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2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nalysis on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s of Jade Jue Unearthed 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1
作者 Ting Fang Jifu Liu Mingxing Yang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Jade ware Jue is one of the most fashionable ornamen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Han Dynasty.In this study,the remnants of jade ware Jue,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group have been tested and analy... Jade ware Jue is one of the most fashionable ornamen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Han Dynasty.In this study,the remnants of jade ware Jue,from Lijiashan ancient tomb group have been test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The samples through a light etch surface showing glass luster and those with a severe etch surface showing earthen luster.With the aid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ay Fluorescence)test and X-ray diffraction(XRD)dete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remolite is not the main mineral of the sample.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tested samples with light erosion are antigorite and talc,although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amples with severe erosion are calcite containing calcium carbonate barium.Furthermore,the research on jade ware Jue in Yunnan culture has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ou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jade objects from Yunnan culture and the variety of jade material located in the Yunnan Province.It also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tra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burial hierarchy laws.At the same time,th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the tested samples manifested a residual trace of“string”at the perforation,which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restoring the wearing of jade ware Jue from the tombs of the ancient Yunnan State and the handicraft skills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 culture jade Jue corroded ancient jade XRD erosion mechanism yunna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类型对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的影响
2
作者 黄新会 陈奇伯 于福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目的]分析林外降雨特征,探究林外降雨类型,阐明降雨类型对生态公益型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分配的影响,为森林生态水文研究和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相距6 km的两林龄桉树人工林的... [目的]分析林外降雨特征,探究林外降雨类型,阐明降雨类型对生态公益型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分配的影响,为森林生态水文研究和科学评价桉树人工林生态水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相距6 km的两林龄桉树人工林的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流,发现降雨类型对降雨分配有显著影响。[结果](1)研究期两林龄林分降雨总量及分配情况相似,均为穿透雨最多(56%~58%),其次为林冠截留(41%~44%),树干流最少(0.4%~0.8%)。林外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分钟雨强(I_(30))与次降雨分配相关性最强,平均相关系数超0.68。(2)采用聚类方法林外降雨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降雨,分别代表中雨、大雨、暴雨和小雨,林外同类降雨在两种林龄间无显著差异(Ⅳ型除外)。(3)4种降雨类型中,暴雨的滞后效应和林冠截留率最低,中雨和大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小雨的树干流量/率、穿透雨量/率及林冠截留量最低,而大雨和暴雨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中雨更易在两林龄间产生降雨分配差异。[结论]滇中桉树人工林降雨分配在部分降雨类型间产生差异,与降雨分配特征指标有关;而林龄只对中雨的降雨分配施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降雨类型 降雨分配 滇中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划评估
3
作者 范立张 解明恩 +2 位作者 杨晓鹏 杨鹏武 肖瑞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4,共9页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太阳总辐射呈中部多,西南部次之,东部及西北部少的分布特征。云南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05~1800 kWh/m^(2)之间,除滇西北边缘地区外,大致呈西高东低型分布。云南太阳能资源总体可分为5个等级,滇中地区拥有云南最好的太阳能资源量,滇西南是云南太阳能资源的次高值区。云南全省年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577.28×10^(12) kWh,太阳能资源储量总体富裕。云南大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照 太阳辐射 ARCGIS 时空分布 区划评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核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4
