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与一体化水网工程布局研究
1
作者 何国华 赵勇 +2 位作者 王浩 朱翰林 何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几字弯区面临的水安全挑战,梳理了区域水网工程建设现状与一体化水网建设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几字弯区一体化水网建设的总体格局、线路布局及需调水规模。研究发现:(1)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供需水矛盾突出、水生态受损、防洪存在短板3个方面;(2)尽管黄河几字弯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引调水工程,但受制于工程建设方式,现有引调水工程的效益和效率均相对偏低;(3)借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入洮河方案,可构建全程自流的一体化水网格局,能够解决黄河几字弯区现有引调水工程体系取用水成本高、监管运维困难、协同互补能力弱等问题。为提升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建议,坚持总量管控、深度节水、优化分水,持续强化水资源供需管理;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核心,完善几字弯区水网格局;依托水网建设,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区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网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背高填式省水船闸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戈国庆 张毅濠 +2 位作者 王曙光 何良德 孟彦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7,161,共9页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头、墙背高填土等复杂条件,结合宽缝施工,提出了多种填土区与闸底刚性桩布置及桩顶连接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闸室与桩体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填土区宜采用等桩长变间距带桩帽布置,闸底宜采用边密中疏布置,宽缝宜在第③~⑤级省水池挡墙及回填土施工时封合;闸墙与桩顶刚接使得底板与闸墙差异沉降最小,可作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但此时桩身弯矩、剪力均超过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需将其替换为灌注桩作为优化的刚性桩组合地基处理方案;优化方案下,闸墙外侧桩体顶部轴力、剪力及弯矩均最大,但仍在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水船闸 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 刚性连接 宽缝施工 京杭运河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宁工程长大深埋隧洞地应力场分区特征综合推演
3
作者 杨继华 郭卫新 +2 位作者 崔臻 万伟锋 姚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35,共11页
针对深埋隧洞地应力场问题,以青海省引黄济宁工程长大深埋隧洞为背景,采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现场水压致裂测试、数值推演的方法,确定了隧洞各段的地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引黄济宁工程隧洞受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挤压运动的影响,主压应力... 针对深埋隧洞地应力场问题,以青海省引黄济宁工程长大深埋隧洞为背景,采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现场水压致裂测试、数值推演的方法,确定了隧洞各段的地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引黄济宁工程隧洞受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挤压运动的影响,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隧洞地应力场可分为3个区,其中拉脊山段最大水平主应力侧压力系数达到2.0;隧洞穿越拉脊山时最大埋深超过了1400 m,最大水平主应力超过70 MPa,可能对隧洞围岩稳定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济宁工程 深埋隧洞 地应力场 地应力 水压致裂测试 数值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与防治效果
4
作者 冯小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土保持 后评价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自动化系统应用
5
作者 彭立威 温帅 陈佰忠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7-111,共5页
振弦传感器在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中具备精度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受限于传输距离、电缆引线长度等因素限制。针对该问题,采用水下MCU数据采集、光电复合缆供电并传输信号、水下接驳的方式构建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自动化系统... 振弦传感器在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中具备精度高、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受限于传输距离、电缆引线长度等因素限制。针对该问题,采用水下MCU数据采集、光电复合缆供电并传输信号、水下接驳的方式构建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自动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南水北调穿黄工程输水隧洞安全监测中。结果表明:监测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安全监测 自动化系统 光电复合缆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黄河河防工程建设的思考
6
作者 徐雪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4,共5页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高效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为给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黄委“...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高效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为给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黄委“三条黄河”体系建设,特别是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进展及成效。围绕黄河下游河防工程安全和提升洪水防御能力,提出了数字孪生黄河河防工程建设的重点,即加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建设,建立数据汇聚治理标准和更新机制、完善河防工程数据底板,加快数学模型与河防工程数据底板的耦合应用,强化“三条黄河”联动和加强业务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河防工程 四预 洪水防御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景泰县电力提灌工程生态效益研究
7
作者 段彦斌 郝建斌 +2 位作者 闫沛中 吴冠衡 何文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6,共9页
