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驱动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子华 管秀静 +2 位作者 武文豪 杨琰瑛 师荣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5-1114,共10页
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关键要素,为探索典型农牧交错区乡村人-地-业系统结构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格局,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案例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地... 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关键要素,为探索典型农牧交错区乡村人-地-业系统结构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格局,本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案例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地区乡村人-地-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大多数地区人-地-业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2010、2015、2020年的耦合度均值分别为0.957、0.964、0.960,2010—2020年间整体变化幅度较小,但南北部耦合水平较低地区分异明显;耦合协调水平在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绝大部分区域表现为初级协调或中度协调,2010、2015、2020年宁夏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40、0.657、0.640;乡村从业人员占比、乡村人口比例、有效灌溉面积等因子对宁夏乡村发展质量的解释力度较强。研究表明,宁夏乡村人-地-业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时空格局上形成了以宁南西海固地区、中部包兰铁路及太中铁路沿线为焦点的高值环绕带;产业对宁夏乡村发展质量的驱动力最大,土地次之;宁夏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等方面应加强政策干预和引导,以实现人-地-业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系统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2年宁夏不同生态分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2
作者 杨秋琳 米丽娜 +1 位作者 刘玉忠 邱思涵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目的]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生态分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为该地区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2003—2022年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气象、植被覆盖NDVI、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趋... [目的]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生态分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为该地区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2003—2022年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气象、植被覆盖NDVI、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Hurts指数以及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探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①2003—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年均土壤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加区域占68.99%,减少区域占31.01%。从不同分区看,北部引黄灌区土壤水分缓慢下降(-0.022%/a),中部干旱带缓慢上升(+0.030%/a),南部山区显著上升(+0.107%/a),且2012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土壤水分呈现“北部、南部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多年平均土壤水分依次为北部引黄灌区(11.40%)>南部山区(10.70%)>中部干旱带(8.40%)。②基于Hurts指数预测结果,未来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分别约有49.09%,60.43%,62.91%的区域土壤水分将减少,需关注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的盐渍化及干旱风险。③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NDVI和地形是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降水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结论]2003—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和复杂性,未来土壤水分变化也将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NDVI、地形、降水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其时空分布。未来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科学的土壤资源管理策略,助力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三生用地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情景模拟
3
作者 李聪慧 马彩虹 +1 位作者 安斯文 杨航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探究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对三生用地变化研究对于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系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采用PLUS-Markov(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Markov)模型对2030年三生用地... 探究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对三生用地变化研究对于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系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采用PLUS-Markov(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Markov)模型对2030年三生用地变化作了自然发展(natural development scenario,NDS)、生态保护(ecological protection scenario,EPS)与城镇发展(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UDS)3种情景模拟,并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对三生用地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生产用地主要在银川平原与卫宁平原呈现增减变化;生态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以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用地结构发生优化,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沙坡头、白芨滩、银川平原中北部黄河河岸防护林带以及南部的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生活用地持续增加,以各市区为核心向周边扩张。NDS情景下三生用地变化速率降低,EPS情景下生态用地转出速率降低,UDS情景下生活用地增速、生态和生产用地减速均快于其他情景。②ESV有所提升但不同情景下的提升度存在差异,表现为EPS(11.48×10^(8)元)>UDS(2.74×10^(8)元)>NDS(1.89×10^(8)元)。③ESV值提升区主要以银川平原中北部与卫宁平原、灵盐台地等区域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扩张;不同情景下ESV降低区分布各异。今后研究区的发展应优先生态保护,防止生活用地无序蔓延、确保生产用地的保有量,多方面促进研究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PLUS-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态耗水的干旱区绿洲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与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勇 董义阳 +3 位作者 翟家齐 刘宽 刘志武 梁犁丽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针对现行干旱区绿洲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生态服务效益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绿洲尺度上考虑生态耗水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应用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农田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74... 针对现行干旱区绿洲尺度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对生态服务效益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绿洲尺度上考虑生态耗水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应用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溉绿洲农田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74.7%,生态系统蒸散消耗水量中的灌溉水量平均占比达39.8%,灌溉水对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显著;考虑生态耗水前后的灌溉用水效率差为0.052~0.074,占未考虑生态耗水灌溉用水效率的13.9%~16.1%,灌溉水的生态服务效益明显;提出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合理可行,能客观反映干旱区灌溉用水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效率 生态耗水 干旱区 蒸散发 水循环模拟 宁夏引黄灌溉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得梅 周冬梅 方书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4,共9页
