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杞参益智方改善Aβ_(1-42)海马区注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效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梓强 陆韫青 +7 位作者 郑嘉妮 曹程 陈杨 仝佳祥 李璇 郭盛 段金廒 朱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评价杞参益智方对Aβ_(1-42)海马区注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初步探索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海马区注射b淀粉样蛋白(Aβ_(1-42))构建拟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给予杞参益智方水提取物。通过Morris水... 目的评价杞参益智方对Aβ_(1-42)海马区注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初步探索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海马区注射b淀粉样蛋白(Aβ_(1-42))构建拟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给予杞参益智方水提取物。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和Y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损伤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痴呆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和相关的抗氧化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杞参益智方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海马A1-42注射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抑制模型动物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抑制模型小鼠氧化应激并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与TNF-α的表达,上调抗氧化蛋白Nrf2与HO-1蛋白的表达并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论杞参益智方改善痴呆模型小鼠的效用可能与其调控中枢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且增加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参益智方 阿尔兹海默症 氧化应激 中枢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之“体”与诠释之“用”——试以“体用”范畴讨论中国阐释学传统
2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232,233,共11页
中国古代阐释学倾向于对文本本体与诠释实践的双向关注,这与侧重理解过程及阐释者立场的西方阐释学传统不同。这种双向关注可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说明,本体性的存在通过载道之文成为经典文本之“体”,其“用”则为理解、诠释... 中国古代阐释学倾向于对文本本体与诠释实践的双向关注,这与侧重理解过程及阐释者立场的西方阐释学传统不同。这种双向关注可借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范畴来说明,本体性的存在通过载道之文成为经典文本之“体”,其“用”则为理解、诠释、演绎、引用等文本意义的实现方式。以“《易》无达占”为代表的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导致诠释活动的多元性。“从变从义”是经典文本多元阐释的基础,《周易·系辞》提出的“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等,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般观念和方法论。“经同而传异”揭示了经典文本开放性与诠释多元性之间的互动,“《诗》无达诂”表现为“兴观群怨”“断章取义”、集句诗、集注等各种文本的诠释和使用。宋代以降,儒家与佛教的阐释观念相互渗透,禅宗“活参”观念与钟惺“诗为活物”说,呼应“生生之谓易”的古老命题,强调文本鲜活的生命力与诠释的自由灵活性,深化了“从变从义”的传统。经典作为生生不息的生命体,迫使诠释者不断产生新的意义。最终,中国古代阐释学在“体一用万”的逻辑下形成的独特体系,彰显着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经典文本 多元诠释 体用 生生之谓易 诗为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益智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SA-β-ga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安红梅 史云峰 +3 位作者 胡兵 史秀峰 许丽雯 顾明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衰老中药方剂地黄益智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SA-β-gal表达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法诱导大鼠衰老,地黄益智方中药治疗,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衰老标志产物SA-β-gal活性。结果:D-半乳糖作用后大鼠脑组织呈现SA-β-gal... 目的:探讨抗衰老中药方剂地黄益智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SA-β-gal表达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法诱导大鼠衰老,地黄益智方中药治疗,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衰老标志产物SA-β-gal活性。结果:D-半乳糖作用后大鼠脑组织呈现SA-β-gal阳性,地黄益智方能抑制衰老大鼠脑组织SA-β-gal活性。结论:地黄益智方可抑制衰老大鼠脑组织细胞衰老,提示地黄益智方可延缓脑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益智方 脑衰老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复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江平 吴航宇 李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益智复方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 半乳糖 0 .15 0g·kg-1,连续 4 5d可以造成痴呆模型。在注射半乳糖 5d后 ,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YZC至造模结束 ,再采用Y型迷宫测验及SOD... 目的 :研究益智复方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 半乳糖 0 .15 0g·kg-1,连续 4 5d可以造成痴呆模型。