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8 位作者
曾勇军
李木英
吴建富
朱昌兰
张美良
谭雪明
黄英金
贺浩华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9-626,共8页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和后期强源。阐述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内涵,从够苗期、生育前期叶片含氮率和叶色差、一次枝梗分化期大茎蘖数、衰老频度和抽穗后SPAD值下降幅度等方面,提出早蘖壮秆强源的相应群体指标;从移栽叶龄、密度、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实践证明,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早蘖壮秆强源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曾勇军
李木英
吴建富
朱昌兰
张美良
谭雪明
黄英金
贺浩华
李保同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9-626,共8页
基金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4)
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集成项目(超级稻专项)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1B0200101)
文摘
2006—2011年,对双季超级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和物质生产是双季超级稻高产的关键,与之相对应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前期早发、中期壮秆和后期强源。阐述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内涵,从够苗期、生育前期叶片含氮率和叶色差、一次枝梗分化期大茎蘖数、衰老频度和抽穗后SPAD值下降幅度等方面,提出早蘖壮秆强源的相应群体指标;从移栽叶龄、密度、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术指标。实践证明,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稳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
早蘖壮秆强源
高产
栽培技术
Keywords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zaonie
,
zhuanggan and qiangyua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季超级稻早蘖壮秆强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石庆华
潘晓华
曾勇军
李木英
吴建富
朱昌兰
张美良
谭雪明
黄英金
贺浩华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