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出入流格局变化下汛期起调水位抬升影响研究
2
作者 陈震宇 王玲玲 +2 位作者 徐津 朱大伟 唐洪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29,共8页
为研究洪泽湖在新的出入流格局下,汛期起调水位抬升对洪泽湖湖区水位及运行调度的影响,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起调水位抬升和环湖工程组合条件下湖区蒋坝水位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洪泽湖滞洪区调度规则给出了不同来水与环湖工程组合条... 为研究洪泽湖在新的出入流格局下,汛期起调水位抬升对洪泽湖湖区水位及运行调度的影响,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起调水位抬升和环湖工程组合条件下湖区蒋坝水位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洪泽湖滞洪区调度规则给出了不同来水与环湖工程组合条件下汛期起调水位的建议值。结果表明:现状起调水位(12.5 m)下,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显著降低蒋坝峰值水位;冯铁营引河工程在入海水道工程协同作用下对蒋坝水位几乎没有影响;对于2007年量级洪水,起调水位小于或等于14.0 m不会增大湖周滞洪区洪水风险,洪泽湖汛期起调水位可上调1.0~1.5 m;百年一遇洪水下起调水位小于或等于14.0 m将不改变蒋坝峰值水位,但起调水位抬升会使滞洪区提前破圩,在不增大滞洪区洪水风险前提下起调水位可上调0.5~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冯铁营引河工程 汛期起调水位 洪泽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背高填式省水船闸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研究
3
作者 戈国庆 张毅濠 +2 位作者 王曙光 何良德 孟彦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7,161,共9页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 省水船闸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应用潜力较大,但在软土覆盖层深厚的鲁西平原等地区,多级分布式省水船闸闸室结构本身和墙背高填土将引起地基显著沉降,不利于工程安全。以“位山-解山”渡槽穿黄-八级分散式省水船闸为例,考虑厚覆盖层、高水头、墙背高填土等复杂条件,结合宽缝施工,提出了多种填土区与闸底刚性桩布置及桩顶连接方案,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闸室与桩体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填土区宜采用等桩长变间距带桩帽布置,闸底宜采用边密中疏布置,宽缝宜在第③~⑤级省水池挡墙及回填土施工时封合;闸墙与桩顶刚接使得底板与闸墙差异沉降最小,可作为最优的桩顶连接方式,但此时桩身弯矩、剪力均超过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需将其替换为灌注桩作为优化的刚性桩组合地基处理方案;优化方案下,闸墙外侧桩体顶部轴力、剪力及弯矩均最大,但仍在灌注桩极限承载力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水船闸 复合地基 地基处理 刚性连接 宽缝施工 京杭运河 穿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流域框架下涉河建设项目合规性研判模型
4
作者 李岸昀 许婧 黄仁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228,共8页
为解决各级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工作中人工研判的耗时与易错问题,通过剖析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的核心需求,提出了数字孪生流域框架下的水行政许可智能化审批一体化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建立了以虚映实的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数据体系和5级上图标... 为解决各级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工作中人工研判的耗时与易错问题,通过剖析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的核心需求,提出了数字孪生流域框架下的水行政许可智能化审批一体化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建立了以虚映实的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数据体系和5级上图标准,以虚拟地物形式将拟建项目精准映射至数字孪生场景,从而构建了领域知识驱动的合规研判模型。将该研判模型应用到数字孪生长江建设中,并在长江流域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模型给出的研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识别出了传统人工研判中的盲区。研究成果可在各级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中推广应用,并可为其他领域类似的复杂审批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河建设项目 数字孪生流域 行政许可 领域知识驱动 虚拟地物 数字阴影 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后评价与防治效果
5
作者 冯小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通过选取10个水土保持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总分为87.57,总体上处于优良水平。研究成果对大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防治效果评价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寨引黄工程 水土保持 后评价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黄河河防工程建设的思考
6
作者 徐雪红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4,共5页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高效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为给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黄委“...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通过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精准预警、高效指挥调度和科学决策。为给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黄委“三条黄河”体系建设,特别是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进展及成效。围绕黄河下游河防工程安全和提升洪水防御能力,提出了数字孪生黄河河防工程建设的重点,即加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建设,建立数据汇聚治理标准和更新机制、完善河防工程数据底板,加快数学模型与河防工程数据底板的耦合应用,强化“三条黄河”联动和加强业务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河防工程 四预 洪水防御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的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渗透张量估算
7