作者 杨璇玺 宁德鲁 +5 位作者 王高升 吴涛 潘莉 肖良俊 刘娇 马婷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研究云南主产区核桃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核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在云南核桃主产区的8个州市选择57个典型的核桃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并对养分状况进行分... 研究云南主产区核桃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核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在云南核桃主产区的8个州市选择57个典型的核桃园,采集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并对养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云南省核桃主产区有91.2%的土壤分布在酸(pH 4.5~5.5)和微酸(pH5.5~6.5)区间,91.24%有机质含量在适宜及以上级别;样本中有91.23%土壤全氮含量在适宜以上级别,有12.28%的样本全磷含量缺乏、5.26%为极缺乏,有12.28%土壤全钾含量缺乏;土壤中碱解氮有12.28%缺乏、1.75%极缺乏,有效磷含量仅17.55%在适宜及以上水平,速效钾适宜及以上样本占96.49%;不同产区之间土壤营养状况差异较大,大理、丽江有一定量全氮缺乏,除临沧外的7个州市碱解氮缺乏,保山、楚雄、临沧有一定量全磷缺乏,8个州市有效磷均一定程度缺乏,丽江地区全钾较为缺乏,速效钾含量总体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全氮与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全磷与碱解氮、有效磷,全钾与速效钾,碱解氮与有效磷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核桃园管理过程中,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园地土壤情况,重视土壤酸化问题,通过施用生石灰、土壤改良剂等提高pH值,注意及时补充速效氮肥和磷肥,控制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核桃主产区 土壤 养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5
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5 位作者 杨淑娇 胡昌平 杨国斌 梁建忠 余皖云 罗燕彬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 基于前期综合科学考察资料,对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展开了全域植物种类及植被类型补充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组成及群落α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397种,隶属86科252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13个,占总科数的15.1%,其中包含有203个种,占湿地公园全部种数的51.1%;禾本科、蔷薇科、菊科及毛茛科植物为常见科,各科含种数均超过20种;单种科占比31.4%,单种属占比66.3%;种子植物属的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累计占比达65.2%,其中北温带分布属有104个,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湿地公园的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组和18个群系,灌丛面积占比最高(38.37%),其次为草甸类(30.71%),再次为乔木林类(29.97%);α多样性指数呈现乔木林和灌丛类较草甸和水生植被类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区系 植被类型 α多样性指数 云南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6
作者 杨忠兴 华朝朗 +4 位作者 陈春祥 赵昌奎 胡艳萍 吴明慧 张天壁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生种群扩繁到3550多株。34株野生种群分布区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实施了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了原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监测,野外种群得到了强有力保护;建立樟木箐种群回归点1处,保存株数1600多株,2023年回归种群首次开展采种育苗;巧家县境内建立了近地保护点11处,保存株数1100多株,建立迁地保护点13处、种子库1个,保存株数850多株。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巧家五针松的基因保存、种群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五针松 极小种群 拯救保护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7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研究
8
作者 姚霁珊 胡云 苏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持续趋同,成为民族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建构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就是建构一种认同框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文化认同为视角,从各民族节庆文化底色中探寻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搭建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桥梁,使其为云南各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认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 节庆文化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勐糯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探讨
9
作者 邢永辉 缪发金 +3 位作者 吴文贤 马云良 张岐能 杨积转 《矿产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6-29,共14页
勐糯铅锌矿是保山(地块)Pb-Zn-Cu-Fe-Hg-Sb-As-Au成矿带内的大型铅锌矿床,该矿床的成因存在沉积-改造型、喷流沉积型(SEDEX)、热液型矿床(MVT)等不同观点。本文对勐糯铅锌矿床中方解石、石英、重晶石、闪锌矿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探讨... 勐糯铅锌矿是保山(地块)Pb-Zn-Cu-Fe-Hg-Sb-As-Au成矿带内的大型铅锌矿床,该矿床的成因存在沉积-改造型、喷流沉积型(SEDEX)、热液型矿床(MVT)等不同观点。本文对勐糯铅锌矿床中方解石、石英、重晶石、闪锌矿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显示,该矿床整个成矿期的均一温度服从正态分布,众数为170~280℃,为中低温;成矿流体盐度为4.03%~12.73%NaCl,属于低盐度的不饱和成矿流体;整个成矿期的流体密度主要为0.778~0.978 g/cm^(3),显示中等密度特征;成矿流体以CO_(2)、H_(2)O为主要成分的低盐度、中等密度流体。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勐糯铅锌矿床应为与侵入岩浆地质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中低温热液型 勐糯铅锌矿床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探析
10
作者 李丽辉 周萍萍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标准化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基础,有助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促进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及其标准化的具体内容;其次通过对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分析,阐述制度... 标准化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基础,有助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促进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及其标准化的具体内容;其次通过对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分析,阐述制度和实践现状,列举保山小粒咖啡、牟定腐乳和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最后分析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产品 标准化 云南 标准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森林防火隔离带发展对策研究
11
