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枣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四种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1
作者 邢炎华 杨长花 +1 位作者 黄壮壮 彭修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4-148,155,共6页
建立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120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 建立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120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对HPLC特征图谱进行聚类、PCA、PLS-DA分析,同时测定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10批广枣的HPLC特征图谱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82~0.999。聚类结果将10批广枣分为3类:S3、S6、S10聚为一类,S2、S4、S5、S7、S8、S9聚为一类,S1单独聚为一类。PCA和PLSDA分析结果均表明金丝桃苷、山奈酚、柚皮素可以作为不同批次质量评价的潜在物质。10批广枣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90,加样回收率在98.32%~1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3%~3.01%。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的含量测定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广枣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 HPLC 特征图谱 黄酮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与酸枣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鹏飞 尉东峰 +3 位作者 刘亚令 宋美玲 张茹 雍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 SSR 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 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 SSR 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 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984,期望杂合度(He)为0.837;17份酸枣样品扩增后共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为3.273~11.840,平均为7.39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105,期望杂合度(He)为0.843;枣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枣;GenAlEx分析得出,枣和酸枣居群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5,居群种间基因流(Nm)平均值为4.295,说明居群间基因交流比较频繁。NTSYSpc 聚类分析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将枣和酸枣划分为枣类、酸枣类和过渡类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环境下酸枣叶的形态解剖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康东东 韩利慧 +2 位作者 马鹏飞 魏学智 毕润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5-139,I0027,共6页
The leaf anatomic structure of %Zizyphus jujuba% var. %spinosa% from seashore to western arid area (near 37° N latitud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both a light microscope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leaf anatomic structure of %Zizyphus jujuba% var. %spinosa% from seashore to western arid area (near 37° N latitud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both a light microscope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rovenances shared the following common featur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omata was generally uniform on the abaxial surface, and the type of stomatal apparatus was mainly anomocytic. The upper epidermis was formed by one layer of cells with tight, regular arrangement, and the lower epidermis was also formed by one layer of cells, and the type of anticlinal cell wall on both the upper and on the lower epidermis was straight. In the contras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anatom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provenances. With the decrease of water content in the habitats, (1) the stomatas became smaller gradually, and the density of stomata increase gradually; (2) the cells of both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epidermis became smaller gradually; (3) thickness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uticle, as well as the thickness of leaf, increased gradually; (4) bifacial leaf changed to isobilateral leaf; (5) the proportion of palisade tissue increased gradually, whereas the spongy tissue decreased; (6) diameter of midrib vessels and of midrib vascular bundles increased gradually; (7) the epidermis ornament changed in an order of smoothness, strip, reticulation, and mountain-like that represented the lea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xerophyt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of the drought resistance delicacy was thickness of upper cuticle>density of stomata in proximal surface, size of stomata in proximal surface (length/width), thickness of lower cuticle, thickness of palisade, and thickness of spongy>average length of stomata, average length/width of upper epidermis cells, thickness of leaf, value of CTR, thickness of upper epiderm cell, thickness of lower epidermic cell, layers of palisade>diameter of midrib vascular bundle, average width of stomata, the area of stomata in proximal surface, average length of lower epidermis cells, and average length/width of lower epidermis cells>average length/width of palisade tissue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叶结构 生态环境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颖 郭盛 +4 位作者 朱邵晴 徐璐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6-303,共8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所有样品均富含核苷类、游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芦丁,其中核苷类成分以磷酸化产物如胞苷-5'-单磷酸、腺苷-5'-单磷酸、鸟苷-5'-单磷酸含量相对较高,游离氨基酸类成分以脯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相对较高;且所有干燥加工后样品其上述成分含量均总体高于新鲜样品。