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TC1+1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制剂工艺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汤淏 唐安福 +1 位作者 崔恩忠 王曙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6,共3页
ZTC 1+1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澄清剂,采用最新"1+1"澄清技术,大大加快了澄清过程。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温度、药液浓度、澄清剂用量及搅拌速度等较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澄清效果。文中对ZTC 1+1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制剂工艺... ZTC 1+1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澄清剂,采用最新"1+1"澄清技术,大大加快了澄清过程。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温度、药液浓度、澄清剂用量及搅拌速度等较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也直接影响澄清效果。文中对ZTC 1+1天然澄清剂在中药制剂工艺中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c1+1天然澄清剂 中药制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TC1+1-Ⅱ澄清剂用于芦笋老茎汁的澄清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丹 赵洪军 瞿伟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考察ZTC1+1-Ⅱ澄清剂用于芦笋老茎汁的澄清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澄清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澄清剂用量、澄清时间、水浴温度对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老茎汁的最佳澄清条件为,先加入澄清剂8%浓度的B组分,50℃水浴3 h,... 考察ZTC1+1-Ⅱ澄清剂用于芦笋老茎汁的澄清效果。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澄清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澄清剂用量、澄清时间、水浴温度对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老茎汁的最佳澄清条件为,先加入澄清剂8%浓度的B组分,50℃水浴3 h,再加入澄清剂4%浓度的A组分,50℃水浴3 h。ZTC1+1-Ⅱ澄清剂澄清工艺能有效保留芦笋老茎汁中的多糖、皂苷等成分,产品稳定性增强,实验步骤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ztcl+1-Ⅱ澄清剂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在巴西菇多糖提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德芳 高虹 +4 位作者 周明 杨德 关健 陈学玲 何建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0-1254,共5页
在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巴西菇多糖提纯工艺影响的过程中,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原液稀释倍数、澄清剂用量、澄清剂絮凝温度对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糖纯度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 在考察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巴西菇多糖提纯工艺影响的过程中,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原液稀释倍数、澄清剂用量、澄清剂絮凝温度对多糖损失率和蛋白脱除率的影响,进一步以多糖纯度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后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原液稀释倍数7.20,澄清剂用量7.44%,澄清剂絮凝温度57.23℃,此时,巴西菇多糖纯度为6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菇 多糖 II型ztc1+1天然澄清剂 脱蛋白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试验探究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安全性的影响
4
作者 肖传飞 张瑞莉 葛铭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连翘煎剂经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经过浓度梯度稀释后作用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细胞病变的观察和MTT法以确定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安全性的影响。结... 目的:探究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连翘煎剂经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处理,经过浓度梯度稀释后作用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细胞病变的观察和MTT法以确定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安全浓度范围比对照组扩大10倍,并且试验组的CEF生长状态较对照组和正常组更好。结论: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对连翘煎剂有良好的澄清效果,并能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ztc1+1天然澄清剂 连翘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TC1+1澄清剂在清咽复方水提液澄清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楚婷花 田密 +1 位作者 麻开香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8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清咽复方水提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澄清剂用量、药液浓度(生药量∶药液量)、絮凝温度分别对出膏率、绿原酸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澄清剂用量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最大,... [目的]研究清咽复方水提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澄清剂用量、药液浓度(生药量∶药液量)、絮凝温度分别对出膏率、绿原酸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澄清剂用量对综合指标的影响最大,药液浓度次之。最佳澄清工艺:在药液浓度(生药量∶药液量)为1∶6(g∶mL)时,加入8%B组分和4%A组分,水浴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出膏率为19.13%,绿原酸含量为592.81 mg/g,总皂苷含量为473.15 mg/g。