作者 叶彪 陈启良 +3 位作者 王劲 马诚 王秋华 吴兴兴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介绍了云南省森林防火隔离带发展历程,探讨了云南省森林防火隔离带发展状况,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和管护,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关键词 森林防火 隔离带 林火管理 路网密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人调查记中的彝族服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儒凡 王雨萍 夏帆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入考析彝族服饰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异变,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通过将西方与本土资料结合互证,研究认为近代时期,彝族服饰在三大地理区域呈现显著差异,体现了各区域经济、文化影响与社会融合程度的不同,其中大凉山地区保留较多传统元素,红河流域受汉文化与外来文化影响较深,三江及金沙江流域则展现出中间态。服饰多样性与时代变迁反映了彝族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 云南地区 服饰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计算的川滇地区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研究
13
作者 赵宇 任叶飞 +3 位作者 张鹏 刘也 王宏伟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生成。选取NGA-West数据库中的基岩场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一维等效线性化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在不同场地和不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震动输入下与震级、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震中距和震级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均有限。场地放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据此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场地非线性效应与现有理论及认识相一致,残差分析亦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四川地区和云南地区的模型系数差异明显,体现了场地条件区域性差异的影响,也表明建立区域性经验模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川滇地区 场地非线性反应 经验模型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隧道涌水量组合预测方法
14
作者 李俊 黄晓敏 +2 位作者 李睿 王亮 李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5,共6页
隧道涌水量预测存在多种解析公式和经验公式预测方法及模型,各类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涌水量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隧道涌水量预测公式的精度,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结合有序加权的方法对单项预测结果进行组合预测。基于云南省列白妥隧道实际... 隧道涌水量预测存在多种解析公式和经验公式预测方法及模型,各类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涌水量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隧道涌水量预测公式的精度,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结合有序加权的方法对单项预测结果进行组合预测。基于云南省列白妥隧道实际监测隧道涌水量,选用常用的5种单项预测模型和2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引入有效度等指标来评价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组合预测方法在5个预测分段平均预测精度为96.46%,有效度为0.9419,对比最准确的单项预测结果平均精度提高18.17%,有效度提高24.6%。组合预测方法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可为隧道排水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降低隧道涌水带来的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涌水量 预测精度 解析公式法 熵值法 组合预测 有效度指标 云南省列白妥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生态“韧性—风险”安全状态等级构建与分区
15
作者 陈俏雄 陈国平 +1 位作者 赵俊三 吴广照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269,共11页
[目的]评估城市群生态系统的韧性及其面临的风险,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方法]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了生态韧性和生态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系统分析了2002—2022年生态韧性和生态风险时空动态演变... [目的]评估城市群生态系统的韧性及其面临的风险,以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方法]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了生态韧性和生态风险定量评估模型,系统分析了2002—2022年生态韧性和生态风险时空动态演变。采用TOPSIS方法构建了生态“韧性—风险”安全状态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分区管控策略。[结果](1)研究区生态韧性水平呈现“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值由2002年的0.3692上升至2022年的0.381,整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风险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均值稳定在约0.04,整体趋于改善,但昆明市周边的高风险区有所增加,占比由1.13%增至1.49%;(3)研究区2002—2022年整体生态安全状态等级下降,理想状态和良好状态的比例分别由1.21%和50.42%下降至0.54%和40.74%,而风险状态和敏感状态的比例则分别由9.67%和13.89%上升至11.37%和16.95%。[结论]研究区20年来总体的生态安全状态等级下降,其理想与良好状态比例缩减,风险状态与敏感状态增多。未来应针对不同状态区域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以提升生态韧性、降低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风险 景观格局 TOPSIS 生态分区 滇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肉牛价值链分析
16
作者 刘瀚泽 曾邦权 +5 位作者 杨宏琳 李金存 徐全刚 王幼明 张毅 沈朝建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为评估云南省肉牛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调查了云南省肉牛养殖、交易、调运、屠宰等环节总体情况,分析了相关主体的疫病传播风险行为。结果显示;云南省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交易环节肉牛交易数量大、范围广,交易市... 为评估云南省肉牛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使用价值链分析方法,调查了云南省肉牛养殖、交易、调运、屠宰等环节总体情况,分析了相关主体的疫病传播风险行为。结果显示;云南省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交易环节肉牛交易数量大、范围广,交易市场存在生物安全水平低,经纪人流动大,动物来源和去向复杂等情况;调运环节中基于经纪人的长距离跨区域调运数量大、频次高、继续饲养比例高;屠宰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各环节肉牛流通高度依赖经纪人,但经纪人存在到访场户多、入场不消毒和车辆不洗消等多种高风险行为。结果表明;经纪人是可能导致疫病发生并沿肉牛价值链快速传播扩散的主要风险主体,交易市场是疫病发生的高风险场所。建议强化全链条肉牛免疫接种,落实经纪人和车辆备案制度,规范交易市场车辆和环境洗消,强化从业人员疫病防控意识,提高全链条疫病防控和追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价值链 经纪人 交易市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与分析