【目的】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宁夏植被覆盖的大小以期为区域的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1~2021年MODIS-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宁夏植被覆盖... 【目的】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宁夏植被覆盖的大小以期为区域的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1~2021年MODIS-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宁夏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探讨植被时空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2001~2021年宁夏植被覆盖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01 4,夏季NDVI的变化速率为0.002 4,植被改善较明显。从空间上看,2001~2021年南部地区植被显著增加,占总面积的27.75%,在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占总面积的39.21%,而北部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减少,面积占比较小。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结论】2001~2021年间宁夏植被覆盖状况呈现逐步变好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与研究区域近20 a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植被归一化指数 植被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林蛙地理分布厘定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显淳 周圣博 +11 位作者 齐硕 王锦泽 周瑜 陆宇燕 徐克阳 袁静 梁咏亮 朱亚超 李静尧 王兴哲 史静耸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于不同地区蛙属Rana标本线粒体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和陕西省为此前尚未记录的太行林蛙分布区。由此可将太行林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增加4个省(自治区),目前太行林蛙的分布范围则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东省 无尾目 分布新记录种 中国林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需水的水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澎喆 赵志轩 +3 位作者 吴皓天 金鑫 杨苗 耿雷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共10页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构建了面向分层需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SGA-Ⅲ算法与EMW-TOPSIS法求解得到4种效益配置方案;以用水基尼系数表征配置单元间、用水户间的用水公平性,对非劣解集内配置方案的用水公平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兼顾用水公平和效益的均衡配置方案;最后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研究区,进行案例应用。结果表明:均衡配置方案下,2025年宁夏全区总缺水量为10.74×10^(8)m^(3),经济效益为2182.6×10^(8)元,污染物排放量为162.78 t,该方案对应的全区用水基尼系数为0.98,配置单元间、不同用水户间用水公平性较高;与现状年相比,均衡配置方案对应的全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0.91×10^(8)m^(3),降幅超过16.1%,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下降1.3%,进一步优化了自治区供水结构。本研究提出的水资源均衡配置思路与方法可为水资源短缺地区均衡配置提供借鉴,也可为新时期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需水量 NSGA-Ⅲ EWM-TOPSIS 用水基尼系数 用水公平性指标 水资源均衡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国丽 于小钪 徐川川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对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与量化评价,以探讨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要素的侧重点与存在的偏差。方法: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对13项宁夏DRG/DIP付费改革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评价框架,采用PMC指数... 目的:对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与量化评价,以探讨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要素的侧重点与存在的偏差。方法: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对13项宁夏DRG/DIP付费改革相关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评价框架,采用PMC指数模型对13项政策文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宁夏13项DRG/DIP付费改革政策PMC指数的平均值为7.27,总体表现良好,其中10项政策表现良好、3项政策表现合格。结论:宁夏DRG/DIP付费改革政策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在政策时效、覆盖范围和政策规范上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DIP付费 付费改革 政策文本分析 PMC指数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材料汇集微量降水及露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恩晴 马波 +2 位作者 郭嘉 王彦军 杨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5,共9页
[目的]探明覆膜材料汇集微量降水及露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微量降水及露水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支撑。[方法]设置了普通聚乙烯膜覆垄(T_(1))、高密度聚乙烯膜覆垄(T_(2))、聚四氟乙烯膜覆垄(T_(3))共3个处理... [目的]探明覆膜材料汇集微量降水及露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微量降水及露水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支撑。[方法]设置了普通聚乙烯膜覆垄(T_(1))、高密度聚乙烯膜覆垄(T_(2))、聚四氟乙烯膜覆垄(T_(3))共3个处理,以裸地(T_(4))为对照,进行集流面坡度优化,对微量降水和露水发生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研究区多年单次5 mm以下降水总量占年降水量的29.8%,年平均露水量为31.68 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3.2%;(2)不同覆垄模式5 cm和15 cm埋深位置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小顺序一致,表现为:聚四氟乙烯膜覆垄>普通聚乙烯膜覆垄>高密度聚乙烯膜覆垄>裸地;(3)覆垄汇集微量降水对土壤水分影响深度明显增加,降水量为2 mm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可达15 cm,而裸地条件下仅达到5 cm位置;(4)露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在0—5 cm,当露水量为0.8 mm时,普通聚乙烯膜覆垄、高密度聚乙烯膜覆垄、聚四氟乙烯膜覆垄、裸地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0.6%,1.6%,4%,0.2%。