“正乐”部分的“九启”“九乱”亦合而为“琴舞九絉”,其所对应者为祭祀人鬼所特具的《九德之歌》《九韶之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周公之琴舞》 庙祭 降神 正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年表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65,共14页
对《史记》“十二诸候年表”、12“世家”和若干“本纪”的纪年与历日记载的分析表明:自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时期的纪年法,以次年王公纪年法为主流,当年王公纪年法为支流,并杂以若干非常规的王公纪年法;春秋时期其他诸侯国历法和... 对《史记》“十二诸候年表”、12“世家”和若干“本纪”的纪年与历日记载的分析表明:自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时期的纪年法,以次年王公纪年法为主流,当年王公纪年法为支流,并杂以若干非常规的王公纪年法;春秋时期其他诸侯国历法和鲁国历法大同小异,建正有建子、建丑之别;司马迁对这些纪年与历日的记述,是依据《春秋历谱谍》等可靠的史料作出的,其所构建的西周共和以后及东周年代,只有比例很小的失误,其整体是可靠的;西周共和元年是为公元前841年,可作为后计其后年代、前推其前年代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共和 中国 古代历法 《史记》 东周 纪年法 年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公与和谐文化传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辜堪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7,共5页
周公建立的以"德"、"孝"为核心价值的伦理道德体系、以"礼"、"乐"为载体的社交礼仪制度,以及"德治"、"仁政"的政治模式构成了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基本框架,并直接为儒家所... 周公建立的以"德"、"孝"为核心价值的伦理道德体系、以"礼"、"乐"为载体的社交礼仪制度,以及"德治"、"仁政"的政治模式构成了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基本框架,并直接为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成为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和历史发展的深层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和谐文化 周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公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兆贵 郑若源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8,I0006-I0007,共11页
周公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创建者和奠基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周公教育思想的主要材料是《周书》。周公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为君之道、政治管理、政策思想教育等方面。周公偏向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及人的主动... 周公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创建者和奠基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周公教育思想的主要材料是《周书》。周公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为君之道、政治管理、政策思想教育等方面。周公偏向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及人的主动性。周公重视继承发扬前代的优秀传统(包括统治术),强调圣王的重要性,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周公的教育法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引用史例,譬喻说明,说理,鼓励法等,其在教育史上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具有超时代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 家庭教育 传统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性的寻求——周公平管蔡之乱的观念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传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3-147,160,共6页
管蔡之乱是西周初的一件大的历史事件,对于此事件起因,诸家各有不同说法。但究其因,此事件背后乃是源于制度混乱。此事件,正是发生在由"民神杂揉"至"绝地天通"观念转折之时,此时观念上寻求一形上确定性成为自觉。... 管蔡之乱是西周初的一件大的历史事件,对于此事件起因,诸家各有不同说法。但究其因,此事件背后乃是源于制度混乱。此事件,正是发生在由"民神杂揉"至"绝地天通"观念转折之时,此时观念上寻求一形上确定性成为自觉。周公平定管蔡之乱也必然的体现了此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管蔡之乱 观念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州牌子锣白喜事活动纪实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8,共8页
鄂州牌子锣是流行于湖北省鄂州地区的吹打乐。文章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对鄂州牌子锣参与的民间白喜事活动进行了从始至终的完整记录,并运用民俗学的"双窗口阐释法"对其进行描述,旨在客观地反映事实。
关键词 鄂州牌子锣 吹打乐 白喜事活动纪实 双窗口阐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对峙视野下的周初战略部署诸问题
18
作者 黄朴民 郭相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 以“夷夏东西说”解读商周时期历史进程,可视为以殷商为代表的东部势力与以周族为代表的西部势力的对峙态势。商周嬗代是西部势力对东部势力的一次重大胜利。周公东征延续了西部势力的胜利,并使东部势力彻底臣服于西部势力。周公分封诸多重臣于东土、营建洛邑调整周王朝上层权力结构等政治手段,大抵可视为周公应对东部势力的战略举措。周初政治军事格局变化与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东西对峙因素的发酵与影响。“夷夏东西说”亦反映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与政权嬗递之间的强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说” 商周嬗代 周公东征 东西对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裘卫器铭中的公社与礼制——西周时期法律关系设立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4,共7页
西周时期礼制的法律功能,乃是从礼仪程序中体现出来的。从九年卫鼎铭文中可以发现,西周时期法律关系的设立和礼仪程序密切相关。裘卫器铭(九年卫鼎)中"公社"成员的出现,是社会发生变化后,礼制试图扩张自己的领地,继续充当法... 西周时期礼制的法律功能,乃是从礼仪程序中体现出来的。从九年卫鼎铭文中可以发现,西周时期法律关系的设立和礼仪程序密切相关。裘卫器铭(九年卫鼎)中"公社"成员的出现,是社会发生变化后,礼制试图扩张自己的领地,继续充当法律角色的表现。礼制通过严格的程序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起到约束双方行为的作用;所谓的"刑书"也必须以礼制性程序订立、公布,由此获得其自身的合法性。礼制程序的法律作用在春秋以后开始减弱,不依赖礼制的成文条款开始在法律世界中占据统治地位,"弃礼而征于书"的刑书即为其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年卫鼎 公社 礼制 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金縢》新探
20
作者 阮明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5,共5页
清华简《金縢》提供了研究传世本《金縢》的新文本,清华简《系年》所载周初史事对《金縢》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这些新材料澄清了周初重要史事的基本脉络。周公所言"我之弗辟"指诛杀武庚,而非三监;周公遗《鸱鸮》诗于成王未获... 清华简《金縢》提供了研究传世本《金縢》的新文本,清华简《系年》所载周初史事对《金縢》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这些新材料澄清了周初重要史事的基本脉络。周公所言"我之弗辟"指诛杀武庚,而非三监;周公遗《鸱鸮》诗于成王未获谅解是因为周公对摄政之事只字未提;最终使成王释疑的是周公以身代武王死一事的公布;成王与周公二人最终和解,进而开创出周人的基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縢》 《系年》 周公 三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