电力提灌工程的建设运行可有效应对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窘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高速发展意义重大,构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电力提灌工程生态效益,有助于提高区域水资源精细化利用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干旱区... 电力提灌工程的建设运行可有效应对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窘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高速发展意义重大,构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电力提灌工程生态效益,有助于提高区域水资源精细化利用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干旱区景泰县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移民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探究电力提灌工程对区域的生态贡献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景泰县主要土地利用转移方式为耕地和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②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显示出较高的破碎化水平;除景观分割度、蔓延度、聚集度指数外,其他指数30 a整体呈现增大趋势;③NDVI年均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0 a整体下降7.47%,表现出由高值区域向周边地区持续改善的趋势;④NPP年均值先减小后增大,2000-2020年显著增加124.31 g/m^(2)。在黄河流域干旱区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可全面评价区域因大型灌区建设导致的水资源重分配影响下的生态效益,并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评价体系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电力提灌工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与总体格局研究
8
作者 张金良 崔萌 +4 位作者 唐梅英 张权 张钰 王建利 雷凯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黄河几字弯区的引调水工程现状,辨识了重要引调水工程的关联关系与竞争互补效应,分析了分散供水与集中自流供水方案,进而提出了“集中+分散”供水的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建议依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优化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总体格局,形成以九甸峡-无定河集中供水工程和黄河干流为“纲”,古贤供水、黑山峡供水和其他引黄供水工程为“目”,防溃决能蓄水多拦沙高标准淤地坝工程和中小型水库为“结”的黄河几字弯区三级水网。该格局可充分利用黄河几字弯区各省份现状已/在建供水工程并有效实现自流,具有调蓄能力强、水源保障程度高、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为高质量推进黄河几字弯区后续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引调水工程 竞争-互补效应 水网格局 水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渗透张量估算
9
作者 王俊智 陈艳国 +1 位作者 张海丰 万伟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定量评价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及各向异性特征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可为防渗帷幕设计、基坑降排水设计、水工隧洞突涌水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为了探究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的... 定量评价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及各向异性特征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可为防渗帷幕设计、基坑降排水设计、水工隧洞突涌水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为了探究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的渗透张量估算方法。该方法联合使用常规垂直钻孔压水试验、水平定向钻孔压水试验与岩体应力测试,通过建立“结构面法向应力-结构面张开度”负指数函数关系,估算结构面的等效水力张开度,计算岩体的渗透张量。该方法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了坝址区岩体渗透参数各向异性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垂直孔压水试验,所提方法更能表征岩体的渗透能力和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其换算得到的综合渗透系数约是常规垂直孔压水试验的15倍。研究成果可为渗控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张量 定向压水试验 地应力测试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情景下黄河流域未来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珂 刘吉峰 王春青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9,共9页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CMIP6)中的3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预估三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黄河流域平均气... 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CMIP6)中的3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预估三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黄河流域平均气候和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情景下,黄河流域气温、降水量明显增加,21世纪末期增幅最大。在21世纪前(2041—2060年)、中(2061—2080年)、晚(2081—2100年)期,黄河流域年均增温1.95~3.31℃、2.0~4.85℃、2.56~6.15℃,降水量距平百分比增加8.22%~9.48%、9.18%~13.72%、9.83%~20.09%;兰州以上地区是流域升温最明显的区域,兰托区间降水量增幅最大。三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三个量级(中雨、大雨、暴雨)降水事件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北少南多”,流域南部的黑白河、渭河、三花区间及黄河下游增加趋势明显。至21世纪末期,黑白河流域中雨日数增幅超过6天,渭河下游及三花区间大雨日数增幅约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P情景 黄河流域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不同地貌条件下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宇星 孙从建 +1 位作者 陈伟 张齐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6-1683,共8页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降水数据构建温度植被降水干旱指数(TVPDI)分析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论证了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区域植被干旱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2000—2021年多年平均TVPDI值呈不显著上升趋势,TVPDI多年均值为0.708,对应干旱等级为轻旱。②黄河中游2000—2021年TVPDI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东北、西南部地区旱情较轻,西北、东南部地区旱情较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黄土高塬沟壑区旱情较轻,风沙区与河谷平原区旱情较重。③黄河中游TVPDI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蒸散发和降雨量,且与TVPDI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黄河中游2000—2021年植被覆盖度与蒸散发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黄河中游 植被干旱 TVP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14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15