[结论]ZTC1+1天然澄清剂对清咽复方水提液的澄清效果良好,且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咽复方水提液 ztc1+1天然澄清剂 澄清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及不同澄清剂对药品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刘震远 郝豪奇 +9 位作者 江思琪 白雪 陈乃振 姜明月 郭田甜 韩培 吴天琦 王常棋 张微 高延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提升药品品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将壳聚糖溶液添加量、澄清温度、搅拌速度、作用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澄清度值与五味子醇甲保留率的总评归一(OD)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 目的: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提升药品品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将壳聚糖溶液添加量、澄清温度、搅拌速度、作用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澄清度值与五味子醇甲保留率的总评归一(OD)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澄清工艺条件。取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下生产的3批药品进行验证试验,并与其他3种澄清方式(ZTC 1+1Ⅲ型澄清剂、101-澄清剂、明胶澄清剂)进行对比,明确其优化效果。结果:生脉饮最佳澄清工艺参数条件为壳聚糖溶液添加量4%、澄清温度59℃、搅拌速度240 r/min、作用时间25 min,OD值平均达0.748。所生产的生脉饮药液清澈、明亮,透光性强,药物品质明显优于其他3种澄清方式。结论:壳聚糖絮凝法优化生脉饮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可靠,参数精确、稳定。壳聚糖絮凝法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可提升药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澄清工艺 壳聚糖絮凝法 ztc 1+1Ⅲ型澄清剂 101-澄清剂 明胶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水溶性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黎明 徐玮 杜连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率为指标 ,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从脱多糖、脱脂胡芦巴豆粉中提取甾体皂苷的工艺条件 ,并且筛选了ZTC澄清剂对胡芦巴甾体皂苷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影响水提取的主次因素为 :提取次数 >提取... 以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率为指标 ,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从脱多糖、脱脂胡芦巴豆粉中提取甾体皂苷的工艺条件 ,并且筛选了ZTC澄清剂对胡芦巴甾体皂苷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影响水提取的主次因素为 :提取次数 >提取温度 >固液比 >提取时间 ;最佳水提取条件为 :固液比为 1:10 ,在 70℃下提取 3次 ,每次 12. 0min。得出胡芦巴种子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如下 :ZTC1+1澄清剂的加入次序是先加B组分再加入A组分 ;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 1 .0g/L和 0 . 5g/L ;加入组分A或B后在 80℃下作用 30min即可达到澄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皂苷 胡芦巴 水提取液 提取分离 薯蓣皂苷元 澄清剂 巴豆 固液比 豆粉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在银杏叶提取液中除杂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明 梁静华 +2 位作者 袁凤 吕宏再 何福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1426,共5页
本实验以黄酮醇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硅藻土、明胶、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活性炭六种澄清剂,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银杏叶提取液的澄清条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的最佳澄清条件为明胶做澄... 本实验以黄酮醇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硅藻土、明胶、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活性炭六种澄清剂,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银杏叶提取液的澄清条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的最佳澄清条件为明胶做澄清剂,每10 g生药加1%明胶溶液3 m L,浓缩液药比为6∶1(m L/g)、p H为5.5、温度为40℃。明胶作为银杏叶提取液的除杂澄清剂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硅藻土 明胶 101果汁澄清剂 ztc1+1天然澄清剂 活性炭絮凝澄清剂 银杏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口服液的提取与澄清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汝硕 郑美如 +5 位作者 张趁 戎畅 要纬玉 史万玉 杜西翠 王晓丹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0-95,共6页
试验旨在优化白头翁口服液的提取和澄清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白头翁口服液的水提与澄清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固定提取次数3次,以液料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水提工艺进行探索研究;以药液... 试验旨在优化白头翁口服液的提取和澄清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白头翁口服液的水提与澄清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固定提取次数3次,以液料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水提工艺进行探索研究;以药液浓度、澄清剂用量、絮凝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吸光度、盐酸小檗碱保留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澄清工艺进行探索研究,同时对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澄清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白头翁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为液料比10 mL/g、浸泡时间30 min、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时间70 min。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浓度1∶7 g/mL,ZTC1+1天然澄清剂用量6%A、3%B,絮凝温度60℃。絮凝澄清工艺除杂后盐酸小檗碱平均保留率为70.89%,而醇沉澄清工艺的盐酸小檗碱平均保留率仅56.72%,且不同批次絮凝澄清制备口服液测定的含量保留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值<1.00%(n=3)。研究表明,试验优化的提取澄清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口服液 提取工艺 澄清工艺 ztc1+1天然澄清剂 盐酸小檗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