作者 王俊智 陈艳国 +1 位作者 张海丰 万伟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定量评价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及各向异性特征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可为防渗帷幕设计、基坑降排水设计、水工隧洞突涌水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为了探究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的... 定量评价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及各向异性特征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可为防渗帷幕设计、基坑降排水设计、水工隧洞突涌水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为了探究近水平层状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介绍了一种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的渗透张量估算方法。该方法联合使用常规垂直钻孔压水试验、水平定向钻孔压水试验与岩体应力测试,通过建立“结构面法向应力-结构面张开度”负指数函数关系,估算结构面的等效水力张开度,计算岩体的渗透张量。该方法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了坝址区岩体渗透参数各向异性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垂直孔压水试验,所提方法更能表征岩体的渗透能力和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其换算得到的综合渗透系数约是常规垂直孔压水试验的15倍。研究成果可为渗控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透张量 定向压水试验 地应力测试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影响区节水治污绩效评价及改进路径研究
8
作者 冯英杰 朱爱孔 赵家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6,共11页
节水治污是解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和水污染的必然选择。论文运用Super-NSBM模型评价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影响区的节水治污绩效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冗余度分析为黄河流域各影响地区的节水治污绩效指明了优化方向。研究发现:(1)黄河... 节水治污是解决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和水污染的必然选择。论文运用Super-NSBM模型评价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影响区的节水治污绩效时空分异特征,并通过冗余度分析为黄河流域各影响地区的节水治污绩效指明了优化方向。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影响区的节水治污绩效存在经济—地理分布的空间关联特征,且治污绩效偏低是主要制约因素;(2)节水治污绩效和治污绩效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先集中后分散的特征,而节水绩效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趋势;(3)山东、河南、陕西、青海、宁夏、河北和天津应侧重节水绩效提升,其余地区应侧重治污绩效提升,以降低水污染治理投资投入冗余路径为主。研究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影响区 节水治污绩效 改进路径 Super-N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樊艳翔 黄清子 +2 位作者 梁姝 杨超 邵文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 DEA-BBC模型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 Catboost模型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利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建设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基于水利建设视角,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使用 DEA-BBC模型对水土流失治理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 Catboost模型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利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建设产生较大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2)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理想,而黄河游地区的河南和山东省水土流失治理效率有待提升,河南在非 DEA有效状态下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在非 DEA有效状态下规模报酬递减;3)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环境投资建设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中的降水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视角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效率 DEA-BBC模型 Cat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调沙期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影响因素
10
作者 孙绍庆 张晶晶 +3 位作者 申瑞婷 张孝民 李凡 吕振波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99-3310,共12页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利用R2V软件提取2011~2020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中叶绿素a(Chl a)浓度、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丰度的历史文献数据,分析了Chl a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利用R2V软件提取2011~2020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中叶绿素a(Chl a)浓度、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丰度的历史文献数据,分析了Chl a浓度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构建不同调水调沙阶段Chl a与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回归树模型.结果显示:2011~2020年,调水调沙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Chl a浓度整体呈现自河口至离岸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调水调沙进行,Chl a高值区逐渐向河口西北部近岸转移,Chl a浓度年际变化显著的区域基本与各阶段Chl a高值区重合.回归树模型显示随着调水调沙进行Chl a主要控制作用发生了转变.调水调沙前,浮游动物摄食的下行效应是驱动Chl a浓度空间变化的主控因素.调水调沙期间,Chl a浓度主要受上行效应控制,前期,温度是主要驱动因子;后期DIP是主要驱动因子.调水调沙期间径流量引起的盐度锋面的变化可能是Chl a主要控制作用变化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调水调沙 上、下行效应 浮游植物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能力研究
11