在注射半乳糖 5d后 ,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YZC至造模结束 ,再采用Y型迷宫测验及SOD、MDA检验试剂盒分别查看其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 :益智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痴呆小鼠Y型迷宫学习 记忆成绩 (所需的训练次数由模型组的 31.35± 8.97 17.12± 5 .5 7降低到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 19.67± 8.0 7 11.2 7± 6.65、14.0 0± 6.84 8.2 9± 5 .95和 11.4 1± 5 .99 6.2 4±4 .97) ;益智复方 0 .10 8g·kg-1和 0 .4 33g·kg-1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SOD活性 ,从 17.69± 3.14nU·mg-1pro升高到 2 6.94± 4 .4 6nU·mg-1pro和2 1.33± 3.63nU·mg-1pro ;而益智复方 0 .10 8g·kg-1、0 .2 17g·kg-1和 0 .4 33g·kg-1使小鼠大脑中丙二醛 (MDA)水平由 4 .0 8± 0 .88nmol·mg-1pro减少到 2 .82± 0 .75nmol·mg-1pro、 2 .10± 0 .4 2nmol·mg-1pro和 2 .35± 0 .39nmol·mg-1pro。结论 :益智复方具有较好的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这可能与其清除脑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益智复方 学习记忆 自由基 D-半乳糖 中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张景燕 张静爽 +5 位作者 曹子青 赵志炜 张旭 吴燕川 王玉兰 王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0,I000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救脑益智1号方组和3号方组,每组药物剂量分别为0.062...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方剂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生长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救脑益智1号方组和3号方组,每组药物剂量分别为0.0625 mg/m L、0.125 mg/m L、0.25 mg/m L、0.5 mg/m L和1 mg/m L,测定各组细胞的噻唑蓝(MTT)代谢率,选定0.125 mg/m L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救脑益智组MTT代谢率升高(P<0.05),细胞形态好,表现为细胞胞体饱满、贴壁良好、突起延长,IRS-1和CREB表达增加。结论复方中药救脑益智水提液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提高神经元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因子IRS-1和CREB表达,推测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复方中药 救脑益智方剂 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人遗制》隔扇门隔心图样数字化解读
6
作者 吴琛 周扬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72-380,共9页
目的保护传统图样的传承和发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门窗隔心图样中的逻辑规律,以期指导当代设计,丰富设计语言。方法首先对《梓人遗制》中记载的34式隔扇门隔心图样进行分析,按照骨架形式将隔扇门隔心图样分成“放射状”“十字状”“不规... 目的保护传统图样的传承和发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门窗隔心图样中的逻辑规律,以期指导当代设计,丰富设计语言。方法首先对《梓人遗制》中记载的34式隔扇门隔心图样进行分析,按照骨架形式将隔扇门隔心图样分成“放射状”“十字状”“不规则状”3种形式。其次,通过分析,抽离出《梓人遗制》隔扇门隔心图样的基因图样。基于形状文法的研究方法,推演基因图样,生成单元图样,并总结其生成规律。再次,基于参数化理论,通过控制坐标点参数,设置参数变量,推演单元图样,生成隔扇门隔心图样,并总结其生成规律。最后,通过数字化建构,进一步验证上述规律的可操作性。结果及结论解读《梓人遗制》隔扇门隔心图样的构图逻辑及文化内涵,为深入地继承和保护中国传统优秀图式图样提供方法和依据,并进一步指导当代设计,在现代设计中转译传统文化设计语汇,提高设计的效率及科学性,使其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现代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心 隔扇门 《梓人遗制》 形状文法 参数化 传统图样 图样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智移云物”背景下饲料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困境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丁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7-120,共4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饲料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保持竞争力,饲料企业必须寻求更高效、灵活的运营模式。而“大智移云物”的应用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为饲料企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饲料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保持竞争力,饲料企业必须寻求更高效、灵活的运营模式。而“大智移云物”的应用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为饲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能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而且能通过数据标准化分析,为饲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大智移云物”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入手,根据饲料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困境,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饲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智移云物” 饲料企业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建设困境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运六气理论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证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鑫 刘晓燕 +5 位作者 崔亚东 张文静 梁羽茜 裴枫 邰雪莉 黄雪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21,825,共5页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证治规律 叶桂 天人相应 时令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坚志》宋代民间女性求医叙事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4-77,共4页
