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枣、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智慧 周俊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3,共4页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 对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K、Ca、Fe、Zn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矿质元素对枣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枣树施肥和品质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期间果实内4种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K>Ca>Fe>Zn;K在整个枣果的发育过程中维持较高水平,在开花坐果期含量最高,之后缓慢下降;Ca、Fe、Zn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较高,随果实发育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临猗梨枣 果实 生长发育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小枣木质素合成基因Zj4CL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裴艳梅 王金鑫 彭建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7-152,161,共7页
为研究无核小枣果实无核形成机理,应用RT-PCR扩增技术首次从无核小枣果实中克隆得到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基因,该序列长度1819 bp,包含177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91个氨基酸,命名为Zj4CL(登陆号K... 为研究无核小枣果实无核形成机理,应用RT-PCR扩增技术首次从无核小枣果实中克隆得到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4-Coumarate:Coenzyme A Ligase)基因,该序列长度1819 bp,包含177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91个氨基酸,命名为Zj4CL(登陆号KP279930)。Zj4CL与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组含有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表明,Zj4CL包含4CL基因家族的Box I和Box II保守区。进化树分析显示,Zj4CL与苹果(XP_008362825)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无核小枣在花后30 d左右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到花后40 d以后表达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小枣 木质素 4CL基因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游离单糖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彭艳芳 刘孟军 +2 位作者 赵仁邦 李振侠 刘晓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HPLC方法和碘量法对冬枣和金丝小枣果实中游离单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中的游离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在枣果发育的各个阶段均以果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采用HPLC方法和碘量法对冬枣和金丝小枣果实中游离单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中的游离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在枣果发育的各个阶段均以果糖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含量很低;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在枣果发育前期逐渐增加,临近白熟期达最高值,随果实着色成熟又有所下降;枣果游离单糖中的酮糖只有果糖,醛糖主要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各约占50%,另有少量的鼠李糖和阿拉伯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金丝小枣 游离单糖 动态变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小枣和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低聚糖和多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艳芳 李洁 +2 位作者 赵仁邦 刘晓光 刘孟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6-850,共5页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 对冬枣和金丝小枣的花和不同生育阶段果实中低聚糖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低聚糖出现的时期和种类及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2个品种的花和幼果中未检出低聚糖;金丝小枣在果实白熟期检测到大量的二糖(蔗糖)并随果实进一步成熟含量持续上升;冬枣则在白熟期前3周即可检测到大量的二糖,并随着枣果的成熟出现了三糖和四糖。多糖含量随枣果发育逐渐增加,其中金丝小枣的多糖在白熟期以前变化平稳,之后呈近直线上升趋势;冬枣的多糖则在整个枣果生育期中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和含量也均随枣果发育呈递增趋势,在枣果半红期以前只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中以果糖含量最高;半红期后又检测出了甘露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但含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金丝小枣 低聚糖 多糖 动态变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不同品种和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洁 姚宝花 +1 位作者 宋宇琴 李六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40,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同的枣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特征及其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枣果实糖积累理论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枣品种壶瓶枣、婆婆枣、婆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不...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同的枣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特征及其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枣果实糖积累理论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枣品种壶瓶枣、婆婆枣、婆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果肩与果顶部位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3个枣品种果肩部位糖积累均早于果顶,且果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果顶(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壶瓶枣果实最早开始积累蔗糖,成熟时其含量为果糖和葡萄糖的3~4倍;其次是婆婆枣,其糖积累模式与壶瓶枣相似;婆枣果实糖积累发生最晚,其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远高于蔗糖。成熟时婆婆枣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壶瓶枣和婆枣(P<0.01)。2)整个果实发育阶段,3个枣品种果实淀粉含量均较低(最高值为6.78 mg·g^(-1)FW),且果肩部位淀粉含量均低于果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其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3)3个品种果肩与果顶部位蔗糖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在整个阶段,酸性转化酶(AI)活性始终高于中性转化酶(NI),果实发育前期较高活性的转化酶促进了蔗糖的分解;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与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均相符;婆婆枣和壶瓶枣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SSs)活性分别极显著和显著的高于婆枣,3个品种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SSd)活性均较低,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壶瓶枣和婆婆枣为典型的蔗糖积累型果实,婆枣为己糖积累型果实;SPS是调控婆婆枣同时也是影响3个枣品种果实蔗糖积累的共同关键酶,可能也是引起不同枣品种果实糖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枣果实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合成方向为主,壶瓶枣果实糖积累受蔗糖代谢相关酶的综合调控,婆枣果实糖积累还受SSd调控。淀粉酶在3个品种枣果实淀粉积累过程中起着主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瓶枣 婆枣 婆婆枣 果实 糖含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与酸枣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鹏飞 尉东峰 +3 位作者 刘亚令 宋美玲 张茹 雍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 SSR 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 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 SSR 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 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984,期望杂合度(He)为0.837;17份酸枣样品扩增后共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为3.273~11.840,平均为7.39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105,期望杂合度(He)为0.843;枣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枣;GenAlEx分析得出,枣和酸枣居群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5,居群种间基因流(Nm)平均值为4.295,说明居群间基因交流比较频繁。NTSYSpc 聚类分析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将枣和酸枣划分为枣类、酸枣类和过渡类3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小枣果核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彦丽 温陟良 +2 位作者 吕瑞江 段玉春 智福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110-112,共3页