[结论]不同覆膜处理汇集微量降水和露水对土壤水分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聚四氟乙烯膜覆垄汇集效果最好,垄沟内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材料 微量降水 露水 土壤水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某牛场致泌乳奶牛急性死亡的产气荚膜梭菌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红燕 郭亚男 +3 位作者 王建东 闫背背 张正刚 何生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为探究宁夏某牛场3头泌乳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的病原及其耐药性,本研究采用鉴别性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纯化;使用牛乳培养基探究生化特性;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种类鉴定和分型;12类27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 为探究宁夏某牛场3头泌乳奶牛急性死亡病例的病原及其耐药性,本研究采用鉴别性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纯化;使用牛乳培养基探究生化特性;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种类鉴定和分型;12类27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株病原菌呈现出β溶血环,具有“汹涌发酵”的现象,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别命名为S1、S2、S3)。且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美罗培能、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对头孢拉定、恩诺沙星、头孢呋辛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替加环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耐药。可见,本研究中导致泌乳牛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且此分离菌株对部分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病原鉴定 药敏试验 泌乳奶牛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土壤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11
作者 周雷 曲潇琳 +5 位作者 周涛 马常宝 李建兵 龙怀玉 徐爱国 张认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自然物理属性,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母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分布规律,在宁夏挖掘100个代表性土壤...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自然物理属性,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母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土体呈现出不同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的质地类型及剖面构型的分布规律,在宁夏挖掘100个代表性土壤剖面,通过划分土壤层次,共采集分层(A+B)土壤样品209个,测试其颗粒组成,按照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划分土壤质地,结果表明:(1)宁夏的质地类型共有粉壤土(SIL)、砂壤土(SL)、壤土(L)、粉黏壤土(SICL)、黏壤土(CL)、壤砂土(LS)、砂土(S)、粉土(SI)、粉黏土(SIC)和黏土(C)10种类型。A和B层均是以SIL为主,SL和L次之。(2)土壤剖面构型共有12种类型,以SIL-SIL为优势构型(占38%),SL-SL次之(占17%)。在所有剖面构型中均质型占71%,上松下紧型占13%,上紧下松型占16%。(3)SIL-SIL是宁夏地区最典型的土壤剖面构型,主要分布于宁夏南部地区,L-L和L-SIL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地区;SL-SL和SL-SIL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SICL-SICL和SICL-L主要分布于宁夏北部地区。(4)典型土壤中灰钙土的优势构型为SL-SL和SIL-SIL;黄绵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灌淤土的优势构型为SICL-SICL;灰褐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L-SIL;潮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和SICL-SICL;黑垆土的优势构型为SIL-SIL。宁夏主要土壤一般有均质型和非均质型土体构型,但黑垆土所处环境稳定,土体构型均为均质型。(5)研究区土壤剖面构型的分布主要受到地貌和海拔的影响,而北部地区由于引黄灌淤,土体构型黏粒含量升高,以SICL-SICL、SICL-L和SIL-SIL为主要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及优化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莉芬 卜晓燕 张明鑫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了解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借助GIS软件,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自然限制性因子包括DEM、植被、气象、水...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评价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了解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前提,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借助GIS软件,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自然限制性因子包括DEM、植被、气象、水文等构建人居环境指数模型,定量评估2010年、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并对人居环境适宜性分区进行空间可视化,进而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的人居环境指数为22.54%~67.31%;2020年的人居环境指数为23.96%~72.62%,宁夏回族自治区10年间整体人居环境指数提高了近9.9%,但近一半地区人居环境指数为32%~42%,表明10年间人居环境适宜性整体有了一定幅度提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整体人居环境不佳。(2)从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居环境适宜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北部银川平原及南部山区整体上适宜性较高,中部荒漠带整体适宜性较低,中部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空间较大。(3)自然限制性指标中,水文是该地区影响人居环境最大的指标因子,其次是地被、温湿、地形指标。采取相关手段改善该区用水、灌溉条件是提高人居环境最主要和快捷的方式,其次应当坚持防沙治沙工作开展,合理开垦及放牧,注重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宜性分区 时空演变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1 位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116,共11页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结果](1)各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4—5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9—11月为土壤水分平稳期;(2)不同月份0—10 cm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4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0—20 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40—150 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4)各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流动沙丘>防护林(旱柳+新疆杨+樟子松林)>固定沙丘(花棒林)>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半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5)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丘顶。[结论]宁夏河东沙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分层特征明显,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除了受到降雨量、植被种类、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动态变化特征 固定沙丘 宁夏河东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用水权基准价格测算及政策建议
14
作者 王彦兵 田贵良 +3 位作者 暴路敏 王生鑫 王怀博 胡豪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了避免用水权交易价格过低,并引导宁夏回族自治区用水权市场良性发展,基于模糊数学法、熵权法及水费承受能力对宁夏黄河水、地下水和山区地表水三类水源的用水权基准价格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水源中,地下水用水权基准价格最... 为了避免用水权交易价格过低,并引导宁夏回族自治区用水权市场良性发展,基于模糊数学法、熵权法及水费承受能力对宁夏黄河水、地下水和山区地表水三类水源的用水权基准价格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水源中,地下水用水权基准价格最高,山区地表水次之,黄河水最低,其用水权基准价格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4.500、4.406和3.791;从不同用途的水权基准价格来看,工业用水权基准价格最高,经济作物次之,粮食作物最低;水源类型和用途分别通过评价因素和水费承受能力影响用水权基准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权基准价格 水费承受能力 水权交易价格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的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陈红翔 王颖 李亚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88-192,241,共6页