《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女性的求医故事是中国古代女性就医情状的缩影。中国古代女性求医过程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严格社会环境规制中,古代女子很难正常就医。《夷坚志》... 《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女性的求医故事是中国古代女性就医情状的缩影。中国古代女性求医过程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严格社会环境规制中,古代女子很难正常就医。《夷坚志》中的相关记述,恰好呈现了复杂的民间信仰与医药治疗相结合的求医过程。其中,很多女性在求医过程中表现出了崇佛的倾向。同时,病人家属作为病人与医疗主体之间的媒介,他们的介入使宋代民间女性的信仰具有了某种导向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家庭中“家本位”文化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民间女性 求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法之法”:论王夫之诗法论的内涵与得失
10
作者 张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9,共11页
诗法论相当于创作论。相比于情景论,王夫之的诗法论是一个较少被学者关注的论题。王夫之反对律诗创作的定法与成法,称其为“非法之法”。在八股文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深度影响下,他否定制义学造成的“死法”;在格调派占据主导地位之时,否... 诗法论相当于创作论。相比于情景论,王夫之的诗法论是一个较少被学者关注的论题。王夫之反对律诗创作的定法与成法,称其为“非法之法”。在八股文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深度影响下,他否定制义学造成的“死法”;在格调派占据主导地位之时,否定格调派造成的“死律”。王夫之提倡“不法之法”及与之相关的“意脉”说、“一气”说、“一意”说,主张“以古诗作律”。从实践角度而言,王夫之的诗法论有符合诗歌创作规律、突破旧说的一面,也有标准过高、难以践行的一面。从思想基础来看,王夫之诗法论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拓宽了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法 “不法之法” 格调 意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复原理解论系统之重构——两种“以意逆志”理解实践和阐述的结合
11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0,共12页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 由于不满汉儒断章取义的解诗传统,朱熹不仅提出了“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四重维度的学诗法。在更高的理論层次上,这一学诗法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双层次“以意逆志”的复原理解论。第一层次是开展章句训诂,舍弃对文辞实指的穿凿释义,同时又进行摆脱理念说教的动态结构分析,其中特别强调通过“兴”去把握诗篇文本的空隙,从而复原诗之本义。第二层次是超文本层面的理解,即在把握诗篇结构、文本之意的基础上,反复熟读涵泳,以求感通圣人之志。这两种紧密关联的“以意逆志”理解活动,使文本理解的实与虚贯通条畅,且从基本文意的理解上升到超文本层次的精神升华。朱熹这个四维度、双层次的理解论,可谓将孟子“以意逆志”说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实乃集古代文学理解论体系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论 朱熹“ 以意逆志”说 讽诵与超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 《诗经》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Ⅱ号促进小鼠记忆保持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楚华 肖鹏 +1 位作者 欧阳效持 陈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比较分析复方中药益智Ⅱ号影响动物记忆保持的主要成分及其对D-半乳糖所致记忆障碍的作用.应用中药拆方方法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模型,分别给动物灌胃同等剂量的益智Ⅱ号、五味子和远志,观察小鼠步入潜伏期及记忆保持率的变化.结果显示... 比较分析复方中药益智Ⅱ号影响动物记忆保持的主要成分及其对D-半乳糖所致记忆障碍的作用.应用中药拆方方法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模型,分别给动物灌胃同等剂量的益智Ⅱ号、五味子和远志,观察小鼠步入潜伏期及记忆保持率的变化.结果显示:①益智Ⅱ号、五味子和远志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步入潜伏期(P<0 05或P<0 01),五味子药效较益智Ⅱ号和远志的为强;五味子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记忆保持率,延缓记忆的消退(P<0 05),而益智Ⅱ号和远志对动物的记忆保持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 05).②D-半乳糖显著降低动物的步入潜伏期和记忆保持率(P<0.05);而五味子却能对抗D-半乳糖所致的记忆障碍,明显延长动物的潜伏期和记忆保持率(P<0 05或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Ⅱ号 小鼠 五味子 D-半乳糖 潜伏期 记忆保持率 老年痴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松鹤 梁嵘 王召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9-1840,共2页
目的:探讨清末以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清末以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结果:清以前,诊舌色的内容包括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清代中晚期提出了舌质和舌苔的概念,从而使诊舌质颜色与舌苔颜色被区分... 目的:探讨清末以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收集清末以前古医籍中诊舌色的内容。结果:清以前,诊舌色的内容包括舌质颜色和舌苔颜色。清代中晚期提出了舌质和舌苔的概念,从而使诊舌质颜色与舌苔颜色被区分开来。结论:舌质与舌苔的区分,促进了舌诊理论与舌诊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史 舌诊 舌色 苔色 知医必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夜叉国》的佛经渊源及中外民族融合内蕴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立 胡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6-101,共6页
佛经故事中的夜叉,写出了儿子伴随人类父亲与夜叉母亲生活,有了爱美向善之心,逐渐向先进、强势文化靠拢的成长过程。蒲松龄笔下的海外"夜叉",是有等级关系的社会组织。他们能与中原来的徐郎聚处如家人,颇具人性人情。基于&qu... 佛经故事中的夜叉,写出了儿子伴随人类父亲与夜叉母亲生活,有了爱美向善之心,逐渐向先进、强势文化靠拢的成长过程。蒲松龄笔下的海外"夜叉",是有等级关系的社会组织。他们能与中原来的徐郎聚处如家人,颇具人性人情。基于"华夷之辨"观念看待海外"异类",蒲松龄也把南洋群岛土著居民"意识形态形象"化了,这也是蒲松龄不能完全超越的创作心理定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夜叉形象 佛经故事 中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学者论志意本质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永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中国古代的意志理论非常丰富,从志意概念、志意本质、志意关系、志意功能到志意的培养诸方面都有涉及。本研究着重讨论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意志本质的观点。