以无核小枣和金丝小枣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枣果核核层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核发育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果核发育的前期,果核发育的中期,果核发育的后期。在果核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无核小枣相对于金丝小枣其核层细胞的分裂... 以无核小枣和金丝小枣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枣果核核层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核发育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即果核发育的前期,果核发育的中期,果核发育的后期。在果核发育的前期和中期无核小枣相对于金丝小枣其核层细胞的分裂速度慢,停止分裂的时间早,且酚类物质的积累少。果核发育的后期,无核小枣核层细胞的木质化程度低,且只是局部木质化。基于以上差异形成了无核小枣的果核较薄软且可食这一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小枣 果核 发育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枣秋季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的贮藏、分配及再利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登超 姜远茂 +4 位作者 彭福田 何乃波 张序 隋静 侯立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0,86,共5页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花)中可检测到15N。休眠期15N主要贮藏于地上部多年生器官,包括处理枝条和附近多年生器官。与休眠期相比,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条的Ndff%显著下降,新生营养枝和多年生枝分别下降了59.13%和69.05%。贮藏15N再分配到新生器官,主要用于叶片和枣吊的生长,分配势随新生器官生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枣吊>叶片>花)。与新生营养枝处理不同,多年生枝处理的地上部枝干中贮藏15N向新生器官及枝干运输同时向下分配运输用于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15N-尿素 贮藏 分配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在枣和酸枣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娜 刘孟军 秦子禹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增殖中的玻璃化现象,并能提高组培苗在生根培养中的生根条数和根长度;1.0、1.5g/L的聚乙烯醇可使酸枣和冬枣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发生时期提前,并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和发生量、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因此,聚乙烯醇在冬枣和酸枣的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酸枣 聚乙烯醇 组培苗玻璃化 生根培养 叶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冬枣和酸枣组培苗诱变效率的几种途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娜 刘孟军 +1 位作者 秦子禹 代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丛芽和茎段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了预培养、暗培养、二甲基亚砜和活性炭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诱变处理的组培苗丛芽和茎段进行4d的预培养、15d的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1 5g/L... 以冬枣和酸枣组培苗丛芽和茎段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研究了预培养、暗培养、二甲基亚砜和活性炭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诱变处理的组培苗丛芽和茎段进行4d的预培养、15d的暗培养,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1 5g/L的活性炭或1 0%二甲基亚砜均可有效提高诱变频率,茎段诱变率最高达26 67%,丛芽诱变率最高达36 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酸枣 秋水仙素 诱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与几种木本植物茎插穗生根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均宝 刘玉军 裴保华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生长素类物质(NAA,IBA,IAA)处理Ⅰ-69杨、香椿和枣的嫩枝插穗,可诱导乙烯释放;KT,ABA,GA_3处理则不能。生长素类物质处理插穗促进不定根形成,与诱导乙烯释放有关。在研究乙烯和乙烯利处理Ⅰ-69杨硬枝插穗对不定根形成作用中知得,低浓度... 生长素类物质(NAA,IBA,IAA)处理Ⅰ-69杨、香椿和枣的嫩枝插穗,可诱导乙烯释放;KT,ABA,GA_3处理则不能。生长素类物质处理插穗促进不定根形成,与诱导乙烯释放有关。在研究乙烯和乙烯利处理Ⅰ-69杨硬枝插穗对不定根形成作用中知得,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所以,不论是生长素类物质,还是乙烯或乙烯利,对不定根形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都与乙烯生成有关,是生长素与乙烯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生根 木本 乙烯 茎插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小枣与金丝小枣授粉受精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月 王金鑫 +2 位作者 裴艳梅 康小花 彭建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揭示枣果实胚败育和无核机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胚败育严重的‘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都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其过程基本一致,在相同... 为揭示枣果实胚败育和无核机理,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胚败育严重的‘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都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其过程基本一致,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无核小枣72号’的胚乳核形成及解体稍晚于‘金丝小枣11号’。‘无核小枣72号’和‘金丝小枣11号’受精的胚珠由于胚乳核和幼胚(球形胚)的早期退化导致败育,从而产生无仁果实。授粉受精对枣核的发育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小枣 无核小枣 授粉受精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基因组大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慧 黄建 +1 位作者 佟岩 李新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4个酸枣类型、9个枣品种的新鲜幼嫩叶片为材料,以Otto为解离液,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cv.Nipponbare)为外标,测定其基因组大小(2C值),比较枣和酸枣的2C值差异。结果表明,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60.70±4....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以4个酸枣类型、9个枣品种的新鲜幼嫩叶片为材料,以Otto为解离液,日本晴(Oryza sativa ssp.japonicacv.Nipponbare)为外标,测定其基因组大小(2C值),比较枣和酸枣的2C值差异。结果表明,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60.70±4.73)Mb,小于酸枣的基因组(388.20±8.32 Mb);枣品种间基因组大小无显著差异,酸枣类型间差异显著,说明酸枣具有更高的基因组变异,且酸枣到枣的进化中可能伴随着基因组的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杀菌剂防治枣缩果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宏伟 宋小菊 +4 位作者 刘俊磊 孙晓薇 周琳 孙文奇 荆自忠 《河南林业科技》 1999年第3期9-11,共3页
12 种杀菌剂田间防治枣缩果病试验结果表明:85 % 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为首选药剂,喷药防治区病果率为163 % ;其次可选用大生 M - 45 、退菌特+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植保膜+代森锰锌、杜邦福星,喷药防治区病果率分... 12 种杀菌剂田间防治枣缩果病试验结果表明:85 % 枣病克星可湿性粉剂为首选药剂,喷药防治区病果率为163 % ;其次可选用大生 M - 45 、退菌特+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植保膜+代森锰锌、杜邦福星,喷药防治区病果率分别为363 % 、338 % 、375 % 、45 % 、575 % ;代森锰锌、氯乳铜、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 多菌灵、枣缩果宁2 号、波尔多液则对枣缩果病防效较差或基本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枣缩果病 防治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