作者 万占伟 李保国 李荣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后期,水库的防洪库容较设计防洪库容大,有条件利用富余的库容进行防洪保滩运用。研究表明,在确保小浪底大坝防洪安全前提下,前汛期水库防洪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8.8 m,后汛期水库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9.5 m。综合洪水输沙能力、滩区淹没影响以及河道平滩流量变化等因素,选取下游保滩流量为4 500~5 000 m^(3)/s,经不同组合洪水调节计算,前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保证5~10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后汛期可保证5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按照2000年以来黄河实测来沙水平,数学模型预估小浪底水库能够维持现状保滩标准的时间为10 a左右。鉴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建议深化细化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运用方案,明确水库保滩运用时机、水位和调度方式,为中下游洪水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保滩上限水位 保滩标准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煜 彭少明 +1 位作者 郑小康 尚文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3,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 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水文事件频发,长江、黄河面临同枯风险。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为提高长江、黄河同枯的极端不利情景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分析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识别了变化环境下大型流域枯水遭遇—水危机形成—跨流域调水潜力—多线路成网互济—极端枯水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中亟需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水网布局下黄河流域应对极端枯水的总体研究框架,提出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变化环境下长江、黄河极端枯水遭遇规律与空间变异机制,水危机风险多链路传导与复合影响定量评估,极端枯水下跨流域调水挖潜增供,长江和黄河跨流域联合调配与多线路互济精细化调控、极端枯水下流域水资源韧性提升优化调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枯水 枯水遭遇 水危机 跨流域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系统韧性 南水北调 黄河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O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致军 管玉朋 +2 位作者 马晓超 刁艳芳 曾圆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山东省黄水东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是缓解胶东地区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为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考虑受水区缺水量、工程输水能力及沿途分水口门设计流量等基础上,以受水区四市综合缺水率最小和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双目标,构建了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求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在50%、75%和95%频率时3种不同目标协调机制(以综合缺水率最小为主导、以调水工程经济效益最大为主导及两目标均衡)16个分水口门的调水方案。结果表明:(1)通过调水工程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使四市缺水量大幅减少;(2)当经济效益目标所占比重越大时,计量水价越高的分水口门供水量越大;(3)从三个调水工程利用程度来看,黄水东调工程利用程度最高,其次为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本文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东调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 胶东调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控制枢纽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运佳 游万敏 +1 位作者 张磊 潘天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123,共10页
石花控制闸是引江补汉工程的控制枢纽,采用品字型双层闸门布置解决了引江补汉工程高水头、超长有压输水水力控制关键技术难题。为了探究石花控制闸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采用数值计算和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研究:①采用一维、... 石花控制闸是引江补汉工程的控制枢纽,采用品字型双层闸门布置解决了引江补汉工程高水头、超长有压输水水力控制关键技术难题。为了探究石花控制闸品字型双层闸门水力控制技术,采用数值计算和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研究:①采用一维、三维耦合数学模型计算控制闸启闭引起的系统水力过渡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边界条件;②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控制闸体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系统沿线最大、最小压力均满足相关规程要求;控制闸内水流流态、压力分布等指标正常,控制闸体型合理。石花控制闸总体设计方案合理,布置方式和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字型双层闸门 长距离输水 水力过渡过程 水力控制 石花控制闸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近坝河段枯水位下降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柯兵 高玉磊 +3 位作者 朱玲玲 由星莹 樊咏阳 邓乐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1231,共12页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坝下游近坝段枯水位较建坝前下降明显,500~800 m^(3)/s流量下,2021年较运行前坝下水位累计下降2.47~2.55 m,对工程安全及效益发挥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水文、断面、水下地形等观测资料,对枯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深...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运行后,坝下游近坝段枯水位较建坝前下降明显,500~800 m^(3)/s流量下,2021年较运行前坝下水位累计下降2.47~2.55 m,对工程安全及效益发挥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水文、断面、水下地形等观测资料,对枯水位下降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兴隆水利枢纽的拦沙作用有限,皇庄以上沙量减少是兴隆以下河床冲刷加剧的重要原因,高水调平导致的年内枯水上滩几率下降和航道整治护滩工程是强冲刷过程中“滩淤槽冲”的核心因素。坝下游河段枯水河槽冲刷及汉口最低水位下降是造成兴隆近坝段枯水位下降的直接原因。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显示,对兴隆坝下水位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兴隆站输沙率的锐减。此外,航道整治工程、河床边界条件对枯水位下降也有十分重要的驱动作用。兴隆坝址及下游河段的河床组成偏细,2012-2022年虽然河床剧烈冲刷,但床沙组成没有出现粗化的现象,预计河床仍将继续冲刷下切,枯水位尚未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兴隆水利枢纽 河床冲刷 枯水位下降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姚果 赵子昂 +3 位作者 陈喆 蒋恒 郭深深 陈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8,共8页