依据各样品中所测定成分的含量,采用TOPSIS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样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自然晒干样品和4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优,而新鲜样品及7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差。以上研究结果为酸枣叶产地干燥加工过程适宜干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叶类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 干燥加工 核苷类 氨基酸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干旱梯度下的酸枣表型变异 被引量:19
5
作者 邓荣华 高瑞如 +3 位作者 刘后鑫 赵亚锦 朱广龙 魏学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54-2961,共8页
表型变异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酸枣植物从中国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均有分布,其表型性状的变异可能解释其对自然干旱梯度的适应机制。为验证这一假说,以烟台、石家庄、银川、吐鲁番4个自然干旱梯度生境中生长的酸枣三年生植株... 表型变异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酸枣植物从中国东部沿海到内陆腹地均有分布,其表型性状的变异可能解释其对自然干旱梯度的适应机制。为验证这一假说,以烟台、石家庄、银川、吐鲁番4个自然干旱梯度生境中生长的酸枣三年生植株的12个表型性状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对酸枣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烟台到银川,叶面积、叶长、叶周长和叶柄长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而比叶面积呈增大的趋势;(2)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二次枝的长度、二次枝的基部粗、二次枝的枣吊数、茎比密度和茎水分含量均呈减小趋势,并且种子重和种子短轴长也均呈减小的趋势;(3)对沿干旱梯度分布的4个酸枣种群而言,叶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33.70%)>枝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32.41%)>种子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9.07%),并且酸枣性状间存在很强的协变。结果表明酸枣的地上部分形态性状沿干旱梯度表现出很强的变异,推测在未来的气候变化下,酸枣将通过这种表型变异的有效组合来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表型变异 自然干旱梯度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车勇 郑冰清 +1 位作者 滕勇荣 张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88,共3页
目的研究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酸枣叶醇提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再经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所得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经化学和波谱分析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有芦丁(1)、槲皮素-3-O-α-L-(鼠李糖... 目的研究酸枣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酸枣叶醇提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再经柱层析进一步分离,所得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经化学和波谱分析鉴定了5个,黄酮类成分有芦丁(1)、槲皮素-3-O-α-L-(鼠李糖)(1→6)β-D-半乳糖(2);五环三萜类成分有lupeol(4)、zizyberanalic acid(6)、epiceanothic acid(7)。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 化学成分 三萜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果三萜皂苷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延芳 梁宗锁 +2 位作者 刘政 黄静 闫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2,共4页
对纯化的酸枣果三萜皂苷进行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实验所用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炭疽杆菌的MIC可达0.078mg/mL。MBC值范围为0.180~0.712mg/mL... 对纯化的酸枣果三萜皂苷进行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具有广谱抗菌效果,对实验所用的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炭疽杆菌的MIC可达0.078mg/mL。MBC值范围为0.180~0.712mg/mL,尤其对绿脓假单胞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法、降低能量、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抑制β-胡萝卜素漂白等体外抗氧化反应来研究其抗氧化性能,并以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作对照,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因此,酸枣果可作为食品、化妆品和药品行业的天然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三萜皂苷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迎进 于蕾 +2 位作者 闫军 何玥 张海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四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对酸枣叶总... 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酸枣叶中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四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对酸枣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酸枣叶总黄酮的适宜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42.00∶1(mL∶g)、乙醇体积分数60.10%、超声功率240.00 W、超声提取时间36.50 min。总黄酮得率实测值为5.382%,与预测值5.407%相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 总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秋季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的贮藏、分配及再利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登超 姜远茂 +4 位作者 彭福田 何乃波 张序 隋静 侯立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0,86,共5页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花)中可检测到15N。休眠期15N主要贮藏于地上部多年生器官,包括处理枝条和附近多年生器官。与休眠期相比,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条的Ndff%显著下降,新生营养枝和多年生枝分别下降了59.13%和69.05%。贮藏15N再分配到新生器官,主要用于叶片和枣吊的生长,分配势随新生器官生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枣吊>叶片>花)。与新生营养枝处理不同,多年生枝处理的地上部枝干中贮藏15N向新生器官及枝干运输同时向下分配运输用于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15N-尿素 贮藏 分配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叶片结构可塑性对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朱广龙 魏学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78-6187,共10页