17
作者 罗怀秀 徐吉洪 +3 位作者 华朝朗 杨忠兴 陶晶 俞瑶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保护空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合优化规则,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结果显示,云南省纳入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共有6类324个,整合优化过程中被归并98个、被转型37个、被拆分1个、撤销16个,整合优化后... 在开展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保护空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合优化规则,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结果显示,云南省纳入整合优化的自然保护地共有6类324个,整合优化过程中被归并98个、被转型37个、被拆分1个、撤销16个,整合优化后,全省自然保护地共225个,总面积485.86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68%,与整合前实际净占地面积469.89万hm^(2)相比,净增面积15.97万hm^(2),占比增加0.42%。整合优化实现了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保护面积不减少的目标,将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基础,促进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分布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18
作者 常镇 赵兴玲 +7 位作者 吴凯 张箭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云杰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63,76,共7页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物土地播种面积消纳畜禽粪便的情境下,云南省土地播种面积氮磷承载量除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分别在2017和2018年出现磷污染,其余州(市)氮磷承载量有较大上升空间;云南省畜禽粪污年养分总量在84.81万~104.98万t,养分总量可替代化肥用量的37.77%~53.40%;畜禽粪便可产沼气年均量46.67亿m^(3),年均天然气折算量28.00亿m^(3),年均标准煤折算量33.32万t,折年均碳减排潜力22.66万t。由此可得,云南省要进行进一步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时空分布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个主栽品种核桃多肽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9
作者 谢晋祥 耿树香 +2 位作者 宁德鲁 庄永亮 王玺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94,共7页
为提高云南核桃饼粕附加值,选取云南3个主栽品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3个品种的脱脂核桃粕粉进行水解制备核桃多肽,对核桃多肽进行模拟胃肠消化,研究核桃多肽及其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 为提高云南核桃饼粕附加值,选取云南3个主栽品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对3个品种的脱脂核桃粕粉进行水解制备核桃多肽,对核桃多肽进行模拟胃肠消化,研究核桃多肽及其体外消化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核桃多肽的基本成分、分子质量分布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核桃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水解制备的,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3个不同品种核桃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差异,其中漾泡、三台和细香核桃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1.34%、71.26%和71.82%,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2.41%、81.23%和82.86%;在经过模拟胃肠消化后,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核桃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有所上升,且其中分子质量小于1000Da的小分子多肽组分含量增高;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的漾泡、三台和细香核桃多肽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50%,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22.58、122.84mg/g和139.19 mg/g,且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高。综上,云南3种深纹核桃漾泡、三台和细香均适用于碱性蛋白酶水解核桃蛋白进行抗氧化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主栽品种 核桃饼粕 核桃多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人工林土壤的斥水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20
作者 王晋波 李那 +2 位作者 高志丽 陈治豪 黄新会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为探究影响滇中地区土壤斥水性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机理,以昆明市3种典型人工林(桉树林、柏树林和桉柏混交林)不同灌草盖度(低盖度、中盖度、高盖度)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土壤斥水性,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为探究影响滇中地区土壤斥水性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机理,以昆明市3种典型人工林(桉树林、柏树林和桉柏混交林)不同灌草盖度(低盖度、中盖度、高盖度)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土壤斥水性,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关键因子,探究土壤斥水性对灌草盖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桉树林的土壤斥水性最强,平均滴水穿透时间(t)为混交林和柏树林下土壤的1.6~2.7倍,3种林分土壤整体表现出无斥水性(t<5 s),部分表现为轻微斥水性(5 s≤t<60 s);相同林分下,3种盖度之间的t均无显著差异,3种盖度下,柏树林的t均极显著低于桉树林和混交林(P<0.01)。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水解氮含量、体积含水量和植物盖度为影响土壤斥水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解氮含量和体积含水量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影响土壤斥水性,而土壤pH值和灌草盖度主要以间接效应发挥作用。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土壤斥水性,林分和灌草通过调节土壤pH值、体积含水量和水解氮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间接影响土壤斥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人工林 灌草盖度 土壤理化性质 表层土壤 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