从交通事故风险、污水排入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方面识别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源,建立适应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等级评价模型,综合评估7个评价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个评... 从交通事故风险、污水排入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方面识别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源,建立适应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等级评价模型,综合评估7个评价河段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等级。结果表明:2个评价河段的风险等级为重大(Ⅱ级),5个评价河段的风险等级为较大(Ⅲ级)。从降低风险源危险性、提高风险控制有效性等方面提出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管控对策措施。本研究为降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提供了支撑,对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引江济淮工程 突发水污染事件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17
作者 陈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7-160,164,共5页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引水,自西向东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为温孟武滩区2.18万hm^(2[2])灌区提供水源,并向武嘉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及大功灌区补水,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四水同治”战略首批推进的1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总体布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地质、工程设计以及建成后的工程效益6个方面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引水灌溉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 粮食增产 工程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18
作者 冯慧 孙中晋 +1 位作者 王玉慧 冯忠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69,共6页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 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做好河湖保护,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环。2022年,青岛市将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引黄济青工程)列入省级示范河湖建设名录,同年12月,引黄济青工程(青岛段)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为总结创建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梳理了国内外治理和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相关经验,列举了创建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人民至上、履职压责、强化管理、盘活亮点、科技创新等经验启示,分析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列举出强化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夯实水资源管护基础、标化管理,扎实推进、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文化挖掘与舆论引导7项对策思考,旨在为后续其他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开创治水兴水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幸福河湖 引黄济青工程 创建经验 对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在引黄济青工程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建锋 陈立国 +1 位作者 徐欣 杨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70-75,共6页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青岛市及滨州、东营等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获缺的水资源保障。通过对各监测站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现代水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青岛市及滨州、东营等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为胶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可获缺的水资源保障。通过对各监测站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工程管理单位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各重点断面的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防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前端预警。基于水质监测-告警-调控决策支持综合管理平台,定制风险污染物管控主题的数字化场景,动态掌握引黄济青工程水质监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以不同渠段、不同污染物为输入的引黄济青工程污染物扩散模拟及调控举措在数字化场景中的真实仿真再现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为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引黄济青工程 水质保护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工程基于InSAR技术的变形监测分析与应用
20
作者 李琨 崔群 +2 位作者 王肖肖 马英豪 杨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7-112,共6页
地表沉降是影响引黄济青工程安全与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获取引黄济青工程沿线的地表沉降状况,分别采用SBAS-InSAR与DS-InSAR技术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SBAS-InSAR结果与DS-InSAR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验证... 地表沉降是影响引黄济青工程安全与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获取引黄济青工程沿线的地表沉降状况,分别采用SBAS-InSAR与DS-InSAR技术对引黄济青工程沿线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SBAS-InSAR结果与DS-InSAR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736,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处理结果表明,引黄济青渠道线北段存在较为明显的沉降现象,南段则相对稳定。最后,对引黄济青工程线路末端的棘洪滩水库进行了长时序的InSAR形变监测,发现三处形变相对明显的区域。形变监测结果为后续引黄济青工程线路设施的维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地表形变监测 引黄济青工程 变形分析 数据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