叶片是植物体暴露于环境中面积最大的器官,其最易感知环境变化而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为探究植株叶片结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机理,研究以生长在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为试验材料,应用... 叶片是植物体暴露于环境中面积最大的器官,其最易感知环境变化而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为探究植株叶片结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机理,研究以生长在烟台-石家庄-宁夏-新疆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形成的自然梯度干旱环境中的酸枣为试验材料,应用植物显微技术研究酸枣叶片的结构的可塑性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酸枣叶表皮着生有表皮毛,表皮细胞外覆有角质层与蜡质。叶肉为全栅型,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叶肉中有晶体及大量的分泌细胞。从烟台至新疆随生境梯度干旱加剧,酸枣叶片叶面积逐渐变小,叶片厚度依次增加,叶表皮角质层加厚,且上角质层厚度大于下角质层厚度;叶片上下表皮细胞长径及短径先增后降,栅栏组织总厚度和密度依次增大、层数减少,各层栅栏组织细胞的长径逐渐增加。叶脉薄壁细胞相对厚度逐渐减小,导管管径增大,晶体(草酸钙晶体)数增多。在梯度干旱环境中酸枣植株通过减小叶面积、提高栅栏组织密度、增加叶片及角质层厚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通过增大导管管径提高水分利用率;通过增加晶体数量提高叶片机械性能,改变细胞的渗透势、提高吸水和保水能力。上述叶片结构的变化是酸枣植株长期对不同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特征。由此可知,叶片形态结构中叶面积、叶片厚度、角质层及叶肉组织(栅栏组织)随环境变化的可塑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叶片可塑性 梯度干旱 生境 适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静 魏学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9-555,共7页
酸枣(Ziziphus jujubavar.spinosa)分布广、适应性强、极耐旱,是研究植物响应干旱气候的优良试验材料。通过覆膜技术控制酸枣根系附近土壤水分含量,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酸枣叶片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等生... 酸枣(Ziziphus jujubavar.spinosa)分布广、适应性强、极耐旱,是研究植物响应干旱气候的优良试验材料。通过覆膜技术控制酸枣根系附近土壤水分含量,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酸枣叶片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探明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处理组酸枣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与绝对含水量均降低,但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自然饱和亏呈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较对照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处理组酸枣叶片较对照组组织水势和渗透势减小(p<0.05),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吸水能力提高;处理组酸枣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含量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深,均表现为低于对照且逐渐减少(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电导率随之增大,MDA含量也随之升高,质膜受到损伤;处理组酸枣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29、1.5倍。结果表明,酸枣叶片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具有积极的生理响应方式,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土壤水分 水分生理 膜稳定性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活性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秀红 黎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555-11557,11690,共4页
对酸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等进行分析,并对其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酸枣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ex H.F.Chou)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花蜜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5-58,共4页
酸枣的花蜜腺环绕在子房基部的周围,属花盘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花托维管束末端终止于泌蜜组织基部。分泌表皮外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蜜腺下方薄壁组织中分布有大的粘液腔和含单宁细胞,据组化测验,粘液腔中含有大量的多... 酸枣的花蜜腺环绕在子房基部的周围,属花盘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花托维管束末端终止于泌蜜组织基部。分泌表皮外覆盖有较厚的角质层。蜜腺下方薄壁组织中分布有大的粘液腔和含单宁细胞,据组化测验,粘液腔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物质,可能与原蜜汁的来源有关。在花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花盘有其自身的原始细胞,但蜜腺是由花盘表层细胞分化而来。原蜜汁来源于维管束末端韧皮部,经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分泌到气孔下腔,最后通过张开的气孔泌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花蜜腺 解剖学 鼠李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酸枣核壳活性炭工艺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严磊 高永霞 +3 位作者 刘妍如 宋忠兴 唐志书 王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对以酸枣核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开展了工艺及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因素:氯化锌浓度(A)、浸渍时间(B)、微波功率(C)、辐照时间(D)对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对以酸枣核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开展了工艺及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因素:氯化锌浓度(A)、浸渍时间(B)、微波功率(C)、辐照时间(D)对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照氯化锌法制备酸枣核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1C3D2,即氯化锌浓度50%,浸渍时间14 h,微波功率700 W,辐射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酸枣核壳活性炭的得率为60%,碘吸附值与亚甲基蓝脱色力分别为933.24 mg/g和111.92 m L/g;不同处理量的梯度试验表明,该工艺具备大规模处理酸枣核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微波辐照 氯化锌法 酸枣核壳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自由态和结合态多酚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汉卿 刘丰铭 +3 位作者 单树花 鲁洋 张晓莉 李卓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16-122,共7页