作者 冯慧 孙中晋 +1 位作者 王玉慧 冯忠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69,共6页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为总结创建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梳理了国内外治理和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相关经验,列举了创建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人民至上、履职压责、强化管理、盘活亮点、科技创新等经验启示,分析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列举出强化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夯实水资源管护基础、标化管理,扎实推进、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文化挖掘与舆论引导7项对策思考,旨在为后续其他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幸福河湖 引黄济青工程 创建经验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工程基于InSAR技术的变形监测分析与应用
16
作者 李琨 崔群 +2 位作者 王肖肖 马英豪 杨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7-112,共6页
地表沉降是影响引黄济青工程安全与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获取引黄济青工程沿线的地表沉降状况,分别采用SBAS-InSAR与DS-InSAR技术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SBAS-InSAR结果与DS-InSAR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验证... 地表沉降是影响引黄济青工程安全与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获取引黄济青工程沿线的地表沉降状况,分别采用SBAS-InSAR与DS-InSAR技术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SBAS-InSAR结果与DS-InSAR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处理结果表明,引黄济青渠道线北段存在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南段则相对稳定。最后,对引黄济青工程线路末端的棘洪滩水库进行了长时序的InSAR形变监测,发现三处形变相对明显的区域。形变监测结果为后续引黄济青工程线路设施的维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地表形变监测 引黄济青工程 变形分析 数据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引黄济青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建锋 陈立国 +1 位作者 徐欣 杨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0-75,共6页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青岛市及滨州、东营等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获缺的水资源保障。通过对各监测站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青岛市及滨州、东营等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获缺的水资源保障。通过对各监测站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工程管理单位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重点断面的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防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前端预警。基于水质监测-告警-调控决策支持综合管理平台,定制风险污染物管控主题的数字化场景,动态掌握引黄济青工程水质监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以不同渠段、不同污染物为输入的引黄济青工程污染物扩散模拟及调控举措在数字化场景中的真实仿真再现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为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引黄济青工程 水质保护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王道泵站系统能耗计算与效率特性分析
18
作者 张伟 毕树德 +4 位作者 赵立宾 孙笑雨 冯晓莉 仇宝云 刘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5-52,共8页
为实施引黄济青工程王道泵站优化运行提供准确的性能资料,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泵站主机组、辅助设备各部分的能量损失和泵站全系统效率,讨论系统各部分能耗占比,分析系统效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王道泵站在2.65 ... 为实施引黄济青工程王道泵站优化运行提供准确的性能资料,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泵站主机组、辅助设备各部分的能量损失和泵站全系统效率,讨论系统各部分能耗占比,分析系统效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王道泵站在2.65 m设计工况下正常运行4台机组时,泵装置损耗功率、冷却系统能耗、主电机损耗功率、齿轮箱损耗功率和润滑水系统能耗较大,分别占总能耗的21.97%、5.27%、4.70%、3.49%和2.55%,由此确定泵站系统节能途径;泵站主机组运行台数一定时,系统效率随泵站扬程变化规律与泵装置效率类似,但始终低于泵装置效率。泵站4台机组全部运行,在泵站设计工况下,系统效率可达61.63%,但在0.4 m特低扬程下,系统效率仅为24.37%;泵站扬程一定时,系统效率随主机组运行台数增加而增大。设计扬程下,主机组运行1、2、3、4台时的系统效率分别为55.86%、59.75%、61.17%、61.63%。研究成果可为泵站工程规划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节省工程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济青 王道泵站 辅助设备 系统能耗 效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栋生 袁小英 +1 位作者 杨艳 吕晓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2 96和 2 4 1个色谱峰 ;利用色质联用技术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74个和 95个质谱峰 ,并定性 5 6种和78种化合物 .采用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指数法 ,筛选出 1 0种毒性较大的化合...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2 96和 2 4 1个色谱峰 ;利用色质联用技术分别在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检出 74个和 95个质谱峰 ,并定性 5 6种和78种化合物 .采用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指数法 ,筛选出 1 0种毒性较大的化合物 ,用气相色谱外标法给予了准确定量 .结果表明 ,邻苯二甲酸酯类、苯系物和多环芳烃是黄河水和汾河水库水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 ,其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 :邻苯二甲酸酯类 >苯系物 >多环芳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源地 水质调查分析 有机污染物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成因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尹学良 梁志勇 +1 位作者 陈金荣 刘峡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9,共7页
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河性河型就在这对相互矛盾过程的相互交替、相互抵消、相互消长中形成、演化。前者导向好河,后者导向坏河。两者的强弱对比,就是河性河型差异的总根据。可用来水来沙关系的m值来表达这种对比。m>25的... 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河性河型就在这对相互矛盾过程的相互交替、相互抵消、相互消长中形成、演化。前者导向好河,后者导向坏河。两者的强弱对比,就是河性河型差异的总根据。可用来水来沙关系的m值来表达这种对比。m>25的将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性河型,m<25的则形成多汊宽浅游荡性河型。改变来水来沙关系的m值,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过程的强弱对比也就改变,河性河型也要逐步改变。这就是调水调沙、改造河性的真谛。将宽浅游荡河段改造成较窄深稳定,以便修建兴利工程和整治工程;将强烈淤积的河段改造成通畅的淤积较轻的河段,以延长河道工程的使用年限;将无防洪困难的宽浅河段改造成更宽浅的坏河,能拦截大量来沙以利于下游河段的整治利用;水沙条件不易改造,而需加一些人工辅助的,如将分汊性河道改造成单股性河道,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成因 河性改道 水沙搭配 黄河 河槽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