关键词 心之所之 心之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巨鼋母题渊源及生态美学意蕴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立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唐宋时代生态环境渐趋恶化,大鼋叙事偏重大鼋向救己恩人报恩;佛教果报思想影响大鼋化为人形报复。明清小说热衷表现勇士搏杀巨鼋;大鼋对捕杀者的报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站在水族立场上控诉捕杀罪行,让捕杀者感受被宰割的恐惧,注意表现巨... 唐宋时代生态环境渐趋恶化,大鼋叙事偏重大鼋向救己恩人报恩;佛教果报思想影响大鼋化为人形报复。明清小说热衷表现勇士搏杀巨鼋;大鼋对捕杀者的报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站在水族立场上控诉捕杀罪行,让捕杀者感受被宰割的恐惧,注意表现巨鼋威能。《聊斋志异》遭中巨鼋吃人,被人复仇,其捕钓方式、诱饵品种都直接来自宋人传闻;清人大鼋传说还进入到治河故事中,报恩成为对巨鼋能力的实用性期盼;食鼋者遭厄运的共同点是,或杀戮过多,或见死不救,因而咎在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大鼋 水兽传说 生态美学 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玛窦《舆图志》佚文考释及其他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运中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5,共9页
文章辑出明末江西人朱谋《异林》中征引的利玛窦《舆图志》12条佚文,并在与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对比后,对佚文的内容进行考释。利玛窦在江西编印、传播的世界地图志,对江西士人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利玛窦在江西还被当成... 文章辑出明末江西人朱谋《异林》中征引的利玛窦《舆图志》12条佚文,并在与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对比后,对佚文的内容进行考释。利玛窦在江西编印、传播的世界地图志,对江西士人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利玛窦在江西还被当成海外飞仙的传说在明末流传很广,这也使我们理解为何利玛窦的《舆图志》被当作志怪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图志》 《异林》 《职方外纪》 利玛窦 朱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与可能性对比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瑞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0,共7页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 《红楼梦》中秦可卿出丧的写作参照是《金瓶梅》中李瓶儿出丧。表现在相似的临终嘱托、棺木越规、僭越规矩等。而《聊斋志异》中金和尚出丧是前二者的过渡环节,即变繁琐为简练,变自然撷拾为理性归纳的中间环节。金和尚和秦可卿的相似之处是:都出身微贱;都生活在不合礼法的氛围中;二者都有异姓儿;作者对他们的丧事描写都采用了春秋笔法。曹雪芹笔下跟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贾母之丧。秦可卿是辈分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辈分最高的老祖宗,身份形成强烈对比;秦可卿之丧在贾府极盛时,奢华无限,贾母之丧在贾府败落时,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形成尖锐对比。从现存脂评找不到曹雪芹写过贾母之丧的痕迹,但没写过不等于没打算写。根据前八十回的蛛丝马迹推测,曹雪芹笔下可能出现这样的情节:贾母去世时,贾府大厦已倾,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棺木都成了问题。这时,刘姥姥登场,出钱葬贾母并用二进大观园时的贾母赠衣为其装殓。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这样的描写预埋了伏线:刘姥姥跟贾母有着非同寻常的“天上缘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者,二进荣国府因跟贾母投缘,变成贾母的贵客和“老亲戚”;贾母和刘姥姥的依依惜别,很像是贾府败落时刘姥姥葬贾母的伏笔。当年贾母惜老怜贫,刘姥姥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帮助贾母本人和她的家族。贾母能入土为安,跟秦可卿当年提醒凤姐安排祖茔有关。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和秦可卿之丧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合情合理的对比,就小说构思艺术而言,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可卿 贾母 《红楼梦》 《聊斋志异》 《金瓶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式“最M+H,没有之一” 被引量:8
19
作者 吉益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5,共11页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 "最M+H,没有之一"是一种新兴主观极量构式。该构式通过元语否定得以建构,旨在固化并凸显评价对象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极性等同关系。其主观极量义是构式框架、待嵌构件和依存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构性质来看,该构式是一种经过语形处理而生成的修辞构式,其修辞特质表现在建构机制、语义表达与具体运用等方面。网络语境、形式意味与文化涵义赋予该类构式以广泛流行的传播优势,能够满足网民的极端情绪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M+H 没有之一” 建构机制 语义表达 修辞特质 流行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大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先秦时期形成的服事制和“五方之民”思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尽管“华”与“夷”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两大群体存在换位和涵盖范围变化的情况,但追求“大一统”“因俗而治”“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却是历代王... 先秦时期形成的服事制和“五方之民”思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尽管“华”与“夷”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两大群体存在换位和涵盖范围变化的情况,但追求“大一统”“因俗而治”“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却是历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和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乃至中华文明的持续灿烂的深层次原因或许就深藏其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国家 国家治理 大一统 因俗而治 华夷之辨 用夏变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