为研究酸枣肉、酸枣仁、酸枣叶中自由态和结合态多酚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HASMC)表型的转化作用,将酸枣肉、酸枣仁、酸枣叶粉碎后,采用乙醇-酸碱消化法提取多酚;并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多酚质量浓度,... 为研究酸枣肉、酸枣仁、酸枣叶中自由态和结合态多酚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HASMC)表型的转化作用,将酸枣肉、酸枣仁、酸枣叶粉碎后,采用乙醇-酸碱消化法提取多酚;并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多酚质量浓度,对酸枣肉、酸枣仁、酸枣叶中自由态和结合态多酚质量浓度进行比较评价;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染色法观察酸枣多酚干预对HASMC表型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自由态多酚中,酸枣叶自由态多酚(Ziziphus jujuba leaves free polyphenol-ethyl alcohol,ZSLFP-E)得率最高,结合态多酚中酸消化法提取的酸枣叶结合态多酚(Ziziphus jujuba leaves bound polyphenol-2-ethyl alcohol,ZSLBP-2-E)得率最高;ZSLFP-E和酸消化法提取的酸枣仁结合态多酚(Ziziphus jujuba seeds bound polyphenol-2-ethyl alcohol,ZSSBP-2-E)可以明显促进HASMC的形态由合成型(峰谷状)向收缩型(梭形)转变,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因此,ZSLFP-E和ZSSBP-2-E可以有效促进HASMC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多酚 提取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树龄、株型的酸枣实生苗抗寒性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龙 唐燕 王新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以河南、山西、陕西、辽宁省不同种源酸枣种子播种得到的一年生实生苗和新疆本地种源不同树龄(一年生、二年生)、不同株型(直立枝弯曲型、直立枝开叉型、丛生型)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和冬季自然降温条件下酸枣实生苗... 以河南、山西、陕西、辽宁省不同种源酸枣种子播种得到的一年生实生苗和新疆本地种源不同树龄(一年生、二年生)、不同株型(直立枝弯曲型、直立枝开叉型、丛生型)酸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和冬季自然降温条件下酸枣实生苗离体枝条的电导率,计算得到各处理的枝条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结合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了酸枣实生苗枝条细胞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以此作为衡量酸枣抗寒性能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酸枣实生苗枝条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温度与枝条电解质相对外渗率之间的关系呈现"S"型曲线变化;不同外地种源酸枣一年生实生苗抗寒性的高低排序依次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陕西省,本地种源酸枣实生苗不同树龄抗寒性的高低排序依次为二年生、一年生,本地种源酸枣实生苗不同株型抗寒性的高低排序依次为直立枝弯曲型、直立枝开叉型、丛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实生苗 抗寒性 半致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酸枣果肉几种有机酸含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世鹏 曹娟云 陈宗礼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114-117,共4页
以6种酸枣果肉为材料,采用滴定法测定总酸和Vc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比较不同种质酸枣果肉的几种有机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酸枣果肉中总酸、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酸枣果肉的Vc、齐墩果酸... 以6种酸枣果肉为材料,采用滴定法测定总酸和Vc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比较不同种质酸枣果肉的几种有机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6种酸枣果肉中总酸、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有显著差异,酸枣果肉的Vc、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很高,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果肉 总酸 VC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药用植物——酸枣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爱平 张广宇 +2 位作者 王晓江 李生俊 师东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本文报道了酸枣的分布生境、生长开花、繁殖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引种栽培试验的初步结果。探讨了人工扩大栽培的可能性 。
关键词 酸枣 药用植物 生物学特性 繁殖 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紫穗槐和酸枣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咏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0-1132,共3页
对不同坡位种植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酸枣(Ziziphus jujub var.spinosa)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坡位紫穗槐的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下坡位和平地;上坡位酸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略低于下坡位和平地。紫穗槐不同坡位之... 对不同坡位种植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酸枣(Ziziphus jujub var.spinosa)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坡位紫穗槐的净光合速率值显著高于下坡位和平地;上坡位酸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略低于下坡位和平地。紫穗槐不同坡位之间的蒸腾速率差异显著(P<0.05),上坡位显著高于下坡位和平地;酸枣的蒸腾速率峰值,上坡位、下坡位、平地均出现在上午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酸枣 坡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蜜源植物花蜜腺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33-536,共4页
荠、酸枣、老瓜头和宁夏枸杞4种植物花蜜腺形态结构各异。荠具4枚颗粒状花托蜜腺;酸枣蜜腺位于花盘表面;老瓜头的花蜜腺位于5个花丝凹糟中,形成蜜腺分泌毛;宁夏枸杞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4种花蜜腺都属结构蜜腺。它们发育早期均... 荠、酸枣、老瓜头和宁夏枸杞4种植物花蜜腺形态结构各异。荠具4枚颗粒状花托蜜腺;酸枣蜜腺位于花盘表面;老瓜头的花蜜腺位于5个花丝凹糟中,形成蜜腺分泌毛;宁夏枸杞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4种花蜜腺都属结构蜜腺。它们发育早期均无特殊的原始细胞,都是由花器官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分化形成蜜腺原基,进一步发育成蜜腺。在泌蜜前后,4种蜜腺组织细胞的液泡化程度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荠和宁夏枸杞花蜜腺中多糖物质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老瓜头 枸杞 花蜜腺 密源植物 比较解剖学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