以宁夏为研究对象,对宁夏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宁夏粮食综合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粮食作物结构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存... 以宁夏为研究对象,对宁夏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宁夏粮食综合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粮食作物结构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耕地播种面积减少、劳动力流失、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②影响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因素位于前3位的为单位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乡村从业人员,其关联度依次为0.897、0.763、0.758。该研究成果为日后研究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促进宁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现状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家口子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申旭辉 田勤俭 +3 位作者 丁国瑜 韦开波 陈正位 柴炽章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对宁夏贺家口子新生代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 ,并重点标定了晚第三纪和早第四纪地层的年代。结合相应的地层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研究 ,获得了该剖面构造事件序列信息。认为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海原 -同心弧形构造束地区... 对宁夏贺家口子新生代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 ,并重点标定了晚第三纪和早第四纪地层的年代。结合相应的地层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研究 ,获得了该剖面构造事件序列信息。认为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海原 -同心弧形构造束地区强烈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开始于 10MaBP左右 ,并经历了多个变形阶段。贺家口子剖面所揭示出来的这种构造变形特征 ,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具有区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贺家口子 新生代 磁性地层 构造事件 沉积相 地层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宁夏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杨越 哈斯 +4 位作者 杜会石 孙保平 赵岩 赵瑞 孙百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以宁夏盐池县1989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6期TM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方法提取各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以宁夏盐池县1989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6期TM影像为基础,运用GIS方法提取各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9年间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小幅波动变化;研究期内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林地面积的增加起到主导作用;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草地居于主导地位,贡献率为49.8%~60.4%,林地的贡献比例持续增加,致使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格局发生良性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宁夏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近53a宁夏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允 刘普幸 +2 位作者 曹立国 高原 雍国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6-302,共7页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9个气象站点1959—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计算其标准化降水指标(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值,并结合干旱站次比、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及ArcGIS中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9个气象站点1959—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计算其标准化降水指标(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值,并结合干旱站次比、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及ArcGIS中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a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年SPI在波动中呈降低的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131/10a,呈更加干旱趋势,且干旱增幅以21世纪最大;从季节SPI变化来看,春、夏、秋季干旱呈增重趋势,但冬季有所缓解。从干旱发生的范围和强度来看,宁夏回族自治区重旱发生范围略有扩大,而轻旱和中旱略有减小,强度微呈减弱趋势;四季中,总体呈现出冬季干旱强度略增,范围缩小,春季干旱范围扩大。强度增强,而夏秋干旱范围缩小。宁夏回族自治区存在季节连旱频发现象,持续时间长,尤其是春、夏、秋跨季节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年和季节SPI的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由北向南干旱的加重幅度逐渐增大,尤以南部山区对区域干旱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标(SPI) 干旱强度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时空变化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肖国举 张强 +2 位作者 李裕 张峰举 罗成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大滩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增温0.5~2.5℃与未增温比较,土壤层0~20、>20~40、>40~60cm土壤含水率分别减少0.2%~3.9%、0.4%... 为了研究冬季增温对土壤水分及盐碱化的影响,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大滩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增温0.5~2.5℃与未增温比较,土壤层0~20、>20~40、>40~60cm土壤含水率分别减少0.2%~3.9%、0.4%~1.4%、0.3%~0.6%;碱化度分别增加1.2%~4.4%、0.1%~0.4%、0.2%~0.6%;总碱度分别增加0.01~0.04、0.01~0.03、0.01~0.02cmol/kg;pH值分别增加0.1~1.0、0.1~0.5、0.1~0.6;全盐分别增加0.05~0.71、0.02~0.20、0.01~0.11g/kg。冬季增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增强了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盐碱化危害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壤水分 温度 土壤盐碱化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庆霞 宋乃平 +1 位作者 王磊 陈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5,共5页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探讨了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贮水量的年际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变化,春秋高,春末夏初达到谷值。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全年降雨分配和蒸发的平衡...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探讨了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贮水量的年际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变化,春秋高,春末夏初达到谷值。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全年降雨分配和蒸发的平衡过程,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在9.95%~21.6%之间。0—100cm层土壤贮水量与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贮水量与马铃薯产量相关关系最显著的时期为发棵期和结薯期,此时也是马铃薯生长耗水的高峰期,在此期间0—100cm土壤贮水量每增加10mm,产量平均可增加135~27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马铃薯连作 土壤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